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女性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17 21:56:33

女性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

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是女性通过后天的学习萌发出的自我意识,是女性在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前提下,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关键词: 生命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论文摘 要: 本文对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自我生命主体意识觉解的历程。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生命本真的认知和自我觉醒是真正意义上女性意识呈现的精神内核

意识是以人为主体的精神活动。女性作为人类的一个性别群体,其意识也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部分。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是基于对自我生命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通过文本叙事来艺术地还原现实世界。人的主体性的自觉是从“人”的自我认识开始的。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则是现代人本观念在生命—生存视阈内最为深切的表现。这使女性文学在它发生之初就具有一种自我认识的内在性,具体指向了女性生命存在的精神深度。

人类社会自从男性掌控主权,就开始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现并不断强化着对女性的绝对控制。在一系列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持续不断地受制于男性权威,其结果就是女性自我的不断虚弱。强权又使女性意识分裂,把真实自我异化为“非我”,亦如罗兰·巴特所说的“活在他们的注目之中”的自我,其最终结果是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将女性作为一个“他者”看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女性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受压迫的。父权制意识通过社会各种体制合理化和强化了女人对男人的屈从,结果是使大多数女人从内心接受了自己比男人低一等的现实。

从女性有意识以来,男性化社会精神就源源不断地被灌输到她们的精神体系中,以此促成女性的社会化——接受男性意识形态赋予的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以致有如男性一般来观看自己。相对于父权制的男性意识表征强有力的主体姿态而言,女性的主体性地位没有真正实现。女性自接受男性意识形态开始,就潜意识下将自我与女性自身分离,女性自愿成为被凝视的客体——“他者”。因此女性“自我”的存在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女性无法自觉进入到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中,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为与男性同样生命存在的女性,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自我反思能反映出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标志着女性主体性的确立,女性意识的发展程度也是衡量女性主体历史性进程的尺度。因此,对生命存有的主体性意识从现代女性创作初始就成为女作家体验自我真实的生命内驱力,催发现代女性不断以超越意识向精神生命存在领域迈进。

二、女性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自觉

回顾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质上是现代女作家不断追问女性生命价值的精神历程。女作家直面生存现实并对个人生命偶在性和本己性的生、死、爱、欲等人生问题的进行自我辩解,在女性文本中直接表现出庐隐式的“情智冲突”的生命张力。这些女作家关切的人生问题,实际上是超时代的,也是超个体的,这是思想对历史时间中生命形式的沉思,是关于生命本体存在的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它直接触动了现代女性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的生命自觉。这种生命自觉带来女性关注生命和生存问题的新视野。女性在男权意识的压抑下,认识到在抽象的“人”的遮蔽下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对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认识上,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和获得经济权益的层次上,而开始向追求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的层面拓展。

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生存状况的认识,实际上是如何看待自我生命存在的问题。女性文学对人认知的基本态度无疑是对生命存在本真的展现。女性文学对女性生命存在的追问与诠释,表明了文学对现实人生反思的、批判性的而又切己的伦理关怀。女性生命经验中对生命体验的真实与深刻使女作家表现出更强烈的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关怀。这使女作家有关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接近于生命的实存状态。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逐渐走出男权文化幻想,诸如善恶对垒的“良母”与“祸水”造型模式,而是生命本身与女性自我的丰富表现。现代女性写作在解构男权文化的同时自身也打破了母性神话的幻想,女性文学生命叙事基于对人性欠缺与生命有限性的呈现,让我们看见了女性存在的真实。女作家在母爱的背后也看见了母性厌恶,在艺术思考与创作中,以冷峻的目光来审视母亲这一角色的种种弱点。铁凝的《玫瑰门》中的司猗纹以“露阴”的方式对外在环境进行报复,揭示出女性种种扭曲变态的心理。方方的《落日》在对不孝的丁家兄弟进行道德谴责的同时,也对丁老太的人性弱点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小说中一个次要人物王加英的母亲也写得很有深度,她瘫痪在床,对女儿的百般照料总是横加挑剔。别人都在关心女儿的婚事,而她却为了自己能获得照顾而希望女儿独身。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显示出女性作家对母亲角色的冷峻审视,在自我认识的层面上又深入了一步。

女性文学叙事中强烈的生命自省使女作家的自我主体意识渐趋自觉,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全面觉醒,从女性本体的存有中肯定女性的自然属性到反抗男性文化开拓女性自由发展之路,从对男性文化的颠覆和解构到对女性自身自我反思和批判中,主动承担起揭示女性现有生存状态的责任。

三、从“人”到“女人”的性别意识的自觉张扬

中国女性文学从关注“人”进而关注“女人”体现了女性认识生命存在的发展轨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作家在世纪初以“人的主体意识觉醒”的方式确证着人的生命情感的重要与尊严。“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活了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也激发了女性批判旧社会的勇气和决心。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触及了妇女解放和鞭笞家长制的黑暗。庐隐的《海滨故人》等小说脍炙人口,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疾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的作品,书写了当时年轻女性的心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新文学文坛上,以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袁昌英、丁玲、冯铿、萧红等人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在文学上创造了既有社会意识又有女性意识的多种文本形式和艺术风格,确立了中国女性文学的不同形态。

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女性作家关于“人”的觉解,另一方面便是以女性独有的生命存在为主体,在女性自我主体意识之下确证女性生命的价值。关于女性深切的本己生命体验,其历史的存在性和时间性构筑了女性作家在面对文学历史叙事中与正史对话的方式。历史的真实性只能通过生命本身的客观存在才不会出现断点或真空状态,在这样的历史中,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故而女性文学往往通过一个女人的生命事件,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在历史的叙事中归还个人的生命的权利,这样的历史才能真实展现历史理性刻意摈弃的盲点,这样的以情感方式诉诸理性,表达自我与主体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在以性别意识主导下的生命叙事中,女性逐渐从“他者”、“第二性”的位置开始回归到与男性共存的历史主体的角色中来。

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的充分展现则是八十年代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女性写作显露出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为男性话语所遮蔽,或始终为男性叙述所无视的女性生存与经验。女性文学的生命叙事注重女性日常实存的各种生命感觉。经历了政治绝对化的时代后,八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笔触深入到生命切身体验的情爱层面。张沽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是她对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此外,陆星儿的《美的结构》、王安忆的《雨,沙沙沙》等作品都体现了视爱情为精神方舟,期望达到永恒的乌托邦理想,这是女作家对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精神出路的自我探索——一个爱情的乌托邦。张洁着力于刻画在情感与事业中独立的新女性,王安忆则从性爱的角度探索女性精神世界,她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锈谷之恋》)可以看作是女子写给女子看的、研究女性生命本体及命运的小说。

四、性别意识的过度张扬导致女性意识的意义失落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尤为强化主观化视角,注重女性个体独有的生命体验与身体感受。“女性写作”、“私语化写作”命名凸起,其中陈染、林白、徐小斌、海南是其中最接近西方女权主义写作的代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特点就是完全不依附于男性话语,个人化的女性话语充满了各种女性文本,女作家集中书写女性个人经验成了普遍性特征”。女性的叙事总是带有“个体记忆”的显著特征,这使人们倾向于把女性写作当一种精神自传去理解。表现女性的性别意识,表现女性特有的人生体验和个体记忆,这正是陈染和林白小说的特点。

这种女性个人化写作不仅在情爱层面充分展现了“私人性”,而且作为生命原始欲望的“性”在现实层面被深切地关注并如实地展露着。性欲成为作品绝对的主题,这是女性自主意识的萌动。陈染《私人生活》通篇展现个人原欲望的涌动对抗。此时的女性写作以女性话语诉说着自我的生命体验,使私密的女性世界在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赢得了女性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书写出沉默数千年的女性生命体验。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以女性独特的个人化视角关注、描绘女性私人化的生命感受,一方面以女性特殊的身体感受——性欲与性行为的描写迎合消费时代各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启示着其后女性作家对“性”的肆无忌惮的张扬。陈染、林白笔下依然呈现出女性灵与肉的冲突,同时并未放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自我的重新审视。但这一主题到了“美女作家”卫慧、棉棉那里,欲望则成为了女性全部生活与生存之代名词。《上海宝贝》中倪可的全部生活可以说就是感官的满足与欲望的填充。除了性欲之外,物欲也是女主人公孜孜不倦的追求。二十一世纪初更为前卫的女作家九丹、木子美、春树等在卫慧、棉棉的基础上将个人经验的写作“发扬光大”,由“美女作家”发展而为“躯体作家”。作品表现出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是赤裸裸的竭斯底里的性爱展览。她们的创作与之前女性作家努力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背道而驰。女性主义力图改变女性“第二性”的定位,然而,女性第二性的地位一方面来自男权社会的外在压抑,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女性对男性压抑的认同。躯体作家们过度张扬女性性别意识,“身体写作”以纯粹的感官刺激满足着男性的窥私欲,将女性沦为了被“看”的性对象,供公众消费与把玩。当“私人化写作”被“身体写作”代替之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视阈也同时受到拘囿。大肆渲染“身体”是女性表达的唯一工具和资源,将身体简化成物欲的代名词,这样的女性写作也必然堕入色情文学的行列。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罗瑟琳·科渥德在《妇女小说是女性主义的小说吗?》中说:“谈论性欲和关注性欲并非代表着进步。女性主义者对形象和观念的分析进行已久,她们不可能认为只因将女性性欲作为主要关注对象而讨论性欲就是进步的,色情文学批评常常突出女子性体验问题,而它恰是最为女性主义者反对的。”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女性写作摆脱了政治的束缚之后,在消费的时代,摒弃了宏大叙事,躲进私密空间自我欣赏之余窄化了女人的天地,这样亦无法改变女性从属的“第二性”的角色。在拒绝男性的审美视角而专注女性的个体生命体验之中,包括女性的身体感受、性爱欲望等感性内容,又不经意地“迎合”了男性的“目光”。如果女性作家不看重自己作品的社会性、历史性及时代性,而一味热衷于以纯粹的女性私秘欲望而进行“身体写作”和暴露自己的“私秘世界”,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女性意识的缺失或异化,女性文学整体意义随之沉落。文学叙事中生命如果只是无意识的感官载体,人就无法成为自我的主体,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荒林.两性对话:中国女性文学十五年[J].文艺争鸣,1997,5.

[2]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79.

[3]乔以钢.多彩的旋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9

[4]郭力.生命意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理论生长点[J].江淮学刊,2006,4.

[5]阎纯徳.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文化研究,2002,夏之卷.

[6]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

摘要: 女性意识的逐渐兴起,也影响了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向。本文在分析女性意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该种意识对文学作品创造的影响。

关键词: 当代文学;女性意识;影响

一、女性意识的概念

理论界对女性意识的'概念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对其基本内涵的认识比较统一,通说观点认为女性意识应当包涵两个方面:

(1)女性意识强调女性经验内涵;

(2)女性意识追求女性在政治上的平等。女性内心情感、思维方式与男性不同,因此就同样的事件她们具有与男性不同的视角。从女性视角出发,女性认为自己在社会中遭遇不平等对待,因此需要反抗。女性经验强调女性独特的生理、文化感受。生理感受主要是女性经历的生理周期以及生育的过程,正是因为女性经历了这些过程,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角色的特殊。而正因为女性生理方面的特殊性,也导致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许多挫折,比如怀孕的妇女被单位拒绝。正是因为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无法达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导致女性想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开始追求自己的政治主张,包括建立自由平等的政治制度。

二、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改革开放之后,女性地位逐渐上升,很多女性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也都将女性爱情作为主线。当女性意识不断被唤醒之后,她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的婚姻,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但是很多女性在追求自己婚姻的途中,也出现自我迷失。将爱情想的过于理想,这也体现了改革初期女性意识发展并不成熟。在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发展都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爱情观也有区别,但都体现出女性的独立性,开支逐渐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在《哦,香雪》作品中,作者铁凝在作品中描述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这也是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到了后期的铁凝作品中,纯朴的爱情故事已经不复存在,而多是以悲剧命运结尾,阐述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真实生活。

(二)唤醒性别意识

性别意识一直在女性意识中占据核心地位,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最初体现在性别意识的出现,这点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附属地位,而在文学作品中也通过对女性性别意识的张扬,来突破传统的女性地位。从性的角度分析,许多作品也通过描绘女性内心对性的渴望,来展现女性意识。比如在《岗上的世纪》作品当中,作者王忆安将男女之间的爱情与性相练习,认为两者不可分离。如果单纯的描写男女的爱情,而不提及性,则无法充分体现女性内心的真实感受。

(三)逐渐脱离男权主义

在当现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逃离”是比较不变的现象。“逃离”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逃离现有的环境,奔向其它环境,这是女性在具备女性意识之后寻找的自救道路;

(2)确认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的自信心,这体现女性的自我发现.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女性角色逃离并不意味着回避,而是对男权主义的抗拒。女性通过逃离男权主义的束缚,而增强自我的独立意识。很多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女性逃婚现象,都体现了女性内心渴望自由,但结局通常是因为内心的过度封闭,带来了内心孤独感,这也是现实当中女性的真实写照。

三、女性意识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一)实现双性和谐

双性和谐意味着男女无论是在政治地位,还是在家庭生活方面都保持平等的关系,这也是比较理想化的男女关系。这种思想也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造。作家铁凝曾经提到过:当在写女性题材的作品时,自己渴望通过“第三性”的视角来描绘男女之间的生活,使女性角色更加具有真实感。只有摆脱性别视角的束缚,才能真正发掘出女性的本质以及内在欲望。在铁凝的小说《对面》当中,摆脱了女性视角的束缚,从男性的角度对女性角色做出描写。作家王忆安同样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超越男女之间性别的差异,寻找男女之间的平等性。社会是由男女共同组成,王忆安想探索的正式男女之间如何相处,双方如何保持平衡。在他的文学作品《兄弟们》当中,他指出女性不应当将矛头直接指向社会当中的男性,男女双方应当是处于统一战线,应当相互帮助。男女之间存在着性别、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男女双方才应当相互配合,相互互补。

(二)超性别意识的产生

随着超性别意识的出现,这种思想也逐渐体现在了文学作品当中。作家陈染最早在作品当中提出了,真正的爱情已经超越了性别,既可以出现在男女之间,也可以存在于相同性别群体中。陈染的这一观点是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他在作品中表达这样的观点:首先男女双方因为性别的差异,应当是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对立;其次如果人们无法超越性别去看待任何时间,这种思想是低劣的、片面的。女性作品的写作如果仅仅局限于对女性经验的描述,以及男女之间对抗的描绘,这只会使得女性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作家陈染所提出的写作状态是:在尊周男女差异的前提下,彰显女性性别色彩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关注人们的共同情感,这种思想在90年代后的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结束语

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女性的意识逐渐被唤醒,不再屈服于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禁锢,而是向传统发出挑战。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使得女性现代文学作品内容发生的改变。更多的作品开始以女性意识为主线,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以及女性在社会当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我国现代文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洪珍,田兆山.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管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7):20一22.

[2]李芳.论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和非女性意识[J].文艺生活,2012,(12).

现代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她们在家庭中和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决定女性消费者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角。因此企业经营者了解女性消费心理并依照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定能像拓荒者一样开发出令人惊喜的“处女地”: 让幻想型女性“美梦成真”; 让虚荣型女性拥有“唯一”; 让情调型女性“情有独钟” ;让创造欲强的女性有“用武之地”; 让爱美的女性风姿尽显;让为人之母的女性“爱有所托”。 女性消费者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角,她们至少左右日常生活中3/4的购买力,这主要是由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她们在家庭中和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所决定的。一方面,她们内心世界的不断变幻会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许多不确定性。比如在穿着上,一个女性可能会在今天装扮得娇媚时髦,明天却又穿得平淡无奇;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母亲、女儿、妻子、主妇等多种角色,她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绝大多数儿童用品、老人用品、男性用品、家庭用品的购买者。面对庞大的女性消费世界,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同等的市场机会。如果企业能够多争取到一位忠实的女顾客,就可以通过这条渠道而联系和争取到她周围的许多消费者,从而扩大销售。因此企业经营者了解女性消费心理并依照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定能像拓荒者一样开发出令人惊喜的“处女地”。 让幻想型女性“美梦成真” 多数女性都具有热情细腻、联想丰富的心理特征,部分女性基于一种窘迫的现实,喜欢以自己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进行联想,并常把幻想当作现实的组成部分。如果企业经营者能在市场营销中巧妙地运用女性所特有的这种不完全幻想,处处留给她们发挥想像力的余地,同时满足她们幻想和实用价值两方面的要求,使其美梦成真,就极容易诱导女性产生购买行为。有的化妆品的经营者就是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将大自然中的各种香味融进化妆品中,让女人们由化妆品的香味产生联想,去感受大自然的乐趣。目前,化妆品香型又由花香型发展到幻想香型,国外许多高级香水是根据著名乐曲或诗画的主题和意境配制的。例如“巴黎之夜”香水,使人仿佛进入名曲“巴黎之夜”的情境之中,幻觉出优美繁华的都市夜色;又如“雾的早晨”、“永恒的光辉”、“爱的良宵”、“美的梦乡”等等,无不让喜欢化妆品的女人们从联想、幻想中得到美的享受,其结果当然会令女人们倾囊购买了。如果我们由此得到启发,把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翠湖春晓”、“二泉映月”等诗情画意融入化妆品的香型中,该是何等绝妙的境界! 让虚荣型女性拥有“唯一” 部分女性心中常有一种“只有我一个”的“唯一”意识,经常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一个”,她们为了成为“唯一”的,常常会产生冲动性的购买行为。如果商品经营者能迎合这部分虚荣女性“拥有唯一”的心理,提供她们向往的“唯有我用”的诱惑,不仅能得到好的收益,而且还能通过她们向自己同伴吹嘘而连带收到免费广告的效果。有一家女子用品超级市场,专营女士服装和各种妇女保健用品。他们为迎合虚荣女性“拥有唯一”的消费心理,十天半月就推出一种新潮女装,而且同一款式、花色的服装进货量绝对不超过???凹?。许多妇女为了能够“尝新”,表现其与众不同,绝不会放过机会,购买时异常踊跃,该店的生意当然红火。 让情调型女性“情有独钟” 部分女性消费者的兴趣比男性更容易表现在与商品和服务有关的环境格局及情调上。因为女性在心理个性上比男性有更强的情感特征,往往会通过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形成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尤其是年轻女顾客表现突出。商品的名称、外观、色彩、款式以及购物、进餐、娱乐环境中不同的建筑风格、装饰布局和色调、声音、温度、气味等均可造成某种独特的情调渲染,在这种特有的情调中,她们极容易产生冲动性和诱发性购买行为,常常会因为这一“情调”的感染而不惜高价享受。例如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近年来在中国的各大城市的鲜花市场和礼品店里,每逢情人节也都掀起了购物热潮,玫瑰花、巧克力尽管身价倍增,但是作为爱情的信物,人们看中的是它所代表的浪漫与纯洁。敏感的经营者抓住这一情感消费的契机,竞相推出“粉色的情人节”、“浪漫的情人节之夜”等消费项目。正如一妙龄女郎所言:“我就是喜欢这情调!”确实,柔柔的烛光、朦胧的色调、优雅的舞步、浓浓的爱意,使人们沉醉其中,消费支出的高低已经不是她们考虑的重点了。跨国经营的美国吉列公司推出了通体透明的男性剃须用具后,曾出现了令人费解的场面―――购买者多是女性!原来,女人们认为透明象征着爱与深情,作为妻子或情人的女性顾客,当然要为了爱情而慷慨一回了。因此,企业经营者在市场营销策划中通过诸如色彩、声音、温度、气味等的有效搭配,造成某种独特的情调渲染,定将收益不菲。难怪欧美的一些著名商店,门面装潢之堂皇,铺面设计之巧妙,柜台设计之富丽,灯光配置之协调,都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浑然一体,似艺术之宫,使置身其间的顾客都飘飘然以艺术家的风度进行鉴赏,因而乐此不疲,购物冲动当然会油然而生。 让创造欲强的女性有“用武之地” 由于女性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大部分女性都认为凭着自己的慧眼和巧手,通过购物而使她们的家居保持舒适、温馨、井井有条,这就是最大的创造和骄傲。对创造性的向往是大多数女性购物的主要动机之一。她们常常不愿买现成的毛衣而是去买各种毛线,然后用自己的巧手编织成别具一格的“母子装”、“情人装”等;她们也热衷于光顾街头小摊,寻宝似地购买一些价廉物美的物品,通过拼凑、裁剪,把一个家装饰得温馨、舒适、富有情趣。企业经营者若能准确把握女性这种独特的心理特征,在产品经营的品种、方式上留给她们一片创造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余地,诱导女性创造欲的产生,必将如愿以偿。美国纽约闹市中有一家专卖妇女用品的商店,门口总是堆放着零乱的布料、衣服、装饰品等,吸引了许多女顾客寻宝似地挑出各自需要的商品。有人不解其意,问老板为何不把货物摆放整齐,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要是那样的话,这些女士就没有如此的兴趣和精力了。”这位老板正是摸透了女性消费者创造欲强的心理特点,她们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慧眼去寻找能装扮自己生活的商品,用巧手创造更加舒适美好的生活。 让爱美的女性风姿尽显 爱美心理在女性当中尤为普遍。虽然她们会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各自审美的角度不同,但一般都对自己的身材和穿着打扮比较讲究,总是希望能使自己更苗条,打扮得更漂亮或更得体些,所以她们对可以使自己容貌娇好、身材苗条的美容、健身、减肥等用品和服务倍加青睐,对服装、首饰、随身携带品等可以增美商品都会争相购买。洞悉女性这一爱美的心理特征,企业营销者们曾经策划过美容美发热、健身热、减肥热以及各种时装的流行趋势,当然也带来了不菲的收益。美国谢菲德裤袜公司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有40%的美国妇女都存在因为身材肥胖而不穿裤袜的自卑心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设计推出一种名为“胖妈妈”型的裤袜,并推出相应的广告心理战:由3位胖墩墩的女孩站成一排,笑颜灿烂,抬头挺胸,穿上裤袜从侧面看上去,非但无肥胖之感,倒让人觉得她们实在是快乐而健美,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广告词是:“胖妈妈,你真漂亮!”这一广告播出后,一个月内收到7000多封女性消费者的赞誉信,“胖妈妈”型裤袜的独特设计款式迎合了女性们的爱美心理,市场销售量直线上升,奠定了该公司在美国妇女裤袜市场的重要地位。 让为人之母的女性“爱有所托” 母爱是女性消费者独特的天性,母爱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里,都是不受限制的。在母亲们的眼里,她的宝贝是不寻常的,不仅是她的“心肝”,而且是未来的伟人。不仅孩子们的任何正当要求母亲们都会拼尽全力去满足,而且她们的爱往往会以各式消费(如购物、智力投资等)为依托来表达。把握女性这一消费心理往往成为许多企业营销者成功的契机。麦当劳之所以称霸世界,欧美市场上的儿童用品之所以喜欢印上“我的小天使”、“我的好妈妈”等字样,恐怕秘诀就在这里。我国少年儿童消费水平用一句话来形容是“吃得精、穿得新、玩得广”,妈妈们更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给孩子们的东西应有尽有,智力投资更是妈妈们消费开支中的主要项目。北京东城区一所小学对全校700余名学生作过调查,学过乐器的占36 .3%,其中一年级学生占到%。学绘画、学书法、学电脑、学外语的业余培训费用每学期少则交付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更不用说单独请家教的费用了,这种情形在全国各大城市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但有时家长施加的意愿往往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和厌学心理。如果企业营销策划者们能借鉴国外促销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儿童特点,寓教于乐,在少儿用品市场上多想想主意,协助和引导母亲们,使之能“爱有所托”,岂不一举两得!

女性旅游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旅游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吧。

[1]廖娟.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中国商贸.2013(33)

[2]程岚,段渊古,殷晓彤,孟宇轩.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构建探析--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3)

[3]邵春艳.论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8)

[4]刘峘,江权,孙广懿.度假型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探索--北京市房山区四马台矿山公园规划实践[J].规划师.2014(05)

[5]董娜.开滦矿业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12(12)

[6]黎启国,郑伯红.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工业建筑.2014(04)

[7]郑群明,夏赞才,罗文斌,刘媛媛.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湖南崀山为例[J].旅游科学.2014(01)

[8]涂海丽,黄国华.对江西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4(04)

[9]邓祖涛,毛焱,梁bin.居民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省新店镇的调查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1)

[10]许子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要点[J].煤炭工程.2011(S2)

[11]李海娥.旅游地居民:不可忽视的目的地营销力量[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

[12]曾启鸿,袁书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13]许振晓,张捷,Geoffrey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06)

[14]李淼焱,张静.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8)

[15]卢松,杨兴柱,唐文跃.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刊.2011(08)

[16]马强,段渊古,王min.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浅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15)

[17]陈亚颦,徐丽娇.西双版纳傣族社区居民地方感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18]梁登,李明路,夏柏如,李海学,高永坡.矿业遗迹分类体系的建立[J].现代矿业.2013(12)

[19]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地方感培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20]保继刚,杨昀.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1]李德万,杨乐,华建民,马传亮,廖云平.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特征及建园意义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9)

[22]张俊玲,任昭.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3]涂海丽,黄国华.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

[1]赵登华. 乡村旅游要巧打“特色牌”[N],经济日报,2007年05月28日.

[2]谌强. 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挥春风化雨独特作用[N],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9日.

[3]钱春弦.“新农村”将为中国旅游业释放前所未有的动力[N],新华日报,2006年01月04日.

[4]孔晓宁. 乡村旅游:把财富送给农民[N],xx日报海外版,2006年07月20日.

[5]张国胜. 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06年第7期.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任燕. 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樊飞. 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5、仝红星. 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7、冯耕耘. 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张红娟. 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付冰峰. 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阙庆华. 论导游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1、谢新暎. 浅谈数字法在导游语言艺术中的妙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2、周丽玉, 王坚. 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

13、殷群. 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学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

14、杨培玉. 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15、王晓云. 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6、周杰. 导游工作独立性新解——以非涉外导游讲解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王艳. 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09.

18、王珍曙. 高职高专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十二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9、任春.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20、陈静. 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1、余飞. 论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2、欧阳莉. 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23、孟海玲. 导游激励目标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24、吴丹. 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 商业经济, 2006.

25、朱玉华,陈珠芳. 浅谈导游员职业道德建设[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2.

26、李文明. 导游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3.

27、周国忠. 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8、谢冽.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9、宋稚芳,耿文辉.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途径之初探[J]. 高教论坛,2005.

30、刘秀丽. 浅析WTO与山东省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09.

31、梅琳, 吕金兰. 基于心理契约导入的导游人员管理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2、郭英杰. 导游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及其法律保护[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

33、殷国聪,杨霓. 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4、于萍.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35、杨环焕. 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问题初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6] 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 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 旅游论坛. 2010(03)

[17] 陈才,李兆元,刘心怡. 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 旅游论坛. 2010(03)

[18] 吴志军,田逢军. 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10(06)

[19] 张海燕,王忠云.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4)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周玲强,冯晓虹. 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11)

[16] 李瑛. 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人文地理. 2004(04)

[17] 郑斌,刘家明,杨兆萍. 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 旅游学刊. 2008(09)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7] 李婷婷. 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8] 宋奕孜. 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9] 张广海,贾海威.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20] 倪太婷. 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资源科学,2006,28(1):192-197.

[2] 彭华.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 2000, 20(3):203-211.

[3] 陈伟海. 洞穴研究进展综述. 地质论评, 2006, 52(6):783-792.

[4] 陈国达. 武陵源峰林地貌形成的大地构造条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17(2):103-112.

[5] 卢云亭. 河东文化型态特征及其地学形成机制. 自然杂志,1993,16(5):30-35.

[6] 杜国云. 云峰山魏碑刻石的地质地貌背景与资源保护研究. 山地学报,2008,26(2):230-236.

[7] 洪昌松,王琪. 旅游地学中有关“美学”问题及“旅游地学图”的编制. 旅游学刊,1988,3(S1):33-36.

[8] 吕学斌. 变幻造型地貌的旅游功能及其造景机理. 山地学报,1997,15(4):253-256.

[9] 陈诗才. 自然美、地质体的观赏特性及其观赏效应的研究. 旅游学刊,1988,3(S1):30-33.

[10] 吴成基.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资源化探讨. 山地学报,2005,23(5):513-519.

[11] 吕惠进. 我国酸性火山岩中的柱状节理构造景观. 自然杂志,2005,27(1):33-36.

[12] 陈传康. 旅游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的新发展. 人文地理,1994,9(2):1-3.

[13] 宋林华. 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3):193-202.

[14] 齐德利. 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 地理学报,2005,60(1):41-52.

[15] 韦跃龙,陈伟海.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格局. 桂林工学院学报,28(4):473-483.

[16] 周学军.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山地学报,2003,21(2):180-186.

[17] 冯淑华.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西丹霞地貌景区点空间特征及优化整合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321-326.

[18] 赖良杰,彭东. 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及旅游形象塑造. 中国岩溶,2003,22(4):318-323.

[19] 崔之久,杨建强,陈艺鑫. 中国花岗岩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演化. 地理学报,2007,62(7):675-690.

[20] 陈安泽. 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地质论评,2007,53(S):1-10.

[21] 卢云亭. 中国花岗岩风景地貌的形成特征与三清山对比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S):85-90.

[22] 彭永祥,吴成基. 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 资源科学,2004,26(1):69-75.

[23] 胡镜荣. 旅游沙丘因子和临界容量.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1):61-64.

[24] 彭永祥. 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 以陕西省为例. 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

[25] 崔越,杨景春.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地理学与国上研究,2002,18(3):86-89.

[26] 谢凝高. 云南石林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研究. 地理研究,2001,20(5):517-526.

[27] 胡炜霞,吴成基.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地质论评,2007,53(1):98-103.

[28] 吴成基,韩丽英. 基于地质遗迹保护利用的国家地质公园协调性运作. 山地学报,2004,22(1):17-21.

[29] 严国泰. 国家地质公园解说规划的科学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8):1133-1137.

[l]保罗·杜盖伊,斯图尔特·霍尔等.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l.商务印书馆,23:251

[2]崔凤军.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6:P65

[3]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刀.旅游学刊,24(2):93一94

[4]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6:117

[5]邓湘南,张筝,蔡小于.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营销研究闭.乡镇经济,28(6):97

[6]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闭.城市设计,21,25(3):7

[7]胡燕雯,张朋.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3(3):49一5

[8]胡允银,陈睿,王超.学会吸引眼球—浅谈注意力经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4(4):89一9

[9]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7,1:4

[1]蒋志杰,吴国清,白光润.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32

[11]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34):494并95

[12]刘小林.对我区旅游营销形势的认识与分析闭.西藏大学学报,1994,12(4):56

[13]李彦亮.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5):117

[14]毛金凤,杨莉,石玉.决定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旅游文化营销的媒体传播闭.商场现代化,27(l):282

[15]麦晓霜.浅论中国旅游营销发展历程[z].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6(5):116

[16]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闭.商业经济与管理,21(4):32

[17].跨文化市场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23一24

[18]齐善鸿,焦彦.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的文化营销阴.消费经济,27,8(4):25

[19]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2(2):116一117

[2]沈福熙.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其情态语义闭.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关于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以下是“旅游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任燕. 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樊飞. 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5、仝红星. 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5.

7、冯耕耘. 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 2006.

8、张红娟. 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付冰峰. 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阙庆华. 论导游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1、谢新暎. 浅谈数字法在导游语言艺术中的妙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

12、周丽玉, 王坚. 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

13、殷群. 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学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

14、杨培玉. 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15、王晓云. 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6、周杰. 导游工作独立性新解——以非涉外导游讲解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王艳. 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09.

18、王珍曙. 高职高专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十二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9、任春.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20、陈静. 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1、余飞. 论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2、欧阳莉. 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

23、孟海玲. 导游激励目标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5.

24、吴丹. 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 商业经济, 2006.

25、朱玉华,陈珠芳.浅谈导游员职业道德建设[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2.

26、李文明. 导游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3.

27、周国忠. 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8、谢冽.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9、宋稚芳,耿文辉.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途径之初探[J]. 高教论坛,2005.

30、刘秀丽. 浅析WTO与山东省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培养[J]. 内江科技,2009.

31、梅琳, 吕金兰. 基于心理契约导入的导游人员管理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2、郭英杰. 导游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及其法律保护[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

33、殷国聪,杨霓. 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4、于萍. 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35、杨环焕. 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问题初探[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书写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目前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女性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去这里搜索你的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More than 1,200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s 650 million women will discuss women's progres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at the Tenth National Women's Congress from Oct. 28 to 31. 本月28日至31日,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将召开,届时将有超过1200名出席者代表全国亿的妇女,参会讨论近五年来妇女的发展.In September 2004,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ressed the training and selection of women cadres.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16大4中全会,着重指出加强培训机制和妇女骨干的选拔.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which was amended in 2005, stipulated that "gender equality i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2005年修改的"妇女利益权力保护"法律中,规定了"性别平等是基本国家政策".Last year,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rdered an end to sex discrimination and demanded better education on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women and children's rights during family planning work. 去年在家庭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下令禁止性别歧视,并要求妇女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力的相关法律规范出台.Training center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migrant women workers. 建立了培训中心和机构,为外来务工妇女提供服务.Women account for percent of China's total employed population and for more than 40 percent of all public servants. 在中国总务工人口中,妇女占了,有超过40%的从事公众服务型行业.Female deputies comprise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up percentage points from the previous congress, and women make up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11th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up 1 percentage point.女性代表占与会人数的,比上届会议增长了个百分点. 同时,在第11届政协会议中,妇女人数占,比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法.中国艺术_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瑞成、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8]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0]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1]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

[13]顾丞锋.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8]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9]邓福兴.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0]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 孟艳双. 北宋山水画审美思想在现代城市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2] 陈跃. 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 职业. 2010(23)

[3] 伍健. 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的创新与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11(02)

[4] 葛晋,张文敏. 多媒体数学教学探析[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5] 金昊. 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 田毅.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3)

[7] 李芹.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5(04)

[8] 吴华,宋西红,盛晓明. 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 数学教育学报. 2004(01)

[9] 周建明,薛有奎. 多媒体数学教学尝试[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0(03)

[10] 孙济生,刘向群.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 2004(10)

[11] 彭慧.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 成功(教育). 2011(03)

[12] 周杨静,刘志峰. 设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6)

[13] 马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14] 蔡静. 多媒体背景下的展示设计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9

[15] 乔韦. 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美表现分析[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6] 姚佳. 浅谈写意人物画之“意”与漫画之“漫”的联系[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7] 刘莉. 色彩运用在冯远写意人物画中的情感体现[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8] 孔瑞娜. 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初探[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9] 高燕. 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0] 沈霞. 多媒体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2

[1] 陈萍. 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郑芳芳. 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 骈岑. 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 林颖.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黄菁. 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 王雅欣. 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7] 王艳梅. 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 王盼美惠. 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 陈艺红. 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 刘德宾. 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11] 张玲. 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12] 毛蓉蓉. 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3] 黄霖清. 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4] 柳健.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15] 秦芳. 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16] 王蓉蓉. 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7] 郑艳. 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8] 倪婷婷. 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9] 张永海. 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0] 洪文峰. 花枝春满 天心月圆[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1] 吴晨阳. 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2] 曾春丽. 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外国女性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和同性恋倾向方面。本文拟从她成长的家庭、男权统治秩序及她幼年遭遇的性侵害来透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渊源。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家庭环境;男权统治;性侵害弗吉尼亚·伍尔夫堪称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不仅因其以《到灯塔去》、《海浪》等作品扬起了意识流的风帆,而且还以《一间自己的房子》吹响了女权主义的号角。但在四、五十年代,英国文学评论界却对她颇有微词。从70 年代以来,在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又涌起了一股对她重新研究的热浪,人们研究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她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及其文学评论,甚至有人研究她的“发疯”、癖好、相貌等等,因此她再次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关于她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其女权主义思想和同性恋倾向方面。但这位曾多次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发表了无数关于妇女问题的论著及众多小说、并提出了许多女性文学话语权利的作家却“拒绝承认她所持的‘女权主义’立场,甚至对‘女权主义’这一称谓都十分反感”(伍厚凯,1999,p. 321)。那么,她到底是不是女权主义者?她的女权主义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以为,她的女权主义思想与她成长的家庭、男权统治下的社会大环境及早年所受的性侵害等密不可分。本文拟以多维视角透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渊源。笔者以为,伍尔夫之所以否认自己的女权主义立场,是因为任何文学作品一旦被贴上“主义”的标签,则和时代的政治背景休戚相关。而时代过去了,就意味着该作品也失去了其应有的光环。因此,几乎所有作家都不愿意其作品被冠以“主义”。伍尔夫也不例外。尽管她拒绝承认自己所持的“女权主义”立场,但她的小说却处处洋溢着饱满的女性意识。其处女作《远航》就漫画式地描绘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形象。她高谈阔论,风头甚劲,试图为女性争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但却处处以帝国的男性统治者和政客为楷模,潜意识里无法摆脱男权体制的控制。主人公这无奈的处境表明了作者的忧虑与彷徨,同时也启迪人们,妇女必须为争取权利而行动;《夜与日》运用了象征手法,“夜”代表女性,意指想象、情感和直觉,而“日”则代表男性,涵盖着对事实、理性和逻辑的崇尚。这一主题蕴涵了男女两性的对立互补,应相互融合的关系;在《雅各之室》里,作者凸现了男女两性之间无法协调的裂痕,也强调了两性之间的沟通无比重要;在《到灯塔去》中,兰萨姆夫妇的品质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性死板僵化,恪守逻辑,女性灵活敏锐,无所不思,体现了女性对事物及人际关系深刻的洞察力;在弥漫着幻想色彩的《奥兰多》中,主人公经历了400 多年之久的人世变幻,其性别也在沧海桑田般世事变迁中阴阳交替:他由起初的翩翩少年、王室宠臣转而变成了花容月貌的少妇,并创作了47 部作品。在这个身兼两性的人物身上,无疑寄托了伍尔夫对于性别的思索,也是值得后世女权主义者反复玩味的不可忽视的杰作。在《一间自己的房子》里,她明确提出了“双性同体”的美学思想,这部著作可谓其女权主义思想成熟的标志。她批评作家执着于自己的性别,都用自己头脑的单一侧面在思考与写作,便都不是自由的、完美的。她指出这既不能归咎于男人,也【作者简介】李利(1965-),女,陕西蒲城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英美文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的多维透视75不能归咎于女人,应归罪于一切使人特别感觉到“性”的人以及他们所铸造的传统观念体系。她认为理想的艺术家应该是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兼容,两性交融才是优秀作品的创作源泉。从以上作品的题旨,我们不难看出,弗吉尼亚·伍尔夫无疑具有清醒的女权主义意识。虽然在以往的一些文学史中,她被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唯美主义艺术家。然而,她的作品如《一间自己的房子》、《三基尼金币》、《论妇女与小说》、《论简·奥斯丁》及《空袭中的沉思》等却充分证明了她对妇女与文学及反男权战争的思考。她犀利的笔锋直指男权社会。她认为,男性撰写的历史使女性处于失语状态,阉割了女性作为人类的另一半的话语权;父权制使女性成为作家的道路举步维艰;相对于男性,妇女文学具有一些男人所无法企及的独特的品质;战争和男权有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女性品质则可以使人类避免自我毁灭的厄运。她将战争与男权联系起来,这独到的见解无疑表明她的性别立场。在纳粹炮声隆隆中,她以《三基尼金币》发布了独特的反战宣言。此后,她在给一名律师的信中反诘到:“难道不是父权制度使你们趋向战争吗?”她认为妇女天生具有和平、抚慰的特质,可以极大地缓解男人的攻击欲、狂妄和凶残。然而,“许多大门还对我们妇女关闭着,或者最多只是开启了一条小缝。”她还将家庭中的男权主义与政治上的法西斯主义关联起来:“众人的世界与自我的世界紧密联系,前者的暴政奴役衍化出后者的暴政与奴役。”在她看来,要解决战争问题首先得解决妇女问题。如果不解决男权统治下女性受教育和就业的问题,那么男性操纵世界的姿态便随时可能爆发战争。故而,她的《三基尼金币》“是那一时期批判上层人物和国家纠结在一起的纳粹精神的最激烈的作品”( & ,1985,p. 1225)。由此可见,伍尔夫以其言其行彰显了女权主义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艰辛历程。她不断追求男女平等,渴望用一种双性同体的心灵进行创作。同时,她又肯定了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和明显的女性风格的存在。毋庸质疑,她是女权主义思想举足轻重的发轫者之一。她这一思想的形成根植于其成长的家庭、男权统治下的社会体制及早年所遭遇的性侵害。她出生于 19 世纪末期的一个知识贵族之家,貌美惊人,才华横溢,气质非凡。其家学可谓源远流长,家庭成员大都受过良好教育,从事法律、教育、写作或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职。父亲莱斯利·斯蒂芬(1832-1904)是19 世纪的著名作家和编辑。姑妈卡罗琳·爱米丽亚打破世俗,终生未婚,写了许多著作宣传女权主义思想,对伍尔夫影响极大。另一位对她思想有所影响的女性是萨克雷的长女、莱斯利的前妻哈丽特的姐姐安妮·伊萨贝拉,伍尔夫亲切地称这位女作家、萨克雷著作编辑者、女权主义者为“安妮姨妈”。《夜与日》中的希尔伯里夫人即以其为原型。此外,伍尔夫受父母的影响根深蒂固,她反复申说对父母的回忆缠绕了自己终身。父亲正直、严格、富于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但他身上也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维多利亚时代1 是一个典型的男权中心社会,男性家长享有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父亲虽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正直善良的品德,但仍无法摆脱那个时代男性对女性的普遍态度:既温柔又严厉,既尊重又轻视,潜意识里具有对女性的君临统治欲。他理论上相信妇女受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却把钱都花在男孩身上。伍尔夫从年幼时就非常愤慨于父亲把全部资金都提供给男孩的良好教育,而女孩却只能接受杂七杂八的家庭教师的仁慈施舍,这种愤慨之情正是形成她女权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而她母亲一生的奉献与所求也促使她反思女人的社会及家庭地位。她母亲是“一个美丽的19 世纪中产阶级的妇女”——“她似乎全面证实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行为的典范”2,即男权中心的社会规范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女性,女性所承担的是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是相当繁重的家庭经济事务的管理者。她称母亲这类女性为“房子里的天使”3,是男权社会观照下的产物。母亲也认为“服务,就是女性最高天性的完全实现”。她的反女权主义者思想更是令伍尔夫为女性哀其不幸,鸣其不平。伍尔夫也曾在要么接受命运的摆布要么奋起抗争的两难境地1 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 1819-1901)统治时期,即1837-1901。2 Hermione Lee, Virginia Woolf, 源于维多利亚时代一首描写理想家庭生活的流行诗歌,题目为《房子里的天使》,作者科文特里·帕特莫尔(Coventry Patmore,1823-1896)。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的多维透视76中挣扎徘徊。比如她早年偷偷到父亲的书房广泛阅读的经历有时就让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我,一个女人,有什么权利读所有这些由男人写出的东西?”(伍厚凯,1999,p. 29)。她对男性社会的这种怨羡情结实在是一时难以释怀,因此她文本中的女性人物大多也都怀有怨羡情结。所谓羡慕是人们对于具体的人或物的一种内心艳羡和仰慕,它唤起人的想象、幻想及仿效冲动;而怨恨则是一种内心的抱怨和仇恨,它激发嫉妒、报复或复仇的冲动。人们总是热切地羡慕着某种比自己优越和高级的人或物,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愈是羡慕却愈增怨恨,而愈是怨恨却愈增羡慕,从而导致一种怨恨与羡慕相互交织的深层体验心理。伍尔夫对于哥哥们能上大学、能和朋友自由通信探讨问题就羡慕至极,而这种羡慕就成了她更专注于阅读的直接契机,仿佛她正在同处于优势地位的兄弟们竞赛,同男权社会的教育制度进行着抗争。她的这种怨羡情结还表现在她对父亲的热爱与怨恨之中。她在1928 年11 月28 日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今天是父亲的生日。他要是在世的话,就96 岁了,是的,今天96 岁:⋯⋯不过幸运的是没有。要是那样他的生命就会扼杀我的生命。会发生什么事呢?没有写作,没有作品——不可想象”(伍厚凯,1999,p. 33)。在母亲朱莉亚去世后,父亲的情感捕食便转而以儿女们为对象,她激愤地写到:“正是那个暴虐的父亲——那个苛刻的、暴烈的、做作的、佯装的、自怨自艾的、装聋作哑的、哀求的、时而可爱时而可恨的父亲——那时候统治着我。这就像和一头疯狂的野兽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伍厚凯,1999,p. 56)。从这些话语里,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她所受到的精神煎熬。此外,导致她女权主义思想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男性的严重的性侵犯。她6 岁时就受到两个异父兄长的猥亵,一直延续到她22 岁。这种“羞耻感”极大地影响和扭曲了她的人格建构过程。她害怕照镜子,“照镜子的羞耻感持续了我的终生”(伍厚凯,1999,p. 61)。她埋藏在潜意识里的那种对性的恐惧极大地危害了她的心理健康,严重毁损了她的完整人生。她早年的这种强烈的性屈辱体验,促使她深刻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她在叙述受杰拉德尔的猥亵时,说自己当时曾感到难以言说的愤怒和厌恶。这种感觉使她清醒地意识到,承受来自男性的性凌辱和性压迫,乃是女性难以逃避的历史命运。对她而言,侵害她的男性不仅代表着男性霸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压迫,而且体现了男性的傲慢虚荣和强烈的权利之欲、统治之欲。因此,所有这些经历纠结在一起就构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思想体系或艺术创作方面极其明晰的女权主义思想。她的小说创作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试图打破男女两性二元对立的格局,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及艺术表现手法书写了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她对女性社会的这种深刻透视奠定了其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开拓者的地位,其文学影响可谓经久不衰。同时,作为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的女作家,她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痛苦,但她告别人世时那种宽厚而平和的胸怀,宁静而恬淡的心境,尊严而优雅的风度,是对她丰富而超然的人生态度的最好诠释,是只有渗透了生命之奥秘后方可达到的境界。总之,她的生命哲理、妇女创作文学观、双性同体思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等为人类在美学和文化领域的研究留下了无限的思索空间。参考文献:Jean Moorcraft Wilson. 1987. Virginia Woolf: Life and London. . Norton & Company, & . 1985.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ry by women: The tradition in English. New York, London: Norton,1225.林树明. 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伍厚凯. 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张岩冰著,王岳川主编. 女权主义文论[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of perspective on Virginia Woolf’s feminist ideology77LI LiAbstract: Virginia Woolf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pioneer as well as the predominant feminist critic,hence, the emergence of heated research on her and her works especially after the 1970s. The research in recentyears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her feminist stance and lesbian inclin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the formation of her in view of her family background, the then androcentric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sexualharassment that she endured very early in her words: Virginia Woolf; feminist ideology; family background; androcentric social environment; sexualharassment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最好补充一下你的论文方向 建议你去图书馆里面的电子阅览室去下载,网上搜索到的许多论文都是需要钱才可以看的。安娜·卡列尼娜:道德秩序的叛逆者

More than 1,200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s 650 million women will discuss women's progres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at the Tenth National Women's Congress from Oct. 28 to 31. 本月28日至31日,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将召开,届时将有超过1200名出席者代表全国亿的妇女,参会讨论近五年来妇女的发展.In September 2004,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ressed the training and selection of women cadres.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16大4中全会,着重指出加强培训机制和妇女骨干的选拔.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which was amended in 2005, stipulated that "gender equality i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2005年修改的"妇女利益权力保护"法律中,规定了"性别平等是基本国家政策".Last year,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rdered an end to sex discrimination and demanded better education on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women and children's rights during family planning work. 去年在家庭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下令禁止性别歧视,并要求妇女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力的相关法律规范出台.Training center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migrant women workers. 建立了培训中心和机构,为外来务工妇女提供服务.Women account for percent of China's total employed population and for more than 40 percent of all public servants. 在中国总务工人口中,妇女占了,有超过40%的从事公众服务型行业.Female deputies comprise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up percentage points from the previous congress, and women make up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11th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up 1 percentage point.女性代表占与会人数的,比上届会议增长了个百分点. 同时,在第11届政协会议中,妇女人数占,比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

健康女性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标准

参考文献一

[1]陆红梅.视疲劳中医理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D];扬州大学,2010.

[2]叶建东.视疲劳诊断、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4,03): 210-2.

[3]张仁.透刺为主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09): 9-11.

[4]李尖.视屏显示终端与视疲劳及潘光不正[J].临床医药实践,2006,08):589-91.

[5]张秀云.新型饮食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4, 10): 22-4.

[6]张广琴.中青年视疲劳与视屏终端[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9):16-7.

[7]陈丽君.利用传统医学经络调理法改善视疲劳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8]潘小云.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视疲劳4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02): 130.

[9]黄文刚.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改善视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04): 251-4.

[10]Johnson E J. A biological role of lutein [J]. Food Rev Int,2004,20(1); 1-16.

[11]Christen W Q Liu S,Glynn R J,et al. Dietary carotenoids, vitamins C and E, and risk of cataract in women [J]. Arch Ophthalmol, 2008, 126(1): 102-9.

[12]Bone R A,Landrum J T,Dixon Z,et al. Lutein and zeaxanthin in the eyes,serum and diet of human subjects [J]. Exp Eye Res, 2000,71(3): 239-45.

参考文献二

[1] Kim TH, Woo JS, Kim YK,et al. Silibinin induces cell death throughROS-dependent down-regulation of Notch-1/ERK/Akt signaling in human breastcancer cells[J].J Pharmacol Exp Ther. 2014 ,[Epub ahead of print]

[2] Park SH, Kim JH, Lee DH, Kang JW, et al. Luteolin 8-C-β-fucopyranosideinhibits invasion and suppresses TPA-induced MMP-9 and IL-8 via ERK/AP-1and ERK/NF-κB signaling in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J].Biochimie. 2013,95(11): 2082-90.

[3] Lin X, Zheng W, Liu J,et stress in malignant melanoma enhancestumor necrosis factor-α secretion of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hat promotecancer cell invasion.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3, 19(12):1337-55.

[4] Ho MY, Liang SM, Hung SW,et al. MIG-7 controls COX-2/PGE2-mediatedlung cancer metastasis [J].Cancer Res. 2013,73(1):439-49

[5] Liu M, Li CM, Chen ZF,et al. Celecoxib regulates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via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SGC-7901 gastric cancer cells [J]. Int J MolMed. 2014, doi: .

参考文献书籍引用格式为:

作者.书籍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如:郑刚.生物医学光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383.

如果是合著,即有多名作者,其作者的书写格式与期刊多名作者的书写格式相同。

参考文献一般包括: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以上内容参考: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