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毕业论文大魔王死了

发布时间:2024-07-06 02:31:34

毕业论文大魔王死了

嗯~~~资深斯迷来帮你吧1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到不了的地方。当你奋不顾身地挡在那个姓波特的婴儿床前时,你是否知道,就在黑魔王绕行高锥克山谷、去除掉那个预言中的威胁时,我迎着他血红的瞳孔重重跪下。“别杀莉莉,别杀莉莉,请别杀莉莉!”是我听到了预言,是我自以为是地告诉了黑魔王,而来不及知道那个出生在七月末的男孩有着和你一模一样的眼睛,一样的颜色和形状。知道你在那个万圣节浓得化不开的夜晚,激声喊出与我的相仿佛的请求。很久很久以前你说过,我选择了我的道路,而你选择了你的。那天晚上斜斜射进格兰芬多塔楼的清澈而冷寂的月光被我仔细珍藏起来,我曾不甘地将它一次次从心底捞起,试图从中窥见一丝悲凉叵测的希望。然而,波兴月碎,我们的故事犹如泼墨山水画,结局被洇染开来肆意横流,你从墨色深处渐渐隐去。你知道吗,我只是负气,于是我放任自己在那条路上越来越远地走下去了。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我以为我早已学会了察言观色、委曲求全。可这一次,我竟如詹姆.波特一般无端而不顾一切地负气了。其实我一直隐隐期待着你可以引领着我,甚至许我一个光明的未来,就像11岁那年,霍格沃茨特快带我驶向魔法学校一样。小时候,从父母的战火硝烟中逃离,我第一次远远看到了你,欢声大笑,无忧无虑,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于是我跟着你、观察你,欣喜地发现你是一个女巫。而你竟然肯跟我说话,那么友好,你听我讲述霍格沃茨、阿兹卡班、猫头鹰、摄魂怪。泥巴种是低贱的念头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可我竟会在面对你天真的忐忑时动摇起来。如果你不是麻瓜出身,我承认我会更乐于结识你。可是,你还会这样友善地接纳我吗?我们一起,慢慢长大。你一直和我来往,跨越了所有关于学院、关于出身、关于性格的怀疑的目光。可我却总觉得你离我越来越远。你就像一件青花瓷器,温润优雅,却又桀骜出尘,静静立在那里,光芒却照彻四周的空间。这关忙守护神般逼退我所有靠近的念头,只剩下崇敬的远望。于是我对詹姆.波特怀有莫名的恨意,恨他一样的桀骜、一样的潇洒、一样的受欢迎,更恨自己多年以来为我们的故事埋设着伏笔,到头来却散失了全部的情节和可能。这么多年了,我保护着你的儿子。为他,为邓布利多,更为你。你知道了该欣慰的吧。毕竟我走在当年你希望我走的路上,尽管谁也不知道。邓布利多牢牢抓住了我对你的愧疚,抛给我第二次机会,就像他一直做的那样。虽然你没有,但我却找不到理由来指责你。毕竟那时,我们都太年轻。哈利.波特14岁那年,城堡里举行了盛大的舞会。如我们那时一样年轻的身影尽情舞动,对隐藏的危险一无所知。曲终人散时邓布利多有意无意说起,他认为有时我们分院分得太草率了。我愣在当场。是的,如果分院帽在我头顶喊出了“格兰芬多”,一切都会不同,一切才会不同。我一直在等你,等你召唤我结束这一段无人理解的孤旅。哪怕我只能在此岸遥望炊烟从你和詹姆.波特家的屋顶上袅袅升起,也是足够。星辉闪耀的魔法笼子以来,纳吉尼弯曲盘绕。邓布利多又把一切都料到了。蛇佬腔嘶嘶响起,我不想再装作恐慌。终于放下了面具,我那被禁锢许久的耳朵,分明听见你叫我“西弗勒斯”的声音,如清风拂过。“杀。”然后那男孩出现了。那个被寄予厚望的“救世之星”,那个无端承负了我所有爱和恨的孩子,靠近我,俯下身。谢天谢地他长着你的眼睛。看着我。十七年来我所拥有的,只是这样一双绿眸。它最温柔的注视,牵扯着我游走在正与邪之间高高的钢丝之上。看着我,莉莉,看着我。你眼底的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兀自美丽。2墓志铭1960~1998这里安眠着一个勇敢的人 为他爱的人献出了生命他生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面带菜色,矮小而瘦弱破烂的外衣罩着铮铮铁骨童年唯一的乐趣也许就是用魔杖射杀苍蝇然后她出现了漫漫长夜中的启明星也许是第一眼吧就爱上了她很快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在大树下草地上畅谈人生在霍格沃茨分院后她的苦笑暗示了后来的悲剧但多年后,邓布利多肯定道:“我有时觉得我们分院分得太草率了……”唯一的安慰 这里是他真正的家俩人的分手是偶然中的必然从此再也没有人在信的结尾写下 爱你的 莉莉再也不能凝视那双美丽的翠绿眼睛“请保证她——他们的安全,求您了!”“那么作为回报你能为我做些什么呢?”一切!不!“我以为……你能……保护她……”“她的儿子还活着。他有一双她的眼睛,一模一样的眼睛”“你后悔吗,西弗勒斯?”“我宁愿……宁愿死的是我……”“如果你爱莉莉•伊万斯,如果你真的爱她,那么你以后该走哪条路就很清楚了。”“帮我保护她的儿子吧”“好吧,好吧。但是永远……永远不要告诉任何人,邓布利多! 这是我们俩之间的秘密!我受不了……尤其是波特的儿子……你发誓!”“你要我发誓,西弗勒斯,永远不把你最真实的一面告诉他?”,“如果你坚持的话……”唯一的慰藉 还可以见到她的眼睛那个危险的时刻到了为了她他又一次临危授命对她的爱保护着他的心“不到最后一刻,不到必要的时候,哈利不应该知道"“告诉他在伏地魔企图杀死他的那个晚上,当莉莉用生命为他立起一道保护屏障时,索命咒反弹到伏地魔身上,而伏地魔的一片灵魂也撕裂开来,寄生在那栋倒塌建筑物中唯一活着的灵魂上了。伏地魔的一部分在哈利体内活动着,这也是为什么他能与蛇交谈、他的思维能与伏地魔相通的原因。只要伏地魔丢失的那片灵魂碎片还在哈利身上被保护得好好的,伏地魔就死不了。”“那么那孩子……那孩子必须死?”“我以为……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在为她保护他,为莉莉。”“你一直保护他的生命就是为了让他在关键时刻去死?”“你利用了我。”“我为你做间谍,为你说谎,为你身陷险境。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保护莉莉•波特的儿子。现在你告诉我把他养大就是为了把他像猪一样宰——”“这很令我感动,西弗勒斯,”邓布利多严肃地说,“但是说到底,毕竟你已经变得想要保护那孩子了吧?”“保护他?”斯内普大叫:“呼神护卫!”他魔杖尖端跳出一只银色的母鹿。她落在办公室地板上,跳着穿过屋子,飞出了窗户。邓布利多看着她飞走,那银色光芒消退后,他转身去看斯内普,西弗勒斯的眼中充满了泪水。“这么长时间了,还是这样?”“永远!”Look …at…meLiLi也许他没有说的是I love youLiLi他是最后离开的勇士在黎明前陨落为他哀悼吧4混血王子的骄傲与自卑——仅以此文献给逝去的“混血王子”西弗勒斯·斯内普,他的坚强与勇敢,他的爱与恨,他的骄傲与自卑,可敬!可怜!可叹!一部写了十年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终于在全世界读者的期待中揭开了所有的谜底,小说的结局等了十年终于出现了。黑魔王伏地魔死在自己的魔咒之下,主人公哈利活了下来,与金妮结婚生子,幸福一生,罗恩和赫敏也共结连理儿女成双,在一场悲壮的战争之后,活下来的人没有理由不幸福。尽管战争是残酷的,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书中的每一个人,但作者却让“爱”的主题从始至终的贯穿整个故事,随处都能让人感到一阵温暖与动人。韦斯莱家族亲人间相互扶持包容的爱;罗恩和赫敏战斗中的患难与共的爱;哈利和金妮彼此理解支持的爱;卢平和唐克斯同生共死的爱……而这其中最让人感叹唏嘘的,是亦正亦邪的“混血王子”斯内普对哈利的母亲莉莉一生不变的爱,为了这份爱他忍辱负重,甚至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很难相信这个一直让人觉得冷漠无情的男人,有着这样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深埋在心底。死亡,其实斯内普早已注定的结局,即使他憎恨邓不利多给他这样的安排,他还是接受了。在他杀死邓不利多的那一刻,他所背负的痛苦无人能懂,而他的生命也已不再属于他自己。又或许在多年以前,在莉莉死在伏地魔手下的时候,在他决定帮她继续保护和帮助哈利的时候,他就已为这样的死亡做好了准备。斯内普是一个混血巫师,因为这样的身份,他的童年并不快乐,甚至可以说是悲惨的,也许正是因此而造成了他性格上的扭曲。长大后的斯内普内心世界非常复杂,深沉得一如他黑色的长袍。他总以冰冷的面具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隐藏起来,他学习大脑封闭术,封闭着自己一切思想与情感,不让任何人得以窥视。在他的一生中,他几乎没有朋友,又或许他并不需要朋友。然而,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情,没有人能理解邓不利多对斯内普何以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任,当结局铺展开来,人们才懂得,因为邓不利多看到了斯内普灵魂深处珍藏的那份爱。仔细剖析这个人物,会发现作者J·K 罗琳对他的钟爱。表面上他确实让人厌恶,冷酷自私且偏激阴郁,做为一个老师,即使他学识渊博,极有天赋也很难让学生敬佩他。因为他偏爱自己学院的学生,却对其他学生严厉得过分,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他对哈利种种不公平的处罚,百般的羞辱和刁难。不可否认,斯内普性格上的缺点没人能受得了,但在人格上,作者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阴险卑鄙的人,因为对莉莉的爱,他并不像其他食死徒那样排斥麻瓜出身的巫师,意识到了跟随伏地魔的错误与堕落而及时回头。外在所表露出的一切,其实皆源于他心中极度的自负与自卑。第五集中作者第一次借哈利的眼睛,让读者目睹了斯内普少年时期一段最痛苦的回忆。在那段回忆中他正被詹姆恶意的羞辱戏弄着,而这时却是莉莉出面于以阻止。哈利曾经以为,斯内普的痛苦是詹姆造成的,直到看了斯内普临死前留给他的记忆后才明白,他真正痛苦的根源是同样出现在那段回忆中的莉莉,在她出手相助时,他以一句“泥巴种”恶意地拒绝了。从此他失去了莉莉的友谊,即使事后再如何的道歉也于事无补。“你已经选择了你的路,我也选择了我的。”莉莉的这句话让斯内普追悔一生。自那以后,他不愿意听到别人说出“泥巴种”这个侮辱性的词,因为莉莉所不能原谅的这句话,如一根刺般深深的扎在他心里。骄傲而又自卑的斯内普啊!他将詹姆视为一生的劲敌,因为莉莉的关系,他渴望打败他。他一次又一次的成为詹姆的手下败将,却未曾屈服过。他用恨武装起自己那一份骄傲,维持着一个男人在对手面前的尊严,在那个时刻,他不能接受别人同情与怜悯,尤其当那个人是莉莉。面对着莉莉的美好,斯内普却有着深深的自卑感,他不敢像詹姆那样热烈的追求莉莉,即使当时他和莉莉是最好的朋友,即使莉莉和他一样厌恶着傲慢自大的詹姆。徘徊在极度的爱与恨之间,这样矛盾的情感纠缠了他一生,同时也成为了他生命中骄傲与自卑的一部分。作者: .* 2008-5-6 21:10 回复此发言--------------------------------------------------------------------------------2 转贴一篇好文《混血王子的骄傲与自卑》斯内普最初注意到莉莉是因为她身为女巫的天赋,在麻瓜的世界中,十岁的斯内普渴望找到同类。他们年幼相识,在去到霍格沃茨之前就成为了朋友,莉莉的纯真善良打动了斯内普,打开了他阴暗封闭的心灵。难以想象这份多年以来深藏心底的情感于他来说,是怎样的甜蜜与苦涩。在微风吹拂,洒满金色阳光的河岸边,年幼的莉莉和斯内普并肩而坐,当她轻唤他的名字,他嘴角扬起愉悦的浅笑;莉莉被杀害的夜晚,在邓不利多的办公室里,斯内普如受伤的野兽般哀嚎:“我宁愿……宁愿死的是我……”;他变出银色雌鹿的守护神,坚定地对邓不利多说:“一直这样!”;在小天狼星的卧室里,他泪流满面的读着莉莉生前的信,悄悄收藏她的照片……哈利直到斯内普死后才真正了解,这个他痛恨了一生的男人,几乎在用全部的生命在爱着他母亲。邓不利多曾经告诉过哈利,无意间害死了哈利的父母,是斯内普一生中最痛苦悔恨的事,所以他才会回来,加入到凤凰社。可见斯内普对莉莉的爱有多深,深到即使她选择并嫁给了这个世界上他最恨的人,他也不曾表露出来;深到即使有着生死与时空的阻隔,他依然紧守着承诺,默默的保护和帮助她唯一的孩子,将所有的痛苦独自一人承受。斯内普对哈利一定也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最爱的人与最恨的人结合而生下的孩子,在波特夫妇双双死去之后,哈利成为了牵动他情感的唯一存在。他答应邓不利多保护哈利的唯一条件:永远不能告诉哈利他所做的一切!表面上他像厌恶着詹姆一样厌恶着哈利,而在别人不知道的背后,他却为保护哈利做了许多事。每当哈利没有跟随校车按时到达学校,在到校后碰到的第一个老师却都是斯内普,在他严厉尖锐的责骂之下,没有人注意到他刻意隐藏的关注,他最迫切的想要确定哈利的安全。在小天狼星和邓不利多死后,面对哈利的恨与误解,斯内普回以无情而冷酷的讽刺。他在教哈利大脑封闭术时曾对哈利说过:“骄傲的,感情用事的傻瓜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沉溺在悲伤的回忆中,让自己那么容易受刺激——一句话,软弱的人,他们在他的魔力面前不堪一击!”其实,这是否就是他教会哈利坚强勇敢的方式呢?毕竟他本就不是一个温情的人,对于莉莉他都无法表达自己的爱意,更何况是哈利。所以每当看到那张与詹姆酷似的脸,他总是无法控制的要利用教师的身份对哈利百般刁难,而当那双和莉莉一样的绿眸盈满愤怒的与他对视时,他却是先避开的一方。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把所有的回忆留都给了哈利,也许只有在那个时刻,他才敢让哈利真正的去了解他。“看着我……”临死的斯内普紧紧抓着哈利的长袍,艰难地提出最后的要求。当绿色的眼睛对上黑色的,斯内普眼中看到的是莉莉的眼睛,他只是希望在她的目光中死去,为了那双眼睛的主人,他任何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在他短暂而痛苦的一生中,对莉莉的爱成为了照亮他人性的一束光,有着无法忘怀的温暖与明亮。哈利从认识斯内普的第一天起,就恨着他的冷漠残酷,恨着他的偏执无情,而在那一刹那眼神的交流中,他看到了什么一闪而逝的东西,却始终不明白那是什么。在进入斯内普的回忆后,他才体会到,那是骄傲的斯内普在他最自卑的地方,一份不输于任何人的爱,对莉莉的爱。5L:很小很小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可以做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全家只有我一个人有着特殊的能力;很小的时候,我可以自己控制这些特殊的能力。很多时候,我喜欢用它们来逗我的姐姐,看着她惊慌失措又一脸期待的神情,开心地笑。只是我一直一直不知道,这些令人向往又有些隐隐担忧的力量,是从何而来。常常和姐姐一起出去玩,一起在空旷的场地撒下最单纯的欢笑,然后试试看自己的能力。这时候姐姐就会带着渴望向我一遍又一遍宣布妈妈的禁令。没有关系,我知道我是特殊的,我可以很好的控制我的力量,我不会伤害任何人。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伴随着秋千飞向天空,也没有什么能阻止我让树叶翩翩起舞。但是我依然不知道,这些特殊的能力,究竟意味着什么。S: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可以做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知道自己有着特殊的能力,是从我母亲这里来的;很小的时候,我一遍遍偷偷读着母亲的旧课本,拿着母亲的魔杖学习各种各样的魔法。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躲在最偏僻的角落,尽最大的努力不去理会肮脏的麻瓜父亲变着法地折磨自己的母亲,然后孤独地做各种练习。一直以为在很大很大的一个空间里,只有我和我母亲是巫师,只有我们是特殊的,直到看到她。那一头红发,那一双灵动的碧绿色眼眸,成了我一生的劫难,只是当时的我,一直一直不知道。喜欢看着她使用尚不成熟的魔法,惊讶于她不用魔杖就可以控制得那么好。在神采飞扬的笑声中,我知道她和我是一类人。于是我不再孤寂。但是我依然不知道,这个对巫师界还一无所知的女孩,在我的生命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L:我没有想到原因是这样的。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孩,又看了看越跑越远的姐姐,我转身匆匆离开,其实只是想冷静一下。这不是我所受的教育,我所受的教育里,这并不是好的称呼。女巫。轻轻摇了摇头,怎么可能。这一定只是个玩笑,一定只是个小男生的恶作剧。然后他让我看到了飞舞的猫头鹰,看到了送来的信,看到了挥舞的魔杖,看到了大片的光芒,然后——我相信了。暑假剩余的日子很快乐,尤其是收到霍格沃茨的来信后。我不在乎姐姐的嫉妒与嘲讽,很久很久,我没有再和她一起去空旷的公园,而是爱上了和那个同龄的男孩一起躺在树荫下,听他讲那个未知的世界。我知道我的生活在那里,我知道,我不再属于这个世界,我知道,那个叫做魔法的东西,成了我跟我姐姐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没有关系,我永远无法为了姐姐,放弃魔法世界。而那个叫西弗勒斯的男孩,成了我在那个世界——那个属于我们的世界——第一个朋友。但是我依然不知道,我们居然有一天,将不再是朋友。S:我没有想到事情是这样的。当我终于鼓起勇气出现在她面前,我就知道,一切的计划都不再是计划。第一次慌乱,第一次脸红,第一次不知所措。看到她红发飞扬着跑开,我以为我们再也不可能有交集。我不希望放弃,这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同龄女巫。虽然第一次的见面完全搞砸了,我依然不想放弃认识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竟然开始想要结识其他人,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孤独的人来说,这并不正常。我只知道,只有她,能激起我内心最深的涟漪。习惯了和她躺在树荫下,看着斑驳的阳光撒在她身上,一边给她讲魔法界的故事,然后看着她温暖的笑容,眼前一下子明亮起来;习惯了牵着她的手跑过空旷的原野,看着她飞扬的红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习惯了握住她的手,教她挥舞魔杖,看着各色的光带映照出她微微惊讶和万分欣喜的表情。但是我依然不知道,自己居然会犯那么大的错,使我和她成为站在银河两端的人,永远无法再牵起手来,连相见,都成为遥遥无期的奢望。作者: .* 2008-8-4 00:49 回复此发言--------------------------------------------------------------------------------2 银河两端L:我很在乎,真的很在乎,尽管没有人理解我为什么还跟他在一起。他一直都是这样美好,在我心里他一直都是这样美好。即使那顶历史悠久的帽子将我们放到不同的地方,我依然天真的相信,我们是不可能分隔的。他从没有做过伤人的事情,像他那群所谓的朋友。尽管他在那样一个地方,他依然很好的保有自己单纯明亮的心。我就一直这样不断的欺自己,一直这样假装没有看到他的转变,一直这样坚信她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像他们学院的其他人一样,用另一种眼光看我。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表现出对我的蔑视。因为他从来都只是受人欺负而没看见过反抗。可是我终于知道,多年前的那个分院仪式,如同那高高的悬崖,不管我怎样怎样努力,依然只能看着我们的友谊,摔得粉身碎骨。S:我很在乎,真的很在乎,尽管没有人理解我为什么还跟她在一起。她一直都如女神般存在,在我心里她一直都是女神。即使她身边多出了那么多表面优秀的男生,我依然天真的相信,我们是不可能分开的。她一直都是那么优秀,一直都是那么正直,一直都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对我施以援手。她从来没有因为我在敌对学院而远离我,从来没有因为我所受的欺负蔑视我,从来没有因为我酷爱黑魔法而假装不认识我。可是,她一直都是,那么格兰芬多。很可惜,我一直都,太斯莱特林。于是我终于知道,多年前的那个分院仪式,如同那缀满繁星的银河,不管我怎样努力,依然只能看着我们之间,距离越来越远。L:我们毕业了,我们有了工作,我们参加了战斗,我们加入了不同的阵营。我们,终于还是成了敌人。没错,是“我们”。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年夏天,是谁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年夏天,是谁告诉我该如何控制魔法;我永远不会忘记,是谁为我着急为我心忧,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关心着我,又是谁,不顾学院间的敌对纷争,和我一起辛辛苦苦维系本就脆弱不堪的友谊。但是,我们终究只能决裂。我们是站在悬崖两端的人。我们的相见,只能在战场上。S:我们毕业了,我们有了工作,我们参加了战斗,我们加入了不同的阵营。然后,我们终于还是成了敌人。没错,是“我们”。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年夏天,是谁敲开我紧闭已久的心;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年夏天,是谁让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我永远不会忘记,是谁为我着急为我心忧,明知希望渺茫却依然坚持劝我不要被斯莱特林同化,又是谁,不顾学院间的敌对纷争,和我一起辛辛苦苦维系本就脆弱不堪的感情。但是,我们终究只能决裂。我们是站在银河两端的人。我们的相见,只能在战场上。L:我结婚了。我嫁给了我最想嫁的人。我生下了我和他的孩子。我没有再见过他。曾经我很担心,看着他在黑魔法中越陷越深我很担心,我担心终有一天我们不得不中止友谊。我是个格兰芬多,我无法忍受任何黑暗,我无法接受他成为黑暗一方的成员。然后,我的担心变成了现实。不要以为我不难过。我很难过。但我知道,很多事情是无法挽回的。我只能站在微寒的风里,静静的,看他越走越远。S:她结婚了。她嫁给了我最恨的人。她生下了她和他的孩子。我没有再见过她。曾经我很担心,看着她在格兰芬多中那么合群我很担心,我担心终有一天她会离开我。我是个斯莱特林,我无法忍受任何软弱,我知道她太正义,永远无法接受我的黑暗。然后,我的担心变成了现实。我很难过。尽管我从未让任何人知道我很难过。但我知道,很多事情是无法挽回的。我只能站在微寒的风里,静静的,看她越走越远。L:我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战争的残酷让一切都变得无法确定。我和詹姆一直冲在最前线。但我依然没有见到他。后来邓布利多教授让我们隐藏起来。后来我们到了戈德里克山谷。后来我们一直住在那里,和我们的孩子——预言中声称将来会打败伏地魔的希望。然后小矮星彼得出卖了我们,然后伏地魔找到了我们,然后他杀了詹姆。看到他猩红色仿佛滴着血的眼睛,看到他嘴角扬起的嘲讽的笑,看到他抬起魔杖画出熟悉的弧线。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他了。即使我化为银河中的一颗星,我依然,再也见不到他了。S:我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战争的残酷让一切变得无法确定。我的主人很少让我上前线。我知道我很难见到她。后来我无意听到了预言。后来我把预言告诉黑魔王。后来黑魔王开始追杀她的孩子——预言中声称将来会打败黑魔王的希望。然后我祈求主人放过她,然后我祈求邓布利多保护她,然后我为邓布利多做间谍,出生入死。只要她能活着,只要我还能遥远的看着她,只要她能生活的幸福,我可以做任何事。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我默默地站在雨里,不顾雨点砸在身上有多疼。我不知道为什么雨水突然变得很咸很咸。我只知道,我再也见不到她了。她终于化为银河中的一颗星,飞到遥不可及的另一端。而留在这一端的我,再也,见不到她了。L:我看到詹姆在车站等我。我登上通往未知国度的列车。我知道未来的生活会幸福美好。回过头去,我什么也看不到。我不知道留在银河那端的他,会怎么样。如果可以,请忘记我。西弗,请你忘记我。S:我将自己深深埋进椅子里。我听着她的死讯无法思考。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经终结。往前看去,我什么也看不到。我不知道去到银河另一端的她,会怎么样。应该会,幸福吧。莉莉,一定要幸福。

因为火影海贼里面的人物太多了,牵扯的种种也太多,如果不写死的话,后面会非常的麻烦,有填不完的坑。死了之后一了百了,也有利于以后的情节发展。

纵观日本三大民工动漫,海贼王和火影忍者中的反派,大多数都是死了。而在龙珠中,为什么经常有反派被洗白了。可以说,除了比克大魔王、沙鲁、黑悟空、扎马斯之外,其他反派都洗白了。就我觉得,龙珠之所以经常洗白反派,是因为龙珠和海贼王、火影忍者不同。龙珠都是阶段性的剧情。

并且悟空等人,来来去去都是几个。几乎没有什么新成员加入悟空的队伍。但如果反派就是打败了就被杀死。对于一些高人气的反派,例如弗利萨,就这样死去的话,对龙珠来说就太可惜了。因为龙珠就是一个反派一段剧情。

因此,对于反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比克就是如此,洗白后成为了孙家保姆了。魔人布欧洗白后,成为撒旦的小弟了。弗利萨因为反派形象高,因此没有被洗白,依然可以保持反派形象继续存在。这就是龙珠,任何有价值的,都可以回收利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比克大魔王之所以被杀死,是因为比克大魔王自身就是天神的邪恶部分。是不可能洗白的。因为比克大魔王的本质就已经注定是邪恶了。

而比克不同,因为是被生出来的。邪恶已经随着比克大魔王的死而消失了。要不然我们比克在成长期间,肯定会杀死很多人才对。可比克没有。因此可以洗白。而洗白后的比克,充分发威了自身的价值,指导悟饭。

成为悟饭的报名,每当悟饭有危险,比克能第一个赶到。最终比克彻底成为孙家的保姆了。从悟饭到小芳。其次是贝吉塔。因为悟空一人保护地球,前期还可以,但到了后期肯定就不行了。因此把同样是赛亚人的贝吉塔找来和悟空一起保护地球。

其次是反派弗利萨。弗利萨没有被洗白,却可以复活,是因为弗利萨的人气可以说是反派当中最高的。可以给龙珠带来很大的价值,因此,对于如此可以多次使用的弗利萨,自然要多利用几次了。我们看到,那美克星事第一次,来到地球是第二次。

在龙珠超中复活和超蓝悟空战斗是第三,最终力量大赛是第四次。结果布罗利剧场版弗利萨又出现了,是第五次。由此可见,弗利萨的价值之高,我们也已经看到了。这要有价值的人物,在龙珠中都是会被回收利用的。

还有就是沙鲁,因为沙鲁的出现没有带来什么人气。加上沙鲁难画,不但不会给龙珠带来价值,反而会给龙珠带来负担。因此沙鲁没有机会洗白。而魔人布欧,邪恶布欧死后直接转世。胖布欧直接洗白成为撒旦小弟。

因为胖布欧也是一个战力。加上魔人布欧和界王神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通过魔人布欧,完全可以和弗利萨一样,独立出一部关于界王神的剧场版。所以说,魔人布欧的价值也非常高。由此可见,龙珠中洗白反派,都是洗白有价值的反派。

因为这些角色他们做了很多的坏事,已经没有任何的办法把他们洗白了,而龙珠那些角色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把他们洗白的。

魔王歌曲论文题目

舒伯特(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作品赏析] 1.《魔王》D328()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 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 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父亲慈爱地问。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 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钢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 2.《圣母颂》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歌曲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 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 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3.《小夜曲》 舒伯特于1828年他逝世前数月完成这首小夜曲。原为作者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由维也纳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题名,意借天鹅临死才放喉歌唱之说,暗示这一套曲为作者绝笔。《小夜曲》是作者根据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所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这首《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也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广受人们喜爱。 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大小调交替发展。第一段d小调旋律轻盈婉转,情绪柔和明朗,模仿吉它的伴奏,表现了一位青年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慕之情。 第一段歌词是对四周幽静环境的描绘。接着是8小节抒情而安谧的间奏。 第二段中部转D大调,运用了变化音,调性的变化使感情变得激动,形成全曲高潮。 尾声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随着以D大调为主,带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束句由强渐弱,表现了爱情的歌声在优美恬静的夜色中渐渐远去。4、摇篮曲 从它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如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歌曲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摇篮曲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而且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母亲哼唱着摇篮曲长大。母亲通过摇篮曲,把人生的哲理,未来的希望以及母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这些哲理和希望如同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灵中开花、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后人评价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之星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

诞生在维也纳近郊赫田塔尔的一个平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教师,母亲和贝多芬的母亲一样是厨师。十一岁时他以出色的童声入教会寄宿学校学习。但是,寄宿学校的物质生活条件却十分恶劣。寒冬时,室内没有炉火导致穷苦的舒伯特又冻又饿。他曾给兄弟写信说:“我们常常想吃苹果,因为从粗劣的午餐到晚餐之间,足足间隔八个小时呢!”这时他已经尝试作曲。一直到1818年他辞去教师一职为止,这是他第一个创作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内写出来的。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1818~1827年是舒伯特创作的中心时期。在这十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曲、钢琴奏鸣曲等比较大型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风格。其中包括《b小调第八交响曲》(亦称《未完成交响曲》,1822)、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1824),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等。舒伯特崇敬贝多芬,曾把创作的四首钢琴变奏曲题献给他。1827年3月1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

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愚蠢的奥地利皇帝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不需要天才,我们只要忠于职守的奴仆。”像舒伯特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在维也纳的市民中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了,但却因得不到官方的赏识而难于出版和演出。舒伯特在生前,甚至还没能听到过自己创作的交响曲的演出。1815年,他写出了不朽的名曲《魔王》,但是一直过了五年,出版商才勉强答应为他出版这首歌曲,其条件是不付给他稿费。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患伤寒,因没有钱医治,离开了人间。亲友们按照舒伯特临终时的嘱托,把他安葬在贝多芬墓的近旁。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字句:“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在那白色大理石墓碑上,缪斯女神正给舒伯特的头象戴上桂冠,小天使向他敬献花蓝。他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人们称誉他为“歌曲之王”。

生活经历

早年生活

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他父亲弗朗茨·西奥多·弗洛瑞安(Franz Theodor Florian)是一个莫拉维亚农夫的儿子,是一个教区学校的校长。他的母亲伊利莎白·维兹(Elizabeth Vietz)在结婚前是一个女仆。舒伯特连他在内共有15名兄弟姊妹,不过这15人当中,有10名在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他们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将自己的音乐知识都传授给了儿子。

舒伯特的作品

从五岁开始,舒伯特就随父亲开始学习,六岁时开始进入学校上课,他的音乐的启蒙也从那时开始。父亲教导他小提琴的基础,当他七岁时,师从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 迈克尔·霍尔泽,学习音乐。可是霍尔泽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内容他早就会了。所以上课的内容变成了聊天,或者经常就是霍尔泽目瞪口呆地看着舒伯特,吃惊的 说不出话来。小舒伯特从一名学徒工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个学徒工曾带他去临近的一个钢琴仓库,给他以比他贫穷的家庭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乐器练习机会。他的早年教育更显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作曲家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在公众面前的出色的演奏家,那他成名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样看来,他童年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他踏上音乐家之路的。

1808年8月,他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并在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里唱歌。在那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曲谱,以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的后来的音乐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的天赋引起了当时顶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注意,萨列里决定教授他作曲和音乐理论。舒伯特早期的室内乐很有特点,后来人们知道他家在周日和节假日经常演练弦乐四重奏,他的两个兄弟拉小提琴,他父亲大提琴,舒伯特自己拉中提琴。这正是他后来为之谱曲的业余合唱的雏形。

他在寄宿学校后来的时光里,又陆续写了很多室内乐,几首歌曲,一些钢琴曲片断,一首Kyrie ()和Salve Regina (),一首风琴octet() - 据说是悼念他1812年去世的母亲。一首cantata (),words and music,for his father's name-day in 1813,和他的毕业作品 - 生命(life),他的第一首交响曲()。

谱写天鹅

舒伯特的歌曲集《天鹅之歌》作于1828年,他死后的第2年,出版商哈斯林格冠以《天鹅之歌》的名称出版,以喻作曲家的不朽绝笔。《天鹅之歌》共14首歌曲,歌词都采用当时的青年诗人的作品:前7首为雷尔斯塔布(1799-1860)所作,后6首是当时还没有名气的海涅(1797-1856)的诗,最后一首是塞德尔(1804-1875)的作品。这些歌曲正是舒伯特最后一年未曾发表的歌曲其中一部份,舒伯特死后由出版商哈斯林格加以整理编辑而成。相传天鹅在临死前的哀啼格外凄美,后人於是将艺术家、音乐家、或是文学家生前最后的作品称为“天鹅之歌”。

严格说来,《天鹅之歌》并不能称之为声乐套曲,毕竟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作品风格,再加上本曲是由出版商集结而成,没有前两部作品(《美丽的磨坊少女》以及《冬之旅》)单纯的情节主轴或是一气呵成的心情抒发。另一方面,关于舒伯特生前是否有意将瑞尔斯塔与海涅的诗集合发表,至今仍旧不得而知。

作曲者舒伯特对不同的诗人一向有不同的作曲风格,前七首瑞尔斯塔较为宽广而抒情,可从中听到作曲者过去音乐手法的再现。诸如第一首《爱的讯息》,彷佛又听见了《美丽的磨坊少女》中的流水声;而在《春之渴望》中也可见到以快速三连音伴奏的早期手法。反之,海涅的诗本身就取材於真实生活的体验,舒伯特在晚期对海涅诗作的处理则是精简而具有戏剧性。后一首由赛德所作的《信鸽》,是舒伯特真正生前最后的作品,他以单一节奏贯穿全曲,气氛轻松而旋律优美,彷佛听见舒伯特离世前依旧沈醉于欢快的乐声中。l

教师生涯

在1813年底他离开了寄宿学校,同时为了避免服役便去了他父亲的学校作为底班的教师。此时他的父亲也与一位来自近郊 Gumpendorf 丝绸商人的女儿Anna Kleyenboeck再婚。其后的两年里年轻的舒伯特忍受着繁杂的工作,他倒也游刃有余。尤其是萨列里一直对他单独教授作曲。可以说萨列里是教他时间最 长也是对他最有影响的老师。因为萨列里是头一个将Biedermeier(指1815-1848)风格溶入维也纳教堂音乐的作曲家,所以舒伯特早期作品有 他老师的教堂音乐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另外萨列里用多种语言写了大量歌曲,这也对舒伯特早期大量出产歌曲给出了解释。他的第一部歌剧-- Des Teufels Lustschloss () -- 和F大调第一部弥撒曲() -- 都作于1814年,同年他还写了三部弦乐四重奏,第一首交响曲 in B-flat major ()和17首歌曲,其中包括经典的Der Taucher() 和 Gretchen am Spinnrade ( as )。但这些和1815年的作品数量比,就逊色了。

在1815年,尽管有教课的工作,还要找萨列里上课,以及生活的很多杂事,他的产量高得让人难以 置信。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 完成了,紧接着第三号D大调()。他又写了两首弥萨曲,第一首仅用了六天。三首歌剧Der vierjährige Posten (),Fernando () 和Claudine von Villabella ()-- 另外两首,Adrast () 和 Die Freunde von Salamanka (),没有完成。另外还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四部奏鸣曲,及零散的钢琴曲,以及146 首歌曲。有些歌曲还很长。他光10月15日写了8首歌,10月19日7首。

1814年12月舒伯特结识了诗人Johann Mayrhofer: 由于舒伯特的性格,他们的友谊很快发展至亲密无间。他俩的脾气不一样,舒伯特率直,开放,阳光,Mayrhofer忧郁,沉默寡言,将人生看作对人的忍耐力的考验。他们的友谊,对舒伯特后来的帮助是多方面。

朋友的支援

如果说1815年是舒伯特创作丰富的一年,那么1816年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他为歌德的诗歌魔王谱曲,为好友Spaun惊叹不已。几周后,一个家境殷实的学生Franz von Schober,因为曾经在Spaun的家里听过舒伯特的歌曲,前来拜访。他提出让舒伯特辞去学校的差事,并资助他安心进行音乐创作。这个建议可谓雪中送炭。因为舒伯特刚刚申请卢布尔雅那宫廷乐师未果,正为压抑的教职闷闷不乐。他父亲很快同意了他的决定,很快在四月末他搬到了Schober家寄宿。舒伯特曾经为了补贴家用试图教授音乐,但很快放弃,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他后来说,"我整天都在写,每当我完成一部,马上开始下一部。"

同一时期舒伯特的朋友圈子也不断扩大。Mayrhofer介绍他认识Johann Michael Vogl,著名的男中音,他为给舒伯特扩大影响经常在维也纳的沙龙演唱他谱的歌曲:Anselm Huttenbrenner和他的兄弟Joseph是舒伯特的忠实歌迷。出色的钢琴家Joseph von Gahy经常演奏他的奏鸣曲和幻想曲。音乐世家Sonnleithner一家,因为大儿子与舒伯特在皇家学院是同学,让舒伯特自由出入,而且为他举办音乐聚会,这种聚会很快被称为“舒伯特圈子(Schubertiaden)”。生计对于舒伯特来说也不是问题。毫无疑问,舒伯特当时一无所有,他辞掉了教职,却也没有演出收入。而且那时没有出版商对他的作品感兴趣。但是他的仗义朋友们经常无所求地接济他。有的给他提供住处,有的提供乐器。他们一起出去吃饭,碰上谁带钱谁就付钱。舒伯特是聚会的明星,但一贫如洗。据说他有十几个外号。最有特点的一个是“什么能耐?”,更通俗一些就是“他买单?”当一个新人被介绍给舒伯特认识时,他经常这样问。舒伯特的另一个外号是“小蘑菇”。因为他只有1米57,又是个小胖子。

1820年标志着舒伯特风格走向成熟。未完成的清唱剧"Lazarus" () 于2月动工,随后主要的还有“the 23rd Psalm” (),“灵魂之歌”(Gesang der Geister) (),“Quartettsatz” in C minor ()和“流浪者幻想曲”。而且对于他作曲生涯更有意义的是在那一年他的两部歌剧在K?rntnerthor theatre上演:“孪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和“神奇的竖琴”(Die Zauberharfe) ()。尽管如此,他的大部分作品仍然局限于由Gundelhof的业余歌唱团演唱,这个歌唱团是早期他家的家庭四重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时的舒伯特向往着一份更体面的职位从而赢得更多的听众。无奈的是出版商都对他丝毫不感兴趣。直到他的朋友Vogl于1821年二月演唱了魔王,Anton Diabelli 才犹豫不决地同意印刷他的一些作品并付款,但合同很快被解除。舒伯特从那些出版社里得到的报酬是那样的可怜和微乎其微。这不是他朋友的错,只能说维也纳的听众不识才,而造成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中间人,是他们把舒伯特隐藏在观众视线之外。

事业上的挫折驱使舒伯特走近青楼女子,他希望这些思想简单的女子们可以使他压抑的心情得以解脱。不幸的是舒伯特1823年1月被感染梅毒,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当年秋天舒伯特入院治疗,有所好转,但次年年初他精神也受到重创,在一封信中他写到:“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怜的人”。

演艺经历

1823 年舒伯特完成了第一个为Wilhelm Muller的诗歌创作的歌曲集“快乐的磨坊女”(Die schöne Mullerin),D. 795,. 这部作品以及后来的“冬季之旅“(Winterreise) D. 911,被广泛地认为是舒伯特歌曲作品的巅峰之作。

1824年舒伯特写了壮丽的Octet in F (),"A Sketch for a Grand Symphony"; 当年夏天他重返?eliezovce,在那里他被匈牙利的当地语言特色深深吸引,而写成了Divertissement a l'Hongroise ()和String Quartet in A minor ()。舒伯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伯爵夫人,他当时的学生Caroline Esterhazy。无论后人如何评价这段罗曼史,在历史上都无从查证。

前几年的事业的低潮在1825年终于有了转折。舒伯特的作品源源不断被出版,经济上的压力有所缓和。舒伯特当年夏天在上奥地利度过愉快的假期,被当 地人狂热追捧。正是在这次旅行中舒伯特创作了歌曲集"Songs from Sir Walter Scott",其中包含了著名的“Ellens dritter Gesang”,,也就是当代人们熟悉的“Ave Maria”。

从1826年到1828年舒伯特除了在1827年去过一次格拉茨,一直呆在维也纳。回忆这三年的时光,好像除了作曲外鲜有故事发生。1826年他把一部交响曲献给音乐家之友协会而拿到了报酬。在1828年春天他第一次也是一生仅有的一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好评如潮。但他那些作品就象一部自传。“死亡与少女” ()写于1825-1826冬天,并于1826年1月25日首演。这年晚些时候“Rondeau brilliant”问世。

1827年舒伯特完成歌曲集“冬天之旅” (),以及两首钢琴三重奏(B flat,; and E flat,)。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从两部经典作品看音乐剧与歌剧的 培养学生唱歌的自信心

舒伯特(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作品赏析] 1.《魔王》D328()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 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 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父亲慈爱地问。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 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钢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 2.《圣母颂》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歌曲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 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 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3.《小夜曲》 舒伯特于1828年他逝世前数月完成这首小夜曲。原为作者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由维也纳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题名,意借天鹅临死才放喉歌唱之说,暗示这一套曲为作者绝笔。《小夜曲》是作者根据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所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这首《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也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广受人们喜爱。 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大小调交替发展。第一段d小调旋律轻盈婉转,情绪柔和明朗,模仿吉它的伴奏,表现了一位青年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慕之情。 第一段歌词是对四周幽静环境的描绘。接着是8小节抒情而安谧的间奏。 第二段中部转D大调,运用了变化音,调性的变化使感情变得激动,形成全曲高潮。 尾声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随着以D大调为主,带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束句由强渐弱,表现了爱情的歌声在优美恬静的夜色中渐渐远去。4、摇篮曲 从它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如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歌曲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摇篮曲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而且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母亲哼唱着摇篮曲长大。母亲通过摇篮曲,把人生的哲理,未来的希望以及母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这些哲理和希望如同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灵中开花、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烦死了不会写毕业论文

不会写大学毕业论文可以用以下方法写:

1、可以看看别人的论文,学习和借鉴,然后有灵感了自己写和导师讨论。

2、不会写论文,可以参考一下其他论文的形式。可以先模仿着他们的格式来写一下自己的想法。

3、不会写论文,那么可以找一些相似的论文作为参考,多看几篇,然后自己也就有了灵感,并且也可以下自己的导师进行请教

4、普通的本科生写论文之前都要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总结、凝练,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或者有的人对着原文删改然后复制到自己的论文中....将数十篇论文总结合到自己的论文中,就这样,一篇论文完成了.....

本科生不像研究生或者博士生那样,具有实验探究的条件,本科阶段理论学习为主,说到底这一阶段还是不停的学基础,实验研究也是和理论学习相配的,研究生阶段才是真枪实战,才开始真的搞研究,才有东西可写。

5、不会写论文怎么办 如果你不会写论文的话 那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网上搜索几天 然后看看别人的思路是怎么写的 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 慢慢的潜入进去就掌握了一个慢慢的模式了 他可能就会找到写的要点。

6、我之前也不会写,我的方法一是看看论文格式要求,二是参考已经发表的论文。

7、我们每个人都有第1次写论文的时候,第1次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所以确实不会写,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些论文的范文,根据他们这个写作格式来写。

8、写文章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大量的知识储备,可以先从写评论开始,在慢慢的练习写小短文,只要勤学苦练,定可以写出一手好文章

不会写毕业论文是比较正常的,大家也都是第一次接触毕业论文这个东西。相信各位平常也不怎么看专业有关自己的资料和文献,加上平常不写论文,导致一接触就是一头的雾水;

而且写论文也是比较看重平常的积累,实在不会就多沟通下自己的导师,和学长前辈吧,这样还是比较有用的,毕竟关乎毕业大事。参考这个毕业设计论文网

首先毕业论文不会写很正常,90%的学生都不会写,心情不要过于焦虑;其次多去某站看相关的视频,去了解各个部分应该写什么,具体的写作格式要求;另外,要多去查找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只要量足够多,自己的论文就很easy了,多拼凑,查重过了一般就没事;最后,我毕设老师一直强调“态度大于内容”,要把格式做好做对,内容反而没那么重要。

1.确定选题: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询问师兄师姐难度确定。

2.主题文献阅读:确定了主题就要进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并不只是泛泛地看大量文献,还需要一个整理的过程。一般阅读相关主题的10篇高质量论文,便能够大致了解这个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已经被提出的基本观点。

3.建立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在明确研究问题之后,就要根据研究问题找对应的原因,最后根据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是一连串有先后关系的关联线,清楚彼此的关系,写作起来才不至于混乱。4.列出论文框架

5.合理分配撰写任务(1) 规定较短分散的论文写作时间:每个人专注的时间都有限,更何况是面对写毕业论文如此枯燥的事。所以可以适当地缩短写作时间,分散到早上、下午、晚上不同时段,各抽1小时,来解决拖延的现象(具体分配还是看各自习惯)。(2)任务分解:根据上文列出的论文框架建立一一个日程表,细化到日计划,例如五大章节花费10天写完,每天写两个小章,每天花3小时,只有当任务被量化的时候,行动才会有保证。(3)选择适合写作的时间段。

大学毕业,你不懂得怎么写论文,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你没有认真学好课程;第二,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上大学。正是因为你没有学好课程,所以你不知道,你学到的东西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自然也就没有论文的题材;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或者是学这个专业,所以你也不懂得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去解决问题。总之这只能说明你没有做好这两点准备。

所以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在以后工作还是今后的学习中,千万不要跟风学习。别以为这个专业热,就去学习或者为拿到一个文凭而去学习,这样你学不到本质和根本的解决方案,未来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学没有用的东西,其实就是在浪费你的生命。

写毕业论文,因为你现在迫在眉睫,当然也要去马上完成这个论文,其实你可以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思考,比如说你可以运用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解决的结构完成论文。或者你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分类内容呈现,这些都可以作为你论文的结构,然后再进行内容填充。这样的话就能让你的论文显得有结构,然后又有内容。

另外,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论文去请他人帮你写,那你就是失去了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作为一个大学生,一定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上大学,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将来将要在社会上解决哪些问题,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才能够在无形中提高你的格局,千万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于论文的形式上,而应该看看写论文背后的作用是什么。

论文格式烦死了

视图——页眉和页脚插入——页码

按要求做,都不能省。

论文定稿以后,格式不太好看,按照学校的要求排版好论文,发现用word时间太久,如果很少使用某些功能,很多人找不到,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需用论文排版工具,paperbye里面就有支持排版功能。

只有第2项可以省略,其他的都不能省。

电大毕业论文论死刑

以死刑为线索,议论生活中常见的,最后套上结论,说如果怎么样怎么样,就会犹如被判死刑一样……

从一个切入点去写,如是否应该废除死刑·~不该废除死刑,死刑的适用有利于降低重特大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对于社会安定起着重要作用。 死刑的威慑力是事实存在的,如果废除了死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会急速增加,这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同时,死刑的废除或适用,跟一个国家的国情密切相关,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死刑的存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法律的作用在于教育群众,制裁犯罪。对于偶犯或初犯,或者罪行较轻的,适度的惩处就能够帮助其改过自新,但对于累犯惯犯和制造重特大案件的罪犯,教育作用不大,同时改过机会渺茫,重新流入社会会造成极大危害,此时,死刑就发挥了它的作用。 中国的法律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其承担的责任受到的刑罚与其罪行相当,那么如果废除死刑,重大案件罪犯所犯的罪实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现实可能承担的责任差距太大,无法体现法律正义的价值。点去写,如是否应该废除死刑·~死刑是一种最为冷酷,最无慈悲的"司法杀人"。它是对人性和人的尊严的践踏和漠视,还有它会增加一些暴力性犯罪的进一步发生。死刑它还为人们树立了残忍的榜样,它是以人杀人的表象,现在社会死刑并没有表现出它的威慑力,甚至有些人还将死刑看为一种人杀人的表演,而且很多的会对它怀有一种愤愤不平的怜悯感!等等 自己去找找把 ·~

1、法律作用的“社会控制”工具论。庞德在1911-1912年就发表了一篇以《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的》为题的纲领性论文,表达了他的社会学法学的基本思想。他认为社会学法学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创立、解释和适用法律方面,更加注意与法律有关的社会事实。衡量法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有用,是否产生效果,而不是它抽象的内容。总之,“我们越是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则我们的社会工程将越有效。”法社会学派通过强调法律的社会目的、效果和作用,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工程,是社会控制工具之一,其任务在于调整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2、法律价值的“社会利益”保障说。庞德借鉴了德国法学家耶林的利益分类说,将利益分成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三类。而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由于并非所有的利益都由法律调整,为避免个体间对某些利益的反社会冲突,有必要划定受法律调整的利益范围并加以分类。依据分类,应当对某种类型的利益给予优先的考虑,司法中应对社会利益加以衡量,而不是机械的依照法律实现所谓“正义”。这种利益在庞德看来,正义作为法的价值准则就意味着能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需求。3、法律正义的“非强力依赖”判断。庞德指出,自然法不是虚幻的普遍立法,而是“一种对实在法中的理想成分的鉴定”,即一种判断的标准。“这种鉴定可以确定和陈述出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社会理想,并且使它成为对各种论证、解释和适用标准的出发点进行选择的尺度。”自然法不再是绝对的永恒的,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有一种内容正在起着变化或形成着的自然法。”他努力证明正义并不是依赖于强力而存在,而是因文明社会的性质本身而决定,无论是十九世纪或二十世纪,正义始终高悬于统治者制定的实在法之上。法律不应是任何专制统治者随心所欲的工具,它是人类社会自我控制的手段。法律的具体形式由不同时代的共同理想所决定,强力应支持这种理想,但法律的本质永远不等于强力。

时间如果要的不急的话我可以给你写的。。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