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毕业论文古诗中的美食

发布时间:2024-07-07 13:36:30

毕业论文古诗中的美食

一、《食荔枝》

作者:宋代苏轼

1、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二、《问刘十九》

作者:唐代白居易

1、原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翻译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三、《游山西村》

作者:宋代陆游

1、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翻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四、《行路难》

作者:李白

1、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翻译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五、《客中行》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翻译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清•符曾咏月饼诗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皓月瑶池怨 , 碗中泛青光。玉食皆入口 , 此饼乃独绝。——清•袁景澜

美食的诗句古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杜甫《立春》。劝君速吃莫踌躇,看被南风吹作竹。—宋代钱惟演《玉楼春锦箨参差朱栏曲》。槐叶冷淘来急吃,君家醪瓮却须休。—宋代晁说之《招图机吃槐叶冷淘》。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宋代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1. 关于美食的诗句      1、《江上渔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3、《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4、《上元竹枝词》 清代: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5、《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2. 关于美食的古诗句      一、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翻译: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二、唐代张籍《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翻译: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三、宋代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翻译: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四、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词》: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翻译: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五、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翻译: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3. 赞美美食的诗句      关于写美食的有很多比如:1、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寄胡饼与杨万州》白居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南宋陆游《蔬食戏书》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      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陆游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苏轼 郁葱佳气夜充闾,始见徐卿第二雏。      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獐书。参军新妇贤相敌,阿大中郎喜有馀。      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饼赋】束皙 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      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似春绵,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      行人垂液于下风,童仆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      【过土山寨】黄庭坚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2、像有些事物许多事人也都称赞过。食竹笋竹笋以色洁白、质细嫩、味清鲜而被视为“菜中珍品”,初上市时物稀价贵,李商隐赞道:“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白居易《食笋》亦云:“紫箨折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曾两度出任杭州地方官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大加赞赏竹笋“久抛松菊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陆游以“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盛赞江西的“猫头笋”。郑板桥“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的诗句,对鲜笋烧鲥鱼的赞美之情更是跃然纸上。      食松花松花具有保健美容功能,在古代被列为贡品。唐朝女皇武则天十分喜欢松花,她常喜食一种用松花制作的“小精糕”。      苏东坡也爱吃用松花做的食品,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饭共蒸,密封几日后得酒,并歌咏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食白菜大白菜因其“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又名菘。      范成大有诗曰:“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喜食“东坡肉”的苏东坡,也以“白菘类羔豚”、“白菜赛糕肠”来赞美它。他常用菘菜、蔓菁、荠菜等,加入米粉、少量生姜自制成“东坡羹”,并赋诗云:“开心暖胃闲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食栗子栗子,又称板栗、毛栗、凤栗、栗果等,常食可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药王孙思邈称之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苏辙有诗赞曰:“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按李时珍介绍,“以袋盛生栗,悬挂风干,每晨吃十余颗,随后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食梅花梅花既是著名观赏花木,又是一味良药,药用以白梅为主,有“除烦安神、止渴生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之功用。      杨万里最喜欢用鲜梅花蘸蜜食用,并留下不朽的诗篇,其中《庆长叔招饮》诗云:“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水盘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开,老夫自要嚼梅花。”      食百合百合由“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自古以来被作为吉祥之物为人们所钟爱,是一种营养丰富、利脾润肺的食品。陆游喜食百合,曾作“更气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的佳句。      食荠菜荠菜别名野菜、地菜、野荠、护生草等,叶嫩根肥,具有独特诱人的清香和美味。文人雅士对它揄扬备至,苏东坡有“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诗句。      陆游更是嗜荠成癖,咏诗赞其鲜润和香口:“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甚至“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勿忘归”了。食茼蒿茼蒿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煸炒、做汤、凉拌均可。      陆游视茼蒿为天赐佳蔬之一,其《初归杂咏》诗云,“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采摘茼蒿仿佛置身于远离人间的仙境。食热粥陆游视食粥为健身养生之“平易法”,其《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苏东坡对吃粥也很有兴趣,在任徐州知州时,一次因高兴喝醉了酒,农民艾贤煮粥给他吃,饭后他感到很自在,于是赋《热粥诗》云“身心颠倒不自知,更识人间有真味。”      既赞美了粥的可口,又颂扬了农民的情义。清代阮葵生也有咏粥佳句:“香于酪乳腻于茶,一味和嘈润齿牙”;“居然入口融无哽,不得沾唇呷有声”,可谓深得食粥个中三味了。      食菊花菊花在我国素有“延寿客”之称,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习惯,“东篱同坐尝花筵,一片琼霜入口鲜”的诗句,正是写食菊的乐趣。菊花入馔,备受诗人青睐。      李峤的《九日应制得欢字》诗曰:“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王维诗云:“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郑所南的“道人四进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写出了宋代食菊之盛。      俗话说:“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文人雅士。4. 赞美美味佳肴的诗句有哪些      1、“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上元竹枝词》清代: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释义: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释义: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4、“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丽人行》唐代: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释义: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      在她们的背后能看见什么呢?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里面有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      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她们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动,厨师们快刀细切空忙了一场。      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      有一个骑马官人是何等骄横,车前下马从绣毯上走进帐门。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      杨家气焰很高权势无与伦比,切勿近前以免丞相发怒斥人!5、“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戏咏馓子赠邻妪》宋代:苏轼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释义:芊芊细手揉搓着白面团,在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      夜晚到来,人们睡得香甜,戴着缠臂金的女子还在浓睡未醒中。5. 古人赞美螺丝美食的诗句      古人赞美螺丝美食的诗句。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李贺《将进酒》。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大须《暮雪》。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张籍《送远曲》。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6. 关于美食的古诗      友朋设宴庆云楼,      美食十二配郎酒。      觚觥交错杯杯尽,      门前石狮口水流.      苏东坡被贬在海南岛詹县。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老妪,她的手艺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妪得知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就请他为店铺作诗。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饼手艺又委实不错,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毕业论文诗中的美食

我们知道,苏东坡先生其人,十分热爱美食,他虽然多次被贬,但也因此有机会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品味了各地的美食,在他的诗词中,有很多关于美食的记载,如“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惭愧春山笋蕨甜,迩来三月食无盐”,“遥知重阳酒,白羽落黄菊”等。一、苏轼诗中的美食苏轼爱美食,他在诗中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就透露了他对山间野味的爱好。当苏轼先生被贬广东时,吃到荔枝后更是写下了“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的美句。东坡先生从吃到做,无一不精,东坡肉、东坡鱼到东坡羹、东坡饼等,都是他精心制作的美食。二、苏轼诗中的茶“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苏东坡先生爱茶,他在江南当了很多年的官,所以不免受到了当地饮食习惯的影响。他在文章中写道:“除烦去腻,不可缺茶”。他还会煎茶,他认为煮茶的水应该以雨水最佳,井水其次。在杭州,还有一副用苏轼的诗写成的对联,上联是“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是“从来佳茗似佳人”。三、苏轼诗中的酒“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东坡先生不仅爱饮酒,也爱酿酒。他喜欢宴饮交友,饮酒赋诗,以酒会友,饮酒助文。“他在《中山松醪赋》中写道:“味甘余而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石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来赞扬这种酒的味道之美。在《蜜酒法》一文中也详细记载了蜜酒的酿造方法。他还记载了自己酿成的酒:“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之物也”。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开心时会写诗、郁闷时会写诗甚至醉酒时也会写写诗来表达内心情绪,所以留给后世的唐诗宋词的数量是非常庞大。我也没有对所有唐诗宋词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就浅薄地谈一下我眼中唐诗宋词描绘的古代美食。这些美食或是诗人生活地方不常见的“外来”美食、或是朴素的农家饭菜亦或是当季自己钟爱美味的应季产品……总之唐诗宋词下的古代美食是既丰富,又诱人的,并且大多数诗词在描绘美食的同时也会抒发自己的情感。

唐朝的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的其中一首写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反应了唐朝在食物方面的南北贸易,南方人可以品尝到北方特色,北方人也可以吃到南方美味。远在长安的杨贵妃也可以吃到来自热带地区的荔枝,在描绘美食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贪图享乐、极度奢靡的讽刺之情。

大家都知道,苏轼是一个大文豪的同时也是一个十足的“吃货”。他在《浣溪沙》一诗写到:“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午间时分,饮一杯上好的清茗,吃上一碟由蓼菜的嫩芽、蒿以及春笋炒制的小菜。这便是人间最有味道的清幽欢乐时刻。一餐简简单单的农家饭菜抒发了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感情。

还是我们会吃、会选美食的苏轼先生,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欣赏美景都会被可以吃的应季美食所吸引,这个季节正是吃河豚的最佳时机,蒌蒿和芦芽都是最好的配菜,不禁让人有些馋了。由此可见古代诗词中描绘的古代美食异常的丰富,不管是水果、蔬菜、还是河鲜;也不管是农家小菜还是山珍海味人们总能让简单的食材变成诱人的美食。

论古诗词中的意象美毕业论文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洒脱的人。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这时去读一读李白,苏轼的诗,去品味诗中的洒脱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性,没有为世俗所累,难道不是这样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不能活得充实洒脱尽兴,岂不可惜?让我们做一个洒脱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现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坚持,多了一份溜须拍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爱,多了一份自私的贪心。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吧!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喜欢诗词,喜欢诗词的韵律美。谁不曾陶醉于诗词的天籁中?谁不曾被诗词的音韵之美拨动心弦而乐以忘忧、喜笑颜开?牙牙学语时,我们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却有种异样的感觉;上小学时,我们背着手,昂着头,摇晃着脑袋朗诵“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个个都瞪着无知的双眼,乐在其中;至于现在,当我在心中吟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仍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就是诗词的音乐美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诗词如歌,让我们陶冶性情,促我们享受人生。喜欢诗词,喜欢陶醉于诗词的意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向往荒居野处的古人,携一张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啸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乐垂钓。与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变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欢陶渊明式的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淡观天边云卷云舒;沉醉于王维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更流连于苏轼“水风清,晚霞明”的初晴凤凰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诗词如画,展现了自然万物的奇妙瑰丽,我只愿做一个画中人,永远陶醉在诗词的意境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使学生领悟蕴涵在古诗词中的各种美,从而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呢?一、吟——古诗词声律之美吟,即“吟咏”。古诗词教学,我认为“吟咏”是第一位。所谓“吟咏”,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说“吟咏”是第一位,这是古诗词这一特定文学形式所决定的。作为古诗词,其语言本身就是有音响、节奏、旋律的,是抑扬顿挫的,是音乐性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指出“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感悟古诗词,还是要从“吟咏”开始。当然,就现阶段而言,我们不可能向学生灌输有关古诗词声律方面的知识。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用“吟咏”的方式来让古诗词呈现其特有的声律之美韵。就拿程颢的《春日偶成》来说吧。全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而全诗的主题是:通过描写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一味地不遵循任何方法地去读去背;或者通过教师的无休止的讲解。我想,学生是很难从古诗中体会到诗人那近乎孩童似的无比愉悦心情的,更无从谈起从诗中得到美的享受。但如果我们教师指引学生来“吟咏”这首诗,我想,那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首先,我们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将这首诗分出节奏: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分的节奏来读一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标上需要重读的字词: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标出何处该扬,何处该挫,从而形成这首诗的“吟咏”效果: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经过反复吟咏之后,那云之“淡”,那风之“轻”,那鲜花之清香,那绿叶之婀娜,一幅绚丽多姿、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的春光美景图不就早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吗?那“余心乐”之高亢,那“学少年”之窃喜,不也都早就荡漾在学生那因“吟咏”而陶醉的小脸之上了吗?学生不懂什么是声律,但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或低沉,或高昂,或急促,或绵长的“吟咏”,这正是对古诗词声律的最好诠释。二、品——古诗词妙语之美品,即“品味”。古诗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对于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一是要品诗眼,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说“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古人写诗最讲究炼字,总是去搜求最贴切的字辞入诗。这一点,我们从贾岛的“推敲”一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二是要品佳句,古诗词中有着许多令人回味一生的句子,这些句子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美的享受。面对如此精湛的词句,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巧妙呢?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用心去“品”,古诗词妙语当尽展眼前。在教学白居易《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品”诗中之妙语的。师:请大家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师: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描写了什么?生:描写了夕阳余辉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绿色,一半成了红色。师:是“照”吗?生:是“铺”在江面上。师:大家看得真仔细,可白居易为什么不用“照”,而用“铺”呢?(生一时语塞)师:没关系,我们来好好读一读这两句。注意在读到“铺”字时,我们大家要慢慢地,轻轻地去读一读,回味回味。让这个字响在耳边,现在眼前,熔在心中。(生又开始读诗了。)生:我想,此时的太阳一定是贴在江面上,所以作者才用了“铺”字。生:我觉得“铺”这个字用得特别好,一个“铺”字就能把夕阳照在江面上这一画面写“动”起来了。生:我也认为作者“铺”字的运用非常得恰当,当我读到这个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红红的阳光从江的那一头向江的这一头缓缓滚来。生:读到“铺”字,我感觉到夕阳是多么的美好,它轻轻地为江面抚上一层红绿相间的衣服,是那样的体贴入微;也让我知道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果实,更有美伦美幻的夕阳。生:当我从“铺”字展开去看这江面时,那江水在缓缓流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光彩在不停的闪烁,那红的,那绿的,映入眼帘,好一个“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面!师:是呀!多美的景色!一个“铺”字用得多形象。当我们大家读到这个字的时候,心中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安闲。这是秋天夕阳的柔和,这也是秋天夕阳的魅力之所在。让我们再来读读两句话,读读这首诗,品一品这无与伦比的“铺”字!回味回味这江水一半是绿,一半是红的壮观景象吧!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总是停留在对诗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上,或只是把诗人的思想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始终无法在古诗词学习中走得更远。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指引学生去对古诗词语言的品味是一条必经之路。毕竟,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美韵是要“品”出来的。三、想——古诗词意象之美想,即“想象”。中国的古诗词有着丰富意象,这也决定了古诗词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如何把诗歌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学生与古诗词来一起做一个深呼吸?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美的感悟。如何引领学生去感悟古诗词意象之美呢?我认为,除了“想”,别无其他佳径。看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一词时是怎样让学生在想象之中感悟古诗词意境的吧!伴随着如袅袅轻烟似的丝竹民乐《琵琶语》,王老师开始了:师:好,孩子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师: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沽,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 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往家挑着水,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喝酒聊天。可以说,“想象”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缺乏“想象”的一堂古诗词教学课,必将会使堂课变得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王老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使得教师与文本,课堂与文本浑然一体,当学生置身其间时,必然会与课堂的意境也浑然一体了。这么一个依托“想象”而整合而成的意境,能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其实,我们真的要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为我们创造这么一种让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而不乏美韵的文学形式。古诗词是“美”的,我们要以“美”的方式来让其展现在我们学生的面前。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的那样,让我们的学生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hi 更容易

古代诗词的意象对楹联的影响一直很大,自古以来一副好的楹联作品离不开好的意象。用好的意象能使楹联作品升华,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无尽诗意的美,读起来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 中国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意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例句:伤春不过常折柳;绝色当归客葬花。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例句:长亭一曲琵琶泪;细雨千弦杨柳风。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例句:南浦绿波西山爽气;春风落日秋水长天。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例句:薄奠几杯西凤酒; 空留一点贡心香。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例句:小月西沉,看一棹空明,摇泼寥天孤鹤影;大江东去,听半滩呜咽,吹残后夜洞箫声。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例句: 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絮雪;自东坡去后,夜灯孤塔,一湖风月冷梅花。④清新感 ,幽情自在。例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怀。例句1:我愿乘风破浪,鸿雁可传书; 谁能坐享其成,缘份能通灵。 。。。。。。

中国的古诗词历史悠久,魅力广泛,它的包含的内容特别多,是我们具有深深的意。

中国古诗词翻译毕业论文

Poems with its strong sense of rhythm, the rhythm of beautiful and rich feelings leads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rt. This article will be to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tatu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with the teaching cases. First clea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English curriculum f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and poems teaching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ly discusse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includ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uide students to prepare effectively; Training reading skills, experience of rhythm; Combined with the writing background,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the poem emotion; Guide students imagination, reproduc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beauty in poetry; Analytical writing technique, deeply understand the poems meaning; Seize the eye, or the key verse poetry, qiao analysis poems; Grasp the macro, starting from the overall; In understanding the basis of reciting, deepen our memory.

.. ,. ,.m kh

脂砚斋Grease inkstone vegetarian diet 甲戌年 A Xu is annual 庚辰年Seventh time year

脂砚斋Grease inkstone vegetarian diet 甲戌年 A Xu is annual 庚辰年Seventh time year 这样应该可以了。你在看看

古诗词毕业论文

可否写成【柔情、豪情与逸兴——李清照的多面人生】:柔情万丈女儿心(写的很多了,择其精粹出之)爱国豪情及酒与博弈:丈夫队里的女才子时代与性格构成

Poems with its strong sense of rhythm, the rhythm of beautiful and rich feelings leads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rt. This article will be to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tatu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with the teaching cases. First clea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English curriculum f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and poems teaching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ly discusse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includ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uide students to prepare effectively; Training reading skills, experience of rhythm; Combined with the writing background,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the poem emotion; Guide students imagination, reproduc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beauty in poetry; Analytical writing technique, deeply understand the poems meaning; Seize the eye, or the key verse poetry, qiao analysis poems; Grasp the macro, starting from the overall; In understanding the basis of reciting, deepen our memory.

.. ,. ,.m kh

题目 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 中文摘要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作品记录着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认为李清照的词风婉约兼豪情,一追求爱情 体现女人真挚缠绵的柔情 ;二南渡及丧夫之痛,孤苦飘零的切身感受反映出国恨家仇的悲痛。关键词: 柔情 豪情在中国历史上李清照是个奇迹,她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对于李清照的艺术才华,词的艺术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词分为两种:一种是婉约,一种是豪放。我读诗词喜欢先了解作者,有人写东西追求华丽的词句,比之我更喜欢那些不拘形式、表达内心思想、情溢语出的诗人。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个性情诗人,诗词中有女人特有的柔情与豪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人,嫁于官宦之家。在这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下生活的李清照闺中少女和初为人妇,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阶段。此段时期李清照的词风大多向往追求美好爱情和婚后幸福生活的。“靖康之难”改变了宋朝的历史,同时也改变了文人的命运。此时的李清照也经历了国破、家亡、丧夫的命运,词风也为之一变,多为抑郁低沉的。一 少女时期,聪明活泼向往爱情李清照父亲乃北宋“后四学士”之一,母亲也善长诗文。在这一个环境长大的李清照,从小就表现出对诗词极大的兴趣,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的她,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闲来没事吟诗作画,与好朋友把酒欢歌。与人共享欢乐,像是说与别人听,也为自己以后再度品位,便用笔记下了这闲逸的趣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情浓时,唱出的一首欢快之歌,卧舟河塘,畅饮溪边凉亭,后醉迷归路,情景交融。隐约听到在这首词里,李清照那爽朗的笑声,飘荡了千年。什么有趣的事,这么好笑呢?听她在回忆:在溪边凉亭里与人饮酒,一直到傍晚,迷迷的醉了,是酒醉人?还是景醉人?还是人自醉?可笑到最后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既然找不到路,那一定是走错了路。果然是,兴尽时已经很晚了,于是乘船归去。但因荷花开的正弄,越走越深,迷了出路。赶紧划船抢渡,不料早已栖息的鸥鹭,被划船声惊醒,叫着飞起一片。每读到此处,似乎总能听到她对鸥鹭抱歉的笑。李清照那活泼的天性跃然纸上。不过试想在那个年代的女人是被封建社会的礼数束缚的,像李清照那样大家闺秀的千金,竟然能泛舟于外,兴尽才归,而且还与人把酒欢歌。可见李清照对当时社会无言的抗拒,对追求自由的向往。(一)追求爱情 展示女人独有的丰富细腻的柔情在那个封建社会中,女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心理和行为深受压抑,他们都不敢展示自己的生命追求。但李清照却描写了对爱情的憧憬:“和羞走,依们回首,却把青梅嗅。”[1]《点绛唇》)她写爱情矜持羞涩:“锈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相思,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2]《浣溪纱》她写伉俪小别的相思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确上心头。”[3](《一剪梅》)这些词,慢怀至情,自然率真,体现出女性纯真细腻的灵光。通过咏花来赞美自我形象和人格精神 纵观李清照的所有咏花词可以发现,她吟颂最多的是梅花、银杏、桂花、和菊花,委婉含蓄的表达出女人感情的细腻。 中国人历来喜欢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梅花,称它为“花魁”,名在“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之列。绝俗的精神气质,李清照不仅突出它们与众不同的颜色、姿态,更注重挖掘它们的精神意蕴。桂花正是因为具有平和淡泊,隐迹留香的精神气质,赢得了李清照的青睐,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在它身上看到了魏晋名士的风流气度。梅更是词人最爱《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满庭·小阁藏春》等都是泳梅杰作。“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梅花这种淡雅高洁、冷峻清幽的风韵正是词人芳洁自爱的精神品质。在这些作品中,李清照以花自喻,表现出她对超俗逸尘、高洁自恃、孤芳自赏的人格追求,使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的卑弱性格具有了名人雅士的千古风流。李清照的词在某程度上就是她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记录,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的内容,更多时侯是通过咏花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来的。“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娇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这首《庆清朝慢》通过对菊花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的赞美,来表现词人对自我超群绝伦的芳姿的欣赏。在《减字木兰花》中更可以看出词人对自己美好面貌的赞美,“卖花担上。买的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狠”。这是多么美丽的花啊!含苞待放。词的下句却又写出“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原来写花是为了烘托,突出自己的容颜之美,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有充分的自信,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充满珍爱,谁敢让郎“比并看”呢?二 初为人妇,袒露自己爱情体验和真挚缠绵的柔情李清照的婚姻在古代是少有的幸福婚姻,甚至可以用有情人终成眷属来概括。不过她的爱情有很大的局限性,她只爱她的丈夫,而没有像现当代的女性主义者一样超越一切去爱。然而,在李清照这里已经足够了。女词人毕竟是从小生长在诗书礼仪的氛围中,又嫁与高官显贵之家。(一)、与夫谈诗鉴石 李清照的丈夫曾做了一个梦,梦中说:“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⑦他的父亲认为他要娶词女为妇。婚后二人果然情深意切,志趣相投,作诗、斗茶、猜书的生活细节,传为一时佳话。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描写了那段幸福生活:“李清照说自己记性强,每当饭后,坐在书房归来堂,泡上茶,指这图书史料说:,某件事记在某一本书,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说的对错决胜负,胜了先饮茶。每当说对了就举杯大笑,以至与茶水倾倒在怀中里。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这样的夫妻生活估计连现代人都要羡慕了。赵明诚特别喜欢金石,在攻读经史之外,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件都刻意搜求。婚后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才请假回来两次,尽管同在一个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千里,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来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说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游大相国寺,在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二)、赠诗与夫 盼君早归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的书信,约他到泰山,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招抚打点行囊,为丈夫饯行。李清照为赵明诚写了一首送别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⑧ 如果不是一个十分钟情与丈夫的女子,她怎么有一会皱眉头,一会儿伤心,放不下,丢不掉的感情呢?没有这样的感情,也难以写出这样质朴儿动人的文字。诚然,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无心登泰山、访古碑了,游玩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夫妻之情跃然纸上。(三)对红颜易逝的伤感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失去,花的凋零何其神速.人们在花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美貌,也感悟到了青春美貌的短暂和脆弱.李清照虽是个才女,青春美貌仍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诗中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对容颜易失的伤怀。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⑤表现出女词人对花的怜惜,对青春的悼惜。青春,还有爱情都像花一样美好,也像花一样难经风雨的无情摧残。那无限凄凉的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⑥可看出此时花 的香消玉殉,是怎样深切地触动了女词人内心深处的。把女人的那种心底的柔情挥洒的淋漓尽致。 三 南渡逃难,感世伤怀以及俊爽开朗的豪迈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丈夫赵明诚途中又病逝,只剩李清照孤身一人,后又经历再婚又离婚,晚景格外的凄凉。因此,李清照不仅经历了国破家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更有永失爱侣之悲。其词风也为之一转,尽显沧桑。 “靖康之变”结束了北宋王朝,同时也改变了李清照平静幸福的贵妇生活。李清照虽然有比同时代女性较为宽松的生活环境,甚至身上带有一些士大夫气,却无法完全超越自己的角色。她的个人生活毕竟和那个苦难时代紧密联接在一起,此时的情况已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国破家亡的沉重悲哀,渗透了忧国怀乡的痛苦思绪。她以自己细腻敏感的视角,深刻地感知和记录了离乱中的人们的情感波动和心灵创伤,间接反映了时代苦难。《武陵春》一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啊,在李清照的人生舴艋舟上,曾经载过多少忧愁。没有李清照的身世,就没有李清照的作品,《武陵春》如此,《声声慢》也不例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宇了得。我们读这首词,仿佛看到一个哀怜无告的老妇人,在暗淡的屋子里,若有所失地寻觅什么东西,又恍恍然地隔窗怅望。她看到南去的雁字、枯萎的黄花,更引起了伤心事:早年思妇的感伤曾使她像“西风”中的黄花般的消瘦,如今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种种折磨,更使得她像堆积满地的黄花一样,憔悴不堪了。窗外的秋雨落在梧桐上,点点滴滴下个不停。这种凄凉的境况叫她怎么禁受得了呢?如此层层递进,写出了作者的“推愁不去还相觅”(《老学庵笔记》卷八)的悲戚心境和恍惚神情。这就是连下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真正艺术效果。李清照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个“黑”字,除了出类拔萃的文笔外,主要地还是她有深切的生活感受。从少妇起,她就常常与丈夫分离,以至46岁上死了丈夫,自己成了老妇。三四十年来,她不知孤独地渡过了多少个黄昏和黑夜。她对“黑”字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个字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大半生所受的煎熬。同时,“黑”字还很自然地领出了下面的“愁”字。“怎一个愁字了得”,概括了我国这一中世纪女词人颠沛流离的一生。又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阵的笛声,夹杂着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的古瓶里,斜插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邻家的笛声停了,传来几个少女的说笑,李清照来到窗前向那边望去,只见三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插着满头珠饰儿,戴着铺翠小冠儿,红妆艳裹,立在残雪的院子里,准备去看上元的花灯。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头,在她们这样年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观灯夜游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照转过身来,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了赵明诚的手稿,放在书案上,恋恋地抚摸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丈夫去世后的日子里,李清照的爱情与希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生当作人杰,死已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⑨《思项羽》表现出李清照对不屈不挠的英雄气节的热情讴歌。风格刚健,格调豪壮。“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当然李清照在宋朝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的观察人生和社会的方式,必然具有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女性的自身和所处环境的审视,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深刻地感知和记录离乱中的人们特别是女性的情感波动和心灵创伤,间接反映了时代苦难。参考文献1、 古代文学家的艺术特质 中国文联出版社2、 刘艺《论李清照及其作品》中华书局3、 王秀思《漫谈李清照的词》中华书局4、 徐培钧《李清照》上海古籍出版社5、 胡国瑞《诗词赋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6、 褚斌杰《论李清照及其创作》中华书局文章摘自: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