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论文12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8 08:38:31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论文1200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军费连年激增,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有的对此感到惶恐不安,有的则视其为挑战和威胁;虽然中国一再表达自己和平崛起的诚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平静的对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美国,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它将会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呢?做为世界上的二号经济大国,最有潜力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中国,他又将会如何发展对美关系?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走势。 经贸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在经贸上相互需求和依存度及利益交合不断增多增大。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对象,也是四化建设所需的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 经验 的主要来源地。美国也亟需中国广大的市场、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投资场所。中国的优质廉价商品每年为美国消费者节省成百亿美元的开支,为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起了积极作用。美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每年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的70%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投放在美国,为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发挥了一定作用。中美经济关系好于和高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重点和基础地位将不断增强,成为中美关系强有力的胶合剂和催化剂。同时中美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摩擦,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国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 措施 对我国输美产品设限。美 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 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应该看到,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民主分歧是造成中美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这种“上帝选民”和“天赋使命”神话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 文化 之中,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 其它 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出来。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竭力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力图使种族文化、意识形态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接受美国的发展模式,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将意识形态与之对立的共产主义视为最严重的威胁,积极推行“西化”图谋,对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倍加警惕与仇视。尽管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在执行“神圣的使命”时已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但中美的民主分歧依然影。 在2009年下半年,对台军售、中国制裁美国军工企业、奥巴马会见__等一系列事件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又一次交锋。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诚然,中国的统一问题,本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务,但是,外交政策必须基于现实主义。无论承认与否,台湾问题受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朝鲜南北双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南北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但就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仅靠这样的努力显然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可望扮演积极的角色。美国政府至今仍遵循一个中国政策,真诚邀请美国扮演积极角色,推动两岸最高领导人会谈,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抑制“台独势力”,有积极意义。虽然美国未必乐意见到大陆与台湾很快统一,但海峡两岸改善关系,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美国利益。中国需要与美国就台湾问题进行认真务实的探讨,在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时,不仅考虑台湾的利益,又尊重和照顾美国的利益。中国可以承诺,如果实现和平统一,整个台湾可以成为自由港,并允许美国在台湾租借军事基地,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台湾民众的恐惧心理,又让美国得到了较大利益,而最大的获益者仍将是中国。 中国必须承认并尊重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真正把美国当作友好合作伙伴。中国对美国所表现出的所谓“霸权主义”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批评,并努力通过联合国的机制给予一定的制约,但不要走得太远。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对这样的国家,尤其在经济等领域颇受其惠的国家,应给予充分的承认和尊重。政策制订者应该清楚,在历史上,美国在西方列强中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在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血债(朝鲜战争没有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美国曾是制约日本和前苏联的最主要力量,而后两者曾是威胁中国的最大敌人;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诸多无私的援助。在中国改革开 放时代,中美的经济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中国人还应该看到,美国在行使通常所指的“霸权主义”时,也还往往遵循人类共同的良心和价值观,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与当年的日本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必须真诚地把美国看作合作伙伴,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基于这样的立场,中国应该对美国在全球政策中的有关事物,如打击恐怖主义等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向准盟友关系靠拢。在两国关系中,还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防止类似侦察机事件那样的事发生,或即使发生,能在机制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不演化为双方的对抗与冲突。 结语:中国和美国早已结束敌对关系,中美两国和平友好是大势所趋势,虽然在台海问题上,人权问题上,知识产权问题上,以及汇率问题上,中美两国的较量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美国虽尤其自私的一面,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但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不容妥协,在人权问题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确实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相信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灵活调整对台政策,在知识产权和人权问题上不断完善,这些矛盾反而会成为解决中国内部问题的动力。中国已经崛起,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对外,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不对他国产生威慑的大国,对内,它能够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实现中国的国富民强。 参考文献 [1] [美]卡特. 妖魔化中国是错误的[J ] . 纽约时报,1997 -08 - 10. [2] 黄硕风. 综合国力论[M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王诵芬. 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M] . 长沙:湖南出版社,2007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它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一对影响世界的大国关系。中美经贸关系,以及其他建设性合作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举足轻重,中美关系的阴晴冷暖对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中美两国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点,在国际事务中,中美两国有许多共性,同时中美两国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的分歧和矛盾。 关键词:中美关系 崛起 贸易 台湾问题 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军费连年激增,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有的对此感到惶恐不安,有的则视其为挑战和威胁;虽然中国一再表达自己和平崛起的诚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平静的对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美国,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它将会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呢?做为世界上的二号经济大国,最有潜力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中国,他又将会如何发展对美关系?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走势。 经贸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在经贸上相互需求和依存度及利益交合不断增多增大。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对象,也是四化建设所需的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的主要来源地。美国也亟需中国广大的市场、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投资场所。中国的优质廉价商品每年为美国消费者节省成百亿美元的开支,为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起了积极作用。美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每年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的70%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投放在美国,为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发挥了一定作用。中美经济关系好于和高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重点和基础地位将不断增强,成为中美关系强有力的胶合剂和催化剂。同时中美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摩擦,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国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措施对我国输美产品设限。美 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 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应该看到,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民主分歧是造成中美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这种“上帝选民”和“天赋使命”神话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文化之中,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出来。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竭力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力图使种族文化、意识形态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接受美国的发展模式,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将意识形态与之对立的共产主义视为最严重的威胁,积极推行“西化”图谋,对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倍加警惕与仇视。尽管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在执行“神圣的使命”时已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但中美的民主分歧依然影。 在2009年下半年,对台军售、中国制裁美国军工企业、奥巴马会见__等一系列事件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又一次交锋。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诚然,中国的统一问题,本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务,但是,外交政策必须基于现实主义。无论承认与否,台湾问题受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朝鲜南北双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南北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但就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仅靠这样的努力显然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可望扮演积极的角色。美国政府至今仍遵循一个中国政策,真诚邀请美国扮演积极角色,推动两岸最高领导人会谈,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抑制“台独势力”,有积极意义。虽然美国未必乐意见到大陆与台湾很快统一,但海峡两岸改善关系,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美国利益。中国需要与美国就台湾问题进行认真务实的探讨,在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时,不仅考虑台湾的利益,又尊重和照顾美国的利益。中国可以承诺,如果实现和平统一,整个台湾可以成为自由港,并允许美国在台湾租借军事基地,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台湾民众的恐惧心理,又让美国得到了较大利益,而最大的获益者仍将是中国。 中国必须承认并尊重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真正把美国当作友好合作伙伴。中国对美国所表现出的所谓“霸权主义”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批评,并努力通过联合国的机制给予一定的制约,但不要走得太远。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对这样的国家,尤其在经济等领域颇受其惠的国家,应给予充分的承认和尊重。政策制订者应该清楚,在历史上,美国在西方列强中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在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血债(朝鲜战争没有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美国曾是制约日本和前苏联的最主要力量,而后两者曾是威胁中国的最大敌人;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诸多无私的援助。在中国改革开 放时代,中美的经济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中国人还应该看到,美国在行使通常所指的“霸权主义”时,也还往往遵循人类共同的良心和价值观,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与当年的日本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必须真诚地把美国看作合作伙伴,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基于这样的立场,中国应该对美国在全球政策中的有关事物,如打击恐怖主义等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向准盟友关系靠拢。在两国关系中,还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防止类似侦察机事件那样的事发生,或即使发生,能在机制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不演化为双方的对抗与冲突。 结语:中国和美国早已结束敌对关系,中美两国和平友好是大势所趋势,虽然在台海问题上,人权问题上,知识产权问题上,以及汇率问题上,中美两国的较量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美国虽尤其自私的一面,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但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不容妥协,在人权问题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确实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相信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灵活调整对台政策,在知识产权和人权问题上不断完善,这些矛盾反而会成为解决中国内部问题的动力。中国已经崛起,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对外,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不对他国产生威慑的大国,对内,它能够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实现中国的国富民强。 猜你感兴趣: 1.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2.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3.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形势 4.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5. 2017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论文

新年伊始,人们普遍关注预测国内的形势走向,同时也十分关注国际风云的变幻趋势。笔者从经济专家的视角,帮助大家点拨2008年国际形势的三大看点: 第一,冷战形势又有所抬头。今年恰逢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都面临总统大选,两国总统竞相表现自我,制造国际摩擦,转移国内视线。美国布什总统一直是鹰派代表,后一直策划发动反恐战争,至今看不到尽头。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一直处于胶着状态,最近,与伊朗又发生海上舰船危机。 俄罗斯在普京领导下坚持自主发展,国力增强,正加紧抛出“新军事学说”,将在2007—2015年期间投资1890亿美元全面改造提升武力系统,重圆昔日强国之梦。俄远程战略轰炸机与航空母舰最近又恢复了全球的战斗值班。 人们惊呼,世界冷战格局结束近20年,今天又有重新抬头之势,世界似乎又加重了几分不安宁的因素。呼吁由大国称霸战略转向国际多边主义的调解机制,力保世界和平。 第二,各国之间争夺战略资源和资本市场的“经济战争”愈演愈烈。今年各国纷纷围绕太空、极地、海洋三大战略制高点展开战略资源的争夺。 美国继续谋求太空霸权,宣布将于2031年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庞大计划。随之日本、德国、印度、俄罗斯、中国等国也竞相实施探月登陆计划,新一轮太空竞争开始了。太空竞争,表层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背后是对战略资源的竞争,这已成为21世纪世界竞争的新态势。 第三,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几个大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格局。 一是美元持续贬值,等于从美国向世界各国输送通货膨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重大调整。 二是美国次级房产抵押贷款危机蔓延成灾,拖累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增长。其所波及的影响,估计今年6月份能在低谷中见分晓。 三是国际油价年初突破每桶100美元之后,一直在高点徘徊。国际能源形势更为严峻,各国之间的能源大战也会逐步升级,愈发增强了世界不安宁的气氛。 四是世界原有的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增长乏力,分别在—%左右。而新崛起的“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将增长强劲,增速分别在11—5%左右。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50%以上。 我国要全面准确地分析把握国际形势的基本格局及其走向,抓住机遇,主动应对,趋利避害,赢得国内经济的更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在各高校的实施状况也各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课程安排和考核方式、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方面。我在此整理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国际形势;外交;合作;共同体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

“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论文2021

形势与政策课在各高校的实施状况也各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课程安排和考核方式、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方面。我在此整理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国际形势;外交;合作;共同体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

“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战争与和平2011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今年,全球重大武装冲突难以发生,总体形势将无显著变化,武装冲突的数量可能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有多个国家参与的跨国武装冲突和国内武装冲突。前者包括巴以冲突和阿富汗战争,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冲突发生和持续的原因包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宗教和民族矛盾等,非常复杂。大多数冲突已持续多年,短期内形势难以改观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今经济形势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2008年我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左右,增长速度与上年相比出现回落,但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左右,比前几年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保持农业继续较快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保持农业生产有较快增长、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左右,比上年增速有所减慢,同时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增长的局面不会改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左右,增速与上年相比也有所减慢。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仍然慢于第二产业,这种状况不利于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8年将达到170260亿元左右,实际增长率和名义增长率分别为和24%左右。根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要求,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将继续比上年有所降低,同时又仍然保持一定的较快增长速度,以防止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目标。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然明显高于GDP增速和消费增速,使得投资占GDP的份额上升。按现价计算,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将达到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多年持续明显上升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总的来看,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同时存在需高度重视的通货膨胀压力。面对国内外各种因素存在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审时度势,继续努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变为过热,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要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争取主动,力争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的发展。二、需要高度重视的通胀问题2007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CPI年度涨幅达到,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最高。中国政府针对物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CPI目前仍在高位运行。虽然目前CPI上涨在开始阶段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引起食品价格上涨,但是在其背后隐含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和近期新出现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了可能造成总体价格水平明显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既有成本推动因素,又有需求拉动因素;既有总量性原因,又有结构性原因;既有国内问题的影响,又有国际问题的影响。而中国经济市场也面临着相同的现象,由“通胀预期产生”的需求显然也被成倍地“放大”。 级差地租还未被发现陈淮说,房地产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其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价格的不确定性。住房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建筑成本,而取决于级差地租。很正常地,同样的住宅,一通轻轨,价格立刻就大幅上涨。而我国的情况是,绝大部分土地和住房未经过充分的反复交易,级差地租实际上是未被发现的。目前很多城市核心市区房价的波动,不应简单归结为“投机”或“炒作”因素,这其中有很大成分是级差地租的自发“寻价(即寻求合理价格定位)”过程所致。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上下波动的风险就尤其大。 如何保卫“货”与“币”二是需求的不确定性。仅从有多少人没房住或打算改善住房条件来分析需求是不充分的。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改革的第一个十年,老百姓生活改善的标志是收入增长;第二个十年,改善的标志是存款增长;现在进入第三个十年,改善的标志是拥有住房等不动产的产权。再具体说,在通胀预期面前,第一个十年我们靠物价补贴就能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第二个十年我们靠“保值储蓄”就能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现在老百姓的存量资产普遍多了,并且人们都已懂得通胀时货币资产“缩水”而实物资产“涨水”的道理,老百姓一定要靠市场化的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转换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种“由通胀预期产生的需求”具有非常的不确定性,而且人们的私人财富累积的程度越高,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波动越大,其不确定性就越大。 我国房产负债程度不高目前看,控制我国房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不应仅依靠“收紧”信贷。更充分和更有效的手段是尽快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市场化的直接融资,让投资者直接承担产业风险的市场化融资。 对国民经济整体来说,房市风险主要体现在房价下跌时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按照当前平均房价、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城镇居民人口总数三个因素推算,我国目前城镇住房资产总值的负债程度不到10%。而发达国家这个指标一般保持40%左右。因为我国的存量住房一般不欠银行的钱。我们需要扭转的,是以新房为信用资源的房贷结构。 他指出,中国房地产现在面临五大矛盾: 一是大部分城市居民进入住房条件迅速改善期,与少部分人无力改善之间的矛盾。 二是代际之间的矛盾。 三是资源闲置和低端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 四是住房面积和配套条件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市场发育严重不足的矛盾。

您好:中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正一天又一天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成果,更是我们人民对国家经济向好的信心,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7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其中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较上次提高了个百分点,达到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速平均保持在了8%,“保八!保八!”这似乎成了今年中国经济行业喊得最亮的口号。在今年我们看到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引领下,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这一数字是全球第一呀!前几天,一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在未来的世界中国必将成为一个闪亮的主角!但是我们在为高速发展经济而欣慰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在许多方面任然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居国民收入仅为三千多美元,仅仅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这个差距是中国发展的一大缺陷;有一份外国的调查显示,中国的一位劳动者劳动8年+10个月的收入才等于英国劳动者劳动八个月的收入还等于美国劳动者劳动一年的收入。不仅是收入上的,还有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等许多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距。我们在高兴的同时还应从实际出发,把握时机,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从分发挥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架马车的作用,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之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居安思危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以供参考】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从改革开放至今34年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较往年低,但还是处在世界领先位置。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深化过程之中,工业增长仍有较大空间,但传统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市场需求日益接近“天花板”,增长速度会逐步放慢;消费需求向下企稳,投资增速下滑,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流动性不足,但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企业信心不足;同时,财政收入增长也将趋缓。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整体增长潜力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净出口将长期处于稳中趋降的态势,未来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降低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有助于内需扩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关键词:经济增长;工业化深化;投资;消费需求;净出口;内需;流动性不足;通货膨胀压力;房地产市场;财政收入Abstract:In the 34 year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realized on average 10 percent high yearly growth rate, afte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economy recession, although China’s economy growth speed has been lower than previous years, the economic growth speed is still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China is stay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growth still has big space, however, the demand of traditional heavy indu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is more and more closing to the“ceiling”and their growth rate will gradually slow. The consumption demand is falling but stable, the speed of investment declines, expor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 liquidity is not sufficient, but the pressure of inflation still exists.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s slowing, entrepreneurs are short of confidence, meanwhile, the increasing rate of financial revenue will become slowing. On the whole, the overall growth potential of China’s economy declines, economic growth speed will slow, net export will be long-term stable and decline, future economic growth will mainly depend on domestic demand,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ratio of national fiscal revenue to GDP is conducive to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to boosting stable economic words: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ization deepening;investment;consumption demand;net export;domestic demand;liquidity insufficiency;inflation pressure;real estate market;financial revenue.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在各高校的实施状况也各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课程安排和考核方式、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方面。我在此整理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国际形势;外交;合作;共同体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

“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战争与和平2011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今年,全球重大武装冲突难以发生,总体形势将无显著变化,武装冲突的数量可能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有多个国家参与的跨国武装冲突和国内武装冲突。前者包括巴以冲突和阿富汗战争,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冲突发生和持续的原因包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宗教和民族矛盾等,非常复杂。大多数冲突已持续多年,短期内形势难以改观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7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论文篇二 《浅谈国内外经济协调与企业决策》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从时代背景看,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从国际背景看,存在中国经济内外平衡问题,中国经济2006年增长,2007年增长可能达到左右。 关键词:经济协调 企业决策 工业化 城市化 外汇储备 汇率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时期,正处在与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时期,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家在做重大决策时,不得不既考虑国内经济环境,也要考虑国际经济变化,还要观察国内外经济的相互影响。这里,本文就我国经济所处的大阶段、国内外经济的协调、我国经济增长近期预期及挑战等,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企业决策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科技及政治结构变化。我们根据国内外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和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核心指标,同时对比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中期’区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特征,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1、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单纯用工业化阶段或城市化阶段都难以完整地概括,必须同时考虑工业化与城市化。 首先,我们根据对中美经济史的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接近于美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结论。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应于美国1950-1960年的水平,即美国工业化后期阶段,就业比重对应于美国1900年的水平,即其工业化初期阶段;而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相当于美国1900年,即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三产产值占GDP比重相当于美国1870年以前的水平,还达不到工业化初期水平。只能近似地说,中国现阶段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区间”。 在现有的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中,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他分析比较了1950-1970年期间101个国家(地区)经济结构转变的全过程,勾画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转变的“标准型式”,按他的分析 方法 ,我国200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但我国2003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为,处在工业化前期。对比钱纳里多国模型的工业化阶段分期理论,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区间”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其次,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在 总结 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经验 基础上提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城市化率模型,我国2003年、2004年城镇化率分别为、,得出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处于城市化中期的结论。 2、“‘双中期’区间”最新时点(2003)关键特征归纳及国际比较 国民收入水平、产业发展结构、城市化程度、消费水平以及科技实力是我们分析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中国经济的五个关键特征,并相应得到收入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城市化指数、消费指数和科研发展指数等五个特征指数。在进一步对“按汇率法折算的人均GDP”和“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DP”、“农业占GDP比重”和“服务业占GDP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二、三产业就业量占总就业量的比重”、“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和“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和“每百万人中从事R&D研究和技术人员比例”等具体指标进行测算后,我们发现:中国的收入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12%,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上等水平(指数为);中国产业发展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37%,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数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50%,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数为);中国消费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50%,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下等水平(指数为);中国科技投入和产出的综合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值的34%,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中上等水平(指数为)。 3、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 在进行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有一种双重性现象在反复出现: 首先是收入增长的双重性。2003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5%,居第6名;而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占世界总量的14%,居第2名。从人均来看,中国按汇率法折算的人均GNI居世界第134名;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NI居世界第119名。综合比较,中国收入现象呈现双重性:按总量收入居第4位,居世界前列;按人均收入居第126位,仍然落后。 其次是产业发展的双重性。2003年,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商品和服务出口额均居世界第4位;非农业增加值占世界总量的3%,居世界第7位。从比率来看,中国农业占GDP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37个国家中居第75位;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37个国家中居第125位。综合比较,中国产业发展呈现双重性:中国产业总量水平居世界的第5位,名列前茅;但农业比重偏高与服务业比重偏低,因而,产业比率指标居第100位,还是很落后的。 再次是城市化水平的双重性。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51个国家中居第107位;中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2个国家中居最后一位。综合比较,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双重性: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居第70位。 第四是消费水平的双重性。2003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为世界的3%,居世界第7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7个国家中居倒数第2位;中国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41个国家中居第36位。综合比较,中国消费水平呈现双重性:中国消费总量水平居第7位,人均消费支出比率在统计的37个国家中居第36位。 最后是科技实力的双重性。2002年,中国研发经费总量居世界第6位;2004年,R&D研究和技术人员总量居世界第2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 例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6个国家中居第13位;中国每百万人中从事R&D研究人员比例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42个国家中居第26位。综合比较,中国科技实力呈现双重性:中国科技实力总量水平居第4位,比率指标在统计的42个国家中居20位,属中等水平。 综上,我们看到,2003年中国经济按国民收入、城市人口、产业发展、消费以及科技实力五个方面总量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序分别为第4、第5、第1、第7和第4位,五个方面的综合排序达到新的高度,位居世界第4名,高于仅按GDP总量指标的排位,表明中国确实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大国。但若按人均量或相对量排序,这五大指标分别排在第20、第36、第70、第100、第126位,五个方面的综合排序为第70位,还是比较落后的。 二、企业决策的国际背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平衡问题 以下归纳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不平衡问题的表现,对实现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综合平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1、现实意义:三大背景新动向下求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现实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大国化: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保持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数量的最大影响国之一,中国的石油依赖度达到40%以上;中国的国内经济政策已影响到世界,欧美亚对中国和平崛起议论纷纷。其次,世界经济全球化:技术革命快速化、各国经济紧密化、经济制度一体化、资本交易的循环化、跨国公司国际化,把全球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要素日益融合,全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最后,国际经济多极化:所谓多极化就是站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批新兴的国家的上台,一批老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国际间区域间合作也强化了,一方面是全球化,一方面是区域化;贸易摩擦与金融波动强化;战争、瘟疫等非经济矛盾增多。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上述三个大背景下,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平衡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求解内外平衡有助于协调中外经济,尤其是中美经济关系。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变动往往是通过经济参数或变量之间的传导作用而发生的,其中最主要的纽带当属汇率,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关键。中美经济关系是中国国内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国对美政府债券持有产生的影响非常大。2004年,向美国经常账户提供赤字融资的并不是美国央行,最高的31%这一部分源于中国,其次是日本,为24%。据统计,2004年有三千亿美元官方资本投资到美国,最大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投资,因此,仅仅从贸易赤字看中美关系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到我们对美国经常提供的资金。实际上,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美国投资的扩大。考虑资金的国与国联系,是判断贸易的国与国联系的重要方面。这意味着,美中贸易的不称。 2、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内外不平衡的表现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不平衡问题,其内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国际收支平衡角度看,我国国际收支不太平衡,表现为顺差年年继续增加,2006年更如此:2006年6月份实现了145亿贸易顺差,同比增长是49%,增长幅度相当大;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二是外汇储备快速增加,截至2006年7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9,54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三是资本流动性过剩,由于我们外汇外资的结售汇制度的收购特点,造成了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非常大,造成相当程度的流动性过剩。2005年末,我国银行体系存差资金已达万亿元,为2000年的倍。2000-2004年,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由4,050亿元增至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四是由于银行的存差非常大,会促使银行放贷,刺激和支持投资快速增长。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从外部到内部,从外汇到基础货币,最后影响储蓄和投资关系,内外经济不平衡表现比较突出。 在国内,经济不太平衡的表现之一就是国内投资和消费的不太平衡。我国投资增长过快,上半年增长,同期加快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增长个百分点;全社会投资第一季度为,二季度为,上半年城镇投资,增长过快;14个省份投资增长超过35%,60多个行业中有30多个行业(制造业)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98,850个。相比之下,我国消费率比较低,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据统计,在6月末,我们城乡储蓄是万亿,比年初又多了1万多亿。高储蓄的一个原因就是预期不乐观,投资 渠道 不畅等,这也就导致消费增长不足。 3、实现国内外经济综合平衡的现实政策选择 实现国内外经济综合平衡的现实政策,有税率、汇率、利率、就业政策,以及行政性干预政策等,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现在内外协调政策选择中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如何看待外汇储备规模的问题,二是如何看待汇率水平问题。 1)外汇储备规模 从外汇储备规模变化上,可以部分反映出国内外经济之间的影响,反映出国内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反映出汇率政策变动的影响。外汇储备增加的渠道主要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顺差,企业多结汇、少购汇,外债的增加,个人转移和收益的增加,证券投资的收益,国内机构在海外的金融资产投资的收益,外汇变化形成的收益等。在外汇储备规模上,近几年有很热烈的争论。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多种意见,多数人认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①储备至少3个月进口的外汇所需,2001、2002、2003年,我国进口总额分别为2,436亿美元、2,592亿美元和4,128亿美元,最少需要年持有外汇储备美元600-1,000亿美元左右;②还外债每年在120-150亿美元之间;③海外投资用汇估计在100亿美元;④外商投资企业年汇出利润估计也在100亿美元左右。因此,年度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需要的。以上可以说是在正常条件下的外汇储备规模。但是,在非正常条件下,外汇储备规模就还要有新的因素考虑。比如,外汇储备在国际资本冲击下,在国际金融动荡中,似乎多一点更能抵御外部的金融冲击,更能增强国人的信心,更有能力干预和稳定外汇市场,更能帮助别国度过金融危机。此时,我国外汇储备成了手中一张王牌,成了支持香港对付国际金融炒家的一支利器,成了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砝 码。换言之,按常规经济理论讨论外汇储备规模已不很重要了。多一点外汇储备有什么不好呢?多花一点经济代价,带来一种事关全局经济利益和安全的保证,似乎是更重要的,更有价值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上了500亿美元后,有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1996年过了1,000亿美元,这种意见就更多了。但是,到了1997年8月泰国金融危机后,这种意见似乎越来越少,尽管这时我国外汇储备已接近1,400亿美元。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7,000亿,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当前,我国对外汇储备规模是不是偏大了呢?下面从三个方面做出判断。首先,比较外汇储备与GDP占比:我国外汇储备占全世界外汇储备的25%,我国GDP占世界的5%,我国的外汇储备占比和我们GDP的占比相比较是偏大的。其次,我国持有外汇储备各种机会成本之和高于国内投资收益率,外汇储备特别高会抑制对外汇政策尤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最后,我们外汇储备已大大高于外债规模,通常要求这一比例为40%.50%,而现在我们外债规模大概有2,800亿。总之,“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要不要继续当,对我们内外平衡是好处还是坏处,这个是很值得研究的。之所以把外汇储备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毕竟反映了综合的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储备上,当然最后体现在国际收支上。 2)人民币汇率制度 现有人民币汇率制度已形成的基本框架包括:(1)银行结售汇制度;(2)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3)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如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外汇一级交易商等;(4)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管理,如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等。 有三种方法计算汇率水平,并对汇率水平的合理性做个初步判断。第一种方法是购买力平价。所谓购买力平价,即以工业化国家产出的相对价格来衡量发展中国家的产出。用这种方法无疑会推出发展中国家货币的现有汇率基本上都是低估的结论,它相当于只是简单地确定,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若干年后货币会趋于升值。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采用大汉堡包指数进行测算,根据这种方法测算,人民币对美元约被低估了56%。 第二种方法是基本的国际收支余额。基本的国际收支余额是衡量发展中国家汇率水平的最普遍方法。第一步:根据现有的汇率水平并调整周期性因素以后,估计经常项目的今后走向;第二步:估计“基本的”资本流动,基本的资本项目余额主要指FDI和其他中长期的净资本流动,剔除短期借贷、证券组合投资、直接的资本外逃以及官方储备变化。高盛公司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认为,中国的基本国际收支余额无疑是顺差,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但是,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程度并不严重,大约是目前汇率的10%-15%,不足以对中国的贸易伙伴国造成太大的冲击。第三种方法是实际有效汇率和均衡汇率的估算。这种方法要求建立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模型,确定变量和选取数据。均衡汇率的实际决定因素可以分为供给、需求、外部环境和商业政策四类。主要有实际有效汇率、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国内投资比率、国外直接投资、国际需求水平、贸易条件、开放程度等变量。实际有效汇率指标是衡量一段时期内货币汇率水平的基本工具。实际有效汇率揭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均衡汇率在中长期内面临升值趋势。从1994年到2001年,人民币均衡汇率累计升值,平均每年升值。目前实际有效汇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如果以内外部均衡较为理想的2001年下半年为基础,2002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这个道理对现在仍然是适用的。总之,从以上三种测算,可以看出人民币低估是肯定的。 在转轨期间,由于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基础差,宏观间接调控手段难以真正奏效。只有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汇率机制才能越来越发挥作用。因此,汇率形成机制要市场化,而且其重要性高于汇率水平。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得好,汇率水平才有它的合理性。台大的(孙震)校长在2006年国共论坛上发表讲演时,专门谈到台湾经济自由化有一个经验,就是它的外汇完全自由化太慢了,使得90年代台湾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实践反复证明:汇率形成机制是第一位的,汇率水平高低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要在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方面继续前进,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企业决策的近期背景:经济增长趋势的近期预测 我院2006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测结果基于以下两种季度计量模型,一种是完全基于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法(自回归移动协整模型);另一种是基于GDP与宏观经济政策变量相关分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预测结果如下: 1、ARIMA模型预测2006年经济增长趋势 根据模型预测的要求,选取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三季度数据,依据数据特性,使用ARIMA(3,1,1)(1,1,1)模型。 预测结果表明,今年我国第四季度预计经济增长率为,和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持平;全年GDP增长将达,比2005年的水平高出个百分点。 运用ARIMA模型(样本数据为1998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对200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其他各主要指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请见下表: 同时,我们运用VAR模型预测的结果是,2006年四季度比前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较大的回落,回落达个百分点;比2006年三季度有小幅回落,达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高出2005年个百分点。 2、2007年国民经济增长呈现高位向下微调特征 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仍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增长速度会有所下调,我们预测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左右。上述预期与相关机构的预期也存在一致性。以下是8个权威机构最近对2007年经济增长的预测。 从上表可以了解到,2007年各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长仍保持较高的预期上,各机构平均预期值为,低于2007年1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调节下继续放 缓,但仍然是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将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这一结论,与中国企业调查系统今年调查结果相同,即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但也认为,未来经济增长可能趋缓。 四、企业决策的新机遇分析: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 中国连续15年成为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500强中已有480多家来华投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投资战略的重要区域。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 报告 (2005-2006)》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50%,而在2000年仅为,加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十五”期末两者相加的比重已经占到了65%;内资民营投资总量5年问增长了近三成,2005年达到了亿元了。 本文将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暂归纳了8种模式: 1、通过跨国公司并购民营企业而形成的完全一体化合作。如西子集团公司先是通过与大型跨国公司的购销合作进一步发展为一体化合作。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体化后,民营企业仍然拥有独立性和产权,这种合作也即为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的公司。前者以股论权,后者以契约分利。 2、中外双方合作形成跨国公司或多国公司。如2003年3月,中国・夏梦服饰有限公司与享誉全球的世界精品男装著名领袖企业意大利杰尼亚集团(ErmenegildoZegna)合资成 立夏 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各占50%股份,夏梦将全部资产准入合资企业,迄今,该公司生产的“夏梦”服饰,被誉为中国十大男装著名品牌之一。如1999年4月,华立集团与以色列尼斯科工业电表公司合作经营浙江华立尼斯科电器有限公司签约;如温州柳成集团和世界化工龙头瑞士汽巴精化有限公司日前签订合资协议,投资1,300多万美元,双方各持50%股份,成立浙江瑞成珠光颜料有限公司。 3、通过跨国公司下属公司与中方民营企业母公司出资而形成的在垂直分工下的兄弟式平等合作。如2001年1月,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全世界最大的节能灯具生产商和光源制造商)签订合资协议,合办“浙江阳光照明有限公司”,进行强强合作,共同致力于节能照明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4、通过跨国公司资金支持而改制成其子公司而形成的母子型有隶属关系的合作。2006年8月,国内炊具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民营企业――苏泊尔集团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会议以的高票通过了《关于苏泊尔与法国SEB进行战略合作》的议案,这意味着法国SEB收购苏泊尔,通过资金支持而控股苏泊尔集团将很快进入实施阶段。 5、跨国公司与中国民营企业通过贴牌生产甚至技术入股(如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无形财产入股)等方式形成的知识产权合作。类似事例有很多,中国的出口贸易很大程度上是加工贸易,其中绝大部分是我国内资民营企业为跨功公司贴牌生产,然后再内销或出口,这种现象在苏南、浙江和广东三省尤为普遍。 6、中方或是做跨国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或是接受跨国公司订单进行生产,或是做跨国公司的客户的购销合作。如1997年8月,浙江万向集团正式获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订单,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一流主机配套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可口可乐公司98%以上的原料在中国采购,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可口可乐公司产品的包装物料就是由我国国内的民营企业供应,经过其对国内供应商的长期培植和考察,迄今,可口可乐公司从生产线、原材料到包装物料、运输工具和销售设备都能从国内供应而且质量也能达到国际水平。 7、承接跨国公司代理业务甚至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商的委托式合作等。美国的必能信和德国的STAPLA,是全世界最大的两家超声波焊接设备生产商,它们在中国都选择民营企业作为其代理商,向国内甚至亚洲区的其他客户销售其产品。 8、中外双方在某一项目上进行的短期合作。如2000年,温州庄吉集团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正装休闲化的缔造者、意大利纺织服装工业委员会委员毛里齐奥・巴达萨里先生担任“JUDGER庄吉”首席设计师;同时聘请意大利著名工艺师尼克罗・伯格拉里先生为技术顾问,并率先在意大利米兰设立了“庄吉服装设计工作室”,他们每年为庄吉集团提供400多个服装设计款式。又比如2003年8月,西子集团与德国相关方面签订了合作开发太阳能项目 协议书 。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2022

我仍不建议在2022年参加展会,因为“我大清”的内部环境并没有变化。《孙子》云:“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生意也一样,哪里宽松往哪里流。现在“我大清”包括“HK”都紧锁门户,所谓的“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本质还是“封锁”,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参加广交会与香港展接触新的买家只能是“想多了”。从展会举办地这个角度而言,国际上我比较看好的地区是DUBAI,DUBAI从2020年七月开始解除旅游限制后,近两年就没有封锁过,而且也一直在举办各类展会。DUBAI本就是一个区域贸易与金融的中心,只是体量与HK比太小,故一直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现在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疫情的封锁,HK也与广州一样,对我们这些贸易从业人员失去了作用,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得生意如水一般流向低洼地区。这个地区不是我以前判断的新加坡(我指得是外贸生意,不是指金融),而是远在中东的DUBAI。现在的问题是,在如今国际国内完全割裂的两种防疫措施下,出去参展很容易,但回来却很难,对我们生意人来说,被封锁隔离的的结果与死亡无异,去个杭州都被行程码带星与核酸检测加隔离折腾的要命了,更何况是海外?2022年会延续2021年的走势,因为需求方(海外市场)解禁,需求进一步释放;生产方(国内)严防死守,国门继续紧闭。如此这般便可以延续2021年十月开始的走势,我们无需做什么,订单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我们的邮箱。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与朝廷玩躲猫猫的游戏,避开拉闸限电与环保安监。白天关上机器高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夜里开足马力闷头苦干为祖国赚美元创汇。办法总比困难多,日子总是能过下去的。最后谈一谈跨境电商,我一直不看好跨境电商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看不上外行人做外行事; 二是因为门槛太低,再加上政府鼓励,大家一窝蜂的上去,想不死都难。但是我看好2022年的跨境电商走势,经过这两年的疯狂,该死的也死得差不多,留下来的人则会站稳脚跟,真正成为行业的中尖力量,新的生态趋向平衡。所以要进入一个行业,应是在这个行业最差的时候,但你千万不要抱着赚大钱的心态,因为无论你干什么,最后你会发现都不过是——“混口饭吃"。

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其实很明确,国力越来越强人权却越来越弱,人民越来越富人心却越来越狭迩军事越来越强,高层却越来越懦弱,咱别的不说就冲钓鱼岛这方面来看做为中国人我都感觉丢人如果中国政府有俄罗斯一半的魄力钓鱼岛早就已经插上中国的国旗了那至于现在这么窝囊最近有报道称日本在钓鱼岛附近又抓了我们中国14名渔民,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中国人在自己国家的海域里竟然背日本人抓去。我到想问问中国的这些海军都是干嘛吃的保卫不了我们中国的领土也就算了竟连国人也不能保护。我们在谴责小日本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我国对待日本的这种一让在让政策到底还要让多久难道非要等到日本把国旗插在钓鱼岛上对世界宣布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时候才能醒悟吗,我现在真的很怀疑中国现在难道还想在一次被日本人说成是''东亚病夫'吗。

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为亿美元。其中,美国达万亿美元,占了近30%,第二是日本,约万亿美元;接下去是德国万亿美元,英国万亿美元,法国万亿美元,中国和意大利都是万亿美元,加拿大万亿美元,西班牙万亿美元,韩国万亿美元。 美国军费开支最多,2005财政年度达到4162亿美元,比其他主要大国的总和还要多。美国科技实力也很强,每年研发经费近300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1/3。2003年度“全球1000强企业”中,美国有487家,占了几乎一半。 “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安全和外交战略,把反恐、防扩散和确保本土安全列为首要政策目标。但是,多数国家不赞成美国搞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美国的盟国也有不同意见。 仅在伊拉克,美国就付出了很大代价。据美国官方统计,伊拉克战争从爆发到2003年5月1日主要作战行动结束,美军共死亡139人。但之后死亡人数成倍增加。截至2005年3月4日,美军已有1502名士兵死亡,1万多人受伤。美国在伊拉克的军费开销也很大,预计今年总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为伊拉克战争支付2000多美元。 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连续6年增长,国力逐渐恢复,2004年经济增长7%。普京总统2004年连任后,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去年5月1日扩大到25国,经济总量达到亿美元,超过美国。政治联合进入新的阶段,去年10月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欧盟还在进行共同防务建设,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 日本除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债权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正在努力争当政治大国。 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 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特点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大家身边。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一架波音747飞机有450万个零部件,共由65个国家的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其中包括不少中国企业。生产药品的德国拜耳公司,同3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由拜耳提供中间产品,其他企业加工成最终产品。这种企业层次的国际化,使原来在一个企业进行的设计、研发、加工制造、组装和总装等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截至2005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总体上仍不合理,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根据联合国去年12月的统计,世界上人均年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超过万美元,最低的只有86美元,两者相差666倍。人均预期寿命,高收入国家为岁,低收入国家只有岁,两者相差近30岁。换句话说,不同国家的人一出生面临的预期寿命就不平等,这是西方人权专家通常不愿提及的一个简单而严酷的事实。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甚至引发社会冲突。 为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张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而关键在于每个发展中国家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的成功经验就是坚定贯彻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根本方针。 特点三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威胁尤为突出。去年一年全球就发生了近1700起恐怖事件,特别是西班牙“3·11”爆炸事件和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举世震惊。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国际社会还面临武器扩散、环境恶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能源安全、资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和运输通道安全等也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特点四 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个民族,讲着6000多种语言。有名目繁多的宗教,也有许多无神论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个别国家反其道而行之,竭力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这是对别国人权的侵犯,违背了民主潮流,也导致世界上一些地方矛盾激化。 特点五 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9%。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十倍多,人均超过了1000美元。卫生保健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己经从1949年的39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以上。 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共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中国是20年来对全球扶贫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为全球扶贫行动提供了范例。 过去26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比世界快6个百分点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1980年至2000年间,中国对世界贸易和服务增长的贡献率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3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舆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带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两年国际上那么关注人民币汇率,正说明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增大。 中国发展已经并将继续给地区和世界带来广阔市场和合作空间。2004年,我国进口总额达5613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2010年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的市场容量至少在今后十年还将持续快速发展。世界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市场,加强对华合作成为各国普遍的政策取向。2004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突破6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450多家在我国投资。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全部进入中国,世界信息产业100强中已有90多家进入中国。外商在华研发中心已超过600家,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超过30家。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急邻国之所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40多亿美元援助,对地区乃至世界的金融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都表明我们朋友多,他们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还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世界上开始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l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大约有3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35个国家的87个城市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在美国,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在加拿大,除了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以外,使用汉语的人最多。在澳大利亚,汉语是第一大外语。 结 论: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现在已经进入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今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从年初的俄乌冲突爆发到目前正如火如荼举办的卡塔尔世界杯,一系列重大变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固有认知。变化之一: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很多城市都已经宣布,乘坐公交车等只需要健康绿码,不再需要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恢复常态化运作的地区也越来越多。中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赢得更美好的未来。变化之二:美国愿意与俄罗斯进行和谈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就跌入了冰点,双方之间几乎断绝了交流的可能,但最近似乎情况却出现了一些变化。据媒体报道,在和马克龙会见后,拜登终于松口,美国可以与普京会谈,但仍有条件:如果普京有结束俄乌冲突的意愿。虽然有比较苛刻的条件,但至少有了可以谈的空间和可能。变化之三:美欧可能将推出最高石油措施为了进一步打击俄罗斯,欧美准备对俄罗斯出口石油进行最高限价,这种明显违背市场基本原则的做法,很可能会对国际石油市场带来重大的不确定性。变化之四:亚洲足球开始闪光在世界足球版图中,亚洲足球一般都居于比较靠后的位置。但在这次卡塔尔世界杯中,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先后闯入了十六强赛、沙特也曾创造了击败阿根廷的高光表现,这些都说明亚洲足球正在崛起。变化之五: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今年,朝鲜半岛局势开始升温,美日韩在相关敏感海域多次举行联合军演,朝鲜也不甘示弱,多次试射导弹,朝鲜半岛局势不确定性引发外界普遍担忧。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