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20:50:26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初中老师的德育论文范文

就德育过程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环节缺一不可。要想使德育见实效,不仅要重视提高主体的德育认知,还必须通过激发主体的情感,锤炼主体的意志水平,最终落脚到德育行为上。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老师的德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于改变。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少年儿童正是人生形成自我意象的时期,教师要注意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一个优秀的教师口中,应无泄气的语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要跟老师接触,心理总是愉快的,总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具体指导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的短文,目的在于引起更多的教师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的确难管、难教,在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个过程真的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但教育学生绝不是打、骂、训,尤其是面对初一的新生。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成熟懂事,而新来的“小朋友”怎样,对我来说,真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同于他们小学六年的所学,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中,即用情境改造学生心态,引导学生快速上路。

什么是情境改造?情境改造的作用和引导教育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在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已经改变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初一学习中更早成熟起来,认识到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因此,对初一学生的情境改造教育也很重要,以我班为例:

首先,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挑战枯燥生活。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徐校长每次班主任例会上都要说的,也是毛校长没学期期末总结里谈到的,更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老师如果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新生入学后,我便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流;课间、饭后找他们说话聊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指导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坐下来陪他们谈心,耐心地说服教育;此外,体育课上、运动会上,为他们大声加油、呐喊助威;考试前,陪他们共背共记,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配合。虽然嗓子会哑、会晒脱皮、会浪费很多个人时间,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了整个集体的凝聚力。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很快用新奇和欢乐取代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能为这个集体而努力。

其次,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改变古板制度。

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于是很多老师会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但这样多往往会适得其反,让调皮的学生反感,让胆小的学生害怕。应该多鼓励,少惩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还有一点,“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点错,班规不要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鼓励大部分,批评教育小部分”才是我们制定班规的初衷。

需要补充一点,班规的制定要在开学初,定下了就不要随意改变,有了班规就要以规定办事,这样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就能抓得住、抓得好,也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积极向上稳步前进。

再者,培养一群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挑战学习困难。

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开学初始,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拖腿”、“瘸腿”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怕学、厌学心理,此时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是有很大帮助的。元旦的时候,我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相信自己也会走出阴霾,迎来阳光。除了学生学会自我“安慰”外,外来的信心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期末考前每天放学时,我总会带学生大声喊出“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口号,很多老师笑我说我们班在搞传销,其实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是能凝聚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级既有纪律,又有信心,还有目标,这样的班级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班级。所以情境教育对新生教育和插班生教育作用较大,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班级的形成,更有助于他们心态的成熟。

解决班级难题的方法有很多,我所说的情境改造也是一种摸索,也是一种探求,希望这种方法能给学生带来好的帮助与作用。如何把班级工作做好,我想方法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好的态度会给班级带来希望,好的态度更会带来更好的办法,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积极挑战班级难题,难就能“迎刃而解”。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对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教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一切。

陶行之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教师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的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

爱可以使好的学生充满信心,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而且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要无私!

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也可以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三、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四、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无疑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

教师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是爱。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 作为新疆边远地区民族中学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需要我们以育人为本,与时俱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求得实效。引导学生既要爱祖国、爱家乡、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大团结。学习成才,又要成人,把做人和成才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塑造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型合格人才。

论文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师德教育

一、学校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增强德育的全员意识

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中学是以正规的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带有社会性、强制性,在客观上为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学生在入中学前就有向往中学生活的意向,希望在中学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新东西,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开展更多符合自己需要的活动;再加上这个时期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认识和基础知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这都为中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因而必须抓住学校教育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增强全员意识,切实抓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不光是班主任的事,每个教师都肩负着德育教育的工作职责。教师是既教书又育人的。我们如果无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而单纯的认为德育仅在品德与社会课、晨会课、班队课中,势必会造成德育游离于学生的智育、体育和美育之外,使德育与诸育脱节,这根本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加强师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促进德育发展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养非常有必要。教育是以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人格的事业,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因为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很多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榜样。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一个仿效的榜样。

在德育教育与管理中,还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感意识形成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提倡平等和谐、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公正严明,平等待人。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合情合理的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也会受到学生衷心的爱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师要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要至诚、至正、至爱、至理。教师要先以诚信示人,然后教人以诚信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师德正,学生则有善行。在教与学中,相互发展,共同提高,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三、创设、挖掘道德教育的情境因素,寓德育于知识活动之中

学校、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集体成员之间有相互依存的责任关系,集体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方面的需求,能给学生的行为提供具体的生动的榜样。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团组织,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各种活动中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走近生活、体验生活。按科学的教育规律来培育学生,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和谐全面发展,融思想教育、行为习惯、良好意识和情感的培养于各种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这是非常符合学生品德的形成规律和社会要求的,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文艺作品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寓教于知识教学之中。要充分利用可用的因素启发教育学生,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就事论事的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又不能把文化知识的转化过程变为品德教育课。应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中,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中,各科间教学都应做到教书育人。

四、充分利用社会教育条件,配合家庭、社会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形成

社会教育是儿童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它的影响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面。正如人们所说的,学校教育几天,不如社会影响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社会教育积极因素的影响,防止消极因素的腐蚀。如引导学生课外参加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明辨是非,矫正不良行为。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配合家长,指导家长教育。如召开家长座谈会,教师家访等,在相互沟通中,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长认识到,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只有多欣赏孩子,才能帮助他们成功。作为家长,要在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行为习惯、艰苦奋斗、尊重他人等方面作出表率。要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增强自主意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家庭与学校教育必须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儿童品德的发展。校内外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与家庭、社区相结合,构建德育网络,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了解社会,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全面认识社会,让学生看到社会的主流,积极的、正面的东西,也要让他们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懂得社会上除了美好的东西之外,还有诸多不良的现象、消极的一面,需要我们去分辨是非,增强自觉抵制的意志,从小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增强他们改造社会的责任心。

结束语

诚然,德育的出发点不是去约束人、禁锢人,而是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地发展人。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精辟地阐明了育人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学校、家庭、社会都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寻求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型人才。

【拓展内容】

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计划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一名优秀的学生除了应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毅力,还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讲仁义、讲道德,讲文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更为重要,为了使青少年能在学校受到最良好的教育,特制订了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争当现代文明人”为学期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重教重管,广开渠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以德治校的实效性,保持违法犯罪率为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各年级德育工作目标

初一:勤奋自信

1、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树立自信心,艰苦奋斗教育。

初二:求实向上

1、唤醒学生向初三挑战的意识。

2、强化纪律意识,培养耐挫能力。

初三:拼搏冲刺

1、 始终做好向中考冲刺的精神激励。

2、加强学习焦虑的心理辅导和方法指导。

3、布置、落实各阶段工作,保持学生兴奋点。

四、工作要点

(一)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两月举行1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特别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工作;继续开展青老“传帮带”活动。

2、落实班主任常规工作,如班会课、周记评阅、“问题学生”转化等。

①主题班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要求精心设计一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

②规范周记的评阅,充分发挥周记教育特殊功效。

③有的放矢地建立“问题”学生的分类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做好跟踪教育记录,进行帮教工作,减少违纪现象。

3、各年级长带头营造年级组良好教书育人氛围。如整洁氛围、诚信氛围、友爱氛围、全勤氛围、竞争氛围和教研氛围等。

4、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树立全程全方位大德育观。通过评比考核评估制度,构建学校——级长——班主任(科任)——学生的逐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在竞争环境中实行动态管理,以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争创“文明班级”、 “文明寝室”,及时彰先励后。

5、深入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任积极撰写德育论文,要求每学期班任至少交德育论文一篇以上。

(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毛李中学一日行为规范》(①监督②自查⑧自律④自爱,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

2、抓反复,反复抓,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2、 继续深化月教育主题活动。本学期要充分结合教育主题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把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

3、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正义,提高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4、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作用。发扬学生当家作主精神,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继续督导好学生会“爱心基金”的管理工作,帮助校内“急、危、困”学生,奉献爱心。

6、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本学期除了继续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外,并准备开辟板报心理专栏,丰富宣传内涵,加强环境育人效果。

7、加强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8、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加强宿生管理。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点一面网络功能。

1、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要求级长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级组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到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校拟定4月、5月各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探讨会。

2、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校园活动。本学期联合派出所、后港交警中队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法制专题教育”各项工作,并组织学生观看 “安全与法制教育” 有关方面录像。

3、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本学期将发挥好有专业心理老师的优势,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初中体育教师德育论文

在初中的体育教师想要写一篇关于德育的论文,那么应该如何写相关的论文内容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体育教师德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通过联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跨过了应试教育的槛,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进发。体育也同样加强了社会、生理、心理等素质教育,注重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于体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学生联系实际,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对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德育 教育 随机教育

一、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

1.学生心理条件的准备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认识方面有如下表现:感知觉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已能较为全面深刻地观察事物并剖析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情感与意志的发展上,他们情感日渐丰富,容易感染和接受影响,其社会情操初步形成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谊等,另外好奇心很强。教师是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情感意志加以培养和锻炼,并对于各方面的缺憾加以纠正调节。

2.教师教材、教法等的准备

(1)备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备课前应充分钻研教材,注明在哪样活动中具体表现,并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切实把育人的目标落实到每节教学中。

(2)课堂常规。每节体育课都有一定制度化了的教学常规。例如,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欲和荣誉感,让学生取送器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的好品质,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教学过程。根据教案中教材教法的安排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小组长带队,整队、分组练习,同学们积极响应,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的精神。又如在支撑跳跃着已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对其动作加以肯定,从而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4)基础知识课。在基础知识教学时,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学习、而锻炼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感。如在教授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时,阐明体育与军事的关系,加强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强身作用防御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保卫祖国,才能甩掉“东亚病夫”帽子。又如通过“乒乓外交”“五连冠”“亚洲飞人刘翔”等体坛佳话,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积极的为祖国而学习,学好知识加强锻炼的意志品质。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更新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思之于行前”只有头脑中有了一个目标、计划,行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偏离主题。对学生增加素质教育的教材,并对完成效果的评估提高到非应试教育的评估水平上来。

2.利用教师的“光环效应”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传播者,也是德育教育的表现者。在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生动简明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有敬佩而信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服从教师的领导、指挥,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好品质。

3.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

在体育教材,各项目的要求不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尽相同。例如,队列队形的教学,就应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并行成坐、立、行的良好姿态。在篮球等球类项目比赛中,不仅要求队员个人技术良好,而且需要队员的良好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成绩,这有助于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可用反面的打“英雄球”难以取胜,从而对正确的加以肯定,强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又如,在长跑、超长跑项目教学中,周期性的重复运动,毫无兴趣可言,可适当讲解“马家军”在训练时,磨掉脚趾甲的事例,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时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

4.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教师应把握契机,随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如课上某位同学做错了动作,部分学生起哄嘲笑他,抓住这一事例,向学生讲些同学之间有错时应该当互相鼓励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质。又如,在使用实心球时,某个同学用脚踩球,针对这一点,教师应马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财产,珍惜体育器材爱护公物的教育。

三、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

由于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造成学校比较重视仅有的几项考试项目,其评估时,也仅看升学学生的体育成绩满分率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成绩这一硬件教育,而忽视了思想品质教育,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评估中,应安排适当的德育教育内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德育教育的内容,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随时指导修正学生的思想品质缺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初中体育教师德育论文

在初中的体育教师想要写一篇关于德育的论文,那么应该如何写相关的论文内容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体育教师德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通过联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跨过了应试教育的槛,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进发。体育也同样加强了社会、生理、心理等素质教育,注重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于体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学生联系实际,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对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德育 教育 随机教育

一、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

1.学生心理条件的准备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认识方面有如下表现:感知觉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已能较为全面深刻地观察事物并剖析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情感与意志的发展上,他们情感日渐丰富,容易感染和接受影响,其社会情操初步形成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谊等,另外好奇心很强。教师是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情感意志加以培养和锻炼,并对于各方面的缺憾加以纠正调节。

2.教师教材、教法等的准备

(1)备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备课前应充分钻研教材,注明在哪样活动中具体表现,并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切实把育人的目标落实到每节教学中。

(2)课堂常规。每节体育课都有一定制度化了的教学常规。例如,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欲和荣誉感,让学生取送器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的好品质,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教学过程。根据教案中教材教法的安排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小组长带队,整队、分组练习,同学们积极响应,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的精神。又如在支撑跳跃着已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对其动作加以肯定,从而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4)基础知识课。在基础知识教学时,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学习、而锻炼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感。如在教授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时,阐明体育与军事的关系,加强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强身作用防御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保卫祖国,才能甩掉“东亚病夫”帽子。又如通过“乒乓外交”“五连冠”“亚洲飞人刘翔”等体坛佳话,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积极的为祖国而学习,学好知识加强锻炼的意志品质。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更新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思之于行前”只有头脑中有了一个目标、计划,行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偏离主题。对学生增加素质教育的教材,并对完成效果的评估提高到非应试教育的评估水平上来。

2.利用教师的“光环效应”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传播者,也是德育教育的表现者。在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生动简明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有敬佩而信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服从教师的领导、指挥,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好品质。

3.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

在体育教材,各项目的要求不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尽相同。例如,队列队形的教学,就应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并行成坐、立、行的良好姿态。在篮球等球类项目比赛中,不仅要求队员个人技术良好,而且需要队员的良好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成绩,这有助于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可用反面的打“英雄球”难以取胜,从而对正确的加以肯定,强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又如,在长跑、超长跑项目教学中,周期性的重复运动,毫无兴趣可言,可适当讲解“马家军”在训练时,磨掉脚趾甲的事例,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时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

4.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教师应把握契机,随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如课上某位同学做错了动作,部分学生起哄嘲笑他,抓住这一事例,向学生讲些同学之间有错时应该当互相鼓励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质。又如,在使用实心球时,某个同学用脚踩球,针对这一点,教师应马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财产,珍惜体育器材爱护公物的教育。

三、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

由于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造成学校比较重视仅有的几项考试项目,其评估时,也仅看升学学生的体育成绩满分率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成绩这一硬件教育,而忽视了思想品质教育,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评估中,应安排适当的德育教育内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德育教育的内容,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随时指导修正学生的思想品质缺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初中经典的德育论文

现代德育内容并不是单方面道德层面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及心理承受力等。一起来看看初中经典的德育论文吧!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

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

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4)。

初中老师的德育论文范文

就德育过程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环节缺一不可。要想使德育见实效,不仅要重视提高主体的德育认知,还必须通过激发主体的情感,锤炼主体的意志水平,最终落脚到德育行为上。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老师的德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于改变。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少年儿童正是人生形成自我意象的时期,教师要注意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一个优秀的教师口中,应无泄气的语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要跟老师接触,心理总是愉快的,总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具体指导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的短文,目的在于引起更多的教师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的确难管、难教,在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个过程真的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但教育学生绝不是打、骂、训,尤其是面对初一的新生。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成熟懂事,而新来的“小朋友”怎样,对我来说,真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同于他们小学六年的所学,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中,即用情境改造学生心态,引导学生快速上路。

什么是情境改造?情境改造的作用和引导教育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在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已经改变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初一学习中更早成熟起来,认识到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因此,对初一学生的情境改造教育也很重要,以我班为例:

首先,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挑战枯燥生活。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徐校长每次班主任例会上都要说的,也是毛校长没学期期末总结里谈到的,更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老师如果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新生入学后,我便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流;课间、饭后找他们说话聊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指导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坐下来陪他们谈心,耐心地说服教育;此外,体育课上、运动会上,为他们大声加油、呐喊助威;考试前,陪他们共背共记,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配合。虽然嗓子会哑、会晒脱皮、会浪费很多个人时间,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了整个集体的凝聚力。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很快用新奇和欢乐取代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能为这个集体而努力。

其次,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改变古板制度。

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于是很多老师会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但这样多往往会适得其反,让调皮的学生反感,让胆小的学生害怕。应该多鼓励,少惩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还有一点,“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点错,班规不要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鼓励大部分,批评教育小部分”才是我们制定班规的初衷。

需要补充一点,班规的制定要在开学初,定下了就不要随意改变,有了班规就要以规定办事,这样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就能抓得住、抓得好,也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积极向上稳步前进。

再者,培养一群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挑战学习困难。

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开学初始,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拖腿”、“瘸腿”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怕学、厌学心理,此时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是有很大帮助的。元旦的时候,我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相信自己也会走出阴霾,迎来阳光。除了学生学会自我“安慰”外,外来的信心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期末考前每天放学时,我总会带学生大声喊出“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口号,很多老师笑我说我们班在搞传销,其实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是能凝聚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级既有纪律,又有信心,还有目标,这样的班级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班级。所以情境教育对新生教育和插班生教育作用较大,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班级的形成,更有助于他们心态的成熟。

解决班级难题的方法有很多,我所说的情境改造也是一种摸索,也是一种探求,希望这种方法能给学生带来好的帮助与作用。如何把班级工作做好,我想方法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好的态度会给班级带来希望,好的态度更会带来更好的办法,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积极挑战班级难题,难就能“迎刃而解”。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对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教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一切。

陶行之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教师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的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

爱可以使好的学生充满信心,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而且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要无私!

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也可以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三、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四、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无疑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

教师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是爱。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德育教育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题目:如何做好孤儿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摘要: 加强对孤儿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应加强对孤儿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的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孤儿;教育;朋友;爱心

一、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小学时代正是良好思想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奠定人一生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1.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督促孩子们搞好个人卫生,如每晚洗脚、洗脸、刷牙等;由于孤儿年龄小,再加上特殊的成长经历,他们不会也不懂管理自己的物品,我就教他们如何保管自己的物品。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扔垃圾;不在楼内打闹、拍球、大声喧哗等;不乱写乱画、不破坏公物;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每天督促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看课外书的习惯,并经常督促他们写日记;为将来的正常学习打下基础。特殊的年龄赋予小学生反复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及时跟踪了解。因为他们很容易受环境氛围影响,徘徊之时也很容易步入歧途。因此,我总是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某些行为或思想变化的原因,及时教育他们、调节他们的心理。

2.积极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同于中学生,在对其行为及做法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生硬地以道德标准和规则信念为依据。因为他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特点是习惯或善于评价别人行为,而对自己缺乏认识和观察,基本上都是依赖老师的引导进行思维转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天性和习惯,及时正确地积极评价,多鼓励帮助,适当评价。同时教师在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时,应让学生将喜悦变为内部动力,激发更大的能动力。

3.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说理。常言说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心情才舒畅,对事物看法才明了。对小学生说理不能长篇大论,要抓住要害,言简意赅。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亲近,学生自然就会乐意接受老师的说教。

二、通过建立朋友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

1.用爱温暖学生

孤儿教育是“良心事业”。做好思想教育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冷暖,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一切。

首先,要多体贴、关心、爱护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想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其次,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性格和逆反心理等,应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当学生把自己当成知心伙伴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才能消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最后,要多观察、多发现学生的特点,诸如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

2.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教师就必然要严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同时要发挥爱的鞭策力量。

三、采取团体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

孤儿小学生会把学校当成他们的“家”,放学就回“家”。所以,作为孤儿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处处把自己看做家庭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鼓励孤儿积极努力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学生爱集体、互助友爱等优秀品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实上,古今中外许多成就事业的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德都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论文题目:论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很有益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情感运用;创设情境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自身就是正学生。教师要不段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少批评多表扬,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春风化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不是单纯的素质训练课,我们要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情感目标,即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的认知系统,又要重视情感系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鼓励中增强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

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只有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的领域。

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小学生的情感分辨率不高,比较抽象的情感道理他们不易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爱要广、细、真诚、直接。教师把自己对学生热爱的感情,准确地、及时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会将老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不断内化,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内驱力,极力自己努力学习。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体育老师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想法和体会,老师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积极发表自己的体会与建议。

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大方、清洁朴素,仪表、动作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举手投足让小学生感到亲切而不失威严。此外,教师在讲解时,除了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对健身、健美的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动作的审美价值。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实践证明,体育教学的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轻松愉快的氛围则是创造最佳体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恰当的运用幽默艺术能使体育教学氛围更活泼、轻松、和谐。

同时,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游戏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教师可挖掘教材和游戏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一情感的结合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锻炼的决心。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师生关系的融洽、课堂气氛的和谐息息相关。我们知道,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要利用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和充分的活动空间,积极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做游戏,学会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在和谐的教学中锻炼,真正把体育课上活,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教学。创设情景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认真组织教学,对突发事件要处理好,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同时,考虑到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的实际,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也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德育资源,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做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德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园;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幼儿德育教育相对独立,封闭的、模式化的德育教育与开放的社会教育不相适应,幼儿经常受来自家庭和社区的负面影响。从家庭德育教育来看,德育教育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家教观念不同,德育行为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缺乏双向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不能达成一致。从社区德育教育来看,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真正涉及社会文化与教育方面的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甚少。另外,社会错综复杂,它的影响有时会使幼儿园教育无能为力。这种各自为阵的德育现状,不利于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寻求一种能扩展教育时空,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合作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幼儿园为导向,连接德育纽带,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因此,幼儿园不仅要健全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还应在家庭、社区教育中起关联作用。

(一)健全幼儿园德育教育网络

幼儿园内部要建立由园长为组长,副园长、各年级教学主任、各班班长和后勤代表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园长负责德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副园长负责工作落实,各年级教学主任负责指导班级开展德育工作,各班班长负责具体实施,后勤代表负责与社区进行联系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大家分头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管理水平,使幼儿园德育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幼儿园在家庭、社区德育工作中的关联作用

幼儿园要加强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发挥家长委员会、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使幼儿园、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同时,还应加强家园联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可采取家园互动网络、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班级QQ论坛等方式,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三)发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

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系列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以环保为主题的待物之德教育、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为人之德教育、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教育、以爱国为主题的为民之德教育、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教育等。对大班幼儿侧重于热爱祖国的情感、责任心、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中班幼儿侧重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教育的培养;对小班幼儿则侧重于文明礼貌、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以家庭为支点,架构德育桥梁,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幼儿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幼儿园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家长进行家庭德育教育。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出来的。各班通过家园之窗引导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幼儿的好榜样。还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让家长互相交流和学习,努力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用自身的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及时纠正幼儿在道德修养方面出现的偏差,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

(二)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应把家庭教育作为德育的支点,引导家庭进行德育教育。可每月致家长一封信,传递幼儿园的教改信息,让幼儿园教学与家庭教育互动起来;还可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留言信箱”,实现家园德育的双向沟通;改革家长会内容,定期召开教育学术讲座、家庭德育心得交流会、家园学习生活反馈等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设立家园联系卡,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促进幼儿在家做好孩子、在园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市民。

三、以社区为平台,开辟德育新天地,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以幼儿园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使德育教育从封闭、独立的状况走向开放、合作的局面,为幼儿德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平台。

(一)幼儿园德育对社区的辐射作用

幼儿园可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合作开展“一班一居委”结对子活动、“学雷锋”活动、“小小志愿者”活动等,使幼儿在志愿者服务中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社区也可把幼儿园德育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使幼儿德育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二)社会资源对幼儿园德育的服务作用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宝贵的社会资源开展德育教育,确立与幼儿园德育目标相一致的社会实践基地。可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调查,将社会德育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如,服务类:华联超市、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实践类:社区居委会、快递公司、少儿活动中心等;参观类:高新经济开发区、现代蔬菜示范基地等南宁市会展中心、科技馆、英雄先烈纪念碑等;展示类:梦之岛舞台、社区活动中心、军民共建单位等。幼儿园利用这些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幼儿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实现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汪筱华.幼儿园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1.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新华社,2004-03-22.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初中老师的德育论文范文

就德育过程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环节缺一不可。要想使德育见实效,不仅要重视提高主体的德育认知,还必须通过激发主体的情感,锤炼主体的意志水平,最终落脚到德育行为上。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老师的德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于改变。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少年儿童正是人生形成自我意象的时期,教师要注意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一个优秀的教师口中,应无泄气的语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要跟老师接触,心理总是愉快的,总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具体指导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的短文,目的在于引起更多的教师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的确难管、难教,在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个过程真的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但教育学生绝不是打、骂、训,尤其是面对初一的新生。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成熟懂事,而新来的“小朋友”怎样,对我来说,真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同于他们小学六年的所学,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中,即用情境改造学生心态,引导学生快速上路。

什么是情境改造?情境改造的作用和引导教育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在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已经改变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初一学习中更早成熟起来,认识到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因此,对初一学生的情境改造教育也很重要,以我班为例:

首先,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挑战枯燥生活。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徐校长每次班主任例会上都要说的,也是毛校长没学期期末总结里谈到的,更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老师如果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新生入学后,我便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流;课间、饭后找他们说话聊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指导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坐下来陪他们谈心,耐心地说服教育;此外,体育课上、运动会上,为他们大声加油、呐喊助威;考试前,陪他们共背共记,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配合。虽然嗓子会哑、会晒脱皮、会浪费很多个人时间,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了整个集体的凝聚力。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很快用新奇和欢乐取代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能为这个集体而努力。

其次,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改变古板制度。

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于是很多老师会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但这样多往往会适得其反,让调皮的学生反感,让胆小的学生害怕。应该多鼓励,少惩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还有一点,“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点错,班规不要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鼓励大部分,批评教育小部分”才是我们制定班规的初衷。

需要补充一点,班规的制定要在开学初,定下了就不要随意改变,有了班规就要以规定办事,这样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就能抓得住、抓得好,也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积极向上稳步前进。

再者,培养一群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挑战学习困难。

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开学初始,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拖腿”、“瘸腿”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怕学、厌学心理,此时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是有很大帮助的。元旦的时候,我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相信自己也会走出阴霾,迎来阳光。除了学生学会自我“安慰”外,外来的信心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期末考前每天放学时,我总会带学生大声喊出“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口号,很多老师笑我说我们班在搞传销,其实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是能凝聚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级既有纪律,又有信心,还有目标,这样的班级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班级。所以情境教育对新生教育和插班生教育作用较大,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班级的形成,更有助于他们心态的成熟。

解决班级难题的方法有很多,我所说的情境改造也是一种摸索,也是一种探求,希望这种方法能给学生带来好的帮助与作用。如何把班级工作做好,我想方法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好的态度会给班级带来希望,好的态度更会带来更好的办法,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积极挑战班级难题,难就能“迎刃而解”。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对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教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一切。

陶行之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教师的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的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

爱可以使好的学生充满信心,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而且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要无私!

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也可以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三、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四、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无疑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

教师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是爱。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初中生德育教育论文

初中经典的德育论文

现代德育内容并不是单方面道德层面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及心理承受力等。一起来看看初中经典的德育论文吧!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

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

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4)。

初中德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被腐蚀和扭曲的时期。那么,如何做好中学德育工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1、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背景下,学校主要以分数为中心,育人观念淡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其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分数”就成了学生与老师关注的核心。而且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工作力度不足。虽然当前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以的分数为核心的背景下,这些都机构形同虚设,根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实践太少

一些老师还被陈旧的教学教育理念影响着,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只重视学习,重视分数,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提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水平而非垂直的关系

新世纪的教师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逻辑起点,尊重学生,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使其成为优秀的中学生。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主导与主体而非主体志客体的关系

主导与主体之间关系是建立在理解志尊重基础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非改造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生命亲近生命上,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所以,要对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

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在“授人以渔”的同时“获人之渔”;学生也才能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敢于创新。

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活动指导,实现活动育人

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约束于课堂上,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开展学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要经常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培养他们健全的、积极向上的、勇于参与竞争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何伟雪,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J],广西教育,2007

[2]陈向平,新形势下再看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张纯芳,将德育工作融入班主任工作 [J],中小学教育,2011

学生的德育 教育 问题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学校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历史重任。“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树人先育德,德正人才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德育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德育教育的核心:学会做人》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接着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教学;责任感;亲情教育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因此,“学会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一、德育工作实效低的主要表现

1.逆反心理

对德育和德育管理存在一种厌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在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时,表现得烦躁、敷衍、漫不经心,甚至和老师顶撞、争吵。在一些班级里,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被孤立,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却能得到同学的支持,班级里缺乏正确的舆论,班风不正。

2.学风浮夸

一些学生学会了夸夸其谈,在 作文 中,在班会上,在外人来校采访,开座谈会时,他们会说上一气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空话。常常还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仿佛一些学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不会用自己的嘴说话,千人一面,百人一腔。教师怎样说,学生就怎样说;校长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讲。德育教育留下的是生吞活剥的窘态。

3.双重人格

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或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学习认真,劳动积极,是非分明;但回到家里,或是老师不在时,却呈现出另一副模样:懒惰、消极、自私、追求高消费、贪图安逸、害怕困难、不肯吃苦、任性,甚至不可理喻。

4.言行分离

言行不一是更为普通的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嘴里说得头头是道,实际表现一塌糊涂。表决心、写作文堂而皇之,实际行动却差之千里。批评别人,振振有辞;轮到自己全是歪理。这些学生认为,那些好听的话,就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根本没人能做到。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道德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总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解决好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外,德育教育自身也存在;一是德育的要求过高。教育讲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但在德育教育上就不够。德育要求起点高,讲全面。如对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大讲特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理,他们能搞清楚吗?二是德育内容在系统上安排上的缺乏。德育教育现在非常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虽然都安排了,也有人上课,但是只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表面上,根本就没有真正进行心理辅导;三是德育教育在工作组织和时间上缺乏保证。现在在大力开展课程改革,有些地方都忙于课程改革的“改”,而忘了德育教育始终是课程改革所隐含的一条主线,应该是课程改革越深入,德育教育就会越成功,应该是课程改革与德育教育是并驾齐驱的。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以及现在德育教育所处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趁“课改”的同时,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改革,而我认为德育教育的改革的核心应当强化做人教育。强化做人教育,很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多以活动的形式,不要多教条,要结合“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抓起

责任感是影响做人最基本的问题,是学会做人的基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关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学业和健康,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在这些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自觉,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卫生,开展集体活动等来培养,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承担责任,克服他们的惰性,并适当的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亲情教育

曾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的出生年月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也发现某些学生因父母没有知识或没有金钱无法满足他们或没有权势地位而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都可以看出学生亲情观念的淡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 名言 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敬别的老人。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而,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如以“爸爸,我为您过生日”,“妈妈,您辛苦了”等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3.开展学生的挫折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其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说法,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骄傲。一遇上什么困难、挫折,要么丧气失望,要么打退堂鼓,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更有甚者,索性轻生,以求解脱。因此,挫折教育成为必需。在学校,多开展一些如 军训 、 社会实践 、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

4.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

不满足于现状是建立一个新世纪的必要条件,幻想是创造的开始。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和守旧势力的阻挠,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平”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后共同探讨。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会 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5.增加学生的协作教育

现在,一再强调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和仇视他人的心理,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势必阻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 方法 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作。九八年的拱洪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强化学生的自制教育

拿破仑说过:“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可见,自制是孩子们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社会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没有自制力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而有较强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见别人取得成绩,不自卑、不嫉妒、不吹捧,而是平等相待、平常相待……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工作者们为之奋斗最终的目标,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参考 文献:

[1]汤云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07(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德育教育论文2000字

中学体育德育论文

网文,供大家学习【摘要】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群体活动,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将群体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保持一致,在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加以强化、根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而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包括在困难的处境中。由于这种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所以学生既乐于接受,教育效果又好。同时,人本身具有自然、社会两重属性,这也必然反映在教学中,所以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谈德育教育怎么渗入体育教学中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

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2]《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