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9:58:07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导语: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同学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同学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同学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同学头脑中的材料,对同学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同学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同学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同学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同学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话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间的故事。

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同学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同学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同学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同学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同学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同学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

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同学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一年级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级教室,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学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同学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同学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同学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同学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同学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五、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同学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同学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同学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同学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同学带来一片芳草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同学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同学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同学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

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同学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同学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同学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同学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同学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同学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同学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同学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同学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同学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同学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同学的兴致很高,有的同学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我培养同学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同学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同学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同学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

要让同学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同学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同学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同学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同学讲《小同学守则》时,一个同学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同学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同学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同学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同学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同学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同学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同学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同学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

低年级同学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同学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同学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

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同学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同学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同学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同学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同学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同学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同学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同学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同学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同学:“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同学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同学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同学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同学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同学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羊》等。在同学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同学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同学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抓住习作优点,评语激励评价

作文评语要抓住闪光点,放大点评,多用赏识眼光去看学生习作。这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习作后的信息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后,可以进一步产生努力学习,改正不足的愿望。评语的描述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教师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书面语言,能像催化剂一样,促其成而不促其败。教师写评语时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绪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进步与否、要讲好话。教师多帮学生写几句表扬的话,多帮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会低估的`。除了综合性的习作评语之外,教师要多采用眉批,一条波浪线,一个词语,一个感叹号,都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评定的级别也可以用激励性短语来体现。

二、同桌互评习作,动态评价方式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互动,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说,自我评价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评价手段,它可以实现自比和自控,可以激发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写我心”的情感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如何,习作的材料从哪里来,习作的行为怎样,惟独自己最清楚。要使评价趋于公平合理,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互动化,评价方式可以动态化,可以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老师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三、体现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要尊重学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促进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习作评价也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你认为你的命题很新颖,或事例很有说服力,或行文十分流畅,或读者意识很强,或修辞很有新意,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由你自己来定个标准,然后由大家来评说。

2、严格要求自我

传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全员参照”,往往以班级的尖子生为参照标准,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给自己定个标准,以个体的实现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

3、思维要标新立异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习作要鼓励学生在思维的形式上由“求同”趋于“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其次,要启发联想,放飞想象,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习作评价要激发创新动机,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材料准备,多元习作评价

经过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深刻地领悟到了习作教学的多元性,较一年前对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广阔的多,要深厚的多,习作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在习作准备上,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充分准备,让学生有话说,有感发,有情抒。

在习作内容上,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在习作知识上,要淡化写作技法,深入浅出打写作比方,兴趣盎然讲写作故事。在习作态度上,要学生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写空洞无味的口号套话,少用成人的语言。在习作创新上,要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大胆地想象,自由地联想。在习作讲评上,要少找不足多看优点,用放大镜找出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习作的修改上,要树立精讲评细修改的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构建生活习作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彰显个性。我们教师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全过程地关注学生的习作,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全方位地关注学生习作的情感和态度。在多元的评价中,我们才能真正克服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学生才能写出有灵性、有个性、有真彩的习作。

一、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学生没有好的习惯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摘要: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各方面的能力,并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各个小学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作教学。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学生日后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际的语文写作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及生活的认知,锻炼其表达能力,这些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及思维创造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清楚自己的思想,进而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工作、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兴趣不足

在对学生展开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普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在讲解有关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后,便为学生设置一则题目,让学生来完成写作,对写作知识点进行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尊重他们的想法,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语文写作失去了兴趣。

(二)素质教育开展有待完善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与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知识,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学习、探究。但是,当前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中,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三)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要将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之后便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再引导学生多看优秀作文等书籍,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了解学生,清楚他们的内心想法,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而是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1]。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后,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感受身边的.风景、事物,让学生发现美好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社会有正确的认知,有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样也能够在写作中有积极的观念,传递正能量。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可用普遍的语言形式束缚学生的自由、对真理的探索或对情感的抒发,不要一味地强调语言形式或死练造句,要让写作成为学生发现、整理、表达其意义或真理的心理认知过程,倡导写作内容高于表达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使其形成发散性思维。同时,要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完成作文。为了坚持这种新的写作理念,教师在学生定题、收集资料、大纲计划、起稿等各环节中,要成为辅助或协助的角色,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2]。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展开写作教学活动,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写作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日后的工作、生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学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6(23):100-101.

[2]田静.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77-78.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论文

【摘 要】 语文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而写作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及模式的制约与影响,写作教学仍然未能得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建议,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乃至发展都起着尤为关键的重要的作用。而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考察小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利用写作进行思想的交流,提升其自身的整体素质,还能起到锻炼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的功效,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写作活动内在动力既是写作兴趣,但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小学生却普遍存在对写作课不感兴趣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其一,学生认为习作课难度太大,写作不知如何下手;其二,对上课的教师不满意,认为其上课的内容及方式过于枯燥与单一,未能满足其学习需要;其三,受年龄因素影响,学生情绪化明显,个人控制能力也较弱,往往由于对老师提供的写作题目不感兴趣而失去了写作的热情与信心,甚至是开始厌恶或惧怕写作,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写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积累素材不够充分

如果说写作是一项建筑工程,那么写作素材就是砌筑工程所用的一砖一瓦,是写作活动的基础与保障。首先,缺乏生活的积累。由于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以及承受着超负荷的课业压力,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各种活动体验也日益有限,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的机会逐渐减少,这进一步导致学生无法运用准确、到位的言语将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来。其次,缺乏练笔的积累。部分学生的写作练习时间往往局限于课堂上的几节写作课,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培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便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

3.缺乏教学指导

影响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因素除了学生自身的修养之外,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写作指导作为写作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能够纠正学生的不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及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季节方面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搬到室外的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身、细致的.感受观察大自然的魅力所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变得更愿意学、乐意学,且乐在其中。

2.扩大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资料库

高效的写作离不开灵感与思路,而这种思路与灵感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上的。相关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事物发展的变化,以让其尽可能的以还原真相的方式将这些内容进行记录。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并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及阅读材料,以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进而达到扩大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与发现力的目的。

3.提升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的高低,为此,提升教师的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语文教师应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范围、更新知识架构,提升文学素养,在保证具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学习一些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地理、舞蹈、美学、音乐等,以丰富写作课堂内容。其次,加强教师在写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学校应当定期的对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技能方面的培训,与此同时,通过组织教学教研活动的方式,来将教师的写作技能及教学技能进行有效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想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就务必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重要依据,对写作教学的观念及教学方式进行改良与创新,并不断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创作,以将其创新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优秀人才。

小学中段语文互动策略研究论文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探究论文,欢迎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把机械的、重复的语言文字训练变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把静态的语言文字练习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训练如果进行得好,就能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巧用“转换”,设计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角色”转换,感悟精彩

1扮演角色,说出内涵。教学中,常会发现学生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与文本内容、文中人物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差异。课堂上,学生只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旁观者”的角色进行思维,往往产生认识的障碍或是情感的疏远。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说话训练,引导他们进行思维角色的转换,拉近他们与文本之问的距离,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内涵。

例如:如教学《江畔独步寻花》一诗时,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指出诗的表达特点,也不是让学生简单讨论就算,而是让一位学生扮演诗人,在窗外高声吟诵诗文,其余学生则成为诗人好友,谈听到此诗的感受。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思维门被打开,争相发言。

这一说话训练的`设计,实现了学生身份的转变,实现了学生思维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走近人物,深入理解、感悟文本内容,使文本深邃的内涵成为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体验,从而达到言由心生之效,可谓“一石二鸟”。

2模仿角色,说出精彩。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及时地将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低、中年级偏重于模仿运用,一般可以采用转换角色的方式,让学生由阅读者变身为解说员、导游、推销员、配音演员等,这样的练习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他们会主动地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语言吸收、内化、倾吐。

3人称变换,说出个性。在我们的教材中,常有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课文。教学这类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科学常识,学习作者介绍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培养他们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的兴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了解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法转化为新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如《神奇的克隆》、《秦兵马俑》、《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常识性的课文,设计让学生变换人称说一说、写一写的环节,意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语言、知识和精神的转换过程成为学生掌握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

二、“内容”转换,模仿精彩

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像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杂草是怎样抢营养的,喷雾器是怎样消灭杂草的。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重点词语气势汹汹、一拥而上等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句式”转换,拓展精彩

言语的发展离不开扎扎实实的句式训练,教学时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文本提供的可进行句式训练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替换或重组言语材料,完成新的表达。

例如:如《黄山奇石》一文,作者对众多的奇石只重点介绍了几块,对其它的只提了一下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也未提。教师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对文中没作具体介绍的岩石进行描述,还让学生给叫不出名字的岩石取个名字,并再想想还有怎样岩石,进行自由想象。学生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把一块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像这样,借鉴文本规范的言语材料进行句式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而且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准确性。

四、“情景”转换,表达精彩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问。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含蓄的地方扩展出来,把写得简练的地方描写具体,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续写。

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是白杨树,或者是喇叭花,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我怎么愿意让你离开呢!”;有的说:“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花草树木,让万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多么希望你一直陪伴着我们”;有的说:“小露珠呀,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很喜欢你。明天你可一定要再来呀!”这无疑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五、“体裁”转换,再创精彩

有一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换一种表现手法,也就是改变体裁。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过程,以原文的体裁、人物、结构、语言等为标准,再写出一篇同原文形式不同的文章来。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文体裁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同时兼有诗歌、散文、童话、说明文等形式,只要转换一下角度,许多体裁就可以相互转换。如:《清平乐·村居》、《所见》等诗歌,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诗意或插图写一段话或编一个故事;《蝙蝠和雷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说明文可以改写成童话故事;《大江保卫战》、《列车上的“人造屏障”》则可以辅导学生改写成新闻稿。

总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学习语言,在课文语言中自然而然地“旁逸斜出”,进行语言转换训练,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得到了锤炼,同时也可使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语言的流畅性得到提高。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水平的持续性提高,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其全面发展,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与时俱进。因此,在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探索更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式,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多媒体 游戏 生活化

语文这门学科无疑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力度的日益加大,传统的应试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亟待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与此同时,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进步打好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满足新课标要求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的目的。以下内容将对此做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巧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时代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征以及教学需求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篇课文时,先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半洒云天、凌空而下的奇特美观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并且配上美的音乐、美的解说,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后,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并且领悟作者那种丰富的想象与强烈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在写作文时常常会出现抄袭作文书、错字连篇等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面对《课间十分钟》这样一道作文题时,教师可以事先运用摄像机在不经意间将学生们的课间活动记录下来,然后在作文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一看就会发现课间十分钟原来这么精彩,这种直观性的呈现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官与写作欲,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再者,小学语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之时,要注重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等,要使得所选择的多媒体素材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此一来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好游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这一特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其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字词,死记硬背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牢记于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事先在课前准备一个转盘,在学习生字时,指名让学生们转转盘,随着转盘的不断转动,形旁与声旁就会组成不同的汉字,比如“氵”、“马”、“女”、“亻”分别与“也”字组成了池、驰、她、他。然后让转转盘的同学对自己所转到的字进行记忆,这样一种有趣的拼字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一些有规律的汉字,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便于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二,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法时一定要注重结合所学课文的主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课文主旨。比如在教学完《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适当分组,让学生把组内学生的友谊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借助段话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整个过程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进行评比,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而且融洽了师生关系,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 尝试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语文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数是源自生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源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寻找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让生活中的点滴也能成为教育教学的素材。比如在学习了《火烧云》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观察放学前傍晚的晚霞,并且鼓励学生积极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有,生活化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参与,鼓励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让孩子接触社会,比如经常带孩子旅游、逛公园、烧烤、参加少儿比赛等,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素材,为其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再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采用风趣幽默、贴近生活的语言去感染小学生,主动去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去,在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本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结束语: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论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素质教育的普及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遵循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与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与策略,不断地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熊广平.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8)

[2].唐现弟. 《浅谈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开展》.求知导刊.2016(03)

构建和谐课堂,创设互动氛围。 有效互动的基础是人人参与、平等合作,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敞开心灵、解放个性,才会心情舒畅地进行互动学习。 1、尊重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角色,尊重每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共同学习。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达到情感的沟通、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委婉的语气、温和的语言,如“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想说什么呢?”“没关系,坐下来再想一想。”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从而树立对话的信心。 2、多鼓励少批评。有些同学平时胆小怯懦,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表扬那些敢于大胆发言、愿意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要让每个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报告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论文

【摘 要】 语文是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而写作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及模式的制约与影响,写作教学仍然未能得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建议,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乃至发展都起着尤为关键的重要的作用。而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考察小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利用写作进行思想的交流,提升其自身的整体素质,还能起到锻炼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的功效,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写作活动内在动力既是写作兴趣,但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小学生却普遍存在对写作课不感兴趣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其一,学生认为习作课难度太大,写作不知如何下手;其二,对上课的教师不满意,认为其上课的内容及方式过于枯燥与单一,未能满足其学习需要;其三,受年龄因素影响,学生情绪化明显,个人控制能力也较弱,往往由于对老师提供的写作题目不感兴趣而失去了写作的热情与信心,甚至是开始厌恶或惧怕写作,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写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积累素材不够充分

如果说写作是一项建筑工程,那么写作素材就是砌筑工程所用的一砖一瓦,是写作活动的基础与保障。首先,缺乏生活的积累。由于受到父母过分的‘呵护’以及承受着超负荷的课业压力,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各种活动体验也日益有限,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的机会逐渐减少,这进一步导致学生无法运用准确、到位的言语将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来。其次,缺乏练笔的积累。部分学生的写作练习时间往往局限于课堂上的几节写作课,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培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便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

3.缺乏教学指导

影响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因素除了学生自身的修养之外,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写作指导作为写作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能够纠正学生的不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及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季节方面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搬到室外的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身、细致的.感受观察大自然的魅力所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变得更愿意学、乐意学,且乐在其中。

2.扩大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资料库

高效的写作离不开灵感与思路,而这种思路与灵感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上的。相关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事物发展的变化,以让其尽可能的以还原真相的方式将这些内容进行记录。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并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及阅读材料,以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进而达到扩大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与发现力的目的。

3.提升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的高低,为此,提升教师的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语文教师应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范围、更新知识架构,提升文学素养,在保证具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学习一些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地理、舞蹈、美学、音乐等,以丰富写作课堂内容。其次,加强教师在写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学校应当定期的对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技能方面的培训,与此同时,通过组织教学教研活动的方式,来将教师的写作技能及教学技能进行有效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想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就务必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重要依据,对写作教学的观念及教学方式进行改良与创新,并不断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创作,以将其创新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优秀人才。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导语: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同学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同学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同学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同学头脑中的材料,对同学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同学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同学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同学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同学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话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间的故事。

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同学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同学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同学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同学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同学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同学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

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同学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一年级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级教室,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学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同学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同学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同学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同学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同学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五、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同学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同学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同学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同学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同学带来一片芳草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同学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同学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同学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

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同学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同学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同学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同学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同学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同学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同学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同学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同学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同学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同学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同学的兴致很高,有的同学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我培养同学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同学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同学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同学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

要让同学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同学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同学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同学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同学讲《小同学守则》时,一个同学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同学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同学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同学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同学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同学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同学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同学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同学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

低年级同学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同学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同学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

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同学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同学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同学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同学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同学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同学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同学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同学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同学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同学:“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同学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同学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同学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同学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同学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羊》等。在同学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同学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同学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抓住习作优点,评语激励评价

作文评语要抓住闪光点,放大点评,多用赏识眼光去看学生习作。这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习作后的信息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后,可以进一步产生努力学习,改正不足的愿望。评语的描述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教师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书面语言,能像催化剂一样,促其成而不促其败。教师写评语时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绪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进步与否、要讲好话。教师多帮学生写几句表扬的话,多帮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会低估的`。除了综合性的习作评语之外,教师要多采用眉批,一条波浪线,一个词语,一个感叹号,都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评定的级别也可以用激励性短语来体现。

二、同桌互评习作,动态评价方式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互动,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说,自我评价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评价手段,它可以实现自比和自控,可以激发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写我心”的情感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如何,习作的材料从哪里来,习作的行为怎样,惟独自己最清楚。要使评价趋于公平合理,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互动化,评价方式可以动态化,可以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老师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三、体现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要尊重学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促进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习作评价也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你认为你的命题很新颖,或事例很有说服力,或行文十分流畅,或读者意识很强,或修辞很有新意,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由你自己来定个标准,然后由大家来评说。

2、严格要求自我

传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全员参照”,往往以班级的尖子生为参照标准,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给自己定个标准,以个体的实现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

3、思维要标新立异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习作要鼓励学生在思维的形式上由“求同”趋于“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其次,要启发联想,放飞想象,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习作评价要激发创新动机,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材料准备,多元习作评价

经过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深刻地领悟到了习作教学的多元性,较一年前对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广阔的多,要深厚的多,习作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在习作准备上,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充分准备,让学生有话说,有感发,有情抒。

在习作内容上,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在习作知识上,要淡化写作技法,深入浅出打写作比方,兴趣盎然讲写作故事。在习作态度上,要学生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写空洞无味的口号套话,少用成人的语言。在习作创新上,要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大胆地想象,自由地联想。在习作讲评上,要少找不足多看优点,用放大镜找出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习作的修改上,要树立精讲评细修改的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构建生活习作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彰显个性。我们教师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全过程地关注学生的习作,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全方位地关注学生习作的情感和态度。在多元的评价中,我们才能真正克服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学生才能写出有灵性、有个性、有真彩的习作。

一、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学生没有好的习惯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二、学好语文 积累素材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如教《小摄影师》、《我不会失信》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三、课外阅读 扩充素材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真正让他坐上数分钟,读一篇长文章,他是没有耐心的。即使让他读作文范例,他往往也是蜻蜓点水式的读法,不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他们一起欣赏好作文。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下笔才能洋洋洒洒。四、勤动笔写 用好素材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声乐教学中歌唱表现分析论文

一、影响歌唱表现的因素分析

(一)遗传因素

经过研究和实践发现,歌唱表现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一些学生可以自然而然的对于不同的歌曲进行情感的诠释,这一点在一些父母工作为艺术表演的学生身上表现特别突出,由于父母的先天因素,使得学生有着高于常人的表现能力。除此之外,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多数也具有较强的歌唱表现能力。而有一些研究者并不认为遗传可以使人具备超出常人的能力,他们认为环境才能塑造一个人,对一个人产生影响。这种争论至今仍然存在。

(二)环境因素

笔者认为,除了先天因素以外,后天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一个学生歌唱表现的重要因素。就家庭环境来讲,一些学生的父母本身从事的是艺术表演行业,父母对自己的行业具有一定的认同感,所以会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除此之外,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力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意中为孩子创造出了一个自然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除此之外,随着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无论工作是否与艺术表演相关,父母都开始注重对孩子气质、才艺等方方面面的培养。比如,为孩子报一些表演班、舞蹈班、声乐班等,让孩子从小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的才艺能力。同时鼓励孩子在学校积极的参与一些比赛,接触到更多的舞台演出机会,提升孩子们从小参加音乐活动的自信能力。这对于孩子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后我们发现,父母从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日后的表现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三)教育因素

学校对于声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对于学生的歌唱表现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进行培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可以对声乐歌曲进行把握和理解,找到作品中存在的内涵与情感,更好的对作品进行诠释,让学生可以在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前提下也加入自己的情感理解,使作品更为丰富。第二,注重学生演唱技巧的培养,声乐演唱十分复杂,只有在演唱基础良好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加自信的对歌唱进行表演和发挥。因此,把加强声乐的基础训练作为常态训练的抓手是提升整个演唱的基础。第三,积极引导学生增强感受音乐、领悟音乐的能力,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歌唱表现时根据不同的`歌曲有自己不同的发挥和演绎。第四,学校要注重学生舞台经验的培养,多为学生制造接触舞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适应舞台表演,克服怯场等心理,让学生得到实践和锻炼。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大型的比赛、晚会等等方式。第五,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旋律的冲动性,对于不同的音乐旋律,学生可以迅速的找到让自己产生情绪波动的点,更好的在音乐演唱中融入激情。

二、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表现的策略和方法

(一)优化课程结构

在声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优化所开设的课程结构,目前,我国的院校仅仅只注重对于声乐专业学生专业技巧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的培养十分忽视,这并不利于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专业修养的提升。面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新增一些课程,弥补传统声乐教学中的不足。比如,开设一些声乐理论大课。说白了,理论是解释“为什么?”的,方法是告诉你“怎么办?”的,理论要有的放矢,方法要行之有效,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唱法就不致于误入歧途。其次,开设一些有关优秀声乐作品分析以及声乐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借鉴和学习长处和优点,融入到自己的演唱风格中,提高歌唱表现力。还可以开设一些舞蹈课和表演课,让学生能够学会对自己进行形体上的塑造,掌握基本的表演知识,更深入的对歌曲产生理解,更好的将演唱与表演融合起来。引入一些观摩课程,运用多媒体课堂,组织学生对一些优秀的来自世界各国的作品以及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进行观摩分析,让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对声乐产生认同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心理上的引导,避免学生在舞台表演时出现怯场等问题。

(二)注重学生生活经验舞台经验的培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书籍并积累生活经验可以更好的对歌曲中的形象或者故事进行刻画和表现,并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让听者产生完美的情感体验。还要注重对于学生舞台经验的培养,让学生产生舞台感,增加表演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进行声乐表演的时候,实际上表演者是对歌曲进行了二度的创作。作品的作者本身对于歌曲中的内涵有自己的诠释,表演者应该在对作品作者的意图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表演元素,让作品更为生动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实抓住了演唱作品的这些性格就抓住了观众和听众,从而歌唱艺术的表现力就完美的呈现出来。好的声乐表演不仅需要较高的技巧,同时也需要表演者投入更多的表现力。演唱者的表现力可能来自先天的遗传,同时也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只有在后天的声乐教学中不断的改革教学结构,注重学生的经验培养并引导学生提升创作能力,才能使得塑造的作品更为生动、鲜活,更具有艺术的生命力。

随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其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和创新的过程中更显其丰富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论文 范文 一:音乐论文发表-平湖派

摘 要:在中国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之中,平湖派陶染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典雅风韵,以较强的艺术生命力世代流传,极具研究价值。但在当下,其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概念日渐淡化、承人的稀缺以及传谱的缺失等原因致使其艺术影响力甚微。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试图从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历史起源、历代传人、发展过程、演奏风格和美学特点等方面入手,探究其传承现状并分析该流派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把握平湖派琵琶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平湖派;琵琶;传承

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琵琶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因其所代表的 文化 内涵典雅深厚、演奏技法独特多元、艺术作品华美丰富而长久流传于世。自魏、晋时期,琵琶首次传入中国以后,乐器本身所具有的西域色彩与东方文化特点,交融凝结为现今中国民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在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大传统流派的产生与演进可谓是异彩纷呈。

在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中,平湖派隶属近代琵琶四大流派、江南地区琵琶五大传派之一,与之同具艺术影响力和研究价值的琵琶流派还有无锡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瀛洲派。平湖派琵琶艺术曾在我国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甚至曾一度名扬海外。

但近年来,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影响力日渐削弱,流派的概念也渐趋于淡化,民众普及度较低,甚至在流派的发源地平湖,也是少人问津。琵琶艺术最直观的传播方式即口传心授的教学,教学对象主要针对青少年人群,然而目前各地音乐院校或艺术 教育 机构所开设的琵琶课程,层次高低不等,但大多都以常规性的教学为主,根据难易程度开展教学活动,基本没有以流派为主的教学。在普通民众间,社会新兴文化日趋直上,对 传统文化 的承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趋淡化,平湖派的传播途径又相对较为狭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流派的传承与发展随之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从流派本身传承条件来说,传人严重稀缺,传谱在发展过程中也未得到完整的保存,一些传统独特的演奏技巧无成文记录可考,难以承袭。如此历史悠久的民间流派若最终走向陨落,将是艺术领域的一件憾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平湖派琵琶艺术的承袭与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将具有百年悠久而深厚积淀的平湖派琵琶文化继承下来,帮助古老的民间传统流派,拂去旧尘,重放光彩。

一、平湖派琵琶的历史脉络

明清时期,由于方兴未艾的戏曲艺术的持续发展,促使多种乐器从伴奏地位不断向独奏艺术演化。而随着市民音乐艺术的崛起,器乐独奏艺术逐渐在城市节日庙会以及各种游乐场所中迅速地兴盛了起来。民间器乐别树一帜,各领域乐者演奏技艺超凡。在此时期内迅速兴盛起来的民间器乐艺术中,琵琶演奏艺术无疑代表了这一时期器乐独奏艺术的最高成就,开创了了器乐独奏艺术发展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①

在这一时期,琵琶演奏领域虽是名家辈出,琴技绝伦,但是却未曾出现成文的琵琶 曲谱 ,也未曾有古书文籍专门对特定的琵琶演奏风格进行记录与区分,因此在当时未产生清晰的各家流派。清末,琵琶演奏家李芳园(1850—约1901年),将家中流传的所有琵琶乐曲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谱写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

早在清乾隆年间,浙江平湖李氏家族就是琵琶艺术世家。自李延森起,开启了李氏家族琵琶世代相传的历史。李延森(约1771年生)为平湖琵琶有史可考的最早的起始者,他“举业之暇,性耽音乐,而尤爱琵琶,研究古曲,各极其妙”②。在此之后,李延森又传于其子李煌,李煌实则子承父业,以此而尽孝行,使双亲可听其琴音,取乐于此。在李煌之后,又传于其子李绳墉。后又传于其子李南棠,据《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记载,李南棠素嗜琵琶, 同时也非常地擅长琵琶演奏。但囿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旧俗所限下,李氏前三代都仅限于家中承袭,不可外传。因此,李氏琵琶也并未扬名于社会。直到传至李南棠后,才开拓了崭新的、更为广阔的承袭局面。到了李南棠的青壮年时期(1850—1876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疆土。以经商为业的李氏,经常来往平湖、上海之间。他见多识广、思想开明。愿交乐友,广师求益。1850年,李南棠与张子房、俞芝山“携谱奉访,杯酒论交”,1856年与故友郁谷园、姚飞泉、姚松斋等进行切磋。“先世遗谱相与参考,按节挥弦各有心得”。1876年,与陈子敬、周厚卿、黄梅汀、周蓉江等“见访”。③而陈子敬即当时极有名望的一位琵琶名家,颇受清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的赏识,还曾受其“天下第一琵琶”的封号。在与众多琵琶演奏名家切磋琢磨的过程中,李氏琵琶开始摆脱原本封闭的、家族内部承袭的局面,同时,李南棠在此交流借鉴之中,也吸收了许多新的元素,更加丰富了家传演奏技法。

在李南棠之后,又传于其子李芳园(1850—约1901年)。李芳园出生于如此几代相传的琵琶艺术世家,从小积久陶养,兴致浓厚且天赋过人。他在对于李氏琵琶的承袭有着极大的贡献。他不仅自身琴技过人,而且善于博采众长,对民间各家琵琶演奏流派都有吸收借鉴,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李氏琵琶的演奏风格与曲目。对于社会文化领域风气不佳的时局,李芳园欲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寻求新的方向,故而整理归纳了家中流传的曲谱,并融合民间各派的演奏特点,同时吸收了一些优秀的民歌作品,将其系统地谱写,最终编撰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中国近代琵琶四大流派,“平湖派”的正式诞生。

二、平湖派琵琶的主要传人

(一)第六代传人朱英

朱英(1889—1954年)字荇青,号杏卿,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今当湖街道)人,据相关研究者考证,在五十年代,他曾居住于原城关镇骑塘浜十号。朱英是平湖派琵琶艺术继李芳园之后的第六代传人。朱英儿时师从平湖派琵琶第五代传人李芳园。在李芳园私塾学习期间,最初是李芳园的学生吴柏君为其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芳园本人才开始为其授课,在此期间,朱英勤学苦练,深得李氏琵琶的精髓。1927年,朱英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举荐,到成立不久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任职。受时局所迫,1948年,爱国的朱英不愿为日本人演奏琵琶,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在平湖县(今平湖市)初级中学教授语文。朱英在其工作期间,仍坚持学习琵琶以及专业音乐理论知识,这也为原本狭窄的民间流派创造了更多对外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

朱英先生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技巧和教学都具有自身独到的一面,他为继承和发展平湖派琵琶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立的许多琵琶演奏技巧至今仍为琵琶演奏家所使用。朱英首次将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1927年,他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琵琶。第一,在这期间,朱英第一次把流传在民间的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到高等学府,在任教的十七年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平湖派琵琶继承人:谭筱麟、丁善德、蒋凤之、樊伯炎、陈恭则、杨少彝、江容琛、程午嘉等。第二,朱英提倡“文武合套”的演奏理念,他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中提倡“文武合一”,打破了文曲、武曲的界限;第三,创新琵琶演奏技法,首创左手五指并用;第四,他继承和发展了记谱特色,在原本的李氏工尺谱中,用短线标注节奏,并标出详细的演奏标记;第五,创作了一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作品,《五卅惨案》、《难忘曲》、《秋宫怨》、《长恨曲》、《枫桥夜泊》、《海上之夜》等数首作品。④

(二)第七代传人杨少彝

朱英的学生杨少彝(1913—1974年),我国著名的平湖派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931年开始师从朱英,学平湖派琵琶,琴技绝伦,深得老师朱英的认可,为平湖派琵琶的第七代传人。在1958年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被西安音乐学院引进。

他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培养了任鸿翔、何明威、王天建等一大批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在杨少彝毕生的教学过程中,他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为传统艺术开拓发展的新局面,为古老流派的传承做出了许多努力。后为时局所害,蒙难弃世。

(三)第八代传人杨毓荪

杨少彝之子杨毓荪(1950- ),自幼师从其父,学平湖派琵琶。在父亲早逝后,更加坚定了承袭父亲夙愿的决心。此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浦东派琵琶演奏家林石城。杨毓荪不仅精于琴艺,还坚持致力于提高平湖派琵琶艺术地位的工作,整理并出版其父杨少彝生前所留曲谱,为平湖派琵琶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在移民后,他也未曾停止对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播工作。

三、平湖派琵琶代表传谱

《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的刊印标志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该曲谱融合了平湖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演奏技法、演奏符号等,是流派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平湖派琵琶保存相对完整的传谱,由清代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创始人李芳园整理编辑家传琵琶乐曲编撰而成。“窈念家君究心于此四十余年,方参透其中三味,尝因时尚艳曲淫声,风气愈趋愈下,欲著斯谱,为指南要法。自慨有志未遂,棻承先业,惟湮没是虞。于是发奋朝夕,汇集古曲十三套,按节寻声,一一参考默识”

(一)代表曲目《阳春古曲》

全曲共计十个段落,根据《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所记,十个部分分别为“春景阳和”、“锦园小憩”、“遍地花开”、“独占鳌头”、“风摆荷花”、“玉版参禅”、“道院琴声”、“一轮明月”、“东皋鸣鹤”、“铁策版声”。

(二)代表曲目《淮阴平楚》

该作品是平湖派典型武曲套曲的类型,全曲风格雄壮伟岸,大气磅礴,演奏者须表现出战争史诗般地宏伟场景。在演奏中,多使用满轮、绞弦、扫弦、轮拂、并弦、拍等技巧。⑤

(三)代表曲目《平沙落雁》

该曲由“雁阵横空”、“霜天雁叫”、“平沙扑翅”、“高翔千仞”、“衡阳万里”、“逐队分飞”、“一行归影”七部分组成。为表现文曲悠远淡泊的艺术意境,演奏中应注意运用弹挑、滚奏、双弹、轮指、扫弦以及推、拉、吟、揉的技法。

四、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

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极富地方特色,也正是因为它独具匠心、丰富多元的演奏技法,才使得它清晰地有别于其他民间流派,以较高的艺术影响力长久流传于世间。本文在此,将进行简短论述。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的手法、指法备载仿刻华君秋苹谱,惟有新增手法每曲详注逐段工尺旁。其中,右手的轮指技法是平湖派琵琶演奏特点的主要体现。轮指,是指琵琶或吉他的一种典型演奏指法。在琵琶演奏中,几乎所有的乐曲都要使用该演奏指法,由轮指汇成的指法特别繁多,例如带轮、扫轮、满轮等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轮指主要分为上出轮和下出轮两类。上出轮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顺时针依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下出轮即是无名指、中指、食指顺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中,多用下出轮手法,偶尔根据乐曲需要兼用上出轮手法。如代表作品《满将军令》的弹奏技法为先以食、中、名、禁四指,此第弹下,然后大指挑上,其声缓且长而易圆,须要连而勿断,断不可用上出轮。⑥平湖独创的演奏技法有“蝴蝶双飞”、“抹复扫”、“七操”、“马蹄轮”、“挂线轮”,上述技法演奏难度颇大,掌握者甚少。

平湖派琵琶艺术最初起源时,属于文人音乐,供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自娱自乐。“古之学问为己,今之学问为人”,也许当今社会人们习音律,一般是为学习掌握一种演奏的技巧,但对于先者来说,怡养性情、修身静心。由此可见,平湖派琵琶艺术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极为深厚的,耐人寻味的。自古文曲宜静,以平湖派代表曲目《青莲乐府》为例,此曲由“举杯邀月”、“雨打芭蕉”、“风入松”、“石上流泉”四段联缀而成,犹如以泼墨画式的笔触,描绘出古代文人墨客“起舞弄清影”一般的古朴典雅之景,给人以空灵舒畅、意境深远之感。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多倡导悠然心会,超乎功利,象征着高洁、寂寥、含蓄、典雅的君子品质。曲中始终激荡着一种至高的审美情趣,让听者在袅袅琴音中,洞悉艺术的真谛所在。

声乐论文范文二: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摘 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变迁,人们对高雅艺术展开追求同时,还希望艺术可以是通俗易懂的,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大胆实践创新,也恰好满足大众这种审美情趣,也使得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横空出世。作为音乐剧中一类独特创作特征的流行音乐元素,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学习与研究,本文对校园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该特殊创作特征加以深入分析,希望为促进校园音乐剧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流行音乐元素;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音乐剧对流行音乐元素作用是深远的,本文主要围绕校园音乐剧和流行音乐元素关系展开,而流行音乐是当前覆盖面最广,比较流行歌曲表达形式,容易获得大众接受通俗演唱 方法 ,同音乐剧两者有机融合,促使音乐剧与流行音乐两者都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特别当今科技突飞猛进发展,新兴事物逐渐涌现出来新时期,人类各方面均已取得质的飞跃,时代发展同大家坚持不懈努力存在密切关系,科技发展与艺术创新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也更带有新时代的气息。

一、校园音乐剧概述

校园音乐剧为一类小型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有机融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表演的综合性表演。历经一个世纪发展阶段,音乐剧在发达国家备受追捧,让人感到满意却又不置可否缔造艺术和商业间统筹兼顾的双重利益,但是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并不是很久。顾名思义,音乐剧表演应该具有的特征是戏剧性、整合性、风格化差异化和三项全能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音乐剧从诸多表演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舞台剧美学综合性的最高标准。相对来讲,音乐剧这一名词还比较新鲜时髦。最近几年,伴随音乐剧持续升温,国内音乐剧相关文字,乐谱还有音像材料等量日益增加,而且我国诸多校园也开始让师生尝试音乐剧编排与创作。音乐剧一大特征便是通俗性,这也是它同歌剧间最大差异①。绝大部分歌剧对于受众审美水平有极高要求,但音乐剧则恰好相反,其大众性特征异常鲜明,掌握起来也更为容易,从多角度考虑,音乐剧较歌剧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热情也会更高。另外,艺术与娱乐两点音乐剧中均具备,所以对学生课余生活也起到很好丰富作用。特别是当今,综合素质教育在我国大行其道,众多中小学也陆续开展艺术综合教学,音乐剧这一良好载体备受瞩目,对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这一独特创作特征加以研究,对我国全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二、流行音乐元素在校园音乐剧中的创新与实践

首先,震撼人心视听效果。很多音乐剧成功之处便在于在音乐剧作品中不单融入法国大型歌剧,浪漫主义还有英国民谣等古典音乐元素,还融入大量流行音乐元素,这些音乐节奏平稳、旋律简单。配合旋律特征方面,作曲家偏向流行歌曲创作风格特点,促使受众可以单纯由音乐当中体会音乐真谛;配器特征方面,把流行爵士音乐、电声等元素融入管弦乐中,制作出使人眼前一亮音色效果。各类形式流行元素有机融合,创作出无与伦比动人曲调,让观众享受一场别开生面视听大餐②。其次,寓教于乐大众情趣。将流行音乐元素融于音乐剧中,对所有学生受众都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音乐剧中侧重流行风格作品,因其优美动人,朗朗入口特征变成学生生活娱乐重要组成,也成为其情感寄托与生活写照,让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调味剂。该类音乐对压力较大及学业繁重学生来讲,也不失为一类娱乐消遣好办法;音乐剧中各类西洋乐器伴奏,促使音乐渲染力加强,对学生陶冶情操及拓宽视野非常有利;另外音乐剧中多一些比较夸张的呐喊、尖叫等声音异化处理,充分调动其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由精神与心理双方面得到刺激快感。再次,雅俗共赏审美品质。校园音乐剧会沿用很多古典歌剧段落,采取宣叙调、咏叹调或古典音乐背景,也说明其在追求通俗性和娱乐性同时,仍然要维系其自身高洁品质。优秀音乐剧作品需要充分打破雅俗对立状态,拉近雅俗间距离,达到雅俗共赏交融情境③。相比 其它 古典音乐剧来讲,校园音乐剧桥段融入更多流行音乐元素,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另外学生审美水平与音乐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或在音乐剧享受过程中不断得到培养。

三、 结语

假使说八二年由中央歌剧院《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视作富有我国特色音乐剧,定义成我国当代自创音乐剧,则中国音乐剧也不过短短二十来年时间。但通过国人不断摸索,我国文艺与教育工作者的持之以恒,近年来我国自创剧目越发增多, 经验 积累也越发丰富。无论歌剧话剧,舞蹈影视,亦或是戏曲艺术,都有对音乐剧的不断考量,音乐剧越发让人欲罢不能,尤其年轻受众,尤其是近些年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校园音乐剧,更是让青少年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断成长,让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于校园音乐剧当中,并不断加以创新与实践,这势必会让我国校园音乐剧未来呈现出一幅更加美好的画卷。

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兴趣和激情的较好培养,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设法在课堂中更好展现音乐魅力,合唱教学因此日渐受到重视,而为了保证这一教学手段能够较好服务于小学音乐课堂,并同时推动学生的写作与审美能力提升,正是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学方法。为了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能够真正为学生不同声部的配合、音准的掌握以及气息的控制训练提供支持,教师就需要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属于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很多地区小学存在着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这就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偏低,而随着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也因此得以得以实现更好开展。

(二)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缺乏兴趣,这一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将受到较为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准确唱出音节并保证合唱的和谐,而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由此合唱教学往往给人以枯燥、无趣之感,学生对合唱的热情和兴趣也将因此而磨灭,由此可见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唱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的能力也将难以发挥。因此,本文建议教师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合唱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开展全校范围的合唱比赛,由此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学习之余放松的途径,在班级荣誉的影响下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也将被点燃,这自然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将得到较好保障。此外,本文还建议相关教职人员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自由化合唱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身合唱学习的方式,该模式实现的课余时间训练也将更好实现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而同时实现的学生对优雅合唱音乐憧憬的激发,也将使得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合唱教学中实现较高质量培养[1]。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文中本文提到了兴趣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因此设法提升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就是相关教职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点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相较于单唱歌曲,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合唱歌曲的旋律较为复杂,这自然为学生掌握合唱相关知识与技巧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本文建议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为学生播放优秀的合唱作品,并在学生深深被作品打动后对作品的唱法与合唱技巧进行品评,学生也需要积极踊跃表达自身看法,由此学生不仅能够逐渐积累关于合唱的大量知识,教师也能够更深入、更直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唱法的选择将带来较为积极的支持,同时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也将大大提升。

(三)营造合唱教学氛围。如果能够在小学校园中营造一种合唱教学的氛围,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将得以大大提升,合唱教学的积极性自然也将得到保障。因此,本文建议相关小学定期开展合唱比赛,并通过合唱比赛选拨优秀学生参加区域性合唱赛事,由此合唱便与小学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学校园也将得以营造出一种“声乐律动,心随我动”的音乐合唱氛围,由此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就将吸引更多的学生,而这一过程中相关教职人员也应通过自学、参加培训与讲座的方式加强自身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认知,由此才能够保证合唱教学的综合水平得以满足学生的高涨热情,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自然就将拥有较高有效性。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均能够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造成影响。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全校范围的'合唱比赛、《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教学实例等内容,则直观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洁.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6,(10):37.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合唱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整体水平。但是因为参与合唱的学生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给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也导致合唱教学无法有效展开。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或者是借助其他器具提高课堂合唱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整体音乐水平。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心也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还能促进现代教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必不可少,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合唱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地运用合唱教学来实现教学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

只有学生真正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认真去学习,对小学生合唱学习而言也是如此,唯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教授的技能和知识。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学好合唱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提升自身水平。小学生之所以喜爱一门学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爱学科老师。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水平,在教学时精心进行安排,尽可能使用诙谐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对课程内容感兴趣从而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学习。其二,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相比与单唱歌曲,合唱歌曲的旋律更为复杂,演唱时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掌握。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努力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水平。比如让学听一些单曲,然后再将所有的单曲合起来通过对比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音域、感染力及表现力,进而增强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控制歌唱气息

要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控制气息的方法,在训练时就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站姿。腰部挺直,面部肌肉放松,双腿保持直立,气息从腹部自然流出,再通过收腹完成呼吸。然后逐步增加呼吸的次数与强度,在呼吸训练的过程中,小腹应当始终保持灵活,并反复进行训练。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控制气息,尤其是要注意呼吸的次数与强度。重点在于通过加强腰部的带动能力,突出横隔膜的关键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呼吸的方法,尽量做到舒展和自然,同时还要纠正学生呼吸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做到流畅自然地呼吸。

三、加强发音音准及节奏把握练习

要想演唱好歌曲,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好音准,尤其是在合唱时,只要其中有一个学生音准不符合标准音高就会影响合唱的效果破坏歌曲的协调,所以必须注重音准训练。而练习音准的前提是掌握音阶,音阶练习必须遵循先易后验的原则。首先要让学生领会手势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掌握音阶,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关于全音和半音的知识,运用一些小的游戏来增强学生的感受。当学生充分掌握音准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合唱练习。

四、引导学生对声部进行有意识练习

合唱通常是分为几个声部进行,而每一个声部都很重要,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其中一个声部,要把握好不同声部之间的关系。合唱的效果取决于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如果教师不注重加以引导,学生进行演唱时就只是不同声部的叠加。不同声部之间缺少配合,自然更谈不上协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时,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则。可以从最简单的二声部着手,反复进行练习。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要求学生同时演唱两个声部,从而充分地掌握整首歌曲,然后再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唱。由于自身音乐表演能力不足,分声部练习时很容易出现不同声部相互干扰的情况,最终使得不同声部合成了一个声部。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最大的原因在于没有掌握好演唱的力度,其中一个声部声音过强,而另一个声部声音相对较弱。在演唱时弱的声部会受到强的声部影响,并最终被强的声部所带走。所以在进行训练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控制好音量,使声音始终保持在恰当的范围之内;同时还要要求学生熟悉整首歌曲,以及自己演唱声部的音量及音色,在演唱时不能一味地突出自身特色,而忽略了与其他声部进行配合。通过系统性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演唱的技巧,教师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练习,即更高难度与更长声部之间的配合练习。

五、通过器乐辅助合唱教学

器乐能够充分表现不同声部音准的差异,所以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器乐来表达音高及音准,从而让学生从宏观层面掌握音准及音高,然后进一步仔细揣摩,更加精确地把握音准与音高。在准确掌握各个声部的音高音准后,教师再安排学生进行合唱练习确保各个声部能够保持协调,不会出现某一声部过高或者某一声部过低的情况,通过反复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将合奏的音程及音准感觉加入合唱。此外还应明确每一个声部具体伴奏的人数,并且让学生交换进行。也可以安排教师弹奏其中一个声部,从而对合唱教学进行辅助,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解决音准及音程方面的难题。

[参考文献]

[1]王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音乐,2015,23.

[2]杨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5.

[3]陈静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5,08.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论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作文 是重点教学,但是也是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1:《浅析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农村 教育 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 经验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 方法 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写作是培养学生 想象力 与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平台,基于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才能够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确立的创新思路之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田间,或者是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他们的作文不会再空洞无味,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一次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这个题目,从 文章 题目来看,最为关键的要点是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如果教师死板的阅读范围,或者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找到写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真正正的进行一次知识竞赛,并运用班费买一些奖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哪个小组获胜,就给哪个小组一定的奖励。运用这个方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因为学生是亲自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竞赛的细节记忆得会十分清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场面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当然,活动要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 教学方法 。 三、借助 日记 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作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缺陷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即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定的内涵。有些学生竟认为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要解决此类问题,非记日记不可。 在记下当天所见所闻所感时,学生必然在回顾中 反思 生活,或指出自身不足,或评判他人行为,或为自己加油鼓劲。在抽样调查中,学生日记中具有反思内容的篇目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自己加油的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两者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正是日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而语感的形成,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写日记正能适应这个需要。别看每天的日记量并不大,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每一天学生都要为日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素材,并借助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思路,虽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备上与城市里的学校存在差距,但是农村小朋友却拥有比城市小朋友更加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那就是大自然,教师应该多带领孩子感受自然,观察景物和动物,给孩子美丽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急丰富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 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 孙建龙.多途多法谋方略小计小策获真经――农村 小学作文 教学浅探[J].辅导员.2012(3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2:《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 要: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 语文知识 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 关键词:小学写作;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写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那么,我们首先谈一下出现这样的写作现象的原因。 首先一点就是教师们不舍得放手,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的教师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从审题立意方面,从文章结构方面,从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的多讲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排斥作文的学生们,又怎们会对这样的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再有就是完成一篇作文教学战线拉得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教给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接下来在经过老师的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下的反馈信息,而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们教学作文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的心目中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常常表现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的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了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但是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作文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谈的这些学生们不喜欢作文课的原因,如果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作文课的态度,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要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的兴趣 在我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能努力地做好。比如说,对于喜欢体育的孩子们来说,在 体育运动 中自己流再多的汗,摔在多的跟头,甚至是在摔破流血的情况下,他也会坚持锻炼。因此上,我们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也是非常的认同的。对于我们的写作课来说,只有调动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喜欢上写作。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经常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作文交流活动,比如说,让孩子们互相找一找谁的文章中有自己比较喜欢的 句子 。应该说这样的展示要求是比较低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都会有一两句比较精彩的语句;分小组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文章有哪些长出,谁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就是对于写的比较精彩的文章,要么让他自己朗读,要么我充满激情的进行朗读。要知道,这些方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2.将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誊写,贴在班级展示台上。3.将以前孩子们装订成册的文章,给孩子们看,因为这些文章很多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写的。在孩子们产生羡慕的心里之后,告诉他们,我们班会继续做这样的作文集,然后也会把这样的作文集让下一届的学生们看。通过以上这些激励做法,我们班的孩子写作的欲望都得到了提高。 2、帮助孩子们寻找写作的素材 孩子们之所以会对写作产生比较大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这样,当作文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他们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孩子们还不会注重生活的积累。面对这样的阻碍学生写作的现象,光靠老师一味的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的素材。记得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一个国外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找素材的方法。再一次语文测验之前,老师和孩子们说,测验用的纸张需要收费,并告知了孩子们具体的费用。孩子们当时反应就特别的强烈,有的说,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有的说其他的老师测验用的纸都不收费;还有的说如果我交了考试纸费用,自己就没有吃午饭的钱了等等。尽管孩子们没有一个愿意交这笔费用的,但是,为了学习下去,有的学生交了钱开始做题,剩下的学生说自己先欠着,也开始做起题来。当做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孩子们读到了这样的题目“老师上课前说的这张测试纸需要收费是你们的,请你们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吧”。当然这个老师当时这样的做的目的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但是,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就把素材摆在学生的面前了,对于这样亲身经历的事情,孩子们又怎能无话可说呢? 3、语文老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一些表现,是十分的在乎老师的评价的。作文的评价也是如此。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作文评价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文水平高低等给与不同的作文评价。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大张旗鼓的夸奖,给以绝对的鼓励,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样的鼓励中,燃起写作的欲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最直接的就是,随着学段的升高,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的加大,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 高考作文 的分数几乎要占到了卷面分的一半,因此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是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那么,要想改变学生们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们写作的水平,教师们就要采用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还应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学对象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也应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 【关键词】低效原因;培养兴趣;有效评价 三年级作文 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 半命题作文 转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 爱好 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常见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写作上的情感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应当予以澄清纠正:第一,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二,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第三,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实践层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一,作文教学方法策略。从宏观上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从微观上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未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中彻底根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作文教学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片面,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和学生相互评价。应建立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解决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笔者认为一节好的 作文指导 课应体现三点:乐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说,让学生有话可说,议论纷纷;乐写,学生有事可写,乐于书面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三年级的写作课跟口语交际课往往是相关联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通常就是写作课写作的内容。三年级的写作课应该把这两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充分表达,到了写作课才能有话可写而不至于无法下笔。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 语文教材 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 范文 。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装订成习作本,由学生自制封面,在二年级的同学间传阅,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 语文学习 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7) [2] 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3] 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11) 猜你喜欢: 1.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3. 小学作文评讲随笔 4. 语文学习心得400字 5.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摘要: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各方面的能力,并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各个小学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作教学。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学生日后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际的语文写作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及生活的认知,锻炼其表达能力,这些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及思维创造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清楚自己的思想,进而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工作、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兴趣不足

在对学生展开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普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在讲解有关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后,便为学生设置一则题目,让学生来完成写作,对写作知识点进行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尊重他们的想法,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语文写作失去了兴趣。

(二)素质教育开展有待完善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与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知识,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学习、探究。但是,当前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中,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三)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要将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之后便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再引导学生多看优秀作文等书籍,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了解学生,清楚他们的内心想法,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而是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1]。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后,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感受身边的.风景、事物,让学生发现美好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社会有正确的认知,有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样也能够在写作中有积极的观念,传递正能量。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可用普遍的语言形式束缚学生的自由、对真理的探索或对情感的抒发,不要一味地强调语言形式或死练造句,要让写作成为学生发现、整理、表达其意义或真理的心理认知过程,倡导写作内容高于表达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使其形成发散性思维。同时,要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完成作文。为了坚持这种新的写作理念,教师在学生定题、收集资料、大纲计划、起稿等各环节中,要成为辅助或协助的角色,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2]。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展开写作教学活动,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写作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日后的工作、生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学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6(23):100-101.

[2]田静.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77-78.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导语: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同学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近一年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同学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培养同学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同学头脑中的材料,对同学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同学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同学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同学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同学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第六册第一单元作文就是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那时很多话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再如“动物小档案”教学,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间的故事。

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同学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同学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同学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同学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同学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同学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

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同学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一年级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级教室,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学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同学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同学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同学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同学的思维。同学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同学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同学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五、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同学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同学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同学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同学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同学带来一片芳草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同学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同学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同学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

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同学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同学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同学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同学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同学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同学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同学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同学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同学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同学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同学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同学的兴致很高,有的同学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

我培养同学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同学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同学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同学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

要让同学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同学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同学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同学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同学讲《小同学守则》时,一个同学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同学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同学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同学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同学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同学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同学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同学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同学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

低年级同学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同学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同学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

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同学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同学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同学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同学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同学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同学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同学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同学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同学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同学:“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同学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同学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同学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同学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同学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同学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羊》等。在同学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同学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同学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实践中,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忱和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对待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寻求教学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本领,使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实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性质。这既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又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二、作文要强调与生活实际相溶恰。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学会了积累,学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真情可吐。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引导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表达愿望。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我想写什么,想什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学生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减轻学生对写话习作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作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却不是这样,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像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吐真情,有创意的作文,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抓住习作优点,评语激励评价

作文评语要抓住闪光点,放大点评,多用赏识眼光去看学生习作。这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习作后的信息反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后,可以进一步产生努力学习,改正不足的愿望。评语的描述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教师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书面语言,能像催化剂一样,促其成而不促其败。教师写评语时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绪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进步与否、要讲好话。教师多帮学生写几句表扬的话,多帮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会低估的`。除了综合性的习作评语之外,教师要多采用眉批,一条波浪线,一个词语,一个感叹号,都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评定的级别也可以用激励性短语来体现。

二、同桌互评习作,动态评价方式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互动,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说,自我评价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评价手段,它可以实现自比和自控,可以激发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写我心”的情感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如何,习作的材料从哪里来,习作的行为怎样,惟独自己最清楚。要使评价趋于公平合理,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互动化,评价方式可以动态化,可以由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老师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三、体现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要尊重学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促进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习作评价也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你认为你的命题很新颖,或事例很有说服力,或行文十分流畅,或读者意识很强,或修辞很有新意,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分享,由你自己来定个标准,然后由大家来评说。

2、严格要求自我

传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全员参照”,往往以班级的尖子生为参照标准,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给自己定个标准,以个体的实现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

3、思维要标新立异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习作要鼓励学生在思维的形式上由“求同”趋于“发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其次,要启发联想,放飞想象,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性”思考,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习作评价要激发创新动机,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材料准备,多元习作评价

经过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深刻地领悟到了习作教学的多元性,较一年前对习作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广阔的多,要深厚的多,习作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在习作准备上,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充分准备,让学生有话说,有感发,有情抒。

在习作内容上,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在习作知识上,要淡化写作技法,深入浅出打写作比方,兴趣盎然讲写作故事。在习作态度上,要学生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写空洞无味的口号套话,少用成人的语言。在习作创新上,要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大胆地想象,自由地联想。在习作讲评上,要少找不足多看优点,用放大镜找出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习作的修改上,要树立精讲评细修改的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构建生活习作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彰显个性。我们教师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全过程地关注学生的习作,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全方位地关注学生习作的情感和态度。在多元的评价中,我们才能真正克服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学生才能写出有灵性、有个性、有真彩的习作。

一、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内容缺乏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学生没有好的习惯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