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文的研究理论脉络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3 04:25:19

论文的研究理论脉络是什么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问:金老师:我按照您的意思修改了proposal之后发给香港那边的教授看了一下,有一个教授给我回信了,是这样说的: I have given your proposal a quick read. ; The theoretical grounding is still missing. ; What differences do you expect to find in the Chinese and US media discourses? ; Why? ; This is the hardest but most important part. 希望老师能给我下一步修改一些意见:)答:那个老师说得没错:对你的研究问题进行提炼(而不是为了检验有没有差别),把它放在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下来探讨,这就是所谓的概念化过程(conceptualization)。基于已有的成熟的(established)的相关研究,我们往往对自己所提出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s)可以有某些假设(hypotheses)。通常,实证研究检验的是假设。 这里的关键是,预期的假设不是你的凭空猜想,而是根据有关理论和他人的研究后可以“分析”或“推断”出来的,即需要有某种根据(theoretical grounding),你要阐述的是你作这种分析或推断的逻辑。这种分析不能仅仅根据你的想当然或者常识(commonsense)。 你的确提到了框架理论,但那只是提了一个理论的名称或介绍而已,只是你的大致分析的方法。你还要根据框架理论进行具体化,即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媒体对报道某类事情通常会有某种框架时,哪些是影响这种框架形成的显著因素?只有当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检验,发现不同的国家(例如中国和美国)各自影响其新闻媒体的报道框架的因素不同,你才能提出假设说,两国媒体的报道框架可能不同。然后,你可以通过对媒体具体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这个假设。 不少学生以为在论文中或者研究计划书中,只要单独介绍一下某个理论,就是有理论框架了,其实不然。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是应用这一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所谓理论,是对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陈述)。为此,需要把理论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放到你自己的研究情景(context)下,进行具体化应用,包括概念定义、操作定义(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 你已经可以看到,因为你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所以一开始写研究计划书,尽管此前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突击和恶补,但你的研究计划书还是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作为评判人,他眼里只有相对统一、客观的标准,而不会考虑你有没有相应的训练而给你同情分。这也是我上次给你回信说问题仍然很多,基本上需要重写的原因——而且关键是内在的逻辑,不是研究要素的简单罗列和堆砌。

可以做这个~~

所谓脉络,一般是指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些什么事、产生了什么后果。

1、疏清文章脉络简单来说就是理清 文章顺序和层次。

2、梳理文章脉络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

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3)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

(4)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最后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步、分析文章的意义段,把握文章的思路(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

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

扩展资料: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应注意的问题:

(1)整理文中被打乱的语言材料,与语言基础知识考查一般的语言的衔接题有所不同。除了要注意这组语言的衔接以外,还要把它放在原文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其思路与行文习惯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这组语言与上下文衔接的对接点,从而找到这组语言材料的支撑点。

(2)将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还原时,先研究文中空缺处的上下文(讲的什么内容,语言形式有何特点),再看被抽出的句子,根据内在的语脉语流的连贯,或根据语言外部特点的接近来敲定答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散文

百度百科 - 议论文

论文研究脉络怎么写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包含哪些部分? 在我们确定了论文题目, 写好论文大纲, 接下来就得面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了! 下面就来和你分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那些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首先我们得清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哪些部分组成, 每部分的内容如何填写. 一般来讲, 每个学校毕业论文带队老师都会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发给大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组成部分: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本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方案研究目标, 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参考文献如何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知道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需要对这几个部分一一描述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主要描写你的论文选题的相关背景,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 你的这个论题能解决什么问题, 你选择的这个论题有什么意义. 这些内容可以用到你的论文的摘要和引文中.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针对你所选论文查找资料的相关情况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就是写你论文的大纲本课题研究方案就是写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你的论文研究目标及工作进度主要写你所选论题的目标及你们论文各个时段需要完成的相关任务和时间参考文献只需把你写论文需要参考的资料列出即可, 包括参考书和引文地址.下面分享我本人写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论文题目: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影响之对比分析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德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 目前的德国是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在近8200万人口中,非农就业人口高达96%,大量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已经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工业化、农民城市化的格局.本文试图研究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并对比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为解决中国”农民工”的问题提供借鉴.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国内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比较关注德国工业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但专门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却不是很多,只是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涉及.如邢来顺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 《在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和迈向强权国家-1830~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两部著作中,研究了德国工业化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德国工业化时期的人口流动、社会政策有所论述,但并不是很多.就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是从历史学、人口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且多集中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研究,专门研究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较少.öll mann 是较早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德国经济和城市发展影响的学者,其研究成果有(《Die Bevölkerung in der industriellen Revolution 》、《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 ,该书指出德国农村人口的流向及其速度与城市的发展周期基本一致.三、本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状;德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两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对此问题的思考。四、本课题研究方案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就是根据发展的过程,把过去的政治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的方法.鉴于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式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清脉络,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文献调查法:基于本文研究的是国外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不能实地考察,因此要想获得大量的资料,必须通过互联网或文献库检索查找,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吸收和借鉴他人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数据分析法:在本文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数据,证明或分析相关论点.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对此问题展开研究.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1. 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德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种种原因及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由此在了解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发展区别所产生对待同种问题的不同的结果。2. 主要特色:运用对比分析法,结合漫画及时下热点问题,展开研究。3. 工作进度:2013年11月中旬导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2013年12月中旬完成论文大纲2013年12月底完成开题报告2014年3月初完成初稿2014年4月完成二稿2014年4月底定稿,完成摘要,译文2014年5月中旬上交全部资料,指导老师写评语2014年5月底整理文件明细2014年6月初论文答辩六、参考文献:列出你参考的书籍

所谓脉络,一般是指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些什么事、产生了什么后果。

1、疏清文章脉络简单来说就是理清 文章顺序和层次。

2、梳理文章脉络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

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3)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

(4)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最后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步、分析文章的意义段,把握文章的思路(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

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

扩展资料: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应注意的问题:

(1)整理文中被打乱的语言材料,与语言基础知识考查一般的语言的衔接题有所不同。除了要注意这组语言的衔接以外,还要把它放在原文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其思路与行文习惯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这组语言与上下文衔接的对接点,从而找到这组语言材料的支撑点。

(2)将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还原时,先研究文中空缺处的上下文(讲的什么内容,语言形式有何特点),再看被抽出的句子,根据内在的语脉语流的连贯,或根据语言外部特点的接近来敲定答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散文

百度百科 - 议论文

毕业论文研究缘起就是解释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主要有两种写法:

一、是由于看到与论文中观点一致或相反的资料、事例引发的思考。这种要求把事例或是资料解析一下,并着重强调自己的思考。最后要求阐述一下思考后的结论和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所做的研究。

二、是由于所研究的内容具有明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要从观点的由来和研究历程着手,提出你的论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还是创新。研究有利于完善或是明确这一观点,而且可以指导实践,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论文选题注意事项

论文的选题是整个研究的第一步,决定了整个研究的价值、走向和提升的空间。所以,在正式研究开始之前,一定要将论文的选题作为重中之重去对待,在研究过程中有不少人在研究做了一半临时换选题的,这样不仅熬心熬力,也消耗了大量的动机与乐趣。

基本上,就是一个文献综述的形式,但是如果论文结构中有单独的文献综述,那么在这一部分就不能罗列过多的研究成果。要表明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等,讲清楚这个了 ,就是让别人理解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

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

论文的理论研究是什么

理论研究,是指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研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学研究的指导理论;社会学本身的理论研究;对种种社会现象研究的具体理论。

在社会学研究中,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研究是经验研究的前提和向导,缺少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就很困难,就没有约定俗成的对象、术语、指标、概念和理论依据。

经验研究又是对理论研究的补充和检验,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为理论研究提供新鲜、适时的研究课题,使业已形成的社会学理论得到检验和修正,乃至发展。

扩展资料

用理论研究法从事实材料中引出的研究结论是否符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是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或预测了事物的某种发展趋势。

还必须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看调查研究结论与事实材料是否符合,符合到什么程度;如果不符合,则找出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并加以修正、补充。只有经过检验的结论才可作为根据加以运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论研究

论文的解释

[thesis;treatise;dissertation;article;commentary]

讨论 或 研究 某种 问题 的 文章 学术论文 详细解释 (1).评论文人及其文章。 三国 魏 曹丕 有 《典论·论文》 。亦泛指谈论文章。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 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 :“斋中有联云:心为论文合,眉因劝善开。”绍剧 《龙虎斗》 第三场:“[ 施氏 唱]莫道女子无见识。[ 秀英 唱]也曾习武共论文。” (2).讨论、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郭沫若 《苏联纪行· 六月 二十九日》 :“他在研究‘ 孙中山 的外交政策’, 准备 作为考副 博士 的论文,不久便要提出了。” 王西彦 《病人》 :“他宣布说,最近他正在搜集材料,准备写一篇叙述 中国 知识 分子的 斗争 历史的论文。”

词语分解

论的解释 论 (论) ù 分析 判断 事物的 道理 :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 议论 。讨论。辩论。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看待:一概而论。 衡量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 文锦 。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 价值 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

理论研究,就我的理解,是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形而上的探讨,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知识架构,对该领域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个人理解,仅供参考,谢谢!

理论研究,是指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研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社会学研究的指导理论;

2、社会学本身的理论研究;

3、对种种社会现象研究的具体理论。

在社会学研究中,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研究是经验研究的前提和向导,缺少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就很困难,就没有约定俗成的对象、术语、指标、概念和理论依据;

经验研究又是对理论研究的补充和检验,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为理论研究提供新鲜、适时的研究课题,使业已形成的社会学理论得到检验和修正,乃至发展。

扩展资料

理论研究法的直接目的在于从调查资料中引出理论、观点来,并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用理论研究从事实材料中引出的研究结论是否符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是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或预测了事物的某种发展趋势。

它的方法体系的具体内容是:

(1)常用的具体方法,即理论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典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本质分析法,推理法,外推法。

(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信息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结构一功能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论研究

人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研究论文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顾炎武《日知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惟一标志。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西汉武帝以来,经过曲折发展,一直作为主流存在于世的儒学。一、儒家的起源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核心思想为“仁”与“礼”。何谓“仁”?“仁者爱人”,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如何“爱人”?夫子曰:“忠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谓“礼”?“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这就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二、儒家在战国百家争鸣之时【孟子】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除了曾参留下了《大学》之外,其他的大多未曾留下什么。到了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子思收了一名弟子,此人便是日后被称作“亚圣”的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流传于世的著作为《孟子》“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孔子之“仁”的思想上,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了一套政治学说。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民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荀子】如果说儒学在孔孟手中还仅仅停留在关注人的身上,那么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就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荀子,名况,赵国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荀子》共三十二篇。其主要思想有如下几点:1、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2、性恶论。与孟子正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战乱与社会变革中并不适用,更不用说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了。等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打败项羽,百废待兴,这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继位时,黄老思想一直在政治上占据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汉朝历经了“文景之治”后,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的发展需要了。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期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此时,儒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研究《公羊春秋》,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儒学的基础。他宣扬“君权神授”,为君王统治天下提供了理论根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君权。董仲舒进一步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为人伦道德标准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王道之纲”。【评价与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儒家从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四、儒学的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汉代粗糙的儒学已经不能再控制人心了。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许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五、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为了振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究,吸收了佛教和道家的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到了宋代,出现了实质为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程颢,北宋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北宋河南洛阳人,世称伊川先生。朱熹,南宋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婺源,出生于福建。理学的集大成者。什么是理学家笔下的“理”呢?他们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那么应该如何把握“礼”呢?方法是“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当然,它的最终目并非是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程朱理学也有其消极的方面,如“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言论。【陆王心学】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表示不满,由此诞生了实质为主观唯心主义的陆王心学。陆九渊,江西金溪人,世称象山先生。王守仁,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陆九渊的主要观点是“心即理也”,认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了“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认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方法产生矛盾。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了人们奋发立志。【宋明理学评价】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影响:注重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究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六、明清之际的批判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风气。在商品经济下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李贽】李贽,字卓吾,福建泉州人。归纳起来,李贽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反对孔孟学说和极力鞭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思想权威;2、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3、认为“万物皆生于二”,批判理学的“天理”学说,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李贽的思想冲破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人民思想解放。【王夫之】王夫之,湖南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王夫之系统的批判了宋明理学,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黄宗羲】黄宗羲,浙江余姚人,世称梨洲先生。黄宗羲从根本上否定了沉浮的伦理纲常,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并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包括言论自由。【顾炎武】顾炎武,江苏昆山人,世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评价】明清时期的批判,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七、近现代儒学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国内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不少仁人志士认为,中国应当采取变法以图强国。然而,传统的被统治者改造的儒家思想又成了变法图强的一大障碍。在当时,要进行变法,就必须从思想上破除“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迷信,打击“恪守祖训”的封建政治势力,辩明变法的合理性,解放人的思想。近代儒学最终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发展为近现代新儒学。【康有为】代表新型资产阶级的康有为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改革运动,为了减小变法的阻力,采取了托古改制的方法,假借儒家的外衣宣传维新思想,主张采用国外先进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改革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论证了变法的合理性。造成以上原因是因为:1、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 2、儒学思想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巨大。康有为最负盛名的三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无不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无不对儒家政治思想作出了论述。 【梁启超】戊戌时期维新派对儒家政治思想的论述,粗而言之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以康有为为代表,欲以旧瓶装新酒的方法论述儒家政治思想,建立一种近代新儒学。后一段以梁启超、严复为代表,他们明显不同于康有为的神化孔子,而是开始对孔子和儒家政治思想作正面的清理和公开的批判。 梁启超对孔子及儒家政治思想的态度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起初,他也曾追随康有为尊孔,仿效康有为搞“托故改制”。梁启超以孟子的“民为贵”思想为中介,论证儒家的仁政、王政、不忍人之政,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治制度近之”。东渡日本后,梁启超广泛接触西学,思想水平进一步提高,于是他对儒家政治思想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孔子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作了公开批判。在梁启超的笔下,孔子成了限制人们思想自由的蟊贼。他还认为,儒家政治思想的最大弊端在于维护封建政治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梁启超对儒家政治思想的论述,在维新派中最具学术性,并将维新派对儒家政治思想的论述推到了一个新阶段。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于1923年出版,在学界影响巨大。 【严复】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汉族,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从学理上批判儒家政治思想者,首推严复。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不深,而于西方政治思想则有较深的修养。就此而言,严复优于其他维新思想家。在中国近代思想政治史上,严复首次把矛头直指“六经五子”(五子谓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他写到:“今日请明目张胆为诸公—言道破可乎?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其教化学术非也。不徒嬴政、李斯千秋祸首,若充类至义言之,则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嬴、李以小人而陵轹苍生,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救亡决论》)。在戊戌时期严复能将矛头直指六经五子,思想堪称激进。同时严复又对封建君主专制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将矛头指向了儒学大师韩愈,用犀利的文笔写成《辟韩》一文。 【章太炎】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汉族,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按照刘歆《七略》把西汉中期以前的学术派别分为九流十家,并逐一考察了各派的起源、发展和流变。他指出:“所谓诸子学者,非专限于周、秦,后代诸子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为主。”又说;“惟周、秦诸子,推迹古初,承受师法,各为独立,无援引攀附之事。”章太炎不仅全面扭转了两千年来传统经学家所设定的孔子神圣形象,而且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尊子贬孔”的观点,将孔子从神圣的殿堂中拉来与诸子同列。章太炎严厉批判汉武帝“独尊儒术”,认为“汉武以后,定一尊于孔子。虽欲放言高论,犹必以无碍孔氏为宗。强相援引,妄为皮傅,愈调和者愈失其本真,愈附会者愈违其解故。”他尖锐地指出后代儒者必将自己的学说推源于孔子,其实这都是“强相援引,妄为皮傅”。章太炎“援引诸子以夺孔孟之正位”的批判,无疑是掘了中国封建政治思想的祖坟。 章太炎还从道德上批判孔子,他曾一再指出:“孔教最大的污点,是使人不脱富贵利禄的思想。”“孔子最是胆小,虽要与贵族竞争,却不敢去联合平民,推翻贵族政体”。他又指责孔子的中庸,认为“所谓中庸者,是国愿也,有甚于乡愿者也。”他断言:“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绝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诸子学略说》)。章太炎对孔子道德的批判是与革命活动和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今日我们想要实行革命,提倡民权,若夹杂一点富贵利禄的心,就象微虫霉菌,可以残害全身,所以孔教是断不可用的”(同上第273 页)。在章太炎看来资产阶级无论是进行革命,或者实行民权,断不可用儒家政治思想。 八、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同时,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树立起了“打倒孔家店”的的大旗。“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它内容宏博,影响极其深远。 儒家思想内容宏富,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表现,又有着时代赋予它的新的内涵。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他不仅以相礼为业,而且以其宏富的学识、精绝的智慧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石。他尊天命,崇仁礼,重教育,执中庸等等,无不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中最重要的是孟氏之儒和孙(荀)氏之儒。孟子提倡王道仁政,民贵君轻,创立性善说,要求尽心、知性、知天。荀子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于王道中杂以霸道,提倡性恶论,主张“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至汉代,董仲舒继承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学说,又吸取了韩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活,三者逆则天下乱”的三纲思想,实现了儒法合流,提出了德行并用而以德教为主的统治方针,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特征的的儒学,也促成了西汉后期谶纬之学的盛行。魏晋时期玄风大盛,直至唐中期韩愈的出现,开始了儒学复兴的大潮。至宋初,经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大力提倡,儒学复振。从此至明,儒家思想得到巨大发展,出现了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即宋明理学。另外,以王安石、陈亮、王廷相为代表的功利派成为宋明理学的另一部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及戴震等都对理学的性命之谈进行了批判。清代的儒学又分为汉学和宋学、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儒家的统治地位也告结束,但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却未随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消声灭迹,而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迅疾发展的今天,它仍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影响着每一个生命个体。 儒家思想至今影响着国家政治和民族精神一、 仁政与王道儒家思想的传承有许多精华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应该给予肯定。儒家思想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崇“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讲,“恭、宽、敏、惠、信”为“仁”,忠、恕、孝、悌为仁,这些美好的品质就是所谓的“仁”,人们要有这样的品质才是真正的“仁者”。这种思想确立了数千年的社会道德规范,时至今日,人们还在以“仁义”的标准评论别人,这种评论是法治外的一种道德约束,某种程度上具有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社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保有着一份脉脉温情。孔子崇仁,是谓“仁心”,而孟子崇仁是谓“仁政”。《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行仁政就是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反对霸道,实行王道。同时,孟子提出要“保民而王”,在《孟子•梁惠王上》中:“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还主张“尊贤使能”,《孟子•公孙丑》:“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治国还要加强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孟子思想的另一闪光处,就是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要:“制民之产”使百姓安居乐业。 孟子的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历朝历代的治世无一不在孟子提出的治国框架中体现出来。他的思想影响至今,我国多年来致力于三农问题,关注农民工等等,都是在“保民而王”“制民之产”。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也体现出孟子思想在今世的闪光。在中国的外交方面,APEC会议、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及中非合作论坛等等,这些外交活动,中国没有一次用其武力去征服,去强制,而是在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来实行,由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较而言,美国这一超级强国打南斯拉夫,插手阿富汗,发动海湾战争,至今仍在伊拉克难以自拔。这是什么?这就是美国实行的“霸道”所致。“王道”所致,处处逢源,“霸道”所致,处处碰壁。二、人和社会 儒家思想在关于人的问题上表现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人生价值的许多问题,都有充分而精辟的论述,这些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人人应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独立人格。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所谓大丈夫的崇高人格,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儒家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典型表述,这些论述对后世深远影响。不难看出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侍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人格尊严超过了生命价值。 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荀子论述人类合群的必要性时提出“群道”的概念,他认为,人所以能群,在于有职分与道义;合群是人类能够战胜万物的保证。荀子重视合群之道,强调对待他人的方法要得当,这就为妥善对待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休的关系提供了社会学的依据。儒家思想的仁、礼、和、义、信,就是关于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墨子主张兼爱,谓“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认为应当不分远近亲疏地爱一切人。孔子的爱人和墨子的兼爱都表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重视礼,说:“不知礼,无以立。”认为必须知礼才能自立,自立然后才能立人。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主张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以达到仁的境界。也即以礼待人,尊敬他人。应有的礼节、礼貌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儒家以“和”为价值的中心原则,“以他平他谓之和”,“和”是不同事物相互联系、会聚而得其平衡,也就是多样性的统一。此外“义”的基本意义是公正,公正是对待他人应有的规范。“信”则是诚实、信用、守信。认为朋友之间应当遵守信用。信用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任何时代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儒家还提倡“忠”,忠的原则是对别人尽心尽责。到了汉代以后转义为对国君尽忠,强调对君主的绝对服从,以维护君主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废除了君主,尽管对儒家思想的“忠”我们曾一度存在偏见,但是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大力提倡的“忠”,是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忠,是责任心、事业心的体现。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每一个国民的崇高职责。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顾炎武《日知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惟一标志。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西汉武帝以来,经过曲折发展,一直作为主流存在于世的儒学。一、儒家的起源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核心思想为“仁”与“礼”。何谓“仁”?“仁者爱人”,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如何“爱人”?夫子曰:“忠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谓“礼”?“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这就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二、儒家在战国百家争鸣之时【孟子】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除了曾参留下了《大学》之外,其他的大多未曾留下什么。到了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子思收了一名弟子,此人便是日后被称作“亚圣”的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流传于世的著作为《孟子》“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孔子之“仁”的思想上,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了一套政治学说。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民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荀子】如果说儒学在孔孟手中还仅仅停留在关注人的身上,那么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就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荀子,名况,赵国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荀子》共三十二篇。其主要思想有如下几点:1、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2、性恶论。与孟子正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战乱与社会变革中并不适用,更不用说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了。等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打败项羽,百废待兴,这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继位时,黄老思想一直在政治上占据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汉朝历经了“文景之治”后,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的发展需要了。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期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此时,儒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研究《公羊春秋》,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儒学的基础。他宣扬“君权神授”,为君王统治天下提供了理论根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君权。董仲舒进一步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为人伦道德标准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王道之纲”。【评价与影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儒家从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四、儒学的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汉代粗糙的儒学已经不能再控制人心了。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许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五、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为了振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究,吸收了佛教和道家的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到了宋代,出现了实质为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程颢,北宋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北宋河南洛阳人,世称伊川先生。朱熹,南宋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婺源,出生于福建。理学的集大成者。什么是理学家笔下的“理”呢?他们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那么应该如何把握“礼”呢?方法是“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当然,它的最终目并非是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程朱理学也有其消极的方面,如“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言论。【陆王心学】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表示不满,由此诞生了实质为主观唯心主义的陆王心学。陆九渊,江西金溪人,世称象山先生。王守仁,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陆九渊的主要观点是“心即理也”,认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了“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认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方法产生矛盾。王守仁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了人们奋发立志。【宋明理学评价】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影响:注重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究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六、明清之际的批判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风气。在商品经济下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李贽】李贽,字卓吾,福建泉州人。归纳起来,李贽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反对孔孟学说和极力鞭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思想权威;2、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3、认为“万物皆生于二”,批判理学的“天理”学说,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李贽的思想冲破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人民思想解放。【王夫之】王夫之,湖南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王夫之系统的批判了宋明理学,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黄宗羲】黄宗羲,浙江余姚人,世称梨洲先生。黄宗羲从根本上否定了沉浮的伦理纲常,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并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包括言论自由。【顾炎武】顾炎武,江苏昆山人,世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评价】明清时期的批判,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七、近现代儒学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国内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不少仁人志士认为,中国应当采取变法以图强国。然而,传统的被统治者改造的儒家思想又成了变法图强的一大障碍。在当时,要进行变法,就必须从思想上破除“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迷信,打击“恪守祖训”的封建政治势力,辩明变法的合理性,解放人的思想。近代儒学最终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发展为近现代新儒学。【康有为】代表新型资产阶级的康有为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改革运动,为了减小变法的阻力,采取了托古改制的方法,假借儒家的外衣宣传维新思想,主张采用国外先进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改革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论证了变法的合理性。造成以上原因是因为:1、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 2、儒学思想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巨大。康有为最负盛名的三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无不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无不对儒家政治思想作出了论述。 【梁启超】戊戌时期维新派对儒家政治思想的论述,粗而言之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以康有为为代表,欲以旧瓶装新酒的方法论述儒家政治思想,建立一种近代新儒学。后一段以梁启超、严复为代表,他们明显不同于康有为的神化孔子,而是开始对孔子和儒家政治思想作正面的清理和公开的批判。 梁启超对孔子及儒家政治思想的态度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起初,他也曾追随康有为尊孔,仿效康有为搞“托故改制”。梁启超以孟子的“民为贵”思想为中介,论证儒家的仁政、王政、不忍人之政,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治制度近之”。东渡日本后,梁启超广泛接触西学,思想水平进一步提高,于是他对儒家政治思想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孔子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作了公开批判。在梁启超的笔下,孔子成了限制人们思想自由的蟊贼。他还认为,儒家政治思想的最大弊端在于维护封建政治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梁启超对儒家政治思想的论述,在维新派中最具学术性,并将维新派对儒家政治思想的论述推到了一个新阶段。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于1923年出版,在学界影响巨大。 【严复】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汉族,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从学理上批判儒家政治思想者,首推严复。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不深,而于西方政治思想则有较深的修养。就此而言,严复优于其他维新思想家。在中国近代思想政治史上,严复首次把矛头直指“六经五子”(五子谓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他写到:“今日请明目张胆为诸公—言道破可乎?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其教化学术非也。不徒嬴政、李斯千秋祸首,若充类至义言之,则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嬴、李以小人而陵轹苍生,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救亡决论》)。在戊戌时期严复能将矛头直指六经五子,思想堪称激进。同时严复又对封建君主专制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将矛头指向了儒学大师韩愈,用犀利的文笔写成《辟韩》一文。 【章太炎】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汉族,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按照刘歆《七略》把西汉中期以前的学术派别分为九流十家,并逐一考察了各派的起源、发展和流变。他指出:“所谓诸子学者,非专限于周、秦,后代诸子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为主。”又说;“惟周、秦诸子,推迹古初,承受师法,各为独立,无援引攀附之事。”章太炎不仅全面扭转了两千年来传统经学家所设定的孔子神圣形象,而且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尊子贬孔”的观点,将孔子从神圣的殿堂中拉来与诸子同列。章太炎严厉批判汉武帝“独尊儒术”,认为“汉武以后,定一尊于孔子。虽欲放言高论,犹必以无碍孔氏为宗。强相援引,妄为皮傅,愈调和者愈失其本真,愈附会者愈违其解故。”他尖锐地指出后代儒者必将自己的学说推源于孔子,其实这都是“强相援引,妄为皮傅”。章太炎“援引诸子以夺孔孟之正位”的批判,无疑是掘了中国封建政治思想的祖坟。 章太炎还从道德上批判孔子,他曾一再指出:“孔教最大的污点,是使人不脱富贵利禄的思想。”“孔子最是胆小,虽要与贵族竞争,却不敢去联合平民,推翻贵族政体”。他又指责孔子的中庸,认为“所谓中庸者,是国愿也,有甚于乡愿者也。”他断言:“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绝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诸子学略说》)。章太炎对孔子道德的批判是与革命活动和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今日我们想要实行革命,提倡民权,若夹杂一点富贵利禄的心,就象微虫霉菌,可以残害全身,所以孔教是断不可用的”(同上第273 页)。在章太炎看来资产阶级无论是进行革命,或者实行民权,断不可用儒家政治思想。 八、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同时,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树立起了“打倒孔家店”的的大旗。“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它内容宏博,影响极其深远。 儒家思想内容宏富,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表现,又有着时代赋予它的新的内涵。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他不仅以相礼为业,而且以其宏富的学识、精绝的智慧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石。他尊天命,崇仁礼,重教育,执中庸等等,无不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中最重要的是孟氏之儒和孙(荀)氏之儒。孟子提倡王道仁政,民贵君轻,创立性善说,要求尽心、知性、知天。荀子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于王道中杂以霸道,提倡性恶论,主张“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至汉代,董仲舒继承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学说,又吸取了韩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活,三者逆则天下乱”的三纲思想,实现了儒法合流,提出了德行并用而以德教为主的统治方针,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特征的的儒学,也促成了西汉后期谶纬之学的盛行。魏晋时期玄风大盛,直至唐中期韩愈的出现,开始了儒学复兴的大潮。至宋初,经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大力提倡,儒学复振。从此至明,儒家思想得到巨大发展,出现了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即宋明理学。另外,以王安石、陈亮、王廷相为代表的功利派成为宋明理学的另一部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及戴震等都对理学的性命之谈进行了批判。清代的儒学又分为汉学和宋学、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儒家的统治地位也告结束,但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却未随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消声灭迹,而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迅疾发展的今天,它仍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影响着每一个生命个体。 儒家思想至今影响着国家政治和民族精神一、 仁政与王道儒家思想的传承有许多精华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应该给予肯定。儒家思想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崇“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讲,“恭、宽、敏、惠、信”为“仁”,忠、恕、孝、悌为仁,这些美好的品质就是所谓的“仁”,人们要有这样的品质才是真正的“仁者”。这种思想确立了数千年的社会道德规范,时至今日,人们还在以“仁义”的标准评论别人,这种评论是法治外的一种道德约束,某种程度上具有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社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保有着一份脉脉温情。孔子崇仁,是谓“仁心”,而孟子崇仁是谓“仁政”。《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行仁政就是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反对霸道,实行王道。同时,孟子提出要“保民而王”,在《孟子•梁惠王上》中:“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还主张“尊贤使能”,《孟子•公孙丑》:“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治国还要加强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孟子思想的另一闪光处,就是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要:“制民之产”使百姓安居乐业。 孟子的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历朝历代的治世无一不在孟子提出的治国框架中体现出来。他的思想影响至今,我国多年来致力于三农问题,关注农民工等等,都是在“保民而王”“制民之产”。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也体现出孟子思想在今世的闪光。在中国的外交方面,APEC会议、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及中非合作论坛等等,这些外交活动,中国没有一次用其武力去征服,去强制,而是在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来实行,由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较而言,美国这一超级强国打南斯拉夫,插手阿富汗,发动海湾战争,至今仍在伊拉克难以自拔。这是什么?这就是美国实行的“霸道”所致。“王道”所致,处处逢源,“霸道”所致,处处碰壁。二、人和社会 儒家思想在关于人的问题上表现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人生价值的许多问题,都有充分而精辟的论述,这些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人人应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独立人格。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所谓大丈夫的崇高人格,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儒家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典型表述,这些论述对后世深远影响。不难看出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侍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人格尊严超过了生命价值。 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荀子论述人类合群的必要性时提出“群道”的概念,他认为,人所以能群,在于有职分与道义;合群是人类能够战胜万物的保证。荀子重视合群之道,强调对待他人的方法要得当,这就为妥善对待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休的关系提供了社会学的依据。儒家思想的仁、礼、和、义、信,就是关于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墨子主张兼爱,谓“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认为应当不分远近亲疏地爱一切人。孔子的爱人和墨子的兼爱都表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重视礼,说:“不知礼,无以立。”认为必须知礼才能自立,自立然后才能立人。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主张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以达到仁的境界。也即以礼待人,尊敬他人。应有的礼节、礼貌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儒家以“和”为价值的中心原则,“以他平他谓之和”,“和”是不同事物相互联系、会聚而得其平衡,也就是多样性的统一。此外“义”的基本意义是公正,公正是对待他人应有的规范。“信”则是诚实、信用、守信。认为朋友之间应当遵守信用。信用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任何时代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儒家还提倡“忠”,忠的原则是对别人尽心尽责。到了汉代以后转义为对国君尽忠,强调对君主的绝对服从,以维护君主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废除了君主,尽管对儒家思想的“忠”我们曾一度存在偏见,但是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大力提倡的“忠”,是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忠,是责任心、事业心的体现。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每一个国民的崇高职责。 发展脉络你既然是秀才肯定可以网上摘到很多。至于在当代的影响,在海外比在国内多。这个你从研究文献能看的出来,哈佛的东亚研究所、日韩学界和台湾一些高等学府的汉学与儒家思想类的学术论文质与量均远远胜于国内,内地大多数研究这些的学者已经被唯物主义化了。如果你要写关于当代儒家思想这方面的论文,推荐你去找些杜维明先生的书来看,杜在儒家思想与其他宗教、学派的交流上,在国际学术界比较有影响。得不得分无所谓啦,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千字以上...把悬赏提高点吧...50分是不会有太多人帮你忙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道理还不明白么。人家帮你办事,你还不把人家喂饱了。不要小气啦。200分的话,一定有人肯帮你忙的。

《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刘敬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

作者:刘敬鲁

出版社:第1版 (2001年8月1日)

出版年份:2001-08-01

页数:344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被人们誉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甚至被誉为20世纪西方哲学最伟大的两个巨人之一。本书以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整体为灵魂,以人类生存的选择与被制约为主线,探讨了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各个重要方面,包括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理论、人类生存的真与非真的理论、前期思想和后期思想之间的关系、人与存在共各于大化的理论、历史之思、天地人神之思、语言之思、思想之思等,并力图展现海德尔思想的时代特征、实质的意义和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阐述其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对中国人学研究的意义。

学年论文文献脉络不清什么意思

所谓脉络,一般是指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些什么事、产生了什么后果。

1、疏清文章脉络简单来说就是理清 文章顺序和层次。

2、梳理文章脉络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

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3)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

(4)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最后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步、分析文章的意义段,把握文章的思路(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

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语。

扩展资料: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应注意的问题:

(1)整理文中被打乱的语言材料,与语言基础知识考查一般的语言的衔接题有所不同。除了要注意这组语言的衔接以外,还要把它放在原文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其思路与行文习惯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这组语言与上下文衔接的对接点,从而找到这组语言材料的支撑点。

(2)将从原文中抽出的句子还原时,先研究文中空缺处的上下文(讲的什么内容,语言形式有何特点),再看被抽出的句子,根据内在的语脉语流的连贯,或根据语言外部特点的接近来敲定答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散文

百度百科 - 议论文

文献综述和论文的区别有:

1、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论文的格式不同

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格式相对多样,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2、正文结构不同

文献综述正文主要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理论、观点。论文主要是现实问题及相关理论,并提出自己解决方案。

3、论文需要致谢,而文献综述没必要。

扩展资料: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相关要点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论文种类

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2、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百度百科-文献综述

1.性质不同: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学年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学期内,在教师指导下...2.要求不同:学年论文应注意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毕业论文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3.写作的手法不同:一般的论文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陈述别人的...

AMG系列同样代表着梅赛德斯-奔驰在汽车运动领域的非同凡响,作为梅赛德斯汽车集团下面最具动力性能的品牌,AMG系列皆配有马力非常强劲的V6、V8,乃至V12发动机,有...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