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贵州苗族地方文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5:46:03

贵州苗族地方文化研究论文

浅析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美特征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析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美特征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擅长歌舞, 特别是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语言特点、共鸣以及呼吸方式上都存在浓烈的民族特点, 而且自身的表现形式也极具特色。本文主要对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和形式美的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苗族飞歌;演唱特点;形式美;特征;

引言:

苗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 苗族文化虽然丰富, 但是没有文字, 所以歌也成为了苗族历史的传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苗族的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苗歌。歌不仅是苗族人恋爱的媒介, 同时也是苗族节日、婚庆以及劳作等多方面的调节和装饰, 可以说苗歌是苗族人的精神支柱。特别是苗族飞歌, 由于其旋律优美、亲切自然, 曲意与自然和人相通, 听后会使人难以忘怀。当前对苗族飞歌研究的专家、学者比较多, 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是在声乐演唱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为了弥补研究中的空白, 本文主要从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

(一) 歌词和曲调的关系更紧密。

从苗族飞歌的内容方面分析来看, 其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飞歌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具有直接联系。在飞歌中包括苗族人民的生活、农耕以及婚丧嫁娶等内容。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依词而唱, 进而传达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含义, 表现出苗族人民的情感。从形式上分析来看, 苗族飞歌一般都为30句, 可以分为三字、五字、七字以及八字句, 最常见的为五字句, 这种形式的歌曲句子短小, 演唱更方便, 同时在节拍以及节奏上都有固定的格式, 曲调的长短和快慢等都是固定的形式, 也可以在原来的曲调上进行适当的发展。[1]在苗族飞歌中, 一般首句都比较快, 后面越来越慢, 而且拖音比较严重。同时次句中也是先快然后逐渐减慢, 在减慢的过程中会越来越低, 越来越长。第三句以及第四句采用中等速度进行演唱, 然后逐渐加快, 到高潮部分进行快速连唱, 在最后采用拖音唱法。

(二) 旋律特色鲜明。

苗族的飞歌在旋律上比较独特, 它的旋律是五度相生律制, 也是我国五声音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以徵调最多。同时也有的飞歌虽然在前部和中部出现调式交替的情况, 但是在乐曲结束的部分往往是以徵调为最后的结尾。这种调式与苗族语言和多年来形成的演唱风格具有直接的关系。此外, 苗族的飞歌在节奏的长短以及快慢等方面都有比较固定的格式, 所以在记谱的过程中也存在固有的模式。

苗族人民通过在这些固定的格式上的创作和发挥, 使苗族飞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 飞歌的调子一般都比较高昂, 而且气势恢宏, 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及敢于与困难斗争的精神, 进而展示出苗族人民永不服输的精神和气质;第二, 旋律起伏大, 节奏自由散漫, 在句中气息和休止自由结合, 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的自由性格;第三, 歌曲中的滑音多, 在句头采用起腔的方式, 在句尾则采用甩腔的方式, 体现出苗族声乐的魅力。[2]

苗族飞歌中, 清水流域的飞歌代表性最强, 其中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歌手比如阿桑、阿泡, 他们都是苗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歌手, 并将苗族飞歌的特殊演绎方式展现给全国的观众, 比如在解放初期, 一首《毛主席来了》为我们展示了苗族飞歌的特点, 这也是苗族飞歌第一次展现在国家的舞台上, 随着这首歌的广泛传播, 苗族飞歌也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这首歌曲的曲风豪放, 在演唱的过程中情真意切, 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徵调飞歌形式, 在整个乐曲中只出现四个音符:1、3、5、6, 其中5为整个曲调中的稳定音, 是整首曲调中的支撑。在整首乐曲中, 最大的特点就是从3走向到降3, 这也是该曲调中最大的特点。从这首歌的旋律分析来看, 整首歌曲为一个典型的四句体结构的歌曲, 整首曲调都是围绕第一句的旋律开展的, 一句和二句的材料是完全相同的, 第一句是1、3、5上行的大调性特点, 第二句旋律则降到3, 和1, 5形成一种柔和的、细腻的情感表达特点。[3]通过这两种情感色彩的交替, 给人一种古朴与现代结合的美感, 能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歌手在演绎飞歌的过程中, 那些小三度级进拖腔形成了上翘下滑的特点, 由于苗族土语在字头的发音中语气比较夸张, 所以在飞歌的开腔中会存在装饰音, 而且为通过拖腔长音能够导致声带发生震动, 进而产生波音, 体现出苗族人民的洒脱、豪爽中透出几分细腻的性格。

(三) 苗族飞歌的'演唱形式。

苗族人民都喜欢唱歌, 而且都会唱歌, 所以从声乐的方面来看, 苗族飞歌的个性化比较强, 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具有自己的风格。从其演唱形式方面来看, 飞歌的演唱方式更多, 可以进行齐唱、独唱、重唱和对唱。而且飞歌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声部的方式, 部分地区还融入了平腔和高腔山歌。在演唱方法上, 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是原生态的唱法, 苗族飞歌都是采用苗家的方言以及自然的演唱方式进行演绎, 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伴奏, 偶尔会加入一些打击乐, 具有浓厚的原生态特点和民族地方 (下接第58页) 特色。所以飞歌也是一种地道的原生态唱法, 在演唱的过程中舒适自然, 主要是抒发心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细腻和热情, 声音由弱到强不断的变化, 情感跌宕起伏, 在演唱到结尾习惯加一句“喔火”, 进一步突出歌曲的情感。

(四) 苗族飞歌曲调结构特点。

苗族飞歌的曲调有很多种, 而且每种曲调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唱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同时在情感的表达上往往都采用高亢的唱法, 结构主要采用二片式结构, 其中上片为乐曲的歌头, 主要由两个乐句构成, 在节奏上更加自由, 而且唱法简单、舒缓。在曲调的开头往往以一个短小的“呃”声作为引子, 比较缓慢、悠长;下片则为乐曲的收尾, 这部分曲调的节奏鲜明活泼, 而且具有较强的跳跃感。歌曲的结尾处一般都习惯采用渐慢的方式唱拖腔, 通过这种方式与上片的节奏互相呼应, 形成一个完整的曲调形式, 这也是对整个曲调情绪的总结, 使飞歌更加古朴、清新。同时不同地区的飞歌形式也不同, 但是结构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 苗族人民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注重即兴发挥, 形成苗族飞歌的特色。

二、苗族飞歌的形式美特征

苗族飞歌与其他的民族歌曲相同, 在内容的表达上以及形式上都比较统一。苗族飞歌的演唱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 同时唱歌也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扬, 所以在苗族飞歌中展现的内容都是真、善、美。通过对苗族飞歌的总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包括对美好爱情的反映、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日常生活以及礼仪的表达、人民疾苦的展现、生产的过程、生活知识的反映以及历史故事的讲述等。

苗族飞歌的形式美不仅体现在音乐方面, 同时也体现在音乐的形态和形式上。从飞歌传统的组成形式来看,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它的美, 第一内容形式美, 其中体现出一定的教育功能与现实的审美结合在一起;第二, 自身的形式美, 很多歌曲都是受自然的启发, 也是飞歌原生态的表现, 其中经常包括一些潺潺的流水声以及鸟鸣声等, 这些声音都远远超过艺术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苗族飞歌从音乐、民俗、历史以及语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苗族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被迫改变, 但是苗族的民歌却因为植根于肥沃的文化沃土中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及形式美特征的分析, 能够体现出飞歌的魅力, 也进一步证明苗族飞歌还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玉浅谈苗族“飞歌”的分类及其演唱特点[J]黄河之声, 2015, (7) :82-82.

[2]王珊铭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J]. 黄河之声, 2014, (10) :16-18.

[3]姚敏浅析湘西苗歌的演唱特点[J]音乐大观, 2013, (5) :68-69.

贵州是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极有发展前途。在贵州,每年有类型不同大小各异的民族节日重删除次;许多民族聚居区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物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中外游客。特别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它与外界有着独特的交流渠道。在贵州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中,大多是贵州独有的,如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民族建筑、众多的风物特产、可口的美食餐饮、历史名人文化、贵州龙文化、苗侗原生态文化、沙滩文化、阳明文化、奇石文化、屯堡文化等等。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并与独特的喀斯特风光构建起贵州旅游文化的灵魂,使贵州的山山水水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成为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旅游资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贵州的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人们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各方面人士来贵州各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的逐年增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所认识。侗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首次亮相,便引起了震动;苗族的木鼓舞从大山深处的田间地头跳上世界舞台,便以狂放的风格被称为:“东方迪斯科”;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被称为“无字的史书”;六枝梭嘎苗族社区因其文化独特并保存良好,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以风情浓郁内涵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贵州高原山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内,各民族承袭着自己的传统,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积累,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相通性,但又各自独立,每一种文化经验和智慧以及信息库藏都是其它文化无法完全替代的。这一切都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通过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借助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及其群众快速脱贫致富。与“信贷扶贫”、“民政扶贫”等其它扶贫方式相比,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一种全新、高效的扶贫方式。它有其理论依据: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产业,其发展的前提在于旅游资源;作为高度关联的经济型产业,能够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地区整体形象,带动物流、财流、信息流及新观念流,从而带动相关部门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富裕劳动力问题。此外,作为窗口性行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加强与外界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招商引资。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这一命题不是人为的,而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旅游扶贫纳人重要的工作议程,明确提出“加强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旅游业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中,发展旅游业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相信,旅游扶贫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中将发挥更大作用。这个行吗??

苗族酒文化论文

苗族同胞能歌善舞,无酒歌三日,有酒必有歌。那么,苗族酒文化如何进一步传承呢?

一、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酒的类别

石顶山又名“石鼎山”,因山顶有一巨石似钟鼎而得名,石顶山,山高谷深,常年气温较低,冬季寒冷,是合江苗族的集居区。

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同胞通过饮酒促进身体发热从而御寒、舒经活血、焕发精神。

此外,由于苗族同胞热情好客的性格,酒也就成了他们过节、喜日祝贺、好友相聚、欢庆丰收等必不可少的助兴饮品。

合江五通苗族饮酒几乎全是自酿自饮,家家户户都能酿制各种酒,如“米酒”、“玉米酒”、“高粱酒”、“红苕酒”等。

“米酒”,也就是用糯米发酵而成的原汁水酒,含糖量高,酒精浓度低,不易醉人,喜爱饮者会觉得香甜可口,是苗族同胞解除疲劳、清心提神的最佳饮料,他们常常将米酒作为用餐时的一种饮料,除小孩外,喝上几碗也不会醉倒。

这种米酒,除了自家饮用外,苗族同胞在家有来客时以酒招待客人,以表示欢迎之情。

除“米酒”外,苗族同胞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和掌握了用多种原料酿制酒的技术,主要用粮食生产的酒包括“高粱酒”、“玉米酒”、“红苕酒”等。

二、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酒具的使用

酒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当苗族同胞有了液体的酒,为了要饮用它,就必须有一种载体、容器用来饮酒。

由于苗族同胞酿酒和饮酒历史悠久,饮酒器具纷繁复杂,形成了一部白酒器具历史,展现着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采用的酒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因此,在历史的早期苗族同胞在盛酒时主要用牛羊角制品、木制品、陶制品、竹编制品以及葫芦制品等,而在饮酒时器具有牛角、羊角、陶坛、陶罐、竹筒、竹制过滤酒槽、木碗、葫芦、土烧料杯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同胞采用的酒具也与时俱进,开始采用如玻璃杯之类现代文明特色的酒具。

三、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饮酒的各种称谓

苗族同胞喜爱饮酒,在不同的节日、场合有着不同的称呼。

如“拦路酒”、“进门酒”、“嫁别酒”、“迎客酒”、“送客酒”、“双杯酒”、“交杯酒”、“上山酒”、“发丧酒”、“叫人酒”、“交生酒”、正堂酒”、“清明酒”、“月半酒”、“年饭酒”、“引客酒”、“恭维酒”、“交礼酒”、“媒人脱离酒”、“夫妻和睦酒”、“灯杆酒”、“卷门酒”等等。

而其中的.“拦路酒”最具特色,是苗族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欢迎贵宾的隆重仪式。

每当远方的亲朋好友到访,即安排盛装苗族男女到村头寨口、设卡列队、夹道欢迎,吹苼击鼓、载歌载舞、坛装美酒、牛角为杯,拦路劝酒,体现苗族同胞热情与好客。

四、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酒礼苗族同胞的生活离不开酒

在生活中,他们用美酒盛情款待远方来的客人,把客人作为亲朋好友来看待,是苗族同胞至情至义的本性体现,就成了一种表达感情的手段,相应的也有很多的酒礼。

(一)拦路酒礼

苗族同胞秉性豪爽,热情好客,酒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接待亲朋的佳品。

若有贵客进寨,苗族同胞则伴随着芦笙舞曲分排站于路旁,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

不过不善饮酒的客人也不必担心,对于进寨的客人饮酒的数量并无明确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同胞待客的习俗也开始渐渐的发生着变化,进寨的客人愿意喝多少酒就喝多少,若客人能一饮而尽当然最好。

若不能,主人虽然好客,但绝不会强人所难,这并不会影响主客之间的感情。

对于不能喝酒的客人,当热情的苗族同胞递上“拦路酒”时也须意向性喝一点,不可置之不理,否则苗族同胞会误以为客人瞧不起他们。

因为对于主人来说,即使遇到客人不喝酒,也要多少倒点酒敬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二)交际饮酒礼

俗酒礼即饮酒的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一种仪式,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文明进程或文化氛围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在酒宴饮酒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

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

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

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也就是起立。

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而苗族同胞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这样的酒礼部分沿袭了下来,同时也有了些变化。

在宴席过程中,苗族同胞的敬酒方式也颇为特别。

宴席之前先敬酒然后再吃饭,客人离开还要请客人喝一杯。

座位要安排长辈或领导坐上方,敬酒先敬长辈、领导或客人,客人接受敬酒时只能“动口不动手”,客人回敬没有特殊的规矩;但是,在此过程中其他族同胞不能称呼苗族同胞为“苗子”。

(三)婚嫁丧葬酒礼

婚嫁是人生中的喜事、大事,当然要以酒助兴,表情达意。

于是苗族同胞民间便生出许多土色土香的酒俗来。

在合江五通石顶山这个充满灵气的地方,苗族同胞的婚嫁酒礼包括“交礼酒”、“媒人脱离酒”、“转转酒”、“夫妻和睦酒”等。

与婚嫁的喜气洋洋截然不同,丧葬是凄凄凉凉的,所以前者叫红事,后者称为白事。

丧葬虽为白事,但它同样离不开酒,在苗族同胞间流传着一些丧葬时的酒俗,成为我国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丧葬酒俗名目繁多,主要的包括“进门酒”、“请魂酒”、“上山酒”、“发丧酒”、“叫人酒”、“交生酒”、“正堂酒”、“叫饭酒”等。

五、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酒歌

苗族同胞能歌善舞,无酒歌三日,有酒必有歌。

那抑扬顿挫的“酒歌”和高亢嘹亮、豪迈奔放的“飞歌”以及婉转柔和的芦笙曲调、欢快奔放的舞蹈,都反映苗族同胞热情好客的本性和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苗族宴饮和敬酒时都有唱歌的习惯。

唱酒歌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双方对唱,一唱一搭,谁唱输了谁就喝酒。

另一种是敬酒人在敬酒时先唱一段歌,表示祝福和赞颂,唱给谁,谁就喝酒。

婚嫁时,所唱酒歌,最有特色,并且在各苗族地区往往形成一套传统的唱腔和歌词。

在五通石顶山这个地方,苗族同胞所唱的敬酒歌包括《欢迎歌》、《赞美歌》、《留客歌》《割草歌》、《除草歌》、《放牛歌》、《求爱歌》等。

但因演唱时所用的民族语言的特殊性,除了能懂语言的人能明白其意思外,其他人则只能通过其动作、神态、表情去了解、感受其中的深意。

此外,与酒有关的歌曲还包括《情歌》、《圏门酒歌》、立灯杆和倒灯杆时所唱的歌曲等。

但遗憾的是这些歌曲有些有歌名但无歌词记载,还有些既无歌名也无歌词记录,只能通过族人之间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这无疑不利于苗族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亟待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保护。

苗族同胞的生活离不开酒,他们的酒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苗族同胞热情的性格以及淳朴的民风正如他们的酒一样甘冽而醇美。

然而,合江五通苗族酒文化流传至今已发生了一些变化,苗族酒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呈现出民族性与包容性并存的特点。

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健康、积极的苗族酒文化予以保护、传承和发展。

贵州苗族民歌文化研究论文

浅析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美特征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析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美特征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擅长歌舞, 特别是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语言特点、共鸣以及呼吸方式上都存在浓烈的民族特点, 而且自身的表现形式也极具特色。本文主要对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和形式美的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苗族飞歌;演唱特点;形式美;特征;

引言:

苗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 苗族文化虽然丰富, 但是没有文字, 所以歌也成为了苗族历史的传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苗族的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苗歌。歌不仅是苗族人恋爱的媒介, 同时也是苗族节日、婚庆以及劳作等多方面的调节和装饰, 可以说苗歌是苗族人的精神支柱。特别是苗族飞歌, 由于其旋律优美、亲切自然, 曲意与自然和人相通, 听后会使人难以忘怀。当前对苗族飞歌研究的专家、学者比较多, 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是在声乐演唱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为了弥补研究中的空白, 本文主要从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

(一) 歌词和曲调的关系更紧密。

从苗族飞歌的内容方面分析来看, 其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飞歌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具有直接联系。在飞歌中包括苗族人民的生活、农耕以及婚丧嫁娶等内容。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依词而唱, 进而传达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含义, 表现出苗族人民的情感。从形式上分析来看, 苗族飞歌一般都为30句, 可以分为三字、五字、七字以及八字句, 最常见的为五字句, 这种形式的歌曲句子短小, 演唱更方便, 同时在节拍以及节奏上都有固定的格式, 曲调的长短和快慢等都是固定的形式, 也可以在原来的曲调上进行适当的发展。[1]在苗族飞歌中, 一般首句都比较快, 后面越来越慢, 而且拖音比较严重。同时次句中也是先快然后逐渐减慢, 在减慢的过程中会越来越低, 越来越长。第三句以及第四句采用中等速度进行演唱, 然后逐渐加快, 到高潮部分进行快速连唱, 在最后采用拖音唱法。

(二) 旋律特色鲜明。

苗族的飞歌在旋律上比较独特, 它的旋律是五度相生律制, 也是我国五声音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以徵调最多。同时也有的飞歌虽然在前部和中部出现调式交替的情况, 但是在乐曲结束的部分往往是以徵调为最后的结尾。这种调式与苗族语言和多年来形成的演唱风格具有直接的关系。此外, 苗族的飞歌在节奏的长短以及快慢等方面都有比较固定的格式, 所以在记谱的过程中也存在固有的模式。

苗族人民通过在这些固定的格式上的创作和发挥, 使苗族飞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 飞歌的调子一般都比较高昂, 而且气势恢宏, 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及敢于与困难斗争的精神, 进而展示出苗族人民永不服输的精神和气质;第二, 旋律起伏大, 节奏自由散漫, 在句中气息和休止自由结合, 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的自由性格;第三, 歌曲中的滑音多, 在句头采用起腔的方式, 在句尾则采用甩腔的方式, 体现出苗族声乐的魅力。[2]

苗族飞歌中, 清水流域的飞歌代表性最强, 其中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歌手比如阿桑、阿泡, 他们都是苗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歌手, 并将苗族飞歌的特殊演绎方式展现给全国的观众, 比如在解放初期, 一首《毛主席来了》为我们展示了苗族飞歌的特点, 这也是苗族飞歌第一次展现在国家的舞台上, 随着这首歌的广泛传播, 苗族飞歌也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这首歌曲的曲风豪放, 在演唱的过程中情真意切, 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徵调飞歌形式, 在整个乐曲中只出现四个音符:1、3、5、6, 其中5为整个曲调中的稳定音, 是整首曲调中的支撑。在整首乐曲中, 最大的特点就是从3走向到降3, 这也是该曲调中最大的特点。从这首歌的旋律分析来看, 整首歌曲为一个典型的四句体结构的歌曲, 整首曲调都是围绕第一句的旋律开展的, 一句和二句的材料是完全相同的, 第一句是1、3、5上行的大调性特点, 第二句旋律则降到3, 和1, 5形成一种柔和的、细腻的情感表达特点。[3]通过这两种情感色彩的交替, 给人一种古朴与现代结合的美感, 能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歌手在演绎飞歌的过程中, 那些小三度级进拖腔形成了上翘下滑的特点, 由于苗族土语在字头的发音中语气比较夸张, 所以在飞歌的开腔中会存在装饰音, 而且为通过拖腔长音能够导致声带发生震动, 进而产生波音, 体现出苗族人民的洒脱、豪爽中透出几分细腻的性格。

(三) 苗族飞歌的'演唱形式。

苗族人民都喜欢唱歌, 而且都会唱歌, 所以从声乐的方面来看, 苗族飞歌的个性化比较强, 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具有自己的风格。从其演唱形式方面来看, 飞歌的演唱方式更多, 可以进行齐唱、独唱、重唱和对唱。而且飞歌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声部的方式, 部分地区还融入了平腔和高腔山歌。在演唱方法上, 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是原生态的唱法, 苗族飞歌都是采用苗家的方言以及自然的演唱方式进行演绎, 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伴奏, 偶尔会加入一些打击乐, 具有浓厚的原生态特点和民族地方 (下接第58页) 特色。所以飞歌也是一种地道的原生态唱法, 在演唱的过程中舒适自然, 主要是抒发心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细腻和热情, 声音由弱到强不断的变化, 情感跌宕起伏, 在演唱到结尾习惯加一句“喔火”, 进一步突出歌曲的情感。

(四) 苗族飞歌曲调结构特点。

苗族飞歌的曲调有很多种, 而且每种曲调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唱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同时在情感的表达上往往都采用高亢的唱法, 结构主要采用二片式结构, 其中上片为乐曲的歌头, 主要由两个乐句构成, 在节奏上更加自由, 而且唱法简单、舒缓。在曲调的开头往往以一个短小的“呃”声作为引子, 比较缓慢、悠长;下片则为乐曲的收尾, 这部分曲调的节奏鲜明活泼, 而且具有较强的跳跃感。歌曲的结尾处一般都习惯采用渐慢的方式唱拖腔, 通过这种方式与上片的节奏互相呼应, 形成一个完整的曲调形式, 这也是对整个曲调情绪的总结, 使飞歌更加古朴、清新。同时不同地区的飞歌形式也不同, 但是结构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 苗族人民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注重即兴发挥, 形成苗族飞歌的特色。

二、苗族飞歌的形式美特征

苗族飞歌与其他的民族歌曲相同, 在内容的表达上以及形式上都比较统一。苗族飞歌的演唱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 同时唱歌也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扬, 所以在苗族飞歌中展现的内容都是真、善、美。通过对苗族飞歌的总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包括对美好爱情的反映、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日常生活以及礼仪的表达、人民疾苦的展现、生产的过程、生活知识的反映以及历史故事的讲述等。

苗族飞歌的形式美不仅体现在音乐方面, 同时也体现在音乐的形态和形式上。从飞歌传统的组成形式来看,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它的美, 第一内容形式美, 其中体现出一定的教育功能与现实的审美结合在一起;第二, 自身的形式美, 很多歌曲都是受自然的启发, 也是飞歌原生态的表现, 其中经常包括一些潺潺的流水声以及鸟鸣声等, 这些声音都远远超过艺术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苗族飞歌从音乐、民俗、历史以及语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苗族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被迫改变, 但是苗族的民歌却因为植根于肥沃的文化沃土中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及形式美特征的分析, 能够体现出飞歌的魅力, 也进一步证明苗族飞歌还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玉浅谈苗族“飞歌”的分类及其演唱特点[J]黄河之声, 2015, (7) :82-82.

[2]王珊铭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J]. 黄河之声, 2014, (10) :16-18.

[3]姚敏浅析湘西苗歌的演唱特点[J]音乐大观, 2013, (5) :68-69.

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民歌的存在,节假日、平时生活、劳动、恋爱、婚姻、祭祀都要唱民歌,可以说是无时无歌,无事无承,无人无歌。苗歌演唱艺术以质朴、爽朗着称,苗歌的美就美在它单纯、真挚、质朴,几乎不需要伴奏;它是歌手面对天地、面对自己、面对劳动、面对心上人用本嗓唱的,心中所想即是口中所唱,毫不隐瞒,是来自大自然的歌唱,是最有生命力的音乐;它反映着苗族人民曲折的生活历程、朴素的审美情趣和纯真的情感,同时,苗族人民善于通过民歌来抒情表意,其内容丰富多彩,蕴藉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审美评价,体现了苗族人民朴素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观点。但是,和许多非遗项目一样,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化,苗族民歌生存也陷入困难境地,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苗族民歌文化,如何更好地发掘、保存、传承和发展,这是当务之急。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 “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 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民俗风情-苗族四月八 贵州省的贵阳、惠水、龙里一带苗族人过"四月八节",又称"亚努节"。每逢节日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喷水池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古代英雄亚努。每年叁加节日的人在20万人以上。人们在一起吹 笙 跳舞 唱山歌 荡秋千 上刀梯 玩龙灯 耍狮子等,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 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因恶霸垂涎此地,前来抢夺。苗族首领亚努率领苗胞起义,反抗压迫剥削,在强大的敌人进剿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可是,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於四月初八光荣牺牲。每逢他的遇难日,苗胞总要到墓地(现贵阳喷水池附近)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在麻江且隆昌寨欢度"四月八",还有另一种传说。远在三国时期,随着诸葛亮到隆昌的有王家三兄弟和一个名叫阳工的人。他们在荒山坡上修梯田种包谷和水稻,给荒凉的苗寨带来了繁荣。后来王老大和阳工留了下来,且子孙满堂,在这里安居乐业。若干年后这里就发展成了两个村寨 ,后辈为纪念他们开荒发家的功绩,就将他们到隆昌的日期四月初八作为祭祀日。节日期间,除了到祖坟边举行隆重的祭礼外,还要全部上山"闹春"。青年人唱情歌 跳笙;老人上山打猎,妇女带着孩子去游坡,村村寨寨都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王吉刚 22:11:14 民族风情:苗族民俗风情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历史久远,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武陵变’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还有认为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做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 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 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云南苗族人口万,占中国苗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地区以及武定、禄劝等县。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民歌尤其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节(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欢聚一起踩鼓,跳芦笙舞,对歌抒情,寻求配偶,同时举行爬花杆、斗占比赛。苗族擅长渍麻织布、剌绣、蜡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蜡染、剌绣于一身,绚丽多姿。苗族主要从事家业。过去,狩猎是一项主要的副业,常用弓弩、火枪围猎猎物,实行“隔山打鸟,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间多神教和基督教。 【礼仪】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服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 “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习俗】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建筑】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 出入

贵州民族研究投稿须知

问题一:投稿时的自我介绍怎么写 笔名、邮箱地址,真实姓名、联系方式,例如QQ、手机只要能及时联系你的就行。如果自己对自己的文有信心的话可以把自己的银行卡号留下。总之稿子好的话只留下笔名联系方式就行了,编辑会追着向你联系的,到时候一通电俯什么都有了不是吗? 问题二:邮件投稿怎么写自我介绍? 不一定要写自我介绍.如果你上稿较多,为使编辑对你有个是个写手"骇的印象,可作简单自我介绍,文字不要多,以免编辑烦啊. 格式可以是: 稿件题目 作者姓名 (约****字) 正文你的个人资料(含通信地址,邮编,电话) 个人简介问题三:投稿说明怎么写? 编辑您好,很荣幸能向贵刊投稿,感谢您的辛勤工作。本文从……角度出发,探索……方法研究……问题……。有胆您审阅,请批评指正! 问题四:诗词投稿的个人简介怎么写 姓名(或笔名),性别(可不填),年龄(可不填),自我介绍,作品(可不填) 问题五:投稿怎么写 投稿信,是个人或集体(写作集体)向报刊、电台或电视台投送稿件时写的专用书信。它一般随稿件同时寄发。投稿信,主要是介绍作者自己和稿件的有关情况,给对方考虑是否采用稿件时作参考。 2.投稿信的写作格式 投稿信的写作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只是内容侧重点不同,所写事项更明确、更单一。 (1)第一行顶格写对方的称呼,如“《××× ×》杂志编辑部、“编辑同志”、或“×× ×编辑同志。 (2)开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如“你好”、“您好或“你们好。 (3)正文。正文的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写,主要是介绍自己稿件的有关情况。一般应反映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表示对对方刊物、栏目的关注之情,并作出诚挚、中肯的评价,切忌措辞唐突或过分溢美之词。 ②如实介绍自己的有关情况。 ③写明投稿的缘由和稿件的有关情况。 ④希望对方对稿件提出宝贵意见。 ⑤希望对方采用稿件,并适当表达谢意。 ⑥希望对方及时复信,表明是否采用稿件的明确态度。 (4)结尾。另起一行,写祝敬语,如“顺问编安之类。 (5)署名和日期。 问题六:给人民日报投稿要写详细的自我介绍吗 萧乾(),蒙古族,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2--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专攻“英国心理派小说”。曾任职于《大公报》。复旦大学教授。采访过欧洲战场、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伦堡战犯审判。1986年获挪威王国 *** 授予的国家勋章。出版有著译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译著《好兵帅克》(捷),以及《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 笔名: 塔塔木林、佟荔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10-1999 民族: 蒙族 后改名萧乾。北京人。民盟成员。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天津、上海、香港《大公报・文艺》编辑及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剑桥大学研究生,《大公报》驻英特派员、随笔记者,1946年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译文》副主任,《文艺报》副总编,人民日报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编审。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民盟第五届中央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名誉顾问,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及第七届政协常委。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篱下集》、《北京城杂忆》、《书评研究》、《红毛长谈》、《栗子》、《落日》,《人生采访》、《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创作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选集》(10卷),译著长篇小说《好兵帅克》等。译著诗剧《培尔・金特》获1986年挪威王国 *** 国家勋章,《尤利西斯》(合译)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散文集《北京城杂忆》获中国首届散文奖,《倘若我是日本人》获1996年雪津杯杂文征文一等奖,《抗老哲学》获1998年杂文一等奖。)1935年萧乾在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报人生涯。他先后在天津、上海、香港三地的《大公报》主编《文艺》副刊。1939年在萧乾的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这年夏天,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来信,邀请他到该院中文系任讲师。当时的欧洲已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所笼罩,去还是不去呢?经过再三考虑,萧乾还是去了英国,这一去就是7年,直到战争结束。在英国,他先是做教师,后来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3年,他放弃读书,领取了随军记者证,正式成为了《大公报》的驻外记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战火迷漫的欧洲,他随英军几次横渡过德国潜艇出没的英吉利海峡,到达过美、法两个占领区的战场,也曾随美军第七军挺进莱茵,进入刚刚解放了的柏林。从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战后问题的波茨坦会议到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再到联合国成立大会,这些重大的历史性场面他都报道过。每当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历史,这位老人总是感到很自豪。正是他使当时的中国及时了解到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正象人们熟悉的那样,萧乾同时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位重要作家。早在30年代初,他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还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落日》等。他非常珍惜自己早年所写的小说,觉得这是他人生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正是写小说使他开始了创作生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萧乾返回祖国,先后从事报刊编辑和文史研究工作,并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他的译作有《莎士比亚故事集》,曾销售近一百万册,此外有捷克作家哈谢克(HASEK)《好兵帅克》(THEGOODSOLDIERSCHWEIK),英国作家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等,他还因为翻译易卡生的《培尔.......>>问题七:简介的投稿介绍 20分 一、 电子邮件投稿应该用什么格式? 主题:投稿栏目、文章名、发表笔名。 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 落款:您的真实联系地址、邮编、姓名、邮箱地址、固定电话、手机、QQ号码(注明QQ名)、其他您觉得有必要留的联系信息。 除了以上内容,一概不欢迎。 二、 为什么不欢迎使用附件? (水果果提示,只发附件不行。如果正文与附件一起发则非常欢迎。) 大家知道,很多病毒是通过邮件附件传送的,就我知道,很多杂志社的电脑上都装了病毒粉碎机这个软件,就是说在处理电子邮件的时候,有附件的系统一律删除。这意味着您辛苦的文字永远不会被编辑看到。 另外,附件来稿格式不同,往往因为软件问题而打不开,或者,打开是乱码。 所以,为了您自身利益,别使用附件投稿。 三、 来稿之前知道自己的文字适合什么栏目吗? 每个杂志都是由无数个栏目组成的。你在来稿之前,必须确定自己的文章适合哪个栏目。这样,在邮件的主题里列出来,编辑在看稿的时候,也有更强的目的性。此外,这么做,也代表着你对杂志的熟悉程度。编辑在文章归档的时候,也方便。编辑都很懒,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 …… 以上摘自天使论坛浮云殿,楼主可以加入天使细看 ps:一共三十六个新手投稿须知,太多,窝就不一一贴了 窝总结一下,就是邮箱主题写好,联系人填好(编辑邮箱),正文贴投稿内容,贴完后在文章下贴联系地址,姓名……(约稿函中让填的,废话什么抱编辑大腿的尽量别发,编辑反感),然后除非明确标明不要附件的,否则一律一式两份(正文and附件),其余的都是内容技巧的,与投稿格式关系不大,故不一一细说。问题八:投稿用写自己的简历吗? 投稿不用写简历,只要写清楚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就行了! 问题九:本科生投稿,简介怎么写 本科生投稿,简介怎么写 简介就是你对这篇文章的简单介绍 用概括性语言写就好 本科生投稿,简介怎么写 简介就是你对这篇文章的简单介绍 用概括性语言写就好 本科生投稿,简介怎么写 简介就是你对这篇文章的简单介绍 用概括性语言写就好 本科生投稿,简介怎么写 简介就是你对这篇文章的简单介绍 用概括性语言写就好问题十:画画小学生投稿个人简介怎么写? 写: 自己在哪里上学,年龄。 再写一下,自己的作品在校、县(市)获奖,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等。

给《教育实践与研究》投稿有两种方式:可以采用将稿件直接邮寄到编辑部的方式,或发送电子邮件两种方式投稿。1、直接邮寄到编辑部:地址: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122号河北《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邮编:050061。联系电话:,66005943。2、发送电子邮件:网址:邮箱:补充说明:教育实践与研究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1、稿件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练,资料详实。2、稿件必须经由作者完成,杜绝抄袭。3、稿件中如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尽量不用图表。4、引文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在右上角标注,并在文末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和出版单位及出版日期。5、稿件必须附2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6、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毕业院校、学历或学位、现供职单位全称、职称、职务、研究方向,置于正文尾部。7、电子邮箱只供投稿专用,有关发表事宜请拨打电话或通过QQ详谈。来稿需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全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以及联络手机,邮件主题标为“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教育实践与研究》(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010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59/G4)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基础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业务指导期刊,也是河北省唯一面向基础教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业务指导期刊。

一 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二 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发现,本刊将停用该作者稿件三年。三 请作者登陆本刊网站,注册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匿名稿件(用word格式),未按要求投稿,稿件将退回。收到录用通知书后返回的修改稿,请务必提供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寄给编辑部。四 凡来稿四个月内若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书者,请自行处理。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五 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中英文各一份。论文要求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进行分类。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 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 GB 7714-87 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 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b. 期刊文章[J][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卷(期):起止页码.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 报纸文章[N][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e. 国际、国家标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准批准年.f. 专利[P][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g. 电子文献[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名称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出处或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 /引用日期.

贵州民族文化论文结尾

开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我们这美好的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的几个少数民族吧。 结尾:真想完全了解全部民族啊!我国民族文化如此富饶,这正是我国的特色啊,所以我们要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团结的国家。 过大年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除夕, 人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 “年” 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 “年”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 “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 每年过年前,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三十日,人们把这段时间叫做“小年” 。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南方吃年糕,象征新一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晚上 12 点,也就是新年刚刚来到,每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过年才算真正结束了。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通俗 ,每个民族都有知己的风俗习惯。 开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结尾: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

我以前写过这个方面的,要帮忙吗?理论结合实践,突出你论文的亮点,若是工科类的突出应用性 若是文科就突出思想性 关键性,关键是找你论文的亮点。尤其是文科和理工科的论文要求相差很大。

在中国的西南方向,在云贵高原之上,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世界第三大瀑布的奇景。有着世界上电辐射最小,全国最奇丽的水溶洞。有着49个少数民族。有着唱响世界的侗族大歌。更是全国闻名的避暑之都。这里群山环绕,流水潺潺。这里气候宜人,这里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这里,是贵州,我的家乡。瞧啊,那俏丽的苗族姑娘,着着百褶裙,风过,裙摆飞扬。一双美眸流光溢彩,一身银饰叮铃作响,清脆的就像那红唇中溢出的声声山歌。苗族青年脸上的笑容是这里独有的淳朴,吹响芦笙,带着喜悦的美妙音乐在这山间回荡。每当有宾客来临,这些好客的苗族少男少女就唱着歌,端着牛角酒,欢迎远方的客人。他们热情的邀着宾客参加他们的盛宴。面对这样如火的热情,当真是盛情难却。香醇的美酒,清脆的歌声,曼妙的舞姿,无不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仿佛自己的心也跟着他们在这山地间起舞,随着歌声掠过小溪,和白鹭自由的在澄澈如水晶般的天空翱翔。美丽的姑娘,俊俏的青年,载歌载舞,风景如画,这是贵州一景。瞧啊,那潺潺的山泉顺着山势而下,滋润着生命,蝴蝶扑朔着翅膀在花丛中流连,娇嫩的花瓣上清晨的露珠,折射着七彩的阳光,亮闪闪的,像夜空的星星。碧空如洗,软软的白云慵懒的在天空中漂浮,这是我的家乡。啊,那天际架着一条绚烂的彩虹,远看只觉那彩虹现在浅浅的薄雾中,朦朦胧胧,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走近,才渐闻那如千军万马般袭来的声响,这瀑布从几十米高的悬崖飞泻而下,银白色的飞瀑毫不留情的狠狠砸进了山脚的犀牛潭,溅起一片迷蒙的水雾,倾洒在游客的身上。飞珠溅玉,山间郁郁葱葱的草木就像是无暇的翡翠。如雷般的水鸣,翻飞的白浪,这是何等霸气壮丽之景!可谁又知在这摄人心魄的素水之后,竟别有洞天,水帘洞内水珠丝丝点点,像断掉的珍珠项链般,串串滴落在地,溅起晶莹的水花。这一刻,这景让人感受到了她如女儿家般的温柔纯情。洞外飞瀑如万箭齐发,惊心动魄;洞内安宁,任水雾亲吻脸颊,沾湿罗裳。任谁都不能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男子般狂野奔放,如女子般温婉动人,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贵州一景。瞧啊,那早晨在山中晨练的老人,如朝阳般的孩子,无不彰显着这个地域的勃勃生机。这里是贵州,我的家在中国西南,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错落有致的群山,清亮的流水,宜人的气候,诠释着属于它的传奇!美丽,神秘,多彩。这里是贵州,我的家乡。

开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构建了我们这美好的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的几个少数民族吧。结尾:真想完全了解全部民族啊!我国民族文化如此富饶,这正是我国的特色啊,所以我们要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团结的国家。 过大年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

研究苗族的论文

浅析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美特征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析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美特征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擅长歌舞, 特别是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语言特点、共鸣以及呼吸方式上都存在浓烈的民族特点, 而且自身的表现形式也极具特色。本文主要对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和形式美的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苗族飞歌;演唱特点;形式美;特征;

引言:

苗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 苗族文化虽然丰富, 但是没有文字, 所以歌也成为了苗族历史的传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苗族的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苗歌。歌不仅是苗族人恋爱的媒介, 同时也是苗族节日、婚庆以及劳作等多方面的调节和装饰, 可以说苗歌是苗族人的精神支柱。特别是苗族飞歌, 由于其旋律优美、亲切自然, 曲意与自然和人相通, 听后会使人难以忘怀。当前对苗族飞歌研究的专家、学者比较多, 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是在声乐演唱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为了弥补研究中的空白, 本文主要从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

(一) 歌词和曲调的关系更紧密。

从苗族飞歌的内容方面分析来看, 其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飞歌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具有直接联系。在飞歌中包括苗族人民的生活、农耕以及婚丧嫁娶等内容。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依词而唱, 进而传达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含义, 表现出苗族人民的情感。从形式上分析来看, 苗族飞歌一般都为30句, 可以分为三字、五字、七字以及八字句, 最常见的为五字句, 这种形式的歌曲句子短小, 演唱更方便, 同时在节拍以及节奏上都有固定的格式, 曲调的长短和快慢等都是固定的形式, 也可以在原来的曲调上进行适当的发展。[1]在苗族飞歌中, 一般首句都比较快, 后面越来越慢, 而且拖音比较严重。同时次句中也是先快然后逐渐减慢, 在减慢的过程中会越来越低, 越来越长。第三句以及第四句采用中等速度进行演唱, 然后逐渐加快, 到高潮部分进行快速连唱, 在最后采用拖音唱法。

(二) 旋律特色鲜明。

苗族的飞歌在旋律上比较独特, 它的旋律是五度相生律制, 也是我国五声音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以徵调最多。同时也有的飞歌虽然在前部和中部出现调式交替的情况, 但是在乐曲结束的部分往往是以徵调为最后的结尾。这种调式与苗族语言和多年来形成的演唱风格具有直接的关系。此外, 苗族的飞歌在节奏的长短以及快慢等方面都有比较固定的格式, 所以在记谱的过程中也存在固有的模式。

苗族人民通过在这些固定的格式上的创作和发挥, 使苗族飞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 飞歌的调子一般都比较高昂, 而且气势恢宏, 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及敢于与困难斗争的精神, 进而展示出苗族人民永不服输的精神和气质;第二, 旋律起伏大, 节奏自由散漫, 在句中气息和休止自由结合, 能够体现出苗族人民的自由性格;第三, 歌曲中的滑音多, 在句头采用起腔的方式, 在句尾则采用甩腔的方式, 体现出苗族声乐的魅力。[2]

苗族飞歌中, 清水流域的飞歌代表性最强, 其中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歌手比如阿桑、阿泡, 他们都是苗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歌手, 并将苗族飞歌的特殊演绎方式展现给全国的观众, 比如在解放初期, 一首《毛主席来了》为我们展示了苗族飞歌的特点, 这也是苗族飞歌第一次展现在国家的舞台上, 随着这首歌的广泛传播, 苗族飞歌也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这首歌曲的曲风豪放, 在演唱的过程中情真意切, 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徵调飞歌形式, 在整个乐曲中只出现四个音符:1、3、5、6, 其中5为整个曲调中的稳定音, 是整首曲调中的支撑。在整首乐曲中, 最大的特点就是从3走向到降3, 这也是该曲调中最大的特点。从这首歌的旋律分析来看, 整首歌曲为一个典型的四句体结构的歌曲, 整首曲调都是围绕第一句的旋律开展的, 一句和二句的材料是完全相同的, 第一句是1、3、5上行的大调性特点, 第二句旋律则降到3, 和1, 5形成一种柔和的、细腻的情感表达特点。[3]通过这两种情感色彩的交替, 给人一种古朴与现代结合的美感, 能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歌手在演绎飞歌的过程中, 那些小三度级进拖腔形成了上翘下滑的特点, 由于苗族土语在字头的发音中语气比较夸张, 所以在飞歌的开腔中会存在装饰音, 而且为通过拖腔长音能够导致声带发生震动, 进而产生波音, 体现出苗族人民的洒脱、豪爽中透出几分细腻的性格。

(三) 苗族飞歌的'演唱形式。

苗族人民都喜欢唱歌, 而且都会唱歌, 所以从声乐的方面来看, 苗族飞歌的个性化比较强, 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具有自己的风格。从其演唱形式方面来看, 飞歌的演唱方式更多, 可以进行齐唱、独唱、重唱和对唱。而且飞歌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声部的方式, 部分地区还融入了平腔和高腔山歌。在演唱方法上, 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是原生态的唱法, 苗族飞歌都是采用苗家的方言以及自然的演唱方式进行演绎, 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伴奏, 偶尔会加入一些打击乐, 具有浓厚的原生态特点和民族地方 (下接第58页) 特色。所以飞歌也是一种地道的原生态唱法, 在演唱的过程中舒适自然, 主要是抒发心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细腻和热情, 声音由弱到强不断的变化, 情感跌宕起伏, 在演唱到结尾习惯加一句“喔火”, 进一步突出歌曲的情感。

(四) 苗族飞歌曲调结构特点。

苗族飞歌的曲调有很多种, 而且每种曲调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唱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同时在情感的表达上往往都采用高亢的唱法, 结构主要采用二片式结构, 其中上片为乐曲的歌头, 主要由两个乐句构成, 在节奏上更加自由, 而且唱法简单、舒缓。在曲调的开头往往以一个短小的“呃”声作为引子, 比较缓慢、悠长;下片则为乐曲的收尾, 这部分曲调的节奏鲜明活泼, 而且具有较强的跳跃感。歌曲的结尾处一般都习惯采用渐慢的方式唱拖腔, 通过这种方式与上片的节奏互相呼应, 形成一个完整的曲调形式, 这也是对整个曲调情绪的总结, 使飞歌更加古朴、清新。同时不同地区的飞歌形式也不同, 但是结构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 苗族人民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注重即兴发挥, 形成苗族飞歌的特色。

二、苗族飞歌的形式美特征

苗族飞歌与其他的民族歌曲相同, 在内容的表达上以及形式上都比较统一。苗族飞歌的演唱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 同时唱歌也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扬, 所以在苗族飞歌中展现的内容都是真、善、美。通过对苗族飞歌的总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包括对美好爱情的反映、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日常生活以及礼仪的表达、人民疾苦的展现、生产的过程、生活知识的反映以及历史故事的讲述等。

苗族飞歌的形式美不仅体现在音乐方面, 同时也体现在音乐的形态和形式上。从飞歌传统的组成形式来看,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它的美, 第一内容形式美, 其中体现出一定的教育功能与现实的审美结合在一起;第二, 自身的形式美, 很多歌曲都是受自然的启发, 也是飞歌原生态的表现, 其中经常包括一些潺潺的流水声以及鸟鸣声等, 这些声音都远远超过艺术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苗族飞歌从音乐、民俗、历史以及语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苗族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被迫改变, 但是苗族的民歌却因为植根于肥沃的文化沃土中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及形式美特征的分析, 能够体现出飞歌的魅力, 也进一步证明苗族飞歌还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玉浅谈苗族“飞歌”的分类及其演唱特点[J]黄河之声, 2015, (7) :82-82.

[2]王珊铭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J]. 黄河之声, 2014, (10) :16-18.

[3]姚敏浅析湘西苗歌的演唱特点[J]音乐大观, 2013, (5) :68-69.

苗家婚俗<一>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即可交换定情物。结婚,一般情况下需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数苗族地区,青年自主婚姻与父母包办婚姻并存,这两种情况不一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看哪种倾向更重。一般来说,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征求意见,强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会习俗允许并维护青年人的自由选择。因此更多的情况是自由恋爱后由父母主持婚姻。具体步骤是,青年人谈好了,男方征求父母的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正常情况,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须用鸡卜来决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经说媒定亲,双方即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结婚前,男方必须为女孩的舅家送一笔钱或其他财物,称“舅爷钱”。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寻求亲属或社会力量的支持,时间长了,父母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当然也有听从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数因父母包办酿成感情悲剧的。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抢婚或类似抢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愿作终身伴侣的,男方在某天夜里,邀约几个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带到或“抢”到家里来,即成婚姻。三天之后,才请个“全福”的老人带只鸡去给女方父母“报亲”,请他们认可这门婚事。然后双方商定“回门”(回娘家)办婚礼的日期和具体事宜。苗家婚俗<二> 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也有早婚的现象,大约在十四五岁,早婚夫妻通常要到双方成年方能同居。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许多地区苗族有结婚当日夫妻不同房的习俗,新娘与送亲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有的地方办婚礼是主要在女方家。黔东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即长住娘家,仅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经召唤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夫家。坐家时间长达一两年至四五年不等。婚后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离婚。一般地,提出离婚方须向对方赔礼赔钱。寡妇可以改嫁,也有地方有转房习俗,一般是同辈转房,但不带有强制性。苗族均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苗族社会主要的家庭结构。女子与男子不管婚前婚后地位比较平等,在家庭事务中妇女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总体上还是男权社会。子女的血统从父,世系依父系计算,家庭财产按父系继承。苗族有父子连名制,现以黔东南为典型,其他地区多已不存。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现在大多已通用汉姓。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