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温儒敏如何写好现当代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2:06:55

温儒敏如何写好现当代研究论文

理性、务实地推动语文教育改革“ 我的专业不是语文教育,是现代文学史,主要精力也不在语文研究上,这方面偶有心得,时而提些看法,只能说是‘敲边鼓’”。温儒敏这样定位自己为语文教育所做的努力和工作。近日,北大出版社推出其近年来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论说选集,其中,有他对语文教育功能与定位的思考;关于语文课改的调查、研究与建议;对大学语文教学困扰与出路的探究;以及大学文化衰落现状的评析,等等。温儒敏属于理性、务实的那类学者。他认为,在中国喊喊口号或者写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难得多,在教育领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光批评抱怨不行,还要了解社会,多做建设性工作”。虽是“敲边鼓”,他的本意却是呼唤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基础教育和母语教育。为社会做点实在的事情,尽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大学教师主要职责就是教学》(节选)(《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18日以改革开放30年人民教师10位典范之一,报道温儒敏的事迹)“1978年至1981年,是我在北大中文系读研究生的3年,也是我一生最要紧、最值得回味的3年。”花甲之年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深有感触地说。1977年10月22日,中央招生工作会议的精神通过广播电台传遍神州大地: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号召青年报考。“我突然意识到可以选择人生的机会来了,很兴奋,决定试一试。”当时的温儒敏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毕业已经7年,在广东韶关地委机关当秘书。7年间,他下过工厂、农村,按说也有升迁的机会,但执拗的他总希望多读点书,能做比较自由的研究工作。对知识的极度渴望,让他下决心一搏。1978年5月5日,温儒敏与63500名考生同一时间走进不同的考场,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几个月以后,他幸运地成为我国恢复硕士生招生后的第一届研究生,这一年,全国共录取10708名硕士研究生。1978年10月9日,是温儒敏终身铭记的日子。那天他如愿以偿地来到北大中文系报到,住进了29楼203室。“新粉刷的宿舍油漆味很浓,10多平方米,4人一间,挤得很,但心里是那样敞亮。”温儒敏笑着说,那时带上红底白字的北京大学校徽,走到哪里,仿佛都有人盯着你,“那种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感觉,是很难再现的。”那一年,北大中文系共招收了7个专业19名研究生,除温儒敏外,钱理群、吴福辉、凌宇、赵园等,如今也都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而在当年,他们都是一群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的求知者。“当年,孙玉石、袁良骏老师给1977级本科生上现代文学基础课,在老二教阶梯教室,200多人的大课,抢不到座位就坐在水泥台阶上,我们一节不落跟着听了一个学期。”温儒敏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吴组缃教授的古代小说史、金开诚讲授的文艺心理学,都成为他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温儒敏说,语言学家朱德熙、岑麒祥,文字学家裘锡圭,三天两头地来研究生宿舍辅导,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抓住老师就不放,请教语言学等方面的问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理想的大学里学习是‘从游’,如同大鱼带小鱼,有那么一些有学问的教授带领一群群小鱼,在学海中自由地游来游去,成长成才,当年就有这种味道。”温儒敏感慨万千。1984年,留校任教3年的温儒敏又继续师从王瑶攻读博士研究生,并有幸成为北大中文系第一届博士。从那时起,温儒敏的人生便没有偏离过教书育人这个轨道。从教20多年来,他担任过北大出版社总编辑、北大中文系主任,还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忙碌的温儒敏依然坚持给本科生上基础课,他说:“别忘了,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我是个性情中人,年轻时崇尚自由。后来有了到基层工作的机会,知道实践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在求学路上历经波折的温儒敏,依然保留著名如其人的那份温文尔雅,而这温文尔雅的背后是一种独特的力量,一种源自于知识的强大的力量。上过温儒敏课的学生都深深敬佩他严谨开放的风格,通常班上有100多名学生,每篇作业他都要亲自批改,并有针对性地写出评语。有的学生本科毕业后,还珍藏着大一时温儒敏精心批阅的作业。如今,温儒敏担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这些年一直在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也曾执行主编过新课标“高中语文”;他为北大中文系大一学生开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倾注了很多心力。因为改革开放而改变了人生轨迹的温儒敏,如今也在教师的岗位上以传道授业的方式给予更多青年人改变命运的力量,苦耕不辍,乐此不疲。《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包括一二两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课改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的一大热点问题,温儒敏教授担任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新课标”专家组召集人,本书精选他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文章40余篇,介绍了“新课标”制定的思路及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呈现了他作为专家学者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对政策制订者而言有借鉴意义,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不无启发。

你好,请问这本书你还用吗?可否卖与我,考研参考。

当代化工研究杂志如何

《当代化工研究》征稿函主管单位: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国际刊号:ISSN1672-8114国内刊号:CN10-1435/TQ邮发代号: 80-329 出刊周期: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期刊等级:国家级语种:中文期刊简介:《当代化工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其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栏目众多,并由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办刊宗旨:报道国内外化工生产、建设、市场、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和最新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化工行业发展。栏目设置:综述与专论、技术应用与研究、化学新课标、绿色化工、工艺与设备、行业动态、科研开发、百家争鸣、投稿须知: 1、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撰写的文章字数以4400字为宜。2、投稿格式:投稿杂志名称-投稿文章标题-作者姓名-联系电话-联系地址;3、投稿文章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4、投稿文章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所有来稿必须通过我刊社的“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文字复制比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5、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宋编辑QQ2757368243 1504536093 电话:

分析化学进展,开源的容易一些

大。一般没有拒绝,而是退修,说明还是认可文章得。机会较大。以下推荐一些石油化工期刊:《中国化工贸易》 国家级、石油化工专刊,2个版面起发(2版4000字符)《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省级 3版5400字符 征稿方向:石油,化工,化学,物资物流方向稿件。《化纤与纺织技术》第一批学术、影响因子 收纤维、服装、纺织、化工、设计、设备、材料等方向稿件《当代化工研究》国家级,有影响因子,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与研究,环境工程,教学研究,工艺与设备,科研开发等等《化工设计通讯》 月刊 第一批学术期刊 2版起发4800字符。

《当代化工研究》2021第11期出版时间是2021年11月初。《当代化工研究》每年出版12期,每月1期,在每月初会发行当月的期刊。《当代化工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

论文如何写好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内外研究现状是什么,其实通俗来说,就是国内和国外对于一个研究对象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是国家层面上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也可以是权威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

所以很明确,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两种写法,要不就是从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或者就是从学者对于相关研究现状的研究来写。

正常来说,国内外研究现状都需要大家去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总结学者的主要观点,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可以直接从一篇文章的摘要看出来,一个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哪些,这样的话,即便你不完整的阅读文章,也能知道文章的主要观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从硕士论文里面去摘抄,大家可以找一些和自己题目一样,或者是关键词一样的硕士论文,我们在里面摘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将这个话改成自己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但是注意标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根本的文章,而不是你参考的这篇硕士论文。找文献去哪里,中文的话我们可以从百度学术或者是知网里面直接观看,主要就是看一篇文章的摘要,因为主要观点都在摘要里。

英文的话,之前有提过从谷歌学术去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很多的国外文献,这里要注意,查找国外文献的关键词,一定要翻译成英文,如果是中文的话,是没办法识别的,然后只需要把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再去进行总结就可以了。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儒学研究与现代化论文集

主要著作1.《熊十力》(世界哲学家丛书),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6月版2.《梁漱溟评传》(合著,国学大师丛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5月版;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修订版3.《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4.《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版5.《熊十力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6.《当代新儒家》(编著),三联书店1989年4月版7.《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10月版8.《百年中国哲学经典》(5卷本,主要编选者),海天出版社1998年9月版9.《理一分殊》(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版10.《熊十力全集》(9卷10册,合作整理校点),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11.《积薪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12.《传薪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13.《熊十力选集》(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14.《文明对话》(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15.《全球化时代的儒家伦理》(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16.《拾薪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主要论文(1) 试论熊十力的体用观,《深圳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2) 熊十力先生论著考略,《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第2期(3) 论合理利己主义的幸福观,《青年学者论学集》,《深圳大学学报》增刊1986年(4) 熊十力小传,《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5) 国内熊十力哲学研究综述,《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6) 当代儒学思潮简论,《深圳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8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87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87年第9期)(7) 熊十力传略,《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九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 老子道德关系论,《深圳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88年第1期)(9) 熊十力早期著作《心书》研究,《晋阳学刊》1988年第2期(10) 熊十力与中国现代哲学,《东西方文化评论》,《深圳大学学报》增刊1988年(11) 唐君毅先生之生平与著作述略,《深圳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12) 略论熊十力哲学思想的演变和形成,《玄圃论学集》,三联书店 1990年(13) 唐君毅先生对华严思想之阐释,《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论文集》(Ⅱ),香港法住出版社1990年(14) 中国哲学体用论的源与流,《深圳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1年第5期)(15) 春意满园先发枝——郑家栋《现代新儒学概论》评介,《深圳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16) 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著作,《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17) 现代新儒家研究的重要成果,《学术论坛》1991年第2期(18) 唐君毅的新人文观试探,《东西方文化评论》(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9) 熊十力与中国近代佛教唯识学,《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第四辑),三联书店1991年(20) 略论唐君毅对华严思想的阐释,《学术论丛》1991年第5期(21) 宗教化的新儒学——略论唐君毅重建中国人文精神的取向,《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22) 简议“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深圳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23) 牟宗三的文化哲学及其历史观析论,《深圳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24) 当代儒宗熊十力,《20世纪中国十大学问家》,青岛出版社1992年(25) 略论中国近现代佛学发展的精神方向,《文化与传播》(第二辑),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26) 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受容,《深圳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27) 和而不同两大师——熊、梁辩难所引发的问题与思考,《学人》(第七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当代新儒学的关怀与超越》(第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湾文津出版社1997年(28) 梁漱溟早期思想论略——以佛学研究为中心,《文化与传播》(第三辑),海天出版社1995年(29) 朱子哲学体用观发微,《深圳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30) 梁漱溟的出世间与随顺世间,《中国哲学史研究》1996年第1期;《文化与传播》(第四辑),海天出版社1996年(31) 古籍整理的三种境地,《图书馆》1996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32) Liang Suming’s Understanding and the Embracing of Western Culture,The Fourth Soka University Pacific Basin Symposium,Soka University (33) 从傅伟勋看当代中国哲学辩证的开放性,《文化与传播》(第五辑),海天出版社1997年(34) 当代儒学走向多元化,《明报》(纽约),1997年7月8日(35) 儒学发展的新出路,《明报》(纽约),1997年7月18日(36) 傅伟勋对当代佛学研究的贡献,《二十一世纪》1997年10月号(37) 现代性与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阐释,《学术研究》1998年第10期(38) 从仁厚先生所赠书观其“昭熊述牟”之志,《蔡仁厚教授七十寿庆集》,台湾学生书局1999年(39) 简议牟宗三圆善论的理性主义困限,《深圳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9年第4期)(40) 香江哲人刘述先,《香港书评》1999年第5期(41) 试析容格评论《太乙金华宗旨》的意义,《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3期;《道家与道教: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42) 从《剑桥哲学词典》看当代中国哲学,《学术研究》1999年第8期(43) 儒学草根性的当代省思,《鹅湖》1999年第9期(44) 儒学定位的历史脉络与当代意涵,《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2期);《中国文化的检讨与前瞻》(新亚书院五十周年金禧纪念学术论文集),八方文化企业公司(USA)2001年(45) 儒学在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国际儒学研究》(第十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中国儒学年鉴》(2001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01年(46) 清末经学的解体和儒学形态的现代转换,《孔子研究》200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7期);《现代儒家与东亚文明:问题与展望》,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47) 叶适的社会历史本体观——以“皇极”概念为中心,《哲学研究》2001年第4期;《叶适与永嘉学派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48) 陈白沙与明初儒学,《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第8期);《陈白沙研究论文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49)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1年第5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年鉴》(2003),人民出版社2003年(50) 学科创制过程中的冯友兰——兼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历程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开放时代》2001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第10期)(51) 解释学与中国哲学,《哲学动态》2001年第7期(52) 中国哲学的诠释学境遇及其维度,《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3期)(53) 汤一介先生与中国解释学的探索,《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4) 傅伟勋对当代新儒家的批判性超越,《求是学刊》2002年第1期;《玄圃论学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55) 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传统儒学、现代儒学与中国现代化》,新亚研究所(香港)2002年(56) 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28日(57) 儒学的现代转型与未来定位,《儒学现代性探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58) 文明研究:从横向视域走入历史的深处,《中华读书报》2002年9月25日(59) 三十年的畜艾——《杜维明文集》出版感言,《中华读书报》2002年9月25日(60) 中国诠释学的几种思路,《光明日报》2002年9月26日(61) 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丰碑——写在《熊十力全集》出版之际,《孔子研究》2002年第6期(62) 小康社会的历史语境和时代意义,《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63) “诠释”考,《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2期(64) 儒家诠释学的三个时代,《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商务印书馆2003年;《经典与解释的张力》(《经典与解释》·1),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65) 从“哲学”到“中国哲学”——一个后殖民语境中的初步思考,《江汉论坛》2003年第7期(66) 中国哲学面临的挑战和身份重建,《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12期)(67) 从后殖民主义反思现代中国哲学,《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期)(68) 哲学史类型与中国思想的叙述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5期)(69) 儒学的现代转化与价值自觉,《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论文集),商务印书馆(香港)2005年(70) 现代中国哲学的身份意识和形态特征,《萧萐父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台湾)第六期,2006年6月(71) “哲学”东来与“中国哲学”建构,《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3期(72) 中西思想激荡与交融的壮丽历史画卷,《学术研究》2004年第10期(73) 从训诂学走向诠释学——中国哲学经典诠释方法的现代转化,《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74) 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光明日报》2005年1月4日(《新华文摘》200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5期)(75) 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76) 文明对话与当代新儒学的发展,《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9期)(77) 张岱年先生教我“学”史料,《不息集——回忆张岱年先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8) 论柏格森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影响,《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10期)(79) 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哲学化路径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期)(80) 熊十力与柏格森,《儒林》(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81) From“Philosophy”to“Chinese Philosophy”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Fall 2005( ).2006(82) Modern Hermeneutics of Confucian Thought: The Path to Philosophical Status and Its Significance,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2006(83) 儒家伦理的形而上追寻,《学术月刊》2006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12期)(84) 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九州出版社2007年(85) 哲学史与中国思想的叙述方式,《儒学、文化与宗教——刘述先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6年(86) 儒家诠释学的当代发展,《香港中文大学的当代儒者》,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新亚学术集刊》第十九期),2006年(87) 从“三纲五常”看儒家的宗教性,《孔子研究》2007年第1期(88)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一介对新时期中国哲学的贡献,《探寻真善美——汤一介先生80华诞暨从教55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9) “三纲五常”辩义,《鹅湖》(台湾)2007年第5期(90) 汤一介与新时期的中国哲学建设,《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91) 儒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哲学化诠释,《儒学释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2) 以制度化为背景的中国哲学建构,《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6期)(93) Rethinking Confucian Ethic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7(94) 国学:从书本走向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7年第1期(95) 中国哲学“体知”的意义——从西方诠释学的观点看,《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7期)(96) 从传统理解现代 以现代解释传统——景海峰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97) “中国哲学合法性”讨论中的几个问题,《拾薪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8) 重新定位儒学:从书本走向生活,《社会科学报》2007年9月20日(99) 汤一介先生谈儒学,《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1期(100) 20世纪儒学的三次转折,《学术研究》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第5期)(101) 五伦观念的再认识,《哲学研究》2008年第5期;《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九州出版社2008年(102) “体知”的意义——从诠释学的观点看,《中国儒学》(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3) 文明对话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2期)(104) 诠释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5) 国学与中国哲学之间是何种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8日(106) 在文明对话中发展儒学,《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9月(107) 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变化与前景探索,《文史哲》2009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12期)(108) 中国现代佛学发展的四个路向,《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0期(109) 中国文化形象的重塑,《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6年讲座精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4月(110) 20世纪儒学的三次转折,《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7年讲座精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111) 软实力的出场,《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年第1期(112) 国学与当代中国文化,《河北学刊》2010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3期);《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9月(113) 现代三圣:熊十力与梁漱溟、马一浮,《中国文化》第三十一期(2010年春季号)(114) 国学的三种形态,《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2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5期)(115) 启蒙与教化之别——一个诠释学的分析,《现代思想衡虑下的启蒙理念》(胡治洪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116) 儒家诠释学的当代发展,《中国诠释学》(第八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情理之间——冯达文教授七秩寿庆文集》,巴蜀书社2011年5月(117) 教化:理解中国哲学的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9日(118) 从诠释学看儒家哲学的教化观念,《深圳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119) 简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叙述方式,《江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治道新诠》(黎红雷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120)在全球化视野下阐释中国哲学,《中华读书报》2012年2月29日(121) 当代中国哲学的叙述脉络与融通取向,《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122) “理一分殊”释义,《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理学的演变》 万字 福建人民出版社, 《理学的演变》(台湾版) 38 万字 台湾文津出版社,《理学范畴系统》 万字 人民出版社,《中国心性论》 34 万字 台湾学生书局,《中国心性论》(韩文版) 韩国法仁文化社,《中国哲学主体思维》 万字 东方出版社《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主编) 29 万字 浙江人民出版社,《心灵超越与境界》 34 万字 人民出版社, 《论王夫之的真理观》 万字 《中国哲学史论文集》第二辑,山东出版社,1980《论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万字 《哲学研究》1981年第9期《朱之瑜评传》 万字《中国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4),齐鲁书社,1982《薛 宣哲学思想与程朱理学的演变》 万字 《晋阳学刊》1982年第6期《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 万字 《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魏晋隋唐哲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万字 《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佛教研究新成果》 万字 《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情况》 万字《中国哲学年鉴》198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言意之辨及其意义》 万字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第1期《略论朱熹哲学的理》 万字 《宋明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论朱熹理学到王阳明心学的演变》 万字 《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王夫之哲学与朱熹理学》 万字 《中国哲学》第10辑,三联出版社,1983年《继续开展中国哲学范畴的研究》 万字 《中国哲学年鉴》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形而上与形而下》 万字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4期《柳宗元道论简析》 万字 《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简述理的演变》 万字 《中国哲学范畴论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论理学形成三阶段》 万字 《晋阳学刊》1986年第2期《从王畿看良知说的演变》 1 万字 《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朱学的演变和李退溪哲学》 万字 《李退溪哲学の历史的位置》,日本东洋书院1986年(中、英、日文)《论朱熹哲学范畴体系》 万字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理学》 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 《论儒墨两种思维方式》 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第1期 《论理学范畴乐及其发展》 万字 《浙江学刊》1987年第4期《论理学范畴系统》 万字 《哲学研究》1987年第11期《浅论中国心性论的特点》 万字 《孔子研究》1987年第4期《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万字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三联书店,1988年《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万字 《哲学研究》1988年第7期《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质及困限》 万字 香港《明报月刊》1988年10月号 《朱熹哲学的终极命题-天人合一》 万字 《朱子学刊》第1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儒家的人本主义能不能适应现代化》 1 万字 韩国《民族文化论丛》,岭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1989《周易的天人哲学》 1 万字 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116期,1989《墨荀心性论的特质及其比较》 万字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第2期《禅宗心性论试析》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3期《陆王心性论概说》 万字 《浙江学刊》1989年第5期《略谈儒家关于乐的思想》 万字 《中国审美意识的探讨》,宝文堂书店,1989年5月《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是否有相似之处》 万字 台湾《国文天地》第48期,1989《五四怎样看待儒家?》 万字 同上《从理学范畴系统看儒家思维特征》 万字 《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1989《科学、民主与传统道德》 万字 《学术月刊》1989年9月号《薛 宣哲学与理性主义》 万字 《运城师专学报》1990年第1期《儒家精神哲学及其发展提要》 万字 台湾《鹅湖》1990年1月号《从精神超越到形体享乐》 万字 《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李退溪关于心的阐释学》 1 万字 台湾《孔孟月刊》1990年2月号《李退溪与陈白沙心学思想之比较》(韩文) 2 万字 韩国《退溪学报》第65辑,《〈老子〉や〈易 云〉かりみた中国古代の生命哲学》(日文) 万字 日本《 咸道》1990年第9号《王阳明龙场悟道》 万字 台湾《国文天地》第66期,《从心性论看朱熹哲学的历史地位》 万字 《福建论坛》1990年第6期《玄学主体思维散论》 万字 台湾《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论中国哲学主体思维》 万字 《哲学研究》1991年第3期《评冯友兰的境界说》 万字 《学术月刊》1991年5月号《中国哲学主体思维の中医に及ぼす影响》(日文) 万字 日本《 咸汪》第1号,《中国古代两种思维方式的比较》 万字 台湾《孔孟月刊》1991年4月号《庄子の养生学について》 万字 日本《 咸汪》第2号,《〈易经〉的整体主体思维》 万字 《学术论丛》1992年第2期《怎样理解民族精神》 万字 《学术月刊》1992年3月号《王阳明の九华山の行とその思想发展》 万字《王阳明と湛甘泉の旧迹调查》,日本东洋书院,《王阳明の〈天人合一〉の学を论す》 1 万字 同上《浅谈范仲淹的易学思想》 万字 台湾《国文天地》第86期,《略谈〈易经〉的思维方式》 万字 《周易研究》1992年第2期《老庄哲学思维特征》 万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退溪的情感哲学》 万字 《浙江学刊》1992年第5期《范仲淹的哲学与理学的兴起》 万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从孔子的境界说看儒学的基本精神》 万字 《中国哲学史》创刊号,《怎样理解传统文化》 万字 《哲学研究》1993年第1期《心灵与境界-朱子哲学再探讨》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1期《李退溪的心性哲学》 万字 《韩国学论文集》第1辑,《论郭象的玄冥之境-一种心灵境界》 万字 《国故新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北京大学出版社,《朱熹的心灵境界说》 万字 《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 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编印,,台北《谈谈吕氏春秋的生命观与养生学》 万字 《中国哲学史》1993年第4期《论中国传统的情感哲学》 1 万字 《哲学研究》1994年第1期《汉末批判思维与人文主义哲学的重建》 1 万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中国的心灵哲学与超越问题》 万字 《学术论丛》1994年第1期《〈吕氏春秋〉に於ける生命观と养生(その一)》 日本《 咸汪》第6号,1994年3月《从心灵问题看中西哲学的区别》 万字 《学术月刊》1994年10月号《〈吕氏春秋〉に於ける生命观と养生(その二)》 日本《 咸汪》第7号,1994年10月《怀念荣捷先生》 万字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4卷第3期,1994年9月《心灵与境界-访蒙培元研究员》 万字 《哲学动态》1995年第3期《中国的情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万字 《中国智慧透析》,华夏出版社,《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万字 《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1期《谈谈〈儒学与现代化〉》 万字 《当代韩国》1995年夏季号《心灵与境界——兼评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 万字 《新儒家评论》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儒、道、佛的境界说及其异同》 万字 《学术论丛》1995年第5期《心灵的开放与开放的心灵》 1 万字 《哲学研究》1995年第10期《回忆与断想》 万字 《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漫谈中国哲学与现代文明》 1 万字 《江淮论坛》1995年第2期《道的境界-老子哲学的深层意蕴》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李退溪的心灵境界说及其现代意义》(韩文) 1 万字 韩国《退溪学报》第八十七、八辑,《粟谷人学思想的现代性》(韩文) 万字 韩国《粟谷公论》1996年第2期《自由与自然》 万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主体·心灵·境界-我的中国哲学研究》 1 万字 《今日中国哲学》,广西人民出版社,《换一个视角看中国文化》 万字 《亚文》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的境界观-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蒙培元研究员》万字 《大众日报》《中国文化与人文精神》 万字 《孔子研究》1997年第1期《冯先生的两个关怀》 万字 《东方文化》1997年第2期《目的与工具》 万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中国意识与人文思考-蒙培元先生访谈录》 万字 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10号,《良知与自然》 万字 《哲学研究》1998年第3期《中国的德性伦理有没有普遍性》 万字 《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论自然》 万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14辑,三联书店,《儒家哲学关于命的学说》(合) 万字 《齐鲁学刊》1998年第3期《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与可持续发展》 万字 《中国哲学史》1998年第3期《学术创新、学术批评与学者良知》(访谈)万字《中国大学生》1998年9月号《刘蕺山的人学思想》 万字 《刘蕺山学术思想论集》,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8年《中国文化与人类发展》 万字 《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3期《解悟与超越》(蒙培元答客问) 万字 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19期,《李退溪的心灵哲学》 1 万字 《当代韩国》1998年冬季号《人对自然界有没有义务?》1万字《国际儒学研究》第六辑,中国社科出版社,《孔子仁学的多角度审视》 万字 《大众日报》1999年2月20日《我的求学生涯》 1 万字 《安身立命之道-为学与为人》,中国致公出版社,《儒家哲学中关于理的学说》 万字 《中国传统哲学新论》,九州图书出版社,,北京《儒家论乐》 万字 《中国哲学的诠释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从孟子的仁民爱物说看儒家生态观》 万字 《大众日报》.《开辟儒学研究的新境界》 万字 《孔子研究》1999第3期《孔子德性学说与天人关系》 万字 《大众日报》《怎样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孔子德性学说说起》 万字 《鹅湖》期《天·地·人——读易传的生态哲学》 万字 《周易研究》2000年第一期《天人合一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 万字 《齐鲁学刊》2000年第一期《从孔孟的德性说看儒家的生态观》 万字 《新视野》2000年第一期《孔子的知情合一说》 孔子2000,2000年7月《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 孔子2000,2000年7月《敬畏之心》上 中 下 孔子2000,2000年9月《情感与欲望》(上) (中) (下)一 (下)二 孔子2000,2000年9月《情感与知识》(上) (中) (下) 孔子2000,2000年9月《从仁的四个层面看普遍伦理的可能性》 万字《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冯友兰—用汉字写作的哲学家》 万字《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漫谈情感哲学》(上、下)万字《新视野》2001年第1期、第2期《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在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万字《哲学动态》2001年第2期《叶适的德性学说及其批判精神》 万字《哲学研究》2001年第4期《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万字《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知识,还是境界?》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大师风范,学者胸怀—写在汤用彤全集出版后》 万字《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2期《冯友兰的哲学之思》万字《中国图书商报》《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0. 9 万字《齐鲁学刊》2001年第4期《从粟古的仁学看儒学与现代性的问题》 万字《当代韩国》 《中国哲学的特征》

研究如何写好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层次要清楚。 5.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论文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二)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三)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 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二、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枣分析问题(本论)枣解决问题(结 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如《怀疑与学问》。 例2.“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你想知道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是什么吗?议论文是我们初高中时期经常要写的作文题才,任何一个学生对于写作文都是很头疼的,那么议论文有什么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呢?下面一起来看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是什么吧。

1、拟好题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开好头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题。

3、中间段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

4、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5、结好尾

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6、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

扩展资料

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

一、纵式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二、横式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1.“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2.“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3.“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议论文,顾名思义,就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通俗点讲,议论文就是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过程的文章。

打个比方,写议论文就好比打官司,你就是律师。亮出你的观点后,要用充足的证据(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论点),这个论证过程就是写“议论文”。

写议论文,首先要谈“立意”,也就是如何确定文章的论点。我的建议只有一条:切忌标新立异。有些考生为求新颖,故意“与众不同”,结果跑题了,分数可想而知了。研究“高考满分作文”会发现,满分作文很少是因为“立意”得高分的,大都是以语言取胜。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议论文也不意外。议论文的题目应该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读懂”,懂得你的观点。可以直接把论点作为题目,但这不是最佳选择。最好的题目是既能让阅卷老师看出你的观点,又能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方法有很多:比喻句、对偶句、古诗句……文章段落讲究“凤头”。议论文的首段一定要“开门见山”的交代论点,千万不要让阅卷者苦苦寻找。高考阅卷,一篇作文不会超过一分钟,开头的作用不言而喻。方法照样有很多种:比喻句、排比句、抒情句、化用古诗句……

谈完“凤头”聊“猪肚”。一篇高考作文,不应该少于五段。也就是说“猪肚”要有三段。对于议论文而言,这三段应该是这样的:前两段各列举一个详细论据,最好是一正一反;正反对立论证,更有说服力。第三段是三个论据的排比。也就是说,全文要有五个事例,前两个详写,后三个只列举不展开详述。重点谈谈论据,也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事例。写作议论文时,不能对事例进行过于详细地叙述,这也是和记叙文的区别。议论文的事例是用来论证论点的,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并紧扣论点进行分析。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