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支气管哮喘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16:20:23

支气管哮喘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儿童反复支原体感染引发支气管哮喘一、【什么是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曾有报道,支原体肺炎占各类肺炎总数的10-30%,流行高峰年达到50%,流行持续1-2年,对于患儿来说,一次支原体感染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甚至几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传播:飞沫潜伏期:1-3周易感人群:1-10岁儿童,尤其以1岁到6岁学龄前幼儿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偏高。临床症状:大部分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较轻,起病初期的4-6天传染性最强,部 分会发展成肺炎,且为非典型肺炎表现,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易复发: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治疗不彻底易复发。并发病:除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神经、心血管、血液、泌尿、消化、皮肤、 关节痛、眼、耳、鼻等多器官多系统并发症。抗生素:支原体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消炎药不敏感;支原体对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等大环内酯类如大家熟知的阿奇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等,但大部分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药物会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副作用,因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成为临床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肺炎支原体与哮喘的相关性】 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比非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性更高。过去曾将感染性支气管哮喘列为内源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种类,甚至许多学者将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与内源性支气管哮喘视为同一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了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气道变应性炎症,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十年来某些作者还观察到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也涉及到IgE和Ⅰ型变态反应。 二、儿童支原体病毒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呼吸道的病毒和细菌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但从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以诱发加重气道变应性炎症来看,其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有着相似之处。近年的研究表明,在支气管哮喘的发作过程中,呼吸道的细菌感染可能并无重要作用。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非发作期的患者分别作咽部的细菌培养,发现两者并无差异,同时发现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咽部的拭子上分离出缓解期并不存在的病毒,这就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关。最近更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病毒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还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患呼吸道病毒感染,反复抗感染再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在成人中则以肺炎支原体、鼻病毒和流感病毒较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支气管哮喘的机理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一)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 临床观察已经证实, 在上呼吸道发生病毒感染后, 可使得支气管的反应性增加。Swenson等对9名患有急性呼吸道鼻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了气道反应性测定,发现所有9例患者的气道对组胺的反应性均有明显的增高。Minor等曾对49 名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观察也证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多与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有关。 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病毒感染可以直接损伤呼吸道的上皮,从而使气道壁的胆碱能受体暴露,产生胆碱能性气道高反应性;②病毒感染可导致气道内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积聚过多,从而增加炎性介质的释放,导致气道的反应性增加。病毒感染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机理是较为复杂的,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二)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IgE病毒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的机理是由于病毒可以作为一种外来性抗原刺激体内Th2细胞释放大量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3,从而诱导B细胞合成过多的IgE。实际上病毒感染诱发的支气管哮喘很可能是一种借助于IgE机制而介导的病毒性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近年的研究已经证实在大多数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儿童,其血清中IgE 的增高与近期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这些针对病毒的特异性IgE 的产生使患儿的气道处于对病毒的致敏状态。已发现在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期,约有3/4的患者气道上皮细胞表面附着有IgE。在病毒所诱发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患者的特应性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病毒作为一种外来性抗原可以诱发与花粉、尘螨等引起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相似的症状,患者可以表现有鼻痒、打喷嚏和流清涕等上呼吸道过敏的症状,然后出现支气管哮喘症状。(三)病毒感染可增加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变应原的迟发相支气管哮喘反应的发生率Busse等(1991)通过对1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结果证实在鼻病毒感染前仅有1例发生迟发相支气管哮喘反应, 而在感染鼻病毒期间,则有8例出现迟发相支气管哮喘反应, 病毒感染增加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变应原的迟发相支气管哮喘反应的发生率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降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功能 研究证实,呼吸道病毒感染可改变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功能,使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功能降低,其机理尚不明确。总之,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是复杂的,其发病机理也是错综复杂的。目前对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较少,研究水平也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应该继续为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进行不懈的研究。三、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感染性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影响 通过对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的近代研究,给我们临床医生防治感染性支气管哮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特别是对于具有特应性素质患者)是降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二) 由于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在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抗非特异性炎症治疗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色甘酸钠等抗炎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支气管哮喘时也具有良好疗效。特别是已经证实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因此抗变态反应治疗如抗IgE单克隆抗体亦在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 (三) 由于病毒性感染在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目前虽然已发现了病毒唑、病毒灵等抗病毒药物,但其效应尚不理想,应致力于研究更有效的药物。 (四) 由于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与细菌感染的关系不大,因此在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抗生素可能无效或疗效甚微。 (五)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也可以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和特异性IgE,因此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测定气道高反应性和特异性IgE水平可以指导我们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降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调节免疫,预防抗生素使用导致的副作用 (抗生素滥用,促使过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成为流行病) 流行病学家在研究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后,指出抗生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发现两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就是各种过敏性疾病和哮喘。儿童早期接受抗生素治疗与后期过敏性疾病和哮喘的发展有一定相关性,这让我们才认识到,抗生素在免疫系统功能失常引发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病中扮演着反面角色。 抗生素确实是一种神奇的药物,是战胜疾病非常重要的武器之一,但是和其它药物一样,抗生素也有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抗生素的某些副作用较轻,如真菌感染,而且持续时间短,有些副作用则持续时间长,症状也比较严重,如艰难梭菌过度增殖引起的腹泻。所有副作用中最显著的,而且后果最严重的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这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幸运的是,我们及时发现了抗生素可能会引起的副作用,并且找到了预防或应对大部分副作用的方法,即通过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补充益生菌来预防副作用的发生。台湾成功大学 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主任、成大医院小儿科王志尧教授:益生菌与过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中谈到: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气道微生物构成发生改变,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菌群结构不稳定密切相关。菌群稳态直接影响到过敏性哮喘的病程,吸入激素与抗过敏 药物长期治疗并不能影响哮喘的病程及愈后,而具有特殊功能的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组合物康敏元益生菌通过降低因过敏 而导致的TH2免疫反应,增强TH1型免疫功能 ,调节Treg免疫细胞,成为肠道菌可以对抗过敏 性疾病新发现的有利科学支持,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甚至被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哮喘患儿都可以及早的补充抗过敏 益生菌康敏元来干预肠道微生态介导的IgE通路,来抑制IgE过敏抗体的生成,从而改善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病程及愈后,减少哮喘复发率。 微生物研究成果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哮喘,呼吸道微生物与儿童哮喘,抗过敏益生菌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抗过敏益生菌与湿疹荨麻疹等等微生态研究成就已发表诸多论文研究,对于过敏性疾病,不再是停留在抗过敏药和激素雾化的治疗层面,人类是一个“超级生物体”一些难治性疾病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在人体生物体的研究上起到治疗性突破,人类基因组与微生物组共同作用,影响人体的免疫,营养和代谢过程,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八年专注抗过敏益生菌菌株及配方研究,把配方疗效与菌株品质视为生命线,联合台湾成功大学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王志尧教授开展临床实验病例研究,通过抗过敏益生菌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免疫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创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免疫抗过敏营养疗法,补充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可:调节呼吸道微生物菌群稳态,缓解气道高反应引起的咳嗽哮喘;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稳态,改善肠道食物蛋白过敏机制;调节肠道微生态菌群介导的过敏原特异性IgE通路,抑制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生成,由于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节TH细胞因子活化,抑制TH2型反应,增强TH1型免疫反应,以及上调免疫细胞和加速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修复。过敏的小孩肠内缺乏抗过敏的乳酸菌:过敏原的种类很多,诸如:尘螨、细菌、花粉、蛋白、牛奶、大豆、小麦、霉菌、肉类......等千奇百怪,许多医学研究指出,有关“免疫耐受IgE分泌过多”所引起的过敏问题,与肠道内的好菌坏菌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示:过敏的小孩,肠道里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属比较少,虽然有数以万计的乳酸菌菌株存在于自然界,但仅有极少数乳酸菌株具有抗过敏的特质,这种对“免疫耐受IgE分泌过多”具有特殊调节功效的菌株是唾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组合成康敏元益生菌。唾液乳杆菌功效为降低血清IgE抗体,促进干扰素分泌提高Th1型免疫反应应答;而格氏乳杆菌功效则为降低血清IgG,有助于减少过敏反应相关细胞激素IL-5的分泌,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体的免疫系统,康敏元加强型具有辅助调整过敏体质的能力。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2016支气管哮喘论文参考文献

哮喘的二大病因是慢性气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同时针对二大病因进行治疗,可使哮喘获得良好的控制,长期气道慢性炎症使气道重构,气道重构在哮喘中是一种不利的病理改变。另外,Th2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升高是哮喘的重要原因。吸入性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哮喘的首选药,可使Th2下降〔1〕,还可使气道炎症消除后肌纤维母细胞有可能恢复成纤维细胞,早期控制哮喘有助于哮喘的气道重构〔2〕。慢性中、重度哮喘患者还存在气道重构引起的气道反应性高,支气管痉挛,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所含的沙美特罗可使平滑肌收缩,作用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改善患者的症状。吸入性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合用,二者即可分别作用于气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的不同环节,在某些环节上有协同作用〔3〕。哮喘患者往往夜晚症状重〔4〕,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所含的沙美特罗作用维持时间达10h以上,弥补了万托林持续时间短的缺点又节约了激素的用量。因每日1~2次吸入即可,患者依从性好,能够长期坚持使用,发病次数减少,肺功能得到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为干粉剂,准纳器低吸气阻力,吸气力量小的老人、孩子均可使用,每一剂均用铝箔塑封包装,防潮性能好,输出剂量准确,是治疗中、重度哮喘的理想药物。4 参考文献〔1〕 姜有金.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259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4,9(3):216-217〔2〕 刘春涛,何权瀛.2004年中国哮喘论坛专家共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4):204-208〔3〕 刘春涛,冯玉麟.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2):74-76〔4〕 王彦,王长征,林科雄,等.吸入激素联合茶碱与吸入双倍剂量激素治疗哮喘的比较〔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1):29-31450041 河南省郑州市,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总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

排版要求吗,还是写作要求,具体说清楚才好帮你,也许你可以上一五论文网找资料,里面很多

ESWL治疗与药物治疗对缓解输尿管结石致绞痛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比较输尿管结石致绞痛发作时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0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的病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ESWL治疗镇痛,对照组采用度冷丁药物镇痛,对两组不同的镇痛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度冷丁对照组镇痛效果。结论 ESWL治疗对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的急性发作,止痛迅速,效果显著,同时达到治疗目的。【关键词】 ESWL治疗 药物治疗 绞痛急性发作 临床分析为了有效缓解和治疗输尿管结石病人的急性肾绞痛发作的痛苦,我科采用HK-ESWL-VI-865型水囊式碎石机,在绞痛急性发作时行体外震波碎石术,大大地缓解了病人的痛苦,比临床上常规药物镇痛疗效显著,疼痛时间缩短,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们对120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者,随机分为ESWL实验组与度冷丁药物对照组,他们均符合典型的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的诊断,结石均为单发。结石位置:输尿管上段72例,中下段9例,下段39例(含输尿管末段),年龄23~68岁,男82例,女38例。ESWL实验组男39例,女21例,药物治疗对照组男43例,女17例。两组性别、年龄、结石位置均无明显差异。 方法 ESWL实验组 我科采用HK-ESWL-VI-865型水囊式碎石机,根据病人病情采用X线、B超两种定位方式(输尿管末段结石完全用B超定位),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取仰卧位,中、下段取俯卧位,术中冲击电压14~17kV,冲击次数1500~3000次,冲击频率60~70次/min,术中有2例患者恶心、呕吐,肌肉注射爱茂尔4ml后,治疗完成。 药物对照组 我科应用度冷丁75~100mg肌肉注射,注射后镇痛效果不明显者追加注射一次,并配伍输尿管扩张剂。度冷丁主要成分为盐酸哌替啶,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合成强效镇痛剂。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及k受体激动剂而产生镇痛、镇静作用。肌肉注射10min后出现镇痛作用,持续2~4h,是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两组均给予一定数量的消炎药,控制和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各自采取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致绞痛后开始计时,分别在不同时间:30min、2h、24h反馈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无痛为计数。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2 结果见表1,本研究发现ESWL实验组对缓解输尿管结石致绞痛急性发作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表1 两组输尿管结石致绞痛发作镇效果比较痛3 讨论很明显,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致绞痛急性发作快速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度冷丁镇痛效果。ESWL随着一次次放电产生的冲击波,将结石逐步粉碎成可以自然排出的颗粒[1],解除了结石对输尿管平滑肌的刺激,达到止痛目的。更为重要的是,ESWL不仅能缓解输尿管结石所致的肾绞痛急性发作,使之快速止痛,而且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排出结石,大大地减少了结石在输尿管内的嵌顿时间及炎症的发生,不仅镇痛更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度冷丁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它能提高输尿管平滑肌的张力,但不能减少结石对输尿管平滑肌的刺激,缓解绞痛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短,且不能达到治疗结石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一旦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时,ESWL治疗是首选。【参考文献】1 李炎唐.泌尿外科高科技.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274.

支气管哮喘防治研究论文

儿童反复支原体感染引发支气管哮喘一、【什么是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曾有报道,支原体肺炎占各类肺炎总数的10-30%,流行高峰年达到50%,流行持续1-2年,对于患儿来说,一次支原体感染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甚至几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传播:飞沫潜伏期:1-3周易感人群:1-10岁儿童,尤其以1岁到6岁学龄前幼儿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偏高。临床症状:大部分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较轻,起病初期的4-6天传染性最强,部 分会发展成肺炎,且为非典型肺炎表现,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易复发: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治疗不彻底易复发。并发病:除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神经、心血管、血液、泌尿、消化、皮肤、 关节痛、眼、耳、鼻等多器官多系统并发症。抗生素:支原体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消炎药不敏感;支原体对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等大环内酯类如大家熟知的阿奇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等,但大部分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药物会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副作用,因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成为临床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肺炎支原体与哮喘的相关性】 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比非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性更高。过去曾将感染性支气管哮喘列为内源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种类,甚至许多学者将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与内源性支气管哮喘视为同一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了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气道变应性炎症,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十年来某些作者还观察到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也涉及到IgE和Ⅰ型变态反应。 二、儿童支原体病毒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呼吸道的病毒和细菌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虽然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但从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以诱发加重气道变应性炎症来看,其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有着相似之处。近年的研究表明,在支气管哮喘的发作过程中,呼吸道的细菌感染可能并无重要作用。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非发作期的患者分别作咽部的细菌培养,发现两者并无差异,同时发现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咽部的拭子上分离出缓解期并不存在的病毒,这就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关。最近更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病毒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还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患呼吸道病毒感染,反复抗感染再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在成人中则以肺炎支原体、鼻病毒和流感病毒较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支气管哮喘的机理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一)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 临床观察已经证实, 在上呼吸道发生病毒感染后, 可使得支气管的反应性增加。Swenson等对9名患有急性呼吸道鼻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了气道反应性测定,发现所有9例患者的气道对组胺的反应性均有明显的增高。Minor等曾对49 名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观察也证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多与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有关。 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病毒感染可以直接损伤呼吸道的上皮,从而使气道壁的胆碱能受体暴露,产生胆碱能性气道高反应性;②病毒感染可导致气道内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积聚过多,从而增加炎性介质的释放,导致气道的反应性增加。病毒感染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机理是较为复杂的,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二)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IgE病毒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的机理是由于病毒可以作为一种外来性抗原刺激体内Th2细胞释放大量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3,从而诱导B细胞合成过多的IgE。实际上病毒感染诱发的支气管哮喘很可能是一种借助于IgE机制而介导的病毒性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近年的研究已经证实在大多数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儿童,其血清中IgE 的增高与近期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这些针对病毒的特异性IgE 的产生使患儿的气道处于对病毒的致敏状态。已发现在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期,约有3/4的患者气道上皮细胞表面附着有IgE。在病毒所诱发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中,患者的特应性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病毒作为一种外来性抗原可以诱发与花粉、尘螨等引起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相似的症状,患者可以表现有鼻痒、打喷嚏和流清涕等上呼吸道过敏的症状,然后出现支气管哮喘症状。(三)病毒感染可增加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变应原的迟发相支气管哮喘反应的发生率Busse等(1991)通过对1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结果证实在鼻病毒感染前仅有1例发生迟发相支气管哮喘反应, 而在感染鼻病毒期间,则有8例出现迟发相支气管哮喘反应, 病毒感染增加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变应原的迟发相支气管哮喘反应的发生率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降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功能 研究证实,呼吸道病毒感染可改变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功能,使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功能降低,其机理尚不明确。总之,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是复杂的,其发病机理也是错综复杂的。目前对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较少,研究水平也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应该继续为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进行不懈的研究。三、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感染性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影响 通过对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的近代研究,给我们临床医生防治感染性支气管哮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特别是对于具有特应性素质患者)是降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二) 由于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在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抗非特异性炎症治疗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色甘酸钠等抗炎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支气管哮喘时也具有良好疗效。特别是已经证实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因此抗变态反应治疗如抗IgE单克隆抗体亦在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 (三) 由于病毒性感染在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目前虽然已发现了病毒唑、病毒灵等抗病毒药物,但其效应尚不理想,应致力于研究更有效的药物。 (四) 由于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与细菌感染的关系不大,因此在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抗生素可能无效或疗效甚微。 (五)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也可以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和特异性IgE,因此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测定气道高反应性和特异性IgE水平可以指导我们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降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调节免疫,预防抗生素使用导致的副作用 (抗生素滥用,促使过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成为流行病) 流行病学家在研究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后,指出抗生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发现两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就是各种过敏性疾病和哮喘。儿童早期接受抗生素治疗与后期过敏性疾病和哮喘的发展有一定相关性,这让我们才认识到,抗生素在免疫系统功能失常引发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病中扮演着反面角色。 抗生素确实是一种神奇的药物,是战胜疾病非常重要的武器之一,但是和其它药物一样,抗生素也有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抗生素的某些副作用较轻,如真菌感染,而且持续时间短,有些副作用则持续时间长,症状也比较严重,如艰难梭菌过度增殖引起的腹泻。所有副作用中最显著的,而且后果最严重的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这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幸运的是,我们及时发现了抗生素可能会引起的副作用,并且找到了预防或应对大部分副作用的方法,即通过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补充益生菌来预防副作用的发生。台湾成功大学 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主任、成大医院小儿科王志尧教授:益生菌与过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中谈到: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气道微生物构成发生改变,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菌群结构不稳定密切相关。菌群稳态直接影响到过敏性哮喘的病程,吸入激素与抗过敏 药物长期治疗并不能影响哮喘的病程及愈后,而具有特殊功能的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组合物康敏元益生菌通过降低因过敏 而导致的TH2免疫反应,增强TH1型免疫功能 ,调节Treg免疫细胞,成为肠道菌可以对抗过敏 性疾病新发现的有利科学支持,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甚至被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哮喘患儿都可以及早的补充抗过敏 益生菌康敏元来干预肠道微生态介导的IgE通路,来抑制IgE过敏抗体的生成,从而改善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病程及愈后,减少哮喘复发率。 微生物研究成果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肠道微生物与儿童哮喘,呼吸道微生物与儿童哮喘,抗过敏益生菌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抗过敏益生菌与湿疹荨麻疹等等微生态研究成就已发表诸多论文研究,对于过敏性疾病,不再是停留在抗过敏药和激素雾化的治疗层面,人类是一个“超级生物体”一些难治性疾病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在人体生物体的研究上起到治疗性突破,人类基因组与微生物组共同作用,影响人体的免疫,营养和代谢过程,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八年专注抗过敏益生菌菌株及配方研究,把配方疗效与菌株品质视为生命线,联合台湾成功大学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王志尧教授开展临床实验病例研究,通过抗过敏益生菌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免疫系统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创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免疫抗过敏营养疗法,补充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可:调节呼吸道微生物菌群稳态,缓解气道高反应引起的咳嗽哮喘;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稳态,改善肠道食物蛋白过敏机制;调节肠道微生态菌群介导的过敏原特异性IgE通路,抑制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生成,由于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节TH细胞因子活化,抑制TH2型反应,增强TH1型免疫反应,以及上调免疫细胞和加速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修复。过敏的小孩肠内缺乏抗过敏的乳酸菌:过敏原的种类很多,诸如:尘螨、细菌、花粉、蛋白、牛奶、大豆、小麦、霉菌、肉类......等千奇百怪,许多医学研究指出,有关“免疫耐受IgE分泌过多”所引起的过敏问题,与肠道内的好菌坏菌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示:过敏的小孩,肠道里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属比较少,虽然有数以万计的乳酸菌菌株存在于自然界,但仅有极少数乳酸菌株具有抗过敏的特质,这种对“免疫耐受IgE分泌过多”具有特殊调节功效的菌株是唾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组合成康敏元益生菌。唾液乳杆菌功效为降低血清IgE抗体,促进干扰素分泌提高Th1型免疫反应应答;而格氏乳杆菌功效则为降低血清IgG,有助于减少过敏反应相关细胞激素IL-5的分泌,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体的免疫系统,康敏元加强型具有辅助调整过敏体质的能力。

论文的特点就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正因为论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春天万物复苏,可却是过敏性咳嗽的高发季节。这不,家住北京西城区的王女士最近感到十分痛苦:5岁的女儿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反复咳嗽,尤其是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咳得都停不下来,有时还们有流鼻涕等症状,吃了很多止咳消炎药都不管用,晚上睡觉成问题,白天也没精神,饭也不好好吃,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去了医院做了IgE才知道是过敏性咳嗽惹得祸。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过敏性咳嗽极为高发。目前过敏性咳嗽患者越来越多,在6年里有6000万的人患上了过敏性咳嗽。每到凉爽的秋天,能够有将近15%左右的人群会受到过敏性咳嗽的伤害,而三分之一的过敏性咳嗽患者还会伴发哮喘。在过敏高发季,过敏性咳嗽和哮喘同时袭来,让患者的工作和休息都不能如常,苦不堪言。医学上将过敏性咳嗽分两种:常年性咳嗽和季节性咳嗽。常年性过敏性咳嗽,是指每年过敏性咳嗽的症状持续在9个月以上,多为常见的过敏原,如尘螨或其粪便所致。常年性过敏性咳嗽一年四季都有症状;而季节过敏性咳嗽每年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才会发作,是由花、草、树木(柳絮)等引起,其发病有着明显的季节,多为春秋两季,发病时反复咳嗽、咳嗽不止,同时还有眼痒,结膜充血严重者水肿,以致误诊为感冒咳嗽。春季莫把过敏性咳嗽当感冒咳嗽过敏性咳嗽是常见病,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高发年龄在2-12岁,但是,至今尚未引起医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误诊率高达95%。有许多患儿因为慢性或反复地咳嗽被当作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长期以来一直治“咳嗽”,都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止咳药,既延误了病情,又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上升等,严重者会发展成过敏性哮喘。其实,过敏性咳嗽与过敏原有关,咳嗽比较剧烈,呈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有时还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常常在夜间咳嗽明显。如果长期或者反复出现干咳,而且天气变化、运动结束后,咳嗽情况越发严重,时间超过三周,就要考虑是否是因为过敏性咳嗽的关系。除了咳嗽咳痰症状,患者还时常伴有鼻痒、喷嚏、大量流清鼻涕,眼痒等表现,有的过敏性咳嗽患者发作还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比如在天气变化快的春季和秋季,过敏性咳嗽的患者人数较多,“本身患有过敏性哮喘的患者,在环境刺激下,也容易引发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咳嗽易引起其他疾病。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夜不能寐等,日常的饮食起居都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出现失眠、心力衰竭、肺炎等并发症。过敏性咳嗽如何治疗过敏性咳嗽离不开“过敏”二字,有些人天生属于过敏体质,或是环境中存在的粉尘、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了人的呼吸道,从而引发的过敏现象。日常生活中,过敏原是很难避开的,因此,改善过敏体质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像上文中王女士女儿一样,症状比较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使用药物治疗。过敏性咳嗽西医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在止咳的同时加用一些抗过敏的西药,一般来讲用药后咳嗽会减轻;但如果不想服用西药或者西药抗过敏治疗后效果仍不明显的。所以它并不是改变疾病进程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治疗过敏性咳嗽的关键在扭转过敏体质。临床医学经过细胞水平研讨证明:抗过敏益生菌能够有效防治过敏性咳嗽哮喘,改善过敏体质。抗过敏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抗过敏作用的活性作用益生菌是活的生物体,益生菌能预防以及治疗过敏性咳嗽。富含六株专利抗过敏益生菌的欣、敏、康益生菌可刺激IL-12、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加强免疫T细胞的调控能力,进而抑制Th2细胞的过度活化,并维持Th1及Th2的平衡,减少过敏反应。由于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所独有的生物学特点和肠道粘膜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可降低免疫致敏因子IgE,并有效阻断过敏原与免疫致敏因子IgE抗体的结合,直接从免疫根源阻断过敏生物链,减轻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从根本上治疗过敏性咳嗽哮喘,促进脾脏细胞中γ-干扰素分泌量,防止过敏性咳嗽哮喘再次复发,从而实现彻底改变过敏性体质。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表示,抗过敏益生菌的起效阶段通常分为四期:第一期为0~22天;第二期为23~56天;第三期为57~83天;第四期为84天以后(即三个月以后的长期效果)。最后提醒,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在花粉扩散的高峰时间,控制好户外活动的时间,最好不要太长,远离过敏原,如需外出尽量戴口罩。由于季节转换、天气变化引起的过敏的,需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避免让口腔太干燥。患有过敏性咳嗽的人更应加强对呼吸道的保护,加强日常防护,注意生活细节,减少和过敏原接触的机会。此外,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多吃蔬果,雪梨、香蕉、苹果等都是水含量高的水果。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论文

靠 这个要求这么低四川大学要求SCI呢,变态死了~~~D类很好发吧,不知道你是哪个专业,博士发文章国内的基本投去就能发,只要你别太大问题。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哮喘自我护理首先要对哮喘本身有一些认识,如疾病的症状,发作时的样子,发作以后应该采取的措施等。

是吉林大学的规定的D类期刊,因为每个大学规定的期刊类别都有所不同,所以你们学校应该会有具体的文件要求,这就需要您去具体咨询一下。其实也简单,南大核心是收录的社科类的文章,如果您属于理工类那一般就不考虑了。而北大核心则文理都行。如有其他疑问,欢迎与我联系。

支气管哮喘患者毕业论文

在撰写药学 毕业 论文过程中,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除了给整篇 文章 画龙点睛外,还直接决定着论文的内容、范围、框架结构以及选用的参考资料。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药学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到你!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抗生素滥用举例 2. 抗菌药合理使用 3.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现状研究 4. 药品的 广告 管理 5. 药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6. 药物不良反应 7. 药物相互作用 8. 中西药合用的优缺点 9. 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物节律 10. 药物依赖性 11. 药物代谢酶在药物合用中的作用 12. 给药方式与药物疗效 1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4. 谈谈你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15.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16.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调查 17.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8.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9.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GAP在中药发展中的应用。 2. 中药的质量控制(可以具体到某个药材或者某一种中药制剂) 3.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及分析(可以具体到某个药材或者某一种中药制剂) 4.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5. 请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你对中药现代化的理解 6. 中药新制剂研制工艺研究(可以针对某一医院制剂) 7. 我国制药工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8. 制药工艺学教学模式及 学习 方法 的探讨 9. 药物(写一具体名字)的工艺优化方法的探讨 10. 药物(写一具体名字)的合成研究 11. 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2. 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新药研发中药品质量控制的探讨 14. 新药研发中对溶剂的选择原则 15. 药厂“三废”处理方法的探讨 16. 药厂污水处理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7. 高效液相色谱应用新进展 18. 固相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9. “设计性”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 高效液相色谱整体柱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2. 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3.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4.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5. 脑血管病治疗药物进展 6. 血栓形成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7. 缺血性脑卒中单元规范化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与管理 8.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9. 肺结核的药物治疗进展 10.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11. 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12.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 13.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14. 恶性肿瘤防治现状 15.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治疗 17. 国内植物药研究的新进展。 18. 国外植物药研究的新进展。 19. 2010年版药典(一部)在中药质量监控中的变化。 20. 植物资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四) 1. ****药品的 市场营销 策划方案 2. ****药品 市场调查 报告 3. ****医药企业营销实务中的4PS组合运用 4. ****医药企业产品策略分析 5. ****医药企业价格策略分析 6. ****医药企业 渠道 策略分析 7. ****医药企业广告策略分析 8. ****医药企业公共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9. ******医药新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10. ******公司医药代表的管理 11. ****新医改背景下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2. ****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3. ****传统医药保健品企业的直销分析 14. ******医药商品的“绿色营销”。 15. ****医药企业物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6.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探析 17. ****平价药店的价格策略分析 18. ****药品品牌管理 19. ****地区医药企业营销人员现状调查 20. ****医药企业的营销战略选择 猜你喜欢: 1.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2.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3.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4.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5. 药学系毕业论文题目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