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琵琶曲阳春古曲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3 13:59:58

关于琵琶曲阳春古曲的论文题目

自己写吧,这是锻炼你,好好学习,不要投机取巧

通过描写琵琶姑娘一生的不幸,结合诗人本人在仕途上的打击,他唱出了“我们相遇时为什么会相遇?”。社会的动荡,世界的冷淡,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他们自己失望的情感,所有这些深藏在他们心中的痛苦情感,一起倾注在这首诗中。它的艺术成功还在于运用优美、独特、音乐化的语言,用视觉形象表达听觉感受;凄凉秋风的自然风光和离别的心情使作品更加动人。

琵琶曲《阳春白雪》赏析

此曲是由民间器乐曲牌《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它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并以其对音乐形象精炼的概括,质朴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人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大自然充满无限感情的精神气质。全曲呈现出一种明亮的色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而具有推动力的节奏,描绘了万物生机,春意盎然的景象。听来使人感觉耳目一新,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阳春白雪》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名为《六板》),后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名为《阳春古曲》)、《养正轩谱》(名为《阳春白雪》)以及汪昱庭传谱的《阳春古曲》等版本。这些版本,在发展演变中,取材及结构安排有所区别,后人称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乐谱为《大阳春》,乐曲以富于层次变化的音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大地回春,万物生辉和一派生机勃勃、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景象。汪谱全曲共七段,少于李氏谱的.十段和《养正轩谱》的十二段,故有人称汪谱为《小阳春》,乐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冰雪融化,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到处充满无限生机的初春景象。因乐曲速度处理较快,又名《快板阳春》。

《小阳春》全曲有独占鳌头、风摆荷花、一轮明月、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东皋鹤鸣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乐曲。其小标题出自李芳园之手,与乐曲内容并无多大关系。

“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曲首出现长达十七拍的“八板头”变体,它在以后三个部分的部首循环再现,是全曲各个部分的“合头”。在原《八板》的旋律上,使用“加花”、“隔凡”以及结构上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技法,以“半轮”、“夹弹”、“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音响效果独特有趣,并使乐曲的旋律更加生动活泼、明快愉悦,表现出清新有力、欢快明朗的性格,以此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承”部共两段:“风摆荷花”和“一轮明月”。这两个“八板”变体,在头上循环再现“八板头”之后,旋律两次上扬,高音区展开的旋律更加花团锦簇,结构也扩大了,情绪比“起”部更为热烈,显出一种勃勃生机。

“转”部包括“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在这三个段落中出现了不少展开性的因素。首先是乐曲结构的分割和倒装,并出现新的节拍和强烈的切分节奏。其二是运用“摭分”、“扳”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乐时而轻盈流畅,时而铿锵有力。特别是“道院琴声”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整段突出围绕正徵音的一串串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是“承”部的动力性再现,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采取突慢后渐快的速度处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采用强劲有力的扫弦技巧,使全曲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可以谈论一下琵琶对民乐的影响---民乐之王。在探讨一下为什么琵琶可以到达今天这样的地位和为此做出过贡献的著名演奏家。也可以讨论一首琵琶曲,例如十面埋伏,将他的磅礴大气,以及创作背景,运用等等方面谈及。。。

琵琶曲春蚕论文文献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三字经说的能学,没问题

古筝十大名曲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筝演奏家潘妙兴,他1940年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1959年起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承郭鹰、曹正、赵金山、罗九香、苏文贤。1961年即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以娴熟的技艺显露古筝独奏才华。数十年来广泛吸取我国南北派古筝诸家风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称。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乐曲取中国 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回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演奏本曲的是青年古筝演奏家王蔚,1966年出生于浙江遂昌。1978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984年升入该院本科,师从何宝泉、孙文妍副教授,19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院任教。1986年获首届中国唱片作品大奖赛新作品演奏奖;1989年获“山城杯”电视器乐大奖赛表演奖和“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古筝专业组三等奖;1991年获“上海之春”表演奖。曾先后赴港台、新加城、日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演出。王蔚演奏技巧全面,细腻动听,韵味浓厚,激情奔放。本片中的第八首和第十首也是王蔚的精彩佳作。第四首《林冲夜奔》是陆修棠、王异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以曲牌《新水令》的旋律为素材加以改编发展而成,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为筝曲创作曲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演奏本曲和本片中第九首的是朱小萌。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5年在上海青年汇演中获古筝第一名,1990年3月,上海音乐家协会和上海电影乐团联合为她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同年11月,在上海园林宾馆举办了有各国驻上海领事馆出席的朱小萌古筝独奏欣赏音乐会。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全曲共分四段:一、中速稍快,侗寨之歌;二、稍快,粗犷而热烈的芦笙舞;三、慢速,月夜侗寨家琵琶深情;四、中速稍快,赞美侗乡。乐曲旋律中交替运用了“升主音”与“降主音”,展现了侗族音乐的一种特殊风格。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种特倚音技巧,烘托了粗犷、热烈的气氛。演奏本曲的是中国古筝大师、筝乐作曲家及中国音乐协会会员焦金海。他1939年出生于河南安阳,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他曾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及湖南省广播电视艺术团担任古筝独奏,现于厦门大学音乐系任古筝教授。由于他刻苦钻研,在古筝演奏、筝曲创作和筝理论形容等方面均取得相当突出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由于焦氏的演奏风格独具一格,有丰富的创作乐曲,加上发展完整的演奏方法和理论实践,令他一再备受到海外筝界的重视与学习,除被称为“焦派筝”外,更被推崇为“师古不泥古,能把传统古筝音乐赋于现代化,使之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的古筝大师。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种是二胡曲,是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据考,粤胡曲《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出同名琵琶曲的第一段;另一种即为筝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为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情况。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揉、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富有韵味,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之一。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客家”指南宋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筝曲”又叫“中州古调”,流传于潮州一带。乐曲采用了潮州音乐特有的“重六调”演奏,使其产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古筝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轻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间,时分时合,相得益彰,听来饶有情趣。生动地描绘了寒鸦(即鱼鹰)在水中逐戏的情景。本次录音担任椰胡伴奏的 郭鹰先生为潮州筝派的名家,1953年他曾在上海首次灌录古筝独奏《寒鸦戏水》唱片,声名大噪,极受欢迎。四十年后虽已八十高龄,闻弟子郭雪君再录《寒鸦戏水》,兴致勃勃地操椰胡伴奏,一板一眼丝丝入扣,为这首名曲再显风采锦上添花。演奏以上二曲的是著名的古筝演奏家郭雪君,1942年出生于上海。十三岁师承潮州筝派名家郭鹰,后又师承浙江名派王异之,并先后受到曹正、林毛根、许守诚等古筝名家的指教。196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郭雪君在学习各地传统筝派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并形成了自己细腻含蓄的演奏风格,给人以回味。她的古筝演奏基本功扎实,富于抒情,经常在各种音乐会和广播电视中独奏。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乐曲以上下历音描绘的大海波涛,以号子音调刻画的劳动场面和宽广激情的歌唱性主题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生活热情。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该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中的同名乐曲和琵琶古曲《月儿高》。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码头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以特殊的演奏技法模拟出台风的呼啸奔腾;第三部分以逐渐形成的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古筝曲实在太多了,上面仅仅是介绍十大名曲。 其他你可以到这个网站去看。琵琶十大名曲:一、《塞上曲》《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琵琶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二、《夕阳箫鼓》《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曲》,《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三、《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四、《霸王卸甲》《霸王卸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这首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五、《大浪淘沙》《大浪淘沙》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六、《昭君出塞》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由华彦钧传谱。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七、《阳春白雪》《阳春白雪》,亦名《阳春古曲》,简称《阳春》,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质朴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人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大自然充满无限感情的精神气质。八、《草原小姐妹》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九、《海青拿天鹅》据说《海青拿天鹅》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一首琵琶曲。十、《彝族舞曲》《彝族舞曲》是一首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极其抒情的乐曲,它仿佛是用音乐来描述山野风情的画卷。琵琶曲分为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文曲(夕阳箫鼓,昭君出塞,汉宫秋月 月儿高,青莲乐府 ,塞上曲等)文武曲(阳春白雪,高山流水,龙船等)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前身) 虚籁(今夕,长夜吟)阳春白雪 龙船海青拿鹤 塞上曲青莲乐府 歌舞引十面埋伏 赶花会汉宫秋月 月儿高霸王卸甲 改进操飞花点翠 彝族舞曲大浪淘沙 狼牙山五壮士昭君出塞 新翻羽调绿腰天山之春 火把节之夜草原小姐妹 浏阳河高山流水 渭水情瀛州古调『文板八首』『快板八首』将军令 陈隋寒鸦戏水 春蚕春江花月夜『版本与夕阳箫鼓不同』诉 天鹅 春雨 陈杏元和番出水莲 野蜂飞舞 老童协奏曲:花木兰 春秋 祝福 临安遗恨 草原英雄小姐妹 梁祝等等

琵琶琵琶(pí pá)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原先先用丝线,现在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假指甲拨弦发音。编辑本段历史来源 琵琶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 当时称作 "胡琵琶"。 其形状为曲颈,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目前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 或 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 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到了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 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琵琶构造方面最明显的改变是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同时它的颈部加宽,下部共鸣箱由宽变窄, 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由于以上这俩项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统计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种。归纳起来,右手指法分两个系统: 一、轮指系统,二、弹挑系统。左手指法也分两个系统:一、按指系统, 二、推拉系统。 直至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已拥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 《霸王卸甲》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 为代表的文曲。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 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 琵琶琵琶传统上是五声音阶。 到了民国时期,已开始按照十二平均律增加琴码,目前标准的琵琶已有八相三十品,琵琶表现力和适应力大大加强,不仅可以演奏传统乐曲,而且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并且有利于与交响乐队合作。 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到了公元二十世纪中后期,琵琶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琵琶制作方面,原来用的丝质弦改成了尼龙钢丝弦,有的甚至采用银弦,加大了琵琶音量和共鸣。在技法上左手大拇指以及和弦的运用使琵琶的表现力再次大大提高。由此涌现出一大批融传统音乐和现代作曲理论为一体的优秀的独奏作品, 而且还出现了与各种乐器的重奏以及与小乐队和交响乐队的琵琶协奏曲。 到了二十一世纪琵琶不仅在中国呈现出回复盛唐时期的景象,而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不少传统乐曲和当代作品受到中外听众喜爱。可以说,琵琶已开始走向国际乐坛 。 弹弦乐器。刘熙的《释名》称其为“批把”:“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批把后改写为琵琶。由此来看,琵琶是从象声字而得。 约公元四世纪,有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柱(今谓相或品)、四弦,用拨子演奏的弹弦乐器由印度通过西域地区传入北方,因其头部向后弯曲,为区别于当时流传的直颈圆形的秦琵琶,故名曲项琵琶。《隋书?音乐志》:“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又因其经过龟兹传来,又称龟兹琵琶、胡琵琶或胡琴。宋代以后迳称琵琶。 至现代,旧式四相十品、十二品、十三品琵琶已基本不用,代之以六相十八品、二十四品、二十五品和二十八品琵琶。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琵琶背板用紫檀、红木、花梨木制作,腹内置两条横音梁和三个音柱,与面板相粘接。覆手用红木、牛角、象牙或老竹制,内侧开出音孔,又称“纳音”。琴头雕有寿字、乐字、蝙蝠、如意,凤尾等样式,有的嵌翡翠宝石。琴颈称凤颈,上接弦槽和山口,正面有相附属,背面有凤枕(又称凤凰台)附属。相用牛角、红木、象牙或玉石制。品,竹、、红木、牛角、象牙制,是音位的标志。全长约96厘米。 琵琶有十二种定弦法,常用定弦为 A、d、e、a 。六相二十八品的琵琶音域 A-g3。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技巧。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广泛应用于民族乐队和多种地方戏曲、曲艺伴奏。著名乐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浔阳月夜》、《阳春白雪》、《月儿高》, 《春雨》,《昭君出塞》,《春江花月夜》,《海青拿天鹅》,《狼牙山五壮士》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编辑本段琵琶发展 琵琶发展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从北齐到唐代,是琵琶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原籍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北齐至隋代的曹妙达,因善琵琶在北齐时即被封王,入隋后又被任为宫中乐官,于太乐教习琵琶技艺。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颠峰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唐社佑《通典》云:“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在唐代的文献记载和诗词中,有许多描述琵琶音乐的精采篇章,说明那时的琵琶演奏技巧已有高度发展,表现力十分丰富。编辑本段结构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头部, 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 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 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个小孔内,在覆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一个小孔, 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 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 背料用紫檀、黑料、老红木、花梨木、香红木等制成的是上品,用白木制成的是普及品,因为紫檀、 红木等木料善于在弹奏中发出自然泛音来。 琵琶由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其一弦为钢丝,二三、四弦为钢绳尼龙缠弦。琵琶发声十分特殊,它的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类乐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质清脆明亮。同时,琵琶发出的基音中又伴有丰富的泛音,这种泛音能使琴声在传播中衰减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平静的空旷地弹奏时,用它演奏重强音时的琴声能传到二、三里地以外。 优质琵琶的发音特点是: 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行》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已不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而是当代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编辑本段种类 琵琶一、五弦琵琶 二、南音琵琶 三、响琶、月琶、高音琵琶、电琵琶 四、水晶琵琶 五弦琵琶: 汉魏之交,由西域乐人经“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我国。最早的记载见于《隋书?音乐志》。公元五六世纪时盛行于中原。后来又流传到我国的南方。 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间,五弦琵琶盛传不衰,并成为隋唐九、十部乐中西凉、龟兹、天竺、疏勒、安国和高丽诸乐的主要乐器。在唐代张祜 、白居易等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对五弦琵琶的描绘,五弦琵琶的构造和古老的四弦曲项琵琶大致相同,到了宋代教坊已经不见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 在唐代,我国有多种乐器传入日本,其中在公元756年,传入日本的螺钿紫檀琵琶,藏于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这张用紫檀木制成的五弦琵琶,工艺精细,通体施有螺钿装饰,腹面上还嵌有一骑驼人抚琵琶的画面,它己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 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曾制成一张五弦琵琶,3个琴轸在琴头右侧,两个在左侧,改子弦同音为加添一条低音弦。由于战乱及其他原因,这张五弦琵琶已失散无存。近年来在琵琶改革方面出现了在四弦琵琶上缩小弦距,增加一条低音弦为五弦琵琶的探索。为保持琵琶的传统造型,新增的低音D(或E)弦、系于琴头处(弦槽上方中央)的琴轸上。这种五弦琵琶,扩展了低音区,使音色更加丰富,并提高了演奏技巧,也为琵琶乐曲创作和演奏开拓新的前景。 (注:今有方锦龙先生善奏五弦琵琶。) 南音琵琶: 琵琶经过历代的流传,在外形式样、规格和演奏姿势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变。而南音琵琶则是因演奏民间音乐“福建南音”而得名。琵琶自唐代发展为竖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横抱姿势,因而又有“横抱琵琶”之称。 南音琵琶流行于闽南和台湾一带。是演奏福建南音的主要乐器之一,在乐队中起着指挥作用。常和南音洞箫配在一起,共同演奏乐曲的旋律,使清淡、委婉的福建南音,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南琶的构造和琵琶完全相同。琴身长93~104厘米,琵琶头为凤尾形,曲颈,共鸣箱呈梨状,但腹部较宽阔。背板以前采用松木挖空制成,现已多用较硬木材制作。面板使用桐木,当地称为“簧板”。琴须颈正面有4个相附属,面板上、中部,横胶着10个音品,多用象牙、玳瑁或竹材制作,称为“音子”。在品的两旁各开有一个月眉形的出音孔,称为“簧孔”。面板下方的缚弦较大。采用4条丝弦,由低到高分别称为母线、三线、二线和子线。一般定弦多为(d、g、a、d1)。 南琶的演奏风格古朴、独特,音韵有敲击钟磬之风味。弹奏技巧主要有弹、挑、摙指(快速弹挑)、点指、挞指、去倒、半跳、按音、甲指(相当于竖抱琵琶的“扣”)、快落指和慢落指等。 现在流行的琵琶品种也不少,根据选料、工艺和音质的优劣,分为高级、中级和普及琵琶。从相和品的数目,可分为四相10品,六相18品、24品、25品和28品数种。 响琶: 在琵琶的基础上,将原来仅起音响反射作用的背板改薄,使之能够振动,缚弦也改为能上下移动,以增大琴的音量,并能采用大提琴的定弦法。它可以参加乐队演奏,最适于弹奏现代题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穿透力强,极不易被其余乐器所掩盖。但普及不广。 月琶: 具备月琴和琵琶两种乐器的优点,可以按琵琶的传统方法来定弦和弹奏,也可采用小提琴定弦法和使用小提琴弦。“月琶”的发音比月琴铿锵有力,音量宏大,音质纯净,音色清脆、饱满而透亮、最适合与京胡合作为京剧伴奏。 高音琵琶: 琴身右上部为新月形,腹面上开有音孔和音窗,琴内音柱可调,发音比一般琵琶高一个八度,高低音平衡,音色动听。 电琵琶: 外形上保持了原琵琶的民族风格,只在琴箱面板上装了一些电器元件,拾音器置于靠近缚弦的琴弦下面,通过电磁感应把琴弦的振动转变成电讯号,然后经扩大器和扬声器发出声音来。为避免由于共振而造成的混响,电琵琶增加了面板的厚度,减小了共鸣箱的容积,使音质更为纯净。电琵琶的音色柔润优美、晶莹剔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水晶琵琶: 为赵聪首创,已申请专利,震惊音乐界。用高级玻璃制成,于琴面板装了一个电扬声器,音色清澈透亮,但余音不长。编辑本段琵琶流派 琵琶无锡派: 清代初叶,琵琶分南、北两派。南派,即浙江派,以陈牧夫为代表,用下出轮。擅长的乐曲有《海青》、《卸甲》、《月儿高》、《普庵咒》、《将军令》、《水军操演》、《陈隋》、《武林逸韵》等。北派,即直隶派,以王君锡为代表,用上出轮。擅长的乐曲有《十面埋伏》、《夕阳箫鼓》、《小普庵咒》、《燕乐正声》等,无锡华秋萍、华子同两人向南北派两学习,编著《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三卷,采用工尺谱,有较完整的指法记载,是我国最早印行的琵琶谱。由华氏传授的流派遂被称作无锡派。 《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前后出版三次,对后世学者的影响较大,对研究琵琶古谱,提供了宝贵资料。尽管无锡派嫡派传人不多。目前按照《华氏谱》原谱演奏的人也很少,但其他各派或多或少地采用了《华氏谱》中部分乐曲整理了现在流行的演奏话。因此,无锡派在清代中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琵琶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平湖派 : 平湖派以李芳园为代表,李家为琵琶世家,五代操琴,李芳园之父常携琴交游,遍访名家,李芳园在家庭的熏陶下,自誉“琵琶癖”,不仅技艺超群,且编撰《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谱》,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版发行,后人称之为《李氏谱》,由李氏传授的流派称作平湖派。 平湖派以李其钰、李芳园、吴梦飞以及吴柏君、朱荇青(朱英)等世代相传,流传有《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怡怡室琵琶谱》、《朱英琵琶谱》等。 吴梦飞曾得到李芳园的亲授,后又从李其钰的学生张子良,常在上海演出,艺术活动相当广泛,对弘扬平湖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朱荇青师承李芳园高足吴柏君,针对《华氏谱》“左手按弦惟大禁两指不用”,首创了运用左手大指按托之法,并突破了不用小指按音的禁区。 平湖派的演奏有文有武,文曲细腻,常配以虚拟舒缓动作加强余音袅袅之感。武曲讲究气势,以下出轮为主(《将军令》用的是上出轮)。平湖派琵琶对当今琵琶的各种风格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 浦东派: 浦乐派传自鞠士林,以鞠士林、鞠茂堂、陈子敬、倪清泉、沈浩初等师承相传,流传有《鞠士林琵琶谱》、《陈子敬琵琶谱》、《养正轩琵琶谱》等。 鞠士林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南汇县惠南人,生卒年月不详,性好交游,有“江南第一手”之誊。 据说,鞠有一次坐船至苏州浒墅关,由于时晚城门已经关闭,鞠遂操琵琶消遣,守关官兵为其琴声所动,喜而开关放行,故有“弹开浒墅关”之美传。鞠士林留有《闲叙幽音》手抄琵琶谱,此谱于198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题名为《鞠士林琵琶谱》。 鞠士林的弟子有鞠茂堂、陈子敬、程春塘等,据《南沙杂志》载:“是时吾邑善弹琵琶者有:一为先生,一为陈子敬。子敬常旅食在外,忆光绪丁亥(1887)至上海东门外王家,适子敬在坐,见指套铜甲,弹《霸王卸甲》,声调洪亮,有拔山盖世气概。人谓:陈善武套,程善文套。”浦东派的锣鼓技法就始于陈,陈的弟子曹静楼最擅长此技。陈另一弟子倪清泉用的琵琶比一般要大要长,叫大套琵琶,很能突出武曲的气势。 陈的再传弟子沈浩初,对浦东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了大量琵琶演奏家,整理出版《养正轩琵琶谱》。 浦东派琵琶的特点是:武曲气势雄伟,擅用大琵琶,开弓饱满、力度强烈,文曲沉静细腻。其富有特色的传统技法有:夹滚、长夹滚、各种夹弹和夹扫、大摭分、飞、双飞、轮滚四条弦、弦数变化、并四条三条二条弦、扫撇、八声的凤点头、多种吟奏、音色变化奏法、锣鼓奏法等等。 崇明派: 崇明地处上海东北角,以《瀛洲古调》琵琶谱师承传授的,由于发源于崇明岛,后人就称崇明派。崇明派以蒋泰、黄秀亭、沈肇州以及樊紫云、樊少云等世代相传,以隽永、秀丽的文曲风格闻名于世。崇明派琵琶可追溯到三百余年的清康熙年间,那时,北派琵琶传入崇明近邻的通州地区,有白在湄、自彧如父子、樊花坡、杨廷果等人。早期崇明派琵琶,是承袭了白在湄的北派琵琶,其风格的演变受当地风土人情的影响。 1916年沈肇州编《瀛洲古调》的出版及徐立荪重编后改称《梅庵琵琶谱》出版,遂使崇明派琵琶得以发扬光大。我国近现代国乐大师刘天华于1918年随沈氏学习瀛洲古调琵琶曲,并把这些乐曲带到各地演奏,而且于1928年灌制了该派主要乐曲《飞花点翠》,这对推广崇明派琵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崇明派琵琶指法要求“捻法疏而劲,轮法密而清”,主张“慢而不断,快而不乱,雅正之乐,音不过高,节不过促”。尤其轮指以“下出轮”见长,故而音响细腻柔和,善于表现文静、幽雅的情感,具有闲适、纤巧的情趣。同时,“重夹轻轮”,偏爱单音与夹弹,认为“轮指虽易人耳,然多则犯低而失雅”。因此,其曲目多为文板小曲,其中著名的《飞花点翠》、《昭君怨》等慢板、文板乐曲,典雅、端正;《鱼儿戏水》等小曲,则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汪派: 分为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文曲(夕阳箫鼓,昭君出塞,汉宫秋月 月儿高,青莲乐府 ,塞上曲等)文武曲(阳春白雪,高山流水,龙船等) 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前身) 虚籁(今夕,长夜吟) 阳春白雪 龙船 海青拿鹤 塞上曲 青莲乐府 歌舞引 十面埋伏 赶花会 汉宫秋月 月儿高 霸王卸甲 改进操 飞花点翠 彝族舞曲 大浪淘沙 狼牙山五壮士 昭君出塞 新翻羽调绿腰 天山之春 火把节之夜 草原小姐妹 浏阳河 高山流水 渭水情 瀛州古调『文板八首』『快板八首』 将军令 陈隋 寒鸦戏水 春蚕 春江花月夜『版本与夕阳箫鼓不同』 诉 天鹅 春雨 陈杏元和番 出水莲 野蜂飞舞 老童 协奏曲:花木兰 春秋 祝福 临安遗恨 草原英雄小姐妹 梁祝等等编辑本段十大名曲 一、《塞上曲》 《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琵琶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 弹琵琶二、《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曲》,《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 三、《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四、《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这首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五、《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 六、《昭君出塞》 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由华彦钧传谱。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 七、《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亦名《阳春古曲》,简称《阳春》,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质朴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人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大自然充满无限感情的精神气质。 八、《草原小姐妹》 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 九、《海青拿天鹅》 据说《海青拿天鹅》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一首琵琶曲。 十、《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是一首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极其抒情的乐曲,它仿佛是用音乐来描述山野风情的画卷。编辑本段各国琵琶 朝鲜琵琶 朝鲜亦把鲁特琴族弹拨乐器称为琵琶,当时的琵琶是直颈的。后来新罗从中国唐朝的传入唐式琵琶,为了区别,把之前已有的琵琶称为“乡琵琶”,把传入的唐式琵琶称为“唐琵琶”。据《三国史记》载,新罗乐中,玄琴、伽倻琴、琵琶三种弦乐器与大笒、中笒、小笒三种管乐器合称为“三弦三竹”。当时的琵琶以玳瑁制的拨子弹奏。 日本琵琶 日本在飞鸟时代从中国唐朝传入五弦琵琶,到奈良时代又传入四弦琵琶。五弦琵琶到平安时代初期仍在使用,四弦琵琶被日本人称为“乐琵琶”,是日本雅乐乐器之一。以半开扇形的拨子弹奏。后来又发展出平家琵琶、盲僧琵琶、唐琵琶、萨摩琵琶、筑前琵琶等种类。 越南琵琶 越南的琵琶也是从中国传入,称为“弹琵琶”,常用于雅乐,直抱以手指弹奏。 琉球琵琶 琉球琵琶由中国福建传入,具有福建南音琵琶的特征如细颈、四相九品、凤眼,亦有与日本琵琶的特点,有四相,琴身圆如横筒,在腹部的面板上设有九品,相当低,五品长、四品短,用手指弹奏。特点在于腹中有响线,摇动琴身时铿然有声。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1琵琶行 白居易诗篇名。唐代白居易作。写作者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偶遇一昔日长安名歌妓,听她弹奏琵琶并述说年长色衰后的飘泊沦落,由此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叙事流畅婉转,文字优美,是古代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2诉衷情·小莲初上琵琶弦 苏轼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3古从军行 李颀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4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崔颢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君家。 5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6琵琶 白居易 弦清拨刺语铮铮,背却残灯就月明。 赖是心无惆怅事,不然争柰子弦声。 6临江仙 晏几道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大学语文 总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要求】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 【要求】 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 【要求】 1.议论文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 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有词牌,写词必须受词调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灵活。 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散曲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 4.小说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 四、写作知识 【要求】 1.主题和题材 主题即文章的思想观点,要求正确、深刻、鲜明、集中。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求真实、典型、新颖。 2.结构 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文章的结构要求完整、清晰、严谨。 3.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 (2)描写 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 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抒情要自然真挚。 (4)议论 议论要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4.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 五、作品阅读分析 【要求】 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结构特点,掌握表现手法,体味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篇目: 议论文 1.*《季氏将伐颗臾》 《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秋水》(节选) 《庄子》 4.*《谏逐客书》 李斯 5.《陈情表》 李密 6.《答李翊书》 韩愈 7.*《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8.《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9.《论毅力》 梁启超 10.*《灯下漫笔》 鲁迅 11.《论气节》 朱自清 12.《论快乐》 钱钟书 13.《心灵的灰烬》 傅雷 14.《选择与安排》 朱光潜 15.《论学问》 培根 记叙文 16.*《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7.《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18.*《李将军列传》(书选) 《史记》 19.*《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20.*《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21.《报刘一丈书》 宗臣 22.《马伶传》 侯方域 23.《往事》(——之十四) 冰心 24.《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25.《故都的秋》 郁达夫 26.《沙滩上的脚迹》 茅盾 27.《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28.《箱子岩》 沈从文 诗词典赋 29.*《氓》 《诗经》 30.《国殇》 屈原 31.*《陌上桑》 汉乐府 32.*《短歌行》(其一) 曹操 33.*《饮酒》(其五) 陶渊明 34.《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35.《山居秋暝》 王维 36.*《行路难》(其一) 李白 37.*《蜀相》 杜甫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9.《杜陵叟》 白居易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41.(泊秦淮) 杜牧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43.《炉中煤》 郭沫若 44.《再别康桥》 徐志摩 45.*《北方》 艾青 46.《门槛》 屠格涅夫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49.*《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 苏轼 50.《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5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3.《长亭送别》 王实甫 54.*《前赤壁赋》 苏轼 小说 55.*《宝玉挨打》 曹雪芹 56.*《风波》 鲁迅 57.*《断魂枪》 老舍 58.*《米龙老爹》 莫泊桑 59.《苦恼》 契河夫 60.*《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上列篇目中带*号者为精读篇目) 六、课文知识要点 1.*《季氏将伐颛臾》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 (5)是谁之过与?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掌握本文中心: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盈轲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文章所采用的连锁推理句式: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说理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强文章气势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著名比喻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弃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胜食也。 (5)斧斤以时入山林。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7)谨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义。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俄莩而不知发。 3.*《秋水》(节选) 本文书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观上对今人的启迪: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东面而视。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拘于虚也。 4.*《谏逐客书》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3)强公室,杜私门。 (4)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陈情表》 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个人理由,是为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体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抗命”行动的积极内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语、短句,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6.《答李诩书》 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议论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学问修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掌握下列两个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实遂; (2)膏之沃者其光晔。 理解韩愈“唯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 理解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写作主张。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 (2)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3)虽如是,其敢自谓见于成乎? (4)志乎古,必遗乎今。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2)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3)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4)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7.*《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论。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国家的兴亡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掌握本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请其矢,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6)智勇多困于所溺。 8.《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 掌握本文驳论点的反驳方法。 理解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说理步骤。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柔中寓刚,语言委婉有礼,意志坚决果断。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6)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9.*《论毅力》 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了解本文的针对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3)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4)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5)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6)被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2)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3)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0*《灯下漫笔》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11.《论气节》 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结合有关段落,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方法。 掌握文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说明其对应意义。 12.*《论快乐》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13.《心灵的灰烬》 作者傅雷,现代著名翻译家。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理解“心灵的灰烬”的含义。 理解本文反映的作者人生态度。 理解文中太阳、雨水、古战场等比喻对强化本文哲理的作用。 14.《选择与安排》 作者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 15.《论学问》 作者培根,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阐述的两个问题:一是治学的目的,一是治学的方法。 理解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作用。 理解本文用比喻和精辟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的特点。 16.《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 了解郑庄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至“不义不昵,厚将崩”。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 (3)不如早为之所。 (4)多行不义,必自毙。 (5)君将若之何? (6)公赐之食,食舍肉。 (7)其是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 (2)都城过百雉。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4)无庸,将自及。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公伐诸鄢。 (7)请以遗之。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爱其母,施及庄公。 17.《冯谖客孟尝君》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了解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 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4)窃以为君市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3)孟尝君怪之。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5)驱而之薛。 (6)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8.*《李将军列传》(节选) 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1)自“匈奴大人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7)胡虏易与耳! (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9)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 (6)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8)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9)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11)为虏所生得。 (12)急诣部,如书。 (1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4)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19.*《张中丞传后叙》 理解“后叙”的含义。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叙事和议论并重、文章前半部分议论与后半部分记叙的有机结合。 掌握本文前半部分为许远辩诬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补叙南霁云事迹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几段文字: (1)自“守一城,捍天下”至“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自“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至“公有言,云敢不死”。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2)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3)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4)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5)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能通知二父志。 (2)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3)以此诟远。 (4)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5)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6)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7)弃城而逆遁。 (8)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20.*《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柳宗元,中唐著名作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散文。 掌握全篇主旨:把种树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以及由此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 掌握本文运用类比和对比手法说明道理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2)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故不我若也。 (6)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且硕茂,早实以蕃。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夭…… (3)其莳也若子。 (4)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5)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6)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7)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 (8)故病且怠。 21.《报刘一丈书》 作者宗臣,明代“后七子”之一。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 了解本文揭露明代官场腐败风气的写作目的。 理解本文“干谒者”、“权者”、“门者”的形象特征。 掌握本文在揭露“干谒者”奴颜婢膝的丑态和“权者”虚伪贪婪嘴脸时所采用的细节描写的手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2)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3)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4)袖金以私之。 (5)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何至更辱馈遗…… (2)书中情意甚殷。 (3)上下相孚。 (4)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5)恶气袭衣裾。 (6)闻鸡鸣,即起盥栉。 (7)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8)官人幸顾我! (9)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10)间道经其门。 (11)斯则仆之褊哉。 22.《马伶传》 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侯方域。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马伶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借鉴意义:艺术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入生活,以间接生活体验来弥补直接生活之不足。 理解“见昆山犹之见分宜”的讽刺意义。 掌握本文运用的倒叙手法。 了解与文章内容关系密切的人名、地名、剧目名等: (1)留都 (2)桃叶渡 (3)雨花台 (4)《鸣凤》 (5)椒山先生 (6)河套 (7)严嵩 (8)顾秉谦 (9)昆山 (10)分宜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2)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3)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4)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5)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解释

琵琶曲春蚕毕业论文

巴金先生走了,渐行渐远,遁入空无,但他生前近千万字的巨量文学遗产,是我们的民族文学、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世代莘莘学子永远奉读的经典。让我们回顾先生的作品在历代中小学课本中的珍存,以此作为对先生的缅怀和祭奠。先生作品进入课本,据查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共有十多篇,许多都是经典课文。《鸟的天堂》,见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文章写于1933年,在广州。名义上写“鸟”,其实写树,写那棵神奇的大树,创造一种幽静的、神秘的氛围,表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此文在后来的人教版小学课本中一直沿用,目前印行于各地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即有此文。《繁星》,见吴拯寰编、瞿世镇校《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选自散文集《海行》(1932年)。1927年1月,巴金同几位有志青年乘邮船从上海出发,2月到法国巴黎。在漫长的旅途中,他看海观天,遐想联翩,写成39篇散文辑成《海行》(又名《海行杂记》。作者写自己乘船漂行海上的片段思情,由天上繁星串连起“从前在家乡”“在南京时”和“如今在海上”三个场景,表达了在静寂中“真忘掉了一切”、回归自然的心境,也隐隐透出国怀乡的孤心和忧情。解放后的小学课本继续沿用此文。《海上的日出》,出处同上。有一段时间又名为“海上日出”。如果说《繁星》表达的是“寂静”,这篇表达便是“跃动”和“辉煌”,我们从一些写景之语(如“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慢慢冲破重围,而出现于天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中可以感觉到作者激情的外溢,那时他是一个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这是历代相传的名篇,每一代人都耳熟能详。这一篇“日出”将永远出现在语文课本上。《朋友》,见叶绍钧(圣陶)、夏丏尊合编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第二册,开明书店1935年版。文章写于1933年,在广州。作者以感恩的心情讲述自己在艰难困苦的时刻,总有各种朋友来关心、帮助,给了他生活和写作的强大精神力量,文章最后表示:“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来给这人间添一些温暖。”这里表达似乎是作者一生的奋斗信念。此文不见其他课本选用。《植物园》,见宋文翰编、朱文叔校《新编初中国文》第二册,中华书局1937年版。写作者偕友到越南西贡游览的情景。内容无新意,技法也寻常,有点像青年习作,但语言是自然的、明净的,青年习作难以企及,尽管它的语言在整体上显得“水”了一些。解放后此文不再选入课本。《一点感想》,见汪馥泉编《战时初中文国文》,救亡出版部1938年版。文章写于抗战初期,当时国家危亡,生灵涂炭,作者借一个16岁的孩子从北平写来的关心、惦念的书信,表达个人的“一点感想”,同时也是对全体人民发出振奋精神的呼声。针对那些“以青年领袖民众领袖自居的人们不是惶惶然逃入安全地带,就是垂头丧气,让汉奸论调征服了他们,连一些大报也渐渐改变了态度”,作者呼吁“生活在患难中的中国的青年是不应该徒然悲观的”,要坚持“对于最后胜利的信念”。抗战起始作者即作如是语,可谓先知之声。此文的“时效性”很强,入驻课本时间不长。《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亦即《繁星》,因文中有“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一语,换了个富有诗意和情味的题目。见《标准文选》第一册,三民图书公司1946年版。《威司利》,见赵景深编《高中混合国文》第二册,上海北新书局(年版不详)。威司利是两岁大的小男孩,他随父母乘船到新加坡,作者选取了他的几件小事,写出了一些童趣。只是缺乏思想内容,叙事也有点拖沓。只在课本入选一次,不再出现。《牢狱生活》,选自克鲁泡特金回忆录《狱中与逃狱》(1927年),巴金译,见叶圣陶、郭绍虞、周予同、覃必陶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第四册,开明书店1947年版。克鲁泡特金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者,也是反对沙皇专制的革命家,放弃贵族的优裕生活,走上革命道路,曾受监禁和流亡之苦。本文就是写他当年被沙皇政府囚禁的生活。巴金对克鲁泡特金怀有敬仰之情,他的笔名与克鲁泡特金有关,上个世纪50年代时他说:“我当时(指早年)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本文仅见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开明读本。《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见初级中学课本《文学》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1952年春,正是抗美援朝的时候,巴金随文艺团体到朝鲜前线参观访问、体验生活,写了一些散文,收在他的《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本文是其中的一篇。作为课文,它仅用于此,不再出现。《春蚕》,见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解放后的作品。以母亲为首的一家人,为了谋生,也为了给作者姐弟俩交学费,辛苦地养蚕。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以及劳动的情趣。因其反映的生活离现时代较远,当今学生不甚喜欢,最新的义教课标小学课本不再选用此文。《灯》,见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后来在1997年版供“两省一市”试验用的《语文》第三册和2000年版供全国用的“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三册都继续选用。文章写于1942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年代,巴金在西南一带颠沛辗转,精神疲惫,同时又感受到全民族空前的抗战士气,希望之光在他的心头未曾熄灭,他写暗夜的“灯”,其实隐含深刻的思想感情。巴金在“文革”后曾回忆这篇文章,关于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的时候。”关于写作意旨:“‘灯’‘灯光’主要的寓意是指光明,是指对光明的向往。”后来新版高中课本为了革新面目,不再选用此文。《门槛》,屠格涅夫撰,巴金译,见1997年版供“两省一市”实验用的《语文》第三册和2000年版供全国用的“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三册。作者写自己的一个梦,梦见一座大楼,大楼一道窄门敞开,门槛高高的,里面阴森黑暗,一位俄罗斯姑娘不顾劝阻,一定进入门槛。这道门槛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这位俄罗斯姑娘也暗喻19世纪在俄罗斯进行进步活动乃至暗杀活动的女革命家。这是一篇很好的散文,可惜后来落选了。《鸣凤之死》,见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学读本》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课文较长,七千多字,节选自巴金长篇小说《家》第26章,标题是教材编写者加的。这段故事讲述的是封建大家庭(高家)的17岁丫头鸣凤与高家三少爷高觉慧相爱,却被卖给冯老太爷为妾,最后走投无路而以身殉爱。故事塑造了鸣凤的美丽形象,也控诉了封建家庭吃人的本性。鸣凤是巴金自己最钟爱的小说人物之一。这篇课文将长久地存留于这册课本中。《小狗包弟》,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这是巴金散文随笔集《随想录》中的名篇,讲述的是作者一家人在“文革”时受尽凌辱,自身难保,不得不将小狗包弟送到医院供解剖实验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年代惨无人道的社会现实;作者也对自己的灵魂作了解剖,描写了小狗包弟的悲惨遭遇在自己心中留下永难平复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选用此文还有一小插曲,本来正选课文是《怀念萧珊》,它比《小狗包弟》更直接地反映“文革”的祸害,更痛彻地表达作者的悲愤,某个领导觉得“太直露了”,就改选“温和”一点的《小狗包弟》。此文初次进入人教版高中课本,预计将长久地存留。以上是解放前后巴金作品在中小学课本中的正选课文,另外还有一些巴金的作品,它们或是与课文配读的课外阅读文章,或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经典作品。仅本人搜罗的有:《爱尔克的灯光》,见1997年版供“两省一市”试验用的《语文读本》第三册和2000年版供全国用的“试验修订本”《语文读本》第三册。与课内的《灯》配读。《鸣凤之死》,见供“两省一市”试验用的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此课本沿用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学读本》下册的版本。《家》,见1956年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的“第一学年课外阅读参考书目”。《父与子》,屠格涅夫著,巴金译,亦见上面《大纲》的“第三学年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总而言之,巴金作品选入中小学课本,在现当代作家中算是比较多的。为什么课本编者偏爱巴金作品?巴金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他的作品具有浓烈的理想主义光辉、犀利的现实主义批判锋芒、真诚的自省精神和忏悔精神,包含着积极健康、革新进步、善良公正的主题,这些精神、思想、品格与昔日的所谓思想道德、今日所谓人文精神是相通相融的,符合各个时期的语文教育的需要。正如鲁迅所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的作品不见些微的消沉、晦涩或狎昵的情绪情调,如果这样的情绪情调一旦表现于文章中,就有可能成为课本编者忌讳选用的理由。再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他的文学语言是自然的、纯正的,而又有丰厚意味的,所有字句都在把读者的注意引向事物本有的情状,引向感受他的心灵的强烈震动,不见任何造作、夸饰,甚至让人感觉不到语言本身的存在,但又隐隐觉出叙事的精彩、抒情的热烈或深沉。人或谓他的文学语言的风格属于“自然流”。因此,他的作品与中小学语文课本所要求的表现方法和言语方式、言语风格很相近,自然为课本编者所器重。

好写。根据查询论文要求显示,论文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因此春蚕好写论文。春蚕是一种生物,是春季饲养的蚕。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用春蚕形容教师等乐于奉献的人。

表示我也在弹这个曲子…

大学语文 总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要求】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 【要求】 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 【要求】 1.议论文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 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有词牌,写词必须受词调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灵活。 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散曲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 4.小说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 四、写作知识 【要求】 1.主题和题材 主题即文章的思想观点,要求正确、深刻、鲜明、集中。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求真实、典型、新颖。 2.结构 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文章的结构要求完整、清晰、严谨。 3.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 (2)描写 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 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抒情要自然真挚。 (4)议论 议论要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4.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 五、作品阅读分析 【要求】 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结构特点,掌握表现手法,体味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篇目: 议论文 1.*《季氏将伐颗臾》 《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秋水》(节选) 《庄子》 4.*《谏逐客书》 李斯 5.《陈情表》 李密 6.《答李翊书》 韩愈 7.*《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8.《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9.《论毅力》 梁启超 10.*《灯下漫笔》 鲁迅 11.《论气节》 朱自清 12.《论快乐》 钱钟书 13.《心灵的灰烬》 傅雷 14.《选择与安排》 朱光潜 15.《论学问》 培根 记叙文 16.*《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7.《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18.*《李将军列传》(书选) 《史记》 19.*《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20.*《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21.《报刘一丈书》 宗臣 22.《马伶传》 侯方域 23.《往事》(——之十四) 冰心 24.《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25.《故都的秋》 郁达夫 26.《沙滩上的脚迹》 茅盾 27.《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28.《箱子岩》 沈从文 诗词典赋 29.*《氓》 《诗经》 30.《国殇》 屈原 31.*《陌上桑》 汉乐府 32.*《短歌行》(其一) 曹操 33.*《饮酒》(其五) 陶渊明 34.《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35.《山居秋暝》 王维 36.*《行路难》(其一) 李白 37.*《蜀相》 杜甫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9.《杜陵叟》 白居易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41.(泊秦淮) 杜牧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43.《炉中煤》 郭沫若 44.《再别康桥》 徐志摩 45.*《北方》 艾青 46.《门槛》 屠格涅夫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49.*《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 苏轼 50.《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5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3.《长亭送别》 王实甫 54.*《前赤壁赋》 苏轼 小说 55.*《宝玉挨打》 曹雪芹 56.*《风波》 鲁迅 57.*《断魂枪》 老舍 58.*《米龙老爹》 莫泊桑 59.《苦恼》 契河夫 60.*《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上列篇目中带*号者为精读篇目) 六、课文知识要点 1.*《季氏将伐颛臾》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 (5)是谁之过与?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掌握本文中心: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盈轲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文章所采用的连锁推理句式: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说理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强文章气势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著名比喻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弃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胜食也。 (5)斧斤以时入山林。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7)谨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义。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俄莩而不知发。 3.*《秋水》(节选) 本文书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观上对今人的启迪: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东面而视。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拘于虚也。 4.*《谏逐客书》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3)强公室,杜私门。 (4)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陈情表》 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个人理由,是为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体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抗命”行动的积极内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语、短句,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6.《答李诩书》 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议论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学问修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掌握下列两个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实遂; (2)膏之沃者其光晔。 理解韩愈“唯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 理解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写作主张。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 (2)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3)虽如是,其敢自谓见于成乎? (4)志乎古,必遗乎今。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2)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3)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4)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7.*《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论。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国家的兴亡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掌握本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对比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了解本文所使用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请其矢,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6)智勇多困于所溺。 8.《答司马谏议书》 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 掌握本文驳论点的反驳方法。 理解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说理步骤。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柔中寓刚,语言委婉有礼,意志坚决果断。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6)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9.*《论毅力》 本文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了解本文的针对性。 理解本文各段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掌握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3)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4)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5)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6)被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 (2)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3)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5)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10*《灯下漫笔》 作者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是鲁迅写的一篇文艺性论文。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理解本文行文中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文艺性、形象化说明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11.《论气节》 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结合有关段落,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方法。 掌握文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说明其对应意义。 12.*《论快乐》 作者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所选择的角度。 理解本篇随笔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的写作特点。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比喻和警策语。 13.《心灵的灰烬》 作者傅雷,现代著名翻译家。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理解“心灵的灰烬”的含义。 理解本文反映的作者人生态度。 理解文中太阳、雨水、古战场等比喻对强化本文哲理的作用。 14.《选择与安排》 作者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理解本文关于写文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主要观点。 理解本文广征博引、取用精当的特点。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类比推理方法。 15.《论学问》 作者培根,英国16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理解本文阐述的两个问题:一是治学的目的,一是治学的方法。 理解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作用。 理解本文用比喻和精辟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的特点。 16.《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 了解郑庄公、共叔段和姜氏的性格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一段文字:自“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至“不义不昵,厚将崩”。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 (3)不如早为之所。 (4)多行不义,必自毙。 (5)君将若之何? (6)公赐之食,食舍肉。 (7)其是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 (2)都城过百雉。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4)无庸,将自及。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公伐诸鄢。 (7)请以遗之。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爱其母,施及庄公。 17.《冯谖客孟尝君》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了解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 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4)窃以为君市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3)孟尝君怪之。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5)驱而之薛。 (6)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8.*《李将军列传》(节选) 本文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 掌握李广性格的主要特征;说明作者通过李广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理解本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 (1)自“匈奴大人上郡”至“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2)自“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至“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4)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6)(程不识)为人廉,谨于文法。 (7)胡虏易与耳! (8)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9)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2)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3)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4)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5)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 (6)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7)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8)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9)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10)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11)为虏所生得。 (12)急诣部,如书。 (1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14)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19.*《张中丞传后叙》 理解“后叙”的含义。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叙事和议论并重、文章前半部分议论与后半部分记叙的有机结合。 掌握本文前半部分为许远辩诬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补叙南霁云事迹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几段文字: (1)自“守一城,捍天下”至“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自“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至“公有言,云敢不死”。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2)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3)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4)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5)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能通知二父志。 (2)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3)以此诟远。 (4)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5)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6)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7)弃城而逆遁。 (8)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20.*《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柳宗元,中唐著名作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散文。 掌握全篇主旨:把种树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以及由此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 掌握本文运用类比和对比手法说明道理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2)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4)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故不我若也。 (6)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且硕茂,早实以蕃。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夭…… (3)其莳也若子。 (4)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5)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6)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7)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 (8)故病且怠。 21.《报刘一丈书》 作者宗臣,明代“后七子”之一。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 了解本文揭露明代官场腐败风气的写作目的。 理解本文“干谒者”、“权者”、“门者”的形象特征。 掌握本文在揭露“干谒者”奴颜婢膝的丑态和“权者”虚伪贪婪嘴脸时所采用的细节描写的手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2)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3)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4)袖金以私之。 (5)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何至更辱馈遗…… (2)书中情意甚殷。 (3)上下相孚。 (4)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5)恶气袭衣裾。 (6)闻鸡鸣,即起盥栉。 (7)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 (8)官人幸顾我! (9)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10)间道经其门。 (11)斯则仆之褊哉。 22.《马伶传》 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侯方域。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马伶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借鉴意义:艺术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入生活,以间接生活体验来弥补直接生活之不足。 理解“见昆山犹之见分宜”的讽刺意义。 掌握本文运用的倒叙手法。 了解与文章内容关系密切的人名、地名、剧目名等: (1)留都 (2)桃叶渡 (3)雨花台 (4)《鸣凤》 (5)椒山先生 (6)河套 (7)严嵩 (8)顾秉谦 (9)昆山 (10)分宜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2)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3)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4)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5)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解释

琵琶曲春蚕论文的参考文献

关于什么说的诗句 1.关于“语言”的诗句有哪些关于“语言”的诗句有:一、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出处:朝代【明】《增广贤文》释义:形容一句话说得好,不但别人得帮助,自己也非常喜乐。尤其当人忧伤之时,一句良言,就会使忧虑之心转为欢乐。适合用于议论文中论证,如:论证对话技巧时。同适合在记叙文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二、从前多少事,过去一场空。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出处:朝代【元】作者:佚名《马陵道》释义:满腹心事,都在没有说出来的话中。三、有事但逢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出处:朝代【明】《增广贤文》四、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处:朝代【唐】作者:白居易《琵琶行》释义: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五、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出处:朝代【唐】作者:白居易《琵琶行》释义: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行》参考文献来源:百度百科-《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2.对爱人说的诗句有哪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3.关于说的名人名言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吉普林(英)《演说》●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开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装饰着羽毛的女帽一样。——巴尔扎克(法)《十三人故事》●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叔本华(德)《附录与补遗.忠告与格言》●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海涅(德)《法国的现状》●有多少话人们不得不说,只是为了打破沉默。——伊莱亚斯.卡内蒂(保加利亚)《人类的心境》●有一种人,他为了摆脱内心的激动状态,自己常常需要说话和爱听别人说话。——西蒙诺夫(苏)《没有战争的二十天》●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谷梁赤(战国.鲁)《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莎士比亚(英)《爱的徒劳》●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本.琼森(美)《木材,或关于人与物的发现》●在一切言语甚至最普通的言语之中,都有着某种歌唱的韵味。——卡莱尔(英)《论英雄和英雄崇拜》●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很少。——卢梭(法)《爱弥儿》●严厉的话像烧红的铁,深深地打下烙印。——罗曼.罗兰(法)《母与子》●只要你说话有权威,即使是撒谎,人家也信你。——契诃夫(俄)《手记》●临死的人是不会说谎的。——罗.加列戈斯(委内瑞拉)《显灵节》●互为爱慕的语言是动人的。——武者小路实笃(日)《人生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春秋)《老子》五十六章●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春秋)《论语.泰伯》载曾参语●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汉)《史记.商君列传》●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陈继儒(明)《安得长者言》●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傅雷(近代)《傅雷家书》●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莎士比亚(英)《哈姆雷特》●说出拒绝的理由时,别忘了为未来的索要留下某种余地。——阿瑟.赫尔普斯(美)《写于公务间隙的论文集》●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萨迪(波斯)《蔷薇园》●你若不说话,不会有麻烦。你若开了口,就得有才干。——萨迪(波斯)《蔷薇园》●在要说一些事之前,有三件事要考虑:——方法、地点、时间。——萨迪(波斯)《蔷薇园》●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春秋)《论语.卫灵公》●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战国策.秦策一》●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刘向(汉)《说苑.说丛》●无验而言之谓妄。——扬雄(汉)《法言.问神》●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魏了翁(宋)《跋苏文忠启》●“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鲁迅(当代)《华盖集.忽然想到》4.关于说话的诗句满庭芳 王之道麦野青深,桃溪红暗,浪游何处芳园。清明初过,门巷霭晴烟。柳外池塘绿遍,溪流细、终日溅溅。东风软,谁家儿女,墙里送秋千。花前。从醉倒,吾当尽量,君盍忘年。纵杯盘草草,随分开筵。自有高谈雄辩,何须问、急管繁弦。身长健,少陵如在,应赋饮中仙。瑞鹤仙 史浩瑞烟笼绣幕。正玳席欢燕,觥筹交错。高情动寥廓。恣清谈雄辩,珠玑频落。锵锵妙乐。且赢取、升平快乐。又何辞、醉玉颓山,是处有人扶著。追念抟风微利,画饼浮名,久成离索。输忠素约。没材具,漫担阁。怅良辰美景,花前月下,空把欢游蹉却。到如今、对酒当歌,怎休领略。水调歌头 石孝友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仙原积庆,当日占梦兆维熊。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飞步更蟾宫。秀色溢眉宇,雄辩倒心胸。作儿戏,为亲寿,捧霞锺。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正好平分风月,且伴能言桃李,鲸吸海涛洪。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西江月 郭应祥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主宾和气敌春温。雄辩高谈衮衮。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5.关于说的成语20个便辞巧说 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不由分说 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成事不说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痴人说梦 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打开天窗说亮话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敦诗说礼 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逢人说项 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观眉说眼 比喻挑眼,说闲话。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胡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花说柳说 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家见户说 每家每户都知道。讲经说法 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空费词说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空口说白话 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 口说无凭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梦中说梦 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能说会道 形容很会讲话。说长道短 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说东道西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6.诗情画意的诗句诗情画意的诗句:1、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莲女妒,惊飞不许长相聚。——欧阳修2、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吴承恩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4、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5、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王安石6、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7、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晏殊8、红衫侍女频倾酒。龟鹤仙人来献寿。欢声喜气逐时新,青鬓玉颜长似旧。——晏殊7.关于“说话”的诗句有哪些别有说话宋辛弃疾 《丑奴儿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周遮说话长 《老戒》唐代:白居易要说话、都无计 《惜奴娇》宋代:蔡伸又撞着个魔头来说话 《月上海棠 呜鹤余音卷二》元 刘铁冠 莫道官家难说话 《金粉泪(56首)》陈独秀不可共不晓事人说话 《偈颂二百零五首》宋 释正觉可说话人能几辈 《苦雨督鹾课甚迫》宋 宋伯仁 雪窦与么说话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宋 释智朋可说话人能几辈 《苦雨督鹾课甚迫》宋 宋伯仁只知闲说话 《每度过东街》宋 邵雍少林何曾说话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 释正觉说话,唐、宋时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专称,相当于近世的说书。说话伎艺繁荣兴盛于两宋时代。与南宋同时,北方的金朝也有不少说话艺人。到了元明两代,说话伎艺仍很流行,但以讲史为最盛。说话伎艺注重诗、词、赋赞的运用是受唐人的影响。说话须凭口才,有的还要歌唱。"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造句你会不会说话呀。你看你刚刚说的什么话,多难听啊。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从他的说话上看出来的。出门在外一定要学会怎么样说话,一切都要谨言慎行。8.表达“想说又不知道说什么”的诗句有哪些1.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春怨》唐代:郑愔2.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唐代:韦庄3.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送李判官赴东江》唐代:王维4.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宋代:晏几道5.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江汉》唐代:杜甫6.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忆江南·春去也》唐代:刘禹锡7.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饮马长城窟行》两汉:佚名8.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宋代:张先9.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宫中题》唐代:李昂10.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宋代:陈师道

把周围的人和事看得清楚,学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说说你的兴趣、梦想、心仪的事业,也可以说说你所熟悉的行业内新鲜事物,都是说说可以的。

表示我也在弹这个曲子…

《琵琶语》、《春雨》、《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飞花点翠》、《高山流水》、《春天》、《马兰花开》、《彝族舞曲》、《远方的客人气你留下来》、《行街四合》、《霸王卸甲》、《春到沂河》、《土耳其进行曲》、《彩云追月》、《大浪淘沙》、《送我一支玫瑰花》、《十面埋伏》、《渭水情》、《浏阳河》、《赶花会》、《天鹅》、《野蜂飞舞》、《金蛇狂舞》、《龟兹舞曲》、《倒垂帘》、《牧场之家》、《春蚕》、《划船曲》、《滴水观音》、《金色的梦》、《故乡行》等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琵琶曲天鹅的研究论文

哲理性很强,是刘德海在八几年创作的,那会文。革刚结束,他有很多话想说却不敢说,于是创作了这首曲子,说是献给正直的人。技巧不是很难,重点是韵味和那种乐感,弹琴的时候要让自己跟琴一起动起来。

《天鹅》是刘德海创作曲目“人生篇”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全曲旋律优美,风格清新,作者在乐曲中也有很多技巧上的运用与创新,很自如地描绘出了天鹅的各种姿态,也展示了琵琶艺术上的新发展。另外,这首曲子也是刘德海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它描绘出天鹅的高洁与多姿,从美学的角度诠释了人生境界之美。

问题一:钢琴曲天鹅的大概意思 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天鹅》 改编自圣桑的名曲,旋律优雅、寂静,充满山林中的自然气息。 问题二:天鹅的歌曲鉴赏 《天鹅》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或咏叹,或呐喊,沉沉的情绪,浓郁的个性和那歌特式的忧郁。总之,不是轻柔美好,不是甜蜜荡漾,更多的是木质醇香。周笔畅的声音宽而不厚,浓郁而不沉重,她的曲风华而不过,纯粹而执着。《天鹅》的繁华在天籁中怒放,却在温暖纯净的声音里流淌,最后在结尾处,如同烟花般,直上半空,绽开朵朵灿烂,最后却消失无踪,每一句后都藏着些许回味。 问题三:vitas的鸽子与天鹅的歌词是什么意思 当温柔晶莹的泪珠 Когда ты будешь стекать по ресницам, 顺着你的睫毛滴落 Такою нежной и чистой слезою, 我会争取让自己梦见你 Я постараюсь тебе присниться, 与你相依 И быть с тобою.当你在空中顺风滑翔 Когда ты будешь по ветру как птица, 突然收翅从天而降 Скользить в небе и вдруг станешь падать, 我会争取和你梦中相会 Я постараюсь тебе присниться, 与你相随 И быть рядом.鸽子与天鹅 Голуби-Лебеди, 有爱就别逃离 От любви не беги, 爱情可以明了所有 Она всё понимает 一切就在眼前化解 И на глазах растает, 只有鸽子与天鹅 Только, Голуби-Лебеди, 可以驱灾避邪 Унесут от беды, 让我们和它们一起飞走 Давай мы вместе с ними улетим.当我被忧愁折磨 Когда я буду тоскою томиться, 心中充满了落寞 И переполниться сердце печалью, 你一定要争取梦见我 Ты постараешься мне присниться, 请你承诺 Обещай мне!当有人试图撕去 Когда кто ни будь вырвет страницу, 书中我们爱情的一页 Моей книги тебе посвящённой, 你一定要争取梦见我 Ты постараешься мне присниться, 得到谅解…… Прощённой...鸽子与天鹅 Голуби-Лебеди, 有爱就别逃离 От любви не беги, 爱情可以明了所有 Она всё понимает 一切就在眼前化解 И на глазах растает, 只有鸽子与天鹅 Только, Голуби-Лебеди, 可以驱灾避邪 Унесут от беды, 让我们和它们一起飞走 Давай мы вместе с ними улетим.只有鸽子与天鹅 Только, Голуби-Лебеди, 可以驱灾避邪 Унесут от беды, 让我们和它们一起飞走 Давай мы вместе с ними улетим. 问题四:琵琶曲天鹅的含义 《天鹅》是刘德海创作曲目“人生篇”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全曲旋律优美,风格清新,作者在乐曲中弗有很多技巧上的运用与创新,很自如地描绘出了天鹅的各种姿态,也展示了琵琶艺术上的新发展。另外,这首曲子也是刘德海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它描绘出天鹅的高洁与多姿,从美学的角度诠释了人生境界之美。 问题五:一首关于天鹅的歌曲 参考答案55、我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女人插兄弟两刀。 问题六:歌曲天鹅与天鹅湖有什么区别 是圣桑的里的一首, 那个, 是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 这个是 问题七:天鹅会唱什么歌 谁可怜可怜自己,给口饭吃.... (这家伙逼着唱歌,三天没吃了) 问题八:天鹅之歌的乐曲赏析 天鹅之歌相传天鹅在垂死前会一改其聒噪的叫声,唱出优美的哀歌......在现代有许多乐评家或是文章在描写某某大师最后的录音或是作品的时候,以“天鹅之歌”来形容该大师最后的录音作品或是创作作品。事实上,舒伯特自己本身并没有特地去写一套连篇歌曲叫做“天鹅之歌”。这套联篇歌曲的诞生源自于舒伯特过世后,乐谱出版商哈斯林格(Haslinger)将舒伯特生前剩下的十四首歌曲编列成一套,在贩卖的时候为了增加销售量而取的名字。这套歌曲的内容不像是舒伯特运用诗人威廉.穆勒(Wilhelm Muller)的联篇诗集谱曲而成的《美丽的磨坊少女》(Der Schoene Muellerin)以及《冬之旅》(Winterreise)是具有连贯性的诗篇作品。取而代之的是透过三位诗人,分别是雷尔斯塔伯(Ludwing Rellstab, 1799-1860)、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以及塞德尔(Johann Gabriel Seidl, 1804-1875)三者的作品所拼凑出来的艺术歌曲(Lieder)。其中的歌曲包含了诗人雷尔斯塔伯的七首诗作、海涅的六首作品以及罗塞尔的一首诗。由这三位诗人十四首诗作谱曲后组合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天鹅之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除了有着丰富、好听的旋律以外,最著名的莫过于钢琴伴奏气氛的营造与模仿功力。在艺术歌曲《魔王》(Erlkoenig, by Goethe),十七岁的舒伯特运用钢琴制造出风声和马蹄声,借以营造出紧张的气氛。而在这首“化身”当中,舒伯特运用钢琴来模仿鸣钟。伴奏的音型相当简单,三四拍的节拍当中,每个小节几乎只以三拍的简单节奏进行,以四个小节为一个分句的单位。随着歌唱旋律的渐强,从极弱音pp到fff的音量,钟声所带来的恐惧感越加震撼。 当歌者唱到”Der Mond zeigt mir meine eigne Gestalt”(月光照映出的竟是我自己的身影)的时候,达到整首曲子最高峰的顶点,那种恐惧与惊慌透过舒伯特的描绘十分传神且可怕,在无人寂静的夜晚聆听更显得骇人。以这样简单的旋律和伴奏描绘出爱人离开、失恋的痛苦,是当时相当新颖的手法,打破了仅用旋律和伴奏构成的传统形式,特别是重视诗词的意境。将部分诗句以戏剧化的朗诵,未加任何的娇饰,十分简洁。但是却可以让听者在第一刻产生十分深刻的印象,搭配歌词的聆听更显得效果十足。曾经有人听过这首歌曲以后这样说道:“从来没有一位作曲家,能够探索到人类的悲痛,会像舒伯特似的达到如此感人的程度。”《天鹅之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著于1826年。书中体现了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爱的教育和要素教育。主张教育者首先要有一颗慈爱之心。要素教育主张教育过程要从一些做简单、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进行教育,然后再过渡到复杂的要素,最终促进儿童各种天赋的全面和谐发展。 问题九:乐曲天鹅湖被分为几个小曲 共分为四个小曲:第一幕 王子齐格弗里德(Зигфрид)在生日前夕,其母亲告诉他,已成年的齐格弗里德要在第二天选一位新娘。而到了晚上,王子去天鹅湖捕猎天鹅。 第二幕 齐格弗里德遇上被罗特巴特(Ротбарт)施咒的公主奥杰塔(Одета),她白天是天鹅,晚上却会化成一位少女,只有当某位男子真诚地爱上她时,她才能得救,齐格弗里德邀请她第二天晚上来参加舞会,并会向母亲表示,愿意娶奥杰塔为妻。 第三幕 各国的公主和使节都来出席齐格弗里德的生日宴会。罗特巴特也带着他的女儿奥吉莉亚(Одилия)来了。奥吉莉亚显示的是奥杰塔的形象,只是身着黑装。齐格弗里德被迷惑并与她缔结了婚约。当齐格弗里德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大为震惊,并立即赶往天鹅湖。 第四幕 王子请求奥杰塔的宽恕,而奥杰塔也原谅了他。这时罗特巴特用魔法卷起大浪,要淹死齐格弗里德。奥杰塔为了救他纵身跃入湖内。根据导演编排的不同,结尾也不一样:或者是双双逝去形成悲剧式的结尾,或者是天鹅恢复人形,王子救起公主,爱情终于战胜了邪恶。 问题十:天鹅奏鸣曲怎么样 看了这个看E伯爵的书发现是个相见恨晚的作者,作品背景好,张力大,人物丰满,不落俗套。本来就非常喜欢战争故事,这本书写得太有感觉了,男人的故事,非常值得一读!

描写鉴赏一、比喻 ☆用了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表现琵琶曲中 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给了读者十分深刻和具体的 印象。(角度) ☆如以人们在生活中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