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鱼雷技术核心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6 22:20:21

鱼雷技术核心期刊

鱼雷是一种自主推进、自动控制、按预定设计弹道搜索、自动导向、攻击敌舰艇的水中航行体。鱼雷能准确命中目标,其功能主要由制导控制系统完成。 从二次大战期间的1943年德国使用T25被动声自导鱼雷开始,从无制导鱼雷到有制导鱼雷,完成了从直接瞄准武器向制导武器的转变。随着电子学及电子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鱼雷制导与控制技术已有了很大进步。鱼雷制导方式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特点,按时间出现先后,制导方式可分为:被动声自导、主动声自导、机动仪(齿轮、凸轮式自动驾驶仪)、主被动交替声自导、线导、线导+主/被动声自导、线导加主被动联合声自导、声尾流自导、主被动声自导+声尾流自导、主被动声自导+磁尾流自导、捷联式惯导、线导+捷联式惯导、线导+捷联式惯导+主被动声自导、拖曳基阵主被动声自导等。 被动/主动声自导 被动与主动声自导是鱼雷制导的先行者,即不管鱼雷使用了何种新式制导手段,最后的末自导阶段还是离不开主动声自导;而被动声自导经常担任备用的角色,它负责监听任务,主动有信号时,它不参与工作;主动丢失目标信号时,由它来接替,并跟踪目标,但是一旦主动又一次发现目标,它就继续监听。被动自导是鱼雷接受假信号的主要渠道,它不能测量目标距离,更不能测量目标长度,在反鱼雷器材(包括诱饵)相当发达的今天,缺点更明显。但是,被动自导也有其优点:一般说来,它有(与主动相比)先发现目标的优势。因此,主、被动结合(交替或联合)使用,能实现优势互补。 线导 大型远程鱼雷在制导鱼雷初期采用线导,可以克服声自导鱼雷的缺点。通常情况下,鱼雷声自导的作用距离一般为千米左右,而敌我(发现目标时)相隔往往有万米之遥,要先靠鱼雷运载平台解算出目标位置,然后才把声自导鱼雷发射到目标附近,依靠声自导鱼雷自己去搜索目标,这样就很容易降低鱼雷对目标的捕捉概率。 线导鱼雷的优点在于:鱼雷运载平台在距被攻击敌舰艇万米以外可先用线导引导鱼雷接近目标,然后声自导开机,在发现与确认目标后,才由声自导接班。有的鱼雷,如英国MK24“虎鱼”,在声自导段,线导仍然保有“凌驾”权,即舰艇一旦发现鱼雷受诱饵拖引,线导就会又一次优先纠偏。线导原来只适用于大型鱼雷,而瑞典首先将其推广至小型鱼雷,其TP42系列(TP423及TP427等)与TP43系列各型均有线导,并首创空投小型鱼雷利用浮标中继,由直升飞机通过两段导线导引鱼雷的战术。20世纪末,线导鱼雷所使用的导线有些已采用光纤(光纤直径只为铜芯线的1/2,含包敷层),取代直径约有绝缘层的铜芯线。由于线导鱼雷的突出优点,特别是不需要本艇精确解算目标运动要素的突出特点,再加上光纤通信的信息量大、信号衰减小、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21世纪的鱼雷除了空投和火箭助飞鱼雷战斗部的微型鱼雷外,几乎所有大型鱼雷都将被研制成线导鱼雷。 尾流自导 尾流以水面舰艇尾流最为明显,其长度一般有数千米,比船的长度长几十倍。尾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水与船体摩擦生成的微小汽泡,也包括螺旋桨打水生成的空泡微粒,以及船上生活污水和主辅机冷却用的热水。总的来说,尾流比海水要轻,所以浮在水面上,很远就可看见。即使舰船停车不走,半小时之内,尾流也不会消失,它与停车的船连在一起。尾流宽度与船的尺度和航速有关,一般为船宽的数倍至数十倍。 尾流有许多物理场被自导鱼雷利用,如尾流浑浊,透见性差;尾流内水温高于周围海水;尾流对声脉冲有反射作用等。美海军MK452F鱼雷利用的就是声脉冲原理,弹道设计是使进入尾流的鱼雷向信号强的方向(例如左侧强,说明目标在左方)转向。由于尾流宽度不大,鱼雷会冲过尾流,但打左舵的鱼雷按左转方向穿出尾流,此时鱼雷自导会发现右边信号强,就改打右舵右转弯,又一次冲出尾流……这样以近似正弦曲线的弹道逼近目标,并最后击中目标。 使用光、热的物理场的尾流自导鱼雷大体也是用同样原理设计成追击弹道。俄罗斯的65型巨型鱼雷使用的是磁场,该鱼雷设计主要用于攻击美国航空母舰。尾流自导鱼雷的局限性是只能反舰不能反潜,因为潜艇的尾流在上浮的过程中稀化而消失。 捷联式惯性导航 自从鱼雷航程增大,并使用线导技术以后,为使发射舰艇感知鱼雷瞬时位置,人们便一直期望能把惯性导航技术应用于鱼雷上,至少把鱼雷相对于发射点的位置信息随时通过导线告知发射舰艇的火控系统。由于鱼雷容积不大,雷内很难装下平台式惯导,因此直到战术武器普遍装备捷联式惯导以后,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因为主要硬件,如速率陀螺、摆式线性加速度计均是亚微型的配套微处理器(8086或68000),体积也不大。鱼雷装惯导,对制导控制系统来说是一大进步。 鱼雷发射后的位置之所以成为问题,就在于线导鱼雷的噪声在发射艇声纳中造成对目标噪声的掩盖或定位的干扰。鱼雷位置只能凭雷速与线导时间来推算,由于鱼雷航向经常改变,必然造成很大的积累误差,只有装有捷联式惯导才能算出较为精确的实际雷位。 目前,应用惯导的鱼雷还不普及,已报导的仅有英国“旗鱼”、意大利A290与日本89式等。然而,惯导加上末段主被动声自导,将是未来鱼雷的综合制导体制之一。 拖曳式基阵主被动声自导 美国的轻型鱼雷REGAI是线导鱼雷的改进型。REGAI将声纳站简化与小型化,由发射出的鱼雷自行拖曳。鱼雷本身的主被动声自导仍然保留。拖曳基阵在管内是卷起来的,出管后才展开。各阵元之间的间隔是不等的,用以接收不同的频率。无论目标潜艇的优势频率是什么,被拖曳的基阵总可以在远距离上发现目标。拖了基阵的鱼雷航速会受影响,但这也带来一个好处,因为航速低,自噪声小,有利于拖曳基阵探测距离的增大。当鱼雷接近到声自导并发现目标,经核实后,就可把拖曳基阵解脱,鱼雷增速,跟踪并攻击目标。 REGAI射出以后,舰艇还需跟踪一小段距离,因为拖曳基阵在管内卷拢时是不工作的,无法接受来自目标的信号。目标信号只有舰艇上的声纳站才能接收,经火控系统解算之后,通过一小段导线向拖曳基阵“交班”,这是第一次,交接无误,导线就可断开,发射舰艇撤出战场。第二次“交班”,就是当鱼雷的声自导捕捉住目标并经核实后,拖曳基阵完成使命,从雷尾上解脱,使鱼雷得以增速歼敌。 REGAI方案是线导鱼雷的发展,有利于发射舰艇及早撤离战场,这种鱼雷的进一步发展是与惯导技术结合起来的,并可使其成为新一代线导鱼雷。

反鱼雷技术是指各国海军为其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足够的对抗鱼雷攻击所研制和套用的技术。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反鱼雷技术 外文名 :Anti torpedo Technology 分类 :被动防御,主动进攻 涉及学科 :水下爆炸、水动力学等 相关技术 :超高速水下推进,水下雷射等 类型信息,主要分类,被动防御,主动进攻,相关信息,涉及学科,相关技术,技术难点,国外概况,早期鱼雷防护,软杀伤手段,鱼雷防御,水面舰艇,美国,英国,法国,潜艇反鱼雷防护,反鱼雷的鱼雷,影响, 类型信息 主要分类 水面舰艇是未来海战的主要兵力之一。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鱼雷从自控鱼雷、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逐渐发展到最先进的尾流自导鱼雷,各国海军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2013年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反鱼雷防御系统。为了抗击鱼雷的攻击,2013年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反鱼雷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防御,二:是主动进攻。 被动防御 被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在舰艇上涂层、贴片、敷设橡胶等措施来降低舰艇的噪音,使舰艇隐身,以降低被敌声纳发现的机率和减小声自导鱼雷的自导作用距离,从而达到减少被声自导鱼雷命中的目的。如原苏联潜艇表面的吸声材料“集束卫士(Clusterguard)”,能吸收入射波的1/3,而且由于吸声层使入射声波成漫反射,类似尾流层回波,影响声纳工作,使声纳探测和鱼雷自导装置的作用距离缩短约1/3。潜艇指挥塔部分涂敷这 吸声材料,使声纳识别图象中的最显著特征消失,难以识别。同时,在舰艇两侧或尾部拖带防鱼雷网,以阻拦鱼雷,使舰艇免受损伤;或改进舰艇装甲,采用钛等高强度合金材料;或将舰艇外壳作成耐冲压隔层(称舰舷防雷结构)或防雷隔舱(一般用在潜艇上,使固壳和外壳间有一段距离),以对抗鱼雷战斗部的穿甲和杀伤力。个别舰艇还进行了消磁处理,降低磁探仪的探测效果,并且导致磁和电磁引信鱼雷失效。 主动进攻 主动防御又可分为战术防御和器材对抗防御。 战术防御主要通过改变舰艇的航向、航速及航深(用于潜艇)的方法来规避直航鱼雷的雷迹和自导鱼雷的探测,从而达到避开被敌雷击中的目的。 器材对抗措施又包括软杀伤(软对抗)和硬杀伤(硬对抗)两种。软杀伤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诱饵、干扰器和气幕弹等,使来袭鱼雷跟踪或攻击假目标或偏离航向,迷盲、消耗鱼雷的动力,造成鱼雷攻击失效。硬杀伤主要是使用反鱼雷浮标、反鱼雷深弹(炸弹)、反鱼雷水雷、反鱼雷鱼雷等,把来袭鱼雷拦截、摧毁或让其失去战斗力。 相关信息 涉及学科 反鱼雷技术涉及水声及其它水下物理场、水下爆炸、水动力学、超高速水下推进、水下雷射、军事运筹学等基础学科,也用到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火炮、火箭、水声电子对抗等诸多行业的技术,还涉及电磁发射、高能放电等高新技术领域和网具等特殊装具。具有边缘学科技术的特点,已成为一门新兴行业。西方国家把鱼雷防御计画列在很高的优先等级。 相关技术 水声;水下爆炸;水动力学;超高速水下推进;水下雷射;军事运筹学;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火炮;火箭;水声电子对抗;电磁发射;高能放电 技术难点 反鱼雷技术的研究中比较大的难点包括:反鱼雷武器水下速度和航程有待大幅度的突破;识别真假目标和抗干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等。 国外概况 早期鱼雷防护 早期的鱼雷只有贴近水面航行的直航鱼雷,对它们的防护可以借助网栅一类的器材来实现。主要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一个类型称做阻挡式防护,即设定障碍以阻挡来袭的鱼雷。如停泊中的舰只使用的防雷网、行驶中舰艇使用的所谓“防雷卫士”(TorpedoGuards)或防护拖线(streamer)。 拖线是一种多节的空心管结构,用钢缆贯串起来。不用时摺叠收放在甲板上,在进入危险海区时,布放入水,利用展开器把拖线展开至距舷侧一定距离处,拖曳前进。每节空心管中装有炸药,还可装近炸引信。直航鱼雷通常由舷侧阵位上进攻,这种拖线防护设备能起到有效的阻挡作用。 第二种类型可以叫做阻拦式防护,即当探测到来袭鱼雷逼近到一定的距离时,作出反应,发射若干个爆炸物,形成屏障带,把鱼雷摧毁。 典型的方案是沿船舷布置若干换能器,相邻换能器的作用扇面要彼此交叠,不留下空隙。每一换能器各有一座火箭深弹发射炮与之随动。当由回波时间和都卜勒频移判定一定速度的来袭鱼雷已进入一定距离时,使发射器击发,发出一组深弹,入水后至一定深度引爆。爆炸形成的威力圈要相互重叠,并覆盖整个扇面。这是一种近距拦截手段。 软杀伤手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这标志著鱼雷从此成为不折不扣的水下飞弹。随之出现了各种模式的水声对抗器材,包括干扰器、气幕弹和诱饵。按作用类型,可将上述器材分为抑制和诱两种。抑制就是降低或破坏对方的探测能力,如干扰器,或发出强烈噪音,覆盖一定范围的频段,掩蔽被探测的目标信号;或对准探测设备的频道,使之饱和;或发出扫频干扰信号,间歇地进入对方频道,破坏其接收效果。气幕弹则可理解为在一定范围的空间信道上造成阻塞。诱是指模仿真实目标的感应物理场,比如模仿真实潜艇的辐射噪音,或对主动探测信号给出应答脉冲以模仿潜艇回波,使对方发生错误判断和跟踪,达到掩护本艇的目的。这就是诱饵的作用。 这些对抗器材的施放方式分为两类:即与本舰固连的(拖曳式或舰壳安装式)和分离的(水中悬浮式及自主航行式)。按工作频段分为低频(对付声纳)和高频(对付鱼雷)两种。2013年各国海军都广泛部署了水声对抗器材。2013年现役的自导鱼雷中,有相当一部分,在频域是单频道接收;在空间分辨力方面,虽然有几个波束,但只按信号强度选择一个,不具备全景观察能力;对目标信号也只按点声源模式处理,基本上不进行尺度识别。对抗这样的鱼雷,不管是抑制式或是欺式对抗器材都是有可能奏效的。 80年代以后,鱼雷对抗领域开始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系统性:对抗手段由过去的单项诱饵、干扰器的形式发展成为完整的对抗系统,如美国提出的潜艇和水面舰艇的水声对抗系统(SAWS和S-SAWS)把目标监测、威胁报警、指挥控制、发射设备到各种软硬杀伤手段组合成完整的系统。二是突出鱼雷防御的针对性:比如法国的“信天翁”(Albatros)鱼雷预警系统强调对鱼雷的探测与分类不同于对舰和对潜艇探 测的特点:目标强度小、机动性大、频段高。义大利的鱼雷防卫系统C300、C303等突出了反鱼雷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预先针对鱼雷的战技性能,对干扰器材的参数、发射程式、本艇规避动作等进行仿真最佳化,使指挥员的决策判断减至最少。而且采用模组化多管发射装置,可以快速多发发射。 鱼雷防御 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曾在很长时间内停留在以拖曳式诱饵为主要手段。但在80年代后,局面为之一新。其中美国在反鱼雷技术的发展上占据领先地位。美英两个海军强国联合进行了一项水面舰艇防鱼雷计画(SSTD)。在这一时期,随着降噪技术的提高,潜艇和鱼雷的隐蔽性大大提高,鱼雷偷袭常常会对水面舰艇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美国海军不得不为其水面舰艇寻求更有效的反鱼雷措施。 美海军水面舰艇遇到的重要威胁来自前苏联研制的65型尾流鱼雷。这种鱼雷速度快、航程远、装药量大,能够对航母一类大型水面舰艇构成威胁。而且这种鱼雷是沿舰船航行的尾流进行跟踪,不依赖声自导装置,因此各种类型的干扰器、气幕弹、声诱饵乃至吸声减噪等无源措施都不起作用。防御尾流鱼雷可采用在舰艇后面拖带防雷拖舱的方案。舱内放置用高强度纤维制成的多顶拖网,其强度足以捕捉鱼雷,或者在网上加装炸药包。拖舱的尾鳍上装有换能器,可按主动或被动方式探测鱼雷。舱内有各种感测器,经拖曳舰遥测后,可通过操纵舵控制拖舱的深度和位置,来阻挡鱼雷。这种设备已经过了各种试验。1987年当一位美国将军被问及航母如何对付这种尾流鱼雷时,甚至提出在航母后面拖带一条护卫舰以引爆的方案。 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也是一种现代化的反鱼雷手段。这种深弹可通过颈圈式气囊悬浮在预定深度,弹头周围布有换能器,对来袭鱼雷进行回波探测,当鱼雷通过点时起爆,也可以利用弹上的微机和声引信设备对声自导鱼雷产生诱信号,将鱼雷引至附近起爆。这种方案已在水面舰艇反鱼雷中有了实践。比如1990年入役的俄国航母上安装了RBU 12000火箭深弹发射装置,据报导就是用于拦截鱼雷的。 另外,法国的SLAT水面舰艇反鱼雷系统中,对抗器材也是由“萨盖”型火箭发射装置发射入水的。这样可以把诱饵快速布放在不同方位的不同距离上,有利于把来袭鱼雷引开。 水面舰艇 美国 美国是研究反鱼雷技术最早的国家,70年代开始研制了第一代水面舰艇水声对抗措施系统S-SAWS,它由WLR-12侦察与报警系统、BAWS基本声学战显控台和AN/SLQ-25“美人”拖曳声诱饵组成。主要采用软杀伤技术,欺、干扰鱼雷声自导装置的探测和跟踪。 该系统操作简单,对抗手段单一,难以对抗新型鱼雷的攻击。90年代,针对第一代存在的不足和新型鱼雷日益严重的威胁,研制发展了第二代水面舰艇反鱼雷防御系统(简称SSTD),它由AN/SLR-24拖曳阵列声纳、AN/SLQ-36综合水声对抗装置和AN/SLQ-25A拖曳声诱饵组成,与第一代相比,增强了反鱼雷硬杀伤能力。另外,在反鱼雷鱼雷、超音速电子枪或引爆鱼雷器材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同时软杀伤能力也有所提高,增加了磁场模 拟干扰器、尾流制导鱼雷干扰器。 英国 为对付新型尾流鱼雷和智慧型化鱼雷,英国提出了一个以硬杀伤为主的反鱼雷防御系统,主要特点是进行多层次联合防御,美国也加入了这个计画的后期研制。该系统中硬杀伤对抗器材除了用线导反鱼雷鱼雷和超音速电子枪拦截鱼雷外,新增加了用磁干扰引爆鱼雷和用水中冲击波摧毁鱼雷。 法国 在利用ALTO反鱼雷报警设备基础上,增加软杀伤对抗能力,形成了SALTO反鱼雷防御系统。该系统由拖曳线列阵、诱饵或干扰器发射架、水声对抗器材组成。水声对抗器材包括气幕弹、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声诱饵。90年代新开发的“斯巴达克斯”反鱼雷防御系统,增加了反尾流鱼雷跟踪的水声对抗器材。 俄罗斯 俄罗斯除发展软杀伤的诱饵、声干扰器等水声对抗器材外,还充分拓宽深水炸弹的用途,水声对抗器材和深水炸弹均采用火箭助飞方式。 潜艇反鱼雷防护 潜艇的鱼雷防护较水面舰艇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一则潜艇的防护必须是三维全向的,而不象水面舰艇可以是有限扇面或单一方向的,因而阻挡式方式不适用。再者潜艇处于水下,无法借助于直升机和火箭一类快速运载手段施放软硬杀伤器材,故拦击式方式也难以施行。只能依靠诱饵在水中漂流或自航,速度不高,机动范围有限。为打破这种困境,美国曾于1991年开始进行潜艇鱼雷防御武器计画(SMTD)。 现代潜艇为防止鱼雷袭击,首先考虑了降低螺旋桨噪音级。螺旋桨的叶片作成倾斜式,使之逐渐进入尾流,只产生很小的噪音。为防止叶片同时对称地进入尾流时可能会产生的振动效应,前苏联在弹道飞弹核潜艇和巡航飞弹核潜艇上采用了非对称的5或7个叶片。英、美国家潜艇上使用泵喷射推进器以降低潜艇的噪音。 美国海军在潜艇上还装备了几种声干扰设备,以及装在外部发射装置里的MK2-0和1型声学干扰器,以防止潜艇遭受鱼雷袭击。 英国潜艇使用一次性的“带鱼”鱼雷干扰装置。该装置从潜艇上发射后,诱饵悬浮在水中,发出高强信号,以诱鱼雷。 义大利研制的C303声干扰器/诱饵系统,能以主/被动方式发出宽频大功率音响信号,诱来袭鱼雷偏离潜艇。整个系统由干扰器/诱饵、发射装置和控制台构成。 此外,潜艇上铺设隔离瓦,能有效地吸收声能,并建立阻抗失调,从而破坏沿壳体传播的空气层进入海洋的声道。 如果能突破水下速度的障碍,就可为水下反鱼雷开辟出新途径。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新动向有: 1.水下火箭弹。试验弹的直径为150毫米,长1500毫米,工作深度300米,速度达70~80节。比一般鱼雷速度高。 2.水下超空泡射弹。研究表明:当弹丸在水下运动时,如果周围全被所形成的空泡包围(即所谓“超空泡”现象),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所受的水下阻力,从而使弹丸获得非常高的速度。如在弹上安装火箭发动机以维持空泡,则可以增大射程。 以上火箭弹和射弹可使用常规发射手段发射,如标准型火炮、管式火箭炮(无后坐力)和镗压火箭炮等。另外一种更具革命性的发射方式就是下面要讲的电磁发射器。 3. 电磁发射器。美国国防预研局(DARPA)资助的电磁发射器项目,据称用3000兆瓦的单级电机,可把310克的弹丸均匀加速至千米/秒。 虽然水下速度的障碍已经有所突破。但射弹的射程可能还不够大,不足于用作攻击性武器,但用于自卫,用作舰艇和潜艇对鱼雷的“最后一道防线”还是大有希望的。 反鱼雷的鱼雷 作为反鱼雷的硬杀伤手段,反鱼雷鱼雷既适用于水面舰艇的防护,也适用于潜艇。其从多个方面看,在技术上较为现实可行: 速度要求。对于鱼雷的速度要求,通常有一条简化的规则,那就是鱼雷和所攻击目标的速度比不应低于3比2。但对反鱼雷鱼雷则不同,因为它与鱼雷对抗时,通常处于迎击姿态,而不可能是追击,只要能保证及时反应,速度低于来袭鱼雷技术和反鱼雷技术历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影响 鱼雷技术和反鱼雷技术历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鱼雷技术的发展,给舰艇造成的威胁不断加大,也促进了反鱼雷技术的开发和完善。同样,反鱼雷技术也促进了鱼雷的发展。为了提高鱼雷的隐蔽攻击性能,为了减小敌方的声纳、反鱼雷鱼雷或其他各种反鱼雷手段对己方鱼雷的威胁,各国海军都在积极研制先进的鱼雷技术。包括在鱼雷上采用新能源、新动力系统和新推进装置等高新技术;采用新材料和全雷结构设计;开展鱼雷智慧型弹道研究;采用综合制导系统;采用微电脑取代鱼雷的制导系统,使鱼雷成为智慧型化武器;建立鱼雷专家系统,提高鱼雷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等。反鱼雷技术的提高,在为舰艇提供保护的同时,也造就著更大、更先进的威胁。

鱼雷是一种水中兵器。它可从舰艇、飞机上发射,它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用于攻击敌方水面舰船和潜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

一般鱼雷的最大射程约为20km,但德国生产的DM2A4增程型鱼雷射程可以达到140km。

工程技术期刊核心期刊

农业工程技术期刊是核心级期刊,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在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位居“农业工程类”期刊榜首,荣誉颇多,半月一刊,征稿范围涵盖广泛,从发行周期、征稿范围考虑,农业工程学报并不难发。但是农业工程学报在业内荣誉颇高,一位难求,所以,发表农业工程学报还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稿件的实力。

属于国家级期刊,类别肯定是工程类的啊,核心的话还有土木工程

电信技术核心期刊

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电子学报 2、半导体学报 3、通信学报 4、电波科学学报 5、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6、光电子、激光 7、液晶与显示 8、电子与信息学报 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现代雷达 12、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3、信号处理 14、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 16、激光与红外 17、红外技术 18、光电工程 19、电路与系统学报 20、微电子学 21、激光技术 22、电子元件与材料 23、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 25、半导体技术 26、微波学报 2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8、光通信技术 29、激光杂志 30、光通信研究 31、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33、光电子技术 34、应用激光 35、电子技术应用 36、数据采集与处理 37、压电与声光 38、电视技术 39、电讯技术 40、应用光学 41、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42、微纳电子技术 43、电子显微学报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软件学报 2、计算机学报 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5、自动化学报 6、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7、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8、系统仿真学报 9、计算机工程 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1、控制与决策 12、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3、控制理论与应用 14、计算机应用研究 15、机器人 16、中文信息学报 17、计算机应用 18、信息与控制 19、计算机科学 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2、计算机仿真 23、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4、遥感技术与应用 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 26、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7、测控技术 28、传感技术学报 29、控制工程 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看您文章的具体的要求的

该期刊一直以来都是核心期刊来的。没有改变---品 优刊 文章发表网*

《世界电信》不是《现代电信科技》是的经济学非核心期刊:1、《世界电信》 2、《经济界》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 电子学报 2 中国激光 3 通信学报 4 光学学报5 半导体学报 6 电子科学学刊 7 电信科学 8 微电子学9 强激光与粒子束 10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11 半导体技术 12 激光杂志13 无线电通信技术 14 电讯技术 15 激光技术 16 半导体光电17 通信技术与发展 18 电声技术 19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 激光与红外21 现代雷达 22 红外技术 23 光通信技术 24 微波与卫星通信25 无线电工程 26 微波学报 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8 应用激光29 红外与激光技术 30 航天电子对抗 31 现代电信科技 32 电子元件与材料33 压电与声光 34 电子技术应用 35 光通信研究 36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目前判断核心期刊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    对国内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目前大部分学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对对《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所公布的核心期刊都予以承认。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28种)。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你看看应用光学吧。

电工技术是核心期刊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力系统自动化3.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5.电池6.电源技术7.高电压技术8.电工电能新技术9.中国电力10.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电力自动化设备1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3.电力电子技术14.高压电器15.微特电机16.电化学17.电机与控制学报1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变压器20.微电机21.电气传动22.磁性材料及器件23.电机与控制应用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26.低压电器27.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32.照明工程学报。

推荐电力方面的报纸和杂志如下:1、《电力建设》杂志,所刊发的论文内容都是跟电力建设有关的技术和经验,创刊时间:1985年,出版发行地点:北京,主管单位是国家电网公司。现被俄罗斯、美国、英国等一些期刊数据库收录为检索期刊。2、《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力电子领域的核心期刊,杂志是陕西省核心期刊,兼顾了理论和应用,也多次荣获科技期刊一等奖。美国、波兰、日本一些期刊数据库收录并可检索。3、《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同样是国家电网公司主管的电力期刊,1977年江苏省南京市创刊,是江苏省核心期刊,多次荣获期刊奖项,该刊的创办利于促进电力工业科技进步。 此外还有《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现代电力》等等期刊也是电力行业中核心级期刊。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电气类)排名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工技术学报3.电力系统自动化4.电网技术5.高电压技术6.电池7.电源技术8.电化学9.电工电能新技术10.中国电力11.高压电器12.继电器13.电力电子技术14.变压器15.电工技术杂志16.电气传动17.中小型电机18.低压电器19.电力自动化设备20.蓄电池21.微电机22.微特电机23.电机与控制学报2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5.电气自动化26.电测与仪表27.大电机技术2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是。至于是否被EI收录,以及是选录还是完全收录就不清楚了

生物技术类核心期刊

推荐《生物学教学》,核心期刊,以下是关于该杂志的简介和投稿须知,希望有所帮助:

《生物学教学》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向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以中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生物教师为主,兼顾其他生物学工作者。主要栏目生物科学综述、教育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国外教育动态、实验教学、考试与答题、科技活动期刊信息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是核心期刊

生物技术--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报道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生物学相关领域的重要成果和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进展。 《生物技术》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工程、微生物、医药、农林、食用菌、轻工食品、环保、食用菌及相关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论文。 《生物技...

主管主办:黑龙江省科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微生物学会;黑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

《应用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级别为核心层次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91年。生物技术是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生物技术主要栏目设有:论著、专题综述、技术与方法、开发与应用。生物技术已被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生物技术获得荣誉情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