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点评

发布时间:2024-07-02 07:37:09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点评

截至2015年1月,该校建有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5个;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云南省高校作物种质创新及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建有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高原山地牧业种质创新与养殖加工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还建有2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 。 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平台名称主要负责人 所属学院批准部门 级别批准时间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云月 植保学院 教育部 部级 2002 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盛军 普洱茶学院 教育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贵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朱有勇 植保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 盛军 普洱茶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郑毅 资环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云南陆良野外基地” 余建新 水院 国土资源部 部级 2011 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李本逊 农学院 省政府 省级 1985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叶敏 植保学院 科技厅 省级 1993 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高士争 动科院 科技厅 省级 1995 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 曾养志 动科院 科技厅 省级 2001 云南省香料研究中心 秦太峰 香料所 省政府 省级 2004 云南省特优畜牧产品精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葛长荣 食品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09 云南“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 张海翔 经管学院 省委宣传部 省级 2009 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盛军 普洱茶学院 云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10 云南省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研究中心 杨生超 农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1 云南省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葛长荣 食品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1 云南省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谭学林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1 云南省滇台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黄毅 园林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2 云南省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实验室 余建新 水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2 云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文 俊 水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云南省反刍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毛华明 动科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程顺和院士工作站 覃鹏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官春云院士工作站 林良斌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盛军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省级 201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张海翔 省科技厅、省教育厅 省级 2012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 校级 2013 云南省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李元 资环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3 云南省蔬菜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朱海山 园林园艺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3 校级研究所(中心)序号平台名称所属学院主要负责人成立时间1 稻作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谭学林 1985 2 东方蜜蜂研究所 食品学院 和绍禹 1985 3 水利水电设计研究所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龚爱民 1993 4 农村发展研究所 经济贸易学院 许玉贵 1993 5 农业教育研究所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刘福军 1994 6 花卉研究所 园林园艺学院 李枝林 1994 7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动物科学学院 苗永旺 1995 8 甘蔗研究所 甘蔗研究所 杨清辉李富生 1997 9 机械设计研究所 工程学院 阳厚森 1997 10 薯类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郭华春 2000 11 食用菌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李荣春 2000 12 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诸锡斌 2000 13 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中药材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杨生超 2001 14 生态环境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 元 2002 15 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学院 汤 利 2002 16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 植保学院 谢世清 2003 17 水资源与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文 俊 2004 18 云南普洱茶研究院 龙润普洱茶学院 邵宛芳 2005 19 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建工学院 2006 20 农村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经管学院 袁国友 2009 21 国土资源科学工程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学院 2009 22 节能减排检测与研究工程中心 建工学院 2010 23 云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工学院 2011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务院综改办、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800多项,科研经费达亿元,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50余项,审定登记滇撒猪配套系、龙陵黄山羊、武定乌骨鸡、水稻、玉米、甘蔗、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牧草等动植物新品种(系)150余个。同时,学校立足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目标和“三农”发展需求,致力于重大科学问题理论创新、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政企商相结合与农科教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机制创新,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其中,李铮友教授等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杂交粳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千克的世界纪录;曾养志教授等潜心研究西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35年,繁育28世代,近交系数达,居国际领先水平;朱有勇院士团队的研究论文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全文发表,创建的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累计推广应用2亿余亩;盛军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多酚代谢免疫调节技术、普洱茶精深加工技术、生态种植技术,及研发的普洱茶珍、多酚云烟、辣木系列产品,为一批龙头企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ISSN 1004-390X)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1986年创刊时为半年刊,1989年改为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研究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植物保护、土壤科学、园艺与食品科学、动物科学、农业生态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06》、《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CBA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ASD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D)、《万方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CPI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第五版等数据库收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经云南新闻出版局审批并同意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从2007年起增设社会科学部分。主要刊登哲学研究、社会学·管理学研究、政治学·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教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学·史学研究、科学技术史研究、图书与情报学研究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自2010年起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2011年6月,在由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研究会主办的评优活动中,《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获得“全国农业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奖。 2013年10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辑室在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评优中,荣获“优秀团队奖” 。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在剑川县、会泽县、马龙县创造性开展定点定人对口帮扶“3+3”校县联合行动,大力扶持当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先后挂钩扶贫寻甸县、姚安县,多形式为扶贫点办实事、解难事;在镇康县、泸水县全面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全力支援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在昭通、玉溪、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参与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大力推广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覆膜种植、水改旱、集中育秧育苗为主的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深入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昆明、文山、德宏、迪庆、大理等10余个州(市),与天士力、苗乡三七等150多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学校努力办好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积极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新模式;依托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等优质培训资源,共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2万余人次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为双月刊,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版。

好考。云南农业大学简称“云农大”,坐落在春城—云南省昆明市,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该大学的中考录取分数线为480,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很好考。学校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建址昆明市呈贡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

1、不同保水剂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2、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对金铁锁 (PsammoilenetunieoidesW.C.WuetC.Y,Wu)种子萌发的影响3、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乌金猪肌肉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4、华坪乌骨鸡遗传资源调查与种质特性评价5、几种有机种植模式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值的影响6、云南生态条件下烤烟 KRK26品种成熟采收的研究7、西南烟区烤烟主要多酚含量的比较分析8、不同烤烟品种成熟及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9、外源 AsA对苹果果实采后衰老及AsA?GSH循环的影响10、大花香水月季的授粉率及花粉管生长途径11、滇杨叶芽总 R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12、土壤肥力 & 农业生态13、纳板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综合肥力分析14、短程硝化 -反硝化过程中氮素形态变化研究15、区域土地整理项目工程量估算方法探讨16、两相厌氧发酵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1、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炼。2、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使用外文字母与符号时,一定要分清斜体、大小写、上下角字母、数码的符合位置高低及使用规则。4、来稿文末应附带详细的作者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工作单位、职称、职位、研究方向)和作者联系方式(手机、联系地址、邮编、邮箱、QQ等)。5、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方便以后联系作者。6、来稿应该保证原创,严禁抄袭,来稿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作者切勿一稿多投。7、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8、稿件投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之日期,三个月后不见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因人力有限,恕不另行通知。9、论文发表后,赠当期杂志1-2册,以供作者使用。10、本站并非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作者若向该刊投稿,请直接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编辑部联系。11、文责自负, 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修改 , 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可以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12、论文发表后 , 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包括上网的版权)。13、作者需交纳审稿费和发表费, 编辑部将给予一定的稿酬,同时赠寄当期杂志1 册或2册。14、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作者若无特别声明,一律视为同意收录。 地址:昆明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邮政编码:650201

谈谈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对大学生来说,处在人生重要时期,由于他们社会认知程度有限,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家长若未进行及时引导则很有可能使其误入歧途,造成心理承受过大的压力。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计算机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在带给大学生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对其有效甄别,使得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得愈发复杂与多样化。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方面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家庭方面因素的影响,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现对家庭因素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因素;影响;策略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家,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一个家庭的和睦会带给孩子幸福的生活,而相反的家庭不合、父母整天吵架的家庭无形中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在对孩子进行教育中也没有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处在人生重要时期,由于他们社会认知程度有限,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家长若未进行及时引导则很有可能使其误入歧途,造成心理承受过大的压力。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力,当前只有将家庭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保障。

1家庭因素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遗传因素

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中遗传因素是其中最直接的一种方式。遗传是指父母所携带的某些疾病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家族中若直系亲属或者近亲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则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非常大。除了遗传性精神病外其他相关病症也会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从而引发心理疾病。这种类型的生理疾病治疗难度较大,不仅会给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一定的伤害。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给孩子营造舒适、和谐的家庭氛围,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反之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处在转型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心智还不够健全,处理方式还较为欠缺,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极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处在特殊的年龄段,大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也是愈发严重,若家庭情况较好则可以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学生的内心需求也能得到一定的满足,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困扰,他们会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抑郁等不良现象。

2将家庭因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充分发挥家庭的原生性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不管是作为学校还是家庭来说都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渗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作为家长,绝不能仅仅拿成绩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而应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健康成长。在子女教育中家长也应多学习,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当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构建行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

当前纵观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方面还存在这样一种共性:家校之间的沟通较少,当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家长只是一味地埋怨,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学校也由此承担着强大的压力。家校之间缺乏有力的沟通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学校应做好家校交流工作,例如可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让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让家长能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此外高校还应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了解到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从中得以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应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对特殊家庭的学生应给与更多的关注,在日常观察学生的变化,如若有异常应立即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赋予的磨难,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勇往直前,笑对人生。

3结束语

总之,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来说其在孩子成长成才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燃起生活的希望与面对困难的自信心与勇气,尊重孩子理性化的选择,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雯雯.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2):63-64.

[2]杨金江,李德波,达永仙.家庭因素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2):57-61.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模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好投。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云南农业大学坐落在春城—云南省昆明市,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云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核严格,故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好投。

学术堂整合了一份中国农业科学类发表期刊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字体大小,供大家参考:一、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0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内容字体:小四号、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七、正文(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三级标题序号如:.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三)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四)插图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公式()等.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十、参考文献(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二)参考文献的格式: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十一、附录(可略去)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为双月刊,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好中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学术性强点 。西南农业学报也行,就是版面费贵点 。 中国农学通报很一般,文章过得去就能发 。 安徽农业科学给钱就发,很垃圾

期刊名称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安徽农业科学 西南农业学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学通报​​​​​

不知道你要找什么,我是云南农业大学的,我们学校水平最高的学院是植保学院,其他的两个农业大学和校报就不知道了!可能中国农业大学的学报会更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好投。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云南农业大学坐落在春城—云南省昆明市,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云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核严格,故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好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于良君

(本篇是对在家乡拍摄的一些蚂蚁和蜂的类型鉴定,拍摄地点为福建东部沿海乡下。鉴定根据网上的资料与照片中的蚂蚁或蜂的匹配度,选择匹配度最高的种为照片中蚂蚁或蜂的种类型。部分种类由于资料缺乏,只鉴定到属或者科。每张照片都给出鉴定的参考资料供读者查阅。蚂蚁和大部分蜂同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因此放在一起进行鉴定)简介: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是最大的蚁亚科,有155个属6700多个种和亚种。切叶蚁亚科的大小跨度较大,最小约1mm,最大可达10mm。切叶蚁亚科主要以捕食为主,因一些种类有切割植物叶片种植真菌作为食物而得名。切叶蚁亚科的工蚁可在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候,从土壤深处到树冠大量的觅食。切叶蚁亚科的巢一般较小,但是有些种类的巢较大。 中文名称:双隆骨铺道蚁 拉丁学名:Tetramorium bicarinatum (Nylander, 1846) 简介:铺道蚁属(Tetramorium)是切叶蚁亚科的一个很大的属,约有600多种。本属蚂蚁大多是腐蚀者或捕食者。取食新鲜的或死的节肢动物或者其它食物。双隆骨铺道蚁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其身影,而且已经扩展温带地区。本照片拍摄位于福建沿海某县城楼房的7楼,推测双隆骨铺道蚁可以在水泥建筑物的缝隙处筑巢。双隆骨铺道蚁经常三三两两的行动,有食物时会聚集在一起就地食用,通过上颚切割大块的食物。本张照片,就是通过一小块蛋黄引诱了几只双隆骨铺道蚁。 参考资料:,, 中文名称:中华四节大头蚁 拉丁学名:Pheidole sinica (Wu, J. & Wang, C., 1992) 简介:大头蚁属(Pheidole)广布全球,是一个种类相当繁多的属。全世界已知545种,其中新热带区201种,新北区62种,古北区8种,非洲区66种,马达加斯加区17种,东洋区61种,马来西亚区100种,澳洲区30种,大头蚁属是一个分布很广的属,大头蚁属有工蚁和兵蚁(头大的是兵蚁)的分化。大头蚁属是蚁科第二大属,仅次于蚁亚科弓背蚁属,到2008年为止,世界上已描述大头蚁属的种、亚种、变种已经超过千种。中华四节大头蚁与其它大头蚁属的生活习性也类似,但是它们个头大,相当凶猛,大兵还喜欢咬着不放,一样的会搬兵列队行进,繁殖速度快,成熟群落数量可达数万只。照片为一个只工蚁发现食物后,回家召唤了浩浩荡荡的工蚁和兵蚁组成的队列,然后十几只一组的历经千难险阻的将食物搬回蚁巢。 参考资料:大头蚁属,中华四节大头蚁,简介:单型工蚁,并腹胸、结节有刺或齿。中到大型蚁,体长约至,眼发达,并腹胸部较大,呈球形。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温带地区。 中文名称:黑蚂蚁 拉丁学名:Polyrhachis dives (Smith, F., 1857) 简介:黑蚂蚁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蚂蚁,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蚁巢不规则,以枯树叶和干草等为材料,多筑于树梢、枝梢、灌木丛中。我们常常看到的在树上的灰色的各种形状的结节多就是黑蚂蚁的巢穴。黑蚂蚁的学名,百度百科上使用的是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1863),在antwiki上Polyrhachis dives (Smith, F., 1857)对应的应该是同一个种,根据先后顺序,这里取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1863)为其拉丁学名。如下图,黑蚂蚁的前胸背板侧角向外延伸成2长刺,中胸背板有2向侧后方的短刺,并胸腹节亦有2向侧后上方延伸的短刺。结节刺长而显眼,方向为侧后方。 参考资料:,,多刺蚁属,黑蚂蚁/ 简介:蛛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有6个亚科,约5000种。蛛蜂的体色通常是深色的,比如蓝色或者黑色,有时有金属反光。大多数蛛蜂的翅膀较大,但是也有一些短翅和无翅的种。蛛蜂是一种独居性捕猎蜂,猎物为蜘蛛。蛛蜂一般捕捉一只蜘蛛做为幼虫的寄主。它们会释放出毒针,使蜘蛛麻痹瘫痪,然后将蜘蛛拖到巢穴,将卵产在蜘蛛的腹部,并封住巢穴。寄主的大小会影响蛛蜂的性别,较大的寄主会产生较大的雌蛛蜂。封住巢穴后,蛛蜂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成虫行为,比如在巢穴周围散布土壤,使巢穴不明显。 中文名称:黄头蛛蜂 拉丁学名:Leptodialepis bipartitus (Lepeletier, 1845) 简介:黄头蛛蜂属于沟蛛蜂亚科(Pepsinae),狭鳞沟蛛蜂属(Leptodialepis)。沟蛛蜂亚科的主要特征是后足胫节端部具等长且平行的短刺;腹部背板第1节基部无缢缩,因两侧具折缘隆线,通常无腹柄。狭鳞沟蛛蜂,的主要特征是前胸背板后缘或中央最多具有较浅压痕,肩角微膨胀。黄头蛛蜂体长在23到26mm,头部和触角以及胸部前部黄色,而得名,腿部基部黑色,其余部分也是黄色的。腹部和胸部后半部黑色。腿较长。触角也很长,休息时触角卷曲。翅膀黑色,在阳光下有金属蓝色光泽。黄头蛛蜂的捕食目标一般是巨蟹蛛科的蜘蛛。黄头蛛蜂经常在建筑物的排水孔里筑巢,可以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捕食。黄头蛛蜂在热带也热带地区分布广泛。这张照片是黄头蛛蜂在一颗植物上,头朝地面,触角展开,应该是在搜寻蜘蛛做为猎物。 参考资料:,,云南沟蛛蜂族分类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0(2):203-209.简介:胡蜂科(Vespidae)是膜翅目胡蜂总科下的一个大科,其下有将近五千种生物,既有群居的蜂;也有独居的蜂。其下的多种生物都是花粉的传播者。胡蜂科下的马蜂亚科(Polistinae)和胡蜂亚科(Vespinae)全部是群居性生物,而蜾蠃亚科、Euparagiinae和Masarinae与之完全相反,全部是独居生物。只有狭腹胡蜂亚科的生物二者兼具。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生物并不直接取用食物,而是在将其喂给幼虫后食用幼虫排出的含有高氨基酸的液体。 中文名称:黄长脚蜂 拉丁学名:Polistes rothneyi (Cameron, 1900) 简介:黄长脚蜂使我们经常说的马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被它们蜇过。黄长脚蜂属马蜂亚科(Polistinae)马蜂属(Polistes),马蜂亚科是典型的社会性蜂群,约1100种,大多数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以及一些温带地区常见的大黄蜂。马蜂亚科筑纸巢。黄长脚蜂体长18~23mm。体色鲜黄色;最大特征为各脚有黑黄相间斑纹。触角黑褐色,端部附近黄橙,复眼间黑色斑发达,中胸背板黑色有黄色直条斑,第三腹节具发达黑横条,中后脚呈黑黄相间的斑纹。黄长脚蜂成虫除冬季外均可见,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区。习惯筑巢于树丛或建筑物屋檐等场所。黄长脚蜂大部分活动于草丛、树丛间,属于杂食性昆虫,由于在白天活动,是昼行性昆虫。照片应该是未完全成熟的黄长脚蜂,因此因此触角和腹部的颜色与黄长脚蜂的描述有所差别。 参考资料:,,胡蜂科,黄长脚蜂中文名:东亚无垫蜂 拉丁学名:Thyreus decorus (Smith, 1852) ,Amegilla parhypata 简介:在国内叫东亚无垫蜂,拉丁学名Amegilla parhypata(拉丁学名没有发现人和日期),在台湾叫做波琉璃纹花蜂,拉丁学名Thyreus decorus 。Amegilla是无垫蜂属的拉丁学名;Thyreus是琉璃纹花蜂属的拉丁学名,这是不同的两个属,但是从形态上看,两者又确实是一致的。东亚无垫蜂体长约14mm,体色蓝黑色,复眼灰黄绿色具黑色斑点,触角灰褐色,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一枚淡青色或白色短纵斑,两侧各具3枚形状各异的斑点或斑纹,胸侧具2枚白斑,腹背各节两侧具淡青色或白色短横斑,于腹背中间不相连,第一节前缘有一枚横斑或分离成2枚短横斑,与第二节横斑于腹侧或相连,呈“ㄈ”形状,翅膀灰褐色透明,各脚黑褐色,胫节外侧具白色斑。下图的东亚无垫蜂的胸部因为沾上了花粉,所以没有显现出蓝色斑纹,笔者将其逮到装到瓶子中(没有杀死,观察了一会儿就放走了),身上花粉掉落后,就与资料中的描述一致。 参考资料:,,(——鉴定有误之外,还请指出,不胜感激——)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不当,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三废”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因采矿造成的废弃地等问题,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增加,土壤一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就是由于居民食用了含cd量高的稻米和引用含cd量高的水中毒而引起的。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工程量小、无二次污染、能减少土壤侵蚀、美化景观、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培肥地力等优点,受到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对于超富集植物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野外品种的筛选阶段,多集中于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耐性及积累机理,究竟如何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的研究并不多见。影响植物修复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大小,通过改善栽培技术,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和重金属积累量,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超富集植物在植物修复方面存在的问题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富集植物根系吸收固定重金属,并转移到地面部分,采用收割植物的方式去除土壤中重金属。这项技术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植物修复中使用的修复植物是一类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s)。超富集植物是能超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运移到地上部的植物。通常,超富集植物的界定可考虑以下两个主要因素:①植物体内富集的重金属应达到一定的量;②植物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应高于根部,由于各种重金属在地壳中的丰度及在土壤和植物中的背景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不同重金属,其超富集植物富集浓度界限也有所不同。目前,采用较多的是BAKER和BROOKSt提出的参考值,即把植物叶片或地上部(干重)中含Cd达到100μg,含Co,Cu,Ni,Ph达到l 000 t~g/g,Mn,zn达到10000μg/g以上的植物称为超富集植物。同时这些植物还应满足植物地上部重金属的含量/根部重金属的含量>1。 理想的超富集植物应具有生长速率快、生长周 期短、地上部生物量大、能同时富集两种或两种以上重金属的特点,但现实中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认为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量较低和中等地块或污染处于相对浅表层的区域最为有效。采取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可以促进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例如,通过调节诸如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pH值以及利用土壤改良剂和生物螯合剂促进土壤结构、生物多样性以提高超富集植物的修复效果。 2超富集植物的栽培措施 2.1 品种选择 首先要调查土壤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土壤主要重金属的类型,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和污染重金属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超富集植物品种进行修复。从金属矿区筛选来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一个有效途径。ZU等从Pb,zn矿区筛选到了多种具有明显效果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中华山蓼(Oxyria isnensis Var.Hemsl)、圆叶无心菜(Are— TtaT~a rotumdifolia Var.Bieberstein)、续断菊(Son— chus asper(L.)Var.Hill)和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l Var.parviflora Franch)等。 国内外对此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现将部分常见的超富集植物及其积累的重金属含量归纳于表1。2.2 幼苗繁育 超富集植物多数是野生植物,人们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甚少,几乎没有完善的幼苗繁育技术。通常可以借鉴农作物的驯化栽培经验对其幼苗进行繁育。野生植物的种子一般都很小,可以利用种子包衣技术促进超富集植物种子萌发。首先采用收集种子的方式进行直接繁育,如果没有采到成熟的种子可以移栽植物待其成熟后进行采收。育苗的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养分、湿度和温度,土壤不可过于贫瘠、板结,培育出健壮的小苗是试验能否继续的关键因素。其次可以将收集到的苗进行组织培养,以顶芽或带节的嫩茎为材料,用这种繁育方法可以生产无病毒种苗,有的植物要靠分株来增加数量是非常难的,此时可以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短期时间内迅速而且大量的繁殖与母株一模一样的种苗,以组织培养繁殖的种苗与母株有着相同的遗传基因。这项技术可让优良的品种不断地延续。 一般情况下,为了缩短植物修复的周期,在育苗方面还可以采取移栽的方法缩短植物的生育期。在植物收割前的一段时间培育秧苗,等到植物收割后,将适宜移栽的秧苗移栽到污染土壤区,可以节省种子播种到出苗之间的时间。例如在塑料大棚内,利用其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对植物进行繁育,若是喜荫植物则可利用遮荫设备促进其萌发生长,还可施干冰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提高植物的光和强度促进植物幼苗生长。 2.3施肥措施 超富集植物的施肥研究主要包括施有机肥和化肥对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效果的影响。 2.3.1有机肥 有机肥料包括动物厩肥、绿肥和堆肥等,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肥力,而且可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及植物对它的吸收,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 也有人研究表明使用有机肥必须注意腐殖质的性质和种类。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可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从而更容易被植物吸收。若长期施用人粪尿,不仅易使土壤板结,其中的cl-可络合汞,造成被汞污染的土壤汞活性增强。利用有机肥改良Cd污染土壤,由于有机肥在矿化过程中分解出的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和腐殖酸组分对土壤中的Cd起到了活化作用,从而有利于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有机肥的使用要注意土壤中腐殖酸组分和土壤环境条件。主要是由于有机肥在矿化过程中分解出的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和腐殖酸组分对土壤中的cd起到了活化作用,关键取决于腐殖酸组分和土壤环境条件,如果能够系统地掌握不同pH, Eh,质地等土壤条件下,腐殖酸组分对cd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就能够合理利用有机肥更好的应用于植物修复。 2.3.2化肥 不同形态的N,P,K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化肥,既是一种简便的提高植物生物量的方式又有利于植物修复中超累积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 氮肥施入土壤后,首先改变了土壤的pH,一般情况下pH降低,土壤溶液电导值增大,离子强度增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就会增强。因此,如果施氮肥使土壤变酸,就会增大土壤中重金属的溶解度,减少了土壤中吸附重金属的量,提高了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从根际环境看,当植物吸收NH和N0,根系分泌不同的离子,吸收NH-N时引起H+的分泌,造成根际周围酸化。而吸收NO2-N植物分泌OH-,造成根际碱化。利于超富集植物累积重金属的氮肥其作用强度顺序为(NH4)2SO4> NH4N03>ca(NO3)2。即不同形态的氮肥,由于对土壤酸化、根际环境及竞争作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对超富集植物累积重金属的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施加氮肥能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活性,利于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 磷肥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作用有所不同,有促进植物活性,也有抑制。磷肥对土壤重金属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沉淀效应,使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降低植物的吸收。磷还通常用来改良砷污染土壤,使生长的蔬菜可食部分砷含量降至食品卫生标准以下。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施人较多的磷时,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磷砷(V价盐)的吸收表现为协同作用。说明磷肥的种类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合理的选用磷肥才能增加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研究表明能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和重金属镉浓度的积累量的化肥形态是:①氮肥: (NH4)2S04>CO(NH2)2> NH4HC03>Ca(N03)2;②磷肥:Ca(H2P04)2>钙镁磷肥;③钾肥:KCI>K2S04。 综上所述,由于N,P肥和有机肥能改变土壤重金属的化学行为,因而植物对其吸收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参与根际环境中污染物降解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往往包含微生物多种类型。N,P肥和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离不开环境条件。所以,实践中通过施肥来增加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应考虑土壤环境条件,从而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的生物量,进而更好的应用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 2.4土壤中施用螯合剂和改良剂 向土壤中施用螯合剂和改良剂能诱导、强化植物超富集作用,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的生物量和重金属积累量。理想的螯合剂应具有3个特点:专一性靶络合金属;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移;降解快,无残留毒性。生产中常用的螯合剂如:EDTA,DTPA,EG-TA,柠檬酸等。 施用螯合剂可提高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如在铅污染的土壤中,能被植物利用的Ph仅为0.1%,增施螯合剂以后,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植物可利用Pb的量达100倍以上;Pb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增强,使某些植物超富集Pb,达到修复Pb污染土壤的目的。螯合剂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增加了土壤中的Pb溶解度;提高了Pb的根际扩散能力;增加了Pb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系数。近年来,施加螯合剂不但提高了某些植物对Pb的吸收量,更重要的是促进了 Pb在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累积量。 己研究过的影响Pb迁移性的螯合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环己烷二胺四乙酸(CD— TA)、二次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乙二胺(氧乙基氮基)四乙酸(EGTA)、乙二胺二(0一羟基苯)乙酸(EDDHA)、羟乙基替乙二胺三乙酸(HEDTA)和氮川三乙酸(NTA)等。不同螯合剂促进植物对Pb吸收的效应与螯合剂对土壤 Pb的活化效应相一致,其强弱顺序为:EDTA> HEDTA>CDTA:DTPA>EGTA>EDDH>NAT.因此,EDTA被证明是最有效的螯合剂。 土壤酸化与施加螯合物相结合可显著增加印度芥菜对Ph的吸收效率。VASSIL等报道用Pb和EDTA共同处理印度芥菜,其地上部分Pb含量高达55 mmol/kg(干重),相当于培养液Pb浓度的75倍,对印度芥菜茎部提取液的直接测定证明,茎部的大部分Pb是以与EDTA结合的形式存在的。 在土壤中施加改良剂可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由于污染土壤结构较差,养分缺乏,重金属以毒性较强的形态存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通常要加入各种改良剂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生物量,增强植物修复的效果。除了必要的氮、磷、钾肥料外,常用的改良剂包括石灰、磷矿物、铁锰氧化物、粉煤灰、生物活性污泥、合成锆石等。不同改良剂适用于不同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石灰适用大多数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但不适用砷的稳定,因为砷在碱性土壤环境中吸附性降低而趋于释放,二巯基丁二酸盐是一种砷的螯合剂,加入后可促进印度芥菜对砷的吸收。 2.5土壤水分条件 合理的灌水是促进超富集植物生长和增加地上部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了解超富集植物需水的关键期,对于科学用水和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具有重要意义的。 从超富集植物生育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需水量情况看,是一个由少到多再到少的变化过程。因此,要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及生理特性进行灌溉,营养生长初期阶段应适量浇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应保证植株充足的水分,开花以后随耗水量降低而减少水量。过量灌水既浪费资源也不利于植物生长,直接影响土壤的pH和氧化还原条件,还可能引起土壤中重金属的扩散。湿地中微量和有毒金属元素的移动性较旱地条件下高,淹水(厌氧)条件下普通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较非淹水条件下的低。 2.6群落构建 要合理做好乔、灌、草的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都有其特定的植物生态功能,各自在自然界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生物量和重金属积累量。 重金属污染土壤多是几种重金属混合在一起的复合污染,而超富集植物往往只对其中一种重金属具有提取作用,只种植一种超富集植物每次仅能治理一种重金属,待这一种重金属治理完之后再种植理一种超富集植物去治理其余的重金属,如此进行下去既费工又耗时。因此,根据土壤污染的情况,将几种具有不同修复功能的超富集植物搭配种植,既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又可以节省修复时间。在cu,Zn污染的土壤上可种植印度芥菜、黑麦草、海州香薷、天蓝遏蓝菜、东南景天等。对于Cd,Pb,zn和Cu含量较高的污染土壤,可种植野菊花、旋鳞莎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在cd污染的植物修复中,已筛选出了湖桑、苎麻、红麻、棉花等一批耐cd作物品种,种植后使土壤cd含量普遍下降。通过套种超富集植物天蓝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和非超富集植物 Thlaspi arvense,发现当这两种植物的根系交织在一起时,Thlaspi carulescens对zn的富集能力显著提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套种超富集植物 Thlaspi carullesce和非超富集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ce L)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Thlaspi carulescens对土壤中Cd的去除率3个月达35%,是黑麦草吸收能力的10倍。对于 Thlaspi carulescens和非超富集植物玉米处理zn和 Cu超标的城市污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修复半年后,污泥体积降低为原来的1/4,EDTA浸取zn明显降低。而且用该处理技术产出的玉米,经多次试验均表明符合食品卫生标准(cu

要是拿来吃的,当然不能种了啊……如果你种植面积大的话,还是取样去附近的大学等研究机构测一下……但国内好像都是在农科院农科所一类的地方有这种服务。要是种植面积小,在没有确切数据的情况下,放弃这块地貌似对普通的种植者的损失太大。如果你对消费者的安全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在你没有测土的情况下换一块地种吧……要是实在不能放弃这块地,就弄点其他野草啊,杂草什么的在这块地上种上三五年,让重金属向土表富集,最后可能降低铅浓度最后一种高成本的但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客土法。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