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审稿

发布时间:2024-07-04 17:38:10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审稿

我也要投稿,有稿费咩?

打电话问啊,要是等对方回复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审稿慢

通化师范学院院校代码是10202

教育类期刊

G所代表的是指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方面的刊物大类, G4类期刊是指这类期刊的作者群体主要是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而且服务对象也都是教育工作者,带有G4标志的刊物代表是教育刊物。其中国家级G4类期刊有:《中国职工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参考》、《素质教育》、《教育技术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中国校外教育》、《课程教育研究》、《中国电力教育》、《国际英语教育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高等理科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国林业教育》、《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滁州学院学报》等。

国家级期刊比省级期刊好吗

国家级期刊,就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且书籍上带有“全国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也可视为国家级期刊。

而省级期刊则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且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是我国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期刊类型。含义意思可看出,国家级期刊是由国家机构主办的,省级期刊则是省级机构主办的,但两者都属于普刊,从发表难度上看,国家级期刊是较难的,各方面要求也较严格些,选择期刊时必须含有国内刊号和国际刊号双刊号。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29年,通化师范学院的前身“辽宁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成立,归省管辖。由省分配的大专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有教职员十余人。

1938年,伪满洲国时改为“通化师道学校”,归省管辖。校址于1940年迁到西山现市“职教中心”位置,校层为二层楼房。分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特修科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2年,每年招生80名。

1948年,通化解放后附属于“通化中学”,设立“师范部”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学生。

1950年,在原校址(即原师道学校校址)的基础上重建校舍,6月13日正式成立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归省管辖。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3年。

1954年,改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校“归省、地管辖。1955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教职员30余人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水平。

1957年,校址又迁到地区“农校“位置

1958年秋,学校分家,分别成立“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和“通化师范学校”,原校学生部分2年提前毕业,部分上师专深造。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而通化师范学校则发展成为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2002年,通化市教育学院、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和海龙师范学校3所院校合并组建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84人,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7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中国史、教育学、民俗学

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国史、中药学

新兴交叉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历史学、中药学。

省级品牌专业: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高句丽史、数学分析、光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中国近现代史等。

交流合作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国(境)外5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已有学生271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

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1人,现有在校生22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20人、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人。学生近30人次经国家汉办选拔赴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学校共派出教师17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多次与合作院校开展学术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018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动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0个,与韩国岭南大学建立“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联合工程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31日,馆藏图书总量1533129册(其中纸质图书860994册,电子图书672135册);订购纸质期刊1508种,;报纸42种;订购及开通试用数据库15种,内容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与该院学科相关的学术门类。自建数据库3种。2004年加入CALIS,2008年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2009年加入CASHL,开通了联合编目、数据库联合采购、数据库建设、中外文资源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业务,实现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学术刊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

(1)、《高句丽研究文集》(合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2)、《好太王碑新考》(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3)、《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4)、《高句丽史籍会要》(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5)、《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叙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6)、《高句丽历史与文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7)、《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目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9)、《高句丽瓦当研究》(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中国高句丽史》(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3)、《高句丽史论稿》(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4)、《高句丽考古研究》(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15)、《高句丽史简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16)、《桓州集》(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7)、《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8)、《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19)、《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20)、《桓州续集》(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论稿》,《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2)、《高句丽疆域调查与研究现状》,《黑土地的古代文明》,远方出版社,2000年1月。(3)、《高句丽历史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价值》,《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4)、《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2000年12月。(5)、《高句丽起源和建国问题探索》,《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2000年12月。(6)、《冉牟墓志与中原高句丽碑》,韩国《高句丽研究》,2000年第10期。(7)、《中原高句丽碑考释》,《通化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8)、《高句丽釉陶器的类型与分期》,《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3期。(9)、《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中国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作会议,2001年第6期。(10)、《王少箴好太王碑拓本及其年代》,《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2001年第10期。(11)、《好太王碑拓本收藏著录及其年代》,《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2)、《好太王碑文烟户、奴客诸词语补释》, ;《通化师院学报》,2002年第1期。(13)、《访高句丽霸王朝山城》,《学问》,2002年第2期。(14)、《高句丽王陵及相关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15)、《近年来好太王碑研究现状》,《东北工程通讯》,2003年第2期。(16)、《高句丽文化研究与长白山区旅游资源开发》,《通化师院学报》,2003年第5期。(17)、《<;中国高句丽史>;写作缘起》,《学问》,2003年第7期。(18)、《高句丽迁都国内城相关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1期。(19)、《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的考古学证明》,《东北史地》,2004年第2期。(20)、《高句丽建国时间考论》,《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3期。(21)、《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4期。(22)、《高句丽历史的三大谜团》,《北京科技报》,2004年7月7日(23)、《高句丽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7期。(24)、《高句丽省称句丽考》,《高句丽渤海历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4年第8期(25)、《王莽征高句丽兵伐胡史料与高句丽王系问题》,《北方文物》,2005年第2期。(26)、《高句丽神话解析》,《吉林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27)、《好太王碑一千五百九十年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28)、《晋封高句丽官印考略》,《东北史地》,2005年第3期。(29)、《高句丽泉氏墓地调查及其价值》,《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30)、《方起东先生对高句丽考古研究的贡献》,《东北史地》,2005年第5期。(31)、《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期。(32)、《中国高句丽古墓壁画的研究历程》,《高句丽史新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33)、《潘祖荫藏好太王碑早期拓本刍议》, ;《东北史地》,2006年第4期。(34)、《集安新出土文字瓦当释读》,《北方文物》,2006年第4期。(35)、《跋高句丽金铜佛造像》, ;《东北史地》,2006年第6期。(36)、《高句丽古墓壁画发现调查与发掘》, ;《辽东史地》,2007年第1期。(37)、《高句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化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38)、《高句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成与影响》,《古代文明》,2007年第4期。(39)、《集安出土卷云纹瓦当研究》, ;《东北史地》,2007年第4期。(40)、《高句丽古墓壁画的文化渊源》,《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41)、《高句丽将军坟的陪葬墓》,《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42)、《李云从与好太王碑捶拓》,《东北史地》,2008年第4期。(43)、《好太王碑释文补字略说》, ;《通化师院学报》,2008年第9期。(44)、《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著作综述》,《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45)、《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成果统计与说明》,《东北史地》,2009年第2期。(46)、高句丽殉葬习俗初探,《北方文物》, 2009年第3期。(47)、《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的新成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48)、《东北亚视角下的高句丽历史与文化》,韩国《东亚文化》,2010年6月18日。(49)、《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高句丽词条误释说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邮箱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29年,通化师范学院的前身“辽宁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成立,归省管辖。由省分配的大专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有教职员十余人。

1938年,伪满洲国时改为“通化师道学校”,归省管辖。校址于1940年迁到西山现市“职教中心”位置,校层为二层楼房。分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特修科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2年,每年招生80名。

1948年,通化解放后附属于“通化中学”,设立“师范部”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学生。

1950年,在原校址(即原师道学校校址)的基础上重建校舍,6月13日正式成立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归省管辖。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3年。

1954年,改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校“归省、地管辖。1955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教职员30余人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水平。

1957年,校址又迁到地区“农校“位置

1958年秋,学校分家,分别成立“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和“通化师范学校”,原校学生部分2年提前毕业,部分上师专深造。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而通化师范学校则发展成为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2002年,通化市教育学院、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和海龙师范学校3所院校合并组建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84人,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7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中国史、教育学、民俗学

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国史、中药学

新兴交叉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历史学、中药学。

省级品牌专业: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高句丽史、数学分析、光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中国近现代史等。

交流合作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国(境)外5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已有学生271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

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1人,现有在校生22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20人、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人。学生近30人次经国家汉办选拔赴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学校共派出教师17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多次与合作院校开展学术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018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动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0个,与韩国岭南大学建立“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联合工程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31日,馆藏图书总量1533129册(其中纸质图书860994册,电子图书672135册);订购纸质期刊1508种,;报纸42种;订购及开通试用数据库15种,内容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与该院学科相关的学术门类。自建数据库3种。2004年加入CALIS,2008年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2009年加入CASHL,开通了联合编目、数据库联合采购、数据库建设、中外文资源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业务,实现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学术刊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

1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二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每门满分均为150分。外语考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1)文史中医类: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外语、教育理论。以上考试科目题型为客观题、主观题。2 个人建议,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及应试模拟,是权威,质量也不错。如果基础好买应试模拟做做就可以。

审稿快好发的大学学报是黑河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审核也比较快,3天左右都可以出结果。

大学学报的作用

培育高校科研精神。

现在学报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一些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这就可以督促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从而培育了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论文在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编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修改文章,这样作者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作者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质。

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学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就有必要发表来和其他同仁交流自己的成果,学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论坛,不同学科通过在学报这个论坛进行学术探讨,有利于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的形成。

学报可以为这些新兴学科设置专栏,优先发表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

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现在由于扩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教课之余也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但是他们刚开始从事科研,经验不足,因此写的论文稍有些欠缺,因而学报尤其是本校的学报是他们投稿的首要选择。

只要文章有创新点,学报编辑便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反复修改,这样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写作能力,增加了他们继续搞科研的自信心,《复旦大学学报》就确立了不靠名人带刊物,要用刊物育新人的办刊思想,从而造就了很多名家。

打电话问啊,要是等对方回复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好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29年,通化师范学院的前身“辽宁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成立,归省管辖。由省分配的大专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有教职员十余人。

1938年,伪满洲国时改为“通化师道学校”,归省管辖。校址于1940年迁到西山现市“职教中心”位置,校层为二层楼房。分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特修科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2年,每年招生80名。

1948年,通化解放后附属于“通化中学”,设立“师范部”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学生。

1950年,在原校址(即原师道学校校址)的基础上重建校舍,6月13日正式成立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归省管辖。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3年。

1954年,改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校“归省、地管辖。1955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教职员30余人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水平。

1957年,校址又迁到地区“农校“位置

1958年秋,学校分家,分别成立“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和“通化师范学校”,原校学生部分2年提前毕业,部分上师专深造。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而通化师范学校则发展成为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2002年,通化市教育学院、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和海龙师范学校3所院校合并组建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84人,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7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中国史、教育学、民俗学

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国史、中药学

新兴交叉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历史学、中药学。

省级品牌专业: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高句丽史、数学分析、光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中国近现代史等。

交流合作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国(境)外5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已有学生271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

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1人,现有在校生22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20人、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人。学生近30人次经国家汉办选拔赴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学校共派出教师17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多次与合作院校开展学术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018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动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0个,与韩国岭南大学建立“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联合工程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31日,馆藏图书总量1533129册(其中纸质图书860994册,电子图书672135册);订购纸质期刊1508种,;报纸42种;订购及开通试用数据库15种,内容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与该院学科相关的学术门类。自建数据库3种。2004年加入CALIS,2008年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2009年加入CASHL,开通了联合编目、数据库联合采购、数据库建设、中外文资源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业务,实现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学术刊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以其师范性、地方性、科学性、服务性强为特点,为繁荣学术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本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化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自然科学常设栏目有: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生物学研究、制药与食品科学研究、计算机科学研究、体育学研究、地理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等。本刊依托学院特色学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开设一些反映我院学科优势及突出地方自然特点、文化经济特色的一些专题栏目,如 “长白山生物开发利用研究”、“长白山地方史研究”、“长白山地方经济研究”、“长白山地方文化民俗研究”、“高句丽渤海历史文化研究”、“长白山动物植物研究”、“实践教学研究”等专栏,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我也要投稿,有稿费咩?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学校是公办本科院校,地址为:吉林省通化市育才路950号。

通化师院学报

审稿快好发的大学学报是黑河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审核也比较快,3天左右都可以出结果。

大学学报的作用

培育高校科研精神。

现在学报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一些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这就可以督促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从而培育了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论文在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编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修改文章,这样作者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作者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质。

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学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就有必要发表来和其他同仁交流自己的成果,学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论坛,不同学科通过在学报这个论坛进行学术探讨,有利于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的形成。

学报可以为这些新兴学科设置专栏,优先发表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

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现在由于扩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教课之余也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但是他们刚开始从事科研,经验不足,因此写的论文稍有些欠缺,因而学报尤其是本校的学报是他们投稿的首要选择。

只要文章有创新点,学报编辑便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反复修改,这样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写作能力,增加了他们继续搞科研的自信心,《复旦大学学报》就确立了不靠名人带刊物,要用刊物育新人的办刊思想,从而造就了很多名家。

(1)、《高句丽研究文集》(合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2)、《好太王碑新考》(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3)、《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4)、《高句丽史籍会要》(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5)、《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叙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6)、《高句丽历史与文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7)、《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目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9)、《高句丽瓦当研究》(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中国高句丽史》(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3)、《高句丽史论稿》(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4)、《高句丽考古研究》(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15)、《高句丽史简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16)、《桓州集》(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7)、《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8)、《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19)、《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20)、《桓州续集》(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论稿》,《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2)、《高句丽疆域调查与研究现状》,《黑土地的古代文明》,远方出版社,2000年1月。(3)、《高句丽历史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价值》,《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4)、《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2000年12月。(5)、《高句丽起源和建国问题探索》,《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2000年12月。(6)、《冉牟墓志与中原高句丽碑》,韩国《高句丽研究》,2000年第10期。(7)、《中原高句丽碑考释》,《通化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8)、《高句丽釉陶器的类型与分期》,《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3期。(9)、《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中国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作会议,2001年第6期。(10)、《王少箴好太王碑拓本及其年代》,《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2001年第10期。(11)、《好太王碑拓本收藏著录及其年代》,《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2)、《好太王碑文烟户、奴客诸词语补释》, ;《通化师院学报》,2002年第1期。(13)、《访高句丽霸王朝山城》,《学问》,2002年第2期。(14)、《高句丽王陵及相关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15)、《近年来好太王碑研究现状》,《东北工程通讯》,2003年第2期。(16)、《高句丽文化研究与长白山区旅游资源开发》,《通化师院学报》,2003年第5期。(17)、《<;中国高句丽史>;写作缘起》,《学问》,2003年第7期。(18)、《高句丽迁都国内城相关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1期。(19)、《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的考古学证明》,《东北史地》,2004年第2期。(20)、《高句丽建国时间考论》,《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3期。(21)、《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4期。(22)、《高句丽历史的三大谜团》,《北京科技报》,2004年7月7日(23)、《高句丽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7期。(24)、《高句丽省称句丽考》,《高句丽渤海历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4年第8期(25)、《王莽征高句丽兵伐胡史料与高句丽王系问题》,《北方文物》,2005年第2期。(26)、《高句丽神话解析》,《吉林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27)、《好太王碑一千五百九十年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28)、《晋封高句丽官印考略》,《东北史地》,2005年第3期。(29)、《高句丽泉氏墓地调查及其价值》,《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30)、《方起东先生对高句丽考古研究的贡献》,《东北史地》,2005年第5期。(31)、《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期。(32)、《中国高句丽古墓壁画的研究历程》,《高句丽史新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33)、《潘祖荫藏好太王碑早期拓本刍议》, ;《东北史地》,2006年第4期。(34)、《集安新出土文字瓦当释读》,《北方文物》,2006年第4期。(35)、《跋高句丽金铜佛造像》, ;《东北史地》,2006年第6期。(36)、《高句丽古墓壁画发现调查与发掘》, ;《辽东史地》,2007年第1期。(37)、《高句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化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38)、《高句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成与影响》,《古代文明》,2007年第4期。(39)、《集安出土卷云纹瓦当研究》, ;《东北史地》,2007年第4期。(40)、《高句丽古墓壁画的文化渊源》,《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41)、《高句丽将军坟的陪葬墓》,《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42)、《李云从与好太王碑捶拓》,《东北史地》,2008年第4期。(43)、《好太王碑释文补字略说》, ;《通化师院学报》,2008年第9期。(44)、《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著作综述》,《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45)、《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成果统计与说明》,《东北史地》,2009年第2期。(46)、高句丽殉葬习俗初探,《北方文物》, 2009年第3期。(47)、《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的新成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48)、《东北亚视角下的高句丽历史与文化》,韩国《东亚文化》,2010年6月18日。(49)、《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高句丽词条误释说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学校是公办本科院校,地址为:吉林省通化市育才路950号。

过渡语僵化是二语习得中不可避免的普通现象。本文介绍了过渡语僵化的分类、原因,从教师、教学策略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激活策略。 二语习得 过渡语 僵化 激活策略 过渡语(interlanguage)最早由在1969年提出,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学习者的语言变体。它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并以目的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并不是目的语。Selinker(1972)研究发现:95%的学习者的外语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其语言的能力不是继续向前发展,而是表现出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Selinker将其命名为过渡语的僵化现象(fossilization)。 根据Selinker的观点,僵化现象包括个体僵化和群体僵化两类。学习者的个体僵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的僵化和错误僵化。语言能力的僵化是指过渡语在语音、句法结构和词汇等方面的僵化;错误僵化现象则是指为被纠正多次的,并被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的反复出现,成为顽固性的错误。当已僵化的外语能力具有普遍性时,甚至成为整个社会的正常现象时,就成为群体僵化。僵化对外语学习成绩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障碍,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学习者过渡语向目的语靠近,造成外语学习事半功倍,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一、僵化产生的原因 语言僵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僵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Selinker和Ellis的观点。Selinker将僵化的成因归纳为以下五点:(1)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2)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3)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4)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5)目的语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在此基础上,Ellis进一步丰富了过渡语理论,他用耳语习得敏感期和次系统来解释僵化,把僵化的起因归纳为学习者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学习者的年龄和缺乏融入目的语社会或文化的愿望;外因指的是交际压力、缺乏学习机会和对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反馈性质。在过渡语范畴里,我国学者陈慧媛在总结了国外有关僵化的众多理论基础上,把僵化概括为内因说、外因说和内外因交互学说。 二、如何激活过渡语僵化 根据僵化的成因,笔者拟从教师、环境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提出激活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优化语言输入 教师的课堂语言和教材是学生语言习得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规范和地道。事实是,虽然我国英语教师的英语和教学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但大批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还没有机会到英语的故乡去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许多教师本身使用的也是过渡语,只是与目的语的距离比学生更近而已。再加上有些专业英语教师对专业知识并不熟悉,自身语言陈旧或不合时宜,如此一来,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输入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学生如果长期模仿这种语言,会造成语言能力的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僵化现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输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感知和理解。良好的语言输入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感知和准确理解。教师的业务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师应注重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以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 2.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从主体构成来看包括教师教的环境和学生学的环境,从内容构成来看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张大均,1999)。根据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理想的外语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从而使其能沉浸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因此,合理的优化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的意义非凡。关于此类的调查显示:54%的同学认为,班级的良好学习氛围是促进自己学习的关键因素;近85%的学生希望一个理想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其中,包括图书、网络资源,仿真的语言实践环境,并且学习资源越丰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丁俏蕾2009)。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因此,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以教师为主导,要求课前教师充分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确定重点,难点,安排好教学步骤;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则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讲授的进度与难度,分层教学,从而是每个学生沉浸在特定的语境中,主动的学习语言知识,加快语言习得的速度,努力增强目的语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尽量为学习者创造宽松自然的目的语环境,引入地道的英语学习资料,激起学生本身对所学语言产生兴趣,从而能适当地避免僵化问题的出现。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反馈,从而起到控制僵化的作用。适当的反馈包括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肯定的情感反馈可以鼓励学习者积极思考和继续语言尝试,否定的认知反馈则可以刺激学生认真反省自己的表现,从而努力去改正或弥补自己语言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3.教学方法 (1)传统和现代手段向结合,进行多途径、多渠道的语言输入 首先,英语学习是一个多层次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创造进行语言输入的条件。例如,听、读、背诵。其次,借助多种手段多渠道进行输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热点话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影、电视、网络等进行优化的语言输入。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减少学生的交际压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 (2)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导入 文化教学是指教授和语言文化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师,应进行文化教学,传授与外语教学内容或语用交际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二语习得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将优秀的文化知识融入教学课程当中,使学习者了解文化背景,从而真正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合流模式,提高习得者过渡语的程度,并最终延缓或阻止石化现象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过渡语是母语向目的语转化过程中的特殊形式,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外语教师、教学和学习环境及学习者的学习方法都是产生过渡语僵化的原因。为此,为了使外语学习获得成功,不仅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防止和突破僵化状态,而且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优化课堂输入,使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Selinker, Interlanguage [M].London:Longman,1992. [3]Vigil, & Oller, fossilization: a tentative model[M].Language learning 26,. [4]王善江.二语习得中的过渡语及石化现象探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5]吴言.过渡语僵化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琼州学院学报,2009,(02).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