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问

发布时间:2024-07-05 08:52:38

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问

浅谈石油开发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独特的竞争优势,而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忧势的形成至关重要在企业战略中包括许多关键的因素 ,既有财务性的指标,比如成本和利润等,也有非财务性指标,比如新产品的开发产品质量等,而成本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本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地确认计量分析和报告许多关键信息,为管理者实施成功的战略提供重要的依据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化工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全方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国外各大石化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大力推行“低成本战略”是近年国外大石化公司提高竞争增加效益的主要做法,石油开发企业面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起伏跌宕,对原油的开采成本也越来越重视由于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是企业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成本的降低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石油开发企业在实施低成本战略的过程中,不但要从技术工艺方面采取措施,还要对石油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管理体制等进行重新审视,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低成本战略的实施。

一、油田开发企业成木管理现状

目标成本管理是胜利油田在近些年实行的,主要是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加大控制成本力度首先是分解成本指标,按照“倒推法”来确定目标成本;然^是根据总成本目标来进行分解,明确各级行政一把手为成本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并且层层分解指标,层层明确成本目标,落实成本责任,做到层层有指标,人人肩上有责任在实践中,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与目标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实行工资总额同增利减亏扭亏和产量指标双向考核的收入分配办法在实际行中行奖惩兑现的办法,以此调动职工的积t及性,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油田开发企业成木管理存在的困难

目前油田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胜利油田是老油田,随着老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加深,稳产的难度日益加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成本支出来弥补自然递减,维持目前产量尽管近年来油田企业积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初步遏制了k本不断上升的势头,但由于生产开发条件复杂,投入工作量增加,造成综合经济效益增长主要依托在油价上,降低成本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从而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长期竞争能力的增强二是投入与产出的矛盾突出由于资金短缺,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油田开发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油田设施老化,这些因资金紧张而导致的欠账问题,对油田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三是多数开发企业的成本管理过多地集中在成本核算上目前企业的要素成本管理部门成本管理普遍与企业整体&本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四是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缺乏经济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存在重上产轻管理的问题一般油田企业技术人员更多地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对于纟i济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虽然能够保证生产效率,但却忽略了企业的效益而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又不太精通生产的特点,无法很好&配合技术人员完善生产成本控制,往往编制的成本预算和控制计划脱离生产实际而无法执行。

可见开发企业现行的成未管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管理环境下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为此,运用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油田企业的成本管理变革,提高油田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已经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任务。

三、战略成木管理概述

1.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

对于战略成本的研究国外学者从世纪80年代已开始,其研究的出发点是成本管理系统如f可为新兴的企业战略管理服务,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成本管理视野和方法的拓宽来提供对战略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如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

2.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工具

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中与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工具主要有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1)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可划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

业外部价值链传统的成本管理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确定企业:成本消耗的合理性,其分析的范围开始于材料的采购,结束于产品的销售,而且将重点放在产品的制造环节它实质上采用了“增加价值”这一观念,而不是竞争优势观念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更注重通过价值链的分析从多方面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企业价值链分析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发现是,一个企业A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合理程度

(2)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的分析为企ilk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将成本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确定出企业的战略,才能将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针对特定的战略而进行功能展开与创新,这也是战略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超越战略定位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玻特的“五种力量分析法”、外部环境分析的pes了法和内外环境综合分析的swcxr法。

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指企业旁本发生的任何因素,也就是成本的驱d因素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能够确定资应该采取的成本管理战略,但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还需要找出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将成本控制在目标以内,以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性,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成本动因分析怡好可以满足战略成本管理的这一需求,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来,同时指出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为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服务,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四、油田开发企业推行战略成木管理的难点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战略成本管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的特征:一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具有外向性特征;二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竞争性的特征;三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成本信息提供的战略性需求,具有信息多样性和全面性的特征泗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具有动态系统特征;五是战略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文化的塑造,具有个性化特征。

可见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与胜利油田的成本管理模式有—定的区别推行战略成本管理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难题:—是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目前国内的理论研究还局限于对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企业的方法体系,而且在基础教育方面,缺乏统一性,通俗实用的资料少,企业相关人员学习掌握难度大r二是缺乏七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推广随着战略成本管理理i仑的导入,国内有的企业开展了小范围的应用,但对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功经验,还未及时总结,难以推广应用从实践中看,真正自觉运用战略成本理论来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也仍是寥寥无几。三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人才短缺。

综合以上原因,油田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做好基础工作,但同时也说明油田企业如果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将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五、全面进行战略成木管理的应对措施

胜利油田开发企业要全面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树立效益意识,更新成本观念,培育积极的成本文化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领导和员工应有较强的成本意识,自觉地为战略管理的目标作出贡献只有树立起人人关心成本的意识,企业获得竞争忧势的战略目标才能有更大的保障二是要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获得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组织保证可以尝试将成本管理业务从财务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中心,由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直接领导,专门负责制定企业的成本规划成本战略成本政策,直接参与企业的重要决策同时,还应k突破现#成本管理人员全是会计人员的局面,引进成本工程师预算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以满足全面执行成本管理职能的知识和技术要求。

六、对应用战略成木管理工具的建议

胜利油田开发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如何应用好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这三种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对此,建议油田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首#是应充分重视战略价值链分析法的应用一方面油田开发企业应该重视对同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明确自身的成本优势和成本劣势,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开发企业还必须加强对自身价值链的分析,并将#析结果与生产现场管理紧密结合,千方百计地消除无效工作量,在不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其次是要进行有效的战略定位分析对于不同的经营环境,企业应适当选择不同的基本竞争战略,以便获得持久的竞争忧势f在进行战略定位分析时,油田开发企业从行业的分析中应该明确自身选择的是石油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企业的管理定位中必须把创新和低成本发展紧密结合战略定位确定了,下一多就是具体的战略展开,这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紧密相关,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基本要求应该包括科学决策弹性预算责任控制精细核算和全面考评第三是强化战略成本动因分析胜和油田开发企业以往实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为主的成本管理活动,基本的管理对象是与原油产量相联系的生产业务量和实物资产数量等具体的成本动因这在战略成本管理框架下仅仅体现了战术性的成本动因,是影响某一特定项目或某一时期的微观动因为有力保障企业低成本战略的实施,油田开发企业还应着手分析战略层面的成本动因,比如结构性成本动因中的业务范围规模经济技术水平等,执行性成本动因中的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业内部联系以及供应商管理等这些宏观层次的成本动因的形成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一经确定往往很难变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将是持久的和深远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往往发生在生产开始之前,却构成了以后k产产品的约束成本,在管理中应该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紧密联系,而执行性的成本动因一般是“越多越好”,比如员工不断知善生产技术水平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积极性越强,企业的成本越低这与结构性成本动因有本质的差别但这些成本动因因企i而异,企业可以尝试从培育企业成未文化的角度来探索管理好执行性的成本动因。

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理念,而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战略成本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降低成本。然而效果甚微,甚至效益变得越来越低。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降低成本,控制支出,并没有将成本控制同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劣及外部环境,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认识偏差

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仍为降低成本,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看,在科学技术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成本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作用。

(二)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

许多企业认为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并不考虑市场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化。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造成的存货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使得短期利润提高。此时一旦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为了盘活资金往往不得不低价抛售库存商品,最终导致利润的降低。

(三)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

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产品制造中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供应、销售过程,产品前期设计、开发阶段,以及人力成本、资本成本、环境成本等非物质成本的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二、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内容不断拓展,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环境及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企业优劣势、竞争对手的威胁等,并依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成本范围不断延伸,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已超越了传统的格式化的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利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各种成本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分析的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为凡是对企业成本有影响的企业外部因素都是企业的,这些因素有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等,企业内部基本环境因素有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管理、企业资源、企业文化等。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就是要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内部与外部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企业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机会和威胁因素,企业内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优势和劣势因素。对影响企业成本的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不仅要在空间范围上进行内容和层次因素的分析,而且还要在时间上进行前后的、将来与现在的联系性环境因素的`分析。只有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体性表现在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总体目标整体上的一致性、各个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整体上的协调一致性及各个层次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过程的连接性上。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各个层次管理共同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集合体。

(二)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企业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类。长期目标对短期目标进行控制,短期目标从属于长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执行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短期目标通常为1年,长期目标通常为3~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长期目标中有若干个短期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目标的确定,是从企业长远的利益和发展的潜力上考虑的,忽视长期目标,只注意短期利益,就有可能使企业丧失获得长远的、更多的利益和长期发展潜力的机会。但是,如果只考虑长期目标,不设计分期实现长期目标的近期目标,则长期目标也很难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短期目标的执行来保证。

(三)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

企业作出的战略成本决策,对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深远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表现在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从总体上看,战略成本决策的项目一般数额较大、影响面较宽、一个项目的成本全部得到补偿的时间较长。正确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反之,错误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企业战略成本决策应建立在对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有联系的重大问题的深入了解、透彻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不应草率作出战略成本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2006.

[2]刘庆元,刘宝宏。战略管理:分析、制定与实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士玉,王滨有,张士宏。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陈珂。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益的基本途径,它贯穿于产品从研发、生产直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不是简单的、纯粹的降低成本,而是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查、研究和计划,从而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因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劣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过度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却疏忽了对经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做到对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理,而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合力。 (一)过分降低成本 有些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是通过单纯的削减支出,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原材料的档次,这种做法的确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实现成本的降低,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因为一个企业要长久发展,实现长期效益,就必须经受市场的检验,所以通过削减产品质量来控制成本是牺牲长远利益来满足眼前利益的做法,这使得产品丧失信誉度,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二)内部控制简单化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将内部控制放在了财务部门的事后审计上,偏重于财务审计所揭示的违纪环节上,却对效能审计、内控审计做的不够,导致企业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难以把握效益的原因之一。 (三)成本信息失真 我国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不良利益的驱动下,偷税逃税、谋求私利、粉饰业绩,对成本资料任意调整和修改,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了以成本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和效能的降低,同时也因人为的因素调改成本数字,造成成本信息核算的失真,使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考核不到位 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和责任管理机制,没有一种成形的成本考核制度,因此,这样不仅造成了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管理体系无实效,同时,还使得实行的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起本身的意义。 二、提升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业要用最少的消耗来换取最大现代的利润,就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做好战略、质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一)提升战略成本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影响到成本的每一个环节,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影响成本的动因。成本动因有了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搬运存货的次数;二是与 企业战略 成本有关的动因,比如技术、规模、人力资源的投入等,从而对作业成本,战略成本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可以从战略成本的动因进行管理,采取适度的投机规模、调研等策略来有效的降低战略成本,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 (二)提升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对鉴定、预防、内外部缺陷等成本的管理,包括质量成本的合算、质量成本的控 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因此企业要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就必须要扩大范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之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其次是将质量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够建立起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管理。 (三)提升精细化成本管理 做好精细化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费用的使用,因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以数字进行标准量化的。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可以对可控费用(如水、电、人事等)和不可控费用(如利息、原材料采购、销售费用等)进行控制,对成本超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解释,同时让各部门提出有关的控制方法,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提升成本信息管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曹文庆.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8):52-53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2 浅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摘 要】 本文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有关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工作 经验 ,介绍了企业采购工作各环节的业务,以及各业务与采购成本的关系。阐述采购管理中的采购计划、供应链管理、采购价格、付款政策、职能设置等对控制采购成本的影响,为企业控制采购成本和理财提出了较好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一系列具体规范,对企业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2008年5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国内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都要实施新的内控规范,并进行 自我评价 和引入外部审计。国家从宏观经济运行上对企业提出了内控管理要求,企业在对照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要有更深的理解和创新,既要参照“规范”和“指引”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利益,又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目前倡导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中,也只有充分考虑各合作方的利益,企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更能持续性发展。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启示中,结合工作经验,简要谈企业采购成本控制。 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以下环节: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在以上环节中,采购成本一般表现为按计划采购的存储成本,以及支付的价格成本,除此之外,采购成本还应包含供应链稳定性、供应保证强弱程度的因素。供方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合作者,应视同企业产品生产的延伸部分,和供方结为互信和战略联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一方面,采购方希望不断强化供方的互动,提高供方的诚信度、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供方在质量、服务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得到供方忠诚的配合,另一方面,从控制采购成本的意义上讲,采购方希望支付最低的采购价格。在采购方最大合作期望的前提下,采购成本控制须建立在和供方互赢的基础上,采购成本控制的重点是采购计划和供方管理,更进一步理解就是,采购计划的核心是按需采购,供方管理的核心是采购付款承诺,采购方只要抓住核心点,采购成本控制也才能顺势而为,并达到自己的最大期望。 一、采购计划和存储成本 采购计划是采购和计划的结合,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活动,采购的目标是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数量、在准确的时间将物料送到正确的地点。计划的目的是在已知的计划期内,根据每一时段的需求预测量,以最小化生产计划期内的成本为目标,确定各时段内各期的产量、库存量和物料需求量。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当计划不合理、随意采购,那么一般会增加存货占用,一是总量的过多占用,二是呆滞物资的产生,导致存货运转效率低下,而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采购资金,造成资金成本增加,甚至于造成物料呆滞、过期和报废等后期损失。 而解决措施一般有:提高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预测的准确性;降低采购中的不确定性;设计合理的安全库存;加强采购和生产、采购和计划的实时沟通衔接;结合实际设计科学的采购批次和采购批量;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如使用ERP系统进行存货和计划管理;更重要的还须加强供应链的稳定和及时供货。 二、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成本 供应链脆弱和不安全会造成供应中断、供应延误、供应不符合需要、供应质量及成本等问题,会对企业成本控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式影响,所以供方的选择培育、供方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1、供方的培育 企业应制定采购物资目录,可将物资划分为一类、二类及三类,一类是有特殊质量和技术要求的关键材料和零件,二类是有一定质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材料或零件,三类是通用的和不重要的物资,为保证供应链的安全,重要物资一般不少于2至3家供货商。供方培育的目的是对愿意合作的供方,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沟通和审核,使其提供的产品能够完全满足需求,双方有希望长期合作,将来能成为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培育供方的程序一般包括:调研、考察、供货业绩、履约能力、市场表现、供方提供样品的检测、试验和小批量试用、试验跟踪以及试验结果的确认、联合评审,经过一系列验证之后,才能将初选的供方转为合格供方。 如今,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整个联盟之间的竞争。选择供方时,其成本保证能力,包括成本管理能力、成本控制、成本降低和保持、成本意识和成本理念,成本资料和销售价格,成本优势等是考察的重要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供应链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控制成本方面必须营造整个供应链系统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氛围,企业一定要引导、要求和帮助供方正确地控制和降低成本,不能只为了控制和降低自己的成本,而逼着供方一味地降低产品价格,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健康和持续。 2、供方的日常管理 对合格供方须进行日常的考核与管理,对其业绩不断进行评价和刺激鼓励,一般按检验批次、合格批次、批次合格率、检验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特征、到期订单批数、准时交货批数、准时交货率及延期交货原因、供货价格变化等记录信息进行评价,供方份额分配按照评价排名先后顺序依次递减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排名第一的供方按总量的50%-60%采购,排名第二的按总量的20%-30%采购;排名第三的按小于总量的10%-20%采购。降级管理时供方会被暂停或限量采购,企业会和供方沟通并限期改进,没有进行整改的,可提出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的书面警告。对因供方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按照双方在供货协议中的约定,核实损失金额后与供方进行沟通确认,由供方补偿。定期组织供方大会,对业绩优秀者予以表扬,对业绩较差的予以批评甚至警告,激励供方不断的进步。 三、采购价格和成本 采购价格是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控制的重点,控制采购价格的方法比较成熟,一般有:招标采购方式(包含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比价采购方式、协议采购方式和定点采购方式。企业只要制定完善的采购制度,规定采购价格的管理流程,使用成熟的方法,并严格执行,督促检查,一般都能有效控制。 四、付款政策和成本 付款政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供应链联盟的支撑点是卖方服务、买方付款和共同利益,所以付款政策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笔者接触的很多企业中,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对供方付款缺少严格的承诺,有钱就付,没钱就拖,甚至有钱也拖,付款过程缺乏原则。一般情况下,不能遵守付款承诺,一是受主观因素影响,付款权限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关系熟了可以按时支付可以多付,否则拖着慢慢付,或者是供方催要时才付,从不主动支付;二是客观经营困难,暂时无力支付。信用付款即是采购方给供方以承诺,遵守协议约定的付款期,到期主动付款,这一承诺是强化供应链的重要手段,会促进供方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会改变对供方的管理方式,会正向影响采购价格、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的签订执行、供应过程、验收、退货、索赔及会计结算等,而欠款甚至恶意拖欠对各方来说是恶性循环,是死胡同。 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很多商品处于买方市场,许多企业因竞争而赊销,几乎没有不被欠款的,讨账成本增加,出现坏账也很常见,所以,良好的付款政策对供方是很有吸引力的。对供方来说,被欠太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客户继续要货时还不能不给,既想维持客户关系,也想及时要回货款,有时为了这种想法不得不徇私舞弊。在这种环境下,当供方的投入成本和货款收回风险加大后,这些综合成本自然地会转嫁到供货价格里去。 当然,对许多企业来说,承诺付款期并主动付款是要有勇气的,当自己的销售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时,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贷款垫支,但承诺按期主动付款的意义是积极的。笔者从事 财务管理 工作,承诺意味着承受不能保证按期支付的压力,但从所在企业运行信用付款近5年的经验看,认为承诺并按期付款是公司的重大战略之策,从长远上看,促进管理提升,增强竞争力, 企业运营 进入良性循环。信用付款的意义在于,其一,国内执行信用付款政策的公司比较鲜见,企业能公开向供方承诺信用付款条件,表现出了和供方长期合作的诚意,得到供方的信任,实现真诚合作,提升公司形象和美誉度,给同行企业造成压力; 其二,严格实施信用付款政策后,采购部门、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可以排除付款中的主观因素,杜绝舞弊行为;其三,提高了供方的合作积极性,刺激更多的供方竞争入围,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尤其供方会主动降低供货价格以争取份额;其四,提高了企业对供方的管理力度,甚至严格的供货期、供货质量、索赔条款等;其五,财务结算效率提高,一般当不能确定收款时间时,供方为了避免现金交税的负担(很多企业是开出销售发票后才视为销售实现并缴纳增值税),一般不愿意在收款前开具发票,而采购方为了能抵扣税金一般会在付款前索要发票,这种矛盾在有付款承诺时得到了解决,因付款期是按财务接到采购发票的日期计算。 信用付款期的确定。一般地,要和供方确定包括付款条款的框架协议,通过协商,按供货类别设定不同的付款信用期限,如一般物资的付款期定为90天,对紧俏物资(受卖方市场的限制)的供方付款信用期限可适当缩短,分为60天、45天、30天等,信用付款在协议签订后执行,信用付款期从发票在购货方财务记账的时间算起,到期后供方主动支付货款,信用期可定期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然,信用付款政策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资金周转支持,否则,财务部门难为无米之炊。只要企业的销售和收款相对稳定,资金收支在时间上能长期匹配,资金流动就会处于良性循环,就能保证付款承诺,而一味增加贷款去支持信用付款不是长久之计。 五、采购控制中职能设置 采购控制中的职能设置及监督问题。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供方选择、框架协议约定、付款周期约定、采购价格确定、供方业绩评审、供方大会召集、供方索赔、供方管理等;设置运营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制定、订单签订、收货、安全库存管理、按协议提请付款等;财务部门负责监督信用付款的执行及办理货款支付。 六、结束语 采购管理和采购成本控制是系统性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信用付款政策而没有完善的供方筛选、考核及日常管理是不行的,不相容职责须相互分离和制衡,当抓住关键因素后,问题会简单化,业务开展会处于良性循环,管理会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 猜你喜欢: 1. 浅析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控制论文 2.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 3.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论文 4. 企业成本控制的论文范文 5.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范文 6. 有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企业面临曰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确立竞争优势,引入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把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对于我国研究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价值链构建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新框架,进而重点分析了企业内外部价值链。

一、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想要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培养长期的竞争优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也正是由于企业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强化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便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应用需要我们拓宽成本管理的视野,这是因为以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责任成本管理为代表的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为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所需的成本信息。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就必须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引人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战略成本管理注重综合管理学、系统学、运筹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技能,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竞争环境分析等,将成本信息贯穿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它要求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以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有利于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把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略管理强调要在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既关注自己,又要去了解对手,既要知道上游供应商的情况,又要清楚下游客户与经销商的情况,并协调好他们的关系,同时更需要对竞争对手的基本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同时,战略管理要求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提供战略决策的各种方案,作为提供成本信息的成本管理系统也应该把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一些关键因素挖掘出来,并通过对关键因素的分析、加工和处理、为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信息支持。最终通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出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价值链的含义与种类

价值链概念是美国的麦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需要认识价值活动并理解在既定的价值活动中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企业的一切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这项动态过程称为价值链(ValueChain)。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约翰·沙恩克和菲·哥芬达拉加所进行的研究则进一步拓展了价值链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价值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企业则是价值生产过程的整个系列中的一部分,也就是用战略的眼光将价值延伸,认为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还包括企业外部价值链。公司经营管理所要应用的.价值链不仅包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各项紧密联系的价值活动,还包括各个价值活动之间联系的“节点”。经过了20年的研究和探讨,价值链思想已经被众多有先进管理思想的人所接受。

若我们将企业经营活动单位看成全部价值活动中的一个链结,并以一个独立的企业为参照物,对价值链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两类。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和相关支持活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观念,企业就是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等一系列作业的集合。我们可以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为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投人物采购、内外务后勤、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的多项价值活动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为创造价值而发挥作用。同时,企业内部价值链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整体的价值链、各业务单位的价值链和业务单元内部的价值链。

(二)企业外部价值链。

企业外部价值链是指与企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外部行为主体的价值活动。它包括供应商价值链、客户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等。一般的价值链概念仅将行业价值链和部分对手价值链归为企业外部价值链,在进行价值链分析时才将外部价值链分为行业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横向价值链)。

因此,总的看来,价值链有三个含义:其一,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我们常提到的供应、生产、销售三环节的紧密协调;其二,每项价值活动都能给企业创造有形或无形的价值;其三,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还包括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购买商、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系。

三、价值链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说明价值链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进行企业内部价值分析的前提就是识别企业的若干价值活动,将企业分解成独立的价值活动,每一项价值活动都是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消耗企业的资源,引发成本。企业内部各个价值活动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某一价值活动的成本将影响另一个价值活动的成本,因此,进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要通过运用具体的方法将作业进行系统分类,进而消除不增值作业,使企业内部各作业相互协调,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提升竞争优势。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基本步骤为:确认价值链中的单项价值活动——确认单项价值活动应分摊的成本——评估单项价值活动的成本与其对顾客满意度的贡献——找出企业内部各单元价值链之间的联系——评估单元价值链之间联系的协调性——采取改进行动。企业通过这些分析步骤,可以发现其价值链中有哪些价值活动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具体方法有:价值工程和作业成本管理。

1、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又称功能成本分析,就是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所进行的,着重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产品某项功能所能实现的价值是根据消费者评价所确定的等级进行评价的,企业在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时要结合用户评价反馈的信息,科学地确定产品各项功能所应采取的功能系数,并以功能系数为权数给产品打分。价值工程重点被用在产品设计阶段,但本文认为价值工程方法的原理完全可以用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每个价值活动中,把每个价值活动为产品价值所作的贡献与该价值活动所消耗的资源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价值活动的效率和改善其活动效率的方式,以寻求降低成本空间的相关信息。

2、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实际上就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它是一种战术管理方法,主要是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对企业的每项作业进行分析。通过考察作业变动与顾客价值变动的关系,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将非增值作业剔除,从而降低不必要成本。

(二)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实质上更具有战略意义,是执行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外部价值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行业价值链分析。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根据本企业提供的产品定位出自己所在的行业。同一个行业中包含了众多的企业,他们从事不同的价值活动,或者同一部分价值活动由众多的企业来组织,每个企业的作业看似独立存在,但从战略的角度看,各个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联系,它们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统一体。因此,在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时要确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企业的上下游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从事相同价值活动的竞争对手,挖掘自身的成本优势。

2、客户价值链分析。客户属于企业的下游企业,是购买企业产品的中间商或是最终的消费者。对于直接销售产品给最终消费者的企业,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方式和周期,来降低企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成本。如对于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复杂的产品,企业可以开展上门指导等服务方式节约由于用户操作不当引起的维修成本。对于下游客户是分销商的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交货时间、数量和品种,以避免盲目生产造成的库存积压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分销商建立战略联盟或者直接通过整合的方式来避免中间交易成本和销售费用。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企业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分析了解企业相对竞争优势和劣势,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地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的过程中,会发现同一指标的更先进的水平,那么企业可以此来建立新的标杆,并用于衡量和改进自身的活动。但是,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存在着无法全面了解其价值链的障碍,对此,我们仍可以通过多渠道的调查来掌握对本企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上下游企业的相关信息了解它的原材料成本和销售活动,也可以通过对其产品的分析大致了解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状况等。

4、供应商价值链分析。对供应商即上游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对于企业避免不必要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企业可以通过了解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帮助供应商改变原料设计以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可以节约企业对原料的一些初步加工的成本。企业通过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可以协调进货时间和批量甚至包装和运输的方式,避免企业因急用、积压或解决不适当的包装方式等原因带来的额外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建立联盟互利或直接实施后向整合来节约采购成本和降低原料采购风险。

四、价值链分析的意义

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确定企业成本耗费的合理性,其分析的范围始于材料采购,终于产品销售,且重点在产品制造环节,丧失了通过了解企业的供应商和顾客联结关系来改善企业自身成本的机会。价值链分析则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成本分析的弊端,可以从多方面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对制定战略以消除成本劣势和创造成本优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明确企业有哪些价值活动,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并比较每个价值活动所耗费的成本与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确定增值与非增值作业。

2、通过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不仅可以明确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还可以根据该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来决定相关的竞争策略,进而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同时,还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所面临的众多供应商和客户。

3、通过对客户和供应商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关系,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双赢,或者直接寻求整合^方式再造企业价值链。通过该项分析,企业能获得相关决策信息,以考察通过整合方式降低成本的可行性。

4、通过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客观评价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借以确定能取得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

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理念,而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战略成本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降低成本。然而效果甚微,甚至效益变得越来越低。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降低成本,控制支出,并没有将成本控制同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劣及外部环境,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认识偏差

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仍为降低成本,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看,在科学技术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成本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作用。

(二)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

许多企业认为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并不考虑市场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化。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造成的存货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使得短期利润提高。此时一旦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为了盘活资金往往不得不低价抛售库存商品,最终导致利润的降低。

(三)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

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产品制造中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供应、销售过程,产品前期设计、开发阶段,以及人力成本、资本成本、环境成本等非物质成本的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二、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内容不断拓展,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环境及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企业优劣势、竞争对手的威胁等,并依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成本范围不断延伸,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已超越了传统的格式化的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利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各种成本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分析的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为凡是对企业成本有影响的企业外部因素都是企业的,这些因素有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等,企业内部基本环境因素有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管理、企业资源、企业文化等。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就是要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内部与外部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企业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机会和威胁因素,企业内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优势和劣势因素。对影响企业成本的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不仅要在空间范围上进行内容和层次因素的分析,而且还要在时间上进行前后的、将来与现在的联系性环境因素的`分析。只有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体性表现在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总体目标整体上的一致性、各个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整体上的协调一致性及各个层次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过程的连接性上。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各个层次管理共同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集合体。

(二)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企业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类。长期目标对短期目标进行控制,短期目标从属于长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执行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短期目标通常为1年,长期目标通常为3~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长期目标中有若干个短期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目标的确定,是从企业长远的利益和发展的潜力上考虑的,忽视长期目标,只注意短期利益,就有可能使企业丧失获得长远的、更多的利益和长期发展潜力的机会。但是,如果只考虑长期目标,不设计分期实现长期目标的近期目标,则长期目标也很难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短期目标的执行来保证。

(三)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

企业作出的战略成本决策,对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深远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表现在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从总体上看,战略成本决策的项目一般数额较大、影响面较宽、一个项目的成本全部得到补偿的时间较长。正确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反之,错误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企业战略成本决策应建立在对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有联系的重大问题的深入了解、透彻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不应草率作出战略成本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2006.

[2]刘庆元,刘宝宏。战略管理:分析、制定与实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士玉,王滨有,张士宏。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陈珂。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基本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论文

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便于企业站在战略层面统一筹划,使其在合适的机遇下得到更快的发展。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范文 ,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一 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成本管理从来都是关乎企业的生存大计,亦是每个企业最重视的因素之一。研究探讨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具有时代性和迫切性。本文将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陈述,并对中国制造业战略成本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具体对价值环节提出一系列降低成本的 措施 。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全员成本管理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企业在面临多重竞争的同时为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发掘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便于企业站在战略层面统一筹划,使其在合适的机遇下得到更快的发展。鉴于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造 经验 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本文将以西方较成熟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为基本框架,积极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 二、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 战略成本管理指会计管理人员运用专门 方法 搜集整理分析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资料,帮助 企业管理 层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层面上实施成本管理,从而创造一系列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将成本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及再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国外发展状况 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它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所以每个时代会计的最高水平或者前沿思想总是出现在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从英美到日本,无一例外。 成本管理思想最先便是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出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这一方法后来被广泛运用。美国的很多后辈学者踩在波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也作出了很多贡献。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会计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中。 国内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才开始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相对于国外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随着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在国内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大,西南 财经 大学会计研究所的战略成本管理课题组对我国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国内企业大多实行传统成本管理,不能给国内学者提供合适的环境以便突破在研究方法上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认识和分析而未能与实际相结合的瓶颈,所以我国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现有的传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也难以为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保障。 三.对我国制造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制造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大环境让整个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造业企业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好成本控制是帮助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从战略的角度,企业首先要分析企业产品所处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战略以发展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在确定了这一战略以后企业就要确定采取不同的取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即产品差异战略和成本领导战略,一旦企业的竞争战略确定,企业就要弄清其成本产生于哪些地方,明白了产品成本的联结。随后企业要进行动因分析,从战略上找出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然后寻找降低成本的战略。同时应该明白的是成本管理不再只是管理层的责任,从 企业战略 层面上来讲,我们应该将成本管理的观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里,形成全员成本管理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这四个环节上做到行之有效的控制。 控制设计环节的成本 最终产品的形成归功于企业设计团队的自行研发开发和设计,这往往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由于设计人员经常不能很好地掌控市场所需,使得产品的效用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不能很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这反映出一个关乎成本的问题,即与市场脱节的产品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得不偿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弄清市场的真正需求,再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设计开发。 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 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并不意味着要求采购人员一味地与供应商协调以降低采购价格,这样往往会导致供应商与采购人员之间出现回扣或者导致购买材料质量下降,增加产品废品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在重视采购人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这样可以使企业得到长期优惠的进料价格也可以使供应商有长期稳定的客户,达到双赢的局面。 控制生产环节的成本 虽然制造业企业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最丰富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使用的方法或许已不再适用。制造企业将生产成本粗略地分为料工费,重点放在对于原材料的控制上,但是这样不利于充分利用原材料。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将关注重点放到提高生产效率上来,使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多余的浪费,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控制销售服务环节的成本 控制成本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销售服务环节了。企业往往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而辅以较高质量的销售服务,但是事实证明有时高质量的销售服务只带来了的高成本而对产品销售本身并未起到很大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应明白决定产品市场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产品质量本身,过于重视其他方面的投入往往是浪费资源。 四.结论 企业应站在战略的角度注意培养员工的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使成本控制在符合企业战略的大框架内能够通过员工的意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使成本控制成为行之有效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师东菊,安祥林,赵兴艳.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02). [2]王宁.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5). [3]李春献,高安吉,刘均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及其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01). [4]袁华.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J].商场现代化,2007,(14).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运用 [摘 要]从战略角度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 管理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 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并被日本与欧美的企业管理 实践证明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战略;成本;成本管理 1 开展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有助于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在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做到降低成本已不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提高企业战略地位的途径。即企业要变传统的“成本维持”、“成本改善”为“成本预防”,通过企业策划,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发生,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战略成本管理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 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思想要求企业应以全部产品的经营状况作为投资和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基础,企业至关重要的不是某一项产品是否赢利,而是企业所经营的全部产品的最终结果如何。 有助于传统成本管理理念更新 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衡量成本管理 工作好坏的标志是看成本指标是否降低以及降低幅度,而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换一角度看待成本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 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战略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整体,因而一项决策即便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但却是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那么这项决策就是必要的、有益的。 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 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重点收集竞争对手信息,掌握对手的相对成本,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在研究中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时,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协作实现“双赢”。由此,企业可以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统筹兼顾,做到当前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尽量减少不利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有助于建立与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现代成本管理较之传统的成本管理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新扩展:成本管理领域由产品生产阶段扩展到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内容由纯经济型转向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管理手段也由手工操作转为电算化操作等。这就要求成本管理的方式相应地从战术管理转向战略管理,这样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才能更加完善。 2 战略成本管理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使我国一些企业既降低了成本,又获得了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这说明战略成本管理对我国企业是适用的。但目前由于我国多数企业仍然保持传统成本的观念,即使是运用了战略成本管理,所运用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也并不是完全理论上的战略成本管理,只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一种理念的运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 实施主体不完整 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主体仍然是企业财务人员,企业高层管理都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活动。财务人员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资料,但并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决策;而高层管理者也只是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成本资料进行决策,也并没有参与成本管理过程。这会使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控制孤立化,不能从全局角度管理控制企业成本。 缺乏成本效益观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依然持有单纯的成本节约观念,其所运用的成本考核指标也仍然是传统产品成本额的绝对降低。片面地追求产品成本额的降低可能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如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额采购质量不高的原材料,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废品率高,而且,由于产品质量下降可能使其销售价格或销售量下降。因此,从成本效益观来分析成本管理目标,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某一项成本的降低,未必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一定会提高;而增加某一费用开支,反而有可能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受 计划经济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成本管理的范围始于材料采购,结束于产品销售,而且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市场环境的分析也比较少,更没有按照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从产品开发、设计一直到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也没有对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购买商等产业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使企业很难明确自身的竞争地位,因此就无法准确地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 信息有效不足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和处理的信息量剧增。它所运用的某些技术方法也使传统的手工操作变得难以适应。如作业成本需要根据大量的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费用,手工操作不可能完成如此繁重的分配工作。因此,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特殊的信息加工方法来支撑。科学先进的信息加工方法直接关系到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质量,决定着其实际 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3 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在特殊条件下的有机结合,具有战略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征。因而,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转变观念,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不仅是管理方法的变革,更要在思想上进行变革。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和办法无法达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效应。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调动全员参与,树立成本效益观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不只是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要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要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必要的宣传和讲解使不同 组织和成员了解战略成本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有效地维护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做到全员参与战略成本管理。同时,企业员工要转变传统成本管理下的单纯成本节约观,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效益观。重塑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使其更多地定位于企业外在的因素,如竞争基准。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其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去获得并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注重价值链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直至最终产品消费者的相关活动的整合,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行业价值链分析,让企业明确自身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可能性。二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设法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增值作业。三是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做到知已知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将行业、企业及竞争对手价值链有机结合,从战略高度上分析上、下游价值活动以降低成本。先找出基本的价值链,然后将其分解为单独的价值作业,再比较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从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即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中。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重新组合价值链活动并进一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该战略将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取得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支持。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与现行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各不相同。现行的按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提供的成本信息必须重新整理,以便与各项价值活动相匹配,并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各种产品已耗、未耗或预计将要消耗的资源。另外,企业还必须拓展信息来源 渠道 ,提供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供应商、客户与同行企业及外部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和其他信息,如各企业产品发展、产品成本定价等。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涉及面较广,需要信息的数量较大,并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分析处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建立起超越企业范围的会计信息系统。 建立有效的成本激励评价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目标更好地完成,因此,完整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必须有激励评价机制导向作用的发挥才能成功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1)体现“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有效的评价机制应突出各部门综合价值的最优,给各部门提供广阔的创造价值的空间。在评价指标设定时,应根据各成本中心的特点确定重点考评指标,同时建立专项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2)成为“年度预算”和“战略规划”的纽带。年度预算是战略规划实施的系统工具,成本激励评价机制的建立应较好地解决“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衔接问题。 (3)科学制定绩效评价的周期。在评价考核时不仅要考虑部门本年度的业绩,还要滚动追溯前几年的业绩,不仅能进行横向对比,还要能进行纵向对比,以弥补绩效衡量的不足,使评价激励体系更规范、科学。 参考文献: [1]仪铮,赵东辉,尹英.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2]____,迟铮.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与应用问题初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1).战略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精选 2. 成本管理论文答辩稿 3. 战略管理毕业论文 4. 浅谈成本管理论文 5. 企业战略论文范本

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企业面临曰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确立竞争优势,引入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把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对于我国研究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价值链构建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新框架,进而重点分析了企业内外部价值链。

一、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想要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培养长期的竞争优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也正是由于企业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强化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便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应用需要我们拓宽成本管理的视野,这是因为以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责任成本管理为代表的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为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所需的成本信息。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就必须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引人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战略成本管理注重综合管理学、系统学、运筹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技能,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竞争环境分析等,将成本信息贯穿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它要求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以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有利于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把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略管理强调要在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既关注自己,又要去了解对手,既要知道上游供应商的情况,又要清楚下游客户与经销商的情况,并协调好他们的关系,同时更需要对竞争对手的基本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同时,战略管理要求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提供战略决策的各种方案,作为提供成本信息的成本管理系统也应该把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一些关键因素挖掘出来,并通过对关键因素的分析、加工和处理、为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信息支持。最终通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出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价值链的含义与种类

价值链概念是美国的麦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需要认识价值活动并理解在既定的价值活动中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企业的一切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这项动态过程称为价值链(ValueChain)。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约翰·沙恩克和菲·哥芬达拉加所进行的研究则进一步拓展了价值链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价值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企业则是价值生产过程的整个系列中的一部分,也就是用战略的眼光将价值延伸,认为它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还包括企业外部价值链。公司经营管理所要应用的.价值链不仅包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各项紧密联系的价值活动,还包括各个价值活动之间联系的“节点”。经过了20年的研究和探讨,价值链思想已经被众多有先进管理思想的人所接受。

若我们将企业经营活动单位看成全部价值活动中的一个链结,并以一个独立的企业为参照物,对价值链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两类。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和相关支持活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观念,企业就是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等一系列作业的集合。我们可以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为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投人物采购、内外务后勤、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的多项价值活动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为创造价值而发挥作用。同时,企业内部价值链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整体的价值链、各业务单位的价值链和业务单元内部的价值链。

(二)企业外部价值链。

企业外部价值链是指与企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外部行为主体的价值活动。它包括供应商价值链、客户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等。一般的价值链概念仅将行业价值链和部分对手价值链归为企业外部价值链,在进行价值链分析时才将外部价值链分为行业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横向价值链)。

因此,总的看来,价值链有三个含义:其一,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我们常提到的供应、生产、销售三环节的紧密协调;其二,每项价值活动都能给企业创造有形或无形的价值;其三,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还包括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购买商、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系。

三、价值链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说明价值链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进行企业内部价值分析的前提就是识别企业的若干价值活动,将企业分解成独立的价值活动,每一项价值活动都是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消耗企业的资源,引发成本。企业内部各个价值活动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某一价值活动的成本将影响另一个价值活动的成本,因此,进行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要通过运用具体的方法将作业进行系统分类,进而消除不增值作业,使企业内部各作业相互协调,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提升竞争优势。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基本步骤为:确认价值链中的单项价值活动——确认单项价值活动应分摊的成本——评估单项价值活动的成本与其对顾客满意度的贡献——找出企业内部各单元价值链之间的联系——评估单元价值链之间联系的协调性——采取改进行动。企业通过这些分析步骤,可以发现其价值链中有哪些价值活动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内部价值链分析的具体方法有:价值工程和作业成本管理。

1、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又称功能成本分析,就是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所进行的,着重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产品某项功能所能实现的价值是根据消费者评价所确定的等级进行评价的,企业在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时要结合用户评价反馈的信息,科学地确定产品各项功能所应采取的功能系数,并以功能系数为权数给产品打分。价值工程重点被用在产品设计阶段,但本文认为价值工程方法的原理完全可以用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每个价值活动中,把每个价值活动为产品价值所作的贡献与该价值活动所消耗的资源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价值活动的效率和改善其活动效率的方式,以寻求降低成本空间的相关信息。

2、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实际上就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它是一种战术管理方法,主要是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对企业的每项作业进行分析。通过考察作业变动与顾客价值变动的关系,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将非增值作业剔除,从而降低不必要成本。

(二)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实质上更具有战略意义,是执行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外部价值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行业价值链分析。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根据本企业提供的产品定位出自己所在的行业。同一个行业中包含了众多的企业,他们从事不同的价值活动,或者同一部分价值活动由众多的企业来组织,每个企业的作业看似独立存在,但从战略的角度看,各个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联系,它们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统一体。因此,在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时要确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企业的上下游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从事相同价值活动的竞争对手,挖掘自身的成本优势。

2、客户价值链分析。客户属于企业的下游企业,是购买企业产品的中间商或是最终的消费者。对于直接销售产品给最终消费者的企业,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方式和周期,来降低企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成本。如对于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复杂的产品,企业可以开展上门指导等服务方式节约由于用户操作不当引起的维修成本。对于下游客户是分销商的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交货时间、数量和品种,以避免盲目生产造成的库存积压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分销商建立战略联盟或者直接通过整合的方式来避免中间交易成本和销售费用。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企业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分析了解企业相对竞争优势和劣势,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地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的过程中,会发现同一指标的更先进的水平,那么企业可以此来建立新的标杆,并用于衡量和改进自身的活动。但是,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存在着无法全面了解其价值链的障碍,对此,我们仍可以通过多渠道的调查来掌握对本企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上下游企业的相关信息了解它的原材料成本和销售活动,也可以通过对其产品的分析大致了解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状况等。

4、供应商价值链分析。对供应商即上游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对于企业避免不必要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企业可以通过了解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帮助供应商改变原料设计以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可以节约企业对原料的一些初步加工的成本。企业通过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可以协调进货时间和批量甚至包装和运输的方式,避免企业因急用、积压或解决不适当的包装方式等原因带来的额外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建立联盟互利或直接实施后向整合来节约采购成本和降低原料采购风险。

四、价值链分析的意义

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确定企业成本耗费的合理性,其分析的范围始于材料采购,终于产品销售,且重点在产品制造环节,丧失了通过了解企业的供应商和顾客联结关系来改善企业自身成本的机会。价值链分析则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成本分析的弊端,可以从多方面揭示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对制定战略以消除成本劣势和创造成本优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明确企业有哪些价值活动,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并比较每个价值活动所耗费的成本与对产品价值的贡献,确定增值与非增值作业。

2、通过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不仅可以明确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还可以根据该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来决定相关的竞争策略,进而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同时,还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所面临的众多供应商和客户。

3、通过对客户和供应商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关系,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双赢,或者直接寻求整合^方式再造企业价值链。通过该项分析,企业能获得相关决策信息,以考察通过整合方式降低成本的可行性。

4、通过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客观评价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借以确定能取得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

成本管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 樊华论.现代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煤田地质2003(06) [2] 李明侠.关于强化企业成本控制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07) [3] 张翼.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与企业理财的合理性协调[J]山东:煤炭科技2004(02) [4] 孙雷平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0(01) [5] 李政 采购过程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06) [6] 刘红霞 企业成本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中国工商 2011(09) [7] 李蕊爱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0(05) [8] 王桦宇 企业用工成本控制与法律风险防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03) [9] 樊行健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大连出版社 2010(01) [10] 刘丽敏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04) [11] 黄雄明 企业质量成本控制 方法 与实践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03) [12] 赵振智 油田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 石油工业 2009 (11) [13] 蒋义 企业成本控制手册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9 (08) [14]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赢在成本控制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06) [15] 王德敏 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09) [16] 周云 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08) [17] 王淑敏 工厂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08) 成本管理论文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运用 [摘 要]从战略角度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 管理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 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并被日本与欧美的企业管理 实践证明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战略;成本;成本管理 1 开展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有助于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在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做到降低成本已不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提高 企业战略 地位的途径。即企业要变传统的“成本维持”、“成本改善”为“成本预防”,通过企业策划,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发生,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战略成本管理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 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思想要求企业应以全部产品的经营状况作为投资和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基础,企业至关重要的不是某一项产品是否赢利,而是企业所经营的全部产品的最终结果如何。 有助于传统成本管理理念更新 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衡量成本管理 工作好坏的标志是看成本指标是否降低以及降低幅度,而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换一角度看待成本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 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战略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整体,因而一项决策即便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但却是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那么这项决策就是必要的、有益的。 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 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重点收集竞争对手信息,掌握对手的相对成本,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在研究中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时,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协作实现“双赢”。由此,企业可以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统筹兼顾,做到当前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尽量减少不利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有助于建立与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现代成本管理较之传统的成本管理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新扩展:成本管理领域由产品生产阶段扩展到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内容由纯经济型转向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管理手段也由手工操作转为电算化操作等。这就要求成本管理的方式相应地从战术管理转向战略管理,这样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才能更加完善。 2 战略成本管理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使我国一些企业既降低了成本,又获得了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这说明战略成本管理对我国企业是适用的。但目前由于我国多数企业仍然保持传统成本的观念,即使是运用了战略成本管理,所运用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也并不是完全理论上的战略成本管理,只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一种理念的运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 实施主体不完整 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主体仍然是企业财务人员,企业高层管理都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活动。财务人员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资料,但并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决策;而高层管理者也只是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成本资料进行决策,也并没有参与成本管理过程。这会使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控制孤立化,不能从全局角度管理控制企业成本。 缺乏成本效益观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依然持有单纯的成本节约观念,其所运用的成本考核指标也仍然是传统产品成本额的绝对降低。片面地追求产品成本额的降低可能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如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额采购质量不高的原材料,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废品率高,而且,由于产品质量下降可能使其销售价格或销售量下降。因此,从成本效益观来分析成本管理目标,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某一项成本的降低,未必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一定会提高;而增加某一费用开支,反而有可能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受 计划经济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成本管理的范围始于材料采购,结束于产品销售,而且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市场环境的分析也比较少,更没有按照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从产品开发、设计一直到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也没有对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购买商等产业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使企业很难明确自身的竞争地位,因此就无法准确地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 信息有效不足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和处理的信息量剧增。它所运用的某些技术方法也使传统的手工操作变得难以适应。如作业成本需要根据大量的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费用,手工操作不可能完成如此繁重的分配工作。因此,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特殊的信息加工方法来支撑。科学先进的信息加工方法直接关系到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质量,决定着其实际 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3 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在特殊条件下的有机结合,具有战略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征。因而,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转变观念,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不仅是管理方法的变革,更要在思想上进行变革。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和办法无法达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效应。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调动全员参与,树立成本效益观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不只是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要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要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必要的宣传和讲解使不同 组织和成员了解战略成本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有效地维护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做到全员参与战略成本管理。同时,企业员工要转变传统成本管理下的单纯成本节约观,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效益观。重塑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使其更多地定位于企业外在的因素,如竞争基准。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其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去获得并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注重价值链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直至最终产品消费者的相关活动的整合,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行业价值链分析,让企业明确自身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可能性。二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设法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增值作业。三是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做到知已知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将行业、企业及竞争对手价值链有机结合,从战略高度上分析上、下游价值活动以降低成本。先找出基本的价值链,然后将其分解为单独的价值作业,再比较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从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即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中。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重新组合价值链活动并进一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该战略将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取得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支持。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与现行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各不相同。现行的按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提供的成本信息必须重新整理,以便与各项价值活动相匹配,并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各种产品已耗、未耗或预计将要消耗的资源。另外,企业还必须拓展信息来源 渠道 ,提供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供应商、客户与同行企业及外部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和其他信息,如各企业产品发展、产品成本定价等。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涉及面较广,需要信息的数量较大,并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分析处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建立起超越企业范围的会计信息系统。 建立有效的成本激励评价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目标更好地完成,因此,完整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必须有激励评价机制导向作用的发挥才能成功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1)体现“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有效的评价机制应突出各部门综合价值的最优,给各部门提供广阔的创造价值的空间。在评价指标设定时,应根据各成本中心的特点确定重点考评指标,同时建立专项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2)成为“年度预算”和“战略规划”的纽带。年度预算是战略规划实施的系统工具,成本激励评价机制的建立应较好地解决“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衔接问题。 (3)科学制定绩效评价的周期。在评价考核时不仅要考虑部门本年度的业绩,还要滚动追溯前几年的业绩,不仅能进行横向对比,还要能进行纵向对比,以弥补绩效衡量的不足,使评价激励体系更规范、科学。 参考文献: [1]仪铮,赵东辉,尹英.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2]____,迟铮.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与应用问题初探[J].东北 财经 大学学报,2001(1).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人还看: 1.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2. 采购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浅谈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战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看看,参考一下吧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搜索一下就有了 1. 不容忽视的汽车售后服务 唐辉宇 文献来自: 汽车工业研究 2003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促进营销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两网并一网”工作,重视网络软件作用;使服务站布点与配件供应半径相 配。 其它方面。提高零部件自主开发能力 ... 被引用次数: 1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我国汽车营销的现状与展望 张景来 文献来自: 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3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汽车营销 ,本文将从国外汽车营销模式、国内汽车营销现状、影响汽车营销的主要因素、我国汽车营销的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国外汽车营销模式国际通行的汽车营销一般采取集销售、维修、改装、配件供应为一体的品牌专 ...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汽车营销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赵富强,陈耘 文献来自: 北京汽车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武汉430070汽车营销;;营销模式;;营销通路本文通过对汽车营销体制、模式、通路以及方式的国际比较分析,提出我国汽车营销未来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对策?... 被引用次数: 1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谈国内外汽车营销模式 展望,宋倩 文献来自: 天津汽车 2003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发展中国的汽车营销模式。谈国内外汽车营销模式@展望$军事交通学院 @宋倩$复印技术研究所<正>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2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已达324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和汽车销售市场结构模式的探讨 韩学春 文献来自: 汽车工业研究 2002年 第08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而必须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新的汽车营销体系。新的汽车营销体系将有机地把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由于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各自经济实力的不同和营销战略的不同,汽车营销体系可有产销合一体制和产销分离体制两种模式被选择。2 ...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面对入世的汽车营销策略 柳春明 文献来自: 政策与管理 2000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面对入世的汽车营销策略@柳春明$中央财经大学面对入世,公众普遍关心的莫过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前景了,由于世界汽车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一旦加入WTO,中国市场开放,世界知名的各个汽车厂家如通用、福特、大众、丰田、雪铁龙等势必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浅析我国汽车售后服务 周启林,郑兴华 文献来自: 上海汽车 2002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汽车服务业面临挑战;汽车营销之路如何走 生活时报,2001 10. 8 3 丁波.解读WTO:贸易、投资、服务开启汽车工业 解放日报,2001 11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入世后中国汽车营销新体系 陈永革,张琳 文献来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应成为发展汽车营销模式的重要方面。5 .探索网络营销汽车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汽车营销环境,传递汽车营销信息,沟通汽车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化营销过程。它包括企业上网、网上市场调研、网络分销联系、网上直接销售等。汽车网络营销的最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中国汽车营销模式谁主沉浮 韦琦 文献来自: 中国商贸 2000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希望之星作为国际上一种先进的汽车营销模式,特许经营通过统一的企业标识、统一的品牌形象和统一的服务质量达到汽车营销的统一经营和规模效应。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销售汽车,而且有利于帮助汽车厂商建立起可供信赖的产品形象,同时使厂商始终保持对销售的控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谈我国汽车售后服务 顾平平,王晓 文献来自: 上海汽车 2004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我国随着汽车生产企业营销专卖系统的建立 ,在全国一些地区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专卖店 ,同时 ,在此基础上 ,正向更广泛的连销专卖店和分销店方向发展。因此 ,建立配套的维修站和维修网络的完善 ,方便用户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汽 ... 推动了汽车售后服务体系、用户维修网络和产销渠道的建立与完善。5 .2 汽车售后服务向规?...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售后服务 的定义 搜售后服务 的学术趋势 搜汽车 的学术趋势 翻译 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 搜索相关数字 上海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上海市汽车零售量 上海市汽车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参考资料:中国知网 强满意请采纳

论文题大了,建议你先改改题目,要具体点,是MBA论文么?试着题目直接改为:现代玻璃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一般写法,是前面是对玻璃企业现状介绍然后提出问题,再解决方案,最后是你的研究成果及展望。这个网上很多范文的,多看看

1.海尔企业品牌战略论文提纲 摘要 家电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最成熟的行业,规模较为集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质竞争非常严重。在这样一个完全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内,以往的价格竞争手段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如何从总体上谋划布局,制定和实施清晰明确、符合实际的差异化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从分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入手,引伸家电行业战略选择问题,并运用环境分析、竞争力量模型等工具,采取比较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差异化竞争战略及海尔家电部分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从具体内容来看,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包括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差异化战略理论,并由此得到启示:海尔要取得比较竞争优势必须克服同质化倾向,建立差异化竞争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部分阐述了海尔(家电部分)所面临的行业环境,指出了海尔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第四部分介绍和分析了海尔从质量,品牌发展,服务等方面所进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第五部分对海尔实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尔家电 差异化战略 创新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节 研究背景 第节 研究方向和内容 第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 竞争战略 差异化战略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的启示 第3章 海尔竞争环境的分析 第节 行业发展状况 第节 行业环境分析 第节 行业的所处生命周期 第节 行业发展趋势的基本预测 第节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第4章 海尔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节 产品质量的差异化 第节 国际化战略的差异化 第节 产品创新的差异化 第节 市场细分的差异化 第节 服务的差异化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是内容的雏型,方便读者一看就知道论文的大概内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提纲,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题目:《适合中小型软件开发企业的项目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

预算管理理论

传统预算及管理

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架构

控制论

第3章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的一般分析

湖南投资概况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认识不足

预算的编制方法单一

预算考评存在缺陷、激励程度不够

预算调整功能不及时

预算重编制轻执行

预算缺乏精确度、经不起市场验证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落后

缺乏预算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

预算管理控制系统不完善

缺乏ERP信息系统有效支持

第4章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的.三个层面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的两个支撑点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的前提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的目标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工具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功能定位

战略管理

风险管理

价值管理

第5章 湖南投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采用一种适合本单位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健全预算管理机构

细化费用预算流程,强化费用预算

采用较为灵活的预算编制方法

滚动预算

零基预算

弹性预算

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

加强预算分析制度

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完善考评指标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篇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引言 13-17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16

国外关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概述 13-15

我国关于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概述 15

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战略意义 15-16

我国人力资源经理界定 16

研究思路 16-17

2 胜任力素质模型理论概述 17-46

胜任力素质理论概述 17-20

胜任力的提出 17

胜任力素质内涵 17-20

胜任力素质模型概述 20-22

胜任素质模型的内涵 20

胜任素质模型的类型 20-22

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中的作用 22-33

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23-24

基于素质模型的职务分析 24-26

基于素质模型的选拔与测试 26-28

基于素质模型的绩效管理 28-29

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培训与发展 29-31

基于素质模型的薪资方案与福利计划 31-33

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步骤与方法 33-39

按胜任力因子获得的技术分类 33-35

按胜任力因子获得的逻辑关系分类 35

按胜任力模型的开发程序分类 35-39

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 39-42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研究成果 39-41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理论成果 41-42

我国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趋势和展望 42-46

胜任力素质模型验证方法的深化 42-43

各建模方法的进程效用分析 43

胜任力模型研究对象的扩大及转变 43-46

3 建立素质模型的流程与方法 46-59

能力素质模型举例 46-47

职类职种的含义与划分方法 47-48

建立素质模型的流程 48-59

素质研究与开发的步骤 49-51

关键事件访谈法的操作要点与方法 51-55

主题分析素质模型的完成 55-57

素质模型评估与确认 57-59

4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和量表设计 59-67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鉴定分析 59-61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分析 61-63

世界500强企业HR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因子分析 63-67

5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和量表分析 67-74

被调查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描述性统计 67-69

人力资源经理核心胜任力的重要性分析 69-74

影响和鼓舞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69-71

应变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1

控制情绪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1-72

建立信任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2

沟通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2

持续学习能力对人力资源经理的重要性 72-74

6 结论 74-75

研究结论 74

研究不足 74

研究建议 74-75

致谢 76-78

制造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论文

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便于企业站在战略层面统一筹划,使其在合适的机遇下得到更快的发展。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范文 ,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一 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成本管理从来都是关乎企业的生存大计,亦是每个企业最重视的因素之一。研究探讨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具有时代性和迫切性。本文将对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陈述,并对中国制造业战略成本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具体对价值环节提出一系列降低成本的 措施 。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全员成本管理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企业在面临多重竞争的同时为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发掘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便于企业站在战略层面统一筹划,使其在合适的机遇下得到更快的发展。鉴于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造 经验 相对于西方起步较晚,本文将以西方较成熟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为基本框架,积极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 二、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 战略成本管理指会计管理人员运用专门 方法 搜集整理分析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资料,帮助 企业管理 层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层面上实施成本管理,从而创造一系列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将成本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及再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 国外发展状况 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它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所以每个时代会计的最高水平或者前沿思想总是出现在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从英美到日本,无一例外。 成本管理思想最先便是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出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这一方法后来被广泛运用。美国的很多后辈学者踩在波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也作出了很多贡献。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会计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将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中。 国内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才开始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相对于国外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随着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在国内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大,西南 财经 大学会计研究所的战略成本管理课题组对我国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国内企业大多实行传统成本管理,不能给国内学者提供合适的环境以便突破在研究方法上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认识和分析而未能与实际相结合的瓶颈,所以我国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现有的传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也难以为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保障。 三.对我国制造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建议 制造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大环境让整个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造业企业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好成本控制是帮助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从战略的角度,企业首先要分析企业产品所处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战略以发展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在确定了这一战略以后企业就要确定采取不同的取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即产品差异战略和成本领导战略,一旦企业的竞争战略确定,企业就要弄清其成本产生于哪些地方,明白了产品成本的联结。随后企业要进行动因分析,从战略上找出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然后寻找降低成本的战略。同时应该明白的是成本管理不再只是管理层的责任,从 企业战略 层面上来讲,我们应该将成本管理的观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里,形成全员成本管理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在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这四个环节上做到行之有效的控制。 控制设计环节的成本 最终产品的形成归功于企业设计团队的自行研发开发和设计,这往往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由于设计人员经常不能很好地掌控市场所需,使得产品的效用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不能很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这反映出一个关乎成本的问题,即与市场脱节的产品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得不偿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弄清市场的真正需求,再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设计开发。 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 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并不意味着要求采购人员一味地与供应商协调以降低采购价格,这样往往会导致供应商与采购人员之间出现回扣或者导致购买材料质量下降,增加产品废品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在重视采购人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这样可以使企业得到长期优惠的进料价格也可以使供应商有长期稳定的客户,达到双赢的局面。 控制生产环节的成本 虽然制造业企业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最丰富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使用的方法或许已不再适用。制造企业将生产成本粗略地分为料工费,重点放在对于原材料的控制上,但是这样不利于充分利用原材料。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将关注重点放到提高生产效率上来,使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多余的浪费,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控制销售服务环节的成本 控制成本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销售服务环节了。企业往往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而辅以较高质量的销售服务,但是事实证明有时高质量的销售服务只带来了的高成本而对产品销售本身并未起到很大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应明白决定产品市场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产品质量本身,过于重视其他方面的投入往往是浪费资源。 四.结论 企业应站在战略的角度注意培养员工的全员成本控制意识,使成本控制在符合企业战略的大框架内能够通过员工的意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是使成本控制成为行之有效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师东菊,安祥林,赵兴艳.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02). [2]王宁.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5). [3]李春献,高安吉,刘均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及其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01). [4]袁华.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J].商场现代化,2007,(14). 战略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运用 [摘 要]从战略角度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 管理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 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并被日本与欧美的企业管理 实践证明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战略;成本;成本管理 1 开展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有助于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在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做到降低成本已不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提高企业战略地位的途径。即企业要变传统的“成本维持”、“成本改善”为“成本预防”,通过企业策划,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发生,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战略成本管理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 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思想要求企业应以全部产品的经营状况作为投资和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基础,企业至关重要的不是某一项产品是否赢利,而是企业所经营的全部产品的最终结果如何。 有助于传统成本管理理念更新 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衡量成本管理 工作好坏的标志是看成本指标是否降低以及降低幅度,而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换一角度看待成本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 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战略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整体,因而一项决策即便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但却是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那么这项决策就是必要的、有益的。 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 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重点收集竞争对手信息,掌握对手的相对成本,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在研究中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时,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协作实现“双赢”。由此,企业可以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统筹兼顾,做到当前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尽量减少不利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有助于建立与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现代成本管理较之传统的成本管理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新扩展:成本管理领域由产品生产阶段扩展到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内容由纯经济型转向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管理手段也由手工操作转为电算化操作等。这就要求成本管理的方式相应地从战术管理转向战略管理,这样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才能更加完善。 2 战略成本管理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使我国一些企业既降低了成本,又获得了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这说明战略成本管理对我国企业是适用的。但目前由于我国多数企业仍然保持传统成本的观念,即使是运用了战略成本管理,所运用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也并不是完全理论上的战略成本管理,只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一种理念的运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 实施主体不完整 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主体仍然是企业财务人员,企业高层管理都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活动。财务人员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资料,但并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决策;而高层管理者也只是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成本资料进行决策,也并没有参与成本管理过程。这会使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控制孤立化,不能从全局角度管理控制企业成本。 缺乏成本效益观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依然持有单纯的成本节约观念,其所运用的成本考核指标也仍然是传统产品成本额的绝对降低。片面地追求产品成本额的降低可能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如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额采购质量不高的原材料,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废品率高,而且,由于产品质量下降可能使其销售价格或销售量下降。因此,从成本效益观来分析成本管理目标,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某一项成本的降低,未必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一定会提高;而增加某一费用开支,反而有可能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受 计划经济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成本管理的范围始于材料采购,结束于产品销售,而且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市场环境的分析也比较少,更没有按照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从产品开发、设计一直到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也没有对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购买商等产业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使企业很难明确自身的竞争地位,因此就无法准确地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 信息有效不足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和处理的信息量剧增。它所运用的某些技术方法也使传统的手工操作变得难以适应。如作业成本需要根据大量的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费用,手工操作不可能完成如此繁重的分配工作。因此,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特殊的信息加工方法来支撑。科学先进的信息加工方法直接关系到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质量,决定着其实际 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3 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在特殊条件下的有机结合,具有战略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征。因而,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转变观念,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不仅是管理方法的变革,更要在思想上进行变革。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和办法无法达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效应。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调动全员参与,树立成本效益观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不只是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要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要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必要的宣传和讲解使不同 组织和成员了解战略成本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有效地维护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做到全员参与战略成本管理。同时,企业员工要转变传统成本管理下的单纯成本节约观,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效益观。重塑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使其更多地定位于企业外在的因素,如竞争基准。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其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去获得并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注重价值链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直至最终产品消费者的相关活动的整合,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行业价值链分析,让企业明确自身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可能性。二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设法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增值作业。三是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做到知已知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将行业、企业及竞争对手价值链有机结合,从战略高度上分析上、下游价值活动以降低成本。先找出基本的价值链,然后将其分解为单独的价值作业,再比较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从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即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中。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重新组合价值链活动并进一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该战略将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取得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支持。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与现行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各不相同。现行的按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提供的成本信息必须重新整理,以便与各项价值活动相匹配,并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各种产品已耗、未耗或预计将要消耗的资源。另外,企业还必须拓展信息来源 渠道 ,提供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供应商、客户与同行企业及外部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和其他信息,如各企业产品发展、产品成本定价等。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涉及面较广,需要信息的数量较大,并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分析处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建立起超越企业范围的会计信息系统。 建立有效的成本激励评价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目标更好地完成,因此,完整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必须有激励评价机制导向作用的发挥才能成功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1)体现“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有效的评价机制应突出各部门综合价值的最优,给各部门提供广阔的创造价值的空间。在评价指标设定时,应根据各成本中心的特点确定重点考评指标,同时建立专项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2)成为“年度预算”和“战略规划”的纽带。年度预算是战略规划实施的系统工具,成本激励评价机制的建立应较好地解决“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衔接问题。 (3)科学制定绩效评价的周期。在评价考核时不仅要考虑部门本年度的业绩,还要滚动追溯前几年的业绩,不仅能进行横向对比,还要能进行纵向对比,以弥补绩效衡量的不足,使评价激励体系更规范、科学。 参考文献: [1]仪铮,赵东辉,尹英.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2]____,迟铮.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与应用问题初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1).战略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精选 2. 成本管理论文答辩稿 3. 战略管理毕业论文 4. 浅谈成本管理论文 5. 企业战略论文范本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 :收入和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两个核心因素。在单位产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中谁的成本控制到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人工、能源等的投入到产品生产出来,相比于商业或服务业,是一个耗时比较长并且风险相对高的过程,成本核算与管控要求更加超前和精细。本文作者通过阐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希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是收入的减项;制造企业不仅要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成本为其产品的市场定价提供基础依据,而且还要进行成本管控,进行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来控制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为企业效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就是成本管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谋取利润,如何获得符合市场形势的合理的目标利润就是要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所以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信息支持。

(二)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针对企业各个环节需要使用的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从产品设计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中的材料耗用、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的跟踪和核算,通过日常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找偏差,降成本,提效益,能够分清职责,考核到人,实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从而有目的地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说到成本核算,人们一般都是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成本组成部分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而忽略了产品研发、设计费用、环保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内容。其实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研发环节决定了生产成本的80%,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中的原材料成本大多占到了总成本的80%,所以成本核算是一个全过程的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一定要兼顾各个环节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否则计算出的成本不全面不真实,不利于企业决策。

(二)全员参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仅仅被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车间核算员的事,这是有很大偏见不利于成本管控的。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成本管控工作涉及到研发、供应、生产、设备及销售和其他服务环节,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三)成本分析方法单一,计算的成本不精确

现在随着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订制的趋势,一条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单一品生产的模式在改变,但我们的成本核算工作还是使用原来的这种批量和单一生产的方法,导致计算的产品的利润不真实,影响公司决策。

(四)存货周转率不高

制造企业一般要存储足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应对及时生产和客户的供应货源稳定,但是在这个储存量的把握上,有些企业没有进行成本管控,甚至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费。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要树立大成本的理念

制造企业内部,各部门做好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很容易忽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会使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成本管控为纽带,提高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实现成本管理的部门之间的有效连接。一是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把握最佳采购数量和最低采购价格。有些制造企业为了压低原材料价格,结果导致采购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对公司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占生产成本大部分的原材料采购方面必须重视,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宗材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法,对于资金充裕的公司,还可以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价格谈判,对于那些受政策或季节性影响比较大的原材料,可以掐准时机在材料最低点下订单采购;现在的产品工艺标准更新换代快,对于采购量的也要严格控制,不要出现因为工艺变更而所采购的原工艺标准的原材料还没有用完报废的现象,这样一是加快资金周转,二是防止库存过多结果工艺改变造成滞销积压的浪费;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稳定,才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用。二是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客观最真实的经济数据,是计算成本费用的依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应有原始记录,如:材料的消耗量、产品的产量、员工劳动时间和人数、原材料的工艺指数、工具领退等等都应有专门的人负责并纳入工资考核,以相应方式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不能随意编写,更不能胡乱涂改,而且前后岗位之间要衔接。原始记录包括原材料方面的原始记录、燃料动力方面的原始的.记录、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等、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环保方面的原始记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的原始记录。其次是建立并要求各生产人员严格遵守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在各岗位流转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计量工作制度,使成本核算中所用的实物计量结果准确。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库,要在相关生产环节进行必要的检验。在领用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时,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最后是检查各岗位生产过程用料情况,防止质量过剩或偷工减料。

(二)要充分进行沟通协调

一项产品的投入可能是企业的战略或战术需要,研发人员要围绕公司既定目标利润,制定该产品的合理的成本指标;供应和生产部门要围绕这一指标,再根据可以实现的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各部门的力往一处使,共同商量促进效益,而不能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一时兴起说了算。

(三)针对不同的产品,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成本管控的事后分析和总结很重要。财务和其他管理人员,要分班组进行分析,找出班与班之间,日与日之间的成本差异,要通过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总结原因,制定出更好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及时汇报,使生产达到最优化状态;把所有原始记录登记入账,本班产量、产值、耗用布纸砂胶、煤电气人工等,单耗多少,本班利润多少,与目标成本和利润相差多少,原因是什么等等,生产一天,就要通过台账来反映一天的效益。每天的环保成本多少,为了增加利润和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要通过原始记录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尽量做到限排、减排和不排,要召开班组成本分析会,全员参与。主要分析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设备运转率对成本的影响、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三废排放对成本的影响。从而把成本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尽可能提效降耗。

(四)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存货管理政策

对于制造企业,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可能是最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源泉。存货相关的成本,包括存货的储存成本、以及订购成本,当存货的数量增加时,每年度的储存成本也增加。储存成本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付现成本,包括保险费、保管费、非正常损失等。二是资本成本,是指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资产的机会成本。订购成本随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存货管理实际上就是寻找这两种成本的最低总额。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制造企业要保证长期盈利,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把握本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责任和加强管理,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立杰.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经贸实践,2018:35-36

[2]张丽.浅论工业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J].会计实务,2017(2):163+183

作者:杜旺华 单位: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理念,而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战略成本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降低成本。然而效果甚微,甚至效益变得越来越低。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降低成本,控制支出,并没有将成本控制同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劣及外部环境,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认识偏差

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仍为降低成本,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看,在科学技术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成本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作用。

(二)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

许多企业认为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并不考虑市场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化。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造成的存货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使得短期利润提高。此时一旦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为了盘活资金往往不得不低价抛售库存商品,最终导致利润的降低。

(三)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

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产品制造中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供应、销售过程,产品前期设计、开发阶段,以及人力成本、资本成本、环境成本等非物质成本的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二、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内容不断拓展,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环境及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企业优劣势、竞争对手的威胁等,并依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成本范围不断延伸,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已超越了传统的格式化的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利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各种成本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分析的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为凡是对企业成本有影响的企业外部因素都是企业的,这些因素有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等,企业内部基本环境因素有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管理、企业资源、企业文化等。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就是要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内部与外部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企业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机会和威胁因素,企业内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优势和劣势因素。对影响企业成本的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不仅要在空间范围上进行内容和层次因素的分析,而且还要在时间上进行前后的、将来与现在的联系性环境因素的`分析。只有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体性表现在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总体目标整体上的一致性、各个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整体上的协调一致性及各个层次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过程的连接性上。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各个层次管理共同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集合体。

(二)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企业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类。长期目标对短期目标进行控制,短期目标从属于长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执行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短期目标通常为1年,长期目标通常为3~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长期目标中有若干个短期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目标的确定,是从企业长远的利益和发展的潜力上考虑的,忽视长期目标,只注意短期利益,就有可能使企业丧失获得长远的、更多的利益和长期发展潜力的机会。但是,如果只考虑长期目标,不设计分期实现长期目标的近期目标,则长期目标也很难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短期目标的执行来保证。

(三)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

企业作出的战略成本决策,对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深远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表现在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从总体上看,战略成本决策的项目一般数额较大、影响面较宽、一个项目的成本全部得到补偿的时间较长。正确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反之,错误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企业战略成本决策应建立在对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有联系的重大问题的深入了解、透彻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不应草率作出战略成本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2006.

[2]刘庆元,刘宝宏。战略管理:分析、制定与实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士玉,王滨有,张士宏。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陈珂。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