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轧钢辊道毕业论文讲解

发布时间:2024-07-04 11:24:05

轧钢辊道毕业论文讲解

辊道是轧钢车间运送轧件的主要设备,其重量占整个轧钢车间设备总重量的40%左右,是轧钢车间中使用最多的设备。轧件进出加热炉,在轧机上往复轧制及轧后输送到精整工序等工作均由辊道来完成。辊道主要由导板、卫板和若干个辊子,以及多个电动机及其传动轴和减速器组成。

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技术与装备 一、前言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是现代化轧机提高轧制精度必不可少的技术装备,是热轧窄带钢厚度精度赶上或接近热轧宽带钢的唯一选择,是生产厂家在未来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保证。国内首条热轧窄带钢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已在唐山不锈钢有限公司热轧厂得到成功使用,经长时间运行,系统稳定可靠,带钢厚度精度提高明显,厚度为的带钢,其纵向厚度偏差由降低到,厚度精度的提高幅度达到43%。二、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作用1、消除带钢因水印或头尾温差造成的厚度偏差; 2、消除带钢因尾部失张造成的厚度偏差;3、减少换辊和辊缝的设定时间,提高轧机的作业率;4、增加坯料单重,最大限度地实现负公差轧制,可使带钢的综合利用率提高1~2%。5、准确显示带钢厚度,实现测厚仪功能;三、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1、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功能;(A)厚度计AGC功能:采用动态设定型AGC,包括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B)监控AGC功能(安装测厚仪时);(C)冲击补偿和轧辊热膨胀和磨损补偿。2、具有快速抬辊以及轧机标定功能;3、具有手动设定辊缝和自动设定辊缝的功能;4、具有各种过载保护与报警显示功能; 5、具有轧制过程参数的数据采集、记录、显示功能;6、具有故障记录功能;7、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与对话功能。四、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组成液压站、伺服油缸、PLC电控系统、测厚仪、操作平台等。五、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价格国内总负责,关键设备采用进口,控制模型和软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其价格仅为同类进口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价格的1/3~1/4,而其功能和稳定性则与之相当。对热轧窄带钢生产线,投资130~160万元能装备两架轧机,厚度精度可提高30%以上,当年可以收回全部投资。若同时装备4~5架轧机,厚度精度可达到热轧宽带钢的不平。六、液压AGC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设备名称 热连轧窄带钢AGC轧制压力 200~600T系统工作压力 20~25Mpa液压缸工作行程 20~70mm液压缸压下/抬起速度 7~10 mm/s带钢压下同步精度 ≤10μm纵向同卷差 ≤响应速度 ≤15 Hz七、AGC工程项目部简介AGC工程项目部是致力于研发、推广热轧带钢轧机液压AGC成套技术与装备的专业部门。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公司建立了多学科相配套的AGC专业项目部,可以集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安装、调试于一体,并能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本公司所推出的液压AGC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热轧带钢产品厚度的精确控制,可用于新上热轧带钢轧机及老轧机的改造上。本公司可以提供成套技术与设备,负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并负责相关的技术培训等。

轧钢的原理1、热轧原理:从炼钢厂出来的钢坯还仅仅是半成品,必须到轧钢厂去进行轧制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从炼钢厂送过来的连铸坯,首先是进入加热炉,然后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轧钢属于金属压力加工,说简单点,轧钢板就像压面条,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在热轧生产线上,轧坯加热变软,被辊道送入轧机,最后轧成用户要求的尺寸。轧钢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作业,钢带在辊道上运行速度快,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效率也高。从平炉出来的钢锭也可以成为钢板, 但首先要经过加热和初轧开坯才能送到热轧线上进行轧制,工序改用连铸坯就简单多了,一般连铸坯的厚度为150~250mm,先经过除磷到初轧,经辊道进入精轧轧机,精轧机由7架4辊式轧机组成,机前装有测速辊和飞剪,切除板面头部。精轧机的速度可以达到23m/s。2、冷轧原理:与热轧相比,冷轧厂的加工线比较分散,冷轧产品主要有普通冷轧板、涂镀层板也就是镀锡板、镀锌板和彩涂板。经过热轧厂送来的钢卷,先要经过连续三次技术处理,先要用盐酸除去氧化膜,然后才能送到冷轧机组。在冷轧机上,开卷机将钢卷打开,然后将钢带引入五机架连轧机轧成薄带卷。

轧辊论文范文

哥哥,我和你一个题目,不用这么肆无忌惮吧!!!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在液压伺服系统中采用液压伺服阀作为输入信号的转换与放大元件。液压伺服系统能以小功率的电信号输入,控制大功率的液压能(流量与压力)输出,并能获得很高的控制精度和很快的响应速度。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三类液压伺服系统一般的设计步骤如下: 1)明确设计要求:充分了解设计任务提出的工艺、结构及时系统各项性能的要求,并应详细分析负载条件。 2)拟定控制方案,画出系统原理图。 3)静态计算:确定动力元件参数,选择反馈元件及其它电气元件。 4)动态计算: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绘制开环波德图,分析稳定性,计算动态性能指标。 5)校核精度和性能指标,选择校正方式和设计校正元件。 6)选择液压能源及相应的附属元件。 7)完成执行元件及液压能源施工设计。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依照上述设计步骤,进一步说明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介绍具体设计计算方法。由于位置控制系统是最基本和应用最广的系统,所以介绍将以阀控液压缸位置系统为主。 全面理解设计要求 全面了解被控对象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被控对象—主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满足主机在工艺上和结构上对其提出的要求。例如轧钢机液压压下位置控制系统,除了应能够承受最大轧制负载,满足轧钢机轧辊辊缝调节最大行程,调节速度和控制精度等要求外,执行机构—压下液压缸在外形尺寸上还受轧钢机牌坊窗口尺寸的约束,结构上还必须保证满足更换轧辊方便等要求。要设计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必须充分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以设计师应全面了解被控对象的工况,并综合运用电气、机械、液压、工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设计的控制系统满足被控对象的各项要求。 明角设计系统的性能要求 1)被控对象的物理量:位置、速度或是力。 2)静态极限:最大行程、最大速度、最大力或力矩、最大功率。 3)要求的控制精度:由给定信号、负载力、干扰信号、伺服阀及电控系统零飘、非线性环节(如摩擦力、死区等)以及传感器引起的系统误差,定位精度,分辨率以及允许的飘移量等。 4)动态特性:相对稳定性可用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谐振峰值和超调量等来规定,响应的快速性可用载止频率或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来规定; 5)工作环境:主机的工作温度、工作介质的冷却、振动与冲击、电气的噪声干扰以及相应的耐高温、防水防腐蚀、防振等要求; 6)特殊要求;设备重量、安全保护、工作的可靠性以及其它工艺要求。 负载特性分析 正确确定系统的外负载是设计控制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直接影响系统的组成和动力元件参数的选择,所以分析负载特性应尽量反映客观实际。液压伺服系统的负载类型有惯性负载、弹性负载、粘性负载、各种摩擦负载(如静摩擦、动摩擦等)以及重力和其它不随时间、位置等参数变化的恒值负载等。 拟定控制方案、绘制系统原理图 在全面了解设计要求之后,可根据不同的控制对象,按表6所列的基本类型选定控制方案并拟定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对直线位置控制系统一般采用阀控液压缸的方案,方块图如图36所示。图36 阀控液压缸位置控制系统方块图表6 液压伺服系统控制方式的基本类型伺服系统 控制信号 控制参数 运动类型 元件组成机液电液气液电气液 模拟量数字量位移量 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力矩、压力 直线运动摆动运动旋转运动 1.阀控制:阀-液压缸,阀-液压马达2.容积控制:变量泵-液压缸;变量泵-液压马达;阀-液压缸-变量泵-液压马达3.其它:步近式力矩马达 动力元件参数选择 动力元件是伺服系统的关键元件。它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在整个工作循环中使负载按要求的速度运动。其次,它的主要性能参数能满足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动态特性。此外,动力元件参数的选择还必须考虑与负载参数的最佳匹配,以保证系统的功耗最小,效率高。 动力元件的主要参数包括系统的供油压力、液压缸的有效面积(或液压马达排量)、伺服阀的流量。当选定液压马达作执行元件时,还应包括齿轮的传动比。 供油压力的选择 选用较高的供油压力,在相同输出功率条件下,可减小执行元件——液压缸的活塞面积(或液压马达的排量),因而泵和动力元件尺寸小重量轻,设备结构紧凑,同时油腔的容积减小,容积弹性模数增大,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是随供油压力增加,由于受材料强度的限制,液压元件的尺寸和重量也有增加的趋势,元件的加工精度也要求提高,系统的造价也随之提高。同时,高压时,泄漏大,发热高,系统功率损失增加,噪声加大,元件寿命降低,维护也较困难。所以条件允许时,通常还是选用较低的供油压力。 常用的供油压力等级为7MPa到28MPa,可根据系统的要求和结构限制条件选择适当的供油压力。 伺服阀流量与执行元件尺寸的确定 如上所述,动力元件参数选择除应满足拖动负载和系统性能两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考虑与负载的最佳匹配。下面着重介绍与负载最佳匹配问题。 (1)动力元件的输出特性 将伺服阀的流量——压力曲线经坐标变换绘于υ-FL平面上,所得的抛物线即为动力元件稳态时的输出特性,见图37。 图37 参数变化对动力机构输出特性的影响a)供油压力变化;b)伺服阀容量变化;c)液压缸面积变化 图中 FL——负载力,FL=pLA; pL——伺服阀工作压力; A——液压缸有效面积; υ——液压缸活塞速度, ; qL——伺服阀的流量; q0——伺服阀的空载流量; ps——供油压力。 由图37可见,当伺服阀规格和液压缸面积不变,提高供油压力,曲线向外扩展,最大功率提高,最大功率点右移,如图37a。 当供油压力和液压缸面积不变,加大伺服阀规格,曲线变高,曲线的顶点A ps不变,最大功率提高,最大功率点不变,如图37b。 当供油压力和伺服阀规格不变,加大液压缸面积A,曲线变低,顶点右移,最大功率不变,最大功率点右移,如图37c。 (2)负载最佳匹配图解法 在负载轨迹曲线υ-FL平面上,画出动力元件输出特性曲线,调整参数,使动力元件输出特性曲线从外侧完全包围负载轨迹曲线,即可保证动力元件能够拖动负载。在图38中,曲线1、2、3代表三条动力元件的输出特性曲线。曲线2与负载轨迹最大功率点c相切,符合负载最佳匹配条件,而曲线1、3上的工作点α和b,虽能拖动负载,但效率都较低。 (3)负载最佳匹配的解析法 参见液压动力元件的负载匹配。 (4)近似计算法在工程设计中,设计动力元件时常采用近似计算法,即按最大负载力FLmax选择动力元件。在动力元件输出特性曲线上,限定 FLmax≤pLA= ,并认为负载力、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是同时出现的,这样液压缸的有效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37) 图38 动力元件与负载匹配图形 按式37求得A值后,可计算负载流量qL,即可根据阀的压降从伺服阀样本上选择合适的伺服阀。近似计算法应用简便,然而是偏于保守的计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系统的性能,但传递效率稍低。 (5)按液压固有频率选择动力元件 对功率和负载很小的液压伺服系统来说,功率损耗不是主要问题,可以根据系统要求的液压固有频率来确定动力元件。 四边滑阀控制的液压缸,其活塞的有效面积为 (38) 二边滑阀控制的液压缸,其活塞的有效面积为 (39) 液压固有频率ωh可以按系统要求频宽的(5~10)倍来确定。对一些干扰力大,负载轨迹形状比较复杂的系统,不能按上述的几种方法计算动力元件,只能通过作图法来确定动力元件。 计算阀控液压马达组合的动力元件时,只要将上述计算方法中液压缸的有效面积A换成液压马达的排量D,负载力FL换成负载力矩TL,负载速度换成液压马达的角速度 ,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计算公式。当系统采用了减速机构时,应注意把负载惯量、负载力、负载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都转换到液压马达的轴上才能作为计算的参数。减速机构传动比选择的原则是:在满足液压固有频率的要求下,传动比最小,这就是最佳传动比。 伺服阀的选择 根据所确定的供油压力ps和由负载流量qL(即要求伺服阀输出的流量)计算得到的伺服阀空载流量q0,即可由伺服阀样本确定伺服阀的规格。因为伺服阀输出流量是限制系统频宽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伺服阀流量应留有余量。通常可取15%左右的负载流量作为伺服阀的流量储备。 除了流量参数外,在选择伺服阀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伺服阀的流量增益线性好。在位置控制系统中,一般选用零开口的流量阀,因为这类阀具有较高的压力增益,可使动力元件有较大的刚度,并可提高系统的快速性与控制精度。 2)伺服阀的频宽应满足系统频宽的要求。一般伺服阀的频宽应大于系统频宽的5倍,以减小伺服阀对系统响应特性的影响。 3)伺服阀的零点漂移、温度漂移和不灵敏区应尽量小,保证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不超出设计要求。 4)其它要求,如对零位泄漏、抗污染能力、电功率、寿命和价格等,都有一定要求。 执行元件的选择 液压伺服系统的执行元件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好坏。执行元件的选择与设计,除了按本节所述的方法确定液压缸有效面积A(或液压马达排量D)的最佳值外,还涉及密封、强度、摩擦阻力、安装结构等问题。 反馈传感器的选择 根据所检测的物理量,反馈传感器可分为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力(或压力)传感器。它们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液压伺服系统,作为系统的反馈元件。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主要决定于系统的给定元件和反馈元件的精度,因此合理选择反馈传感器十分重要。 传感器的频宽一般应选择为控制系统频宽的5~10倍,这是为了给系统提供被测量的瞬时真值,减少相位滞后。传感器的频宽对一般系统都能满足要求,因此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可近似按比例环节来考虑。 确定系统方块图 根据系统原理图及系统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即可构成系统的方块图。根据系统的方块图可直接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阀控液压缸和阀控液压马达控制系统二者的传递函数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只要把相应的符号变换一下即可。 绘制系统开环波德图并确定开环增益 系统的动态计算与分析在这里是采用频率法。首先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求出波德图。在绘制波德图时,需要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改变系统的开环增益K时,开环波德图上幅频曲线只升高或降低一个常数,曲线的形状不变,其相频曲线也不变。波德图上幅频曲线的低频段、穿越频率以及幅值增益裕量分别反映了闭环系统的稳态精度、截止频率及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可根据闭环系统所要求的稳态精度、频宽以及相对稳定性,在开环波德图上调整幅频曲线位置的高低,来获得与闭环系统要求相适应的K值。 由系统的稳态精度要求确定K 由控制原理可知,不同类型控制系统的稳态精度决定于系统的开环增益。因此,可以由系统对稳态精度的要求和系统的类型计算得到系统应具有的开环增益K。 由系统的频宽要求确定K 分析二阶或三阶系统特性与波德图的关系知道,当ζh和K/ωh都很小时,可近似认为系统的频宽等于开环对数幅值曲线的穿越频率,即ω-3dB≈ωc,所以可绘制对数幅频曲线,使ωc在数值上等于系统要求的ω-3dB值,如图39所示。由此图可得K值。 图39 由ω-3dB绘制开环对数幅频特性a)0型系统;b)I型系统 由系统相对稳定性确定K 系统相对稳定性可用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来表示。根据系统要求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来绘制开环波德图,同样也可以得到K。见图40。 实际上通过作图来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往往要综合考虑,尽可能同时满足系统的几项主要性能指标。 系统静动态品质分析及确定校正特性 在确定了系统传递函数的各项参数后,可通过闭环波德图或时域响应过渡过程曲线或参数计算对系统的各项静动态指标和误差进行校核。如设计的系统性能不满足要求,则应调整参数,重复上述计算或采用校正环节对系统进行补偿,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直到满足系统的要求。 仿真分析 在系统的传递函数初步确定后,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该系统进行数字仿真,以求得最佳设计。目前有关于数字仿真的商用软件,如Matlab软件,很适合仿真分析。

1、钳工 示范讲解: ⑴钳工的加工范围及特点。 ⑵钳工工具、量具的使用及划线、錾削、锯割、锉削、刮研等钳工基本操作; ⑶讲解钻床的构造,麻花钻及铰刀的种类、用法及应用范围;示范钻孔、铰孔、扩孔的操作方法; ⑷攻丝、套扣操作方法; ⑸简单部件的装配方法。 独立操作: ⑴工具、量具的使用; ⑵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攻丝、套扣、錾削; ⑶结合典型零件进行综合训练; ⑷部件的拆装。 具体要求: ⑴掌握钳工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 ⑵具有划线、錾削、锯割、锉削、钻孔、攻丝、套扣的基本操作技能; ⑶了解铰孔、扩孔、刮研、装配的操作方法; ⑷能根据图纸加工简单。 2、铸造* 示范讲解: ⑴铸造生产的特点及过程; ⑵铸铁的熔炼过程及浇铸; ⑶手工造型; ⑷铸件的清理; ⑸铸件的质量检验及主要缺陷。 独立操作: 以示范讲解、参观为主,学生可不进行独立操作或只进行简单操作。 具体要求: 对铸造方法及生产过程有基本了解;了解铸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其质量检验。 3、锻造* 示范讲解: ⑴下料、加热、冷却等生产过程; ⑵空气锤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⑶自由锻造基本工序; 独立操作: 以示范讲解、参观为主,学生进行简操作或不进行独立操作; 具体要求: 对锻造的特点及生产过程有初步了解。 4、焊接 示范讲解: ⑴手工电弧焊设备的大致结构及电流调节方法;电焊条的种类和焊接接头型式; ⑵手工电弧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 ⑶气焊设备和焊炬,割炬的构造;火焰调节;焊剂的使用; ⑷气焊、气割的基本操作方法; ⑸焊接的质量检查;常见焊接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独立操作: ⑴用手工电弧焊和气焊进行平焊; ⑵气割*; ⑶结合具体工件进行综合训练; 具体要求: ⑴具有手工电弧焊、气焊*、气割的基本操作技能; ⑵能合理选择焊接电流、焊条;能根据需要调节火焰; ⑶熟悉焊接的质量检查、焊接常见缺陷; 5、热处理* 示范讲解: ⑴热处理的作用、分类;常用热处理设备;冷却液的种类; ⑵普通热处理操作; ⑶高频淬火、渗碳; ⑷钢铁火花鉴别。 独立操作: 以示范讲解、参观为主,学生可不进行独立操作,也可与热处理实验结合进行。 具体要求: 了解普通热处理及常见表面热处理的操作方法、设备。 6、车削加工 示范讲解: ⑴普通车床的构造及各部件的作用,车床的保养; ⑵车床的加工范围及特点; ⑶车床的操作方法,车床附件及其安装,工件的装夹; ⑷车刀的刃磨及选用; ⑸切削要素的选择; ⑹各种表面的车削方法,螺纹的车削方法; ⑺挂轮和手柄位置的调整。 独立操作: ⑴车削基本操作:车端面、外圆及外圆锥面,车阶台、车操、切断、镗孔、车螺纹; ⑵刀具的刃磨*; ⑶挂轮及手柄位置的调整。 具体要求: ⑴了解车床的构造及加工范围; ⑵了解刀具体刃磨方法; ⑶能熟练操作车床,具有车内外圆、车端面、车圆锥面、车阶台、车槽及切断、车螺纹的基本操作技能; ⑷能根据需要合理选用切削要素和车刀; ⑸能根据图纸独立加工简单零件。 7、铣削加工 示范讲解: ⑴铣刀床的分类、构造及主要部件的作用,铣床的操作方法、维护与保养,铣床的加工范围及特点; ⑵铣刀的种类、结构、安装及调试; ⑶切削用量的选择、顺铣、逆铣; ⑷铣削加工基本操作,铣床夹具的应用,铣平面、斜面、阶台面、垂直面、铣槽、切断; ⑸分度头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独立操作: ⑴铣平面、斜面、阶台面、垂直面、铣槽、切断; ⑵分度头的使用。 具体要求: ⑴了解铣床的构造、铣刀的种类、结构和安装; ⑵了解铣床的加工范围; ⑶能熟练操作铣床,具有铣平面的操作技能; ⑷掌握分度头的使用方法。 8、刨削加工 示范讲解: ⑴牛头刨床的构造及主要部件的作用; ⑵刨床的加工范围、特点、操作方法、维护与保养; ⑶刨刀的种类与安装; ⑷刨削的基本方法:刨平面、斜面、阶台面、垂直面。 独立操作:刨平面、斜面、阶台面、垂直面。 具体要求: ⑴了解刨床的构造、刨刀的种类和安装; ⑵能熟练操作刨床,能刨平面、刨键槽。 9、磨削加工* 示范讲解: ⑴磨削加工的特点; ⑵磨床的操作方法及保养、维护; ⑶砂轮的种类、选择及安装; ⑷切削用量的选择; ⑸冷却液的使用; ⑹磨加工基本方法:磨内外圆、磨平面。 独立操作:以示范讲解,可不进行或只进行简单的独立操作。 具体要求: ⑴了解磨削加工的特点和磨床的操作方法; ⑵了解磨内外圆、磨平面的方法。 10、数控加工 示范讲解: ⑴数控加工概述; ⑵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⑶数控机床的编程及加工。 独立操作: 简单零件的数控编程及加工。 具体要求: ⑴了解数控加工的特点; ⑵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⑶能对简单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及加工。 四、考核方法 本课程考核内容应包括基本技能考核(包括操作考核和工件质量)、基本知识考核(包括提问和书面测验)、实习纪律及平时表现、实习报告等项目,具体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另附)。 五、主要参考书 1、《金工实习教材》 张小亮等主编 煤炭工业出版社 2、《机械技术》 牛小铁等主编 煤炭工业出版社 六、教学建议及学生学习要求 1、实习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各工种实习前,应首先讲解该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在实习中,应注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各工种的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可抽出适当时间组织学生到大型机械厂参观。 3、实习的重点是车工和钳工。对于其它实习学生可仅进行简单的操作或不操作。因不同专业实习周数不同,对带“*”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和专业要求取舍。 4、建议对实习时间如下分配(各实践环节时间分配另附): 总周数 时间分配 钳工 车工 数控加工 其它机加工 热加工 6 2 2 1 5 1 4 1 1 1 3 1 1 5、对于钳工和车工,应尽可能保证人机比为1:1。 6、学生实习守则(另附)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基于西门子PLC的电梯控制系统

单机架六辊冷轧机毕业论文

中间辊横移影响轧制压力吗,影响,【摘 要】介绍了HC六辊轧机中间辊横移装置的结构在设计原理上进行的更改,为适应新的横移装置的结构、为了电气控制系统的简单方便及降低制造成本,液压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相应改进,使得整体更加协调合理。【关键词】HC轧机;中间辊;横移装置;液压系统1.前言为了适应钢材市场个性化服务需要的增长, 市场要求钢材生产向高质量、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而单机架六辊可逆式冷轧机在生产灵活性上正好符合这些要求。六辊可逆式冷轧机中的HC轧机是目前中窄带冷轧机中控制精度高、板型控制能力灵活多样、投资见效快、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推广的一种冷轧机。HC六辊单机架可逆冷轧机从1972年日本日立公司发明到国内引进消化吸收并不断的改进,在实际的建设中日益受到重视,建设比例在逐年的增加。HC轧机中中间辊横移系统用于轧制前,根据带材宽度以设定辊形、确定中间辊的位置,轧制时确保中间辊的位置保持不变,以达到控制带材板形的目的,所以在使用中就中间辊横移装置及液压控制系统我们在不断的改进完善。轧机原有中间辊横移装置及液压控制系统的特点现介绍HC六辊单机架可逆冷轧机组中原有中间辊横移装置(如图1)及相应液压控制系统的特点。图1 改进前的中间辊横移装置图2 改进前的液压控制系统图中间辊横移是用液压缸3通过中间铰接耳轴与横移轨梁2进行连接,液压缸活塞杆头部通过球铰耳轴把合在轧机机架1的端面,在液压动力的作用下液压缸进行伸缩,同时带动横移轨梁、中间辊一起进行横移动作,为了精确测量中间辊的横移距离在液压缸尾部安装有内置式位移检测传感器4,在液压缸横移的同时精准的测量移动距离。该液压缸为带内部锁紧装置的专用液压缸,在横移结束后通过独立的液压控制回路将活塞杆进行锁紧操作防止液压缸进行蹿动。横移装置对应的液压控制系统(如图2),首先电磁铁YV-3加电换向阀动作,P口与A口连通液压缸锁紧装置打开,在此条件下液压缸可以进行横移动作。电磁铁YV-1加电换向阀动作,主液压回路中的三个液控单向阀打开,比例换向阀YV-2根据需要进行正负电压给定控制横移液压缸左右横移动作,通过位移传感器的反馈型号进行比例换向阀的得失电控制,通过比例换向阀准确的流量控制,将中间辊横移到根据带材宽度需要预先设定的准确横移位置,电磁铁YV-1断电将液压系统锁定,从而满足机组在轧制过程中对板形控制的有效

您好,是的,中间辊横移会影响轧制压力。辊横移是指轧制辊的横向移动,它是轧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辊横移的变化会影响轧制压力的大小,从而影响轧制质量。当辊横移变化时,轧制压力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轧制质量,因此,控制辊横移是控制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

是的,中间辊横向移动会影响轧制压力,因为在轧制过程中,轧道的垂直梁定位是通过对中间辊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来达到的。如果横向调节不到位,就会影响轧制压力的大小,轧制的效果也将受到影响。

轧制过程 \x0d\x0a \x0d\x0a一般单机架二十辊冷轧机的轧制过程可分为上料及穿带、可逆轧制;卸料及重卷3个阶\x0d\x0a段。二十辊轧机,特别是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是采用大张力进行轧制的;轧制过程是从钢\x0d\x0a带在轧机前后的卷取机/开卷机施加张力之后才开始的,这之前即是上料及穿带阶段。\x0d\x0a 上料及穿带阶段:一般用上料小车将钢卷送到开卷机卷筒上;开卷多采用浮动开卷机,\x0d\x0a以保证钢带始终处在轧机中央位置;浮动开卷机由光电对中装置通用液压缸来进行控制;开\x0d\x0a 卷后钢带经矫直机(三辊直头或五辊矫直机)进行矫直;部分轧机设有液压剪可以进行切头;钢带用上摆式导板台跨过机前卷取机,直接送到二十辊轧机;然后开卷机继续往前送出钢带穿过轧机一直送到机后卷取机钳口,钳口钳住钢带带头并在卷筒上缠绕2—3圈后停止送带,穿带结束。 \x0d\x0a 可逆轧制阶段:穿带结束后,首先安放好上、下工作辊(穿带时,工作辊已取下),然后调准轧制线,关闭轧机封闭门,机前压板压下,出口侧擦拭器压紧钢带,轧机工艺润滑冷却系统启动供液,轧机带钢压下,卷取机转动给钢带前张力,机前后测厚仪、测速仪进入轧制线,机组运转开始第一道次的轧制。 \x0d\x0a 轧制过程中,如果发现钢带边部有缺陷将影响到高速轧制,则当缺陷部位经过轧辊时;\x0d\x0a操作工按一下操作台上的按钮,将其缺陷位置信号输入AGC系统。轧制将结束时轧机减速,当钢带尾部到达机前卷取机位置时,机组停车,第一道次结束。测厚仪、测速仪退出轧制\x0d\x0a线,轧机压下抬起,钢带张力解除,冷却润滑剂停止供给,压板抬起。\x0d\x0a 第二道轧制时,钢带反向运动,机前机后位置互换。第二道次工作开始时机后卷取机反\x0d\x0a向运行将机前钢带头部送人机前卷取机卷筒钳口,钳口钳住带头后,机前卷取机转动将钢带\x0d\x0a在卷筒上缠绕2—3圈;然后,轧机供给冷却润滑液,轧机压下,机前后卷取机传动给出后\x0d\x0a张力,机前后测厚仪、测速仪进入轧制线,机组运转开始第二道次的轧制。 \x0d\x0a 从第二道次开始,轧制就在机前后卷取机和二十辊轧机之间往返进行。当轧机的自动厚度控制(ACC)系统投入工作时可以实现全自动控制。当轧制过程中钢带有缺陷的部位过轧辊时,轧机会自动减速。轧制终了,轧机会自动停车。\x0d\x0a 一般可逆式轧机轧制奇数道次,但是在机前后卷取机为胀缩式卷筒时,可以轧制偶数道\x0d\x0a次,即在轧机开卷机一侧也可以卸卷。 \x0d\x0a 一般在成品道次轧制前,需要更换工作辊,以获得高质量的及有特殊要求的钢带表面质\x0d\x0a量。在成品道次轧制后,轧机停车,压下拾起,测厚仪、测速仪退出轧制线,轧机停止冷却润滑液供给,卷取机的压辊压下,或者将卸卷小车升起用小车座辊顶住钢卷,避免钢卷松卷卷取机转动将钢带尾部全部卷到卷筒上。至此可逆轧制过程结束。\x0d\x0a 卸卷及重卷阶段:对于胀缩式卷筒卷取机,卸卷比较简单。首先用捆扎带在钢卷径向捆\x0d\x0a扎一道,卸卷小车升起顶住钢卷,卷取机卷筒收缩,钳口打开,钢卷便被卸卷小车托住,卸卷小车和卷取机的辅助推板同步移动,便将钢卷从卷取机上卸下,卸卷小车继续移动将钢卷送到钢卷存放台上。\x0d\x0a 对于轧机前后为实心卷筒的卷取机,钢卷不能够从卷筒上直接卸下,只有将钢卷重新卷\x0d\x0a到一台胀缩式卷筒卷取机上,才能将钢卷卸下来。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森德威二十辊轧机,采用实心卷筒卷取机时,机组一般设有重卷机构,将成品钢卷及实心卷筒一起从卷取位置转移到重卷开卷位置i然后将钢卷从开卷机往重卷机上重新卷取一次,由于重卷过程是在轧机轧制区域之外的位置进行的,所以重卷和轧制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影响。\x0d\x0a 轧制工艺\x0d\x0a\x0d\x0a 1 压下制度 \x0d\x0a 轧机的压下制度,应根据轧机的技术参数、轧制材料的力学性能、产品的质量要求来制\x0d\x0a定,同时还要考虑轧机生产能力要高,消耗要低。 \x0d\x0a 用二十辊轧机轧制优质碳素钢,相对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使用二十辊轧机的目的是追求\x0d\x0a产品的高质量,有高的尺寸精度、板形和表面质量,获得更薄的产品。 \x0d\x0a 碳素钢,特别是低碳软钢,在二十辊轧机上,一个轧程的总压下率能达到95%以上,道次压下率可以达到66%。 \x0d\x0a 对于可逆式冷轧机,由于各道次是在同一-架轧机上轧制,所以道次压下率分配是用等压力轧制原则来确定压下规程。一般第一道第二道的压下率最大,随着被轧钢带的加工硬\x0d\x0a化,道次压下率逐渐减小,以使各道次的轧制压力大致相等。 \x0d\x0a 为了提高轧机的生产能力,在充分利用轧机及机前后卷取机主传动功率的前提下,要尽\x0d\x0a可能地加大道次压下率以减少轧制道次。但是,有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板形及表面质量,减少\x0d\x0a钢带纵向的厚度偏差,也可以适当地增加轧制道次,在总压下率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多的轧制道次能使钢带的强度略有提高。成品道次的压下率对板形的影响较大,一般采用10%\x0d\x0a左右。 \x0d\x0a 2 张力制度 \x0d\x0a 冷轧钢带的一个特点是张力轧制;没有张力就无法进行钢带的冷轧。张力可以降低轧\x0d\x0a制压力,改善板形,稳定轧制过程。张力制度对于钢带冷轧非常重要。\x0d\x0a 采用小直径工作辊轧制的二十辊轧机(及多辊轧机),轧制过程的工艺特点则是采用大\x0d\x0a张力轧制。\x0d\x0a必须采用大的单位张力,是由于被轧制材料具有物理—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现象,或在小\x0d\x0a变形弧长度内工作辊具有不大的歪斜,这样沿带材宽度出现压下和延伸的不均衡性。在压\x0d\x0a下量小的区域内重新分布张力时,张力达到屈服极限,井可能使带材宽度方向的延伸均衡。\x0d\x0a实际上,在多辊轧机上轧制时,金属的变形是依靠轧辊压下和卷取机建立的带材张力共同完\x0d\x0a成的。 \x0d\x0a 多辊轧机中采用的单位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冷加工硬化程度、带\x0d\x0a材厚度及其边部质量。一般单位张力为20%一70% 。\x0d\x0a 为了实现稳定轧制过程所必须的大的单位张力及总张力,要求在多辊轧机中设置具有\x0d\x0a大功率传动的卷取机。一般二十辊轧机卷取机电机功率达到轧机主传动功率的70%一\x0d\x0a80%,有的甚至达到100%。\x0d\x0a 各道次张力按如下方法确定。一般来说,第一道次轧制时,由于酸洗机组的卷取张力较\x0d\x0a小,为了避免造成钢带层间错动而擦伤表面,第一道的后张力根小,小于酸洗机组卷取张力。\x0d\x0a为了增加第一道轧制的后张力,二十辊轧机入口侧设有压板来增加轧制后张力;前张力可以\x0d\x0a根据工艺要求自由决定。在以后的轧制道次中,根掘轧制钢带品种、规格,或者采用前张力\x0d\x0a大于后张力,或者后张力大于前张力。一般采用将前一道次的轧制前张力作为本道次的后\x0d\x0a张力,单位前张力大于单位后张力。成品道次的前张力(卷取张力)有两种情况。对于胀缩式卷筒卷取机,由于在卷取机上可以直接卸卷并且钢卷直接进罩式炉进行紧卷退火,为防止在退火中产生粘结,卷取张力应减小,卷取张力小于50Mpa时,退火粘结的几率就很低了,但卷取张力低会影响轧机生产能力;对于实心卷筒卷取机,由于需要进行重卷,重卷时可以\x0d\x0a采用较小的张力(10—40Mpa),因此轧制时能够采用大张力,可以提高轧机生产能力。\x0d\x0a 道次的张力还应根据板形随时进行调整,特别是轧制带材较薄时。当材料中部有波浪时,应减小张力防止拉裂带边或断带;当带材产生边浪时,可以适当增加张力。\x0d\x0a 3 速度制度 \x0d\x0a 轧制速度的确定,应根据设备的能力,在轧机允许使用的速度范围内尽可能采用高的轧\x0d\x0a制速度,以提高轧机的生产能力;同时,当轧制速度增加时,轧制压力相应有所减小。\x0d\x0a 一般第一道次轧制时采用较低的轧制速度,因为第一道的压下量大,如果再用高速度轧\x0d\x0a制,将使轧辊急剧发热,由于多辊轧机轧辊冷却条件较差,将影响轧辊寿命;另外,由于坯料纵向厚度偏差大,板形与轧辊不完全符合,第一道轧制时要对坯料进行调整,要求速度较低;同时采用高速度大压下,主电机能力也不能满足。 \x0d\x0a 以后的道次,则根据压下制度和张力制度及主电机的功率决定轧制速度,使主电机的能\x0d\x0a力得到发挥。 \x0d\x0a 每道次轧制的启动和制动时,分别有一个升速和降速的过程。在轧制过程中,应尽可能\x0d\x0a少调速,以保证轧制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厚度偏差的均一性。 \x0d\x0a 4 辊形 \x0d\x0a 由于二十辊轧机机架的刚性和零凸度设计,以及轧辊辊形的多种有效的调整手段,所以,\x0d\x0a二十辊轧机能够全部使用没有辊形凸度的平辊进行轧制。根据需要,工作辊和第二中间辊也\x0d\x0a可以适当地配置凸度辊;第一中间辊永远是平辊,但—头带有锥度,供轧辊轴向调整使用;支撑辊的背衬轴承不能有凸度。

轧钢专业毕业论文

写得详细点,

这个是你的题目吗不知道楼主有没有题目呢?

这方面的问题我已经接触很多次了你到底是格式不会还是什么?可不可以具体一点?

轧钢专业的毕业论文(热轧,冷轧,退火,精整可以说说具体的写作要求么?

冷轧辊论文参考文献

前言第1篇中外钢铁牌号和化学成分对照1第1章钢的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按主要质量等级和主要特性分类非合金钢的主要分类低合金钢的主要分类合金钢的主要分类10第2章中外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中国(GB)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铁牌号表示方法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俄罗斯(ГОСТ)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铁牌号表示方法日本(JIS)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钢牌号表示方法锻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铁牌号表示方法美国(ASTM)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美国钢铁标准化机构简介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系统简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铁牌号表示方法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N)钢铁牌号表示方法简介钢铁牌号表示方法概述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钢牌号表示方法铸铁牌号表示方法钢铁材料的数字牌号56第3章中外通用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碳素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合金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116第4章中外一般特性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保证淬透性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易切削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冷镦及冷挤压用钢牌号和化学成分耐候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非调质机械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212第5章中外弹簧钢牌号和化学成分214第6章中外轴承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高碳铬轴承钢牌号和化学成分渗碳轴承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高碳铬不锈轴承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高温轴承钢牌号和化学成分231第7章中外不锈钢及耐热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奥氏体型不锈钢及耐热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及耐热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铁素体型不锈钢及耐热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马氏体型不锈钢及耐热钢牌号和化学成分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及耐热钢牌号和化学成分320第8章中外工具钢牌号和化学成分碳素工具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合金工具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高速工具钢牌号和化学成分349第9章中外专用产品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汽车用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和钢带汽车用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烘烤硬化钢汽车用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双相钢造船用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船体用结构钢(普通强度)牌号和化学成分船体用结构钢(高强度)牌号和化学成分锅炉及压力容器用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板牌号和化学成分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牌号和化学成分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牌号和化学成分桥梁用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矿用高强度圆环链用钢牌号和化学成分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热轧宽钢带牌号及化学成分冷轧辊用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锻钢冷轧辊辊坯钢牌号和化学成分锻钢冷轧工作辊钢牌号和化学成分405第10章中外建筑用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建筑结构用钢牌号和化学成分冷轧带肋钢筋牌号和化学成分热轧带肋钢筋牌号和化学成分热轧光圆钢筋牌号和化学成分411第11章中外铸钢牌号和化学成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牌号和化学成分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牌号和化学成分低合金铸钢牌号中、高强度不锈铸钢牌号和化学成分一般用途耐蚀铸钢牌号和化学成分一般用途耐热铸钢及耐热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奥氏体锰钢铸件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钢轧辊材质代码及化学成分463第12章中外铸铁牌号和化学成分灰铸铁牌号球墨铸铁牌号可锻铸铁牌号黑心可锻铸铁牌号白心可锻铸铁牌号珠光体可锻铸铁牌号耐热铸铁牌号和化学成分高硅耐蚀铸铁牌号和化学成分抗磨白口铸铁牌号和化学成分蠕墨铸铁牌号铸铁轧辊材质代码和化学成分481第2篇中外有色金属材料牌号和化学成分对照485第13章有色金属材料分类有色金属及其分类有色金属合金及其分类488第14章中外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中国(GB)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俄罗斯(ΓOCT)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日本(JIS)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美国(ASTM)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欧洲(EN)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简介527第15章中外有色金属材料状态代号表示方法简介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简介铜及铜合金状态代号简介538第16章中外轻有色金属材料牌号和化学成分铝及铝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重熔用铝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高纯铝牌号和化学成分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铝合金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铝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原生镁锭牌号和化学成分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镁合金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704第17章中外重有色金属材料牌号和化学成分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铜冶炼产品牌号和化学成分加工铜牌号和化学成分加工黄铜牌号和化学成分加工青铜牌号和化学成分加工白铜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黄铜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青铜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锌及锌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锌锭牌号和化学成分加工锌及锌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用锌合金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锌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压铸锌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热镀用锌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锡及锡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锡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高纯锡牌号和化学成分锡及锡合金箔牌号和化学成分铅及铅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铅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铅及铅锑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铅锡合金箔牌号和化学成分保险铅丝牌号和化学成分铅银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镍及镍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电解镍(精炼镍)牌号和化学成分加工镍及镍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839第18章中外稀有金属及其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稀有轻金属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海绵钛牌号和化学成分加工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稀有高熔点金属钨、钼及其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氧化钨牌号和化学成分仲钨酸铵牌号和化学成分钨粉牌号和化学成分钨条牌号和化学成分钨及钨合金加工产品牌号和化学成分钼酸铵牌号和化学成分钼粉牌号和化学成分钼条和钼板坯牌号和化学成分钼及钼合金加工产品牌号和化学成分其他钼及钼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882第19章中外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金及金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金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金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银及银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银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银牌号和化学成分银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铂及铂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海绵铂牌号和化学成分铂牌号和化学成分铂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铱粉牌号和化学成分919第20章中外铸造轴承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轴承合金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锡基合金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铅基合金锭牌号和化学成分铸造轴承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铅基铸造轴承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锡基铸造轴承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铜基铸造轴承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铝基铸造轴承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934第3篇中国常用金属材料新旧标准牌号对照935第21章中国常用钢铁材料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通用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碳素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保证淬透性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冷镦和冷挤压用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非调质机械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易切削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耐候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弹簧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高碳铬轴承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高碳铬不锈轴承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高速工具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不锈钢和耐热钢棒新旧标准牌号对照不锈钢棒新旧标准牌号对照耐热钢棒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铸造钢铁材料新旧标准牌号对照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新旧标准牌号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新旧标准牌号奥氏体锰钢铸件新旧标准牌号对照焊接结构用铸钢件新旧标准牌号对照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新旧标准牌号对照灰铸铁件新旧标准牌号对照球墨铸铁件新旧标准牌号对照可锻铸铁新旧标准牌号对照耐热铸铁件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高硅耐蚀铸铁件新旧标准牌号对照抗磨白口铸铁件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铸钢轧辊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铸铁轧辊新旧标准牌号对照专用产品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和钢带新旧标准牌号对照矿山巷道支护用热轧U型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新旧标准牌号对照桥梁用结构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矿用高强度圆环链用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热轧宽钢带新旧标准牌号对照建筑用钢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新旧标准牌号对照冷轧带肋钢筋新旧标准牌号对照961第22章中国常用有色金属材料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铝及铝合金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镁及镁合金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铜及铜合金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铸造锌合金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钛及钛合金新旧标准牌号对照铸造轴承合金新旧标准牌号对照贵金属及其合金新旧标准牌号对照980附录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986参考文献992

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也有根据需要获得贝氏体或保持单相奥氏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淬火是钢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种工艺方法。

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注意事项:

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工件经局部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后,按通常方法冷却,或用水流喷射加热部位进行冷却,以使工件局部变硬的淬火方法叫做局部淬火。生产中常用火焰加热、感应加热或盐浴加热实现工件的局部淬火。近年来,发展的激光加热淬火时一种理想的局部淬火方法,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淬火

书名:高等学校教材--金属材料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定价:33条形码:9787502572419ISBN:ISBN 7-5025-7241-4作者:戴起勋印刷日期:2005-8-1出版日期:2005-8-1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295页中图法:中图法一级分类:中图法二级分类:书号:简介:前 言金属材料是所有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理论和体系相对比较完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的新型金属材料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如金属基复合材料、新型功能金属材料、微合金非调质钢等。就是传统材料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另外由于资源和环境的严峻问题,也提出了适应环境设计的简单合金与通用合金等新概念。国家在1998年调整了专业目录,对材料类专业的内涵有了新的叙述。近几年来,尽管专业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缺少相应的配套教材。金属材料学是金属材料工程等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使用知识最多最直接的课程。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经验性的特点。综合性是内容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涉及所有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应用性是指课程的内容是生产或科研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经验性是指某些内容是长期的经验总结,在实际应用中可变性还比较大。本书编写者在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已有近20年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整改内容和凝练思路,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特点,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编写该书的基础是:在借鉴原教材的基础上,补充新的内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调整书的体系和框架。编写思路是:抓住材料服役条件-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环境的主线,围绕合金化基本理论,尽可能地凸现材料科学发展中的思想,使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该教材更适合于工程机械应用型金属材料工程等材料类专业使用。本书内容包括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合金和新型金属材料三大部分。以合金化原理为核心,着重阐明了材料成分与处理工艺的特点,强调了材料组织与性能及应用之间的关系,力图使学生掌握各类材料成分设计和制定工艺的依据。对各类新材料的发展也作了一定介绍。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及重点,领会材料发展的主线、核心和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章最后都精写了小结,并安排了一定量的习题与思考题。本书是江苏省金属材料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江苏大学重点精品课程建设所组织编写的教材。本书第1、3、4、5、6章和绪论由戴起勋教授编写,第2、7章由李忠华副教授编写,第8、9、10、11章由邵红红教授编写,第12、13、14章由王树奇教授编写,全书由戴起勋教授统稿主编,程晓农教授主审。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主要文献列于书后,在此谨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诚致谢意。吴晶等老师提供了有关的金相组织图片,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不但是材料类本科专业学生的教材,而且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和从事材料工作技术人员的参考书。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谬误,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今后的补充、修改和完善。编 者2005年4月目录:绪论--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0.1 金属材料发展简史 10.1.1 第一阶段--原始钢铁生产 10.1.2 第二阶段--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 10.1.3 第三阶段--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 20.1.4 第四阶段--微观理论的深入研究 20.2 现代金属材料 20.3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与趋势 4习题与思考题 6第1篇 钢铁材料第1章 钢的合金化概论 71.1 合金元素和铁的作用 71.1.1 钢中的元素 71.1.2 铁基二元相图 81.1.3 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 91.2 合金钢中的相组成 101.2.1 置换固溶体 101.2.2 间隙固溶体 111.2.3 碳化物与氮化物 111.2.4 金属间化合物 151.3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及偏聚 151.3.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151.3.2 合金元素的偏聚 161.4 合金钢中的相变 171.4.1 合金钢的加热奥氏体化 171.4.2 过冷合金奥氏体的分解 191.4.3 合金钢的回火转变 211.5 合金元素对钢强韧化的影响 241.5.1 钢强化的形式及其机理 241.5.2 合金钢强化的有效性 261.5.3 合金元素对钢韧度的影响 271.6 合金元素对钢工艺性的影响 281.6.1 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性 281.6.2 材料的成形加工性 351.7 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51.7.1 微量元素的作用 351.7.2 微合金钢中的合金元素 361.8 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 381.8.1 通用合金与简单合金 381.8.2 环境协调性合金的成分设计 401.9 合金钢的分类与编号 421.9.1 钢的分类 421.9.2 合金钢的编号方法 42本章小结 45习题与思考题 48第2章 工程结构钢 492.1 工程结构钢的基本要求 492.1.1 足够的强度与韧性 492.1.2 良好的焊接性和成形工艺性 492.1.3 良好的耐腐蚀性 502.2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合金化 502.2.1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502.2.2 合金元素对焊接性和耐大气腐蚀性的影响 522.3 铁素体-珠光体钢 532.4 微珠光体低合金高强度钢 552.4.1 强化机理 552.4.2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 552.4.3 微合金元素的作用 562.5 针状铁素体钢 572.6 低碳贝氏体和马氏体钢 582.7 双相钢 592.8 低合金高强度钢发展趋势 60本章小结 61习题与思考题 61第3章 机器零件用钢 623.1 概述 623.1.1 机器零件用结构钢的特点与合金化 623.1.2 机器零件用结构钢的强度与脆性 633.2 整体强化态钢 643.2.1 调质钢 643.2.2 微合金非调质钢 673.2.3 弹簧钢 713.2.4 滚动轴承钢 733.2.5 低碳马氏体钢 773.2.6 超高强度钢 783.3 表面强化态钢 823.3.1 合金渗碳钢 833.3.2 氮化钢 873.3.3 低淬透性钢 883.4 耐磨钢 893.4.1 钢的耐磨性及其影响因素 893.4.2 高锰铸钢 903.4.3 低合金耐磨钢及石墨钢 913.5 零件材料选择基本原则与思路 913.5.1 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 923.5.2 选择材料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93本章小结 95习题与思考题 97第4章 工模具钢 994.1 概述 994.1.1 工具钢成分与性能特点 994.1.2 工具钢基本性能及检测方法 1004.2 碳素钢及低合金工具钢 1014.2.1 碳素工具钢 1014.2.2 低合金工具钢 1014.3 高速钢 1034.3.1 高速钢的分类 1034.3.2 高速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1054.3.3 高速钢中的碳化物 1064.3.4 高速钢的热处理 1084.4 冷作模具钢 1134.4.1 碳素工具钢和低合金工具钢 1144.4.2 高铬和中铬模具钢 1144.4.3 基体钢 1174.5 热作模具钢 1174.5.1 热锤锻模钢 1184.5.2 热挤压模钢 1204.5.3 压铸模钢 1224.6 其他类型工具用钢 1224.6.1 耐冲击用钢 1224.6.2 冷轧辊用钢 1234.6.3 量具用钢 1244.6.4 塑料模具用钢 1254.6.5 硬质合金 128本章小结 129习题与思考题 130第5章 不锈钢 1315.1 概述 1315.1.1 金属腐蚀类型与提高耐腐蚀性的途径 1315.1.2 不锈钢的组织与分类 1325.2 影响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1345.2.1 合金元素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45.2.2 腐蚀介质对钢耐蚀性的影响 1385.3 铁素体不锈钢 1385.3.1 常用铁素体不锈钢及特点 1395.3.2 铁素体不锈钢的脆性 1395.3.3 铁素体不锈钢的热处理 1395.4 马氏体不锈钢 1405.4.1 马氏体不锈钢的成分和组织特点 1415.4.2 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特点 1425.5 奥氏体不锈钢 1425.5.1 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特点 1435.5.2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1445.5.3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 1455.5.4 铬锰氮奥氏体不锈钢 1465.6 双相不锈钢 1475.6.1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1475.6.2 奥氏体-马氏体双相不锈钢 148本章小结 148习题与思考题 149第6章 耐热钢 1506.1 基本概念 1506.1.1 金属的抗氧化性 1506.1.2 钢的热强性 1526.1.3 耐热钢的合金化 1556.2 热强钢 1556.2.1 珠光体热强钢 1556.2.2 马氏体热强钢 1586.2.3 奥氏体型高温合金 1606.3 抗氧化钢 161本章小结 163习题与思考题 163第7章 铸铁 1647.1 铸铁的石墨化及影响因素 1647.1.1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1647.1.2 影响铸态组织的因素 1667.2 石墨的形成及生长机理 1687.2.1 灰口铸铁中片状石墨的生长方式 1687.2.2 球状石墨的形成过程 1697.2.3 蠕状石墨的形成过程 1707.3 灰铸铁 1717.3.1 灰铸铁组织特点 1717.3.2 灰铸铁性能及热处理 1737.4 球墨铸铁 1747.4.1 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 1747.4.2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1767.5 蠕墨铸铁 1787.5.1 蠕墨铸铁的金相组织 1787.5.2 蠕墨铸铁性能特点及应用 1797.6 可锻铸铁 1817.7 特种性能铸铁 1827.7.1 耐热铸铁 1827.7.2 耐磨铸铁 1837.7.3 耐蚀铸铁 184本章小结 185习题与思考题 185第2篇 有色金属合金第8章 铝合金 1868.1 铝合金的热处理及时效强化 1868.1.1 铝合金的分类 1868.1.2 铝合金热处理强化特点 1878.1.3 影响时效强化的主要因素 1888.2 变形铝合金 1898.2.1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和表示方法 1898.2.2 防锈铝合金 1918.2.3 硬铝合金 1928.2.4 超硬铝合金 1938.2.5 锻铝合金 1948.2.6 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及金相检验 1948.3 铸造铝合金 1958.3.1 铝硅及铝硅镁铸造合金 1958.3.2 其他铸造铝合金 1978.3.3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 199本章小结 199习题与思考题 200第9章 铜合金 2019.1 黄铜 2019.1.1 黄铜的牌号及表示方法 2019.1.2 普通黄铜 2029.1.3 特殊黄铜 2049.1.4 黄铜的热处理 2069.2 青铜 2079.2.1 青铜的牌号及表示方法 2079.2.2 锡青铜 2089.2.3 铝青铜 2119.2.4 铍青铜 213本章小结 214习题与思考题 214第10章 钛合金 21510.1 钛合金的合金化原理 21510.1.1 钛的基本性质与合金化 21510.1.2 钛合金的相变特点 21610.1.3 钛合金的分类 21810.2 α钛合金 21910.3 α+β钛合金 22010.3.1 α+β钛合金合金化特点 22010.3.2 Ti-Al-V系合金(TC3、TC4、TC10) 22110.3.3 其他α+β钛合金 22210.4 β钛合金 22210.5 钛及钛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22310.5.1 钛合金生产工艺的改善 22310.5.2 钛及钛合金的新发展和新应用 223本章小结 225习题与思考题 225第11章 其他有色金属合金 22611.1 镁合金 22611.1.1 镁及镁合金的特性 22611.1.2 镁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22711.1.3 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 23011.1,4 铸造镁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23211.1.5 镁合金的热处理 23411.1.6 镁合金的应用 23511.2 锌合金 23611.2.1 锌及锌合金的特性 23611.2.2 锌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237本章小结 238习题与思考题 239第3篇 新型金属材料第12章 金属功能材料 24012.1 磁性合金 24012.1.1 软磁合金 24012.1.2 硬磁合金 24312.2 电性合金 24512.2.1 电热合金 24512.2.2 超导材料 24712.3 形状记忆合金 24812.3.1 形状记忆原理 24812.3.2 常用形状记忆合金 25012.4 其他功能材料 25312.4.1 热膨胀合金 25312.4.2 减振合金 25412.4.3 储氢合金 256本章小结 258习题与思考题 258第13章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 25913.1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概述 25913.1.1 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性能特点 25913.1.2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发展历史 26013.2 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26113.2.1 面心立方有序衍生结构 26113.2.2 体心立方有序衍生结构 26113.2.3 密排六方有序衍生结构 26213.2.4 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 26313.3 常用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应用 26313.3.1 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313.3.2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613.3.3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7本章小结 270习题与思考题 270第14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 27114.1 概述 27114.1.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27114.1.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27314.1.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27414.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体系选择 27514.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27514.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体系选择 27714.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与控制 27914.3.1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与界面类型 28014.3.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稳定性 28114.3.3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浸润与界面反应控制 28214.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 28414.4.1 固态法 28414.4.2 液态法 28514.4.3 喷涂与喷射沉积法 28614.4.4 原位自生复合法 28714.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28814.5.1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28814.5.2 短纤维及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290本章小结 291习题与思考题 292符号说明 293参考文献 294

高温金属快速冷却.就是淬火.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