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消费与美国消费比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2:37:44

中国消费与美国消费比较研究论文

一:美国人赚钱是为了尽快花出去,我们中国人赚钱都会存起来。二:美国人重视精神上的消费,我国人重视物质消费。三:美国人买车房是为了需要,我国人看重面子,买车房大多数是为了表面功夫。

中美文化基本差异:中国观念与美国观念对比分析作者: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友谊: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 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义务 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 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 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和谐与“事实”: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法律、规章和条例的作用: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 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时间观念: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 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情况。指定身份与获取身份: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基于继承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此篇作为我的“中国文化漫谈”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希望能够把浅显的道理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洋洋大观,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不成敬意。今天我们首先谈一谈什么是文化。之后对中美文化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看出文化对于一个社会的巨大影响。什么是文化(Culture)?简单的说来,文化是那些你不知道原因但还愿意接受的,来自上辈的规则与认识,在实践中大多数人能够体会带来的益处,或者相信可以带来益处,使得这些规则与认识又成为当代大多数人的选择,此时就构成文化主体内容。但是如果这条规则或认识已经完全被客观实践证明不可行的时候也不会坚持,也是文化具有的更新能力。所以文化主要是那些难以给予定论的规则与认识(属于价值观和哲学层面),并具有主观性,延续性,群体性,有益性四个特点。比如说过春节,每个人都认为应该过春节,而且习惯于此,很难说出过大家一定要过春节有什么必要性,但都能说出一些好处,所以就自然延续下来。但就是这种自然的惯性,具有强大的社会力量,除非社会发生巨变,或者彻底被外族文化所侵蚀压迫。后面的过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没有而且不止一次,但是都被中国文化自身具有的理性和强大的凝聚力所征服。这里提出两个中国文化的特点,理性和凝聚力。文化的延续性不等于失去其合理性。实际上文化合理性的辩论虽然是全民参与的,但是往往由被认可的社会精英层给出答案。但是社会价值观的争论需要长期和大量的社会实践,所以其变化是缓慢的而且有反复的。一个时代的精英们往往难以对众多课题给出答案,即使可以可以通过若干简单原则推导出来的规则,也需要长期实践来证实,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厚重之处。儒家文化不是从今天才被质疑的,而是从其诞生的第一天就受到驳斥,历史上也始终有人质疑甚至提出尖刻的批评,但是儒家成为最终的选择是因为这是社会的选择,被大量实践所验证。中美文化解读对于中国和美国的社会结构我有一个简单的描述。US stays on rules.(美国建立在规则上)China stays on culture.(中国建立在文化上)美国是最早开始实践把所有各种文明成果变成具体文字条文的国家,因而现在其拥有最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制度,公共程序等,在规则之上享有个人自由,或者规则体现为个人自由之间的妥协。当规则变成条文以后,一切可以变成秩序,如果规则符合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那么自然产生较高的执行效率,美国社会非常依赖于良好的成文的规定。但是规则体现的只是制度层面的东西,价值观才是推动制度建立的基石。美国的价值观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另一方面则是西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移植。美国是一种来去自由的联盟体制,他们的力量也经常来自散漫而自由的创造。中国没有成熟的制度,法律,政策等成文固定的规则,但是中国社会依然从整体上运转良好快速发展,而且具有强大的自省力量,就是因为中国有强大和有生机的文化。文化可以在每时每刻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促成社会的合作。这种文化来自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碰撞。中国社会的构成依然遵从这个原则,价值观才是推动制度建立的基石。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在文化层面远比美国深远,智慧更加深邃。但是中国发展的制度基础,经常遭受君主与外族的轮番破坏。中国成熟的文化智慧,始终处于和专制制度及外族野蛮驯化的斗争中。中国历史上的开明时期,往往能够把文化的成果确定为一些好的规则,但是随后又很容易在君王体制下遭到破坏。宋朝开始的文人朝政与新兴思想又迅速被外族侵略所破坏殆尽,造成之后上千年的思想桎梏。文化在一个社会中是无可替代的。因为社会发展进程不可能被中断,然后被设计构造出来。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演进的不可终止,无可选择的过程。中国如何进步,就是应该鉴别正确且适合自己的传统,把他们由文化上升为规则,同时利用自己的智慧,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真知,并使之与传统一起共同成为社会建立的基础制度。中美文化之对比从历史上看,美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只是一个新兴的利益的联邦,而且由于历史短仍然处于发展过程,社会的兴衰周期还没有在美国身上充分体现。因此把它与传统意义的国家进行对比,有很多不可比性。一旦其形成一些固有的难以改变的自身文化属性后,才能算作一个成熟的国家。文化层面的对比根据对文化的理解,美国所能够继承的东西主要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成果,以及传统西方的基督教义。上帝成为其与西方文明共有的共主,虽然谁也没见过。耶稣不过是用来宣传这种思想的一个教案或者工具。上帝的文明准则有什么呢,就是黑暗,欺,掠夺,弱肉强食。所谓的慈善,道德只是用来宽恕恶人和恶行的,偶尔的光明都是上帝带来的而不是人带来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虽然他们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优秀成果,但是没有脱离传统西方文明的框架。从自诩传统美国人的布什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其秉承的传统价值观,布什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与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最远的一个总统了,因而也更能充分体现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另一面。中国的文化相比是上千年变迁中历经沧桑沉淀下来的,其中不仅是一些价值观原则,还包括很多独有的智慧。这种文化积淀是在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的中国历史中,不同思想流派互相斗争的结果,并为长期实践所证明。我们往往说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就是说现在的各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大都发生过了。因此其对中国人自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中国社会也有极强的适应力。中国文化的理性与凝聚力是核心。儒家的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实际上更早,从多部落共处和农业生产中逐渐产生),也已经经历过很多变革与思想征战了,之所以其能够很好的存在下来,就是因为自身具有的极强的理性。孔子在总结前人智慧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在论述社会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和”。在社会制度层面强调放弃征战,文明共处,依靠理论解决纷争。而对于个人而言,孔子强调“仁”和“学”,通过“仁”构建和谐的讲理的环境,通过“学”来提高自己的认识,避免为无意义的错误目标去争,且能够参与理论的过程中。智是学的成果,信是相处的境界,勇是个人进取的勇气,义是个人对大众责任的推行。礼仪不过是基于这些建立的合情合理的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是思想与智慧的表现形式。如果看孔子或者儒家文化,只知“仁”“礼”就会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难堪境地。中国的智慧来自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恩赐。中国的自然环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相对独立,又能够不断吸纳新鲜力量的大陆。从地理上说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周围大多是不毛之地,而中原地区独享最佳的地理位置,因而自然形成趋于中央的向心力。从气候上说,中国的温带气候最适合人类居住发展,而且充分表现出气候循环反复周而复始的规律,体现出整个大陆相对一致的气候环境,这使得各个部族之间容易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产生共识,利于融合与迁移。在融合中不同部落各自的鬼神崇拜已经不再重要,也无法存在下去,代之以祖先崇拜,文化崇拜,智慧崇拜。这些才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大陆这种作为海纳百川的文化终极站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构成了中国文化相对独立又能吸取其他种族文化营养,注重整体、稳定、和谐、长久。总结为开放而又独立,吸收而又高贵的特点。中国大陆上的社会变迁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运转变化的缩影。现在很多所谓国际外交争端可以从当时的中国内部诸侯各国之间的争端中都可以看到相似性。有了上面的条件,“易”思想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以“易”作为智慧的发端与归宿,很好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观。中美文化差异中国跟美国在有些文化及社会差异上是根深蒂固的,下文提出我观察到的一些例子。笔者在这里要强调这些观点是一般性的,当然仍有个别之特例。一、个人主义美国人相当崇尚个人主义,东方社会 (当然包括中国人) 则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有影响力的分别。美国人崇尚个人特质的例子很多,父母较少伸手干预子女的发展。二、隐私权美国人通常很尊重别人的隐私。就是知己之间也很少问到别人太"切身"的问题,例如年龄、薪水及婚姻状况等。也应当少谈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请自来的访客(包括父母亲)是绝对不受欢迎的。三、不拘礼美国人在衣着娱乐方面,都比较随便。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比较不拘礼,即使双方在年纪上或地位上有很大分别也不例外。这方面的例子多不胜数,例如很多学生对教授,及晚辈对老人家都直接称呼first name可见一斑。这种"越代","越身份"的不拘礼表现,在很多东方人眼中则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四、开放与直接美国人是相当开放和直接的,尤其在专业的讨论,往往秉持着不同意见而争论(注意:是争论,不是拍桌子,摔麦克风的吵架)。相反地,东方人往往不会直接冲突,而是婉转地通过地位比较高的第三者来疏通。五、独立性美国人通常较不喜欢依靠别人,甚至父母的帮忙也不一定乐于接受,而父母亦鼓励子女早早离家,独立地生活与发展。我国青少年在这方面就发展得较慢。对留学生来说,要注意到指导教授非常重视研究生能够独立做研究的能力。而对英文不灵光的留学生来说,当你向美国人借笔记时如被拒绝,不一定表示他们讨厌你,极有可能是他们将心比心,认为你应该独立而已。六、竞争性美国社会的发展依靠竞争来作为推动力。"Work hard, play hard"是大部分人的作风。他们在言语争辩时都喜欢压倒对手,这种"getting the last word in"的作风当然是竞争性的一种表现。他们的竞争挑战精神也显露在体育比赛方面,即使是他们所谓的"playing for fun"时也是蛮认真的。一般美国人对于一个球队都十分狂热,往往藉此发泄情绪。例如校队比赛时校警常常要检查进场的观众,不让他们带酒进场。球赛比赛时,观众都喧哗冲天,往往乱抛东西。有些助兴表演也有点莫名其妙,例如有一招是将一个女啦啦队员,从观众席的底层抛起,一级级的人将她接着又再抛上去,直到最高层又再抛下来;偶然也有失手受伤的事情发生。笔者也算是球迷,但都是在家看电视,免得在现场活受罪。而且要算准时间,当球赛完时避免走在路上,因为球迷在赢球时欢天喜地(如果你看到开车的人在乱按喇叭,你不用听报告就知道赢球),输球时则沮丧愤怒,两种结果都是疯狂毕露。有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更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如果不是在发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是很守规矩、不骚扰别人的。七、公众场合应有的礼数美国人通常都能尊重别人的安宁。在歌剧院不用说,就是在戏院也都能噤声欣赏。在餐厅吃饭时的交谈声音也相当低,跟中国有划拳斗酒的吵闹大不相同。排队时都很守秩序,插队是不被接受的,蜂拥上车的事情绝对很少发生。开车的人通常很守交通规则,例如在夜深无人时也不闯红灯,尊重行人,让路人先过马路等。来自较不遵守交通规则国家的留美学生尤其要特别小心。八、朋友模式美国人囗中的朋友定义比较广泛,而且有区隔性;譬如说工作上的朋友、打球的朋友、学校的朋友、喝酒的朋友等等。 另外美国地域广大,人口流动性也高,而且朋友之间绝少吐露私人的事情,所以友情是比较"温水"性。中国人的友情通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言不合就尽量避免跟对方碰面,"起落"性比较大。中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相当普遍的,而美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凤毛麟角的。九、金钱的运用模式中国人通常做的预算都比较保守,而美国的预算则比较接近"极限",而且往往有消费超过预算的倾向(跟美国社会大量使用信用卡也有关系)。美国人很舍得买东西,尤其是在购房及汽车上,对于吃喝方面,尤其是请客,则比较"犹太";而中国人则比较舍得花钱在请客方面。十、世界观可能因为美国多年来的兴盛及教育重点在某方面仍有偏颇,美国人多数 "以本国为中心",对于别国的认识十分肤浅。美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无知是令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十分痛心的事情。在美国流传一个笑话:东北部的某一个州的某居民,写信去州政府询问关于New Mexico的情形,答复居然是:关于别国的情况我们不大熟悉,无可奉告。对中美文化对比的初步认识最近认识了一个美国人。谈了很多东西。突然对美国很有兴趣。 关于教育,美国16岁之前是必须要去学校的。全部免费,不去都不可以。可中国的9年义务教育还是需要钱的,国情原因没有办法。美国的教育资金是税的一部分。她们从来不知道还有希望学校这回事,上学还需要捐款,无法想象。 关于环境,在中国,他们觉得无法呼吸,有烟的味道,不能跑步。路上虽然我们已经觉得干净多了比以前,但他们觉得为什么到处都是垃圾,sigh。觉得我们不注重public。还有公共产所吸烟等。 关于自由,她们会感觉到很多网站都会被屏蔽,美国网站很多上不了。他们对很多事情看法比较随意,原因在于没有历史,只有300年,而我们是受长期传统影响的。 关于婚姻,在美国3个结婚就有1个离婚,所以step father or mather 是十分normal的。但在中国她们很奇怪,为什么有人要离婚,还有人会劝她们不要离。他们比较注重隐私,最多两个人一个宿舍,要不觉得很不舒服,还是人少啊。他们不会有两个人想开房间还要出去,都在自己的宿舍里,所有人都明白。我们还是需要找学生旅馆的呵呵。 关于来了之后的改变,原来在美国总会受到中国是敌人的说法,说中国发展很快,马上就要赶上美国了,但来了中国后,他们觉得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事情,怎么能放到以前说能不能赶上。还有中国很传统,中国对女人会不公平,这都是人权方面的问题,但来了觉得不是这样的,还是比想象中要开放得多,男女也很平等。 关于种族歧视,美国确实存在种族歧视现象,有很多人就是看不惯其他肤色的人,还有就是会有只允许白人参加的party。 关于家庭,美国很多人只要不要孩子,就不结婚,只生活在一起,因为知道也会离婚的,反正不要孩子,就省事一点得了。他们难以想象我们还需要考虑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从18岁开始就被赶出家门,所以他们根本不会管她们的父母,当父母老的时候。所以当我说,我要为父母做什么的时候,他们觉得很奇怪。 关于开玩笑,他们真是什么玩笑都开,男女一起,就取消别人自慰,模仿异性自慰,谈论最喜欢的做爱姿势,都才20岁。和我们真是有差别啊。平均第一次年龄在18、19岁。 关于娱乐,周末我们大都在宿舍待着,他们是一定会去bar或者club的。 还有等等等等,总之太多方面有差别,但是本质都在于历史,我还是比较喜欢她们的自由和观念的开放的。我一定会去美国一次,见识见识。当看到transporter2里的迈阿密海滩时,她说她家就在佛罗里达的海滩边,简直太美了。还有个体会,他们出生很多都不在美国,还碰到一个小时候和我老家在几个地方的,但都相处得很好,没有任何异样感。真是移民国家

美国人的“俭”与“奢”——浅谈中美消费观念差异苗 青到过美国的中国人都会体会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美国人和中国人存在极大的差异。总的来说,身处在这个经济高度发达、资源和物产非常丰富国度里的美国人,在很多方面非常奢侈、浪费,但在某些地方又表现得很随意、俭朴。首先,美国是一个浪费巨大的国家。以能源为例,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为除美国以外世界平均量的倍,为发展中国家的10倍左右。公路上穿梭的小汽车中绝大多数只坐一个人,公共汽车里也是乘客稀少。以往美国的小汽车大多耗油量较大,直到最近,由于汽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耗油量较小的日本品牌汽车才逐步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同样,马路上的街灯昼夜都亮着,这是公家花钱点的灯;私人厂家的,甚至私人花园里的灯多半也是“与日月争辉”。同样,由于美国的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土地富饶,现有的农耕地多达28亿亩,草原面积亿亩,因此农产品非常丰富,价格(产出成本)也比较低廉。其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耗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据称美国人均糖的消耗量就高于中国的10倍以上。除了能满足国内的巨大消耗以外,美国的农产品还大量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国。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你会感觉到美国人都非常能吃,向牛排、汉堡、热狗这样的食品绝对都是“大号”的,而这种吃法的结果,就是造就了很多的大胖子。美国的奢侈和浪费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美国人的俭朴。同样在吃的方面,美国人普遍不太讲究排场。美国的宴请,往往只有一道主菜,吃得很简单,一般也不喝酒。在美国的宴会上,你很难看到中国式的杯盘层叠、推杯换盏。比起中国、法国这样历史悠久、饮食文化盛行的国家,美国的饮食显得很随意、简单。另外,大多数的美国人对穿戴也不是很讲究。牛仔裤、体恤衫、运动鞋是他们的主要选择。即便是穿着正装,也不大会选择高档名牌。但是,他们的服装一旦旧了一些,往往会被随手扔掉,这样又显得比较浪费。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中低档服装在美国市场是如鱼得水,其市场容量之大,简直让中国人无法想象。我们在这里谈美国人的俭朴与奢侈,除了经济基础、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历史文化和消费习惯方面的原因。这些奢侈与俭朴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国消费观念的映衬。因此,以美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人的消费,他们会觉得更是神奇。饮食文化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在日用消费品方面,他们也很难弄明白,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短短的30年中,为什么消费层次提高的如此迅速,而中高档消费品在中国有着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例如手机,1992年中国只有万台,售价昂贵,远离百姓生活。但仅仅用了10年时间,中国手机就达2亿台,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的拥有量。在中国,手机款式之丰富,高档手机在市场中占有份额之大,都不逊于美国,甚至还要超过美国。这样美国人非常吃惊,因为,大多数的美国人似乎对手机的款式和档次并不很在意,在美国的手机商店中,大部分的陈列品样式都很普通,价格也比较便宜。再如电视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背投家庭影院到数字技术电视、等离子电视,中国的电视普及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国人50年走过的路。很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比美国还要好。天津市曾多年主管外经贸工作的原副市长王述祖同志,就曾对美国人提到,“中国市场用通俗的话讲,它是’中国人不懂,外国人更不明白’”。中国市场的神奇,除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原因之外,更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富裕起来的中国百姓,往往习惯于买最好的和最先进的产品,这样哪怕价格高一些,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落伍。当然,有关中国人消费习惯方面的话题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笔者在这里肤浅地谈一些关于中、美消费习惯差异的话题,除了给大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更希望能够为那些在中美间从事贸易、投资的人们提个醒,就是要更多地关注市场和消费的差异、研究目的市场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在中国,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90年代初开始在天津投资建厂,随着中国传呼机、手机消费市场的强烈膨胀,以及产品的迅速换代,他们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引领了消费的潮流,投资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的工厂成为其全球最重要的利润源。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因此,美国最为中国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国,深入研究美国市场以及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到美国投资设立贸易机构,甚至是制造工厂——海尔集团就在美国的南卡罗来那州建立了自己的冰箱生产工厂。通过置身与美国市场之中,出口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文化和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更加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美国消费者的认可,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可以断言,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心理,我们就能够在美国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作为中国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的企业和产品,在中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作者单位:天津港保税区驻美国代表处)

美国人提前消费。美国人基本都是发明天的钱,今天提前消费,我们基本都是先存钱在消费。

中美消费观念对比研究论文摘要

美国人是超前消费,先消费后赚钱,跟中国现在的刷信用卡没什么两样。

总体而言,美国人平时的穿着打扮不太讲究。崇尚自然,偏爱宽松,讲究着装体现个性,是美国人穿着打扮的基本特征。跟美国人打交道时,应注意对方在穿着打扮上的下列讲究,免得让对方产生不良印象。第一、美国人非常注重服装的整洁。第二、拜访美国人时,进了门一定要脱下帽子和外套,美国人认为这是一种礼貌。第三、美国人十分重视着装细节。第四、在美国,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第五、在美国,一位女士要是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动自己裙子的下摆,往往会令人产生成心引诱对方之嫌。第六、穿睡衣、拖鞋会客,或是以这身打扮外出,都会被美国人视为失礼。第七、美国人认为,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当众化妆补妆,不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第八、在室内依旧戴着墨镜不摘的人,往往会被美国人视作“见不得阳光的人”。美国人的实用消费观其实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主要是“务实”。消费品对于美国人来说,够用是第一位,质量是最重要的,至于在哪里买的,什么牌子,多数美国人并不在乎。笔者的教授在第一次到香港旅行的时候,回来也不禁赞叹香港是一个消费的王朝,但是他和他的妻子在香港只买了两件中式服装和一些小商品作为纪念。当笔者问及他为什么不购买亚洲人习惯购买的金银首饰,他笑着说:“对于我来说,金银首饰没有任何价值;对于我妻子来说,只有结婚戒指的价值最高。”斯特文森告诉我,美国人在西方社会中算比较“奢侈”的了。比起生性节俭的英国人和日本人来,美国人的信用卡常常透支,美国的大学生常常由于借贷过多而不得不刚刚毕业就宣布‘破产’,他们还常常借钱去旅游、美餐甚至赌博。这可能是‘及时行乐’的思想作怪,也可能是一种出于‘务实’的考虑。“但是我们知道自己该怎么花钱,”斯特文森表示,“并不是因为我爸爸有钱,就意味着我有权利花更多的钱。我会计划每一次旅行和购物,不要名牌,而要舒适,还要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斯特文森介绍说,在美国,名牌服装并不意味着穿着者拥有更高的地位和财富,当然名演员除外。他的叔叔,一位来自弗吉尼亚的参议员常年穿着自己家乡的裁缝店缝制的西服,这让许多家乡人感动不已,因此连年当选。美国社会学家曾经对此有一个评价,美国人消费,“必需品买最好的,不吝啬钱;非必需品买最少的,不浪费钱”。这种消费观念,来源于美国民族的传统本身。从五月花来到北美大陆之后,最早的清教徒们就尊崇不能铺张浪费的教义,他们同时还保留了欧洲人精打细算的传统。尽管北美大陆是一片十分富庶的土地,200多年快速发展的历史让美国成为了“暴发户”。但是这块土地并没有培养出“暴发户”性格的美国人。圣诞节前是美国商品打折最多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在号称全球最大商场的梅茜百货,从香水到手表,从剃须刀到西服,再从巧克力到饼干,十余层商场的每个角落都贴满了“完美礼物”的标签。这个时候也是与国内朋友之间送礼不同的是,美国人给朋友送礼,一般会保留包装和价格标签,还会附上购物小票。国外购买的商品也是如此。当然这样的礼物朋友如果不喜欢,就完全可以在过完节后拿着小票去换别的商品,或者干脆要求退货。所以每年元旦过后,各大商店退货台前总是排满了等待退换货的顾客。

近年来,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居民不论收入水平的高低对“收入越高,消费的商品越多。接下来我为你带来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希望对你有帮助。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篇1 中国人崇尚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习惯于存款消费。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则主张超前消费,习惯于贷款去享受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各自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到银行贷款买房,住了30年,最后贷款也还清了,并享受了一辈子的快乐生活。中国老太太在年轻时,他母亲去世了,为他留下了刚买的房子,让她享受了30年;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一套新房。 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应该能够大概了解中美消费观念里体现的文化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美国老太太贷款住上了新房,舒舒服服地生活了一辈子;中国老太太也有自己的新房住,也能享受人生,不过住的是她母亲的房子。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是自己享受生活,自己管自己,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而中国人崇尚的“前人载树,后人乘凉”,非常关心自己下一代的幸福生活。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从古自今,美国人相信上帝,认为他会给每个人赐福,所以美国人崇尚公平,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要想有别人的帮助;而中国人尊住祖,认为是祖先给子孙赐福,是祖先在保佑着你,所以中国人崇尚伦理亲情。 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取决于各自不同的伦理亲情于价值观念。随着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接触与碰撞,中西方也会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对方的优秀文化,中国人在子女留下财富的同时,也会接受贷款消费,而美国人也会更加注重伦理亲情。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能力自然上升,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此时,为了促进国家和自身的共同发展,正确的消费观就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要有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识,这是必须的。对于个人,消费可以很好的满足自身的需求,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对于企业,消费可以促进商品的生产,从而激励企业不断调整与创新,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带动企业成长。而对于国家,消费可以拉动内需,国家宏观调控会给予各企业优惠政策,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根据新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这是不健康,不稳定的经济增长状况,应该努力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创建者之一,我们应该有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识。 然后,在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要注意“促进”并不等于“浪费”。促进是相对于紧缩来讲的,是指在应该消费的时候,若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就尽量去消费。而对于那些没有必要或超过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消费,就绝对是“浪费”的不良表现。现在,有很多学生向家人要这要那时,仗着自己有些文化水平,就说“这是促进消费的表现,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消费观,“浪费”并不会带动经济增长。此外,过多的消费会导致通货紧缩,这是通货膨胀的相反现象,是不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抑制经济的长久增长。所以促进且不浪费才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最后,响应世界现阶段的严峻形势——环境污染与全球变暖,我们还应该在消费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这不仅仅是对自己个人的负责,也是对国家,对整个世界负责的表现。臭氧层空洞和白色污染的导致,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做到绿色消费。固然,消费时精打细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若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精打细算节余再多的资本也无济于事。所以,在环境问题还没有道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让我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做到可持续发展。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必须做到合理又不破坏环境,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篇3 现在的经济规模比之30年代有了根本的不同,所以抗风险的能力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次,尽管美国现在出现了金融危机,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毋庸置疑。美国的经济总量仍然雄踞世界31%的绝对地位,足以解决目前的金融不良贷款的问题。其次造成经济危机的主要表象是经济衰退,虽然他们现在开始有了经济发展放缓的迹象,但是基本上还是保持一个正常的,稳定的发展水平。 回头来看,之所以产生次贷风波的问题,表面上是刺激消费,刺激房地产开放的速度。因此对于一些根本没有固定职业,固定收入,信用度极低的低收入家庭,发放风险极大的贷款,使房地产开发的商人大捞其财,似乎解决了大量空置房产的问题,看起来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了福利性住房,如果正常的话,消费者提前消费,开发者提前赚钱,也不失为好事,可是,因此形成的不良贷款规模不断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危机开始爆发。贷款者无力还款,银行被迫收回房产拍卖,经济的不景气,房价下跌,银行到期受不会应收的贷款,造成坏账增加,到了银行无法承受的地步,只能宣布破产。由于银行之间的拆解关系,形成了破产传递,危机感染,引起了链锁反应。 我想,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另外一个问题是西方人的消费方式和习惯,也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一个方面。 中国人乃至亚洲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与他们截然不同。我们接受的思想是儒家的勤俭之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经成为了老幼皆知,共同认可的理念,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深入人心。虽然改革开放以后,80,90 的年轻人消费观念有趋向西方的倾向,大都是讲享乐,不懂得积累的“月光族”,但是大多数国民还是秉承着勤俭持家的态度,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当有时。 看过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的人都会看: 1.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英语作文 2. 关于时尚的议论文 3. 议论文关于节俭 4. 传统文化800字议论文 5. 金融危机800字议论文 6. 关于节俭的议论文作文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市场环境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经济正在逐渐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行为呈现其特有的特点,既不同于原有计划体制下的消费者行为,又不同于美国这样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消费者行为。 任何一种消费者行为的产生都是与其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息息相关的。而中美之间的内、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为中美两国的居消费者行为特征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中美两国消费者行为的异同:1.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可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前者指总消费与总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后者是指消费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一般来说,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存在一种函数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相应增加,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根据调查,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比美国低了不少。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首先是由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其次是制度和收入的不同,人们敢不敢花钱,还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而中国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居民要为未来生病、养老、孩子上学等必需的支出进行储蓄。同时美国居民收入稳定,又要比中国的居民收入高的多。 最后边际消费倾向还与收入分配状况相关。在总收入为既定时,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严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的。2、中国居民本期消费对本期收入具有过度敏感性。 中国居民的本期收入变动对消费变动有显著的正影响,人们受即期收入的影响较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环境是封闭预算约束,流动性约束很强,人们尽量不借债,当期支出都是以当期收入为基础。而美国由于信贷市场的发达及流动性约束弱化,人们的当期的支出不一定建立在当期收入之上,人们可以借债消费或贷款消费,流动性约束对美国居民的影响不大。因此,当期收入提高,并不同显著带动当期支出的增加封闭预算约束,也就是指消费者尽量不从外借钱,这种封闭预算约束是由“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传统思想造成的。而美国则是开放式预算约束,预算约束弱化。这一方面是由于中美国民观念的不同,而重要的是因为美国国民收入高,而且已,反之亦然。3.中国消费者对广告过于依赖。 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信息的来源有四个途径:个人来源,商业来源,公众来源,经验来源。其中商业性来源起信息通知的作用,非商业性来源起信息验证和评价的作用。 从中国消费者所处的市场环境来看,信息的不发达,造成消费者对商业性来源的依赖,商业性来源中又以广告为主。 据调查,2005年我国城市消费者购物受广告影响的群体超过80%,我国消费者目前对广告信息依赖程度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非广告信息,尤其是个人来源信息、大众来源信息和经验来源信息不足,而且我国消费者普遍缺乏评价各种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另外从中国文化特点来看,中国消费者更易于相信广告而不是很信任自己对商品的判断。美国由于市场经济发达,信息发达,消费者了解商品的信息来源手段很多,广告不是唯一的方法,非广告信息充分,广告只是很普通的一种的信息来源;另外美国消费者文化素质较高,具有足够的自我评价各种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从美国文化看,美国人推崇个性,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对广告所传授的信息则持有批判的态度,因而对广告的依赖程度不高。 4.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崇洋媚外,极端的性价比考虑。 崇洋媚外则是认为洋的代表更好品质,在同等价位下倾向于购买国际品牌,消费者对外来产品具有很大的热忱,如认为欧美产品必定质量好,即使价格比国货贵些,也更倾向于买外来产品;极端的性价比则是表现为想买最好的同时又希望给出最低的价格。 这两个特点和美国消费者正好构成了鲜明对比。美国文化有自己明确的价值核心和追求,因此美国对外来商品并没很大的热情,消费者不排斥外来产品消费者,但也刻意的倾向于购买外来产品。 在产品与品牌分层很清晰的前提下,美国人更乐于接受明确的价格体系,不喜欢大幅度的讨价还价。这种确定性和美国人喜欢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社区、稳定的人际关系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5.中国消费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个人的物质欲望往往受到压抑。 如中国传统观念主张“谦、良、恭、俭、让”,在其影响下,勤俭消费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奉行的消费观念,这一观念虽然在现在受到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但它依然是中国消费者所普遍持有和坚持的观念。在勤俭节约的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下,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高档奢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及其增长会相对受到限制,消费者在购买中也会更多地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用和价值,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 而美国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信奉的是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国人挣钱的动力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美国消费者的观念中并不存在勤俭这一意识。因此美国消费者的收入大部分都是用于消费,储存的比例小,消费倾向高,甚至有时通过借贷提前消费,花将来的钱来满足现在的消费需要和欲望。 你的市场调研要首先确定一个主题,也就是你所从事的行业、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去制作市场调研计划。如果你仅仅是以一个中美消费观念的区别为主题的广泛研究,这份市场调研报告估计有一本书的篇幅了,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很多方面。 希望能够帮到你,望采纳!

中美消费观念对比研究论文目录

近年来,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居民不论收入水平的高低对“收入越高,消费的商品越多。接下来我为你带来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希望对你有帮助。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篇1 中国人崇尚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习惯于存款消费。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则主张超前消费,习惯于贷款去享受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各自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到银行贷款买房,住了30年,最后贷款也还清了,并享受了一辈子的快乐生活。中国老太太在年轻时,他母亲去世了,为他留下了刚买的房子,让她享受了30年;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一套新房。 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应该能够大概了解中美消费观念里体现的文化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美国老太太贷款住上了新房,舒舒服服地生活了一辈子;中国老太太也有自己的新房住,也能享受人生,不过住的是她母亲的房子。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是自己享受生活,自己管自己,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而中国人崇尚的“前人载树,后人乘凉”,非常关心自己下一代的幸福生活。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从古自今,美国人相信上帝,认为他会给每个人赐福,所以美国人崇尚公平,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要想有别人的帮助;而中国人尊住祖,认为是祖先给子孙赐福,是祖先在保佑着你,所以中国人崇尚伦理亲情。 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取决于各自不同的伦理亲情于价值观念。随着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接触与碰撞,中西方也会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对方的优秀文化,中国人在子女留下财富的同时,也会接受贷款消费,而美国人也会更加注重伦理亲情。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能力自然上升,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此时,为了促进国家和自身的共同发展,正确的消费观就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要有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识,这是必须的。对于个人,消费可以很好的满足自身的需求,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对于企业,消费可以促进商品的生产,从而激励企业不断调整与创新,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带动企业成长。而对于国家,消费可以拉动内需,国家宏观调控会给予各企业优惠政策,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根据新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这是不健康,不稳定的经济增长状况,应该努力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所以,作为新世纪的创建者之一,我们应该有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识。 然后,在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要注意“促进”并不等于“浪费”。促进是相对于紧缩来讲的,是指在应该消费的时候,若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就尽量去消费。而对于那些没有必要或超过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消费,就绝对是“浪费”的不良表现。现在,有很多学生向家人要这要那时,仗着自己有些文化水平,就说“这是促进消费的表现,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消费观,“浪费”并不会带动经济增长。此外,过多的消费会导致通货紧缩,这是通货膨胀的相反现象,是不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抑制经济的长久增长。所以促进且不浪费才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最后,响应世界现阶段的严峻形势——环境污染与全球变暖,我们还应该在消费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这不仅仅是对自己个人的负责,也是对国家,对整个世界负责的表现。臭氧层空洞和白色污染的导致,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做到绿色消费。固然,消费时精打细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若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精打细算节余再多的资本也无济于事。所以,在环境问题还没有道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让我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做到可持续发展。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必须做到合理又不破坏环境,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篇3 现在的经济规模比之30年代有了根本的不同,所以抗风险的能力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次,尽管美国现在出现了金融危机,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毋庸置疑。美国的经济总量仍然雄踞世界31%的绝对地位,足以解决目前的金融不良贷款的问题。其次造成经济危机的主要表象是经济衰退,虽然他们现在开始有了经济发展放缓的迹象,但是基本上还是保持一个正常的,稳定的发展水平。 回头来看,之所以产生次贷风波的问题,表面上是刺激消费,刺激房地产开放的速度。因此对于一些根本没有固定职业,固定收入,信用度极低的低收入家庭,发放风险极大的贷款,使房地产开发的商人大捞其财,似乎解决了大量空置房产的问题,看起来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了福利性住房,如果正常的话,消费者提前消费,开发者提前赚钱,也不失为好事,可是,因此形成的不良贷款规模不断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危机开始爆发。贷款者无力还款,银行被迫收回房产拍卖,经济的不景气,房价下跌,银行到期受不会应收的贷款,造成坏账增加,到了银行无法承受的地步,只能宣布破产。由于银行之间的拆解关系,形成了破产传递,危机感染,引起了链锁反应。 我想,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另外一个问题是西方人的消费方式和习惯,也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一个方面。 中国人乃至亚洲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与他们截然不同。我们接受的思想是儒家的勤俭之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经成为了老幼皆知,共同认可的理念,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深入人心。虽然改革开放以后,80,90 的年轻人消费观念有趋向西方的倾向,大都是讲享乐,不懂得积累的“月光族”,但是大多数国民还是秉承着勤俭持家的态度,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当有时。 看过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的人都会看: 1.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英语作文 2. 关于时尚的议论文 3. 议论文关于节俭 4. 传统文化800字议论文 5. 金融危机800字议论文 6. 关于节俭的议论文作文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市场环境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经济正在逐渐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行为呈现其特有的特点,既不同于原有计划体制下的消费者行为,又不同于美国这样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消费者行为。 任何一种消费者行为的产生都是与其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息息相关的。而中美之间的内、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为中美两国的居消费者行为特征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中美两国消费者行为的异同:1.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可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前者指总消费与总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后者是指消费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一般来说,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存在一种函数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相应增加,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根据调查,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比美国低了不少。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首先是由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其次是制度和收入的不同,人们敢不敢花钱,还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而中国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居民要为未来生病、养老、孩子上学等必需的支出进行储蓄。同时美国居民收入稳定,又要比中国的居民收入高的多。 最后边际消费倾向还与收入分配状况相关。在总收入为既定时,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严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的。2、中国居民本期消费对本期收入具有过度敏感性。 中国居民的本期收入变动对消费变动有显著的正影响,人们受即期收入的影响较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环境是封闭预算约束,流动性约束很强,人们尽量不借债,当期支出都是以当期收入为基础。而美国由于信贷市场的发达及流动性约束弱化,人们的当期的支出不一定建立在当期收入之上,人们可以借债消费或贷款消费,流动性约束对美国居民的影响不大。因此,当期收入提高,并不同显著带动当期支出的增加封闭预算约束,也就是指消费者尽量不从外借钱,这种封闭预算约束是由“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传统思想造成的。而美国则是开放式预算约束,预算约束弱化。这一方面是由于中美国民观念的不同,而重要的是因为美国国民收入高,而且已,反之亦然。3.中国消费者对广告过于依赖。 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信息的来源有四个途径:个人来源,商业来源,公众来源,经验来源。其中商业性来源起信息通知的作用,非商业性来源起信息验证和评价的作用。 从中国消费者所处的市场环境来看,信息的不发达,造成消费者对商业性来源的依赖,商业性来源中又以广告为主。 据调查,2005年我国城市消费者购物受广告影响的群体超过80%,我国消费者目前对广告信息依赖程度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非广告信息,尤其是个人来源信息、大众来源信息和经验来源信息不足,而且我国消费者普遍缺乏评价各种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另外从中国文化特点来看,中国消费者更易于相信广告而不是很信任自己对商品的判断。美国由于市场经济发达,信息发达,消费者了解商品的信息来源手段很多,广告不是唯一的方法,非广告信息充分,广告只是很普通的一种的信息来源;另外美国消费者文化素质较高,具有足够的自我评价各种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从美国文化看,美国人推崇个性,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对广告所传授的信息则持有批判的态度,因而对广告的依赖程度不高。 4.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崇洋媚外,极端的性价比考虑。 崇洋媚外则是认为洋的代表更好品质,在同等价位下倾向于购买国际品牌,消费者对外来产品具有很大的热忱,如认为欧美产品必定质量好,即使价格比国货贵些,也更倾向于买外来产品;极端的性价比则是表现为想买最好的同时又希望给出最低的价格。 这两个特点和美国消费者正好构成了鲜明对比。美国文化有自己明确的价值核心和追求,因此美国对外来商品并没很大的热情,消费者不排斥外来产品消费者,但也刻意的倾向于购买外来产品。 在产品与品牌分层很清晰的前提下,美国人更乐于接受明确的价格体系,不喜欢大幅度的讨价还价。这种确定性和美国人喜欢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社区、稳定的人际关系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5.中国消费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个人的物质欲望往往受到压抑。 如中国传统观念主张“谦、良、恭、俭、让”,在其影响下,勤俭消费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奉行的消费观念,这一观念虽然在现在受到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但它依然是中国消费者所普遍持有和坚持的观念。在勤俭节约的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下,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高档奢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及其增长会相对受到限制,消费者在购买中也会更多地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用和价值,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 而美国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信奉的是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国人挣钱的动力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美国消费者的观念中并不存在勤俭这一意识。因此美国消费者的收入大部分都是用于消费,储存的比例小,消费倾向高,甚至有时通过借贷提前消费,花将来的钱来满足现在的消费需要和欲望。 你的市场调研要首先确定一个主题,也就是你所从事的行业、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去制作市场调研计划。如果你仅仅是以一个中美消费观念的区别为主题的广泛研究,这份市场调研报告估计有一本书的篇幅了,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很多方面。 希望能够帮到你,望采纳!

中美文化基本差异:中国观念与美国观念对比分析作者: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友谊: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 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义务 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 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 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和谐与“事实”: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法律、规章和条例的作用: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 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时间观念: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 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情况。指定身份与获取身份: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基于继承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此篇作为我的“中国文化漫谈”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希望能够把浅显的道理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洋洋大观,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不成敬意。今天我们首先谈一谈什么是文化。之后对中美文化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看出文化对于一个社会的巨大影响。什么是文化(Culture)?简单的说来,文化是那些你不知道原因但还愿意接受的,来自上辈的规则与认识,在实践中大多数人能够体会带来的益处,或者相信可以带来益处,使得这些规则与认识又成为当代大多数人的选择,此时就构成文化主体内容。但是如果这条规则或认识已经完全被客观实践证明不可行的时候也不会坚持,也是文化具有的更新能力。所以文化主要是那些难以给予定论的规则与认识(属于价值观和哲学层面),并具有主观性,延续性,群体性,有益性四个特点。比如说过春节,每个人都认为应该过春节,而且习惯于此,很难说出过大家一定要过春节有什么必要性,但都能说出一些好处,所以就自然延续下来。但就是这种自然的惯性,具有强大的社会力量,除非社会发生巨变,或者彻底被外族文化所侵蚀压迫。后面的过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没有而且不止一次,但是都被中国文化自身具有的理性和强大的凝聚力所征服。这里提出两个中国文化的特点,理性和凝聚力。文化的延续性不等于失去其合理性。实际上文化合理性的辩论虽然是全民参与的,但是往往由被认可的社会精英层给出答案。但是社会价值观的争论需要长期和大量的社会实践,所以其变化是缓慢的而且有反复的。一个时代的精英们往往难以对众多课题给出答案,即使可以可以通过若干简单原则推导出来的规则,也需要长期实践来证实,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厚重之处。儒家文化不是从今天才被质疑的,而是从其诞生的第一天就受到驳斥,历史上也始终有人质疑甚至提出尖刻的批评,但是儒家成为最终的选择是因为这是社会的选择,被大量实践所验证。中美文化解读对于中国和美国的社会结构我有一个简单的描述。US stays on rules.(美国建立在规则上)China stays on culture.(中国建立在文化上)美国是最早开始实践把所有各种文明成果变成具体文字条文的国家,因而现在其拥有最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制度,公共程序等,在规则之上享有个人自由,或者规则体现为个人自由之间的妥协。当规则变成条文以后,一切可以变成秩序,如果规则符合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那么自然产生较高的执行效率,美国社会非常依赖于良好的成文的规定。但是规则体现的只是制度层面的东西,价值观才是推动制度建立的基石。美国的价值观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另一方面则是西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移植。美国是一种来去自由的联盟体制,他们的力量也经常来自散漫而自由的创造。中国没有成熟的制度,法律,政策等成文固定的规则,但是中国社会依然从整体上运转良好快速发展,而且具有强大的自省力量,就是因为中国有强大和有生机的文化。文化可以在每时每刻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促成社会的合作。这种文化来自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碰撞。中国社会的构成依然遵从这个原则,价值观才是推动制度建立的基石。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在文化层面远比美国深远,智慧更加深邃。但是中国发展的制度基础,经常遭受君主与外族的轮番破坏。中国成熟的文化智慧,始终处于和专制制度及外族野蛮驯化的斗争中。中国历史上的开明时期,往往能够把文化的成果确定为一些好的规则,但是随后又很容易在君王体制下遭到破坏。宋朝开始的文人朝政与新兴思想又迅速被外族侵略所破坏殆尽,造成之后上千年的思想桎梏。文化在一个社会中是无可替代的。因为社会发展进程不可能被中断,然后被设计构造出来。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演进的不可终止,无可选择的过程。中国如何进步,就是应该鉴别正确且适合自己的传统,把他们由文化上升为规则,同时利用自己的智慧,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真知,并使之与传统一起共同成为社会建立的基础制度。中美文化之对比从历史上看,美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只是一个新兴的利益的联邦,而且由于历史短仍然处于发展过程,社会的兴衰周期还没有在美国身上充分体现。因此把它与传统意义的国家进行对比,有很多不可比性。一旦其形成一些固有的难以改变的自身文化属性后,才能算作一个成熟的国家。文化层面的对比根据对文化的理解,美国所能够继承的东西主要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成果,以及传统西方的基督教义。上帝成为其与西方文明共有的共主,虽然谁也没见过。耶稣不过是用来宣传这种思想的一个教案或者工具。上帝的文明准则有什么呢,就是黑暗,欺,掠夺,弱肉强食。所谓的慈善,道德只是用来宽恕恶人和恶行的,偶尔的光明都是上帝带来的而不是人带来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虽然他们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优秀成果,但是没有脱离传统西方文明的框架。从自诩传统美国人的布什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其秉承的传统价值观,布什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与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最远的一个总统了,因而也更能充分体现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另一面。中国的文化相比是上千年变迁中历经沧桑沉淀下来的,其中不仅是一些价值观原则,还包括很多独有的智慧。这种文化积淀是在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的中国历史中,不同思想流派互相斗争的结果,并为长期实践所证明。我们往往说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就是说现在的各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大都发生过了。因此其对中国人自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中国社会也有极强的适应力。中国文化的理性与凝聚力是核心。儒家的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实际上更早,从多部落共处和农业生产中逐渐产生),也已经经历过很多变革与思想征战了,之所以其能够很好的存在下来,就是因为自身具有的极强的理性。孔子在总结前人智慧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在论述社会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和”。在社会制度层面强调放弃征战,文明共处,依靠理论解决纷争。而对于个人而言,孔子强调“仁”和“学”,通过“仁”构建和谐的讲理的环境,通过“学”来提高自己的认识,避免为无意义的错误目标去争,且能够参与理论的过程中。智是学的成果,信是相处的境界,勇是个人进取的勇气,义是个人对大众责任的推行。礼仪不过是基于这些建立的合情合理的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是思想与智慧的表现形式。如果看孔子或者儒家文化,只知“仁”“礼”就会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难堪境地。中国的智慧来自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恩赐。中国的自然环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相对独立,又能够不断吸纳新鲜力量的大陆。从地理上说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周围大多是不毛之地,而中原地区独享最佳的地理位置,因而自然形成趋于中央的向心力。从气候上说,中国的温带气候最适合人类居住发展,而且充分表现出气候循环反复周而复始的规律,体现出整个大陆相对一致的气候环境,这使得各个部族之间容易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产生共识,利于融合与迁移。在融合中不同部落各自的鬼神崇拜已经不再重要,也无法存在下去,代之以祖先崇拜,文化崇拜,智慧崇拜。这些才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大陆这种作为海纳百川的文化终极站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构成了中国文化相对独立又能吸取其他种族文化营养,注重整体、稳定、和谐、长久。总结为开放而又独立,吸收而又高贵的特点。中国大陆上的社会变迁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运转变化的缩影。现在很多所谓国际外交争端可以从当时的中国内部诸侯各国之间的争端中都可以看到相似性。有了上面的条件,“易”思想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以“易”作为智慧的发端与归宿,很好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观。中美文化差异中国跟美国在有些文化及社会差异上是根深蒂固的,下文提出我观察到的一些例子。笔者在这里要强调这些观点是一般性的,当然仍有个别之特例。一、个人主义美国人相当崇尚个人主义,东方社会 (当然包括中国人) 则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有影响力的分别。美国人崇尚个人特质的例子很多,父母较少伸手干预子女的发展。二、隐私权美国人通常很尊重别人的隐私。就是知己之间也很少问到别人太"切身"的问题,例如年龄、薪水及婚姻状况等。也应当少谈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请自来的访客(包括父母亲)是绝对不受欢迎的。三、不拘礼美国人在衣着娱乐方面,都比较随便。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比较不拘礼,即使双方在年纪上或地位上有很大分别也不例外。这方面的例子多不胜数,例如很多学生对教授,及晚辈对老人家都直接称呼first name可见一斑。这种"越代","越身份"的不拘礼表现,在很多东方人眼中则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四、开放与直接美国人是相当开放和直接的,尤其在专业的讨论,往往秉持着不同意见而争论(注意:是争论,不是拍桌子,摔麦克风的吵架)。相反地,东方人往往不会直接冲突,而是婉转地通过地位比较高的第三者来疏通。五、独立性美国人通常较不喜欢依靠别人,甚至父母的帮忙也不一定乐于接受,而父母亦鼓励子女早早离家,独立地生活与发展。我国青少年在这方面就发展得较慢。对留学生来说,要注意到指导教授非常重视研究生能够独立做研究的能力。而对英文不灵光的留学生来说,当你向美国人借笔记时如被拒绝,不一定表示他们讨厌你,极有可能是他们将心比心,认为你应该独立而已。六、竞争性美国社会的发展依靠竞争来作为推动力。"Work hard, play hard"是大部分人的作风。他们在言语争辩时都喜欢压倒对手,这种"getting the last word in"的作风当然是竞争性的一种表现。他们的竞争挑战精神也显露在体育比赛方面,即使是他们所谓的"playing for fun"时也是蛮认真的。一般美国人对于一个球队都十分狂热,往往藉此发泄情绪。例如校队比赛时校警常常要检查进场的观众,不让他们带酒进场。球赛比赛时,观众都喧哗冲天,往往乱抛东西。有些助兴表演也有点莫名其妙,例如有一招是将一个女啦啦队员,从观众席的底层抛起,一级级的人将她接着又再抛上去,直到最高层又再抛下来;偶然也有失手受伤的事情发生。笔者也算是球迷,但都是在家看电视,免得在现场活受罪。而且要算准时间,当球赛完时避免走在路上,因为球迷在赢球时欢天喜地(如果你看到开车的人在乱按喇叭,你不用听报告就知道赢球),输球时则沮丧愤怒,两种结果都是疯狂毕露。有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更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如果不是在发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是很守规矩、不骚扰别人的。七、公众场合应有的礼数美国人通常都能尊重别人的安宁。在歌剧院不用说,就是在戏院也都能噤声欣赏。在餐厅吃饭时的交谈声音也相当低,跟中国有划拳斗酒的吵闹大不相同。排队时都很守秩序,插队是不被接受的,蜂拥上车的事情绝对很少发生。开车的人通常很守交通规则,例如在夜深无人时也不闯红灯,尊重行人,让路人先过马路等。来自较不遵守交通规则国家的留美学生尤其要特别小心。八、朋友模式美国人囗中的朋友定义比较广泛,而且有区隔性;譬如说工作上的朋友、打球的朋友、学校的朋友、喝酒的朋友等等。 另外美国地域广大,人口流动性也高,而且朋友之间绝少吐露私人的事情,所以友情是比较"温水"性。中国人的友情通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言不合就尽量避免跟对方碰面,"起落"性比较大。中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相当普遍的,而美国人朋友之间借钱是凤毛麟角的。九、金钱的运用模式中国人通常做的预算都比较保守,而美国的预算则比较接近"极限",而且往往有消费超过预算的倾向(跟美国社会大量使用信用卡也有关系)。美国人很舍得买东西,尤其是在购房及汽车上,对于吃喝方面,尤其是请客,则比较"犹太";而中国人则比较舍得花钱在请客方面。十、世界观可能因为美国多年来的兴盛及教育重点在某方面仍有偏颇,美国人多数 "以本国为中心",对于别国的认识十分肤浅。美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无知是令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十分痛心的事情。在美国流传一个笑话:东北部的某一个州的某居民,写信去州政府询问关于New Mexico的情形,答复居然是:关于别国的情况我们不大熟悉,无可奉告。对中美文化对比的初步认识最近认识了一个美国人。谈了很多东西。突然对美国很有兴趣。 关于教育,美国16岁之前是必须要去学校的。全部免费,不去都不可以。可中国的9年义务教育还是需要钱的,国情原因没有办法。美国的教育资金是税的一部分。她们从来不知道还有希望学校这回事,上学还需要捐款,无法想象。 关于环境,在中国,他们觉得无法呼吸,有烟的味道,不能跑步。路上虽然我们已经觉得干净多了比以前,但他们觉得为什么到处都是垃圾,sigh。觉得我们不注重public。还有公共产所吸烟等。 关于自由,她们会感觉到很多网站都会被屏蔽,美国网站很多上不了。他们对很多事情看法比较随意,原因在于没有历史,只有300年,而我们是受长期传统影响的。 关于婚姻,在美国3个结婚就有1个离婚,所以step father or mather 是十分normal的。但在中国她们很奇怪,为什么有人要离婚,还有人会劝她们不要离。他们比较注重隐私,最多两个人一个宿舍,要不觉得很不舒服,还是人少啊。他们不会有两个人想开房间还要出去,都在自己的宿舍里,所有人都明白。我们还是需要找学生旅馆的呵呵。 关于来了之后的改变,原来在美国总会受到中国是敌人的说法,说中国发展很快,马上就要赶上美国了,但来了中国后,他们觉得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事情,怎么能放到以前说能不能赶上。还有中国很传统,中国对女人会不公平,这都是人权方面的问题,但来了觉得不是这样的,还是比想象中要开放得多,男女也很平等。 关于种族歧视,美国确实存在种族歧视现象,有很多人就是看不惯其他肤色的人,还有就是会有只允许白人参加的party。 关于家庭,美国很多人只要不要孩子,就不结婚,只生活在一起,因为知道也会离婚的,反正不要孩子,就省事一点得了。他们难以想象我们还需要考虑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从18岁开始就被赶出家门,所以他们根本不会管她们的父母,当父母老的时候。所以当我说,我要为父母做什么的时候,他们觉得很奇怪。 关于开玩笑,他们真是什么玩笑都开,男女一起,就取消别人自慰,模仿异性自慰,谈论最喜欢的做爱姿势,都才20岁。和我们真是有差别啊。平均第一次年龄在18、19岁。 关于娱乐,周末我们大都在宿舍待着,他们是一定会去bar或者club的。 还有等等等等,总之太多方面有差别,但是本质都在于历史,我还是比较喜欢她们的自由和观念的开放的。我一定会去美国一次,见识见识。当看到transporter2里的迈阿密海滩时,她说她家就在佛罗里达的海滩边,简直太美了。还有个体会,他们出生很多都不在美国,还碰到一个小时候和我老家在几个地方的,但都相处得很好,没有任何异样感。真是移民国家

旅游消费中消费者态度研究论文

1.旅游客源地的经济作用 答:(1)旅游客源地是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前提条件。 (2)旅游客源地的社会性因素决定着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的特点。 (3)旅游客源地的旅游消费行为因素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2.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之间的互动关系 答:(1)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经济距离是制约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距离是制约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又一重要因素。 (3)影响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制约因素还有货币汇率。 (4)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两地之间互动关系的制约因素。 3.旅游需求的内涵 答: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能够以一定货币支付能力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简言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对旅游需求的涵义主要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 (1)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 (2)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 (3)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有效需求。 4.旅游需求的特征。 答:(1)整体性。大多数旅游者在决定去某地旅游时,都不只考虑某一方面的旅游产品或服务,而是将多种有关的旅游产品或服务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2)高层次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随着低层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为了满足高层次社交、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 (3)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是个体需求的市场总和旅游需求是个体需求的市场总和,而不是各个个体的需求。 (4)主导性。旅游需求是在外部刺激影响下,经过人的内在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是人类各种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力。 (5)复杂性。旅游需求的复杂性,一方面是受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即人们对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的认知、态度、情绪、偏好及学习过程是复杂的。 (6)季节性。旅游需求季节性的成因一方面同目的地的气候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有关,同时,也与旅游客源地的气候条件、假期分布和人们外出旅游的传统习惯有关。 (7)敏感性。当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呈现为一种正相关关系时,经济发展良好则旅游需求旺盛;反之,则旅游需求萎缩。 5.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答:从客观上讲,旅游需求是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中,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及交通运输条件的现代化是产生旅游需求的三个重要因素。 (1)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前提条件 所谓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指个人收入中扣除支付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日常衣、食、住等必须的生活消费开支和必要的社会消费开支之后,仍有剩余的部分。人们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才有可能具备产生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 (2)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 所谓余暇时间就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余以及必需的社会活动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余暇时间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每日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每周末的闲暇时间、法定假日的闲暇时间和带薪假期。旅游活动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没有时间就不能形成旅游行为,因而余暇时间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 (3)交通运输手段的现代化是促进旅游需求产生的重要因素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对现代旅游需求的产生、规模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任何旅游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交通运输条件,特别是远程旅游及国际旅游,更讲求交通运输条件的舒适和方便。 总之,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交通运输手段的现代化是促进现代旅游需求规模迅速扩大的客观基础,而这一客观基础的形成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6.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答:旅游需求除了受旅游动机、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余暇时间和交通运输条件的直接作用外,还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通常,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人口因素 人口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行为。因此,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及构成对旅游需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旅游需求规模和结构。 (2) 经济因素 经济条件是产生一切需求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条件, 旅游需求便不可能产生。因此,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收入分配、旅游产品价格、外汇汇率等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旅游需求的规模及结构。 (3) 社会文化因素 世界上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美学和艺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到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活动的感受也有较大的差异。 (4)政治法律因素 政治稳定性是激发旅游需求,促使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旅游接待国的政局稳定,对该国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多;反之,对该国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少。 (5)旅游资源因素 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对象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社会发展的象征,体现着该国家或地区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及民族的特色,从而对生活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产生着吸引力。 7.旅游需求的规律。 答:旅游需求规律为: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余暇时间呈正相关变化,而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相关变化。 8.旅游需求的弹性系数。 答:旅游需求弹性是测定旅游需求量对其自变量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的一个尺度,是具体说明一个自变量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旅游需求量变化的百分值。其计算公式为: 旅游需求弹性=旅游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相关因素的相对变动=△Q/Q÷△X/X 9.旅游需求的重要指标。 答:(1)入境旅游人次。 (2) 旅游者消费总额。 (3)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4)旅游者停留天数或旅游者过夜数。 (5) 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或过夜数。 (6) 旅游出游率,亦称旅游密度。 (7)旅游开支率或旅游消费率。 (8) 旅游重游率或称旅游频度。

关于旅游消费者行为论文文献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旅游消费者行为论文文献,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旅游消费者权益保障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应该重点治理吃、住、行、游、购、娱中有损旅游消费者权益的典型行为。通过海鲜参考价格公示等制度建设、采取创新的监管方式、侧重信息化的投诉机制、实施以旅游法庭为代表的纠纷解决机制,充分考虑外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一、旅游消费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现象

(一)旅游服务使旅游者消费服务受损

1、旅游广告虚假,误导旅游消费者

旅游不管是参观人文艺术还是自然景观,都能使旅游消费者陶冶情操,回归物我,因此,旅游消费热情逐年高涨。而许多旅游商家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针对不同的群体打出了“低价游”、“豪华游”等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旅游消费权益受损。

2、导游及旅游团不守信用,违背当初的旅游承诺

导游服务项目不仅包括参观旅游景点讲解,还包括旅游者的住宿与吃饭。当真正背起背包,跟着旅游团出发时,问题就出现了。吃饭住宿等服务往往与当初承诺的有很大差别,服务质量也很差,还有些导游不履行其旅游承诺,在游览过程中擅自改变旅游路线、车程,甚至缩短天数,减少旅游景点。

3、旅游变成购物游,消费陷阱多

我们经常在网上、电视上、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导游误导旅游者去商店或珠宝店购物,从中回扣。现在许多导游以各种理由私自减少风景点数,将剩下的时间用于带领游客出入各种商店进行购物消费。而在消费过程中,又设有各种消费陷阱,旅游消费者无法分辨服务的真实情况,从而作出错误的消费决策。例如,某些商店打出超低价购物宣传,攀老乡式购物宣传以及高仿名牌商品等陷阱,这些不实的宣传或陷阱,使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

(二)旅游商品消费中旅游消费者消费权益受损

1、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2、伪造商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

3、伪造检验、检疫结果;

4、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5、产品原材料成分、含量虚假;

6、服务内容、质量与标明或宣传不符,等等。

二、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

(一)旅游行业不规范,自律性差,信用缺失

许多旅行社或旅游团没有规范的旅游合同,即使有也不规范不合理不科学,大多是其本旅行社自己设计的条款,旅游消费者由于疏忽大意,不仔细看,甚至看都不看,拿来就签,进入其陷阱中,上当。而我国现有的许多旅行社或旅游团根本就没有旅游合同,其行为缺乏约束力,而本身自律性又差,不讲信用,最终使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

(二)旅游消费者自身消费权益保护意识淡薄

许多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心情激动,完全融入自然风光中,对其他事情都不以为然;而又有些旅游消费者由于虚荣心作怪,在导游带领购物消费时,看到大家都在消费,自己也跟着消费;还有的旅游消费者太相信导游,最终导致上当。归根到底,都是因为缺乏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在旅游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中上当,而事后又不知道该如何用法律维护其消费权益。

(三)监管机构监管不力

我国一些地方监管机构监管不力,同时又缺少专门的执法机构,致使一些非法的旅游社或旅游团出现在市场上,而旅游消费者并没有专业的知识或技能分辨其“真伪”,选择了这些旅游机构,从而使消费权益受损。同时,一些监管机构对旅游地的各种商店和商品以及服务缺乏有力的监管,致使许多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受损。

三、旅游消费中消费权益的保护

(一)提高旅游消费者自身的消费权益保护意识

旅游消费者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哪些。根据旅游消费者定义,旅游消费者权益为: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制度所保护的,不能被非法侵犯的旅游消费者的这种利益或权利。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

1、旅游者的知悉权;

2、旅游者不受欺诈权;

3、旅游者生命健康权;

4、旅游者享有特约服务权;

5、旅游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和诉权;

6、自由合法逗留旅行权;

7、自由公正地缔结旅游服务合同权;

8、尊严,人格,风俗受尊敬权;

9、自主选择自费项目权;

10、对旅行社进行监督权。明白以上各方权利义务是维权的第一步,所以,旅游者要真正了解旅游中自己应有的权利,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选择正规的旅行社、旅游团

旅游消费者不要仅仅关注旅行社的价格,更要多关注旅行社本身是否正规、服务质量是否到位、真实。一定要多了解旅行社的运营程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被广告的“低廉价格”等字眼迷惑,学会分辨旅游广告的`真假。同时还要看其是否有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若选择出境旅游,看有没有出境的资格。只有找到正规旅行社,出现了问题维权才有可能,旅游管理部门才有可能帮助受害者挽回损失。

(三)不要轻易相信导游的话,谨防

旅游消费者要学会分辨商品的真假,购买商品时千万不可以着急,不可以为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也不要轻易相信导游的话,致使权益受损。一定要自己判断该商品是不是真的需要,是否真的像商家或导游说的那样,价格是否合理,一定要谨慎考虑。如果要买,一定要向商家索要发票和质量保证书,保存好质量保证书和发票等证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旅游消费权益受损的解决途径

第一,出现旅游服务问题可与旅行社经营者协商解决。这比较直接,适宜一般的旅游争议的解决。第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消委会调解。当发生争议协商不成,可到消费者协会请求调解。第三,向旅游质量监督站申诉。旅游消费争议较大,消费者协会或消委会又调解不成,可以申诉。投诉者可对下列行为进行申诉:认为旅游经营者不履行合同或协议的;认为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价值不等的旅游服务的;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或过失造成投诉者行李物品破损或丢失的;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或过失造成投诉者人身伤害的;认为旅游经营者欺诈投诉者,损害投诉者利益的,旅游经营单位职工私自收回扣和索要小费的;其他损害投诉者利益的,投诉的一般以书面形式的,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投诉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旅游者,投诉必须在游客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算起60日内,必须写明具体投诉对象,提出具体投诉请求,提供投诉的事实依据及证据(原件)。第四,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到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要注意,仲裁机构是对有仲裁协议的旅游争议进行仲裁。第五,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协商、调解、申诉、仲裁都不能解决的旅游消费争议情况下,只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经过仲裁记过仲裁的结果当事人必须执行,不得上诉。

旅游消费在当今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也受许多人的喜爱。旅游不仅能为旅游消费者带来快乐,还能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所以,旅游消费者选择旅行社和旅游团一定要提高消费权益保护意识,选择正规的旅行社、旅游团,不要轻易相信导游的话,谨防,增强法律意识,一旦出现消费权益受损事件,运用法律等途径有效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文化的解释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从广义来说,它指人类社 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 说,它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 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 其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并随 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对于文化的定义可谓是众说 风云,每位学者对于文化的定义都 有其自身的学科背景以及出发点。 但是,通过以上对文化定义的展示 可以看出。众多文化定义中体现着 对于文化的共同点:(1)文化是一 种社会显现;(2)文化是习得的; (3)文化是适应的;(4)文化是价值 的载体。 (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属于文化范 畴。旅游作为人类满足了解异地、 异质文化和自身审美需求而形成 的一种综合性文化活动,从产生的 那天起就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专门为人们旅行游览提供服 务的行业,它凭借不断拓展的旅游 资源、不断完善的旅游设施、不断 改进的旅游服务而存在和发展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 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跨国、跨地区 旅游已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消费时 尚。更由于人们物质基础逐渐殷 实,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游客的旅 游需求已不单纯停留在对景点的 要求上,而是朝着文化品位高层次 的需求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 期如果没有旅游和文化的结合,就 无法满足游客曰益增长的旅游需 求,也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旅游 产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紧密 联系。旅游是文化的手段和工具,是 文化出现的前提;文化是旅游的结 果和目的,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旅游产生了文化,文化丰富了旅游, 旅游与文化都是广义文化的产物。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既推动了各国 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横向地带来了 国内地区间、民族间的文化传播,更 促进了纵向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的撞击与升华,进而形成旅游与文 化的合二为一。 二、”背包客“及其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 游业发展的命脉掌握在旅游者手 中,如果没有旅游者,旅游业也就不 复存在。发展旅游业需要研究旅游 者的行为规律,以期做到有的放矢, 进行有针对的服务,了解并预测旅 游者的行为,以便找准旅游业的发 展方向。 作为旅游消费者群体中逐步兴 起的~个分支群体--I!背包客”.其 对外来旅游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得 导向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引 导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因 此,”背包客”的研究对于旅游业的 发展具有相当的价值。 (一)”背包客”的含义? ”背包客”。在英文中为Back— packer,是由Backpacking一词演变 而来,也就是背着背包做长途自助 旅行的人,被称呼为”背包客”的旅 行者往往是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旅 行活动,所以他们对于旅行的规划、 景点的独到之处也常有自成一派的 见解。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O~mes Cook)大学的菲利普(PhilipL.Pearce )和劳瑞(LaurieLoker—Murphy)根据 其旅****为特征对其定义:背包客 偏好住廉价旅馆,注重与途中遇到 的其他背包客交流,倾向于自己制 定较随意的旅游计划,不愿接受导 游服务,旅游时间一般较长等,其主 要客源地为欧洲、美洲和澳洲。我 国”背包客”也被称呼为”驴友”,取 其谐音,即旅行之友的意思。 ”背包客”起源于欧洲,在上世 纪60年代嬉皮士风潮的带动下,困 惑的年轻人带着问题独自上路,希 望凭借那种”在路上”的体验审视自 我,找到精神的归宿。自此,”背包 客”的旅行开始肩负某种精神追求, 不仅仅是沿途看看风景,而是身与 心的体验。 Hottola(1999)在印度和斯里兰 卡所作的实证研究将”背包客”分为 了以下几类群体:学生(包括对看世 界感兴趣的全球旅行者),专业人 士,生态型旅游者,流浪者(寻找重 生的机会),”怪人与近嬉皮士”,”老 嬉皮”。但是,从现实意义的旅**** 为来看,笔者认为,”背包客”在中国 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年轻一代,其中 不乏有学生、白领以及具有时代特 征的80后、90后等。 (二)”背包客”旅游者消费行为 分析。 1、旅游消费行为动机分析。动 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 部动力。同样,对于旅游者的外出旅 游活动都是在相应的动机的作用 下,向一定的目标进行的。对于啤 包客”这样一个细分旅游群体来说, 笔者认为,其消费动机是基于以下 几点: (11追求复杂性需要。心理学 家多年来一直在争论人们是力求在 生活的所有领域都保持心理的单一 性,还是追求多样性。复杂性理论的 本质是人们追求新奇、出乎意料、变 化和不可预见性等。对于”背包客” 一 族来说,他们所追求的就是复杂 性旅游活动.那是因为这些复杂性 旅游活动所带来的东西能给其带来 满足。多数背包客的出行需求从寻 求工作机会、释放生存压力的被动 转变为追求自我发展、追求个体与 群体。个体与自然、与异域文化的交 流等积极主动的因素上来,而这些 因素的实现正可以满足其对于复杂 性的追求。 (2]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为实现深度、体验旅游。旅游产品的 单一,旅游产品的平庸化,对于这些 追求复杂化生活方式的非大众的旅 游消费者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大众 旅游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跟旅行社 出游,但是旅行社所提供的旅游产 品不是个性的,不能满足各种旅游 消费市场的需求,不能满足”背包 客”的旅游需要。也正是由于这些现 实性的原因.”背包客”一族作为追 求个性化差异的旅游消费者出现并 行动。 2、旅游消费行为态度分析。态 度可以理解为主体的人对于目标客 体所持有的一种行为倾向和评价。 人们对于客体对象会作出赞成或者 否定的态度,相应的就会表现出一种对应的倾向性,包括在行为上和 评价上。态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 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过去 的知识、经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某种态度一经形成,就会对人的行 为产生极大地影响。 就”背包客”而言,他们对于旅 行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旅行是生 活的一部分,旅行是一种成长;旅行 是一种学习,对人文、地理和历史有 一 个全新的学习和理解;旅行是一 种调节压力的一种理想方式:旅行 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补充,是放松 身心的一种方式,它在某种程度上 已经成为生活目的。 3、旅游消费行为模式分析。我 们所处的社会形态是不断地变化 的,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 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对经济形 态进行分类,认为当前社会处于体 验经济社会,人们所追求的不是单 纯的享受服务的要求,而是对于生 活的体验。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游 客对于旅游的需求是不同的。当市 场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时:一种情 况是。创造新的产品来满足其需求; 另一种情况是,游客为满足自己的 需求改变自我的旅游需求或者实现 方式,结果就是产生更多的不同于 大众旅游的自助式的旅游或者是其 他的方式。 ”背包客”作为一种与大众旅游 模式相异的新的模式,就是在这种 背景下所产生的。”背包客”旅游模 式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1)自己制定旅行计划, 包括路线的设计、食宿的安排等,完 全的脱离了旅行社所提供的服务; (2)多选择游客比较少的景点或还 没有开发的景区做为旅游的最佳目 的地。在景区中喜欢走比较困难的 线路,体验不同的经历;(3)很少选 择交通工具,一般都是徒步:很少选 择旅店住宿,喜欢露营。 三、文化与”背包客” 旅游消费行为的关系 (一)文化对”背包客”旅游消费 行为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文化是一种以个 人为本,注重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人 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活动的。对 于国外”背包客”来说,其消费行为 是自己旅行或与新朋友相伴来旅 行,在旅行的时间上普遍要长于我 国”背包客”所花费的旅行时间。受 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社会”背包 客”把背包旅行作为一种自由的生 活方式,有可能出门旅行一走就是 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在中国,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 然的和谐,以家庭为本,注意个人的 职责与义务。对于我国的”背包客” 来说,消费行为上更多是与中国文 化相符合的。例如,我国的背包旅行 者”驴友”,在出游上更多的是选择 与相熟知的朋友、同学等结伴出游, 在时间上很少会出现有几年不回 家,而把旅游作为一种生活,置家 庭、责任等不顾的现象。 从以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引 起的”背包客”消费行为的不同,可 以看出.文化在相当的程度上会影 响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不管是在旅 游产品、旅游方式选择上还是在旅 ****为方面。 (二)”背包客”旅游消费行为所 产生的独特文化。 旅游的兴起发生于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普遍 意义的”大众旅游”文化。在大众旅 游中,游客所追求的是对于现实不 满的释放、一种表层的审美和愉悦 的渴望。大众旅游文化是一种感官 满足的文化、浅层需求的文化。 ”背包客”文化是一种非大众旅 游文化,背包旅游并非一件时尚的 事情,也并非一种精神,而是一种无 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因此是建立在 一 种生活方式上的、自由王国之上 的文化。 ”背包客”文化中的一个特色就 是”团体性”,不论是住在有自助厨 房以及共用电视厅的青年旅馆、与 他人共乘交通工具或是一起购买车 票,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经验,这 样的资讯交流使得诸多背包客们能 够从互相学习,同时能够省钱,得到 的资讯甚至比阅读寂寞星球出版的 旅游书(最常被引用的自助旅游圣 经)都还要新、还要多。第二个特色 就是”真实”。自助旅行不是一段假 期,而是一种学习,背包客们总希望 能够体验到当地最真实的风俗民 情.而不是旅游业包装下的套装行 程,因此背包客有时也被冠上”反观 光客”的封号。

中国老年消费市场研究论文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研究与分析摘要:老年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银发旅游”在我国却还是一项尚待开发的空白。如何开发老年旅游市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分析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条件人手,探讨老年人的消费心理、行为特征以及心理精神需求,提出开发符合我国国情和老龄群体特点的旅游产品和营销策略。关键词: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可行性营销策略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老年人生活在中国。的确,从全国范围看,随着出门旅游的老年人日渐增多,已经营造出了一个红红火火的老年旅游市场。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日益发展的中国旅游业而言,是一个难逢的发展良机。如何开发好老年旅游市场,抢占这个目前尚未大规模开发却又极具市场潜力的“银发产业”,既是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更好地体现旅游业服务于社会。又是旅游业自身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一、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能条件社会人口的逐渐老龄化将形成一个相当庞大 的老年旅游消费群体。据人口统计学家预测,21 世纪将会成为老年人的世纪,中国同样也不例外。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已达到1.3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48%。而国际 上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却是60岁或以上的 人口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 的7%。按照国际通行的评判标准来看,我国已经 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在今后的40年里,老年人口 的数字还将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可见我国老 年人的基数相当大。再加上随着我国人民衣食住 行等生活条件的较大改善,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 死亡率降低,二是寿命不断延长。由此可见,在这 些日益增加的老年人中,其中的一部分将形成一 个相当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他们在旅游客源市 场上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其潜在作用是绝对 不可忽视的。 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走出家门,参加旅游活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的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因此,随 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勤俭持家传统意识浓厚的老年人其 思想观念也悄然变化。在经受改革开放的洗礼后。 老年人再也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有了丰 富生活、享受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有更加丰 富多彩的高质量的生活内容,传统的休闲活动方 式比如下棋、养花、打麻将等已不能完全满足老年 人的精神需要,他们更渴望能有一些融知识、娱 乐、健康为一体的更高层次的休闲活动。而旅游不 仅能够领略异地的自然风光,体味风俗民情,还能 够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强身健体,增添对生活的 情趣。因此在众多的休闲方式中,老年人越来越多 地选择了旅游。过去心仪已久却没有时间或没有 钱舍不得破费而未能前往的旅游景点如今则放开 了手脚把旅游的愿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特 别是在亲身体验到旅游带来的种种好处后,他们 兴趣更浓、愿望更高、决心更大,出行的次数也就越多。 老年人有外出旅游的经济基础和充足的闲暇 时间。进行旅游活动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 足够的闲暇时间和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即要“有闲 有钱”。老年人在这方面尤其是在时间上有着得天 独厚的优势。因为老年人离退休后在家颐养天年, 时间上完全是充裕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过 去“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步向“两口之家”或“三 口之家”的小家庭过渡,这样,在城市中就出现了 一大批“空巢家庭”,老人们独居寓所,单独成家的 儿女们在同一城市或其它城市另居它所,只能根 据工作的繁忙程度定期或不定期回家省亲。在大 部分时间里老人们都是比较空闲比较孤独的。因 此老年人既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又希望能安排合适 的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另外,从老年人进行旅游消费的经济基础来 看,老人离退休在家,有固定的收入,有社会保障, 也有一定的积蓄。再加上这时儿女们大多参加工 作,家庭负担较轻,老人们的工资收入真正成为他 们的可支配收入。况且儿女们还会定期或不定期 地给老人们一些零花钱以表孝心,这些也在客观 上为老人旅游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说老年人进 行旅游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正因如此,老年人外出旅游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选择的空间和形式也更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气候条件等自由地安排出行时间和选择地点,而不必在节假日凑热闹,这一点恰恰是其它客源群体所无法企及的。我国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 老年人的出游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我国地域 辽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适宜老年人旅游的地方 相当多。首都北京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特别适合老年人观光旅游。古城西安、 南京、洛阳等,值得观赏的人文景观也遍地都是。 此外,四季如春的云南、充满南国风情的海南岛、 沿海的大连、青岛、厦门、以及誉为“人间天堂”的 苏州、杭州等都是适宜老年人游玩、徜徉的好去处。 从老年人进行旅游的现实意义来看,它不仅 可以扩大增加旅游客源市场的份额,同时,由于老 年人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 时间出行,因此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填 补旅游市场淡季客源的严重不足,为旅游业的发 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参 与旅游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标 志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同时,这也体现着 整个社会对老龄群体的关注,旅游活动将成为我 国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一条佳径。 通过以上对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可行性因素的分析,不难发现,无论在观念上、经济上、身体上、时间上,老年人出门旅游的条件都在日臻成熟,老年人客源市场确实大有文章可作,如果这一市场能够成功开发,必将会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莫大的发展商机。二、我国老年人旅游消费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消费心理是支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思想意识。显然,老年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消费行为使他们的消费心理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是大不一样的。而这种消费心理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包括旅游消费。由于受年龄的影响,老年人的行动节奏往往缓慢,出游时间较长,他们接受不了急风暴雨行军式的旅游。而喜欢根据自己的身体客观条件和喜好自由安排活动。丰富的生活阅历,使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行 为趋于理智和成熟。他们在购买商品前往往会进 行理智地分析和思考,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货比三 家,最终才购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商品或服务。 还有一些老年人属于习惯型的消费者,他们由于 多次反复购买和使用某一种商品或服务,就会对 该种商品或服务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逐步形成 固定不变的消费习惯,并且不会轻易改变这种消 费习惯。而对于不熟悉不了解的商品或服务则不 会轻易购买,很少发生冲动性的消费行为。 我国的老年消费者由于他们都有过一段较长 时间艰苦生活的经历,因此他们的生活大都比较 节俭。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收入的增加,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不 再一味地追求价格的便宜,他们也表现出适应新 事物、新环境的能力和愿望,质量可靠和使用方便 成为他们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由 此可见,现在的老年消费者已经不是我们想象中 的那种只求价格便宜的消费者了。另外,在消费动 机上,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在子女长大独立后,老 年人的经济负担减轻,一些老年消费者往往存在 补偿性消费动机,试图随时寻找机会补偿过去因 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的消费愿望,进行补偿性消费。 从老年人参加旅游活动的陪伴方式上看,由 于其子女大都成家立业,闲暇时问较少,很少能够 亲自陪同老人们出游。因此,老年人参加旅游活动 多选择和老伴或同龄人一起出游。当然,老年人之 间本身也有共同话题,在旅途中可以相互照顾,购 物时可以相互参考,出谋划策。 从营销广告对老年人的影响程度看,由于老年人消费心理成熟,经验丰富,他们大都相信通过多家选择和自己的仔细判断就能够选出自己满意的商品。因此广告对老年人的影响程度一般。当然,老年消费者还是希望能够通过真实的广告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特点来作为自己消费购买的依据。不过,据调查,对老年人影响较大的广告媒体形式是视听和报刊广告,而象名人广告等形式对老年人的影响力却并不大。从老年人的旅游兴趣来看,他们有着典型的 文化怀旧特征或文化“还愿”情结,由此,历史文化 旅游线路、民俗文化旅游线路以及各种专题文化 旅游线路,往往最能激发老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以上所述这些属于老年人特有的消费特征和 行为特征,都是我们在进行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时 必须面对和注意的问题,我们在旅游线路的策划、 设计以及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环节的组织 安排上都得考虑老年旅游群体的这些特征因素。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你可以参考下,应该对你有用!有用请采纳,谢谢!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 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分类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分析(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经济环境分析(1)GDP增长情况(2)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居民消费支出水平(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城市化进程(2)人口老龄化进程 环境影响总结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双轨制”具体内容 “双轨制”改革意义 “双轨制”影响分析第2章:国际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概况 典型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美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美国人口老龄化现状(3)美国养老产业政策制度1)美国退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2)美国医疗保障体系(4)美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情况2)美国老年人的支出情况(5)美国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美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美国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3)日本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日本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日本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日本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瑞典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瑞典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瑞典人口老龄化现状(3)瑞典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瑞典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瑞典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瑞典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瑞典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3)新加坡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新加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新加坡养老产业典型模式(6)新加坡养老产业经验借鉴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居家养老”开始增长 “异地养老”规模扩大 “老年社区”成新亮点 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 老龄商品市场推陈出新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 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1)宏观机制升级(2)养老模式多元化(3)养老服务信息化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第4章: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整合特征 国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国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 国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高利泽集团(2)AVEO企业(3)欧葆庭集团(4)DomusVi集团 国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金陵饭店进军养老企业(2)金鹏集团进军养老企业(3)复星集团进军养老企业第5章:中国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养老服务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情况1)医疗服务需求2)护理服务需求3)家政服务需求(2)市场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床位数量3)养老机构职工人数 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1)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思路(2)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3)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1)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2)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 中国养老服务业投资情况 养老地产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现状(1)养老地产行业有众多人口的支撑(2)老年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购买力不断提高(3)购房者对老年房产的购买意向逐渐增强(4)老年人养老逐步走向集中养老转移(5)“421家庭“加快养老住宅的发展(6)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的住宅开发(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较火热 中国养老地产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地产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地产业开发模式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趋势(1)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2)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更看重细节(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4)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5)功能齐全小户型是重要选择(6)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7)“山水型”项目更受消费者青睐(8)开发不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 养老日用品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容量分析(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趋势 养老文化娱乐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概况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旅游业市场容量 中国养老旅游业存在问题(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潜力(1)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2)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3)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4)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趋势(1)增长持续化(2)市场国际化(3)消费小康化(4)需求层次化(5)出游远程化(6)服务特殊化 养老金融保险市场分析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市场容量(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存在问题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潜力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 其他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就业市场分析第6章:中国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分析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居家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生活照料型居家养老(2)医疗保健型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社区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机构养老模式分析 机构养老模式主要内容 机构养老群体数量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困境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各类养老模式比较第7章: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市场机会分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1)网民规模及普及程度(2)网民上网设备情况(3)网民各类网络应用情况1)各类网络应用2)手机网络应用 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1)移动网民规模(2)移动网购市场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机会 传统思维下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新机会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 养老产业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分析(1)用户定位(2)组织形式(3)平台使命(4)平台战略(5)平台商业模式 养老产业O2O平台建设典型案例 南北巢集团(1)集团发展概况(2)集团用户定位(3)集团组织形式(4)集团平台建设(5)集团商业模式 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1)中心发展概况(2)中心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中心平台建设(5)中心商业模式 云家政(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企业平台建设(5)企业商业模式第8章:中国重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养老机构(2)养老保险(3)寿险 北京市养老产业经营效益 北京市养老产业需求潜力(1)老龄化人口驱动分析(2)经济收入驱动分析 北京市养老产业优惠政策(1)养老政策(2)养老公寓优惠政策(3)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养老产业的发展研究可以和完成我来写

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摘 要:老年消费者群体,与其他几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比较起来,有其自身固有的消费心理,对其消费心理进行深度分析,有利于企业在此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务实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老年消费者 消费心理 策略

一、引言

据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升,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得到了相应的延长。老龄化问题显现出来,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笔者看到一个资料,在我国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二亿,相当于日本和印尼人口的总和。站在营销的角度,这一人口环境,是不可多得的市场营销机会,若要有效地把握这一机会,应对老年消费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展望,以此作为制定与调整营销策略的依据。

二、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1、消费习惯趋于稳定

老年消费者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中,不仅形成了自身的生活习惯,而且这种习惯趋于一种稳定的态势,岁月的磨砺,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因素,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自己认准的事物、态度比较执着。对消费新潮显得比较木讷、迟钝,往往以一种审视的态度,看待周围的消费事物。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七十年代正是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年轻人。他们对当时市场上的新事物,如上海产品中的中华牙膏、扇牌香皂、春雷收音机、凤凰自行车、绿叶衬衫、百雀羚护肤霜等等,在消费上引以为荣。目前虽已进入暮年,对这些牌子中的某些产品,仍然一如既往的喜爱。这就是形成的消费习惯所导致的,时光的流失,这种消费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2、消费追求实用价值

老年消费者把商品的实用性作为选购时的第一考虑的问题。这类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品讲究方便实用,质量可靠,安全舒适。消费品颜色、式样如何、品牌的知名度有多高、包装是否华贵,没有刻意的追求。如宜昌本土的“步步升”布鞋,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从式样上看,已是土得掉渣,年轻人是不屑一顾的,但老年消费者却如获至宝。因为这种鞋穿在脚上舒适、透气、轻便,这一固有的产品特点,致使该产品一经上市,就引起了老年消费者的踊跃购买,一度时期还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

3、追求消费品的便利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消费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机能呈下降趋势。某些消费品,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消费品,如电脑、手机等,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土的三峡商报曾刊登了一篇读者署名文章,标题是“智能手机,中老年人玩不转。”真实的刻画了老年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注重消费品的易学易会,操作方便,减轻体力和脑力的负担,是老年消费者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

4、消费需求结构呈现变化

生理机能的衰退,体质的下降,抵御疾病能力的减弱,导致老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相比较而言,穿着类及其奢侈品的消费需求量则呈下降趋势。因为这类消费者由于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磨砺,越来越变得务实多了,青年时代的那种追求流行、时尚的消费心理慢慢地淡化了。比如,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发现一些健身用品(如健身椅、健康床等)经营的商户,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采用免费体验的促销方式,由此吸引更多人前来参加体验,其中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年消费者居多,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做法,使体质得到增强,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5、补偿消费日益凸显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经历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的六七十年代。消费生活中的吃饱穿暖,是人们非常满足的一个消费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青年人成了这一消费新生活中的主力军。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不逢时的失落感,若不再加入到这一消费新生活之中,恐怕时间就来不及了。因此,对过去消费生活中不满足的补偿,成了当下老年消费者的一种主要消费心理。如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老年消费者的补偿性消费,比较突出的表现出来。人们穿亮丽的服装,蓄时髦的发型,以至于一些老年消费者,从背后看,人们误认为是年轻女性。甚至有些老年女性消费者,拉着自己的老伴,走进婚纱摄影楼,补拍婚纱照,为自己的婚姻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些都是补偿消费心理在消费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三、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老年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需求,企业要深入到这一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中,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掌握的相关资料,以此为依据,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供参考。

1、产品策略

企业应根据老年消费者对消费品求实、求便的消费心理,开发出适合老年消费者需要的各种消费品。比如食品,老年人的肠胃功能不好,消化能力差,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的食品,应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特点。服饰方面,老年人新陈代谢能力减弱,四肢活动能力差,企业为其提供的服饰,应具有舒适、透气、实用的特点。用品方面,老年人动手能力差,反应能力低,企业为其提供的用品,特别是手机、电脑、以及健身用品,应做到使用说明书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企业并能给消费者提供使用前的演示,使用中的手把手的指导,使用后的维修保养服务,使之服务尽善尽美,人们心满意足。

2、价格策略

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对价格反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青年消费者,如果是自己看中的商品,价格高低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其价格策略,可实施撇脂定价策略,以迎合他们求新、求美的消费心理。而老年消费者,与其不尽相同,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求实、求廉的消费心理比较浓,据此,实施渗透定价策略比较适合,以其中低价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已经退休,经济收入相应减少;其次,过去生活的苦难经历,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勤俭的生活习惯,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老年消费者中,有一部分特殊的人,比如,从白领阶层和知识界退休下来的老年消费者,他们有较高的退休收入,而且追求消费品中的新颖、时尚,消费热情有增无减。据此,企业对这一部分老年消费者,应提供一些质量上乘,档次较高的高价位老年消费品,以满足他们求新、求名、求美的特殊消费心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大的老年消费者群体中,价格策略应做到因人而异,而不应当是一个单一的模式。

3、广告策略

广告是宣传与介绍商品的一种形式,相对于青年消费者群体,老年消费者由于生理以及心理机能的下降,对广告中的产品,其接受的兴趣要远远地低于青年消费者。据此,广告策略的运用,要与老年消费者的认知度做到吻合。人上了一定的年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变弱了,生活节奏变慢了。因此,涉及到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品,其广告的制作,如电视广告,应尽量避开情绪激昂,快节奏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叙事式的,对话般的,家人团聚式的。如保健品中的品牌“黄金搭档”,其电视画面是一位老大爷,背着自己的孙子,拾级而上的身影,说明老大爷身子骨硬朗,又显得温馨备至,同一个年龄层的老年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个产品。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广告策略的运用,不仅仅要具备真实性,更应该具有艺术性,具有了这二种属性的广告宣传的产品,才能够成为人见人爱的产品。

4、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主要体现在售前、售中与售后三个方面。比如:老年健身用品中的健身床的销售,售前服务是销售人员给有兴趣的老年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作用以及给人们所带来的利益,使人们对该产品进入认知状态,为购买获取第一手资料。售中服务是销售人员让老年消费者在健身床上作消费体验,使之产生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的消费心理。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多次的、不间断的体验,感觉良好,似乎身体上的不适感有较大的缓解,由此,不惜破费,把这张床搬回家,自由自在地体验,企业实现了销售的目的。售后服务,即销售人员给这一类型的消费者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并进行使用时的指导。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人们打心眼里感激你,并通过免费的义务宣传,扩大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企业带来营销效益。

综上所述,重视对老年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利于企业根据老年群体特殊的消费需求,开发出与其相适应的产品,并不断地扩大这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使老年消费者市场和其他各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市场共同得到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消费者心理论文2000字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