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茶叶的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20:26:51

茶叶的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论文

茶多酚生活应用研究

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大不到的。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茶多酚生活应用研究论文,希望您能喜欢。

摘要: 茶多酚(GreenTeaPolyphenols,简称GTP)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化学物质,茶多酚由约30种以上的酚性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黄酮及类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4类。

关键词: 茶多酚,食品及应用

1.茶多酚的概念及性质

茶多酚(GreenTea Polyphenols,简称GTP)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化学物质,茶多酚由约30种以上的酚性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黄酮及类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4类。

茶多酚是很稳定的,pH在4-8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存放于阴凉、避光、干燥处,一般保质期为两年。是较安全的无毒性的添加剂。茶多酚的感观指标:1、外观:茶多酚TVP20为棕褐色的粉状固体,TVP40、TVP50为棕绿色带茶香粉状固体;其它均为淡黄或淡绿色粉状固体。2、性状:本品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味苦涩。

2.茶多酚在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大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用于糕点及乳制品

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朽,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另外,还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

用于饮料生产

茶多酚不仅可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而且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食品褪色,提高稳定性,据称其效果较维生素C高出20倍。茶多酚应用到果汁饮料的加工保鲜过程中,添加茶多酚能抑制蜜柑汁液缩异臭的产生,添加茶多酚于果汁、豆奶、汽水、等饮料中,能抑制维生素A、维生素B1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破坏,保证果汁饮料的有效成品和产品质量以及各种营养成份。

用于水果、水产和蔬菜保鲜

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水产品用茶多酚配液浸泡具有抑菌、防褐变、除异味的功能。

用于畜肉制品

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茶多酚在油炸、焙烤良品中的应用

茶多酚中酚羟基有提供活泼质子的能力,能捕获油脂自动氧化形成的自由基是天然油脂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其对活性自由基的清除达 98%以上,使连锁反应中断,防止油脂继续氧化,是BHT、BHA理想的天然替代物。油炸食品一般含有20%左右的油脂,并经高温煎炸,极易氧化变质。加入茶多酚可延长其保质期1-2倍。免费论文网。

茶多酚在日化工业中的应用

化妆品中通常使用的油脂、蜡、烃类等油性原料、以及香料、表面活性剂等,易与空气中的氧起反应,反应(自动氧化)后生成的过氧化物、酸、醛等对皮肤有刺激,并会引起皮肤炎症、变色,放出酸败臭味等。而茶多酚不仅是良好的油脂抗氧化剂,且有抗菌止痒,愈合伤口,增进毛细血管韧性等功效,同时还是较好的紫外线过滤器,可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能去除雀斑与老年斑,达到护肤之目的。在食用油贮藏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茶多酚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茶多酚可去除污水中的 铅等金属离子,可望在污水处理方面获得应用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

抗氧化、延缓衰老

茶多酚可消除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恬性比维生素E还强,若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E配合还具有增效作用。

防龋作用

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氟元素可取代牙齿中羟磷灰石的羟基成为氟磷灰石,使牙釉质对产酸物质的侵蚀具有抵抗力。现在临床上又证明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则没有影响。

抗菌抗病毒

中国古医书已有用茶治疗炎症的记载,绿茶和花茶的抑菌效果比红茶强,这与它们含有的茶多酚数量不同有关。有人认为,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在于多酚类物质能沉淀菌体蛋白,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失活。近代科研则认为,茶的功效主要来自所含儿茶素类对很多引起人体致病微生物,如肉毒杆菌有抑制的效果,而又不伤害肠内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的繁衍,具有清理肠道内的功能。临床医学文献中有使用茶汤治疗赤痢及抑制病原菌繁殖的报告。免费论文网。利用茶多酚抗菌,抗病毒的原理,国外已将儿茶素,安装于空调机内,以除菌和除病毒。自1998年新型空调机上市以来,深受好评。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上海医科大学一课题组应用茶多酚在江苏海门市对200位乡村居民随机分4组送药,服药10个月,进行双盲对照试验,发现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约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实验前后比值相差 ,说明茶多酚有预防高脂血症、减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

多种药理作用

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免费论文网。美国一公司根据儿茶-素有防辐射的功能,开发出粉底霜化妆品,该产品标示的功能为预防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癌以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由于茶多酚能保护大脑,防止荧屏射线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因而用它加工的饮品被誉为“电脑时代的饮料”。

酶工程方面

天然制品茶多酚能通过氢键与蛋白质和酶结合形成沉淀,分离出酶和蛋白质,以保证 食品医药用酶对安全卫生和特殊要求。

总之,由于茶多酚的医药和保健价值,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界开发的热点,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配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哗,赵伯涛,张卫明.茶多酚提取、分离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8.

[2]浙江大学茶学系主编.茶叶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贾之慎,扬贤强.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科学,1990,(11):1—5.

[4]扬贤强,叶立场,贾之慎.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开发与应用[J].福建茶叶,1990,(3):3—13.

[5]梁晚风.茶多酚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简报,1994,(1):6—8.

1.《中国茶树栽培学》(参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中国茶产品加工》(参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Economic Crisis in Tea Industry》(参编),Studium Press LLC, USA, 2008。4.《种茶技术100问》,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5.2009-2010茶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Free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of Pu-erh Tea Extracts and Their Protective Effect on Oxidative Damage in Human Fibroblast Cells,J. Agric. Food Chem.,2006,54 (21) .2.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an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 Science,2004, 3(3&4).3. Tea Plantation Industry and Trade of China, The Assam Review & Tea News,2002,91(8). 1 高密度石磨粉碎对绿茶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谭俊峰; 彭群华;林智; 吕海鹏; 郭丽 食品科学 2010-09-012 ISO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总量及儿茶素组分上的差异比较 吕海鹏;林智; 谭俊峰; 郭丽 分析试验室 2008- 12-153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王力; 蔡良绥;林智; 钟秋生;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茶叶科学 2010-04-154 基于双磁法的茶叶中磁性物质检验的可行性研究 郭丽;林智; 吕海鹏; 谭俊峰; 邵青; 彭群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105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谭俊峰; 金华强; 黄跃进; 彭群华; 邵青; 沈希;林智茶叶科学 2010-06-156 茶叶香气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王力;林智;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2010-08-017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甲基化分子修饰 吕海鹏; 孙业良;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2010-08-018 全球茶叶市场现状和展望——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第19届会议的报告 封槐松; 陈宗懋;林智; 尹晓民 中国茶叶 2010-08-159 机制扁形名优茶加工工艺流程试验初报 郭丽; 谭俊峰;林智; 吕海鹏 中国茶叶 2009-03-1510 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钟秋生; 吕海鹏;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2009-04-1511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吕海鹏; 钟秋生; 王力;林智茶叶科学 2009-04-1512 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吕海鹏; 钟秋生;林智茶叶科学 2009-06-1513 2003~2007年注册茶保健食品的情况分析 李靓;林智;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4-1014 茶氨酸改善小鼠睡眠状况的实验研究 李靓;林智; 何普明; 韩铨; 阮征;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2009-08-0115 超高压处理对绿茶汁品质的影响 陈小强; 苏丽慧; 叶阳;林智; 王川丕; 谭俊峰 食品科学 2009-09-0116 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郭丽; 谭俊峰; 王力; 吕海鹏;林智; 邵青; 唐妙火 浙江农业科学 2009-10-1117 UML在茶叶加工专家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吴洁; 沈希; 金华强;林智茶叶 2009-09-1018 茶叶中EGCG3″Me的分析方法研究 孙业良; 吕海鹏;林智; 黎星辉 茶叶科学 2009-10-1519 超高压处理对茶多酚提取率和抗DPPH自由基活性的影响 谭俊峰;林智; 吕海鹏; 郭丽; 彭群华; 邵青 食品科学 2009-09-1520 从茶叶抗病毒的研究——谈茶氨酸的生产与应用前景林智中国茶叶 2003-06-2521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苗爱清; 舒爱民 ; 伍锡岳;林智; 胡海涛; 蒋迎 中国茶叶 2003-08-2522 绿茶初制工艺对饮料加工特性的影响 尹军峰;林智; 谭俊峰; 袁海波; 俞光兵 茶叶科学 2005-09-3023 绿茶初制工艺与饮料适制性的研究 尹军峰;林智; 谭俊峰 饮料工业 2003-07-3024 厌氧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品质的影响林智; 林钟鸣; 尹军峰; 谭俊峰 食品科学 2004-02-1525 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脂类代谢及蛋品品质的影响 楼洪兴;林智; 王友明; 卢福庄; 谭俊峰; 尹军峰; 杨钟鸣 茶叶科学 2004-06-3026 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尹军峰;林智; 谭俊峰; 汤玉平 中国茶叶 2004-06-2527 茶氨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林智; 杨勇; 谭俊峰; 尹军峰; 成浩; 杨贤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4-10-3028 鲜叶微波杀青过程中的热效率分析 叶阳; 袁海波; 尹军峰;林智茶叶科学 2004-12-3029 茶多酚干废液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林智; 楼洪兴; 王云龙; 华卫东; 谭俊峰; 尹军峰; 郑汝龙 饲料工业 2004-10-0530 降低砖茶氟含量技术研究初报林智; 舒爱民; 蒋迎; 傅尚文; 文建辉; 周兴长; 刘杏益 中国茶叶 2002-02-2531 γ-氨基丁酸茶(Gabaron Tea)降血压机理的研究林智; 大森正司 茶叶科学 2001-12-1232 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尹军峰;林智茶叶科学 2002-06-2533 γ-氨基丁酸茶成分对大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林智; 大森正司 茶叶科学 2002-06-2534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茶树专用肥的研制 韩文炎; 阮建云;林智; 吴洵; 许允文; 石元值; 马立峰 茶叶科学 2002-06-2535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谭俊峰; 金华强; 黄跃进; 彭群华; 邵青; 沈希;林智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09-2636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王力; 蔡良绥;林智;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钟秋生 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09-2637 茶叶中磁性物质检验的一种新途径:双磁法 郭丽;林智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09-2638 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技术研究林智; 尹军峰; 吴剑民; 汤玉平; 谭俊峰; 权启爱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10-0139 不同纯度茶多酚对蛋鸡产蛋性能、血脂含量及蛋品品质的影响 楼洪兴;林智; 王友明; 卢福庄; 华卫东; 谭俊峰; 尹军峰; 杨钟鸣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8-0140 普洱茶提取物自由基的清楚能力及对HPF-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揭国良;林智; 张龙泽; 吕海鹏; 何普明; 赵保路 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6-10-0141 浙江省绿茶的微生物、重金属和磁性物污染情况研究林智; 叶阳; 罗列万; 谭俊峰; 吕海鹏; 郭丽; 陈丽燕 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09-0142 茶叶儿茶素组分HPLC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吕海鹏;林智; 郭丽; 谭俊峰 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07-0143 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加工技术研究林智; 尹军峰; 吴剑民; 汤玉平; 谭俊峰; 权启爱 食品科学 2006-03-1544 普洱茶的抗氧化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林智; 吕海鹏; 崔文锐; 折改梅; 张颖君; 杨崇仁 茶叶科学 2006-06-1545 茶树种质资源EGCG3Me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吕海鹏; 谭俊峰;林智茶叶科学 2006-12-1546 低咖啡碱茶加工工艺及其关键设备林智中国茶叶 2007-02-1047 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吕海鹏; 谷记平;林智; 郭丽; 谭俊峰; 彭群华 茶叶科学 2007-02-1548 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构建 王贤波; 王丽鸳; 成浩; 周健;林智茶叶科学 2007-02-1549 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研究 吕海鹏 ;林智; 谷记平; 郭丽; 谭俊峰 茶叶科学 2007-05-1550 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东方; 何普明;林智食品科学 2007-05-1551 龙井茶品质化学成分在炒制中的变化研究 郭丽;林智; 谭俊峰; 吕海鹏; 姜爱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07-06-1152 超高压对茶鲜叶的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谭俊峰;林智; 郭丽; 吕海鹏; 彭群华; 邵青 食品科学 2007-09-1553 茶树鲜叶摊放工艺参数研究初探 叶阳;林智; 尹军峰; 权启爱; 罗列万; 袁海波 中国茶叶 2007-08-1054 γ-氨基丁酸茶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林智; 杨钟鸣; 权启爱 中国茶叶 2007-08-1055 茶叶儿茶素组分HPLC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吕海鹏;林智; 谷记平; 郭丽; 谭俊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06-1556 高温蒸汽处理对绿茶中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影响 吕海鹏;林智; 郭丽; 谭俊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10-0557 鲜叶自动化摊放贮青机研制 叶阳;林智; 尹军峰; 权启爱; 罗列万; 袁海波; 吴利方 中国茶叶 2007-10-1058 水分测定仪在茶叶上的应用可行性探讨 郭丽;林智; 邵青; 吕海鹏; 潭俊峰 福建茶叶 2007-09-1559 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制 叶阳;林智; 尹军峰; 权启爱; 罗列万; 袁海波; 吴利方 中国茶叶 2007-12-1060 香味茶加工原理及工艺林智; 黄国资; 陈栋; 陈德新 中国茶叶 2008-01-1561 茶叶中的EGCG3″Me研究 吕海鹏;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10-3062 茶叶中EGCG3″Me的研究与开发 吕海鹏;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工业科技 2008-12-2563 冷水冲泡型茶叶加工方法林智; 谭俊峰; 吕海鹏; 郭丽 中国茶叶 2008-02-1564 绿茶中的GCG研究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谷记平;林智茶叶科学 2008-04-1565 普洱茶提取物对高糖作用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 揭国良; 何普明; 张龙泽; 赵保路; 吕海鹏;林智食品科学 2008-04-1566 普洱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LC-MS分析 东方; 杨子银; 何普明;林智中国食品学报 2008-04-1567 超高压处理对红碎茶感官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谭俊峰; 郭丽; 吕海鹏; 彭群华; 邵青;林智食品科学 2008-09-1568 VA 菌根对茶树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林智茶叶科学 1993-04-0269 低丘红壤茶园的磷素营养及转化(英文) 俞永明; 吴洵; 王晓萍;林智茶叶科学 1989-04-0270 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林智; 吴洵; 俞永明 茶叶科学 1990-07-02 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

关于茶叶的功效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茶叶的功效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茶叶有了深一步的认识,从分析成分到功效分析再到提取制备。近年来,茶叶的成分提取物已经应用到食品加工、化工、医学等领域。

关键词

茶叶 功效成分

前言

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饮品,从古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今天,茶叶依旧广泛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一种一直流行的饮料。除了因为独特的口味风韵和文化,茶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它渐渐被发现和重视的保健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茶叶有了深一步的认识,从分析成分到功效分析再到提取制备。近年来,茶叶的成分提取物已经应用到食品加工、化工、医学等领域。本文对茶叶的相关资料以及已知的功效成分当今的研究开发文献进行了归纳介绍和作出分析。

1、蛋白质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约占茶叶干重的15%-23%。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茶蛋白质能与茶丹宁结合,加热后会凝固,水溶性蛋白只占总蛋白质的1%-2%,绝大部分为非水溶性蛋白,主要包括谷蛋白(约80%)、醇溶蛋白(约13%)、白蛋白(约3%)、球蛋白(1%)等。由于茶叶蛋白中80%以上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谷蛋白,谷蛋白分子间由二硫键和疏水基团交联而凝聚,很难被溶解,所以在正常的喝茶过程中,茶叶蛋白质对人体并无太大的营养意义,大部分蛋白质会残留在茶渣当中。

经大量科学研究指出,茶叶蛋白具有保健功能。1994年长海医院营养科蔡东联教授对动物和人体做了大量的实验,证明茶叶蛋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1]。Bu-Abbas A 等茶叶蛋白质抗突变的研究中发现茶叶蛋白质对接受放射治疗引起的致突变效应有保护作用。2005年活泼等人[2]研究发现非水溶性茶叶蛋白质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效果,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氨基酸

茶叶中已发现的氨基酸有26种,其中有6种为非蛋白质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是茶叶中重要的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最高,是构成茶叶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茶氨酸是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主要部分,大量存在于茶叶之中,具有焦糖香味和跟味精类似的鲜爽味。经动物实验表明,茶氨酸能使大鼠的收缩压、缩张压和平均血压有明显的下降。日本麒麟公司生产的茶饮料就添加了茶氨酸[3]。Kobayashi K等人通过对志愿者口服茶氨酸水溶液(50-200mg/mL),结果表明茶氨酸具有增强脑中α波的强度,使人放松和提高记忆力的作用[4]。经过多年研究,茶氨酸的提取和合成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制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并且已经投入工业生产应用当中。

γ-氨基丁酸也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有多种功能的氨基酸。通过厌氧培养,能获得含量高达150mg/100g的干茶。该种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摄取γ-氨基丁酸具有防止动脉硬化,调节心律失常的作用。它能系统参与哺乳动物心血管功能调节[5]现时市场上已有富含γ-氨基丁酸的降血压保健茶产品。

3、糖类

茶叶糖类含量为20-25%,主要是纤维素、果胶、淀粉、葡萄糖、果糖。其中可以溶于茶汤中的仅有4-5%,单糖和双糖是构成茶叶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常喝茶不会使人发胖,但能满足每天人体需要热量的7%-10%。

茶多糖是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的,其中糖类部分为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7000,在沸水中溶解性较好,但不溶于高浓度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热稳定性较差,高温或过酸过碱条件下,都能使茶多糖部分水解。研究认为,茶叶中的这种水溶性复合多糖能有效降低血糖含量;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对抗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使高脂血症的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中性脂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上升。另外,茶多糖还能与脂蛋白酶结合,促进动脉壁脂蛋白酶进入血液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茶多酚

茶多酚占茶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组成,通称为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分成四类: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白素及花青素、酚酸及缩酚酸类。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其在食品工业、医学等领域早已有广泛的应用,是最早从茶叶中提取并加工利用的物质之一。其抗氧化作用主要是清除自由基,其次还可以作用于产生自由基的相关酶类,络合金属离子,间接清除自由基。

5、矿物质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有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无机态存在的矿质元素对人体吸收利用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含有毒性,而茶叶中的矿质元素大多以有机态存在,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6、维生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茶叶中含有维生素有10多种,主要含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还有脂溶性的维生素A、D、E、K等。通过日常对茶的饮用,能让身体对维生素有一个很好的补充。

结语

现已证实茶叶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处的成分,值得推广至广大人民日常饮用,除了可品尝到高雅的茶品,更是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鉴于茶叶的功效成分,未来可以持续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使茶叶对人类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经济角度看,我国是产茶大国,大批量生产剩下的碎茶、茶末、茶渣等也是富含功效成分的可利用资源,通过对其的成分提取和应用,将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茶叶蛋白[J].技术与市场,1999,10:23.

[2]活泼,非水溶性茶叶蛋白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5,25(2):95-99.

[3]高小红,袁华,喻宗沅.茶氨酸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21(1):7-9.

[4]崔德山编译.L-茶氨酸的机能和应用[J].日/食品与科学.1999(2):86-89.

[5]贾红云,彭建中,蒋正尧等.γ-氨基丁酸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8,20(1):87-89.

摘要 :饮茶的益处众所周知,在我国许多人将适当饮茶当作修身养性、养生保健的必要手段。但一般人都认为体育锻炼后不宜饮茶,其实适当饮茶对于体育锻炼后恢复身体机能有许多好处。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后,人身体机能的特点以及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来分析适当饮茶对体育锻炼后恢复身体机能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锻炼;身体机能;茶叶;作用

引言:体育锻炼后,人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例如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体温升高、内脏器官的运动加剧,其外在表现主要有心率和脉搏跳动加速、血压升高、肺部需氧量增加、出汗量增加、尿频等。而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既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也包括磷、钾等无机矿物质。本文介绍体育锻炼中人体机能的变化情况,进而详细分析茶叶中不同的化学成分在恢复身体机能中所起的作用。

1运动后身体机能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进行体育锻炼来调节身体机能。人们在体育锻炼后,由于能量的流失,身体机能呈下降趋势,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疲惫,这种疲劳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肌肉的疲劳、神经的疲劳、内脏器官的疲劳。

肌肉的疲劳: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后,由于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点后膜的堆积,导致肌肉收缩的速度放缓,缺乏正常的兴奋、舒张交替,甚至出现肌肉酸痛,动作不协调等情况。

神经的疲劳:人体神经系统的疲劳多源于躯体的疲劳,也就是说正是由于身体的疲劳才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疲劳,体育锻炼后,人通常有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发生。

内脏器官的疲劳: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如心、肺、胃肠等都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脏的收缩功能增强,出现心跳速度加快;肺部需氧量增加,导致呼吸短促而快速;肠胃收缩功能增强,会出现肠胃不适、甚至痉挛等情况。

2茶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

茶的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化学成分上,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矿物质构成。

经研究表明,茶叶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等。其中叶蛋白占营养成分的 20%-30% ;氨基酸的种类众多,尤其以茶树特有的茶氨酸最可贵,而且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约占总成分的;碳水化合物占总成分的 25%-30%.除了这些常见的营养成分外,茶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营养成分---10%-25%的茶多酚,它对于提高人体抗氧化功能、清除自由基、降血脂、降血压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有机成分,茶叶中的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其中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矿物元素是维持人体代谢的重要物质,缺少任何一种都会使人体代谢出现失调,例如缺钙就会导致骨头与牙齿发育不健全,出现四肢抽筋的情况;磷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缺少镁会使我们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钾是调整身体体液平衡的重要元素;氯化物主要用来参与各种腺体分泌,比如胃液、唾液等;铁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构成要素,缺铁会导致贫血。而人体所需的这些矿物质都可以从适当的饮茶中获得。

3适当饮茶对于运动后恢复人体机能的作用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人们在体育锻炼后,会出现身体机能减弱的趋势,如果不及时消除疲劳,恢复身体机能,就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身体健康,而这显然与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初衷背道而驰。经研究证明,茶叶对于恢复身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用分类说明的方法来阐述适当饮茶对于运动后恢复人体机能的作用。

水分

体育锻炼后,不论是饮茶还是饮水,都是为了补充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水分。水是万物之本,补充水分是恢复身体机能的第一步。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会大量流汗,身体在失去大量水分之后,血液中盐的浓度就会随之升高,并增加心血管运作的负担,因此如果不适时补充水分,便会连带影响到心血管功能的运作,同时,随着汗液的流失,人体内的钠、钾之类的电解质也会随之流走,而电解质的`流失会使人体的抗压力失衡,因此,适当地饮用茶水,不但会补充人体运行必要的水分,减轻心血管运行负担,茶叶中的钠、钾等矿物质也会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电解质,以帮助人体体内的压力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蛋白质与氨基酸

虽然茶叶中能溶于茶汤的蛋白质仅占其蛋白质总量的 1%-2%,但这部分蛋白质能够补充尤其是有氧运动后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非常丰富,例如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现在市场上风靡的各种运动饮料,其吸引顾客的噱头就在于它能够补充人们体育锻炼后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而体育锻炼后,适当地饮茶也可以起到补充氨基酸的作用,例如:茶氨酸有助于恢复胃肠功能;亮氨酸有助于缓解焦躁及紧张情绪,减轻神经系统的疲劳感;缬氨酸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与健康。

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其中咖啡碱的含量最多。咖啡碱易溶于水,它是茶汤形成味道的重要物质之一。通常人们认为,体育锻炼后不宜饮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茶叶内含有咖啡碱,而咖啡碱是一种能够导致身体机能兴奋的物质,锻炼后饮用,必然加重心脏的负担,这样的观点显然过于片面,它没有看到咖啡碱对于恢复人体机能的作用,体育锻炼后,适当地摄入咖啡碱,有利于提神,缓解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并有助于增强胃肠消化系统的功能。

糖类

糖分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提供所消耗的能量。体育锻炼后,补充糖分有利于恢复体力,解除疲劳。茶叶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多糖三类,其中单糖和双糖为可溶性糖,易于被人体吸收。由于在我们进行长跑、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滑雪等耐力性项目时,糖的消耗量非常大,这时适当饮茶可以及时地补充糖分,避免过度疲劳对人体造成损伤,也可以有效防止低血糖和眩晕。

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其中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C、B 族维生素、维生素 P和肌醇等,这些维生素溶于茶汤中,饮用后易于被人体吸收,对于恢复身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后维生素 C会随着体液流失,饮茶则可以及时补充人体的维生素 C;维生素B1 有助于体内葡萄糖被利用转换成热量,加速运动过程中肝糖的消耗利用;维生素 B6 与蛋白质代谢有关,与 B1 一起补充,有利于缓解运动后的肌肉疲劳;维生素 B12 则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脂肪、醣类、蛋白质的代谢利用率,有利于身体机能的尽快恢复。

矿物质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它是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茶叶中含有大量可溶于水的矿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其次是磷、钠、硫、钙、镁、锰等,除此之外它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铜、锌、硼、硒等。体育锻炼时,通过流汗和呼吸会带走人体内的矿物元素,由于这些矿物质在人体内无法自行合成,因此必须通过外界渠道予以补充,而适当地饮茶则恰好可以满足运动后人体对矿物质的多样化需求。

4运动后适当饮茶的注意事项

由于体育锻炼后,我们的身体机能与平时的身体状况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锻炼后,饮茶时也应该特别注意,而要做到健康饮茶,就要遵循适量、适时、科学这三项原则。

所谓适量,就是饮茶时要控制好茶饮品的摄入量,切记“豪饮”、“痛饮”.运动不仅消耗能量,也消耗水分,尤其是在炎炎夏日运动大量出汗后,人们往往会觉得口干舌燥,这表明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的状态,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出现脱水的现象。但是在饮茶补水过程中也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小时的总饮茶量不宜超过 600 毫升,只有做到“适量”才会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否则一次性大量摄入茶水,茶叶里的咖啡碱等成分会增加心脏和神经的兴奋度,进而增加心肺负担,不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所谓适时,是指体育锻炼后,饮茶要把握好时间。很多人喜欢在体育锻炼后马上饮茶,来迅速缓解口渴的感觉,其实这样的饮茶习惯并不健康。一方面,人们在停止体育锻炼后,身体的各项机能还处在相对亢奋的状态,这时人体的脉搏和血压都会比平时要高,立即饮茶,显然会刺激到心脏和肠胃,使得身体产生不适。正确的饮茶时间是在体育锻炼过后的 10 分钟左右,这时候人体的心肺、肠胃已经慢慢地恢复到正常状态;另一方面,体育锻炼后马上饮水,会导致体液稀释,血容量突然增加,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同时大量的水贮留在胃中,也会使人感到不适,降低恢复身体机能的能力。

所谓科学,是指在体育锻炼后,饮茶要注意茶的质量,实现科学饮茶。科学饮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切忌饮隔夜茶,因为隔夜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已经遭到破坏,饮用后,不但无法满足体育锻炼后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甚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切忌饮头道茶,因为现代茶叶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污染,头道茶俗称“洗茶水”,不宜饮用;切忌饮浓茶,浓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易与食物中的铁发生作用,不利于铁的吸收,常饮会引起贫血。

5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后适当的饮茶对于恢复身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茶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有助于补充人体流失的营养物质,但是在饮茶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凡事过犹不及,只有做到适量饮茶,才会真正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因此,为了达到体育锻炼的真正目的,提高身体素质,在体育锻炼后,适当饮茶是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钟元飞。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1):30+76.

[2]朱永兴,HervéHuang,杨昌云。饮茶不当对健康的危害:现象、机理及对策[J].科技通报,2005(5):571-576.

[3]郭庆伟。饮茶的几个注意事项[J].农家顾问,2012(10):57.

[4]王浩。饮茶有讲究[J].茶叶机械杂志,1999(1):35.

[5]李忠东。品茗喝茶有讲究[J].质量探索,2007(8):48-49.

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论文

茶多酚能消除多种无机和有机自由基,其能力大于维生素E、维生素C、BHT等抗氧化剂。其中EGCG、EGC的抗氧化性最大,并且茶多酚的聚合物,如茶黄素、茶黄素没食子酸也有相当强的抗氧化活性。茶多酚抗氧化性还能与多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一起使用有更好的抗氧化效果。

1.《中国茶树栽培学》(参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中国茶产品加工》(参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Economic Crisis in Tea Industry》(参编),Studium Press LLC, USA, 2008。4.《种茶技术100问》,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5.2009-2010茶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Free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of Pu-erh Tea Extracts and Their Protective Effect on Oxidative Damage in Human Fibroblast Cells,J. Agric. Food Chem.,2006,54 (21) .2.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an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 Science,2004, 3(3&4).3. Tea Plantation Industry and Trade of China, The Assam Review & Tea News,2002,91(8). 1 高密度石磨粉碎对绿茶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谭俊峰; 彭群华;林智; 吕海鹏; 郭丽 食品科学 2010-09-012 ISO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总量及儿茶素组分上的差异比较 吕海鹏;林智; 谭俊峰; 郭丽 分析试验室 2008- 12-153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王力; 蔡良绥;林智; 钟秋生;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茶叶科学 2010-04-154 基于双磁法的茶叶中磁性物质检验的可行性研究 郭丽;林智; 吕海鹏; 谭俊峰; 邵青; 彭群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105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谭俊峰; 金华强; 黄跃进; 彭群华; 邵青; 沈希;林智茶叶科学 2010-06-156 茶叶香气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王力;林智;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2010-08-017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甲基化分子修饰 吕海鹏; 孙业良;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2010-08-018 全球茶叶市场现状和展望——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第19届会议的报告 封槐松; 陈宗懋;林智; 尹晓民 中国茶叶 2010-08-159 机制扁形名优茶加工工艺流程试验初报 郭丽; 谭俊峰;林智; 吕海鹏 中国茶叶 2009-03-1510 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钟秋生; 吕海鹏;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2009-04-1511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吕海鹏; 钟秋生; 王力;林智茶叶科学 2009-04-1512 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吕海鹏; 钟秋生;林智茶叶科学 2009-06-1513 2003~2007年注册茶保健食品的情况分析 李靓;林智;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4-1014 茶氨酸改善小鼠睡眠状况的实验研究 李靓;林智; 何普明; 韩铨; 阮征;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2009-08-0115 超高压处理对绿茶汁品质的影响 陈小强; 苏丽慧; 叶阳;林智; 王川丕; 谭俊峰 食品科学 2009-09-0116 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郭丽; 谭俊峰; 王力; 吕海鹏;林智; 邵青; 唐妙火 浙江农业科学 2009-10-1117 UML在茶叶加工专家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吴洁; 沈希; 金华强;林智茶叶 2009-09-1018 茶叶中EGCG3″Me的分析方法研究 孙业良; 吕海鹏;林智; 黎星辉 茶叶科学 2009-10-1519 超高压处理对茶多酚提取率和抗DPPH自由基活性的影响 谭俊峰;林智; 吕海鹏; 郭丽; 彭群华; 邵青 食品科学 2009-09-1520 从茶叶抗病毒的研究——谈茶氨酸的生产与应用前景林智中国茶叶 2003-06-2521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苗爱清; 舒爱民 ; 伍锡岳;林智; 胡海涛; 蒋迎 中国茶叶 2003-08-2522 绿茶初制工艺对饮料加工特性的影响 尹军峰;林智; 谭俊峰; 袁海波; 俞光兵 茶叶科学 2005-09-3023 绿茶初制工艺与饮料适制性的研究 尹军峰;林智; 谭俊峰 饮料工业 2003-07-3024 厌氧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品质的影响林智; 林钟鸣; 尹军峰; 谭俊峰 食品科学 2004-02-1525 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脂类代谢及蛋品品质的影响 楼洪兴;林智; 王友明; 卢福庄; 谭俊峰; 尹军峰; 杨钟鸣 茶叶科学 2004-06-3026 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尹军峰;林智; 谭俊峰; 汤玉平 中国茶叶 2004-06-2527 茶氨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林智; 杨勇; 谭俊峰; 尹军峰; 成浩; 杨贤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4-10-3028 鲜叶微波杀青过程中的热效率分析 叶阳; 袁海波; 尹军峰;林智茶叶科学 2004-12-3029 茶多酚干废液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林智; 楼洪兴; 王云龙; 华卫东; 谭俊峰; 尹军峰; 郑汝龙 饲料工业 2004-10-0530 降低砖茶氟含量技术研究初报林智; 舒爱民; 蒋迎; 傅尚文; 文建辉; 周兴长; 刘杏益 中国茶叶 2002-02-2531 γ-氨基丁酸茶(Gabaron Tea)降血压机理的研究林智; 大森正司 茶叶科学 2001-12-1232 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尹军峰;林智茶叶科学 2002-06-2533 γ-氨基丁酸茶成分对大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林智; 大森正司 茶叶科学 2002-06-2534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茶树专用肥的研制 韩文炎; 阮建云;林智; 吴洵; 许允文; 石元值; 马立峰 茶叶科学 2002-06-2535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谭俊峰; 金华强; 黄跃进; 彭群华; 邵青; 沈希;林智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09-2636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王力; 蔡良绥;林智;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钟秋生 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09-2637 茶叶中磁性物质检验的一种新途径:双磁法 郭丽;林智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09-2638 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技术研究林智; 尹军峰; 吴剑民; 汤玉平; 谭俊峰; 权启爱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10-0139 不同纯度茶多酚对蛋鸡产蛋性能、血脂含量及蛋品品质的影响 楼洪兴;林智; 王友明; 卢福庄; 华卫东; 谭俊峰; 尹军峰; 杨钟鸣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8-0140 普洱茶提取物自由基的清楚能力及对HPF-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揭国良;林智; 张龙泽; 吕海鹏; 何普明; 赵保路 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6-10-0141 浙江省绿茶的微生物、重金属和磁性物污染情况研究林智; 叶阳; 罗列万; 谭俊峰; 吕海鹏; 郭丽; 陈丽燕 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09-0142 茶叶儿茶素组分HPLC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吕海鹏;林智; 郭丽; 谭俊峰 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07-0143 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加工技术研究林智; 尹军峰; 吴剑民; 汤玉平; 谭俊峰; 权启爱 食品科学 2006-03-1544 普洱茶的抗氧化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林智; 吕海鹏; 崔文锐; 折改梅; 张颖君; 杨崇仁 茶叶科学 2006-06-1545 茶树种质资源EGCG3Me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吕海鹏; 谭俊峰;林智茶叶科学 2006-12-1546 低咖啡碱茶加工工艺及其关键设备林智中国茶叶 2007-02-1047 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吕海鹏; 谷记平;林智; 郭丽; 谭俊峰; 彭群华 茶叶科学 2007-02-1548 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构建 王贤波; 王丽鸳; 成浩; 周健;林智茶叶科学 2007-02-1549 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研究 吕海鹏 ;林智; 谷记平; 郭丽; 谭俊峰 茶叶科学 2007-05-1550 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东方; 何普明;林智食品科学 2007-05-1551 龙井茶品质化学成分在炒制中的变化研究 郭丽;林智; 谭俊峰; 吕海鹏; 姜爱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07-06-1152 超高压对茶鲜叶的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谭俊峰;林智; 郭丽; 吕海鹏; 彭群华; 邵青 食品科学 2007-09-1553 茶树鲜叶摊放工艺参数研究初探 叶阳;林智; 尹军峰; 权启爱; 罗列万; 袁海波 中国茶叶 2007-08-1054 γ-氨基丁酸茶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林智; 杨钟鸣; 权启爱 中国茶叶 2007-08-1055 茶叶儿茶素组分HPLC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吕海鹏;林智; 谷记平; 郭丽; 谭俊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06-1556 高温蒸汽处理对绿茶中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影响 吕海鹏;林智; 郭丽; 谭俊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10-0557 鲜叶自动化摊放贮青机研制 叶阳;林智; 尹军峰; 权启爱; 罗列万; 袁海波; 吴利方 中国茶叶 2007-10-1058 水分测定仪在茶叶上的应用可行性探讨 郭丽;林智; 邵青; 吕海鹏; 潭俊峰 福建茶叶 2007-09-1559 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制 叶阳;林智; 尹军峰; 权启爱; 罗列万; 袁海波; 吴利方 中国茶叶 2007-12-1060 香味茶加工原理及工艺林智; 黄国资; 陈栋; 陈德新 中国茶叶 2008-01-1561 茶叶中的EGCG3″Me研究 吕海鹏;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10-3062 茶叶中EGCG3″Me的研究与开发 吕海鹏;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工业科技 2008-12-2563 冷水冲泡型茶叶加工方法林智; 谭俊峰; 吕海鹏; 郭丽 中国茶叶 2008-02-1564 绿茶中的GCG研究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谷记平;林智茶叶科学 2008-04-1565 普洱茶提取物对高糖作用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 揭国良; 何普明; 张龙泽; 赵保路; 吕海鹏;林智食品科学 2008-04-1566 普洱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LC-MS分析 东方; 杨子银; 何普明;林智中国食品学报 2008-04-1567 超高压处理对红碎茶感官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谭俊峰; 郭丽; 吕海鹏; 彭群华; 邵青;林智食品科学 2008-09-1568 VA 菌根对茶树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林智茶叶科学 1993-04-0269 低丘红壤茶园的磷素营养及转化(英文) 俞永明; 吴洵; 王晓萍;林智茶叶科学 1989-04-0270 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林智; 吴洵; 俞永明 茶叶科学 1990-07-02 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茶叶多酚类的抗氧化作用因为能够消除活性氧,进而抑制维生素C的消耗,所以可以保持肌肤细致美白。

列好提纲给的。哦

冻绿叶茶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连翘茶,属于高档茶。又名黄金条,将嫩绿芽经过配料加工、泡制就可以成为能够饮用的保健茶,名曰“连翘条”。

属于1. 连翘叶茶的作用1、连翘的叶子一般是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2、叶通常为单叶,或3裂至三出复叶,长2-10厘米,宽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至楔形。3、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黄绿色,两面无毛;叶柄长厘米,无毛。2. 连翘叶茶的作用与功效连翘茶,属于高档茶。又名黄金条,将嫩绿芽经过配料加工、泡制就可以成为能够饮用的保健茶,名曰“连翘条”。属于代用茶,主产于山西太行山一带,连翘茶是采摘连翘灌木的早春嫩芽,通过特定的工艺制成红茶、绿茶、黑茶等品种,但由于其原料的采取,并非原生茶树,因此并不属于传统茶类,根据其用途、原料的区别,属于代用茶范畴,其茶内质丰厚,适宜日常饮用。3. 连翘药茶的功效与作用、宋家沟牌沙棘叶茶(山西宋家沟功能食品有限公司)2、吕祖老家牌菊花茶(山西天人菊业开发有限公司)3、晋槐乡牌槐米茶(山西和风槐乡健康产业有限公司)4、阳府井牌枣芽茶(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5、蒲谷香牌酸枣仁莲子茶(山西蒲谷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延年翘牌冠山连翘茶(山西冠霖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汾河牡丹牌牡丹全花茶(汾河牡丹集团有限公司)8、晋岳牌桑叶茶(晋城市晋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9、芮康牌藜麦复配茶(山西晋北藜麦开发有限公司)10、晋轩德牌冻绿叶茶(山西艺泷本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 连翘红茶的作用1、药茶一杯山西药茶,中华百草精华。山西药茶历史悠久、原料道地、工艺成熟、功效显著。近年来,山西省把发展山西药茶产业作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抓手,力争把山西药茶打造成为中国第七大茶系。目前,山西省有上百家药茶加工企业,开发出连翘叶、沙棘叶、桑叶、红枣叶、毛建草、槐米等单品茶和黄芪普洱、枸杞菊花等拼配茶200余款产品。现在已初步形成六大产区:太行山、太岳山连翘叶茶基地;晋南边山丘陵区槐米茶、菊花茶基地;恒山黄芪茶、枸杞芽茶基地;吕梁山沙棘叶茶、红枣叶茶基地;晋东南桑叶茶、黄芩茶、党参茶基地;管涔山毛建草茶基地。2、五台山佛茶古往今来,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驰名中外。博取众长的是,五台山融合了中原汉传佛教与西藏藏传佛教的精华。在这里,即使对佛教不感兴趣的人,也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佛法无边的力量。不过,严格意义上讲,五台山是没有自己的原产茶。众所周知,我国茶叶主产区基本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山西由于气候地理条件限制,并不适合产茶。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山西是从来也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自产茶叶。但是,没有原产茶并不代表没有茶文化。这就是五台山的独特之处。五台山的“礼佛茶”源远流长,既是佛门的一种仪式,也是一种茶艺礼仪,配上佛地圣水—般若泉泉水,也是堪称一绝。礼佛茶一般分为十道程序,如:莲花入场、普施甘露等,取“功德圆满”之意,让人感受到庄严肃穆的佛家格局。3、洪洞大叶茶洪洞属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地区本身不产茶,但是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饮茶,而且他们的茶叶分类只有大叶茶和小叶茶。他们将从茶树上采摘的老叶经过微发酵、焙炒后略有焦糊味的黄茶统称为大叶茶。而将其他的绿茶、白茶、花茶等称之为小叶茶。4、宁武芦芽山毛尖茶山西芦芽山毛尖茶,是由芦芽仙草炮制,芦芽仙草学名岩青兰(毛建草)。产自山西,生于海拔1600—1900米的芦芽山地区。全草具香气,有药用价值,当地百姓自古将其制为茶饮,具有抗衰老保健功效,茶水呈黄红色,味道醇正爽口,独具特色。它是山西芦芽山特产,不算是茶树上的茶叶,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功效和茶类似,不苦不涩,入口有回甘,生津也有,汤质厚重,有点像熟普,又有点像岩茶,虽然挺好喝但卖相不好,属于地方特色。芦芽山毛尖茶具有消食、御寒、解乏之功效,随其制作时的用料不同而功能各异,如与梨入味,具有止咳平喘作用;与酒入料,则独具御寒活血之功效,为当地百姓款待宾客的佳品,是我国北方名茶之一。5. 连翘叶泡茶有什么作用1、直接煮沸它是一种中药材,能够产生作用的部位是它的果实,它属于木犀科,在我国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可以用20克的此种植物与3克的绿茶混合,用二百五十毫升的水把它给煮沸,大约煮五分钟,就可以饮用了,可以一直喝到它味道全都出来了为止,还可以用200毫升的热水直接泡着喝。它可以解除毒气,保护肝脏。2、做成茶叶把它做成茶叶的方法不是很难,就是把它的幼芽选取出来,然后用无垢的水把它洗干净,放在笼子上蒸五到十分钟,不要太熟,不要把叶给蒸烂了。还可以把它给晾晒或者烘烤,也是可以做成茶叶的,再把它放在细糠之中,把粉末给去掉,然后进行提花,就成为成品了。它可以止渴,泄火,提神。6. 连翘茶百科连翘茶不可以长期存放,茶叶极易吸湿吸异味,同时在高温高湿、阳光照射及充足氧气条件下,会加速茶叶内含成分的变化,降低茶叶的品质,甚至在短时间内使茶叶陈化变质。尤其是每年新采摘的绿茶和陈年的普洱茶,往往价值不菲,更应妥善保存。茶叶的储存关健是防压、防潮、密封、避光、防异味。7. 连翘叶茶的作用和功效连翘绿茶的鲜叶要求在一芽二叶以上,但鲜叶要分级采摘,将一芽二、三叶的鲜叶作一等次,一芽三、四叶的又分一等次,老茶作另一档次分开,采茶时采用提折采,禁用指甲捏采及一手抓采,避免损伤嫩叶,荷叶鲜叶采摘,采摘回的鲜叶忌紧压、曝晒、雨淋;8. 连翘叶茶的作用与禁忌山西已初步形成六大药茶业产区:太行山、太岳山连翘叶茶基地,晋南边山丘陵区槐米茶、菊花茶基地,恒山黄芪茶、枸杞芽茶基地,吕梁山沙棘叶茶、红枣叶茶基地,晋东南桑叶茶、黄芩茶、党参茶基地,管涔山毛建草茶基地。

问题一:怎么制作桑叶茶 茶材:桑叶干品5克。 作法:弗1、先将桑叶撕成碎片,放入茶袋中。 2、再用热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 注意是干品,就是晒干了。 问题二:桑叶茶怎么做 1、首先是桑叶的选择:有研究表明,桑叶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不同,功效成分含量差别较大。“杂交”桑叶中的桑叶多糖和DNJ含量最高,降血糖效果最好;叶老而经霜、晚秋和霜后入冬时采摘的桑叶中有效物质含量明显较高,这些可作为选择的依据。 2、桑叶的干燥工艺:新鲜桑叶水分含量高,必须经过脱水后才能长期保存。应用冻干技术制做成冻干桑叶,即用超低温快速冻结之后,置于一个接近真空的低压下,这时冰会发生升华,直接由固态变成汽态。与其他干燥方式相比,避免了化学、物理和酶的变化,得以最大限度保持了桑叶原料的色、味及营养成分、DNJ活性物质,更易于人体充分吸收利用。 3、冻干桑叶茶成品呈细小的颗粒状物质,可全部食用 4、冻干桑叶茶食用后可提高组织细胞的胰岛素利用率和促进糖运转,抑制胰腺格尔罕氏岛的病变进展,同时可以维持胰岛素的分泌。不仅可以降低空腹血糖还可以减低餐后血糖,具有直接分解葡萄糖,为受损的胰岛减负,增强胰岛受体活性,并清除多余不能分解的糖份,激活胰岛细胞,使其恢复胰腺功能,并保护胰腺功能。 问题三:如何制作桑叶茶 据日本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发现,桑叶中含有17种氨基酸,还有脂肪、维生素c、b1、b2以及叶酸、胡萝卜素、钙、磷、铁、锰、钠等,这些营养成分在初冻霜降后桑叶中含量最高。桑叶茶是维护健康、增强体质的天然保健品,特别适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长期饮用。其制作工艺如下: 采叶和处理。以采晚秋桑树中上部无污染、无病虫害的叶片为好。河北迁安地区在九月中旬为好,采叶时要去掉叶柄,注意要老嫩分开,尽量做到老嫩一致。采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室内阴干至无水滴为止,将已去叶柄的桑叶叠成8-12层厚,切成长1厘米,宽厘米的条叶。 装笼。将切好的桑叶抖松,不让其粘贴在一起,装入事先铺好干净纱布的蒸笼内,厚度在5-7厘米之间,以能均匀受蒸为宜。 蒸青。锅内放清水,烧开后,将蒸笼放在锅内盖严,用大火、急火迅速蒸,待上大气后,根据蒸具密闭程度改用小火蒸分钟,揭开盖查看,以桑叶软熟保持鲜绿为好,立即出笼倒入干净的容器内摊晾。焖蒸后立即驱散蒸汽是关键。蒸青过程中气味呈现出淡淡的清香时起锅摊放才会使桑叶茶冲泡时的青味少。蒸青时间一定要掌握好,时间短,青味没有蒸出,涩味重,汤色偏绿;时间过长,桑叶焖成黄色,颜色不好看,营养损失多。 润滑感即可。 干燥。将揉搓好的桑叶放入热锅中,用木扒不停地翻动,使水分尽快蒸发,至大半干时改用小稳火使水分进一步蒸发、均匀一致;至桑叶趋于干燥时,再用大火,并急速翻动,使其受热均匀,然后迅速撤火。要随时注意,当手捏不粘、手捻发脆,眼看叶脉呈蟹壳黄色、鼻闻具有清香味、品尝辨味适当(焦而不生),即为成品,迅速撤火。 摊凉过筛。将制成的桑叶茶迅速倒入干净的容器内(不要用塑料容器)摊凉,冷却后用适当的筛子筛去过细的碎末。 问题四:如何制作桑叶茶 采叶和处理。以采晚秋桑树中上部无污染、无病虫害的叶片为好。 装笼。将切好的桑叶抖松,不让其粘贴在一起,装入事先铺好干净纱布的蒸笼内,厚度在5-7厘米之间,以能均匀受蒸为宜。 蒸青。锅内放清水,烧开后,将蒸笼放在锅内盖严,用大火、急火迅速蒸,待上大气后,根据蒸具密闭程度改用小火蒸分钟,揭开盖查看,以桑叶软熟保持鲜绿为好,立即出笼倒入干净的容器内摊晾。焖蒸后立即驱散蒸汽是关键。蒸青过程中气味呈现出淡淡的清香时起锅摊放才会使桑叶茶冲泡时的青味少。蒸青时间一定要掌握好,时间短,青味没有蒸出,涩味重,汤色偏绿;时间过长,桑叶焖成黄色,颜色不好看,营养损失多。 干燥。将揉搓好的桑叶放入热锅中,用木扒不停地翻动,使水分尽快蒸发,至大半干时改用小稳火使水分进一步蒸发、均匀一致;至桑叶趋于干燥时,再用大火,并急速翻动,使其受热均匀,然后迅速撤火。要随时注意,当手捏不粘、手捻发脆,眼看叶脉呈蟹壳黄色、鼻闻具有清香味、品尝辨味适当(焦而不生),即为成品,迅速撤火。 摊凉过筛。将制成的桑叶茶迅速倒入干净的容器内(不要用塑料容器)摊凉,冷却后用适当的筛子筛去过细的碎末。 问题五:桑叶泡茶怎么制作 采叶和处理。以采晚秋桑树中上部无污染、无病虫害的叶片为好。河北迁安地区在九月中旬为好,采叶时要去掉叶柄,注意要老嫩分开,尽量做到老嫩一致。采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室内阴干至无水滴为止,将已去叶柄的桑叶叠成8-12层厚,切成长1厘米,宽厘米的条叶。 装笼。将切好的桑叶抖松,不让其粘贴在一起,装入事先铺好干净纱布的蒸笼内,厚度在5-7厘米之间,以能均匀受蒸为宜。 蒸青。锅内放清水,烧开后,将蒸笼放在锅内盖严,用大火、急火迅速蒸,待上大气后,根据蒸具密闭程度改用小火蒸分钟,揭开盖查看,以桑叶软熟保持鲜绿为好,立即出笼倒入干净的容器内摊晾。焖蒸后立即驱散蒸汽是关键。蒸青过程中气味呈现出淡淡的清香时起锅摊放才会使桑叶茶冲泡时的青味少。蒸青时间一定要掌握好,时间短,青味没有蒸出,涩味重,汤色偏绿;时间过长,桑叶焖成黄色,颜色不好看,营养损失多。 揉搓。待桑叶摊凉后,用手在木板上沿一个方向摊滚,使叶形大致卷曲,叶汁溢出粘附在叶面上,手搓有润滑感即可。 干燥。将揉搓好的桑叶放入热锅中,用木扒不停地翻动,使水分尽快蒸发,至大半干时改用小稳火使水分进一步蒸发、均匀一致;至桑叶趋于干燥时,再用大火,并急速翻动,使其受热均匀,然后迅速撤火。要随时注意,当手捏不粘、手捻发脆,眼看叶脉呈蟹壳黄色、鼻闻具有清香味、品尝辨味适当(焦而不生),即为成品,迅速撤火。 摊凉过筛。将制成的桑叶茶迅速倒入干净的容器内(不要用塑料容器)摊凉,冷却后用适当的筛子筛去过细的碎末。 包装。将筛好的干桑茶,按色、形、味进行分级包装。根据不同需要包成大小不同的小包装,小包装有5-10克、20-30克、50-100克等不同规格,然后再大包装。最后放在干燥密闭的容器内储存。 配料:经过以上工序制成的桑叶茶,为增强其保健功能,可以此为基本原料,同其他天然植物配制成具有不同功能的保健茶、减肥茶、药茶等,但无论哪种配方,配料总数不能超过茶叶总量的25%,以20%为宜。 问题六:冻干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上海拓纷桑叶茶冻干机厂家为你回答: 把采摘好的新鲜桑叶茶,只需处理下干净,直接放进冻干即可。冻干后做好真空包装 冻干茶叶(保形保色) 问题七:什么桑树的叶子最适合做桑叶茶 10分 这个还真没有标准答案,一般桑叶大、叶片肥厚的嫁接桑树都行,差别定大。果桑的叶片大而厚,同样可以制作桑叶茶。春夏桑叶茶呈绿色,霜桑叶茶呈金黄色,仅此而已。 问题八:制作桑叶茶是秋天桑叶好还是春天的桑叶好 下霜以后的桑叶好 问题九: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糖尿病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桑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作用都与桑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有关与桑叶。桑叶茶的生产加工工艺需经采桑、洗晾、切叶、杀青、揉搓、解块、烘干、制香等工序。 传统桑叶茶都是通过热加工方法,如炒干,烘干等高温加工,会导致桑叶流失活性成分,无法达到降糖效果。为改善这个问题,糖尿病现代学者不断研究和尝试,发现在在低温下加工的冻干桑叶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桑叶中的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类DNJ成分,饮用后降糖效果明显。 问题十:怎么制作桑叶茶 茶材:桑叶干品5克。 作法:弗1、先将桑叶撕成碎片,放入茶袋中。 2、再用热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 注意是干品,就是晒干了。

连翘茶,属于高档茶。又名黄金条,将嫩绿芽经过配料加工、泡制就可以成为能够饮用的保健茶,名曰“连翘条”。属于代用茶,主产于山西太行山一带,连翘茶是采摘连翘灌木的早春嫩芽,通过特定的工艺制成红茶、绿茶、黑茶等品种,但由于其原料的采取,并非原生茶树,因此并不属于传统茶类,根据其用途、原料的区别,属于代用茶范畴,其茶内质丰厚,适宜日常饮用。

物质研究进展的论文

给出电子邮件 我发给你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海洋生物的药用”,搜索一下就有了 1. 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 徐旭,于冰,汤立达 文献来自: 天津药学 2004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人们对海洋生物多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本文就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功能综述如下。1 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海藻多糖、海带多糖、珠蚌多糖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或免疫增强作用。海带 ...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1 薛静波,刘希英,张鸿芬.海带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 王琪琳,王海仁 文献来自: 生物学通报 2002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较重要的药用资源 ,同时经过化学修饰 (如硫酸化、乙酰化 ) ,将开发出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新型多糖药物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的新进展@王琪琳$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涂洪斌,卫剑文,彭立胜,钟肖芬,杨文利,吴文言,徐安龙 文献来自: 世界科学技术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为海洋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产业化铺平道路。综上所述,开展以药用海洋生物为切入点的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既是我国在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突破口,同时也为促进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海洋生物肽类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 刘学谦 文献来自: 家庭医学 2001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其鱼鳍加名优海洋生物的药用@刘学谦!研究员<正> 茫茫海洋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男女老少皆宜,容易消化吸收,有效的增进人体健康。现将几种名优海洋水产生物的药用分述如?...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 秦思昌 文献来自: 解放军健康 2005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发掘和利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是造福人类的伟业。下面介绍一些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海藻类海洋中生长着1万多种海藻,海藻中含有藻胶、氨基酸、维生素、甘露醇、无机盐等重要的医药成分?... 可供药用的海洋生物@秦思昌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 王琪琳 文献来自: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2海洋生物多糖药用功能 具有整肠和解毒作用 人们通过对多种乳酸菌细胞壁中多糖组分抗溃疡作用的研究表明,它们能诱导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合成水平 ... 略述海洋生物多糖的药用价值@王琪琳$聊城大学生物系!山东 聊城 252059海洋生物;;多糖;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 林文翰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5年 CAJ下载 借鉴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从 药用海洋生物中筛选克隆得到活性物质的相关功能基因并阐明药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运用基因工程技 术对认为确切有效地药用基因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克服传统生化提取方法的产品产量小、纯 ... 海洋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及其药用前途@林文翰$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甘露醇的药用研究进展 詹天荣,宋金明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药用;;生物活性甘露醇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既可用作原料药配制甘露醇注射液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司玫,展翔天 文献来自: 中国海洋药物 2003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海洋生物由于其独特的代谢方式,产生的活性物质化学结构丰富多样,分子结构独特新颖具有极大的药用潜力,从海洋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并开发研究新的药物前景广阔。现简述2 1世纪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1] 翁心华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马程琳,邹记兴 文献来自: 海洋湖沼通报 2003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此外许多海洋生物还具有重要的药用及工业价值。因此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实现条件之一 ,?...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王斌 ,1996 )。中国海域辽阔 ,海岸线漫长 ,其海洋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清潮 ,1996 )。1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1 ... 被引用次数: 8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搜海洋生物 的学术趋势 翻译 海洋生物的药用

一、化学的来由 化学的英文词为Chemistry,法文Chimie,德文Chemie,它们都是从一个古字、即拉丁字chemia,希腊字Xηwa(Chamia),希伯莱字Chaman或Haman,阿拉伯字Chema或Kema,埃及字Chemi演化而来的.它的最早来源难以查考.从现存资料看,最早是在埃及第四世纪的记载里出现的.所以有人认为可以假定是从埃及古字Chemi来的,不过这个名字的意义很晦涩,有埃及、埃及的艺术、宗教的迷惑、隐藏、秘密或黑暗等意义。其所以有这些意义,大概因为埃及在西方是化学记载诞生的地方,也是古代化学极为发达的地方,尤其是在实用化学方面。例如,埃及在十一朝代进已有一种雕刻表示一些工人下在制造玻璃,可见至少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埃及已知道玻璃的制造方法了。再从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看,可知在公元前一、二千年时已精于使用防腐剂和布帛染色等技术。所以古人用埃及或埃及的艺术来命名“化学”。至于其它几种意义,可能因为古人认为化学是一种神奇和秘密的事业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缘故。 中国的化学史当然也是毫不逊色的。大约5000-11000年前,我们已会制作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朝已有高度精美的青铜器,造纸、磁器、火药更是化学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十六、十七世纪时,中国算得上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化学”二字我国在1856年开始使用。最早出现在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在1856年出版的《格物探原》一书中。 二、化学的几个发展阶段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 这里主要讲述近二百多年来的化学史故事。这是化学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期。让我们一道去体验当年化学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近代化学史峰回路转的曲折历程中不倦跋涉,领略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建立新理论、发现新元素、提出新方法时的无限风光。 三、化学学科在探索中成长 化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它的边缘学科或者说是它的分支学科,譬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化学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就眼下炒得过热的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以及共轭电场论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而古往今来,有多少化学家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你想了解他们吗?化学名人风采将带您走近他们。 燃素说的影响 。可燃物如炭和硫磺,燃烧以后只剩下很少的一点灰烬;致密的金属煅烧后得到的锻灰较多,但很疏松。这一切给人的印象是,随着火焰的升腾,什么东西被带走了。当冶金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后,人们希望总结燃烧现象本质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172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药理学教授施塔尔出版了教科书《化学基础》。他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老师贝歇尔有关燃烧现象的解释,形成了贯穿整个化学的完整、系统的理论。《化学基础》是燃素说的代表作。 施塔尔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同时发光发热。燃烧是分解过程: 可燃物==灰烬+燃素 金属==锻灰+燃素 如果将金属锻灰和木炭混合加热,锻灰就吸收木炭中的燃素,重新变为金属,同时木炭失去燃素变为灰烬。木炭、油脂、蜡都是富含燃素的物质,燃烧起来非常猛烈,而且燃烧后只剩下很少的灰烬;石头、草木灰、黄金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不含燃素。酒精是燃素与水的结合物,酒精燃烧时失去燃素,便只剩下了水。 空气是带走燃素的必需媒介物。燃素和空气结合,充塞于天地之间。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燃素,动物又从植物中获得燃素。所以动植物易燃。 富含燃素的硫磺和白磷燃烧时,燃素逸去,变成了硫酸和磷酸。硫酸与富含燃素的松节油共煮,磷酸(当时指P2O5)与木炭密闭加热,便会重新夺得燃素生成硫磺和白磷。而金属和酸反应时,金属失去燃素生成氢气,氢气极富燃素。铁、锌等金属溶于胆矾(CuSO4·5H2O)溶液置换出铜,是燃素转移到铜中的结果。 燃素说尽管错误,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冶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了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现代化学思维的基础。我们现在学习的置换反应,是物质间相互交换成分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而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是有机物某一结构位置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替换的过程。这些思想方法与燃素说多么相似。 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发现氧气的制法 :令后人尊敬的瑞典化学家舍勒的职业是药剂师--chemist,他长期在小镇彻平的药房工作,生活贫困。白天,他在药房为病人配制各种药剂。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他的实验室忙碌起来。有一次,后院传来一声爆鸣,店主和顾客还在惊诧之中,舍勒满脸是灰地跑来,兴奋地拉着店主去看他新合成的化合物,忘记了一切。对这样的店员,店主是又爱又气,但从来不想辞退他,因为舍勒是这个城市最好的药剂师。 到了晚上,舍勒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他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他的实验研究中。对于当时能见到的化学书籍里的实验,他都重做一遍。他所做的大量艰苦的实验,使他合成了许多新化合物,例如氧气、氯气、焦酒石酸、锰酸盐、高锰酸盐、尿酸、硫化氢、升汞(氯化汞)、钼酸、乳酸、乙醚等等,他研究了不少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发现了白钨矿等。至今还在使用的绿色颜料舍勒绿(Scheele’s green),就是舍勒发明的亚砷酸氢铜(CuHAsO3)。如此之多的研究成果在十八世纪是绝无仅有的,但舍勒只发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直到1942年舍勒诞生二百周年的时候,他的全部实验记录、日记和书信才经过整理正式出版,共有八卷之多。其中舍勒与当时不少化学家的通信引人注目。通信中有十分宝贵的想法和实验过程,起到了互相交流和启发的作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舍勒十分推崇,使得舍勒在法国的声誉比在瑞典国内还高。 在舍勒与大学教师甘恩的通信中,人们发现,由于舍勒发现了骨灰里有磷,启发甘恩后来证明了骨头里面含有磷。在这之前,人们只知道尿里有磷。 1775年2月4日,33岁的舍勒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这时店主人已经去世,舍勒继承了药店,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继续科学实验。由于经常彻夜工作,加上寒冷和有害气体的侵蚀,舍勒得了哮喘病。他依然不顾危险经常品尝各种物质的味道--他要掌握物质各方面的性质。他品尝氢氰酸的时候,还不知道氢氰酸有剧毒。1786年5月21日,为化学的进步辛劳了一生的舍勒不幸去世,终年只有44岁。舍勒发现氧气的两种制法是在1773年。第一种方法是分别将KNO3、Mg(NO3)2、Ag2CO3、HgCO3、HgO加热分解放出氧气: 2KNO3==2KNO2+O2↑ 2Mg(NO3)2 == 2MgO+4NO2↑+O2↑↑ 2Ag2CO3==4Ag+2CO2↑+O2↑ 2HgCO3==2Hg+2CO2↑+O2↑ 2HgO==2Hg+O2↑ 第二种方法是将软锰矿(MnO2)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氧气: 2MnO2+2H2SO4(浓)== 2MnSO4+2H2O+O2↑ 舍勒研究了氧气的性质,他发现可燃物在这种气体中燃烧更为剧烈,燃烧后这种气体便消失了,因而他把氧气叫做“火气”。舍勒是燃素说的信奉者,他认为燃烧是空气中的“火气”与可燃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焰是“火气”与燃素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他将他的发现和观点写成《论空气和火的化学》。这篇论文拖延了4年直到1777年才发表。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在1774年发现氧气后,很快就发表了论文。 普里斯特里始终坚信燃素说,甚至在拉瓦锡用他们发现的氧气做实验,推翻了燃素说之后依然故我。他将氧气叫做“脱燃素气”。他写到: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素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后,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实验,我想读者是不会觉得惊异的。我自己实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当时我的肺部所得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自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长时间,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快舒畅。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通用品呢?不过现在只有两只老鼠和我,才有享受呼吸这种气体的权利罢了。”普里斯特里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英国的利兹作牧师,业余爱好化学。1773年他结识了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他们后来成了经常书信往来的好朋友。普里斯特里受到好朋友多方的启发和鼓励。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四个方面都有很多著述。 1774年普里斯特里到欧洲大陆参观旅行。在巴黎,他与拉瓦锡交换了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正直的普里斯特里同情法国大革命,曾在英国公开做了几次演讲。英国一批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人烧毁了他的住宅和实验室。普里斯特里于1794年他六十一岁的时候不得已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化学教授。美国化学会认为他是美国最早研究化学的学者之一。他住过的房子现在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里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拉瓦锡和他的天平: 燃素说的推翻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他20岁的时候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律师开业证书。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里很富有。所以拉瓦锡不急于当律师,而是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对气象学也产生了兴趣。后来,拉瓦锡在他的老师,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师从巴黎有名的鲁伊勒教授学习化学。拉瓦锡的第一篇化学论文是关于石膏成分的研究。他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拉瓦锡用天平仔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从此,他的老师鲁伊勒就开始使用“结晶水”这个名词了。这次成功使拉瓦锡开始经常使用天平,并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成为他的信念,成为他进行定量实验、思维和计算的基础。例如他曾经应用这一思想,把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表示为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 == 碳酸(CO2)+ 酒精 这正是现代化学方程式的雏形。用等号而不用箭头表示变化过程,表明了他守恒的思想。拉瓦锡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种表达方式的深刻含义,又具体地写到:“我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然后分别通过实验,逐个算出它们的值。这样以来,就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到获得成功。”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1772年秋天,拉瓦锡照习惯称量了一定质量的白磷使之燃烧,冷却后又称量了燃烧产物P2O5的质量,发现质量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他想这一定是什么气体被白磷和硫磺吸收了。他于是又做了更细致的实验:将白磷放在水银面上,扣上一个钟罩,钟罩里留有一部分空气。加热水银到40℃时白磷就迅速燃烧,之后水银面上升。拉瓦锡描述道:“这表明部分空气被消耗,剩下的空气不能使白磷燃烧,并可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1盎司的白磷大约可得到盎司的白色粉末(P2O5,应该是盎司)。增加的重量和所消耗的1/5容积的空气重量接近相同。”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而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他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交给法国科学院。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在1773年2月,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到:“我所做的实验使物理和化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将“新化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 1774年,拉瓦锡做了焙烧锡和铅的实验。他将称量后的金属分别放入大小不等的曲颈瓶中,密封后再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然后充分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金属和瓶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打开瓶口,有空气进入,这一次质量增加了,显然增加量是进入的空气的质量(设为A)。他再次打开瓶口取出金属锻灰(在容积小的瓶中还有剩余的金属)称量,发现增加的质量正和进入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相同(即也为A)。这表明锻灰是金属与空气的化合物。 拉瓦锡进一步想,如果设法从金属锻灰中直接分离出空气来,就更能说明问题。他曾经试图分解铁锻灰(即铁锈),但实验没有成功。 拉瓦锡制得氧气之后: 到了这年的10月,普里斯特里访问巴黎。在欢迎宴会上他谈到“从红色沉淀(HgO)和铅丹(Pb3O4)可得到‘脱燃素气’”。对于正在无奈中的拉瓦锡来说,这条信息是很直接的启发。11月,拉瓦锡加热红色的汞灰制得了氧气。在舍勒的启发下,拉瓦锡甚至制造了火车头大小的加热装置,其中心是聚光镜。平台下面是六个大轮子,以便跟着太阳随时转动。1775年,拉瓦锡的实验中心已从分解金属锻灰转移到了对氧气的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以前认为可燃物燃烧时吸收了一部分空气,其实是吸收了氧气,与氧气化合,即氧化。这就是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的氧化理论。与此同时,拉瓦锡还用动物实验,研究了呼吸作用,认为“是氧气在动物体内与碳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热来。这和在实验室中燃烧有机物的情况完全一样。”这就解答了体温的来源问题。空气中既然含有1/4的氧气(数据来自原文),就应该含有其余的气体,拉瓦锡将它称为“碳气”。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后,拉瓦锡总结道:“大气中不是全部空气都是可以呼吸的;金属焙烧时,与金属化合的那部分空气是合乎卫生的,最适宜呼吸的;剩下的部分是一种‘碳气’,不能维持动物的呼吸,也不能助燃。”他把燃烧与呼吸统一了起来,也结束了空气是一种纯净物质的错误见解。1777年,拉瓦锡明确地讥讽和批判了燃素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这年的9月5日,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了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了神秘和臆测的面纱,代之以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化学进入了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所以我们说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但由于他们思维不够广阔,更多地只是关心具体物质的性质,没有能冲破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擦肩而过是很遗憾的。 拉瓦锡对化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辨证地阐述了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在1789年出版的历时四年写就的《化学概要》里,拉瓦锡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元素被分为四大类: 简单物质,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矿物界,可以看作是物质元素:光、热、氧、氮、氢。简单的非金属物质,其氧化物为酸: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简单的金属物质,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镍、金、铂、铅、钨、锌。简单物质,能成盐的土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拉瓦锡对燃素说和其它陈腐观点的讥讽和批判是无情和激烈的。这使他在创建科学勋绩的同时得罪了一大批同时代和老一辈的科学家。在《影响世界历史的一百位人物》中,在许多有关历史、科学史、化学史的书籍中,作者都对拉瓦锡总是突出自己的人格特点进行低调的描述和评价,指责他在《化学概要》里没有提起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对他的启示和帮助。但我们得看到,拉瓦锡确实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虽然不是他最先发现氧气的制法,但他通过制取氧气分析了空气的组成,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氧气因此不同于其它气体,被赋予非凡的科学意义。拉瓦锡十分勤奋,每天六点起床,从六点到八点进行实验研究,八点到下午七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七点到晚上十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专门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拉瓦锡28岁结婚时,他的妻子只有14岁。他们一生没有孩子,但生活非常愉快。她帮助拉瓦锡实验,经常陪伴在他身边。在拉瓦锡的著作里,有很多插图都是他的妻子画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三年后拉瓦锡被解除了火药局长的职务。1793年11月,国民议会下令逮捕旧王朝的包税官。拉瓦锡由于曾经担任过包税官而自首入狱。极左派马拉曾与拉瓦锡有过激烈的科学争论,心存嫉恨,便诬陷拉瓦锡与法国的敌人有来往,犯有叛国罪,于1794年5月8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对此,当时科学界的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这时,拉瓦锡正当壮年,是51岁。 四、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000124 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20世纪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学科。基因工程就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和重新组成,然后通过载体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与表达。按人们的需要产生不同的产物或定向地创造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代[1]。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基因、纯化基因和扩增基因的技术,其核心是分子克隆技术。它能帮助人们从各种复杂的生物体中分离出单一的基因,并把它纯化,再把它大量扩增,用于研究。 20多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特别是限制性内切酶、DNA序列分析及DNA重组技术等三大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不仅把分子生物学提高到了基因水平,而且也把生物学与医学中的其他学科引上基因研究的道路,并取得了许多揭示生命秘密和生命过程的重大成就 ......

现代茶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

茶园覆盖塑料大棚是名优绿茶生产的一项重要栽培管理技术,它能提早名优茶开采时间,预防霜冻灾害,提高茶叶品质,进而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以下是利用大棚种植茶叶的技术分析-- 1、盖棚茶园的选择 小气候条件。选择茶园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好,茶行南北朝向。 茶树品种。以乌牛早、龙井43等早生种成龄茶园为佳,但平阳特早茶不宜。2、盖棚茶园的前期管理 准备冬季盖棚的茶园,春茶结束后,应立即对茶园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追施茶叶专用肥150—200公斤。夏、秋以留养枝条为主,病虫害等其它管理措施同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深秋对新长枝条作打顶采,以充实枝条营养。不同的年份打顶的时间有所不同,以打顶后不会诱发腋芽萌发为前提。扣棚前茶相的总体要求是:茶叶生长势强,病虫害指数轻,茶园覆盖率达90%以上,茶芽粗壮有力,有蓄势待发之状。3、扣棚前的几项农艺措施 施基肥。深秋茶树停止生长后,深施基肥。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亩施腐熟的菜籽饼500公斤或腐熟的猪粪、鸡粪2000公斤,有机复合肥loo公斤,磷肥 loo公斤,混合拌匀后在树冠垂直下方开深沟施下并盖土。 大棚的搭建。钢管拱型大棚或毛竹拱型大棚。以大棚横向跨度不超过12米、棚高不超过米为宜,棚面积300—400平方米。 茶园灌水。扣棚前,对茶园进行一次灌水。要求灌透,并排干积水。4、扣棚时间 离春节两个月前扣棚,一般在11月下旬。不宜过早扣棚,否则会诱引休眠未深的茶树再次萌发,变成晚秋茶。5、扣棚后管理 棚内温度的控制。晴天棚内温度升高很快,要谨防茶树被高温烧坏。茶叶蓬面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2℃以下,棚内温度超过该温度时要及时掀开裙膜通风散热。阴雨天棚内外温度相差5—10℃,一般无需掀棚。夜间棚内外温度十分接近,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否则给予人工加温。一般一个大棚配备两台加温机或热风锅炉,也可用简易法砌灶加温。茶芽萌动后,要特别注意受强冷空气影响下的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夜间必须人工加温,保证棚内温度不低于3℃。有条件的可在棚上加盖草帘,提高加温效果。 茶芽促发。扣棚后20天,喷施复旦1号、绿隆等茶叶专用叶面肥催发茶芽,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喷2-3次。喷施时间选择在晴天或多云的早晨、下午,棚内温度20-25℃为宜。茶芽一芽一叶初展、长度约2厘米左右时采摘。茶叶制作技术与春茶相同。6、掀棚 大棚茶叶采摘春节前后可基本结束,但大棚内外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相差很大,因此大棚薄膜不宜一次性掀开。茶叶采摘结束后,先掀开小部分裙膜,夜间不予封闭,逐渐将棚内环境过渡到棚外环境,半个月后方可全部掀开。春季气温回暖,同品种茶树开始萌动,再对茶园进行重剪和追肥,开始转入下一年度大棚茶园管理。 嵘麒茗茶()

庄晚芳是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重视并善于总结群众丰富的茶树栽培经验,主持并参加茶树栽培基础理论研究。1956年,他编著的《茶作学》,是我国现代茶树栽培学的一本重要专著,既系统总结了我国茶农的宝贵经验,又172全面介绍了苏联种茶的先进技术,对我国茶树栽培的实践及理论,都有较大的影响。50年代以前,我国的茶园种植方式几乎全部为丛式茶园,单产低,管理不便。庄晚芳在该书中指出:“至于发展新茶园,为了适应机械化,提高生产率,应该尽量采用条式茶园的布置”。现在我国各茶区发展的新茶园基本上都是采用条式茶园的布置。1957年,庄晚芳的另一本关于茶树栽培的理论著作——《茶树生物学》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茶树生物学特性的专著。该书对国内外茶学界长期争论的茶树原产地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既批驳了拜尔通(S.Baildon)和勃朗(E.A.Brown)关于茶树原产印度的观点;也明确指出科思司徒(Cohen Stuart)“二元论”(注:指茶树的大叶种和小叶种各有其原产地)的错误;进而从野生茶树状况、人类利用习惯、栽培历史以及边缘植物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科学地推断“云南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四川、贵州、越南、缅甸和泰国北部是原产地的边缘。”庄晚芳的这一提法比吴觉农于1923年在《中华农学会报》上发表的《茶树原产地考》更为明确,更加具体。1981年,他又发表了《茶树原产于我国何地》的论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有关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资料进一步证明,茶树原产地在云贵高原的论断是正确的。该书在论述茶树原产地和茶树形态学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茶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特别对分枝习性、新梢形成和根系发育及其与茶叶产量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使茶树修剪、茶叶采摘和茶园耕作、施肥等技术措施有了较系统的理论依据。它标志着我国茶树栽培开始从传统经验上升到现代科学水平。与此同时,在庄晚芳的主持下,组织了一批年轻教师开展茶树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1957年,他发表了《茶树根系的研究》一文,这是国内专门研究茶树根系的学术论文,使茶学界开始扭转了只重视茶树地上部分而忽略地下部分的倾向。在1963年召开的中国园艺学会年会上,庄晚芳等发表了题为《茶树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的论文,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引起全国茶学界的重视。1964年8月,《茶叶科学》创刊号发表了庄晚芳的学术论文——《论茶树营养特点与茶园管理的综合技术》。论文首先阐明茶树的营养生长有如下特点:(1)茶树营养生长的连续性;(2)茶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有先后但无明显界限;(3)茶树有高度适应营养条件的能力;(4)氮、磷、钾、锰、铜、铁、铝、锌、氟、铝等为茶树必需的营养元素。文中指出:“过去栽培上把留叶当作‘养蓬’的重要措施,其实保养根系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栽培上忽视根系的培育,将是个很大的错误。”在谈到低产茶园改造时,他指出:“特别是水土流失较严重,……土是基础,水是命脉,水土保不住,施肥、耕作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增产更难保证。”他在科学论证茶树营养特点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了茶园土壤管理和茶树管理各项主要农业技术措施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这篇论文提出的基本观点和综合技术措施,对我国在60年代以后建立的大面积高产稳产茶园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在此期间,庄晚芳还就茶叶采摘问题发表了很多论文。他在总结龙井茶区采摘经验的基础上,借用茶区普遍流行的茶谚:“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头茶不采,二茶不发”,“愈采愈发”,从而提出了著名的茶叶“愈采愈发”的观点。尽管他在论文中多次阐明了“愈采愈发”的涵义及其应具备的条件,可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竟被断章取义,横加批判。现在,科学试验证明,“采”与“发”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合理采摘既是茶叶的收获过程,也是提高发芽密度的有效措施,而且不少茶树品种还具有“耐采”的特性。这些客观事实,足以证明他的论点的正确性。1984年,当茶学界隆重集会,庆贺他执教50周年的时候,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新著《茶树生理》。这部著作,总结了他长期的研究成果,并综合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成为茶树栽培学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此外,庄晚芳对茶树分类的研究,也有较深的造诣。早在50年代中期,他在《茶树生物学》一书中明确指出,国外的各种茶树分类法“均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有茶树类型”。60年代初,他提出了将中国茶树区分为7个主要类型的意见。1981年,他和刘祖生、陈文怀合作发表了《论茶树变种分类》一文,以茶树的亲缘关系、主要特征、特性和地理分布等为依据,综合多年的研究资料,提出将茶树划分为云南、武夷两个亚种和云南、川黔、皋芦、阿萨姆、武夷、江南、不孕7个变种。此后,有人通过茶树细胞学研究,证实上述分类较为客观。

关于茶叶的功效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茶叶的功效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茶叶有了深一步的认识,从分析成分到功效分析再到提取制备。近年来,茶叶的成分提取物已经应用到食品加工、化工、医学等领域。

关键词

茶叶 功效成分

前言

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饮品,从古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今天,茶叶依旧广泛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一种一直流行的饮料。除了因为独特的口味风韵和文化,茶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它渐渐被发现和重视的保健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茶叶有了深一步的认识,从分析成分到功效分析再到提取制备。近年来,茶叶的成分提取物已经应用到食品加工、化工、医学等领域。本文对茶叶的相关资料以及已知的功效成分当今的研究开发文献进行了归纳介绍和作出分析。

1、蛋白质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约占茶叶干重的15%-23%。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茶蛋白质能与茶丹宁结合,加热后会凝固,水溶性蛋白只占总蛋白质的1%-2%,绝大部分为非水溶性蛋白,主要包括谷蛋白(约80%)、醇溶蛋白(约13%)、白蛋白(约3%)、球蛋白(1%)等。由于茶叶蛋白中80%以上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谷蛋白,谷蛋白分子间由二硫键和疏水基团交联而凝聚,很难被溶解,所以在正常的喝茶过程中,茶叶蛋白质对人体并无太大的营养意义,大部分蛋白质会残留在茶渣当中。

经大量科学研究指出,茶叶蛋白具有保健功能。1994年长海医院营养科蔡东联教授对动物和人体做了大量的实验,证明茶叶蛋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1]。Bu-Abbas A 等茶叶蛋白质抗突变的研究中发现茶叶蛋白质对接受放射治疗引起的致突变效应有保护作用。2005年活泼等人[2]研究发现非水溶性茶叶蛋白质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效果,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氨基酸

茶叶中已发现的氨基酸有26种,其中有6种为非蛋白质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是茶叶中重要的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最高,是构成茶叶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茶氨酸是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主要部分,大量存在于茶叶之中,具有焦糖香味和跟味精类似的鲜爽味。经动物实验表明,茶氨酸能使大鼠的收缩压、缩张压和平均血压有明显的下降。日本麒麟公司生产的茶饮料就添加了茶氨酸[3]。Kobayashi K等人通过对志愿者口服茶氨酸水溶液(50-200mg/mL),结果表明茶氨酸具有增强脑中α波的强度,使人放松和提高记忆力的作用[4]。经过多年研究,茶氨酸的提取和合成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制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并且已经投入工业生产应用当中。

γ-氨基丁酸也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有多种功能的氨基酸。通过厌氧培养,能获得含量高达150mg/100g的干茶。该种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摄取γ-氨基丁酸具有防止动脉硬化,调节心律失常的作用。它能系统参与哺乳动物心血管功能调节[5]现时市场上已有富含γ-氨基丁酸的降血压保健茶产品。

3、糖类

茶叶糖类含量为20-25%,主要是纤维素、果胶、淀粉、葡萄糖、果糖。其中可以溶于茶汤中的仅有4-5%,单糖和双糖是构成茶叶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常喝茶不会使人发胖,但能满足每天人体需要热量的7%-10%。

茶多糖是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的,其中糖类部分为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7000,在沸水中溶解性较好,但不溶于高浓度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热稳定性较差,高温或过酸过碱条件下,都能使茶多糖部分水解。研究认为,茶叶中的这种水溶性复合多糖能有效降低血糖含量;能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对抗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使高脂血症的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中性脂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上升。另外,茶多糖还能与脂蛋白酶结合,促进动脉壁脂蛋白酶进入血液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茶多酚

茶多酚占茶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组成,通称为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分成四类: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白素及花青素、酚酸及缩酚酸类。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其在食品工业、医学等领域早已有广泛的应用,是最早从茶叶中提取并加工利用的物质之一。其抗氧化作用主要是清除自由基,其次还可以作用于产生自由基的相关酶类,络合金属离子,间接清除自由基。

5、矿物质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有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无机态存在的矿质元素对人体吸收利用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含有毒性,而茶叶中的矿质元素大多以有机态存在,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6、维生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茶叶中含有维生素有10多种,主要含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还有脂溶性的维生素A、D、E、K等。通过日常对茶的饮用,能让身体对维生素有一个很好的补充。

结语

现已证实茶叶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处的成分,值得推广至广大人民日常饮用,除了可品尝到高雅的茶品,更是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鉴于茶叶的功效成分,未来可以持续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使茶叶对人类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经济角度看,我国是产茶大国,大批量生产剩下的碎茶、茶末、茶渣等也是富含功效成分的可利用资源,通过对其的成分提取和应用,将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茶叶蛋白[J].技术与市场,1999,10:23.

[2]活泼,非水溶性茶叶蛋白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5,25(2):95-99.

[3]高小红,袁华,喻宗沅.茶氨酸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21(1):7-9.

[4]崔德山编译.L-茶氨酸的机能和应用[J].日/食品与科学.1999(2):86-89.

[5]贾红云,彭建中,蒋正尧等.γ-氨基丁酸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8,20(1):87-89.

摘要 :饮茶的益处众所周知,在我国许多人将适当饮茶当作修身养性、养生保健的必要手段。但一般人都认为体育锻炼后不宜饮茶,其实适当饮茶对于体育锻炼后恢复身体机能有许多好处。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后,人身体机能的特点以及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来分析适当饮茶对体育锻炼后恢复身体机能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锻炼;身体机能;茶叶;作用

引言:体育锻炼后,人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例如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体温升高、内脏器官的运动加剧,其外在表现主要有心率和脉搏跳动加速、血压升高、肺部需氧量增加、出汗量增加、尿频等。而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既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也包括磷、钾等无机矿物质。本文介绍体育锻炼中人体机能的变化情况,进而详细分析茶叶中不同的化学成分在恢复身体机能中所起的作用。

1运动后身体机能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进行体育锻炼来调节身体机能。人们在体育锻炼后,由于能量的流失,身体机能呈下降趋势,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疲惫,这种疲劳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肌肉的疲劳、神经的疲劳、内脏器官的疲劳。

肌肉的疲劳: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后,由于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点后膜的堆积,导致肌肉收缩的速度放缓,缺乏正常的兴奋、舒张交替,甚至出现肌肉酸痛,动作不协调等情况。

神经的疲劳:人体神经系统的疲劳多源于躯体的疲劳,也就是说正是由于身体的疲劳才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疲劳,体育锻炼后,人通常有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发生。

内脏器官的疲劳: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如心、肺、胃肠等都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脏的收缩功能增强,出现心跳速度加快;肺部需氧量增加,导致呼吸短促而快速;肠胃收缩功能增强,会出现肠胃不适、甚至痉挛等情况。

2茶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

茶的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化学成分上,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矿物质构成。

经研究表明,茶叶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等。其中叶蛋白占营养成分的 20%-30% ;氨基酸的种类众多,尤其以茶树特有的茶氨酸最可贵,而且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约占总成分的;碳水化合物占总成分的 25%-30%.除了这些常见的营养成分外,茶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营养成分---10%-25%的茶多酚,它对于提高人体抗氧化功能、清除自由基、降血脂、降血压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有机成分,茶叶中的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其中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矿物元素是维持人体代谢的重要物质,缺少任何一种都会使人体代谢出现失调,例如缺钙就会导致骨头与牙齿发育不健全,出现四肢抽筋的情况;磷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缺少镁会使我们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钾是调整身体体液平衡的重要元素;氯化物主要用来参与各种腺体分泌,比如胃液、唾液等;铁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构成要素,缺铁会导致贫血。而人体所需的这些矿物质都可以从适当的饮茶中获得。

3适当饮茶对于运动后恢复人体机能的作用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人们在体育锻炼后,会出现身体机能减弱的趋势,如果不及时消除疲劳,恢复身体机能,就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身体健康,而这显然与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初衷背道而驰。经研究证明,茶叶对于恢复身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用分类说明的方法来阐述适当饮茶对于运动后恢复人体机能的作用。

水分

体育锻炼后,不论是饮茶还是饮水,都是为了补充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水分。水是万物之本,补充水分是恢复身体机能的第一步。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会大量流汗,身体在失去大量水分之后,血液中盐的浓度就会随之升高,并增加心血管运作的负担,因此如果不适时补充水分,便会连带影响到心血管功能的运作,同时,随着汗液的流失,人体内的钠、钾之类的电解质也会随之流走,而电解质的`流失会使人体的抗压力失衡,因此,适当地饮用茶水,不但会补充人体运行必要的水分,减轻心血管运行负担,茶叶中的钠、钾等矿物质也会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电解质,以帮助人体体内的压力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蛋白质与氨基酸

虽然茶叶中能溶于茶汤的蛋白质仅占其蛋白质总量的 1%-2%,但这部分蛋白质能够补充尤其是有氧运动后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非常丰富,例如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现在市场上风靡的各种运动饮料,其吸引顾客的噱头就在于它能够补充人们体育锻炼后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而体育锻炼后,适当地饮茶也可以起到补充氨基酸的作用,例如:茶氨酸有助于恢复胃肠功能;亮氨酸有助于缓解焦躁及紧张情绪,减轻神经系统的疲劳感;缬氨酸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与健康。

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其中咖啡碱的含量最多。咖啡碱易溶于水,它是茶汤形成味道的重要物质之一。通常人们认为,体育锻炼后不宜饮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茶叶内含有咖啡碱,而咖啡碱是一种能够导致身体机能兴奋的物质,锻炼后饮用,必然加重心脏的负担,这样的观点显然过于片面,它没有看到咖啡碱对于恢复人体机能的作用,体育锻炼后,适当地摄入咖啡碱,有利于提神,缓解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并有助于增强胃肠消化系统的功能。

糖类

糖分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提供所消耗的能量。体育锻炼后,补充糖分有利于恢复体力,解除疲劳。茶叶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多糖三类,其中单糖和双糖为可溶性糖,易于被人体吸收。由于在我们进行长跑、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滑雪等耐力性项目时,糖的消耗量非常大,这时适当饮茶可以及时地补充糖分,避免过度疲劳对人体造成损伤,也可以有效防止低血糖和眩晕。

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其中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C、B 族维生素、维生素 P和肌醇等,这些维生素溶于茶汤中,饮用后易于被人体吸收,对于恢复身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后维生素 C会随着体液流失,饮茶则可以及时补充人体的维生素 C;维生素B1 有助于体内葡萄糖被利用转换成热量,加速运动过程中肝糖的消耗利用;维生素 B6 与蛋白质代谢有关,与 B1 一起补充,有利于缓解运动后的肌肉疲劳;维生素 B12 则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脂肪、醣类、蛋白质的代谢利用率,有利于身体机能的尽快恢复。

矿物质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它是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茶叶中含有大量可溶于水的矿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其次是磷、钠、硫、钙、镁、锰等,除此之外它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铜、锌、硼、硒等。体育锻炼时,通过流汗和呼吸会带走人体内的矿物元素,由于这些矿物质在人体内无法自行合成,因此必须通过外界渠道予以补充,而适当地饮茶则恰好可以满足运动后人体对矿物质的多样化需求。

4运动后适当饮茶的注意事项

由于体育锻炼后,我们的身体机能与平时的身体状况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锻炼后,饮茶时也应该特别注意,而要做到健康饮茶,就要遵循适量、适时、科学这三项原则。

所谓适量,就是饮茶时要控制好茶饮品的摄入量,切记“豪饮”、“痛饮”.运动不仅消耗能量,也消耗水分,尤其是在炎炎夏日运动大量出汗后,人们往往会觉得口干舌燥,这表明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的状态,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出现脱水的现象。但是在饮茶补水过程中也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小时的总饮茶量不宜超过 600 毫升,只有做到“适量”才会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否则一次性大量摄入茶水,茶叶里的咖啡碱等成分会增加心脏和神经的兴奋度,进而增加心肺负担,不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所谓适时,是指体育锻炼后,饮茶要把握好时间。很多人喜欢在体育锻炼后马上饮茶,来迅速缓解口渴的感觉,其实这样的饮茶习惯并不健康。一方面,人们在停止体育锻炼后,身体的各项机能还处在相对亢奋的状态,这时人体的脉搏和血压都会比平时要高,立即饮茶,显然会刺激到心脏和肠胃,使得身体产生不适。正确的饮茶时间是在体育锻炼过后的 10 分钟左右,这时候人体的心肺、肠胃已经慢慢地恢复到正常状态;另一方面,体育锻炼后马上饮水,会导致体液稀释,血容量突然增加,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同时大量的水贮留在胃中,也会使人感到不适,降低恢复身体机能的能力。

所谓科学,是指在体育锻炼后,饮茶要注意茶的质量,实现科学饮茶。科学饮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切忌饮隔夜茶,因为隔夜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已经遭到破坏,饮用后,不但无法满足体育锻炼后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甚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切忌饮头道茶,因为现代茶叶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污染,头道茶俗称“洗茶水”,不宜饮用;切忌饮浓茶,浓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易与食物中的铁发生作用,不利于铁的吸收,常饮会引起贫血。

5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后适当的饮茶对于恢复身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茶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有助于补充人体流失的营养物质,但是在饮茶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凡事过犹不及,只有做到适量饮茶,才会真正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因此,为了达到体育锻炼的真正目的,提高身体素质,在体育锻炼后,适当饮茶是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钟元飞。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1):30+76.

[2]朱永兴,HervéHuang,杨昌云。饮茶不当对健康的危害:现象、机理及对策[J].科技通报,2005(5):571-576.

[3]郭庆伟。饮茶的几个注意事项[J].农家顾问,2012(10):57.

[4]王浩。饮茶有讲究[J].茶叶机械杂志,1999(1):35.

[5]李忠东。品茗喝茶有讲究[J].质量探索,2007(8):48-49.

关于茶叶产业机械化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研究 摘要:茶文化作为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与国家象征,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地位,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本文借以英德茶叶产业为对象,通过近年来大量机械化生产的投入,试探讨论茶叶机械化生产的优势与进程,发现优质化生产的措施与对策,进一步研究机械化生产对茶叶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茶叶产业;机械化;经济效益 1 茶叶产业与机械化生产 茶叶产业现状茶是中国特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历史悠久享誉内外,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它的发展前景与经济价值一直都备受关注。最近几年,健康与养生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茶叶需求量逐年上升,销售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茶叶品质,也逐渐由低档茶发展为高档茶。如何保证产量与质量的平衡成为我们促进茶产业经济效益的新课题。 广东英德县茶产业情况 英德县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辖,地处东经111°55′至113°55′,北纬23°31′至25°12′之间,属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由于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情况,英德县茶叶种植一直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其生产种植的茶叶也一直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其中“英德红茶”更是由于其色泽乌润、入口醇香,深受品茶爱好者的青睐,获得了海内外一致好评。茶叶产业中机械化生产的现状机械化生产在茶产业中应用主要集中在茶园田间生产机械和采后加工处理机械。我国的茶叶产业居于世界前列,而机械化控制却稍显不足,在生产中机械化应用不足30%。当前,少数的规模化茶场在田间生产过程中使用一些挖掘机械、耕犁机与耕整机;相当一部分茶场利用修剪机、采茶机和喷雾器;而日常除草、施肥和茶叶采摘多依赖于人工。同时,在使用机械生产的规模化企业中,茶叶的机械设备有老化落后的情况,无法保证工作效率和择优茶品的实现。虽然这种高科技方式并没有全面应用于我国茶叶生产中,但是越来越多的茶场负责人把目光转向于机械化当中,逐步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确保更高、更快的生产效率与经济价值。2 机械化生产在茶叶产业中的经济意义与现存问题 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传统的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80%—90%,而鲜叶原料的采摘又占据劳动力成本的近70%。大宗茶生产中,手工采茶用工总量约占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5%左右[1]。而加强机械化在生产种植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劳动总量,降低劳动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用工的不足,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茶叶种植一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机械化使用也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用工荒的难题,避免了由于采摘不及时导致的经济损失。 提高品质,创造经济效益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潮中,茶叶机械标准化是促进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低成本、名品牌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2]。英德茶叶生产基地有一流的茶叶原料,而在生产种植的过程中常常由于技术的局限掩盖了其特有的品质。我们投入开展机械化进程,可以提高茶叶品质,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促进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茶产业的基本环节主要围绕生产、加工、销售,我们在发展产业经营的过程中制订有效的长远计划,保证在每个过程都能获得相应的收益,确保每个环节都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长远的眼光,注重机械化的应用,确保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机械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茶叶机械设备行业落后于世界很多国家,现存的制造企业均存在制造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生产条件低下等问题。这些企业在加快前进脚步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解决茶叶品质的问题,致使生产种植出的茶叶存在质量略低的情况。第二,通过对众多茶场的现状分析,我们还发现技术人员与设备创新脱节情况的存在。当前茶场中指导使用机械设备的技术人员并不精通茶叶的基本知识,导致了机械与生产无法顺利融合,令茶叶产出没有办法达到应有的效率。第三,行业机械设备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厂家生产的设备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了用户使用的不便利,也让企业增加了维护成本。多家企业在生产统一性能、同一类型的茶机,结构相差无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茶机械的连续化、自动化发展[3]。3 “英德茶”在发展机械化过程中的对策思考 加强培训,宣传新技术 农机宣传部门应该增加相关的技术培训课程,举办多种多样的茶叶种植生产机械技术培训班,经常在企业间、农户间开展设备使用交流座谈,不断完善各种设备的使用技能。与此同时,组织创建先进带头人团队,一方面吸引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加入其中,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已有的技术人员,逐步建立一支有方法、有知识的科技队伍,成为本市茶叶产业机械技术发展的带头人。 重点发展名优红茶的规模化生产位于英德市西郊的茶趣园是茶乡英德的特色景区,茶道之乐会让前来的访客增加对英德茶文化的认识,其中最突出的是“英德红茶”对英德县茶产业的重要性。利用机械设备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茶叶的高产值回报和经济利益的提高,因此,我们更加应该增加名优红茶的规模化生产,让高品质的茶叶更多的出现在消费者眼中,保证茶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这样才能形成茶叶品牌或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强茶叶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获得良好经济效益[4]。 促进重视程度,加强投资建设,推动茶产业发展 财政及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我市茶叶产业的重视,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优质环境、优良品种和“英德”品牌效应作为基础,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壮大机械化进程和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做好上报工作,争取更多的财政补贴,壮大本土茶叶产业的经营规模。整合投资资金,开展购置机械设备工作,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的增长。 4 结论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业内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广必然会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率,也会增加茶叶的经济效益。在茶园的生产种植过程中,应该以解决机械化存在的不足为根本指向,加大应用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1]毛祖法.机械化采茶的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茶叶,1992(4):31-33[2]郝志龙,谢芬,林郑和.浅谈加工标准化对茶叶竞争力的影响[J].茶叶科学技术,2007(4):11-13[3]朱仁学.国内制茶机械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2003(1):29-30[4]庞月兰,黄甜,肖文军.论茶叶机械化生产.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11-114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