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5:44:48

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论文

安阳师范学院

写作思路:根据当代大学生入伍是执行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当代大学生参军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当代大学生入伍是顺应世界潮流的表现、当代大学生征兵是推进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四个方面来描写。

范文如下:

何谓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

国防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保障,关系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而影响到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春秋末期的诸侯并起逐鹿中原到元朝的蒙古铁骑威震欧亚,兵强马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朝代的兴盛。

而后宋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明清后期政治腐朽、国防空虚,在内忧外患中纳贡称臣、割地赔款,偌大的中华帝国在“蛮夷”的坚船利炮已无招架之功、更休谈还手之力!百年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中华的历史中,向每一个后人警示着:弱国无外交!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国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加快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政治多极化使世界大国之间保持着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平衡。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冥顽不灵,恐怖主义气焰嚣张,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贩毒、走私等跨国犯罪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振兴国防!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承担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国防教育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因此,积极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不仅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所以,大学生入伍对于国防教育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1、当代大学生入伍是执行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后备力量,维护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和掌握军事基本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国籍、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大学生也有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服兵役的义务。过去,由于我国军事资源丰富,大量具有相同学历的高中毕业生或青年新兵,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征兵工作的需要。因此,长期以来,除少数直接应征军官或文职干部外,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履行过兵役义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也被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因此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适龄青年越来越多,而且数量也越来越多未招收的学生中,可招收的学生相对减少,对完成招生任务有一定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征集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拓宽了征集范围,将更多有志于投身国防事业的有志之士纳入征集对象。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就有了在部队用笔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依法招收大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更早地了解军队,接受系统的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和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大学生入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趋势。

2、当代大学生参军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人作为军队的主体,主要由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组成。在上个世纪,可以称之为文化大军。然而,在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现代战争是高技术、长距离作战,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现代武器的士兵数量仍然居高不下,军队的战斗力和现代化水平要提高,国防实力要增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发展的胜利成果。

军队战斗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如果仍然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中文化程度的军事结构上,是无法实现的,我军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新时期,我军的战略方针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打赢局部战争。因此,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集约型向科技型转变,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其核心是从科技中求战斗力。所以,实现这两个转变,确保我们能够取胜,关键在于人才。

他们从哪里来的?仅仅依靠军事院校培养人才,已不能满足层次和数量的需要。因此,招收大学生入伍,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大有裨益。同样,大学生士兵和高中生士兵如果去军校训练,大学生士兵的知识面一定要比高中生士兵宽,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地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经过训练的干部,知识结构更高,在军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军事现代化的发展,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单位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军官,而且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士兵来操作和维护。因此,优化军人文化结构,满足军事知识密集型、先进技术的需要,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当代大学生入伍是顺应世界潮流的表现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军事训练,把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美国制定了《国防教育法》和《青少年军事训练和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参加军事训练,履行兵役义务。据统计,30%的将军和40%的中校军官是预备役训练团学校毕业的。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迅速发展,战争形式和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的战争是技术和人才的较量。大学生要自觉融入军队建设体系,以确保军队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4、当代大学生征兵是推进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

青年学生是重要的当代社会的一部分,也是最生动、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和国防观念强弱不一,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辐射效应。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青年学生的基础,以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辐射和弘扬全社会的国防理念。大学生入伍是一种优秀的国防教育形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国际安全形式教育,增强忧患意识,激发爱国主义和报国志向,增强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自觉担负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时代。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入伍是实施国防教育实践,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好政策。这也是促进国防教育客观需要的明智之举。

1、体现了当代中国公民投笔从戎的意识和国防观念。2、可以提高中国军人的文化素质和质量建设。

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 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要当军, 努力为国家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努力锻炼身体·将来打到小日本!!!

当代大学生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论文

作为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我们首先得明白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我们身上的担子可谓是非常重要了,因为建设美丽中国,可就看我们的操作了,我认为我们建设中国这个话题太大,那么我们先建设美丽校园如何?只有我们先把自己当前生活的校园环境建设好了,我们的社会才能跟着好,因此我组织过班委和部分同学打扫过校园,捡过教室内桌框里的垃圾,抬起过倒在校园里的自行车,还去图书馆整理过书籍,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一些。做的这些事儿,从小了说,如果我们上课地上有很多垃圾,生活环境不好,这框里有同学用过的纸屑,吃剩的零食残渣,那我们还愿意将书包放在桌框里吗?没地方放书包,索性就不背书包了,不背书包书就带的少,或者不带笔啥的。更有甚者,就导致直接不来上课了。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同时这个例子也在告诫我们做一同时这个例子也在告诫我们,做一个文明的人,不乱丢纸屑,不乱将零食残渣或垃圾,扔到桌框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和一种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不但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公共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广大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做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自己,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处自己的一份力!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一曲《中国梦》勾起了内心情感,让我有很多感慨,想起了前不久才看过的一本书,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就是《建设美丽中国》。

我们祖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接着,中国在世界上占据着主要地位。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中国的科技十分发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例如:2003年中国第一次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事件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证明了中国的强大。

成长也带来了伤害,带来了环境污染。

有一个笑话,写的是:放下骆家辉的辞职报告,美国前总统沮丧地说:“你们这些大英雄也都不敢接任驻华大使了?雾霾那么可怕?”钢铁侠、绿巨人、蝙蝠侠、蜘蛛侠等纷纷羞惭地低下了头。忽然,金刚狼提议道:“擎天柱肯定可以!他不需要呼吸!”热烈的掌声响起……擎天柱默默抬起头说:“我需要摇号!”

从这里可以看出,雾霾,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怕的,尤其是在北京、上海。他就像一个凶神恶煞的魔鬼,满脸狰狞。他掩盖了绿水青山,遮住了所有的风景,紧紧勒住中国母亲的咽喉,稍一用力,便毁于一旦。

除了雾霾,中国还有许多存在的问题,数不胜数。曾几何时,中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国家,她拥有茂密的森林、清澈浩瀚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奔腾不息的江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瀑布,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她穿着一条蔚蓝色的纱裙,成为众国家的焦点。

幽幽蝉鸣,蛙声连连,海欧轻盈地掠过海面,秋风落叶,田野飘香。可如今呢?垃圾遍地,臭味弥漫天地。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环保”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时兴起的做秀,更不应当是繁琐枯燥的环保条文,它应当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深入骨子里的爱的表达。

其实,只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做起,只要你少开一会空调,少用塑料袋……都可以算是“环保”。

不要小看个人的力量,正是个人点滴的积累,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好美好。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为了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我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科学节能。

我相信,我们的梦想将会实现,我们终会建成美丽的中国。

首页作文范文高考学习美丽中国从我做起作文时间:11-19 栏目:作文美丽中国从我做起作文一:美丽中国从我做起当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那一刻起,当中国举办奥运会的那一瞬间,当神舟七号冲天的那一刹那,你是否为自已的国家而感到骄傲?的确,作为一位中华儿女,当国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时,咱们怎能不骄傲、自豪呢?中国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耀眼的发明、秀美的山河、丰盛的资源……成为了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主要原因。可是,如何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呢?这很难做到,我们必须得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五一劳动节”是大家旅游的最佳时间,往往这时,大家会选择去一些大城市旅游,像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在“五一”期间,各地的环卫工人可就忙了起来,因为游客们都太不讲文明了。这些天,新闻上一直在播报游客们的“丑恶行径”:许多游客在北京故宫的墙壁上乱涂乱画,随处可见“×××到此一游”这一行字;有些游客为了拍照竟爬到了景点区的树上;更可气的是,很多大人让自己的孩子钻进警戒线,怂恿他们摸这摸那……当记者采访那些游客时,他们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这里又没有提示牌,也没有专门管理的人,这可不是我的责任!”听到这些话,我真伤心,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不能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乱涂乱画,不能损坏公物,不能乱扔垃圾,不能随地吐痰……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些,那么中国就会变得无比美丽。还有一个事例让我十分恼怒。在外国,提示牌上的话一般都是中文,而且会写着“中国人你看,垃圾箱在这里”“中国人,请不要大声喧哗”这一个个醒目的大字,让我十分地生气。凭什么只说我们中国人呢?不过转念一想,也对。外国人在公共场所都是规规矩矩的,而中国人却在公共场所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这真让我觉得羞愧!只要每个中华儿女多弯几次腰,多动几次手,捡起脚下的垃圾;只要每个中华儿女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那么,我们的祖国将会变得无比美丽!美丽中国从我做起作文二:美丽中国从我做起没有了最美中国人,“美丽中国”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需要从我做起。“美丽中国”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诗意表达,其实质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文明发展新境界、新形态,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期盼。美丽中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同时,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科技、制度、文化等来保障,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丽中国是一幅五彩斑斓的壮美妖娆画卷;是一曲雄浑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是蓝天,白云,阳光,银滩,大海和弄潮儿;是农民犁下耕耘的串串希望;是孩儿浅浅的酒涡里盛满天真的童话故事;是诗人笔尖下散发情感的浓浓墨香;是从沃土里钻出来的点点星星的鹅黄嫩芽;是梧桐树勃发的生命的绿色;是人和人之间,人和环境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交汇融合。人们享受美好的生活,人们在广场上跳着幸福快乐的舞,唱着欢乐的歌;人们在大剧院愉悦地看黄梅戏,越剧,京戏;人们享受着旅游的惬意,享受阳光,享受海风,享受美味的海鲜,享受着新鲜的空气;人们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看电视,玩电脑,享受天伦之乐;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舒心地工作,钱袋一年比一年鼓……时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美好的生态环境,就谈不上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刻不容缓!这是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美丽环境不能只存在于记忆之中,也不能光靠“嘴上行动”,需要的是立刻行动,从我做起,同心合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思维方法。有的事情可以在一任完成,有的事情却需要几任接力才能铸就。如果在政绩冲动的驱使下搞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立竿见影的一时之效,不仅不能取得实效,反而会在“生态再造”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对此,领导干部尤需放眼长远的胸襟和魄力。生态环境是公共资源,不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因此也容易滋生“搭便车”心理:等着相邻地区花钱治理,自己则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如果人人如是想,生态环境又如何得到善治?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小生态,大效益”的大局观念,追求“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崇高境界。“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建设“美丽中国”路在脚下,也在每个人的手中。美丽中国从我做起作文三:美丽中国从我做起随着经济的建设,现代化的发展,中国被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所纠缠,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要。中国,一个五千年的泱泱大国,一个辉煌的千年文明古国,一个发展迅如惊雷的发

建设美丽的中国大学生,肩负着重任

当代国防毕业论文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防务处于没有风险的客观状态,没有外来侵略和颠覆,不需要进行军事及各方面斗争的客观状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国国防安全构成要素》

[摘要]本文在把国防安全置于国际战略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构成我国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研究。

[关键词]国防经济;国防安全;构成要素

1、国防经济概述

国防经济,是经济学和军事学有机结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应用性经济学科,是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工具研究国防与和平问题的学科,是一门带有较强的政治性、涉及较多国防等国家政治制度问题。

现代国防经济学始1960年,美国著名学者查尔斯・J,希奇与罗兰・麦基恩合著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揭开现代国防经济学发展的序幕。新中国的国防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防经济学在新中国发展的20多年时间内,有比较丰硕的成果问世。

国防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稀缺性资源实现国防安全是国防经济学永恒的主题。国防与经济以及国防经济内部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特殊矛盾关系是军事与经济交叉而生的矛盾。寻求在国家安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安全效益的最大化是其研究的核心。

2、国防安全概述

国防安全是指国家防务处于没有风险的客观状态,没有外来侵略和颠覆,不需要进行军事及各方面斗争的客观状态。国防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核心的定位。国防安全是一国安全的基本保证,也是维护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依托,梁启超《新民说》十四:“若无国防,则国难屡起,民将不得安其业。”与其他安全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和特殊的意义。

3、我国国防安全的内部构成要素

(1)观念要素。国防安全观通常是指维护国防安全过程中对国防安全问题的认识、观点以及形成的理论体系。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理论上说,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在一个阶段,处于一种本质安全的状态,可以认为是绝对安全。如果是长时期的历史状态,安全只能是相对的。一国的国防便没有绝对的安全,所以必须明确一国国防在目前形势下的相对安全状态和在国际大环境中的安全地位,不断提高国防的相对安全程度。

(2)经济要素。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明:“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在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经济要素是一国国防安全的基础构成要素,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安全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关键所在。

(3)军事要素。军事是国防的主要手段,最具有威慑性和有效性。军事要素基本包括军事人力、武器装备和后方勤务等。影响国防安全的军事要素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其涵盖的范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过渡,已经逐步延伸为“领土一领海一领空一太空”安全,更加凸显出军事要素在维护国防安全上的重要性。

(4)科技要素。科技要素包含科学和技术两大方面,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广义角度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构成国防安全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科技兴安,必须要经历安全科学技术革命,必须树立大安全观,要学习核安全、航空航天安全的科学精神和安全文化,这些都与国防安全密不可分。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从历年科技发展的实践来看,科学技术进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维护国防安全的有效信息的获取,高端通信设施和武器装备的研发等,都必须依托于科技要素所提供的智力支持。

4、我国国防安全的外部构成要素

(1)外交关系。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各国外交都受本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境。我国与周边国家、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与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联合国的关系,也都影响着我国国防的安全与稳定。

我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我国一寸土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既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2)国际格局。我国国防安全的外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其他国家和整个国际格局两大方面,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存于国际格局中。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军事行为、国防战略,既包括武器扩散、军备发展、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生态等;另一方面,整个国际格局的变动发展趋势,既涵盖了国家集团、跨国组织,更有国际恐怖组织,海洋方面的防卫压力增大,周边地区的不安因素增多等。他们的任何举动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的国防安全,必须密切关注,高度警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越来越深,融入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国际上发生的重大问题对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国内发生的一些事件又与国际问题相牵扯,受到国际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我国的国防安全不单单是一国内部的问题,同时更是涉及一系列外部要素的全局性问题。

总之,构成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之间密切关联,国防安全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从思想层面,对其他要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经济要素为其他要素提供资金支持,使其他要素的发展成为可能;军事要素提供的是一种安全有保障的内部发展环境,使其他要素免于威胁;科技要素作为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一种智力支持,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外交要素提供的是一种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使整个国家与国际接轨。影响国防安全的各个要素之间既要合作又要有明确的分工,良性互动,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更高的国防安全系数。

[作者简介]迟俊杰(1984-),女,山东烟台人,吉林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防经济与国家安全;陈金涛,(1968-),男,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防经济与国家安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形势与政策关于国防安全的论文

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同意、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国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国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有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 摘 要: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依托驻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地方党委政府共同谋划"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的发展思路,在全面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中构建与"市场"环境和"战场"需要相适应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机制,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实现既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又增强国防整体实力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协调;发展;国防建设;经济建设 一、综述 军队和地方各有自身的优势,我们要科学筹划,综合运用合理配置军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结构、布局、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在融合。对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合用,如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军用技术转为民用、军事设施的军民共用、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军能民等。同时,针对军地资源的异同,我们要发挥优势,实现二者共同发展,促进整体实力的提升。 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所有问题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发展。而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国之策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来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拥有政治权力以及构成这种权力的武装力量,雄厚的国家综合国力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通过国防建设达到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通过经济建设把国家的综合国力搞上去,两个方面统一于建设强大国家的目标之中。从国策上来看,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国防建设;祖国统一既有赖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强大的国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要靠包括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强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并把这一方针放到了国策的重要位置。从实践上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与否事关国家的强盛与安危。两者协调,则国强;两者失调,则国危。不谋经济发展,不但成不了富国,国防建设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支撑和基础,国家最终也强大不了;反之,只谋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得再好,即使可以成为富国,但如果忽视国防建设,仍然不能成为强国。 (二)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军之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既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要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强大的军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合理的结构及科学的理论。一方面国防建设是建设强大军队的主要途径,而经济建设又是国防建设的基础,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就无法建设好国防,建设强大军队的目标也就难以完成。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建设能够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也会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在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特别是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都为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既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也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英国为了控制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建立了以海军为支柱的世界级军队。美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也建立了一支称霸全球的军事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在着力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胡锦涛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对建设强大军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于建设强大军队的极端重要性,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增强坚持这一方针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驾驭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能力,加速推进军队建设的进程,在富国的过程中,实现强军的目标。 (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国家和平崛起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 报告 明确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能否顺利地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是否有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必须以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作保障。只有军队强大了,威慑力增强了,才能为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才能维护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争取到尽可能长的和平建设时间。因此,面对复杂而又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保持军事上的强大威慑力,保证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和国家的和平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胜武,叶信产.积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5). 国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关于加强大学生国防 教育 的思考》 摘要: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政策偏向宏观、师资力量薄弱、大学生国防意识不强。为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和 方法 、合理定位。营造浓厚的校园 文化 环境,以强化国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他认为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孟子说“善教得民心”,孟子在答梁惠王问时从仁义角度阐述国防中的国家主体意识[1]。现代国防教育,泛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2]。从更广泛、更精准的角度来看,现代国防早已超越军事角度,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并形成一种“超限战”的国防思维及其各组成成分的多维结构关系。在当今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加强,必须以此为基本着眼点,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多层次无缝式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既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战争初期无一例外地遭到重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和平思潮盛行,公民的国防观念极度淡漠。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必须让大学生真正懂得珍视和平的重要道理,必须构筑强大的国防屏障,方能赢得和平与稳定,必须充分认识到“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含义,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意识淡薄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近年来,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研究已成为我国国防教育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必须随时认清国家安全利益所面临的危机,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应对危机、克服隐患的充分准备。随着相对和平环境时间的延长,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在享受和平生活、追逐经济物质利益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淡化忧患意识。面对当今我国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大学生思想认识不清,对国家和民族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才能应付各种战争风浪的冲击。 (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国防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而且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现代军事知识,锻炼强健体魄,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防人才,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国防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才能培养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大批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偏重于宏观指导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非常重视高校的国防教育,2012年2月初,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其中再次对军事技能训练进行重点强调。但是,这些法令文件在各地政府和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全国仅有六所院校设有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隶属于高等教育学专业。同时,教师教学任务偏重,部分高校专职军事教师既从事教学,还要负责人民武装行政工作,很难有精力和心力专门从事军事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 措施 不完善,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防教育专款投入不足,表现在有些高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实习基地, 军训 时学生全拥挤在一个体育场上,或校内马路和广场上, 射击 、战术课目难以实施。同时,技能训练时间短、内容单一,与高校所设置专业联系程度不够、专业化国防后备力量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导致整个技能训练质量不高、内涵缺乏,甚至有些高校为节省开支,未组建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每年仅用一两次国防教育讲座来代替国防教育课程。这样一来,所制订的国防教育教学计划根本无法完全实施。尽管近年来,部分省份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检查评估,也制定了检查指标体系,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出来。 (四)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国防教育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少,仅为理论必修课和技能训练课,各2学分,甚至部分高校未将课程列进课表,国防选修课大多处于滞后建设状态。受上述因素影响,高校的国防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导致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不感兴趣。 三、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要“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国防教育是公民的终身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整体上看,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重视程度日益加大,部分省份走在全国国防教育前列。如四川省军区2011年对全省本科高校进行军事课课程评估,有效地提升了各普通本科高校的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大学生在国防上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提高其国防意识是当前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二)合理定位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 国防教育并非是孤立的一门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学校领导要重视,更离不开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协作,要科学定位高校的国防教育。为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管部门,应建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加快改变教研室及教师编制、有教学无考核、教育质量欠评估等状况,尽快促进高校国防教育迈向规范化、制度化[3]。国防教育的建设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也就是从国家到各省、市、自治区及以下单位,这条路径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二是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即各基层单位、院校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落实、分解和执行上级部门和国家的政策,这样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对口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 要推进国防教育教师合理定编、职称评定,并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把现有教师队伍努力建设好。此外,后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迫在眉睫,当前六所院校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在职人员已于2011年停招,全日制国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每年 毕业 人数仅有15人左右,不能满足专业化的人才累积需要。因此,必须尽快探索长效培养机制。要重点解决国防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适度规模建设,在学科归属和建设上增加各类资源投入。同时要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建立高校内部多层次国防教育体系,使国防教育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同时,邀请英模到校演讲,利用“双拥共建”活动等时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国防教育。 (四)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员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共同创造的、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物质、制度、心理”模式[4]。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可疏忽,它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高校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全力提高国防教育的层次和品位,有效延展国防教育的发展空间。组建各种体现国防精神的社团组织,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校本国防教育课程,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国防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有学者提出,要将军事技能训练融入全学制阶段,而不应集中在两周时间,这是建设良好校园国防文化环境的契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这种环境建设可以从学校历史、学科和专业设置、学校内部结构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构建一个系统冗余少、功能强大的国防教育耗散耦合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既是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军事变革形势下高技术战争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在新的高度上与时俱进,深入扎实推进国防教育,使大学生能从更广、更深的层次去主动思考国家的安全问题,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贾云生.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2. [2]林杰.关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0,(11). [3]张国英.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6,(2). [4]于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国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试论高校国防教育》 摘要:和平与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仍然动荡不安。大学生不仅担负着国家 经济建设重任,更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重文轻武的环境下,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 教育,以增强其国家忧患意识,提高其军事素质。 关键词:高校;国防;忧患意识;国防 体育 在国家少生优生等政策影响下,现在大多数高校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从小呵护下,相当大的部分成为温室花朵,白面书生;有些智商发达,而身体素质却奇差,柔弱不堪。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社会责任承担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担负着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虽以和平为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世界仍然动荡不安,美伊战争、黎以战争等地区冲突和小规模的战争便是明证。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养成学生尚武崇军的良好意志品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刻不容缓的急切任务。 首先,应该增强学生忧患意识,提高国防观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罗马帝国由兴盛走向衰亡,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帝国兴盛时人们的尚武传统所培养的自信精神在和平环境下逐渐褪去,国家疏于武备,人们也以服兵役为耻。 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唐太宗时,中国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尔后由于国内承平日久,各项军事制度日益废弛。到唐玄宗时,外患无穷,内乱横生。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宋朝皇帝只知“绿肥红瘦”,轻视武功,终于亡国;清朝“国困、民穷、兵弱”,带来的是腐败和衰亡。所以,国力强盛、武力强大者国防盛;凡全民重视国防,社会崇尚武功者国防强;凡兵民相合,全民皆兵者国防兴;反之则弱。纵观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中华民族有着不畏强暴、为国捐躯的传统美德。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文弱积习,增强了人们的尚武崇军观念。尚武崇军的观念和不畏强暴的传统美德相结合,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团结和强大。全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同反动统治和外来侵略者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获得独立,并逐步走上强盛之路。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许多人意志消沉,“刀枪入库,放马南山”,国防观念淡薄。随着和平时间的延长,人们的国防观念日趋淡化。在经济意识占主导地位的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随之有所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占有一定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的尚武崇军思想逐渐淡化,影响国防教育的开展。这一系列的观念难免影响到学校与学生。学校中受升学率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长期“重文轻武”;学生本“不识愁滋味”,对学国家大事更显得天真无邪,国防观念、崇军拥军的观念相当淡薄,许多学生不了解国情,不从事体育锻炼,整天埋头于书本,久而久之,都“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戢戢如驯羊”。中共中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指出,“应当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并特强调“不能搞一阵风”,不能形势紧张就搞,形势缓和就不搞。他还强调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不能光靠一两个部门,“必须由党、政军各机关,工青、妇各群众团体,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式等各部门通力合作,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的大系统”。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日关系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点;霸权主义、恐怖活动有增无减;台独势力负隅顽抗,挟洋自重,拒绝和平统一,不断增强台独攻势,大肆扩充军备,甚至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主张,妄图以武拒统。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不能不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能不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而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国防教育,才能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增强忧患意识,积极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才能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有效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发扬人民战争的传统。尤其在我们经济、技术、武器装备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重视爱国尚武精神的培养,将这种精神注入民众意识并变成自觉行动,增强全体公民的斗争意志,就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进而弥补战争物质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这一民族的优良传统,更要提倡和宣扬具有时代特色的献身思想,把培养爱国尚武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强化这种精神的储备。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既是现在的受教育者,又是未来知识与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双重使命。在当前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强化他们的国防观念和意识,将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国防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建设强大国防的目的。 其次,应该加强国防 体育建设。国防体育是指寓国防 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通过国防教育与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国防建设的双重目的。广泛开展大学生的国防体育活动,加强国防体育训练,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保卫祖国、巩固国防,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通过 体育运动 为军事斗争服务。恩格斯认为,在学生当中开展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 发展,这些学生入伍之后,“士兵的质量就会提高两倍”,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建设也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日常举行的许多体育比赛项目,如射击、 游泳 、跑跳、投掷、骑马、 跨栏 、 拳击 、击剑等都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有些则是直接从军事活动演化而来的。组织与国防有关的各种体育活动,举办各种军事体育竞赛,使学生达到国家和军队规定的各类人员的体育标准,以增强其身体素质,磨练国防意志,这是国防体育的根本任务。国防体育不受职业、年龄、性别的限制,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是国防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 中国成立后,国防体育被正式列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1952年成立了国防体育协会,1956年经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建立了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国防体育活动遂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奥运会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但在全民健身、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尤其是国防体育上做得非常不够,因此,我们应在加强全民体育活动的同时,着重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广泛开展射击、武装越野、定向越野、武装泅渡、军事 野营 、跳伞、通信、航模、舢板、负重登山等活动,使国防体育成为一项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提高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活动。 保卫边疆,捍卫祖国,维护社会稳定,已不是军人独有的责任。在 现代战争条件下,每个公民都应尽其责任。身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因此,应把国防教育、国防体育推广到各级高校,把学生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将革命英雄主义推广到全社会,在全体学生中形成爱国、崇勇、尚武、拥军的良好风尚,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 参考 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第4集,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18页。 2.陈记云主编:《国防教育通俗讲话》,北京: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3.江泽民:《国防教育应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解放军报》1988年10月25日。 4.任连奎主编:《国防教育教程》,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179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7页。 猜你喜欢: 1. 有关国防教育论文范文 2. 有关抗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关于大学生国防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4. 关于2016-2017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5. 浅析国防教育的相关论文 6. 关于国防教育的论文

国防建设与动员论文

中国国防是我们伟大祖国对外的基本国策,也就是说不侵略

国家如果国防不怎么样,那么它就立马会引发战争,因为在世界上来说国防是相对相对来说必须重要生的引发源于国防不太好

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国防即使国家的防务,也是全民族的防务。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国防教育让我们每一个高校生懂得了在将来国防事业当中的角色,同时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国防是国家的防务,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所以说,国家的安危与国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大学生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认真参加军训,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并切对国家军事有一定的熟悉,了解对国家与邻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关系,以便能积极的响应国防动员。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再者,大学生正是科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同时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国防事业,我们要坚持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把国防动员各个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础,积蓄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紧跟时代变化、技术进步和军事发展步伐,不断研究人民战争的新内涵、新要求,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积极创造参战支前和动员保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更要加强国防教育。我学了《军事理论》后,对国家的国防动员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明白了没有任何国家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无法为了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和侵略,而保持一支满足战争需要的庞大军队,所以在平时里,保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是必要的,而战时动员的准备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历来非常重视动员准备,所以他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他们认为“动员是迅速向世界显示决心的一个有效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支持总体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信息化战争扑面而来的今天,其国防动员也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着调整。而日本依据国家安全需要应对的6种态势划分了6个动员等级,增强了动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国防教育要通过很多种途径来传播,电视电影,书刊报纸,学校教育都有义务来传播国防教育知识,所以高校中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是意义重大的。在国防教育课上,我们了解到: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要固国强边,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的安全,维系国家生存。边防和国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西汉文、景时,为防御匈奴的一再侵犯,积极推行实边固边的政策;而海防建设则是从明代开始的,为了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下令禁海,还在沿海的主要地段修筑各种防御工程体系。而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我们“国防不固,军队不精”的弱点,开始了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到现代,日本帝国主义有发动了侵华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半个中国。这一段悲惨的历史是怎样导致的呢?当然是我们国家的国防太弱。虽然现在世界提倡“和平发展”,但是和平真的就可以这样永久下去吗?不能。为了不会再次沦为亡国奴,我们必须加强国防。而未来的战争不仅仅是历史上的群众战争,而是国与国之间高技术战争,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我们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对国防知识也不能忽略。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去打好未来这场不能预见的战争。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自己的意义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是社会上最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他们开始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社会实践。而且单纯的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要差一些,容易受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加上社会主义还不完善,存在许多缺陷,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使许多大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满现实、患得患失、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思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活各方面的秩序,不利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全方面人才。如何培养好新世纪的一代,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学生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防教育主要以军训为主。学生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外面的世界,对生活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严格的军训,军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学生自己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这对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论文

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内容千头万绪,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任务异常繁重,必须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入手,找到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制高点、切入点、突破点和着力点。其中,治理的制高点是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治理的切入点是源头治理即建立完善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治理的突破点是发挥广大公民的集体力量,实现现代化的合作治理、民主治理;而治理的着力点是依法进行治理,建设法治国家。因此,参政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四个点上发挥出作用:

1.站在制高点,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诚培育者和忠实践行者,做宪法法律的坚定捍卫者和认真遵循者,做国家治理的高水平的参加者和最主动的合作者。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灵魂和统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参政党要发挥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高度认同、真诚信仰中共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核心价值观下,成为中共的同行者、同心者、同路人;也此价值观下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体系中从容、自信的生力军。

2.找准切入点,以政协和人大会议为主要平台,从立法和制度制定层面,为建立完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发挥出参政党应有的作用。国家治理的切入点是源头治理,即建立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还在建立完善之中,尤其是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需要修订,也有一些新的法律需要制定,更多配套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需要制定和修改。参政党要以全国和地方人大政协为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度调研中国国情,充分考察学习国际先进做法,努力推动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的建立,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3.选好突破点,通过积极推进和拓展公民政治参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突破点是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现代化的合作治理、民主治理。评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建立公众可问责的国家,实现公民及公民社团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广大基层的参政党成员与社会民众有广泛的联系,对公众呼声和公众利益有切身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不同阶层和不同界别的公众利益。因此,参政党要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维护公众利益、发出民众呼声,以实际行动,体现公民政治参与,也鼓舞更多的民众参与国家治理,为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4.用好着力点,发挥参政党的独特作用,从法律监督和政策督察层面,推动法律实施,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着力点是依法进行国家治理,建设法治国家。参政党是中国独特的政党组织,与执政党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监督优势。参政党要运用好政治和法律上的这种双重优势,推动政党监督的法制化,也推动全部法律制度从“纸上的法律”成为“现实中的法律”,使“依法治国”、“法治国家”,从理想成为现实,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真正得以实现。

总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对参政党自身建设也提出的迫切要求。参政党要把握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发挥独特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内容千头万绪,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任务异常繁重,必须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入手,找到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因此,参政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四个点上发挥出作用:1.站在制高点,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诚培育者和忠实践行者,做宪法法律的坚定捍卫者和认真遵循者,做国家治理的高水平的参加者和最主动的合作者。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灵魂和统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参政党要发挥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高度认同、真诚信仰中共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核心价值观下,成为中共的同行者、同心者、同路人;也此价值观下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体系中从容、自信的生力军。2.找准切入点,以政协和人大会议为主要平台,从立法和制度制定层面,为建立完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发挥出参政党应有的作用。国家治理的切入点是源头治理,即建立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还在建立完善之中,尤其是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需要修订,也有一些新的法律需要制定,更多配套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需要制定和修改。参政党要以全国和地方人大政协为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度调研中国国情,充分考察学习国际先进做法,努力推动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的建立,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3.选好突破点,通过积极推进和拓展公民政治参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突破点是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现代化的合作治理、民主治理。评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建立公众可问责的国家,实现公民及公民社团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广大基层的参政党成员与社会民众有广泛的联系,对公众呼声和公众利益有切身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不同阶层和不同界别的公众利益。因此,参政党要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维护公众利益、发出民众呼声,以实际行动,体现公民政治参与,也鼓舞更多的民众参与国家治理,为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4.用好着力点,发挥参政党的独特作用,从法律监督和政策督察层面,推动法律实施,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着力点是依法进行国家治理,建设法治国家。参政党是中国独特的政党组织,与执政党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监督优势。参政党要运用好政治和法律上的这种双重优势,推动政党监督的法制化,也推动全部法律制度从“纸上的法律”成为“现实中的法律”,使“依法治国”、“法治国家”,从理想成为现实,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真正得以实现。总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对参政党自身建设也提出的迫切要求。参政党要把握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发挥独特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体系,体现了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反映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这一体系的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于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是政党最重要的存在标志。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政治立场、共同的价值观,是党派进步性和凝聚力的首要的思想基础。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从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历史使命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在参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参政党成员方面的重大作用,努力把它转化为广大成员的人生态度、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为,进一步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 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形势任务的需要,也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2007年换届以来,各民主党派重视搞好政治交接,相继开展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力地推动民主党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地上一个新台阶;有力地促进对民主党派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探索完善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各种挑战和考验错综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进一步交流交融交锋。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致力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并提出了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的要求。同时,参政党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党派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民主党派内部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向集体领导转变成为必然。在参政议政中,由主要界别领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扩展。在自身建设的目标上,从单一的学习改造发展为全面提高参政党素质。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在思想上更加活跃,更加关注自我价值实现、更重独立思考和讲求实际,党派成员的职业构成越来越复杂,变动越来越多见。因此,无论是形势和任务的客观需要,还是参政党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都十分必要,它是教育、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的“灵魂工程”和“基础工程”。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参政党各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巩固政治交接成果、提高履行职能水平和弘扬优良传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永恒的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和怎样建设参政党问题,是当代各民主党派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的问题。致力于促进科学发展,致力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是执政党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民的期待,也是参政党适应时代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永葆进步性的必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它转化为广大党派成员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才能有效地巩固政治交接成果,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确保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民主党派的立身之基和价值所在,是民主党派凝聚力的来源。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学习中树立、在工作中践行,把履行职能作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同时,通过不断提高履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帮助执政党执好政,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民主党派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为此,民进十大以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无懈无滞、有思有行、集智聚力、顺势而为、”和“以新作为巩固老阵地,在顺势中开拓新领域”的工作要求,并以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会中央工作和地方组织工作相互促进、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相互促进、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相互促进为努力方向,促使参政党建设水平的提高。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继承和弘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相结合。在60多年的多党合作实践中,民主党派形成了优良传统,表现在:一是努力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和行动;二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促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发展;三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崇高情怀;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五是开展自我教育,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要从成员们最关心、最感困惑的问题入手,强化学习培训,有的放矢地释疑解惑,澄清在价值观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明辨价值观念、价值追求上的是非荣辱界限,引领广大成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到思想观念中,使广大成员将其作为理想信念来追求,作为道德情操来修养,作为行为准则来恪守,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民主党派成员的自觉行动。各级组织要引导广大成员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平台,从点滴做起,在工作岗位上见成效。今年是民进成立65周年,也是德高望重的老主席雷洁琼同志105岁华诞,民进各级组织将开展系列纪念、庆祝活动,把民进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老一辈的高风亮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有机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挥会章会史的宣传教育作用。我们既要充分挖掘民进历史上前辈们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的光辉榜样,又要发现、培养和宣传民进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和广大会员的当代先进典型,让民进“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的好传统、好作风代代相传。 三、充分认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长期性、内涵性和实践性。 一是长期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需要长期坚持,并使之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党派的思想宣传工作需要常抓常新的长效制度以及入脑动心的有效形式。政治交接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它的内涵与方式都会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动,与2007年以来,民主党派开展的政治交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以上活动的不断延续和深化。 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体会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更凸现。“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特别是年轻的会员们,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自尊自强、崇尚真理。理论研究既是思想宣传工作的需要,因为我们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理论研究也是形成正确工作思路的需要。理论就是对规律的认识和揭示,理论上的清醒说明对规律的掌握,它能保障强大的凝聚力,能避免实践的盲目性,能提高举措的准确性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夯实多党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不断促进民主党派成员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的认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的认同;对优秀中华文化和民进的优良传统的认同。 二是内涵性。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的内涵性,使之一定会反映在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中,渗透在日常的言行思维里,包含在形形色色的活动内。在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中、在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民主党派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这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榜样。对这些历史上和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民主党派成员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先进典型、模范事迹及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被广大成员所认同、所接受。如,民进今年在全会开展了向“国宝”级老师霍懋征同志学习的活动,前不久,民进举行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会员事迹宣讲大会”,请四位民进会员或代表讲述了他们在本职岗位和党派工作中的不懈追求和取得的成绩,对广大民进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此外,还要根据具体条件,开展学术研讨,着眼于丰富树立践行活动的形式,提高树立践行活动的实效,做到寓教于理、寓教于情、从表现深入到内心,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质内涵的认识。 三是实践性。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展现出其巨大的精神力量。要坚持树立和践行的辨证统一,做到“树立为了践行、在践行中更加牢固地树立”,即知行合一、知行并举、知与行互相促进。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党派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体现在党派成员的人生态度、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中,体现在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实践中。引导每个成员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各级组织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主要内容,把树立和践行活动纳入党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仰,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认真履行职能的过硬本领和实际能力,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重品行、树新风、作表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到多党合作制度巩固和发展,关系到提高参政党建设的水平,所以我们要将牢固树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参政党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要主题明确—“举旗帜”;抓学习培训,表扬先进—“做引导”;以重大事件和活动为契机—“有气氛”;以班子建设带动队伍建设—“有重点”;将历史的回顾与认识当今现实相贯通—“有传承”;与推动实际工作相结合—“有实效”;要加强理论研究—“有支撑”。不断提高参政党建设的水平! 谢谢大家。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