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幼儿品德发展与培养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7:03:55

幼儿品德发展与培养的研究论文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方法》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已成为绝大多数育龄人口的自觉自愿行为。教育子女从幼儿抓起,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面对现实,许多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得不到正确、全面的教育。相当一部分幼教工作者及年轻家长忽视幼儿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任性、自私,成为家庭的“小皇帝”。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不能不使人思考幼儿德育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情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5-02

幼儿德育是教育幼儿如何做人,包括幼儿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道德品质教育,让幼儿学会初步辨别是非、善恶,初步懂得爱党、爱国、爱集体、爱同学、爱科学、爱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德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加强幼儿德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要求的,也是关系社会未来的大事。

重视幼儿德育既是幼教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全社会和幼儿家长的光荣义务。幼儿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必须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必须掌握和了解以下几种教育方法,从点滴做起,共同做好幼儿德育教育工作。

一、说理法

就是说服教育,即借助语言、事实、示范等方式,影响幼儿的思想认识,使幼儿弄懂道德,提高认识。说服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类:

1.用语言图片说服。如讲解、看图话说、讲故事、谈话等。语言课常用讲解法。讲解要联系实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谈话是幼儿德育一种有效方式。谈话要有准备,要了解幼儿的详细情况,明确谈话的中心和要解决的问题。谈话态度要诚恳、耐心,力求气氛和谐,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怀,能无拘无束地谈心里话。谈话要有启发性,要让幼儿思考,自己想通道理,得出结论。可以让幼儿讲自己熟知的故事,从中取得启发和教育。

2.用实例进行说服。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家庭,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这是用具体实用的事实说服教育幼儿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幼儿能亲眼看或亲耳听到,直观性强,说服力大。

3.运用榜样示范说服教育。运用榜样人物优秀品德来影响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说服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对幼儿有巨大的激励和影响作用,这是和幼儿积极向上、爱好模仿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的。

幼儿思想直观具体,示范可以借助形象,帮助幼儿理解各种行为规范,领会和模仿榜样人物的言行。父母、家庭成员和教师是对幼儿经常地直接发生影响的人,是和幼儿交往最多的人,他们的言行都会被幼儿当作示范去模仿。因此,每一位父母和教师要用“真爱”(而不是溺爱)去教育孩子。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缺点,用心真爱每一个孩子,注意幼儿个性差异,因人施教。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良好的示范作用,教育幼儿自觉地把高尚的道德品质发扬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训练法

训练法就是在幼儿学习及日常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的方法,实际训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学习活动,这是幼儿最经常训练方式。一般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它对培养幼儿刻苦认真、耐心细致、克服困难等品质都有重大意义。认真完成作业,可以培养幼儿学习的责任感、纪律性、创造性。学习过程的交往,能养成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优良品德。

2.执行幼儿日常行为规范。无数事实证明,人的所有的素质,都植根于人的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幼儿教育最主要、最根本的。要训练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严格进行遵守学习、卫生及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性练习。养成幼儿珍惜时间的观念,培养组织性、纪律性,使幼儿从小养成自觉地、规范的日常行为。父母和教师应对幼儿多提醒、多示范、多引导,经常强化训练,并及时耐心地督促、检查和校正。

三、情境教育法

就是利用环境、气氛或设置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要从提高教育素质、美化校容、整顿园风班风入手,幼儿在其中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感受和体验是幼儿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以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发展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活动中,有小朋友摔倒了,及时把他扶起来;小朋友生病了,给他端来一杯热水,并问候;哪位小朋友过生日,大家都为他祝贺并送上自制的生日礼物……孩子在这些特殊的情境中,良好品德习惯就逐渐内化形成。家长在家庭生活当中,也应该时刻重视此类训练。长期的教育熏陶,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学会感恩,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四、奖励法

对幼儿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奖励是一种鼓励的方法。它能使幼儿肯定自己正当的、优良的思想行为,并引发他们巩固发展这些优良品德的愿望和信心。奖励的方式一般有赞许、表扬、奖赏三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可用口头表示赞成,也可用目光、点头、微笑、手势来表示肯定。组织幼儿开展争当好娃娃、争戴小红花活动,每学期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幼儿给予奖励,既鼓励本人,又树立榜样,激励全体幼儿学习。家长通过写表扬卡的方式把幼儿在家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老师读给小朋友听,使幼儿更加自信,也促使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来自家园双方的鼓励和表扬,使幼儿逐步建立积极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奖励必须公正、适量、灵活,实事求是,不能滥用。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要适量应用一些劝诫的手段,及时予以纠正。

幼儿的品德 教育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幼儿的品德教育,你有什么想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幼儿教育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什么?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所以说幼儿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 方法 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行之有效? 一、针对性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如此说来,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班机幼儿个体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中,小班通过“分果果”、“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等主题活动,可让幼儿从中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养成先人后已的良好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真实情感,中班、大班,进行深一层次的教育,可分别选择“我爱海南”、“升国旗”等活动内容,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既健康又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日后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西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根据季节变化和社会性节日,为孩子创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通过这些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具体落实到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中,让幼儿心智得到发展,良好品德逐渐养成。 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过去,我们一些老师,把德育工作只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上课时间仅占15—65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游戏、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睡眠、进餐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因此,我们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外,日常中,进行随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上完美工课,废纸扔了一地,看到满地的废纸,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说要把课室捡干净,怎么办?这时,我就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悄悄俯下身来去捡丢在地下的废纸。一张一张……忽然,我发现身旁多了一双双忙碌的小手,许多孩子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了。无需命令,无需指使,他们都干得那样认真、细致,我的行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象这样的教育契机,生活中到处都有。一天,活动刚结束,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跑过来:“老师,张讯把小希推倒了”。正当我想发火批评他几句时,晓婷走过来说:“老师,我的裙带松了”。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张讯就抢过去说:“我帮你绑!”并立即动手,帮晓婷绑好裙带。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对全班小朋友说:“今天,我要表扬张讯小朋友……话还没说完,一个孩子就站了起来:”老师,张讯打人!“这下可不得了,就象捅了蜂窝,“老师,他拔我的头发。”“老师,他抓我!”……这时,我亲切地对走过来的张讯说:“来,把你的小手伸出来。”然后我面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前张讯这双小手欺负过许多小朋友,但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帮晓婷绑裙带,做了一件好事,就该受到表扬,他做了错事,我们要帮助他改正,老师相信张讯小朋友会用这双小手做很多很多的好事。”说完,孩子们的掌声就响彻了整个活动室。后来,我发现不仅张讯,连全班小朋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常看到一些帮助老师倒垃圾、帮小朋友搬椅子等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家园同步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千方百计给他们灌输多方面的:“高难度”知识,这种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品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形成自我.任性.刁蛮的性格,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国著名 儿童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 言行举止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如:节假日做父母的可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要有礼貌,不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和学会热情招待客人,让孩子感受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愉悦。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平时,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形式,让老师和家长互相沟通,了解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做到家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配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竞争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几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线也正在转移,越来越注重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已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抓好幼儿时期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的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自私、粗暴、无礼任性等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家庭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严重。如在幼儿园中争抢玩具,这种行为大部分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样样事情依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也是心疼,不去批评指正,但现在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任何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下一代提出道德方面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人道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许多国家把调整教育目标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而在培养目标中,又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那么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一、误方法,树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 经验 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 相学 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们的教师都应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 故事 ,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3.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总之,无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在品德教育上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位真正受人欢迎,被社会所接纳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对此,这就需要我们家园携手,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幼儿的德育,采用“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家庭生活熏陶感染, 社会实践 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模式,从幼儿阶段开始共同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 儿童节 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学 唱歌 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园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幼儿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会做人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幼儿期在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中,德居首位,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将很难形成。德育是人一生道德养成的基础环节,幼儿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将会使我们受益一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及亲临幼儿园调研发现要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品质从以下三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之一,游戏使孩子感到快乐、好奇。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能够学会判断善恶、好坏、美丑、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例如:在游戏《分果果》中能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不能自私自利,遇事多替别人考虑等道德行为,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角色经过自己的判断、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解决纠纷,从而启迪幼儿道德创造思维的过程。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热情积极、兴趣高昂、心情愉悦、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体验、感受成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进而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道德意识。幼儿的自制能力、自觉性和坚持性等意志品质都比较差。但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常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为了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情绪,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求与动机,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

我们还可以从幼儿游戏中延伸到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幼儿平时不愿意干的常规活动与幼儿游戏中的角色结合起来,例如:幼儿平常不愿意干家务,不讲究卫生到处乱扔东西,依据幼儿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可以设立“小小值日生”和“小老师”的角色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等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从各自的角色要求出发,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培养了幼儿自觉讲卫生、遵守纪律、爱集体等好习惯。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的榜样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德育具体化、形象化的现实体现,幼儿身边的朋友是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小伙伴,对于幼儿来说,身边小伙伴的一举一动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但是,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所以,模仿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就能让幼儿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就会适得其反。好的范例有时甚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了帮助有些幼儿不愿刷牙的坏毛病,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将已经养成刷牙习惯的幼儿请到台上给大家表演刷牙的舞蹈,例如舞蹈《乐乐的小白牙》就是表演一个喜欢刷牙的小朋友每天怎么样坚持刷牙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表演者的照片贴在宣传栏里。这样,无需教师讲很多的道理,幼儿就会照榜样去做。一段时间以后,宣传栏中孩子的照片会越来越多。舞蹈《我有一双小小手》表演的就是小朋友爱洗手的故事,教师可以配合榜样教育,出示两张画着小手的图画给幼儿,一张是肮脏的小手,一张是干净的小手,组织大家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孩子们在纷纷发言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一旦道理明白了,洗手自然逐渐成为了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与同事、邻里和睦相处、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爱护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加一定的德育影响。家庭德育是一种渗透式教育,是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谈话、看书、讲故事、讨论等,来帮助幼儿分析遇到的困难并用自己健康的情感去打动孩子,从而增长孩子品德认识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谐的家庭氛围,正确的家庭教育,有责任感的家长,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对幼儿道德教育有着深刻地影响。

三.充分利用信息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外部环境变化无常,这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信息环境对幼儿品德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外部信息包罗万象的,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对这些信息加以控制和选择,发挥有利于幼儿品德发展的各种信息,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家长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有利于孩子品德健全发展的图书和音像放在家里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避免一些不良书籍出现在家庭中。父母应多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等。孩子还可以从书中找到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家长不应该强制性的制止,相反,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喜好抓住机遇进行道德教育,在它们玩电脑看电视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剧终人物的优缺点以及让幼儿回答他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父母只要管理好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并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进行筛选,大可以放心的让孩子玩。让孩子看一些玩一些有关道德教育的动画片和能促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游戏等。这样不但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德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的下一代定会成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

参考文献:[1]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

[2]黄励华.从“境界教育”到“德育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

[3]汪昱雯.童谣与儿童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

[4]刘长贵.论德育与生活[J].教育理论研究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幼儿品德发展与培养毕业论文

《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道德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所以人的道德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小”字、“早”字当头。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

关键词:幼儿;德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94-01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应重视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已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成美德!这种美德,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的心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根底!

一、那么怎么在幼儿期对孩子实施品德教育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

1.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2.将德育观念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如: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等,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3.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4.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实施道德教育。

德育观念并不意味着严肃多于微笑,刻板多于活泼。面对天真烂漫的幼儿,教师可以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抓住孩子求乐心理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为了让幼儿体验叔叔阿姨劳动真辛苦,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活动--《食堂阿姨真辛苦》和《能干的理发师》。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在班级环境中设置”花儿朵朵”,让幼儿在节日花、生日花、风采花中将开心的照片,祝福的话语送到班上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的成功喜悦,快乐的健康心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孩子们在不断的快乐中,体验自立、自信、创造和成功的欢乐,并将这种愉悦转变成自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优良品质的形成。

二、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幼儿德育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 如何做好幼儿德育工作

摘 要: 教育的宗旨在“做人”已经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教孩子“做人”就要对幼儿展开品德教育。文章总结了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幼儿;德育;有效性

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是在幼儿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大,比较容易接受思想教育的影响。在幼儿期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德育教育,可以尽快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观念。重视、把握这个关键期,就能在孩子人生的最初阶段就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幼教工作者应重视幼儿德育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儿童养成不良意识和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能否乐观的对待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受教育状况。现在多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而忽略道德情感的培养。这种缺失造成很多孩子性格上的缺点。既然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期。因此,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幼教工作的首要问题。

二、德育需要环境的支持

环境是无言的教师,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要注重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强调美感。但是“美”的内涵更体现在环境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去创设、调整环境,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多层次、多方面的提高。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应的良好的环境。例如,在“祖国妈妈生日”的主题活动中,用雪花片围成了一幅中国地图,在对应的地方贴上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在欣赏祖国各地名胜风景照片中领略祖国美丽的山河,知道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的国家。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丰富幼儿对祖国的认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好地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和欢快的情绪。孩子相互推选,轮流当值日生,给植物浇水、排桌椅、分发碗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获得成就感。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三、德育需要教学活动的支持

平时的教学活动是对幼儿的思想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提高。例如,在语言活动《蒲公英旅行记》中,孩子们了解了祖国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最长的城墙和最宽的广场,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激发了爱国热情。又如,在社会活动《重阳节中》中,孩子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知道要尊敬老人,愿意为老人献爱心,并且自己动手制作贺卡来表达对老人的祝福之情。在美术活动中,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的绘画习惯。

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都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中尤为明显。孩子天生好动、喜欢游戏,可以说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而体育游戏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就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例如,玩沙包、跳绳、拍皮球等需要器械的游戏时,可以教育幼儿不争抢游戏器械,学会谦让,学会分享。而且像皮球、圈圈、绳子这类器械,都可以一物多玩,同伴之间合作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在竞赛性游戏中,更可以激发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对于一些胆子较小的孩子,在玩像走独木桥这类游戏时,个别幼儿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教育与尝试教育。在体育运动中,有时候难免会有孩子不小心摔跤受伤,其他孩子的询问和关心,也是一种关爱的表现。这时,教师适度地表扬会让孩子们把这种好的品质继续保持下去、传递下去。

四、德育需要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德育工作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学活动中的教育,随机教育也很重要。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正确地引导。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成为幼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孩子每天入园开始,甚至是他们踏进幼儿园第一天开始,就教他们简单的礼貌用语,每天有礼貌地向家长、教师、小朋友问早、告别。做错事情勇于认错,多说一个对不起。看到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难能主动帮助他人,倘若受到别人的帮助,也记得有礼貌地说谢谢。洗手、喝水,知道要有序排队;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浪费,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游戏时遵守规则……这些只是每日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琐碎的也是最基本的.。但也正是这点滴的生活环节,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潜移默化、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五、德育需要爱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师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间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对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教师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教师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孩子是敏感的,教师粗暴、训斥的教育态度,会使幼儿产生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孩子是被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相反,以爱支撑,以爱熏陶,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在愉快、正面的情绪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这样让孩子主动接受,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

六、德育需要家园合作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园合作,同步进行德育教育。但是目前很多家长重孩子智力的发展,轻道德品质的培养,甚至是根本没有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幼儿德育的发展。只有取得家长的配合,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德育效果,巩固德育教育成果。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很多时候即使有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也没有正确的方法。因此,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有必要的。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访等方式不断地交流,通过沟通让教师、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品德发展情况。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统一起来,家园合作共同实现德育教育任务。

总之,做好幼儿德育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阳光,需要雨露。教师应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并为其保航,护之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积静。加强德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幼儿教育,1986,(Z1)。

[2]张克 棻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探索,1986,(6)。

幼儿的品德 教育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幼儿的品德教育,你有什么想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幼儿教育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什么?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所以说幼儿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 方法 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行之有效? 一、针对性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如此说来,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班机幼儿个体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中,小班通过“分果果”、“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等主题活动,可让幼儿从中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养成先人后已的良好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真实情感,中班、大班,进行深一层次的教育,可分别选择“我爱海南”、“升国旗”等活动内容,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既健康又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日后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西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根据季节变化和社会性节日,为孩子创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通过这些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具体落实到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中,让幼儿心智得到发展,良好品德逐渐养成。 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过去,我们一些老师,把德育工作只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上课时间仅占15—65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游戏、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睡眠、进餐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因此,我们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外,日常中,进行随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上完美工课,废纸扔了一地,看到满地的废纸,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说要把课室捡干净,怎么办?这时,我就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悄悄俯下身来去捡丢在地下的废纸。一张一张……忽然,我发现身旁多了一双双忙碌的小手,许多孩子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了。无需命令,无需指使,他们都干得那样认真、细致,我的行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象这样的教育契机,生活中到处都有。一天,活动刚结束,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跑过来:“老师,张讯把小希推倒了”。正当我想发火批评他几句时,晓婷走过来说:“老师,我的裙带松了”。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张讯就抢过去说:“我帮你绑!”并立即动手,帮晓婷绑好裙带。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对全班小朋友说:“今天,我要表扬张讯小朋友……话还没说完,一个孩子就站了起来:”老师,张讯打人!“这下可不得了,就象捅了蜂窝,“老师,他拔我的头发。”“老师,他抓我!”……这时,我亲切地对走过来的张讯说:“来,把你的小手伸出来。”然后我面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前张讯这双小手欺负过许多小朋友,但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帮晓婷绑裙带,做了一件好事,就该受到表扬,他做了错事,我们要帮助他改正,老师相信张讯小朋友会用这双小手做很多很多的好事。”说完,孩子们的掌声就响彻了整个活动室。后来,我发现不仅张讯,连全班小朋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常看到一些帮助老师倒垃圾、帮小朋友搬椅子等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家园同步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千方百计给他们灌输多方面的:“高难度”知识,这种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品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形成自我.任性.刁蛮的性格,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国著名 儿童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 言行举止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如:节假日做父母的可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要有礼貌,不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和学会热情招待客人,让孩子感受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愉悦。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平时,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形式,让老师和家长互相沟通,了解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做到家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配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竞争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几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线也正在转移,越来越注重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已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抓好幼儿时期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的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自私、粗暴、无礼任性等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家庭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严重。如在幼儿园中争抢玩具,这种行为大部分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样样事情依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也是心疼,不去批评指正,但现在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任何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下一代提出道德方面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人道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许多国家把调整教育目标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而在培养目标中,又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那么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一、误方法,树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 经验 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 相学 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们的教师都应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 故事 ,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3.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总之,无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在品德教育上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位真正受人欢迎,被社会所接纳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对此,这就需要我们家园携手,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幼儿的德育,采用“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家庭生活熏陶感染, 社会实践 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模式,从幼儿阶段开始共同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 儿童节 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学 唱歌 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园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幼儿品德发展与研究论文

《幼儿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会做人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幼儿期在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中,德居首位,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将很难形成。德育是人一生道德养成的基础环节,幼儿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将会使我们受益一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及亲临幼儿园调研发现要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品质从以下三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之一,游戏使孩子感到快乐、好奇。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能够学会判断善恶、好坏、美丑、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例如:在游戏《分果果》中能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不能自私自利,遇事多替别人考虑等道德行为,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角色经过自己的判断、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解决纠纷,从而启迪幼儿道德创造思维的过程。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热情积极、兴趣高昂、心情愉悦、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体验、感受成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进而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道德意识。幼儿的自制能力、自觉性和坚持性等意志品质都比较差。但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常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为了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情绪,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求与动机,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

我们还可以从幼儿游戏中延伸到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幼儿平时不愿意干的常规活动与幼儿游戏中的角色结合起来,例如:幼儿平常不愿意干家务,不讲究卫生到处乱扔东西,依据幼儿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可以设立“小小值日生”和“小老师”的角色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等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从各自的角色要求出发,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培养了幼儿自觉讲卫生、遵守纪律、爱集体等好习惯。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的榜样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德育具体化、形象化的现实体现,幼儿身边的朋友是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小伙伴,对于幼儿来说,身边小伙伴的一举一动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但是,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所以,模仿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就能让幼儿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就会适得其反。好的范例有时甚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了帮助有些幼儿不愿刷牙的坏毛病,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将已经养成刷牙习惯的幼儿请到台上给大家表演刷牙的舞蹈,例如舞蹈《乐乐的小白牙》就是表演一个喜欢刷牙的小朋友每天怎么样坚持刷牙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表演者的照片贴在宣传栏里。这样,无需教师讲很多的道理,幼儿就会照榜样去做。一段时间以后,宣传栏中孩子的照片会越来越多。舞蹈《我有一双小小手》表演的就是小朋友爱洗手的故事,教师可以配合榜样教育,出示两张画着小手的图画给幼儿,一张是肮脏的小手,一张是干净的小手,组织大家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孩子们在纷纷发言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一旦道理明白了,洗手自然逐渐成为了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与同事、邻里和睦相处、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爱护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加一定的德育影响。家庭德育是一种渗透式教育,是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谈话、看书、讲故事、讨论等,来帮助幼儿分析遇到的困难并用自己健康的情感去打动孩子,从而增长孩子品德认识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谐的家庭氛围,正确的家庭教育,有责任感的家长,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对幼儿道德教育有着深刻地影响。

三.充分利用信息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外部环境变化无常,这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信息环境对幼儿品德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外部信息包罗万象的,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对这些信息加以控制和选择,发挥有利于幼儿品德发展的各种信息,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家长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有利于孩子品德健全发展的图书和音像放在家里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避免一些不良书籍出现在家庭中。父母应多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等。孩子还可以从书中找到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家长不应该强制性的制止,相反,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喜好抓住机遇进行道德教育,在它们玩电脑看电视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剧终人物的优缺点以及让幼儿回答他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父母只要管理好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并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进行筛选,大可以放心的让孩子玩。让孩子看一些玩一些有关道德教育的动画片和能促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游戏等。这样不但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德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的下一代定会成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

参考文献:[1]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

[2]黄励华.从“境界教育”到“德育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

[3]汪昱雯.童谣与儿童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

[4]刘长贵.论德育与生活[J].教育理论研究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幼儿的品德 教育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幼儿的品德教育,你有什么想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幼儿教育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什么?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所以说幼儿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 方法 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行之有效? 一、针对性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如此说来,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班机幼儿个体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中,小班通过“分果果”、“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等主题活动,可让幼儿从中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养成先人后已的良好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真实情感,中班、大班,进行深一层次的教育,可分别选择“我爱海南”、“升国旗”等活动内容,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既健康又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日后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西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根据季节变化和社会性节日,为孩子创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通过这些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具体落实到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中,让幼儿心智得到发展,良好品德逐渐养成。 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过去,我们一些老师,把德育工作只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上课时间仅占15—65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游戏、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睡眠、进餐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因此,我们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外,日常中,进行随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上完美工课,废纸扔了一地,看到满地的废纸,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说要把课室捡干净,怎么办?这时,我就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悄悄俯下身来去捡丢在地下的废纸。一张一张……忽然,我发现身旁多了一双双忙碌的小手,许多孩子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了。无需命令,无需指使,他们都干得那样认真、细致,我的行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象这样的教育契机,生活中到处都有。一天,活动刚结束,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跑过来:“老师,张讯把小希推倒了”。正当我想发火批评他几句时,晓婷走过来说:“老师,我的裙带松了”。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张讯就抢过去说:“我帮你绑!”并立即动手,帮晓婷绑好裙带。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对全班小朋友说:“今天,我要表扬张讯小朋友……话还没说完,一个孩子就站了起来:”老师,张讯打人!“这下可不得了,就象捅了蜂窝,“老师,他拔我的头发。”“老师,他抓我!”……这时,我亲切地对走过来的张讯说:“来,把你的小手伸出来。”然后我面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前张讯这双小手欺负过许多小朋友,但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帮晓婷绑裙带,做了一件好事,就该受到表扬,他做了错事,我们要帮助他改正,老师相信张讯小朋友会用这双小手做很多很多的好事。”说完,孩子们的掌声就响彻了整个活动室。后来,我发现不仅张讯,连全班小朋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常看到一些帮助老师倒垃圾、帮小朋友搬椅子等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家园同步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千方百计给他们灌输多方面的:“高难度”知识,这种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品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形成自我.任性.刁蛮的性格,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国著名 儿童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 言行举止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如:节假日做父母的可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要有礼貌,不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和学会热情招待客人,让孩子感受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愉悦。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平时,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形式,让老师和家长互相沟通,了解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做到家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配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竞争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几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线也正在转移,越来越注重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已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抓好幼儿时期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的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自私、粗暴、无礼任性等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家庭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严重。如在幼儿园中争抢玩具,这种行为大部分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样样事情依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也是心疼,不去批评指正,但现在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任何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下一代提出道德方面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人道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许多国家把调整教育目标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而在培养目标中,又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那么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一、误方法,树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 经验 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 相学 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们的教师都应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 故事 ,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3.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总之,无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在品德教育上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位真正受人欢迎,被社会所接纳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对此,这就需要我们家园携手,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幼儿的德育,采用“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家庭生活熏陶感染, 社会实践 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模式,从幼儿阶段开始共同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 儿童节 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学 唱歌 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园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论文

近年来,国家对幼儿 教育 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民族的希望,在幼儿时期对其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论文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幼儿教育论文大全篇1 试论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伴随我国城乡地区经济建设发展距离持续增加,幼儿教育不均衡性更加严重。幼儿教育是幼儿培养的启蒙阶段,对其今后能否健康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城乡幼儿教育如何均衡发展展开进一步分析,对优化幼儿教育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1、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内涵 孩子享受均等教育是其享有的合法权益,为此应确保其享受到均衡的教育环境、师资配备,进而实现充分发展。幼儿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利用法规体制保证适龄幼儿享有相同的学习权力,政府应为幼儿们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条件,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利用合理科学方式,确保教育效果均等性,该过程核心便在于配置资源的合理均衡。通常来说,均衡性幼儿教育涵盖三个层面,即教育过程、机会以及结果的均衡平等。 2、城乡幼儿教育非均衡状况 纵观当前城乡地区幼儿教育现状不难看出,其呈现出非均衡状态,首先起点便存在差距。这是由于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幼儿教育出现差异。农村地区幼儿无法享受更为优质良好的学前教育,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幼儿没机会享受学前教育的问题。相反,在城市经济发达区域,幼儿则可达到全部入园的状态。由入园率水平我们便可明确,农村区域幼儿入园水平始终低于城市区域,这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质量形成了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快速前进的步伐。 另外,城乡地区幼儿教育平等性也呈现出不均衡的问题。当前,教育机会、实践过程与最终结果的平等成为幼儿教育建设发展体现最大差异的环节。由于城乡地区幼儿教育层面呈现鲜明的差异性,例如农村家庭认为孩子年龄较小可不进行正规教育,自然发展的陈旧观念仍旧普遍存在。加之,教育单位长期发展进程中的不断精简与合并,使得幼儿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近入园,令他们无法享受更加良好的幼儿教育,甚至不具备受教育的机会。从结果层面来说,城乡幼儿教育早已体现出非均衡性,具体是幼儿们在受教育后标准水平包含明显差别,而入园准备则是重要表现。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农村地区幼儿入园准备与城市地区幼儿相去甚远,后者无论是认知水平、 学习 方法 、语言能力、个性特征上均优于农村 儿童 。该类入园准备差别致使农村儿童同城市儿童很难实现同步成长。为真正缩短城乡教育教学差距,我们应由基础环节出发,幼儿教育应变成普遍受关注的重要环节,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管理、收获成果的公平性。不同经济以及 文化 环境下,幼儿入园准备将对其未来成长发展形成极其明显的影响,国外发达区域更加注重幼儿学前教育,同时投入较多精力。我国当前虽然渐渐重视学前教育均衡性,然而各级政府单位由于投入经费并不均衡,因此也成为幼儿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重要成因。 3、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由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师资力量审视,教师团队并不稳定,特别是农村区域,由于教师待遇水平不高,加之学历层次较低,直接影响了职业认同感,出现了教师转岗率不断提升、人才流动性较大的现象。另外,社会保障体制较难全面执行,令教师团队更无法稳定,这均对农村幼儿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为稳定农村幼儿师资团队,应全面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依照农村教育内在特征以及现实状况,持续做好教师人才聘用以及人事管理工作,编制一致标准,面向社会进行教师人才公开招聘,并对在岗幼儿教师实施统一管理与注册,由财政进行统一拨款,以保证教师人才应有的工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团队的可靠稳定。 幼儿教育始终是教育事业发展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具体实施状况需要获得全力保障。为预防农村儿童在上学之前不能受到应有教育,应从转变传统观念入手,真正将幼儿教育囊括到义务教育的领域之中,进而从早期入手做好幼儿教育,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起点,推动我国城乡幼儿教育培养的稳定均衡发展。当前,幼儿园管理经营制度急需改善,幼教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这是树立正确教育意识的基础保障。唯有真正明确幼教工作重要性,提升幼儿教育经营投资对于经济增速发展的拉动效应,方能确保幼儿教育获取最大化投入,确保各地区幼儿教育均衡性。 城乡幼儿教育工作中,势必应更新观念,科学创新各项工作体制,方能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幼儿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还离不开充分的物质资源,然而当前幼儿教育费用由乡镇政府下拨,由于地方政府承担能力有限,进一步导致城乡幼儿教育陷入失衡状态。为此,政府单位应进一步扩充农村区域幼儿教育管理财政支持度,通过多元化 渠道 、丰富对策加强资源管理。另外,应多重途径进行经费筹集,确保各项幼儿教育资源的科学有效配置,进一步缩减城乡地区教育管理距离,确保城乡幼儿教育实现均衡、良好的发展与升华。 4、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属于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政府承担着发展优化幼儿教育的重要职责。而城乡幼儿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则是确保教育管理以及社会良性发展、公正和平的基础指标。为此,幼儿教育身为起点环节,应积极促进城乡地区均衡性,明确该项工作的战略意义,方能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文.刍议我国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J].新课程学习,2013,(3). [2]黄静芳.公共财政视域下城乡幼儿教育的投入均衡[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3,(2). 幼儿教育论文大全篇2 谈谈动手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动手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能够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并需要充分认识动手能力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 措施 ,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动手能力;幼儿教育;创造力;情境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躯体和双手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手指、手腕等肌肉群的运动与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并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采用多种科学途径、利用多方资源培养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 1.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手工课堂上,借助于一些造型作品作示范,教师教小朋友们动手做,鼓励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挂饰等。在做手工的程中,幼儿会通过对教师制作过程的观察、记忆和思考,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意识,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尽管幼儿在手工课堂上是模仿教师的制作过程来动手完成自己作品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幼儿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增加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部分东西就是幼儿的“创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作品表达方面,会传达出自己的特色,包含着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在这种动手的过程中,实际上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3.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育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使眼、脑与手等得到协调锻炼,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而幼儿在自己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会对老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回忆,对其制作过程进行模仿,并展开 想象力 ,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 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1.积极引导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也就是说,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通过引导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孩子,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幼儿做出的作品很简单、粗糙,也不能批评,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除了手工作品之外,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拿水果、整理书桌、收拾玩具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难度较高的事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告诉学生一定的方法与技能,指导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再动手实践。 2.创设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来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进行观察、模仿、体验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活幼儿的记忆,而且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例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准备一些工具与材料,包括橡皮泥、小瓶盖以及颜色鲜艳的纸张等,这些材料会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们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3.组织活动 通过组织积极的活动,能够强化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可以在不同年龄的幼儿中组织开展不同的动手活动。例如,在幼儿小班中开展整理玩具、穿衣服比赛。在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中组织开展搭积木、叠衣服比赛等。通过组织活动或比赛,调动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参与意识,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在组织的叠衣服比赛中,对获胜的幼儿就奖励一个纸星星等。通过小小的奖励,幼儿的兴趣就会有明显高涨,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显著提升。 4.家长参与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组织,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实际上,在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比较宠爱,觉得孩子还小,不应该动手劳动,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代替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忽视动手能力培养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其实这种心理是完全错误的,幼儿虽小,可是完全可以这样就大大巩固了幼儿园里训练的成果,达到了家园统一,保持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设置了“家园之窗”,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向家长介绍一些锻炼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与 经验 ,要求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洗自己的小毛巾等。也可以鼓励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或活动,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等。 三、结语 培养动手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以及家长参与等方式,强化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莉萍.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 [2]王莉丽.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1). [3]倪素霞.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 猜你喜欢: 1. 优秀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幼儿教育论文2000字范文 4.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5.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OK的呀。

动手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先决条件,对幼儿来说,也是早期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养成乐于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前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由此可见,重视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何等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幼儿的动手能力,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在教育活动中,首先激发幼儿动手创作的兴趣。例如,在计算综合教育活动“二、四等分”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美丽的范画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这漂亮的画,老师是怎样的做的?”“小鸟的翅膀是怎样剪的?”“小孩的帽子是怎样做的?”教师抓住时机,顺势交给幼儿正方形二等分可以可以对角折,折为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也可以将它对边折,折为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等等。等到幼儿明白这些原理之后,再教给幼儿剪得技巧,使幼儿在动手剪时有章可循。最后在慢慢引申到幼儿自己动手折,自己动手剪,自己动脑想,将剪好的图形进行组合,粘贴出美丽的图画。如此一来,不但整个教育活动的目的达到了,而且也有效地培养的幼儿折、剪、贴的动手技巧。在常识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发动幼儿动手。如在认识大蒜、萝卜、芸豆时,可以让幼儿在亲手摸一摸,剥一剥。还可以让幼儿学习简单的种植方法,让幼儿在亲手埋土、浇水、拔草的过程中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使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练就一双“小能手”。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教师在带领幼儿玩结构游戏构造“小城堡”时,先出示插好的范例,引发幼儿动手兴趣,接着分发给幼儿各种积木,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在动手拼插的过程中幼儿明白第一步应先把“地基”打好,,第二步是在地基上面把“城堡”的大框架拼插出来,最后再进行整体的修理。如台阶上应有扶手,大门前应插一座大花坛供人们观赏游玩,等等。幼儿的拼插技巧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古今中来,不少专家研究证明,让幼儿根据不同事物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创作,其创作的积极性高,能力发展快。相反,始终将幼儿限制在教师特定的框框中,不但引不起兴趣,而且也助长了幼儿的惰性。例如,在教幼儿用橡皮泥捏小兔时,教师改变以往那种死板硬性的统一要求,而是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捏出形态各异的小兔。这不仅开发了幼儿的智力,也发展了幼儿动手的创造性。因此,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时要选择适当方法引导,让幼儿充分发挥出独立性、创造性。必须考虑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要求幼儿学会的东西不宜太易,太易引不起兴趣;也不宜太难,太难挫伤积极性。其难度应是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论是肌肉发展还是各个关节都尚未发育完整,有的部位还很嫩弱,教师如果急于求成,不仅伤害幼儿身体,也会挫伤幼儿动手的积极性。因此让幼儿动手时要考虑其身心发展特点。宜走家园结合的路子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生活,因此家庭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向家长讲明:动手是幼儿期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能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而且也能促进幼儿情绪和智力的发展。家长要改掉以往“保姆式”的教子方法,即事事处处不放心,不放手,总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转来转去,过分操劳。家长应该有意识引导幼儿做事。如擦擦桌子、洗洗抹布、扫扫地。同时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对幼儿的劳动成果进行表扬,使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动手做事是大人们喜欢的,变得愿意动手,愿意做事。当然,在幼儿动手做事时不免产生一些失误,如把鞋子穿反,将衣服扣系错,想把窗帘拉上却拽下来等。这些都很正常。因为幼儿肌肉发育不完善,所以动作协调不起来。遇到这类事情时家长千万不要训斥、打骂,应及时示范讲解,如穿鞋的时候两只鞋的鞋扣都是朝外的,睡觉前将鞋子摆好,不要让它们打架。这样就不会穿反了。拉窗帘时应向两边用劲,不能往下拽等。慢慢地,幼儿就变得愿意动手,会动手,动手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最后教师要提醒家长注意发现自己孩子的特长,是善于剪,还是善于画,根据个性因材施教。千万不要不顾实际地跟潮流,让幼儿学钢琴,学书法……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动手能力,只能适得其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家长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随着人类的高速进步,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幼儿的 教育 ,幼儿教育也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教育观、 儿童 观的转变。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摘要:动手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能够为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并需要充分认识动手能力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 措施 ,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动手能力;幼儿教育;创造力;情境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躯体和双手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手指、手腕等肌肉群的运动与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并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采用多种科学途径、利用多方资源培养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

1.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手工课堂上,借助于一些造型作品作示范,教师教小朋友们动手做,鼓励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挂饰等。在做手工的程中,幼儿会通过对教师制作过程的观察、记忆和思考,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意识,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尽管幼儿在手工课堂上是模仿教师的制作过程来动手完成自己作品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幼儿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增加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部分东西就是幼儿的“创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作品表达方面,会传达出自己的特色,包含着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在这种动手的过程中,实际上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3.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育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使眼、脑与手等得到协调锻炼,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而幼儿在自己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会对老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回忆,对其制作过程进行模仿,并展开 想象力 ,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 教学 方法 ,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1.积极引导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也就是说,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通过引导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孩子,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幼儿做出的作品很简单、粗糙,也不能批评,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除了手工作品之外,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拿水果、整理书桌、收拾玩具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难度较高的事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告诉学生一定的方法与技能,指导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再动手实践。

2.创设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来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进行观察、模仿、体验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活幼儿的记忆,而且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例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准备一些工具与材料,包括橡皮泥、小瓶盖以及颜色鲜艳的纸张等,这些材料会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们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3.组织活动

通过组织积极的活动,能够强化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可以在不同年龄的幼儿中组织开展不同的动手活动。例如,在幼儿小班中开展整理玩具、穿衣服比赛。在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中组织开展搭积木、叠衣服比赛等。通过组织活动或比赛,调动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参与意识,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在组织的叠衣服比赛中,对获胜的幼儿就奖励一个纸星星等。通过小小的奖励,幼儿的兴趣就会有明显高涨,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显著提升。

4.家长参与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组织,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实际上,在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比较宠爱,觉得孩子还小,不应该动手劳动,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代替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忽视动手能力培养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其实这种心理是完全错误的,幼儿虽小,可是完全可以这样就大大巩固了幼儿园里训练的成果,达到了家园统一,保持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设置了“家园之窗”,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向家长介绍一些锻炼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与 经验 ,要求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洗自己的小毛巾等。也可以鼓励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或活动,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等。

三、结语

培养动手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以及家长参与等方式,强化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辛利民 单位:公主岭市第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田莉萍.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

[2]王莉丽.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1).

[3]倪素霞.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的论文

《浅谈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

【摘要】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礼仪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儿童 礼仪行为 养成 教育

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文明礼仪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了。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

1 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前,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要求教师在上班时不穿拖鞋,不披长发,幼儿招呼要回礼。在行为上,要求老师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仪表上衣着大方,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在工作中,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对待同事团结谦让、互敬互帮。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良好的精神氛围。

2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而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分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

3 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常规教育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这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教育以样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二) 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己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寝室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三)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四)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几年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4 将礼仪教育列入幼儿教育课程之中。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手工课《做灯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象剪刀、胶水等。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这样一来,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因跑、跳的时候撞到别人了,老师可以随机教育,让幼儿向别人说“对不起”。我在组织幼儿上体育课《好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求幼儿要和别人友好相处,不能抢东西玩;当你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时,要主动打招呼。走的时候要说“再见”。在语言课中,我们通过故事、谈话、情景表演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语言课《小熊你早》,我们通过故事中的内容,向幼儿讲解礼仪方面的知识。“小熊很有礼貌的,它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别人都说:早上好!小朋友,你们也要向小熊学习哦!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结果,我们班的幼儿通过学习这故事,每天早上都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孩子们都说:“我也要向小熊一样有礼貌,做一个好孩子!”

5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教育因素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例如:为使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在家里还可以提醒幼儿启发幼儿帮大人做事;有客人来时,让他拿糖果来招呼客人;让他照顾别人家的小弟弟、小妹妹等等。所以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礼仪的表现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目标。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消除幼儿二面性行为表现。

总之,在两年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通过“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礼仪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将礼仪行为养成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之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幼儿通过实践活动,礼仪行为得到规范,同伴之间团结友爱、礼让友好、互相合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涌现出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

【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师大出版社。(2004年)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园礼仪教育》

【摘 要】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开展礼仪教育的方法是什么呢?文章从幼儿园目前礼仪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整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探索可操作性强的礼仪培养方法。

【关 键 词】 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方法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懂得基本的礼仪之道成为衡量国家进步的道德标尺,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园的孩子从小知礼仪、懂礼仪、会礼仪,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得以传承。因此,礼仪教育这需要我们从娃娃抓起。

一、目前幼儿的礼仪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溺爱现象很严重,孔融让梨式的历史美谈渐渐淡去,从而渐渐导致孩子从小形成“唯我独尊”的秉性。这现象和礼仪教育的“尊重、关爱他人”的核心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许多家长自身缺乏礼仪行为的认识,也不懂得去引导幼儿学习礼仪言行。由此导致了目前许多孩子在礼貌用语、仪容仪表、体态行为等方面的弱化发展。

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的孩子良好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在孩子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发展事半功倍的效果。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所以,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 个人礼仪: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戴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2. 亲子礼仪: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3. 师幼礼仪: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四、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宣传礼仪

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公共区域宣传板、宣传栏和家园共育窗口来创设礼仪教育园地。如在幼儿园的内围墙及走廊上进行宣传板或宣传栏创设“礼仪长廊”,设置礼仪教育课题介绍,家长、教师、幼儿的礼仪规范,张贴礼仪图片,主要是创造园内的礼仪教育气氛,给家长视觉上的冲击,并通过宣传板让家长和孩子耳濡目染地受到礼仪的渲染。

(二)三位一体学礼仪

1. 教师学礼仪: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幼儿园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之前,幼儿园首先要对全园教师进行礼仪培训,教师首先要详细了解幼儿园礼仪的各项细化内容及礼仪标准化言行举止。

2. 家长学礼仪:幼儿园在学期初首先要召开一个礼仪教育家长学校:通过这个活动让家长能够明白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礼仪对幼儿的将来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家庭、幼儿园及社会都能得到哪些好的发展。使家长从意识上感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来支持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同时组织家长学习成人基本礼仪,从而更好地监督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习惯。

3. 幼儿学礼仪:

(1)活动室内礼仪公约布置。每个班级都可以依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创设班级礼仪公约,将适合本班孩子的礼仪内容布置到墙面上,让孩子时时都能看到,巩固幼儿的礼仪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将这些礼仪常识内化变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区域游戏中礼仪言行的渗透。充分利用活动室里的区角,如娃娃家、表演区、美工区等与礼仪主题相结合。在娃娃家可以让幼儿从邀请同伴的游戏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从人物的扮演中感受父母的爱,学习成人为人处事的语言、行为等,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体验进餐的礼仪习惯等。

(3)我是礼仪小天使。组织优秀幼儿开展礼仪小天使值日工作,入园离园环节在班级门口和老师一起迎接和送别同伴和家长们,培养幼儿主动与人问好、再见、鞠躬敬礼的师幼礼仪、幼幼礼仪言行;进餐环节作为幼儿进餐礼仪典范带领同伴安静、整洁用餐,发挥同伴的榜样力量逐渐带动大家都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一日生活中的礼仪随机教育。为了更好地实施礼仪教育,还应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的好机会,教师应在每一个环节随时关注幼儿,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总之,家园共育,齐抓共管是实施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园我们是孩子的镜子,在家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因此在幼儿园里,幼儿的礼仪由教师负责,而家庭和社会中的礼仪就需要我们的家长来负责。只有我们每位孩子身边的成人做出自己礼仪的表率,才能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影响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知礼仪、懂礼仪、会礼仪的人。

【参考文献】

[1] 北京小红花图书工作室. 幼儿礼仪教育1[M].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11.

[2] 刘海燕. 礼仪常识[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