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王雪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发布时间:2024-07-05 16:05:46

王雪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每本书上都有编者〈书的作者〉,出版单印,发行单位,印刷批次和印量等。有些书还有作者自序或生平介绍。

视神经萎缩【概述】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针灸主要治疗原发性和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除上述症状外,眼底检查尚可见视乳头颜色为淡黄或苍白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血管变细等。现代西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特效疗法。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在50年代后期就受到了较大的重视,有针灸治疗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的报告[1]。也有百例大样本的临床观察[2]。在60年代,有的还以经络测定仪测定的数据为依据,选穴配方和运用补泻手法治疗本病[3]。自七十年代后期起,则主要从不同方面寻求提高疗效的途径。如在穴位选择上,除用传统穴位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新穴;在手法上,则强调在补法的基础上使感应到达眼区;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以针刺为主,亦运用头针、穴位注射、电针及耳针等法。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由于各地评判标准不一,刺灸方法各异,有所差别,有效率在55~90%之间。【治疗】头针(一)取穴主穴:视区。(二)治法用28号2寸针,快速刺入并推进至所需深度。两侧均刺,然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240次/分,强度以可耐受为度,通电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4天,再进行下一疗程。(三)疗效评价以上法治疗87例共136只眼,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及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显效20只(%),有效56只(%),无效62只(%),总有效率为%。其中以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效果最差。多在第一、二疗程见效,于第三、四疗程效果最佳。本法有一定远期疗效[9]。体针(之一)(一)取穴主穴:新明Ⅰ、球后、风池。配穴:新明Ⅱ、内睛明、瞳子髎、翳明、攒竹、光明、百会、肝俞。内睛明位置:目内眦之泪阜上。(二)治法主穴,每次仅取1穴。可始终用1穴,亦可交替轮用。配穴每次取1~2穴,其中新明Ⅱ,一般与新明Ⅰ相配。操作方法为:新明Ⅰ进针时,应先将耳垂向前上推拉,针尖向前上方呈45度角,快速刺入,缓慢送针至下颌骨髁突后侧面,深度约1~寸左右,耐心寻找满意针感。当针感出现后,即应用热补手法,紧插慢提结合捻转,诱导针感至眼区,以眼球出现热胀闪电感者为佳,施手法1~2分钟,出针,不留针。球后穴选30号2~寸长毫针,速破皮刺入皮下,针尖沿眶下缘略右后上方刺入~2寸左右,待患者觉眼部有酸胀感或有眼球突出感,不加捻转提插,留针10分钟。风池穴以左手按准穴位,右手将针速刺或捻转进穴,针尖宜朝同侧瞳孔直视方向,进针1~寸左右,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逐步向眼区或前额放射,然后向下插针1~2分深,拇指向前捻转3~9次,即可产生热感,如无热感向眼区放射,可反复进行3~5遍。留针15分钟。新明Ⅱ针尖向额部垂直刺入深度约5~8分深,当出现酸、麻、沉胀感后,应用快速捻转结合提插手法,先以紧插慢提结合捻转之补法运针1分钟,再以均匀提插结合捻转之平补平泻法运针半分钟,最后用紧提慢插结合捻转之泻法运针半分钟,即予出针。内睛明穴用30号毫针沿眶内侧壁直刺,用压针法,轻刺缓压,徐徐进针,至出现针感留针。其余眼区穴,用类似手法。肢体穴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上述穴位,除已标明的,均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5天,再继续下一疗程。(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基本治愈:视力恢复以上,或在原视力基础上提高5行以上,或者以下,提高到以上,视野扩大25度以上;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或由原视力提高10倍以上,视野扩大15度以上;有效:视力稍有提高,但不及显效;无效:治疗前后未见变化。以上法治936例,共1 680只眼。其总有效率在~%之间[4,5,6,7]。其中698例共1 252只眼按上述标准评定,基本痊愈103只(%),显效112只(9,0%),有效586只(%),无效451只(%),总有效率为%[4]。发现采用热补手法促进气至病所者,疗效较为满意。穴位激光照射(一)取穴主穴:球后、翳明。配穴:内睛明、瞳子Liao、足光明、三阴交。(二)治法每次取1主穴,1~2个配穴。用氦氖激光针灸仪行刺入式照射,将输出功率为2毫瓦的光针和针尖调整至红光集中一点,放入75%酒精内消毒10分钟,再刺入所选穴位,得气后照射1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25例共39只眼,结果:显效11眼,有效19眼,无效9眼,总有效率为%[10]。体针(之二)(一)取穴主穴:眶上穴、接力穴、前额中点透印堂。配穴:太阳、率谷、风池、外关。眶上穴位置:眶上内1/3和外2/3交点处。接力穴位置:枕骨粗隆与耳尖联线中点。(二)治法主穴均取,据症配配穴。眶上穴用2寸针,针弯30度左右沿眶上壁向视神经孔方向刺入寸或寸深,不作手法;接力穴以~3寸毫针向风池方向刺入,进针寸左右,用捻转法,20分钟后再捻转1次;前额中点透印堂用2寸针,进针寸左右,手法同接力穴。配穴常规针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三)疗效评价共治110例164只眼,结果,痊愈12只眼,显效71只眼,有效39只眼,无效42只眼,总有效率%。并发现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11]穴位注射(一)取穴主穴:承泣、球后。配穴:风池、大椎、哑门。(二)治法:药液:维生素B12(100毫克/毫升),乙酰谷酰胺(100毫克/2毫升)。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1穴。穴位可轮流应用。主穴每穴注入维生素B12 毫升,配穴注入乙酰谷酰胺1~2毫升。注射方法:均用5号齿科针头承泣或球后穴,应先用左手食指将眼球推向上方固定,然后沿眼眶下缘慢慢刺入~寸深,有得气感后,缓缓推入药液。风池穴直刺,略斜向下,深1~寸;大椎直刺,针尖微斜向上;哑门,患者头部微向前倾,针尖对准下颌骨方向,均徐徐刺入1~寸,推入药液。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10天。(三)疗效评价共治48例,均为5~7岁儿童,结果基本痊愈18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其中以脑炎后遗本病者疗效较差[8]。【主要参考文献】[1]郑毓佳。针灸治愈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四例初步经验介绍。山东医刊 1958;(1):29。[2]哈医大眼科。针灸对各型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黑龙江医刊 1959;(1):11。[3]袁善堂,等。针治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及经络测定的初步观察。广东中医 1960;(9):428。[4]李聘卿。针刺新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69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9;9(2):1。[5]葛书翰,等。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38例报告。中医杂志 1988;29(5):48。[6]李志明,等。针刺风池等穴治疗视神经萎缩气至病所的疗效观察。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44,北京。[7]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07。[8]施炳培。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48例。陕西中医 1986;7(4):170。[9]天津市眼科医院新医疗法组。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新医药学杂 1977,(9):28。[10]李桂森,等。刺入式氦氖激光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附25例39眼报告。吉林中医药 1990;(4):15。[11]王雪峰,等。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11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3;13(6):9。【诊断】仅根据眼度视盘灰白或苍白是无法确诊的,必须结合视功能检查才能诊断。由于该病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必须尽可能同时作出病因诊断。首先应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辅以头颅X线等检查,一般可列入常规,其他头颅CT及MRI等亦选择性应用。【治疗措施】病因治疗为首要的,其次可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一旦视神经萎缩,要使之痊愈几乎不可能,但是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应使患者充满信心及坚持治疗。由于各种药物的应用未能采取严格的双盲试验(有时也不允许),因此很难说明何种药物及方法一定有效。药物中常用的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12、ATP及辅酶A等,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淤药类如菸酸、地巴唑、维生素E、维脑路通、复方丹参等。近年来通过高压氧、体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中药补中益气汤类及针刺治疗早已证明有效,可继续应用发掘整理。尚应提及的是,禁止吸烟及饮烈性酒,增强机体体质,做保健操、气功等在某些病例均有一定效果。【病因学】由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常见有缺血、炎症、压迫、外伤和脱髓鞘疾病等如下:1.颅内高压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2.颅内炎症,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或视交叉蛛网膜炎3.视网膜病变⑴血管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神经本身的动脉硬化,正常营养血管紊乱、出血(消化道及子宫等)⑵炎症⑶青光眼后⑷视网膜色素变性⑸Refsum病⑹黑蒙性家族性痴呆4.视神经炎和视神经病变⑴血管性,如缺血性视神经病变⑵脱髓鞘病⑶维生素缺乏⑷由于铅或其他金属类等中毒⑸带状疱疹⑹梅毒性5.压迫性所致肿瘤,包括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骨骼疾病,包括Paget病、畸形性骨炎、颅骨狭窄病等眶部肿瘤6.外伤7.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神经节苷脂病等8.遗传性疾病Leber病,小脑性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变如Chareot-Marie-Tooth病9.营养性视神经萎缩10.杂类在儿童其原因更复杂如下:1.染色体异常猫叫综合征,染色体18长臂部分缺失2.脂性疾病Tay-sachs病,Sandhoffs病,乳糖基酰基(神经)鞘氨醇中毒症,NIEMANN-Pieck病,α-β-脂蛋白血症(Bassen-kornzwig综合征)3.粘多糖病Hurlers粘多糖病,同胱氨酸尿病4.矿物代谢缺陷及其代谢Menkes病、幼年性糖尿病,胰腺囊性纤维变性,全身性神经节甙脂症、Zellwage氏病、Albers-Schönberg病5.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Ushers综合征、Kesrns-Sayer综合征、Alstrom综合征6.灰质病Battens病、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症,Hallervorden-Spatz病7.小脑性共济失调Behr视神经萎缩,Marie共济失调,遗传性运动或感觉性多神经病变,Charcot-Marie-Tooth病,橄榄体-桥脑小脑变性8.原发性白质病变异常性脑白质变性,Krabbers病,海绵质白质变性(Canaran),啫苏丹白质变性,Merzbacher-pelizaeus病,Cockayne综合征9.脱髓鞘疾病肾上腺白质变性,多发性硬化10.家族性视神经萎缩Leber病,婴儿型视神经萎缩(隐性、显性)11.颅内压增高假脑瘤,颅内出血,颅骨狭窄症,导水管阻塞脑积水【临床表现】主要表现视力减退和视盘呈灰白色或苍白。正常视盘色调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正常情况下,视盘颞侧颜色大多数较其鼻侧为淡,而颞侧色淡的程度又与生理杯的大小有关。婴儿视盘色常淡,或是检查时压迫眼球引起视盘缺血所致。因此不能仅凭视盘的结构和颜色是否正常诊断视神经萎缩,必须观察视网膜血管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有无改变,特别是视野色觉等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视盘颜色苍白的程度。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病损时可出现裂隙状或楔形缺损,前者变成较黑色,为视网膜色素层暴露;后者呈较红色,为脉络膜暴露。如果损害发生于视盘上下缘区,则更易识别,因该区神经纤维层特别增厚,如果病损远离视盘区,由于这些区域神经纤维导变薄,则不易发现。视盘周围伴有局灶性萎缩常提示神经纤维层有病变,乃神经纤维层在该区变薄所致。虽然常用眼底镜检查即可发现,但用无赤光检眼镜和眼底照像较易检查。视盘小血管通常为9~10根,如果视神经萎缩,这些小血管数目将减少。同时尚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和狭窄、闭塞,但该现象不是所有视神经萎缩皆有,一般球后视神经萎缩无影响,如果视神经萎缩伴有视网膜血管改变,则必须直接影响视网膜血管,才能发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常用的视神经萎缩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前者视盘境界清晰,生理凹陷及筛板可见;后者境界模糊,生理凹陷及筛板不可见。视野检查应注意适用小的红色视标,可见中心暗点,鼻侧缺损、颞侧岛状视野、向心性视野缩小至管状视野双颞侧偏盲等。色觉障碍多为后天获得性,红绿色障碍多见,色相排列检查法优于一般检查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意义不大,晚期可见视盘荧光减弱和后期强荧光。视觉电生理检测包括视网膜电图(ERG)、眼电图(EOG)和视诱发电位(VEP)等对诊断病情及预后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意义。手术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是一种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病因影响下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而致视力减退或丧失的一种严重眼病。病因十分复杂,治疗十分困难。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表现为:视乳头颜色变淡或苍白,视力不同程度、不同速度的下降,视野向心性缩小、缺损、偏盲,甚至视神经功能完全丧失。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很多,一般常见的病因有视网膜、脉络膜的变性、炎症及萎缩均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如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等;视神经的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等;炎症:如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缺血性疾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颅内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动脉硬化、高血压、红瘢狼疮、大量出血、低压性青光眼等;长期的视乳头水肿;中毒及营养不良:如铅、砷、苯、甲醇、乙醇、烟草、CO、二氧化硫、奎宁、有机磷、乙胺丁醇等,营养不良如B族维生素缺乏造成的恶性贫血等;压迫:如颅内、眶内肿瘤压迫,先天性颅缝早期闭合,视神经管骨折碎片压迫等;遗传性疾病,最多见为lede氏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肿瘤:视神经原发性肿瘤及视神经转移瘤;梅毒;外伤、视神经直接的挫伤;各类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过去人们应用“针灸”、“中药”、及“高氧压”等办法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也不持久。特别是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根本治疗方法是基因治疗。近年来遗传病的治疗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但这些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仍处在临床观察阶段,没有广泛应用临床。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视神经纤维退变、神经胶质增生、视神经内毛细血管闭塞所致。基于此病理特点我院从1995年开始采用国内外领先手术办法,即血管分流术、网膜血管再植术治疗视神经萎缩,可使供应视神经及视网膜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量增加,改善了视神经及视网膜的缺血状态,丰富了视神经及视网膜的营养,使病人的视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视野的扩大。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57.6.28所在学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博士点 中医儿科硕士点 研究方向 小儿脑系病证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 中医药防治小儿病毒性疾病的研究现任专业技 术职称 教 授 主任医师 最后毕业学 校及学位 中国医科大学 医学博士学位所在部门 儿科 现任职务 科主任社会兼职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 副理事长 2001年8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副秘书长 2002年10月 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 常务委员 2001年5月 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等职。个人简历 王雪峰教授,女,48岁,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临床药理学博士后。现为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病毒室主任。王雪峰教授多年来一直默默地耕耘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地奉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儿科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上。曾先后被沈阳市授予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五年被辽宁中医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本人科研及 教学成果 1、小柴胡汤防治柯萨奇B3病毒感染及免疫损伤机理研究 辽宁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1年 2、抗心肌炎冲剂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与实验研究 辽宁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2年 3、心炎宁颗粒剂新药开发研究 沈阳市科技成果 2004年 4、新世纪全国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西结合儿科学》主编 2005年目前主持的课题类型及名称 1、柴胡、黄芩配伍对CVB3m心肌炎CMC作用调控的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2、以小儿肺炎为示范建立辨证规范及中医疗效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 国家科技部 3、流感病毒易感机制及银翘散对其编码蛋白mRNA表达及IFN水平影响的研究 国家教育部

患者现在什么情况

中国中西医结合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见刊时间2000年10月11日。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22年11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被引量为74566次、下载量为464395次。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综合刊知网能查到。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自1995年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综合刊开始记录在知网,因此可以查到。

1 投稿要求 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一旦投稿,即被自动认为全部作者已阅读本《投稿须知》,并已理解和接受本《投稿须知》的内容和要求。 请访问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也可邮寄纸质版稿件。投稿时请附相应中文稿。纸质版稿件请用A4纸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连同作者单位介绍信及基金项目任务书复印件通过邮局寄来。在线投稿者,请等候编辑部通知再补充邮寄上述材料。不采用稿件不退还作者,请自留底稿。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为脚注第1项,并附基金证明复印件。如有获奖,请付获奖证书复印件。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稿件千万请勿寄给个人(包括主编)。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的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稿件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稿件30元,第一作者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 稿件将请同行专家评审,并由本刊编委会决定取舍。作者亦可提供2~3名同行专家名单(提供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传真或E-mail地址),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以备参考。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所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2 撰稿要求 本刊设有述评、专论、专题笔谈、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博士之窗、经验交流、基层园地、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临床试验方法学、综述、病例报告、中医英译及会议纪要等栏目。述评、专论及专题笔谈主要为约稿,但也欢迎来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用同行审稿的方式进行公正、公平地审定以确定录用与否。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正确。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及综述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不超过6 000字,短篇报道和病例报告一般不超过1 500字。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 文题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 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文稿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及2-5个关键词。临床论著、实验研究文稿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其他文稿中、英文摘要不采用4段格式撰写。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不能2—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词首字母均小写。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实验论著一般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临床论著和经验交流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高宽比例为5︰7,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 数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23 9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5~95%。 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于文末。格式如下:[期刊] 作者.文题.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起页—迄页.举例:1 项阳,钱学林,王宝恩,等.百草柔肝胶囊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 Buxton AE, Lee KL, Fisher JD,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9;341∶1882—1890.〔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举例:1 季钟朴主编.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82— Hazzard WR, Blass JP, Ettinger WH, et al. Principles of geriatrics medicine and gerontology. 4th ed.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 1999∶867—88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这个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相当于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内最高级别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以促进国内外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为宗旨,报道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新成就、新理论和新技术、开展学术争鸣与交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见刊时间2000年10月11日。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22年11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被引量为74566次、下载量为464395次。

中国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黄帝内经》英译本国内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经典。其第一个英译本由北京外文出版社推向海外书市。 《江西中医药》杂志编辑部编辑部的介绍、组成、约稿等。 《中成药》杂志--电子版刊登最新中成药研究、生产、应用和发展动态,介绍中成药新技术、新产品。 《中医天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自办刊物。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设有专病证治、临床研究、名老中医之路、医家经验、简法验方等栏目。 基层中药杂志网络版介绍中药制剂、中药炮制、配方保管、本草研究、临床中药等。 健康163网站(中医外治杂志主办)介绍中医外治特色,推动中医外治学术的发展。 江苏中医药月刊,1956年创刊。 江西中医药创刊于1951年。 山东中医杂志由山东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现代西医结合杂志网站,半月刊,综合大型医学期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综合性学术半月刊,包含本刊简介、稿约信息、期刊浏览。 中国骨伤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 中国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国际连续出版物,世界中西医药学会权威性核心期刊。 中国针灸由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针灸学术月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 中国中医药杂志高级医学刊物。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文权威性核心期刊。 中医外治杂志中医药学术期刊。 中医药学刊杂志网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 中医杂志我国中医药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月发行量近10万册,获国家期刊奖。

有。根据健康网官网显示,消痰散结方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增刊,康莱特注射液结合中医辨证对晚期肺癌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是国内第一本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

《黄帝内经》英译本 国内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经典。其第一个英译本由北京外文出版社推向海外书市。 《江西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编辑部的介绍、组成、约稿等。 《中成药》杂志--电子版 刊登最新中成药研究、生产、应用和发展动态,介绍中成药新技术、新产品。 《中医天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自办刊物。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设有专病证治、临床研究、名老中医之路、医家经验、简法验方等栏目。 基层中药杂志网络版 介绍中药制剂、中药炮制、配方保管、本草研究、临床中药等。 健康163网站(中医外治杂志主办) 介绍中医外治特色,推动中医外治学术的发展。 江苏中医药 月刊,1956年创刊。 江西中医药 创刊于1951年。 山东中医杂志 由山东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西医结合杂志网站,半月刊,综合大型医学期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综合性学术半月刊,包含本刊简介、稿约信息、期刊浏览。 中国骨伤 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 中国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国际连续出版物,世界中西医药学会权威性核心期刊。 中国针灸 由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针灸学术月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 中国中医药杂志 高级医学刊物。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文权威性核心期刊。 中医外治杂志 中医药学术期刊。 中医药学刊杂志网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 中医杂志 我国中医药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月发行量近10万册,获国家期刊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文章

比较容易投中的核心期刊,中医类和中西医结合类。给钱就发的核心期刊,一投就中的核心期刊有吗,有些作者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可是,自己投稿的论文接连被拒,或者自己对于自己的论文没有信心,怕等待时间太长,于是想去搜一下看看有没有一投就中的那种核心期刊,哪怕多交点版面费自己也愿意,那么到底有没有这种一投就中,比较容易发表的核心期刊呢?在这里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一投就中的核心期刊,比较容易发表的核心期刊?当核心期刊的编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得什么反应,得气晕在厕所,怎么,你看着我们核心期刊好欺负,连普刊都不是一投就中,你说我们核心期刊一投就中,比较容易发表,给钱就能发表,好呀,你投稿过来啊。这架势,仿佛是一个在外面浪荡久了的人,希望找一个不计较他过去的“老实人”接盘,于是四处问,有没有不计较自己过去的“老实人”,想找个“老实人”就嫁了。老实人,怎么这么倒霉呢,你浪久了,想安稳下来了,老实人给你接着。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实际上,当作者提出前面那些问题的时候,也颇有这个意味。你自己之前不认真准备论文,或者质量不好,这时候想到一投就中的核心期刊来了,哪有一投就中的核心期刊等着你呢?写论文并没有。我们所安排的普刊,有很多审核都比较严格,个别的刊物,作者修改三次文章都没有审核通过,且不说核心期刊了。核心期刊,正常的审核周期是3-6个月左右,这是审核周期哟,发表周期在年,就是一年到一年半以后才能发表出来。你看下这个周期你就能想到核心期刊的发表有多难,有的核心期刊,你看吧,一共几十篇我脑子,一个月出一期,你想想编辑得不是跟大海捞针似的筛选稿子啊。所以,没有什么一投就种核心期刊,自管他叫核心期刊,就是质量高的,就是审核严格的,质量再一般的核心期刊他也是核心期刊。所以,只有认真准备论文才是王道。淘淘论文提醒你,如果你想提高论文审核通过率,多阅读这个期刊的论文,多了解人家期刊的审核要求,这样论文审核通过率就高一些。参考文献所有,核心期刊,没有比较容易一说,只要是核心期刊,发表都是比较难的,即便是找论文发表机构,这不意味着你随便写篇文章,因为你花钱找论文机构投稿发表的,所有很容易就能发表,不是的,核心期刊,也要注意自己的影响的,也要注重刊物质量的,一篇低质量的文章,足以把一本刊物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口碑毁掉,你想谁敢随便发低质量的文章啊。所以,即便你找淘淘论文这种发表核心期刊,也不意味着你的论文不需要质量,或者质量一般就能发表,不是的。

1 投稿要求 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一旦投稿,即被自动认为全部作者已阅读本《投稿须知》,并已理解和接受本《投稿须知》的内容和要求。 请访问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也可邮寄纸质版稿件。投稿时请附相应中文稿。纸质版稿件请用A4纸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连同作者单位介绍信及基金项目任务书复印件通过邮局寄来。在线投稿者,请等候编辑部通知再补充邮寄上述材料。不采用稿件不退还作者,请自留底稿。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为脚注第1项,并附基金证明复印件。如有获奖,请付获奖证书复印件。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稿件千万请勿寄给个人(包括主编)。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的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稿件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稿件30元,第一作者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 稿件将请同行专家评审,并由本刊编委会决定取舍。作者亦可提供2~3名同行专家名单(提供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传真或E-mail地址),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以备参考。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所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2 撰稿要求 本刊设有述评、专论、专题笔谈、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博士之窗、经验交流、基层园地、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临床试验方法学、综述、病例报告、中医英译及会议纪要等栏目。述评、专论及专题笔谈主要为约稿,但也欢迎来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用同行审稿的方式进行公正、公平地审定以确定录用与否。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正确。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及综述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不超过6 000字,短篇报道和病例报告一般不超过1 500字。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 文题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 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文稿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及2-5个关键词。临床论著、实验研究文稿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其他文稿中、英文摘要不采用4段格式撰写。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不能2—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词首字母均小写。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实验论著一般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临床论著和经验交流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高宽比例为5︰7,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 数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23 9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5~95%。 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于文末。格式如下:[期刊] 作者.文题.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起页—迄页.举例:1 项阳,钱学林,王宝恩,等.百草柔肝胶囊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 Buxton AE, Lee KL, Fisher JD,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9;341∶1882—1890.〔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举例:1 季钟朴主编.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82— Hazzard WR, Blass JP, Ettinger WH, et al. Principles of geriatrics medicine and gerontology. 4th ed.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 1999∶867—880.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正因为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名气很响亮,起的作用也很大,那么对要发表的论文要求相对来说就比较严格,无论是从论文的标题、立论、结论,还是从论文的格式上都比一般期刊要求严格,因为论文的质量就是期刊的生命,好的论文才保证核心期刊的权威性。一般的人为写论文发愁,把论文写好后,发表不了更愁。只有论文发表后,而且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才可以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下面就来讲解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由于细节内容有很多,这里只介绍一部分。1、首先确定自己的论文属于哪个领域,比如经济类、医学类、文学类、理工类等等;其次在所属领域内选择一本适合的期刊;再次,每个期刊都有无数个栏目组成,要求客户在投稿前确定自己的文章适合哪个栏目,这样,杂志社在审核稿件时有更强的目的性,提高论文发表的效率。2、一个月向同一本杂志投递的稿件数量不要超过三篇。有的客户一次性向杂志社投递十几篇稿件,让编辑进行筛选,殊不知这大大降低了论文发表的成功率。一方面,杂志社编辑每天要处理百十篇稿件,精力有限;另一方面,会让人误解这些稿件即使没有发表过,也有被其他杂志社淘汰过的嫌疑。3、关于期刊的截稿问题。期刊截稿分为两种,一是杂志每月交稿的时间,二是临时征稿截止的时间。对于前者客户不必太在意,因为这属于期刊的常规征稿,期刊每个月都要征稿,错过这一期还有下一期。对于临时征稿的截止,就要求客户宜早不宜迟,争取在截稿之前定稿,一旦超过期限就错过了定稿时间。4、关于稿件的字数限制。论文的字数要求意味着能少就不要多,规定多少字就写多少字,毕竟论文不是散文,期刊的版面限制决定了多出的字数只能被删减。字数少,即使版面占不满,也不影响发表。

从别的渠道得到了一份答案,自问自答一波,如下:首先,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中医与中西医结合的核心期刊优助医学建议:北京中医药,国际中医中药杂志,,河北中医药学报,环球中医药,吉林中医药江苏中医药,山东中医杂志,陕西中医,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