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研究梁思成的相关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2024-07-07 22:37:02

研究梁思成的相关论文目录

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1梁思成.《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一期,1932.3.梁思成全集2梁思成.《蓟县独乐寺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3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4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4.5梁思成.《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12.6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12.7梁思成.《赵县大石桥》.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一期,1934.3.8梁思成.《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4.9梁思成.《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与刘敦桢、鲍鼎合写).营造学社四卷,1934.10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单行本).1934.11梁思成.《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三期,1935.3.12梁思成.《治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5.13梁思成.《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5.14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茸计划》.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一期,1935.9.15梁思成.《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二期,1935.12.16梁思成.《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棋(汉一宋).(五)斗拱(元明清)》.营造学社特刊.1935.12.17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单行本).1945.18梁思成.《中国建筑和艺术》(英文稿).为美国百科全书作.1946.19梁思成.《城市计划大纲序》(单行本).1951.20梁思成.《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文物二卷五期,1952.2121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物,1953.(10).22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学报,1954.(1).23梁思成.《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林徽因、莫宗汇合写).建筑学报.1954.(2).24梁思成.《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1958.25梁思成.《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建筑学报,1961.(7).

梁思成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他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长子.(一)中国人要写自己的建筑史梁思成作为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就是对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他是这门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建筑这个领域里,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但遗憾地是始终没有对它们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研究。梁思成于1931年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从此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研究中国古建筑中去。1934年,梁思成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他第一次将繁杂的古建筑构造、形制作了科学的整理与分析,对清式建筑各部分作法、制度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论述,第一次用近代投影图绘出清式建筑构件、装饰彩画详图,使人们对多彩的古建筑不再停留在一般的感叹上而获得科学的认识。1940年冬季,营造学社迁到四川南溪县的李庄镇,在李庄这几年里,梁开始较系统地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正是在这基础上的1942年,梁思成开始写著《中国建筑史》。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调查与文献资料第一次按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文献到实物,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都作了叙述,对各时期建筑特征作了分析比较。梁思成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几大特征,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分析了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这些论述和分析都大大超过了过去外国学者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前人未达到的高度。为了便于外国人认识中国古建筑,他还编著了英文的《中国图像建筑史》。1946年10月,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耶鲁大学请梁思成讲学,梁带着中国建筑史和东北大学任教时写的中国雕塑史书稿,以一个中国人自豪的心情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他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分析博得国外学术界极大的钦佩和赞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此授以他名誉博士学位。哈佛大学东方美术教授雷尔高度赞扬,认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作出了最宝贵的贡献”,“不仅是对中国的叙述,而是可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性文献”。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著作中多处引用梁的成果,称梁思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宗师。这些成果自然离不开营造学社的集体,刘敦桢,也是中国建筑历史理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十多年来同梁一起领导着学社的文献研究和调查工作。学社人不多,在十多年里积累了如此丰富的资料,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使中国古老建筑这一东方文化魂宝,得以拂去身上的尘埃,重显光辉于世界文化之林。(二)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事业的奠基人梁思成一辈子从事古建筑的研究,同时也一辈子在从事着文物建筑保护的工作。他调查古建筑,从历史、艺术、科学诸方面去发现、揭示它们的价值,正因为具有这些价值,因而同时也提出保护这些文物建筑的意见和措施。1932年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论文中,梁思成专门写了“今后的保护”部分,他提出:“保护之法,首须引起社会注意,使知建筑在文化上之价值;使知阁门在中国文化史上及中国建筑史上之价值,是为保护之治本之办法。而此种之认识及觉悟,固非朝夕所能奏效,其根本乃在人民教育程度之提高……”同时又具体地主张:“愚见则以保存现状为保存古建筑之最良法,复原部分,非有绝对把握,不宜轻易施行。”之后,在对杭州六和塔、曲阜孔庙的考察和修葺计划中都提出了保护的原则和具体修缮意见。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担任“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主任,他提出了需要保护的古建筑项目,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面前根本谈不上保护。抗日战争后期,当美国能够对日本本土实行轰炸时,梁思成在重庆向美国驻华使馆写信,呼吁要保护日本奈良、京都等地的著名古建筑,使它们免遭破坏。从梁思成个人来说,他的全家受尽了战争之苦,林徽因因此失去了健康,林的亲弟弟是空军飞行员,在对日作战中牺牲,还是梁思成去办理的后事,他当然希望日本受到打击,早日结束战争。他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认为日本这些建筑珍宝不仅是日本的,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理应受到保护,这就是当今“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所以日本人民称梁思成是保护日本文物建筑的恩师。1948年,清华大学所在地海淀区得到解放,这时解放军四面包围了北京城,一旦与傅作义将军的谈判失败即将武力攻城。正当梁思成、林徽因因怕攻城毁坏了北京古城而忧心忡忡时,由张奚若教授带两位解放军干部至梁家请梁在北京地图上标明必须保护的古建筑位置,他们对梁说:为了保护民族的古建筑即使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梁思成十分激动而愉快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同时带领建筑系教师很快编出一本全国重要古迹的名单,并注明他们的重要级别,送交中央以便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使它们得到保护,这份名单成了新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建筑保护项目的蓝本。可以说是梁思成与林徽因谱写了新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事业的第一篇章。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京定为首都,梁思成知道,北京即将开始大规模建设,他当时担任首都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他及时与规划专家陈占祥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他们主张将政府行政中心建在北京古城的西部另成新区,这样可以避免新旧矛盾,以便能够将北京古城较完整地保护下来,这是根据世界许多国家历史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很有远见的建议。当时也有专家根据解放初期的国情主张利用古城建设。梁、陈建议没有被采纳,于是在北京城内开始了新的建设,因此拆城墙、牌楼等等一系列对文物建筑的冲击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面对此情,梁思成四方呼吁,写文章做报告宣传古文物的价值,提出城墙可利用作为环城公园,开豁口以利交通等等保护的措施;他力排众议,亲自找到周恩来总理成功地保护住了原来决定要拆除的北海团城。上世纪60年代,文物建筑的保护整修工作日益开展,梁思成在考察了赵州桥和正定一些古建修理工作之后写了《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在文中,他明确地提出“整旧如旧”的主张:“我认为在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中,一般应以‘整旧如旧’为我们的原则。这在重修木结构时可能有很多技术的困难,但在重修砖石结构时,就比较少些。”综观梁思成的言论与行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对中国文物建筑保护的一系列主张与理论,这就是:梁思成提出不仅要保护单栋的文物建筑,而且也要保护它们的环境。对那些有重大价值的建筑群体甚至一座古城,也要作整体性的保护。梁思成提出在整修古建筑时,一般应该“整旧如旧”。在整修工作中应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但必须保持古建筑的原来外貌。梁思成提出对古建筑的复原应该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必须由懂业务的专家负责,在充分研究并了解该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做出多种方案比较,方可进行。梁思成提出:保护文物都是为了古为今用,但用之之道,多有不同。1964年5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第二届历史古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了《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简称为“威尼斯宪章”。这部宪章总结了世界各国在保护古建筑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有关历史古迹定义、保护、修复、发掘等方面的原则与纲领,这些内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值得注意的事,在这部宪章中提出的:古迹保护包含着对一定环境的保护;修复中可采用有关的现代建筑及保护技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修复的前后必须对古迹进行考古及历史研究;为社会公用之目的使用古迹永远有利于古迹的保护等等原则都和梁思成的主张完全一致。这自然不是偶然现象,因为梁思成对中外古代建筑的价值都有深刻地认识。无论在美国留学,在欧洲考察,在国内从事研究工作时,他都密切注意和研究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站得高,看得全,想得远,因此,他提出来的主张必然带有普遍性,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梁思成有的主张并不与《威尼斯宪章》一致。例如宪章规定在修补古迹缺失部分时,修补部分须区别于原作,就像我们在罗马见到的斗兽场和一些古迹的柱子那样,斗兽场用砖或其它材料修补部分与原来的石料有明显的区别;一些石头柱子的柱头、柱身有损坏用砖填补后外观上也保持明显区别,这就是修复工作中的可识别性原则。但梁思成却主张修补部分最好要与原貌相协调,他十分赞赏山东观音寺砖塔的修法,缺损部分用旧砖实砌,新旧浑然一体,他认为,基本上保持了这座塔的风格和个性。在孔庙修葺中,如果用了新材料而给参观者得到与原材料极不同的印象,他也认为是应该极力避免的,这可能是梁思成根据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而提出的主张。实践证明,梁思成是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不但在理论上具有世界的水平,而且在实践上还是一名勇敢的斗士。他始终盼望着有一部既符合世界文物保护先进理论、又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中国宪章——北京宪章的诞生.

清式营造则例前言序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平面第三章 大木第四章 瓦石第五章 装修第六章 彩色清式营造辞解清式营造则例各件权衡尺寸表清式营造则例图版营造算例建筑设计参考图集(梁思成 主编 刘致平 编纂)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序《全集》主要内容:第一卷 是20年代后期和1932年等的古建筑调查报告和文章以及《中国雕塑史》等,证实梁先生是研究中国雕塑历史的开拓者。第二卷 编入了1933年至1935年期间写的古建筑调查报告,由孙大章校阅并注释。第三卷 主要内容是1935年至1946年期间写的文章及调查报告。由杨鸿勋、王世仁校阅注释。第四卷 收入了梁先生的重要专著《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等,由王世仁校阅并注释。第五卷 编入1945年至1971年间写的文章和书信,由左川校阅并注释。第六卷 收入的两部专著《清式营造则例》和由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辑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都是目前建筑工作者从事古建筑修复及设计所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由郭黛姐校阅并注释。第七卷 是宋代李诫著《营造法式注释》由徐伯安、王贵祥校阅注释。第八卷 是梁先生用英文写的《图像中国建筑史》由梁先生之子梁从诫翻译并注释,由孙增蕃校。这部专著是梁思成抗战时期撰写的。第九卷 主要是梁思成先生的建筑设计作品、绘画作品和梁思成年谱,由梁思成夫人林洙编辑。设计作品共收入10项,有照片和图纸。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选了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探究中国建筑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兴趣,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教学难点:

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的形象理解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同学们从中找出中国的建筑(图片展示),同学们为什么能从这组图片中一眼看出属于中国的建筑呢?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能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课文分析

1.解题:课文的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哪一个词是关键词?

明确:特征

2.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几点基本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九点基本特征,想一想,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总体特征?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明确: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的。一二点属于总体特征,三至五点属于结构特征,六到九点属于装饰特征。

3.在称赞中国建筑的坚固性中有句俗语“地陷墙塌屋不倒”,而中国的建筑之所以会如此的坚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的稳固性。作者用了三点来具体介绍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下面我们分成3组结合具体问题来研究一下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

问题:1.中国房子是靠什么材料承重的?这种材料是怎样搭建成房子的基本构架的?2.什么是斗拱?它的作用是什么?3.举折、举架是怎样构成的,它作用是什么?

明确:1).依靠木材承重。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副梁架之间用枋、檩连接。

2).斗拱是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作用是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的。而正因为在斗拱的设计中体现出中国的建筑工匠们在建筑力学和建筑美学方面的智慧,斗拱的设计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3).举折、举架的作用是形成屋顶的坡度。

4.从作者介绍的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的介绍顺序中我们发现,一间房子由下而上可以分成三部分: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那么,中国建筑体系中是如何把这一间间房子联系在一起的呢?我们来看《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描写(幻灯片展示: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体会一下,中国的一所房子在平面布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梁思成日本古代建筑研究论文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

可以从日本古代建筑学习中国唐朝风格来写 最具代表的是日本的京都 可以延伸开写...横向比较 从建筑的中国风入手..到人文情怀的变迁..及日本古代建筑对中国风的本土化..等等

搜一下:关于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及科学成就的资料的作文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任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之后,在文化部举办的文物界知名人士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也与吴晗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1914)就学。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

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

1928年3月21日,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思成

关于桥梁相关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桥梁的未来发展

桥梁工程论文 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趋势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现已建成8700km。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跨越大江(河)、海峡(湾)的长大桥梁建设也相继修建,一般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中、小桥、立交桥,形式多样,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为公路运输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都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计算分析手段。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保证了建设资金来源。 我国广大桥梁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可贵、难得的机遇,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积极工作,多做贡献。 结合常用的桥型谈谈对公路桥梁发展趋势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一、板式桥 板式桥是公路桥梁中量大、面广的常用桥型,它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做成实心和空心,就地现浇为适应各种形状的弯、坡、斜桥,因此,一般公路、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中,广泛采用。尤其是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和平原区高速公路上的中、小跨径桥梁,特别受到欢迎,从而可以减低路堤填土高度,少占耕地和节省土方工程量。 实心板一般用于跨径13m以下的板桥。因为板高较矮,挖空量很小,空心折模不便,可做成钢筋混凝土实心板,立模现浇或预制拼装均可。 空心板用于等于或大于13m跨径,一般采用先张或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先张法用钢绞线和冷拔钢丝;后张法可用单根钢绞线、多根钢绞线群锚或扁锚,立模现浇或预制拼装。成孔采用胶囊、折装式模板或一次性成孔材料如预制薄壁混凝土管或其他材料。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板桥,其发展趋势为:采用高标号混凝土,为了保证使用性能尽可能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方式和锚具多样化;预应力钢材一般采用钢绞线。板桥跨径可做到25m,目前有建成35~40m跨径的桥梁。在我看来跨径太大,用材料不省,板高矮、刚度小,预应力度偏大,上拱高,预应力度偏小,可能出现下挠;若采用预制安装,横向连接不强,使用时容易出现桥面纵向开裂等问题。由于吊装能力增大,预制空心板幅宽有加大趋势,左右板宽是合适的。 预制装配式板应特别注意加强板的横向连接,保证板的整体性,如接缝处采用“剪力键”。为了保证横向剪力传递,至少在跨中处要施加横向预应力。 建议中、小跨径板桥,应由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标准图,这样对推动公路桥梁建设,提高质量,加快设计速度都会带来明显的好处。 二、梁式桥 梁式桥种类很多,也是公路桥梁中最常用的桥型,其跨越能力可从20m直到300m之间。 公路桥梁常用的梁式桥形式有: 按结构体系分为: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T型刚构、连续刚构等。 按截面型式分为:T型梁、箱型梁(或槽型梁)、衍架梁等。 梁式桥跨径大小是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交通、桥梁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成就。 现从以下几种常用的结构形式介绍梁式桥在公路桥梁上的使用和发展趋势。 文秘杂烩网

毕业 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后期也完成不了。那么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择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铁路毕业论文题目

1、铁路客运高峰期常态化运输组织 方法 分析

2、铁路站场设计对运输影响的探讨

3、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效率的分析与对策

4、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探讨

5、针对铁路煤炭高效运输的策略探讨

6、铁路运输安全监管体制探究实践

7、论我国铁路运输成本优化的改革思路

8、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9、现代铁路货物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策略研究

10、铁路调度运输组织效率探讨及对策

11、铁路货物运输产品形式及其组织形态研究

12、关于市场导向型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思考

13、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派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4、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5、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

16、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平台的关键流程

17、试论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18、从95306网站看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19、论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20、铁路列车乘务人员用餐及工作条件问题研究

21、关于铁路旅客运输晚点赔偿的问题研究

22、铁路运输领域内物联网的应用探析

23、铁路旅客安检系统现状及发展研究

24、基于铁路运输节能技术应用

25、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策略的思考

26、地铁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27、铁路煤炭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8、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9、铁路行包运输运能分配方案研究

30、铁路运输散堆装货物特性及分类

31、地铁列车追踪运行的节能控制与分析

32、城轨交通乘务任务 配对 的集合分割模型及算法

33、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34、地铁运行过程中车门控制的安全性研究

35、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36、地铁供电系统日常运行要点

37、铁路客运乘务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38、地铁车辆正线运行客室噪声

39、关于对动车组乘务服务员收入分配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40、旅客列车乘务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扶梯的运行方式对地铁乘客疏散的影响

42、高铁动车组乘务人员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

43、地铁车辆运行工况对轴箱轴承寿命的影响

44、地铁列车安全运行的远程诊断技术

45、地铁运行下环境隔振 措施 研究

46、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技术

47、临时加开列车的乘务工作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

48、铁路客站安检高清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49、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50、基于WLAN的地铁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论文题目

1、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的空间耦合振动及其环境振动

2、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结构静动力行为研究

3、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预测与评估

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型式选择研究

5、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部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7、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制动系统仿真程序设计

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仿真研究

9、快速公交(BRT)在我国大城市的应用研究

10、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11、采用独立车轮的直线电机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12、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车桥耦合振动仿真研究

1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比较研究

14、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结构设计及动力学性能分析

15、基于ADAMS的悬挂式单轨车辆悬挂参数优化和侧风影响研究

16、城市轨道列车电力牵引系统设计及仿真

17、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车辆选型及动力学性能研究

1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轮监测系统设计与算法研究

19、上海地铁维保公司轨道交通车辆RAMS管理研究

20、面向轨道交通的灵活型接驳公交站点选址研究

21、路面单导向轨胶轮式车辆动力学研究

22、基于轻量化与模块化的铝合金车体结构设计

23、轨道交通车辆设计方案与过程管理优化

24、跨座式城市单轨车辆轮胎磨损特性研究

25、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零部件参数化设计研究

2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础制动关键部件热疲劳仿真研究

27、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可靠性建模及仿真研究

28、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关键系统故障分类算法研究及诊断系统开发

29、基于图像处理的制动盘裂纹检测系统研究

3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称重调载试验系统研究与设计

31、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立体空间模式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受流稳定性研究

3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负载阻力模拟系统研究

34、城市轨道车辆运行节能方法优化研究

35、基于关键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购项目 时间管理 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单部件维修策略及鲁棒优化研究

37、轨道交通车辆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

38、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联络线设置方法研究

39、基于阻力加载系统的城市轨道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研究

4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电弓综合性能分析与研究

41、基于频率切片小波变换的轨道交通轮轨振动信号分析

42、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装置产品检测技术研究及检测设备研制

43、基于可靠性分析的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维修周期研究

44、基于信息融合的列车悬挂系统故障分离研究与列车安全评价

45、城市轨道车辆电气制动能量建模及分析

46、铰接式城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47、中央导向胶轮路轨车辆动力学研究

48、基于CAN总线的城轨车辆牵引控制的应用研究

49、120km/h A型 地铁转向架低动力作用研究

5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选型评价体系研究

铁路运输管理论文题目整理

1、铁路保价运输营销及理赔管理分析体系研究

2、基于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的铁路物流优化管理问题研究

3、铁路运输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变革探析

4、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

5、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关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

7、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8、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效益

9、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

10、浅谈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 财务管理 的影响

11、优化铁路非运输企业机构编制管理的思考

12、试析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3、关于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

14、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15、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探讨

16、铁路运输企业改进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17、新形势下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运输收入预算管理的思考

18、从我国铁路运输产品的公共性谈及运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19、铁路运输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管理改革趋向

20、地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初探

21、解析应用管理会计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意义

22、煤炭企业专用铁路运输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23、对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4、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应收债权管理的路径思考

25、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

26、渝涪新建铁路二线工程线运输组织与既有线运输组织的协调管理分析

27、高速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风险和对策研究

28、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思考

29、浅议铁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策略

30、铁路运输收入的管理与铁路经济效益的关系

31、合资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安全监管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

32、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及其税务优化管理--以H铁路局为例

33、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委托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34、铁路运输管理中如何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35、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定价方法与策略研究--基于收益管理理论分析

36、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物流运输经济管理

37、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38、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探索

40、铁路运输企业加强预算管理研究

4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42、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

43、浅论新时期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铁路运输行业为例

45、城际铁路公司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的固定资产管理

46、铁路企业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探讨

47、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

48、试论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49、铁路运输效益管理现状研究

50、新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交通运输论文题目

★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2)

★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2)

★ 交通运输本科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的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交通运输的毕业论文

★ 大学本科交通运输毕业论文

★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交通运输专科生的毕业论文(2)

桥梁的研究性论文的研究目的

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古代桥梁以通行人、畜为主,载重不大,桥面纵坡可以较陡,甚至可以铺设台阶。在有重载马车之后,载重量逐步加大,桥面纵坡也必须使之平缓。这时的桥梁材料仍以木、石为主,铸铁和锻铁很少使用。 从桥梁的原始雏形——堤梁(及在浅滩溪涧中筑起一个个石堤,堤间流水,人从石堤上跨越)、独木桥、浮桥(架设在船只上的桥)和石拱到现在超千米跨度的悬索桥,桥梁工程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发展可谓翻天覆地。然而桥梁工程能拥有这翻天覆地的发展取决于工程材料和工程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力推动。在原始社会里,懵然无知的古人类还只是追求有一个起身的洞穴和能填饱肚子的食物,还不会想到桥。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创造了桥。然而那时工程材料的使用仅限于天然的木和石块,且工程技术非常落后,所以人们只能建造简单的桥——堤梁、独木桥和简单的石拱。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是一座用石块干垒的单孔石拱桥,距今3500年左右建成。我国古代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元590——608年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叫)河上留存至今的隋代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即赵州桥。该桥全长,桥面宽约10m,采用28条并列的石条砌成拱券形成。拱券矢高。拱上设有4个小拱,既能减轻桥身自重,又便于排洪,且更显美观。该桥无论在材料使用、结构受力、艺术造型和经济上都达到极高成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早于欧洲同类桥约1000年。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这个时期内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有:——有力学和结构理论作为指导;——砖、瓦、木、石等结构建筑材料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及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得到发展;——施工技术进步很大,建造规模日益扩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在这个时期内,以下几件大事对桥梁工程的影响巨大: (1)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在1638年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论述了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梁的强度,首次用公式表达了梁的设计理论。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87年总结了力学三大定律它们是土木工程设计理论的基础。 (3)瑞士数学家欧拉1744年出版《曲线的变分法》建立了柱的压屈理论,得到计算柱的临界受压力的公式,为分析土木工程结构物的稳定问题奠定了基础。 (4)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1850年开始生产。这是形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使得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后来,在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才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 (5)1859年发明了贝塞麦转炉炼钢法,似的钢材得以大量生产,并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土木工程。 (6)1867年法国人莫尼埃用铁丝加固混凝土制成花盆,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工程中,建造了一座蓄水池,这是应用钢筋混凝土的开端。1875年他主持建造了第一座长16m的钢筋混凝土桥。 (8)1779年英国用铸铁建成跨度为的拱桥;1826年英国用锻铁建成跨度为177m的悬索桥;1883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跨钢悬索桥——布鲁克林桥;1890年英国又建成两孔主跨达521m的悬臂式刚架桥,这样,现代桥梁3种基本形式(梁桥、拱桥、悬索桥)相继出现。 自从有了铁路以后,桥梁所承受的载重逐倍增加,线路的坡度和曲线标准要求又高,且需要建成铁路网以增大经济效益,因此,为要跨越更大更深的江河、峡谷,迫使桥梁向大跨度发展。石材、木材、铸铁、锻铁等桥梁材料,显然不合要求,而钢材的大量生产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在技术方面,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的许多铁路桥发生重大事故;从这时起,正在发展中的结构力学理论得到了重视,而在它的静力分析理论完全确立并广泛普及之后,桥梁因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事故显然大为减少。 二十世纪以来,公路交通有很大发展。在内陆,需要在更多的河流、峡谷之上建桥。在城市中,以及在各种交通线路相交处,需要建造立交桥。在沿海,既需在大船通航的河口、海湾、海峡修建特大跨度桥梁,又需在某些海岛与大陆之间修建长桥。 由于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现代桥梁工程的发展尤其迅速,世界各国相继建造出超千米的桥梁。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西班牙的卢纳巴里奥斯桥,跨径达440m,采用了双面辐射形密索布置. 世界第一的悬索桥——日本明石海峡桥,横跨日本内海,使日本神户与淡路岛紧紧相连.这座大桥全长3190M,中央跨度1990m于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里氏级地震.目前中国在建的一批公路桥梁,无论是桥梁的数量还是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科技含量,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创造了中国建桥史之最。据悉,这些桥梁主要有:阳逻长江大桥,主跨1280米的悬索桥;南京长江三桥,主跨648米的斜拉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跨江连岛的主跨1490米悬索桥和406米斜拉桥组合;深圳湾跨海大桥,主跨180米独塔单索面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088米的斜拉桥,居世界第一;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长36公里,是世上在建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一个国家同时在建这么多世界级桥梁,在世界上不多见。 桥梁需要大量修建,而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于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引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桥式,对结构行为进行更精确的数值分析,采用更精确的结构试验进行验证,以使桥梁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桥梁工程学主要研究桥渡设计,包括选择桥址,决定桥梁孔径,考虑通航和线路要求以确定桥面高程,考虑基底不受冲刷或冻胀以确定基础埋置深度,设计导流建筑物等;桥式方案设计;桥梁结构设计;桥梁施工;桥梁检定;桥梁试验;桥梁养护等方面。 在建桥材料方面,以高强、轻质、低成本为选择的主要依据,近期仍以发展传统的钢材和混凝土为主,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建筑钢材的脆断机理、初始几何缺陷等,以及混凝土材料的非弹性问题(收缩徐变以及疲劳等),将继续作充分的研究,使能正确控制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至于碳纤维塑料等在桥梁上的广泛应用,还必须在降低成本以后才有可能。 在桥梁勘察设计方面,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或复杂的桥型将不断涌现。高速公路的发展,对桥梁设计亦将提出新的要求。在桥式方案设计中,将有可能利用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借助电子计算机选出最佳方案。 在结构设计计算中,采用空间理论来分析桥梁整体受力已成为可能;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将进一步反映在桥涵设计规范中,使桥梁设计的安全度得到科学合理的保证。桥梁美学作为时代、民族的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反映,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桥梁的面貌将蔚为大观。 在桥梁施工方面,对施工组织将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在施工技术中,将不断引用新技术和高效率、高功能的机具设备,借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如采用激光测量控制结构的精确定位;引用自升式水上平台克服深水基础的困难;利用遥控设备在沉井、沉箱中挖基,以减少劳动强度并避免人身危险;利用高质量的焊接技术,借能推广工地焊接等,此外,装配式桥梁也将有所发展,以使结构和构件标准化,生产工业化。 在桥梁养护维修方面,要求对既有桥梁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在桥梁维修检查中,引用新型精密的测量仪表,如用声测法对结构材料的缺陷以及弹性模量进行测定;用手携式金相摄影仪检查钢材的晶体结构俾能及早进行加固防患于末然,以便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桥梁工程始终是在生产发展与各类科学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下,遵循适用、安全、经济与美观的原则,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除了要求桥的功能完善,还讲求桥的外形美观、有艺术性 ,桥梁地建造将更加复杂化,更加艺术化,桥梁的未来将更加多元化,是现代桥梁更现代,还是旧式桥梁的复兴,值得期待!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 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在秦汉时期,我国已广泛修建石粱桥。世界上现在是保 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粱桥,就是我国于1053一1059年 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也称洛阳桥,此桥长达800米,共47 孔,位于“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桥以 磐石铺遍桥位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且独具匠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成整体,此也是世界上 绝无仅有的造桥方法,近千年前就能在这种艰难复杂的水文 条件下建成如此的长桥,实是中华桥梁史上一次勇敢的突破。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 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 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 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 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 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 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1240年建造的福建潭州虎渡桥,也是最令人惊奇的一 座粱式大桥,此桥总长约335m,某些石粱长达23.7m,沿宽度 用三根石粱组成,每根宽1.7m,高1.9m,重达200多吨,该桥一直 保存至今”历史记载,这些巨大石梁桥是利用潮水涨落浮运建 设的,足见我国古代加工和安装桥梁的技术何等高超。 广东潮安县横跨韩江的湘子桥(又名广济桥)此桥始 建于公元1169年,全桥长517.95m,总共20墩19孔,上部结构有 石拱、木梁、石梁等多种型式,还有用18条活船组成的长达 97.30m的开合式浮桥,设置浮桥的目的,一方面适应大型商 船和上游木排的通过,并且也避免了过多的桥墩阻塞河道, 以致加剧桥基冲刷而造成水害,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 桥,柱石桥之长、石墩之大、桥梁之多以及施工条件之困难 工程历时之久,都是古代建桥史上所罕见的。。 1957年,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胜利建 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的正桥为三联3X128m的连续钢桁粱,双 线铁路上层公路桥面宽18m,两侧各设2.25m人行道,包括引 桥在内全桥总长1670.4物,大型钢梁的制造和架设、深水管柱基础的施工等,对发展我国现代桥染技术开创了新路。 1969年胜利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并使用国产高强钢材的现代大型桥梁,正桥除北岸第一孔为128m简支钢桁粱外,其余为9 孔3联,每联为3x l60m的连续钢桁粱。上层是公路桥面,下层 为双线铁路,包括引桥在内,铁路部分全长6772m,公路部 分为4589m,桥址处水深流急,河床地,质极为复杂桥墩基础 的施工非常困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显示出我国的建桥事 业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是我国桥梁史又一个重要标 志。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而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1990年四川省在宜宾市建成的小南门桥,跨径达到240米,已是当时世界上中承式拱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2001年11月7日,小南门大桥因吊杆锈蚀造成部分桥面跨塌,在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全桥进行了检测,大桥整体结构依然完好。小南门大桥所付出的代价是创新的代价,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一睹1400年前的赵州桥。 1991年,四川省苍溪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旺苍大桥,跨径115米。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各地虽然兴建了不少钢管混凝土拱桥,但跨径始终在200米以下徘徊,直到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了三岸邕江大桥,一举将此类桥梁的跨径提高到270米;1999年又建成了跨径220米的六景大桥。此后,在湖北、浙江和贵州等省,跨径在250米左右的钢管混凝土公路、铁路拱桥开始增多。 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 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 1997年重庆万县长江大桥建成。大桥位于万州区(原万县市)黄牛孔处,是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跨越峡江天险的特大型拱桥。大桥一跨飞渡长江,全长 米,主拱圈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型混凝土结构,主跨420米,桥面宽24米,为双向四车道,是1995年贵州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 300米大关,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不凡。 华夏第一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八五”规划的“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中沿海主骨架的跨江工程,是目前 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钢悬索桥。大桥由桥塔、主缆、锚旋和钢箱梁等主要部件组成。大桥全长3071 米,主跨1385米;桥面宽33.8米,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通航净空为50米,可通行五万 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轮。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两根主索,各长2400多米,直径近1米,每根重1.4万 多吨,主索用127根直径5.3毫米的钢丝搅成索,再由169股钢索组成主索。主桥每边有85个吊杆,每个吊杆2根,用以连结主索和桥面。 两岸索塔标高为196.236米,相当于65层搂高。北塔基长43.5米,宽73.5米,下有123根近90米长的基础桩。北锚的混凝土陈井平面长69米,宽51米(面积相当于一片足球场大)。沉入地面58米,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沉井。江阴长江大桥于1994年11月22日正式开工,1999年10月1日胜利通车,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设,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现如今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水平进行阐述,可以从技术创新体制建设方面这个角度出发进行描述,中心要明确等等。

正文:

现如今,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如何利用现有的设备来满足人民对交通便利的需求,成为桥梁建设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相信随着施工施工技术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及计算软件的普及,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公路桥梁施工方法。

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桥梁施工单位与其他一些企业一样,工作任务仍要靠上级直接下达命令,所要做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改进还要靠有关部门立项拨款才可进行后续工作,而当桥梁施工完成后又往往束之高阁,只有一小部分能产生应有的可观效益。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由于受国际关系的影响,我国桥梁建设行业与真正的国际标准要求还是存在很大的距离。这使得企业在桥梁施工的技术创新方面的紧迫感和积极性都大打折扣。

首先,在技术创新体制建设方面出现了缓慢进展的局势。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明令要求大型桥梁施工单位要建立以技术为中心的一种系统的创新体系,但仅仅有一小部分的企业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大部分桥梁施工单位仍选择维持旧有的施工技术体制,甚至有些企业仅仅在表面上建立了技术中心,而实际上却没有按新的体系运行。

其次,桥梁施工单位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由于施工建设市场的不完善和一些不良的施工风气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只要能拿下桥梁施工工程就可以把一系列的任务都能完成,这也就造成了他们重经营轻技术问题的产生。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施工技术创新的投入还是不够。这也就导致了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够,多数桥梁施工单位对于科技的投入量不够,技术进步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产业升级相应滞缓。

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强制式来对混凝土的拌制,需要注意的是拌制时间一定要达到施工要求,拌制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因为搅拌时间如果过短,那么混凝土的混合将不会均匀,而搅拌时间如果过长,那么将会破坏混凝土原材料的结构。

同时,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控制加水量和外加剂的用量。只有科学的控制水灰比例,减少混凝土的干缩量。只有把混凝土拌制均匀,才能达到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从而满足桥梁施工的需要。

良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能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还能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这样会使由温度造成的裂缝产生几率得到降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实来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是不允许过振现象所导的混凝土表面粗、细集料离析而靠近模板的混凝土表面集料集中问题的出现,也要注意不可产生漏振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麻面、蜂窝、孔洞、裂缝等质量问题。

在每次地振捣部位振动直到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才可以徐徐提起振动器。总之,混凝土的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只有混凝土振捣的结果符合要求,才能使桥梁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裂缝是桥梁施工的主要病害,那么对于防止裂缝产生的关键在于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收浆完成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的状态。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很大的热量,混凝土空心板在浇筑完成后必须在侧模外喷水散热,以免混凝土由于温度过高,体积膨胀过大,在冷却后体积收缩过大产生裂缝。

在桥梁工程的施工期间,预应力的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但在后期的相邻标段的现浇梁施工时,却发现梁顶面的高程出现异常,这很可能是由于边墩顶内侧支座脱空造成的。在对桥梁预应力问题的处理中,桥梁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桥梁的基础、桥墩、现浇梁施工的各个工序都会造成预应力问题的发生。

在桥梁可以通车后,气温回升会造成桥梁弯处梁不同程度发生了支座脱空现象, 使桥面伸缩缝受到严重的损害而使路面无法正常行车。支座脱空的处理方法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需要将箱梁整体起顶后进行支座位移,同时要对墩帽及桥墩进行加宽处理,基础要增加钻孔桩。匝道被迫封闭,处理时间长达半年。

局部蜂窝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强度大大降低了结构的严密性,其疏松的结构强度几乎达到了最低点。在桥梁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局部蜂窝问题,会导致它所承受能力极大地减少,并且遭受腐蚀而造成重大的损伤的几率更大,大大地降低了桥梁施工工程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现如今,我国的桥梁施工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利用现有的施工技术来满足人民对交通便利的需求成为桥梁建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信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经验的积累,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桥梁施工方法,为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公路桥梁 论直到更多了解分析这样我才好决定

梁祝新歌论文研究思路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埃尔文·舒尔霍夫《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圣桑《死之舞》音乐特征及演奏探析 《小河淌水》《槐花几时开》的演唱特点与艺术分析 吉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的演奏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曲式分析与演奏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曲式分析与演奏研究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研究 巴托克《小宇宙》曲式分析与教学研究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式结构研究——以九首钢琴奏鸣曲为例 万哈尔《D大调低音提琴协奏曲》曲式分析及演奏诠释 乔治·利盖蒂钢琴组曲《利切卡尔》分析研究 从曲式分析到风格分析——音乐分析课程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 中国民歌《茉莉花》之研究——以江苏、河北两地《茉莉花》为例 对我国现行常用曲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教学与演奏分析 王立平与《红楼梦》声乐作品研究 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以贝多芬奏鸣曲《热情》为例 古典隽永,情融浪漫—勃拉姆斯三首钢琴三重奏创作技法研究 论奏鸣曲式在胡梅尔钢琴奏鸣曲的运用 钢琴基础教材的音乐性与技术性的阐释与展望——以《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作品100)为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剖析 论肖邦E大调第四首谐谑曲 谈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 勃拉姆斯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音乐分析研究 《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之创作与演奏风格探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音乐理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曲式分析》课程为例 勋伯格,《在茂密绿叶的遮掩下》-声部连接、和声和谐度、歌词、曲式分析 舒曼《C大调幻想曲》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罗德里戈早期吉他协奏曲研究 一曲壮丽的革命诗篇——柯达伊交响变奏曲《孔雀飞》的曲式分析与内容初探 格拉祖诺夫钢琴奏鸣曲的结构思维研究 李斯特《塔兰泰拉》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刘文金二胡作品研究 黎英海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民族化元素及演奏研究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的咏叹调研究——以杨晓冬的两首咏叹调为例 偏而不离——认知诗学视角下《裂缝》的解读 合唱准备练习探究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创作风格与钢琴演奏分析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分析 黄虎威长笛独奏《阳光灿烂照天山》结构分析及演奏难点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分析 徐景新创作歌曲的演唱探微——以《飞天》、《春江花月夜》、《卜算子 咏梅》为例 维奥蒂《a小调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研究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试论民族歌曲创作与演唱中的风格性与兼容性——结合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的演唱体会 马思聪四首小提琴作品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浅谈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演奏技法应用及艺术表现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乔治·格什温歌剧《波吉与贝丝》中二首唱段分析研究 由《我爱这土地》分析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 浅析约翰·约阿希姆·匡茨《c小调三重奏奏鸣曲》创作背景和演奏特点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0号第二乐章的双排键电子琴编配与演奏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伊萨伊《第六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及演奏分析 筝曲《醉·舞倾城》的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 德彪西《萨克斯管与乐队狂想曲》的音乐学分析 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探微 艺术歌曲《梁祝新歌》的演唱诠释与研究 歌曲《淋湿的梦》的艺术特点及演唱探析 歌曲《我怎样去爱你》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前天夜里,我的孩子》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土家撒叶儿嗬》的演唱分析 格拉纳多斯钢琴组曲《戈雅之画》之研究 论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分析和演唱处理 艺术歌曲《湘累》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 四川大竹盘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创作技法 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研究 论米夏克低音提琴第一奏鸣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早期变奏曲的艺术特征——以变奏曲WoO 71为例 怀揣思乡情 盼望归故乡——探究《望乡词》的艺术情感及分析 交响组曲《五行》之创作体会与技法分析 库夏科夫《冬季素描组曲》音乐创作及演奏分析 特奥巴尔德·波姆《大波兰舞曲》作品与演奏分析 歌曲《孟姜女》的艺术风格及演唱分析 套曲《夏夜》中浪漫主义风格与演唱元素的呈现——以《在滨海湖上》和《离别》为例 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肖邦《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舒曼钢琴组曲《森林情景》音乐与演奏分析 古筝协奏曲《红高粱叙事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许学东扬琴作品《瑶山夜画》的演奏分析 路易斯·斯波尔单簧管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法——以为例 二胡作品《曾侯乙传奇》的二度创作探索和实践 巴拉基列夫“回教风幻想曲”《伊斯拉美》演奏技巧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剖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以《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 巴赫《创意曲集》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裕固族民歌《木拉呗哩》的演唱探析 豫剧风格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创作与演唱中的呈现 塔克塔谢维利《C大调长笛与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与演奏技巧分析 Max Reger三首中提琴无伴奏组曲音乐演奏分析 何占豪古筝三重奏《姐妹歌》的演奏分析 宋词新曲的演唱分析——以音乐会中两首曲目为例 肖邦《波兰舞曲》结构特征研究 舒伯特《即兴曲》的音响版本比较 莫扎特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音响版本研究

答案〔材料〕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其实需要发现的何止是美,社会,人生,自我……都有值得去发现的。请以“发现”为话题,按高考要求,写一篇作文。〔范文一〕牵牛花汲婧若不是那一次偶然的发现,我想,现在的我,可能已经完全被苦闷、烦恼所俘虏了。那是一个阴天,从早晨起就一直下着雨。灰蒙蒙的天使本来就很苦闷的我心情更加压抑。最近一个时期,我在学习上很不顺利,几次考试的成绩都很不理想。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到来,而我的状态实在很让人担心。就在今天,老师公布说这次期中考试加了历史和政治两科,并且发了几十张复习卷子,要求回家认真看一看。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我原来的复习计划打垮了,同时打垮的,还有我仅剩的那一点自信心,真不知道面对那摆满书桌的各种资料,我该如何分配剩下的两周时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到今天的书包格外的沉,压在肩上的负担也格外的重,这一切连同我那颗沉甸甸的心,都快要把我压垮了。我低着头,慢慢地穿梭于嘈杂的街道之中。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这时,一个粉红色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一朵稚嫩的牵牛花,不知什么原因,她过早地开放达个寒冷的早春。在雨中,她瑟瑟地发关抖。在灰色的街道,黑压压的楼群中,这小路边的一点颜色格外引人注目。我怜惜地看着她,而她,则笑盈盈地看着我。我发现,虽然她所处的环球前好大的不足,她却是近乎完美的。她的花瓣已完全舒展开,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茎紧紧地缠住栏杆,展现出生命的力量,她用粉红的喇叭,吹出了美妙的生存乐章,她用那纯洁的笑脸,向路人诉说着生存的喜悦,她用自己的色彩,诠释了生命的全部美丽。我发现了,在喧闹的都市中,这一片没被污染的净土;我发现了,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路边这一张真诚的笑脸;我发现了,在苦闷烦恼掩盖下,自己心中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也发现了自己如同牵牛花那样的坚强。是的,不论周围的条件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心中有信念,有执著,有对美的热爱,有对生命真诚的信仰,就一定可以使自己变得完美,即使这种境界不易达到,只要追求过了,就是动人的。我感谢上天让我有了这样的发现,这一页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我告别了牵牛花,快步向家走去。〔简评〕学习不顺,考试不理想,心情苦闷,老师又为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布置了很多复习题。学生在这种时候是心绪最低落的时候。本文作者就从这种心境入笔,描写自己在回家的路上无意发现一朵牵牛花,并从其大胆而快乐地迎接生活的挑战精神中感受到信心和勇气的心态。文章语句优美,连续使用排比的语句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一朵怒放的牵牛花象征着信念、勇气、执着及对生活的热爱,寓意深刻,发人深思。〔范文二〕发现黄爽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发现无数东西。刚一睁眼,他发现的是妈妈慈爱的脸庞;学会走路,他发现站着比爬行更省力;刚刚懂事,他发现人人都会爱他;逐渐长大,他发现世间充满真情……“发现”像一阵飘忽的风,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发现”似一张无形的网,摸不着,但将世界罩住。发现,真的无处不在。身为学生,你会发现,学习原来可以变为轻松的游戏,这个发现,将使人热爱学习;身为教师,你会发现,学生原来很可爱,他们可以成为你的朋友,这个发现,能够使你和学生真正“打成一片”;身为人子,你会发现父母养你不容易;身为人父,你会发现子女也很关心你;身为人民公仆,你会发现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身为贪官,你会发现法律的锁链是坞的……“发现”,能够宏扬“真善美”,消灭“假丑恶”。“发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社会繁荣安定。当我听说有的父母因发现不了子女的长处而动辄对其打骂时,道德告诉我,失去发现将使世界变冷;当我知道有个青年因无法发现自己的出路而愤世骇俗,最终自尽时,理智告诉我,丢掉发现会令社会衰退;当我了解到有的科学家“只差一步到罗马”却突然放弃时,真理告诉我,离开发现让会让历史的车轮止步。“发现”有着无穷无尽的威力,它能够控制世界、左右社会甚至改变历史。离开了发现,世界将是什么样?那将是劳作者的伊甸园,人们只知道工作,却不知发现周围的美,使世界死气沉沉;那将是传说中的无知山谷,人们只懂得盲从,而不理解发现世界的先驱。那时,所有的事物都像笼中的兽、茧中的蚕、折翅的鹰,只有发现,才能使困兽出笼,蚕生双翼,鹰击长空!〔简评〕本文作者典型的议论文手法,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发现”作为一个无处不在但又难以琢磨的事物来写,将它同人的一生,人的不同身份,职业等联系起来进行抒情和议论,赞美了“发现”的伟大,指明了“发现”的价值。散文的抒情使文章显得优雅大方,敏锐的思考和开放的思路使众多零星的材料集中于一个主题下,前后响应,浑然一体,可见作者浑厚扎实的作文功底。〔范文三〕小议发现陈子君人们从来就未曾离开过发现。当年不知是一位还是成百上千位“燧人氏”发现了火以及获得火种的方法,于是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又有能工巧匠发现了圆形物体能平稳转动,于是有了轮;到了近代富兰克林、伏特等多位科学家发现了电以及它的奇妙性质,于是夜晚被照亮如白昼;伦琴发现了阴极真空管放出的奇妙射线,于是人们不用开膛破腹便知病症所在……所有这些发现,正在或即将体现它们的价值,并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人们曾经拒绝过发现。早在古希腊时期,一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门徒通过思考发现了无理数,同时也打破了宗师“万物皆数”的“真理”。结果,他被扔进海里喂了鲨鱼,他的同门们还在试图用分数表示根号2。到了中世纪,宗教神汉禁止任何有违基督教理论的思想和言论,于是哥白尼一生流亡,伽利略被囚禁至死,而布鲁诺则带着他“地球不是中心”的理念消失在鲜花广场的火丛中。而现在,太阳也早已和宇宙中心无缘,地球是圆的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当然,还有血液循环也早已被承认。当年严厉制裁“迷途者”、“异教徒”的那些至高无上的教皇和主教们,早已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人们需要发现。如果一切的真理都摆在面前,万物发展的规律已由上帝为你统统设好,人类将和别的动物毫无分别,只要听天由命,享受上帝的恩泽说行了,那么人类将不再遇到新鲜事物,也不会再有什么探索的过程,探索的乐趣,人将与动物无异。我有一个朋友他有足够的钱。每出一款新的电脑游戏,他准能抢先买到。可是,不管多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玩上没几天就压在了箱子底下。他总是说:“真没劲。”原来他买游戏必买攻略,然后用上作弊工具。什么剧性之类通通跳过,照着攻略上说的,该去哪儿去哪儿,至于游戏中的“演奏乐曲”、“数字轮盘”之类的谜题么,攻略上早有了答案。实在遇上了强敌,就拿出作弊工具,来个三下五除二轻松挑落,一路闯过所有关卡,爽!可是到了片尾动画放起的时候,他的感觉和没玩差不多。为什么?游戏带来的乐趣不在于闯过所有关卡直到最终胜利,而在于玩的过程,在于开动脑筋;通过看、听和仔细琢磨发现线索,解开谜题的过程,在于反复尝试、研究与猜测并用,逐步找到敌人弱点的过程。至于最终机关破解的声音响起,以及你的优势兵力攻破敌人防线,那只是表明你的发现是正确的,你的试验成功了。其实在一部游戏中便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发现的乐趣,何必一部一部地玩,最后全部玩腻,意兴索然呢?游戏中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其实,发现不仅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当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时,人类在欢呼;当你找到巧妙的方法解决厨房里的蚂蚁时,你也在高兴。发现给人带来的欢乐,正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人们总和发现在一起。〔简评〕作者以广阔的视野,从人类燧石取火、轮的发明、电及射线的发现谈起,谈到古希腊数学家,谈到哥白尼、伽利略、布鲁 诺,从而说明发现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然后把笔锋转到电脑游戏上,从客观走向微观,从而转向点,以丰富的材料为自己的观点做铺垫,达到了内容与思想的统一。文章点面结合,眼界开阔,文字顺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范文四〕发现朱诗雯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其实,需要发现的何止是美,社会,人生,自我……都有值得去发现的。不错,发现已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数不尽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大到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震惊全世界;小到早上起床时发现外面大雪纷飞,世界银装素裹。这些都是发现,它们远处不在,有时让你惊喜,有时让你讶异。然而,发现并不是一个现有的东西摆在那里,你看见了这么简单,有时发现需要不懈努力,只要有一点马虎,就可能错过。当初发现冥王星时,一位研究了很久的科学家惊讶地发现,他曾在那冥王星的所在位置拍摄过照片,与实际相差不到五度。当他找到那张照片时,他清晰地看到了冥王星的那个亮点。原来当时他观察照片时,上面有一片灰尘的影子,他没有注意,而影子所在恰是冥王星的位置,就这样,这位科学家由于一时疏忽,与冥王星失之交臂。由此看来,发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并不是单纯地看,它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能有一点粗心。有的人总是埋怨自己没有好运气,他认为那些重大的科学成就的发现者都是由于有幸之神的垂青,殊不知,在那些耀眼的荣誉光环之下和众人赞美声之后,有着多少汗水,多少心血,所谓的“好运气”,实际是那些不眠之夜的报酬。所以,发现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通常是与谨慎,耐心,认真,细致连在一起的。诚然,每个人都喜欢发现之后的惊喜,世界上也有许许多多的惊喜的发现在等着我们。但是请不要忘记,有一些发现,是躲在不易察觉的地方,请多一点耐心,一点细心,不要错过那些本不属于你的惊喜。〔简评〕本文作者从罗丹的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出发,层层剖析“发现”的内涵,把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和每个人生活中的细小观察都纳入到“发现”的范畴之中;通过列举一位天文学家由于粗心而与自己多年研究后应该得出的结论擦肩而过失去了发现冥王星的机会这样一个事例得出:任何一个发现都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不能粗心大意的结论。文章结构清晰明了,有详有略,前后呼应。〔范文五〕发现——永远年轻的心贺晓雪我曾多次在文章是提到过她,因为关于她的点点滴滴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成了我生命中无法抹去的斑斑痕迹;今天又一次提起她,是因为关于她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她那颗永远年轻的心又一次照亮了我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她是我的英语家教,带了我七年了,从她67开始祖孙般的感情使我们之间有了一种无间、一份默契。她要搬家了,因为儿子从公司退股,她只得从银行的大套房子里搬回那二室一厅的小居室。儿子远在深圳,老伴又帮不上什么忙,她一个人料理着那么多的家务,能行吗?我提出帮她,她说不用,有公司的同事帮忙,没问题。她的脸上尽是自信和充实。她又补充说有许多书和音像留给我,我心中一热,漾起几许感激——她总是什么都想着我。可是,她的书,她听的歌,都是什么年代的,我用不着呀。但我不便推托,便答应了。周六,我和妈妈来到她家,她匆匆往包里放了饭盒(中午带到单位吃)拎着一个与她瘦小身躯相比显得很大的包随我们上了车,带我们去她家(现在是她的仓库)。妈妈一见她就说她真精神,身体真好。老太太脸上露出了几分自豪,嘴上去谦言道“老了,老了”。经常相见,我对她的精神状态早已习以为常,这时一经提起,突然发现,她较之七年前,身材似又瘦小了,可脸上分明透着喜庆,洋溢着一种满足的笑容。到了她家,她我们进去。这是一套布满灰尘的“小仓库”,潮湿、昏暗,与她现在的住处不可同日而语;天哪,这么多的书,她一个人可怎么拾掇啊!她向对门借来小凳,让我和妈妈坐下来挑书,她总是这样刻不容缓,一进就让我们挑书,切入正题,没有过多的客套;这也难怪,她都74岁了,还天天往国图公司跑,抱回来一撂撂的书稿,伏案翻译;多年的忙碌让她养成了抓紧时间的习惯,光阴对她来说也许不很多了,但她过得紧凑,很充实。我们挑书,她来来往往地忙碌着,不知疲倦;我望着她佝偻的背景在杂乱的房间中穿梭,忽地有几分惊讶,像是发现了什么,是的,我原先的担心是多余的,她一个人料理这些不会觉得累和无助,因为她还不老,她有一颗年轻的心。书很多,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竟有许多是我需要的,从传记到小说,从深奥的到通俗的,从中文的到英文的,每一本都用牛皮纸细细包好,泛黄的书页透出说不出的苍老,却又有着难以名状的活力让我难以拒绝地一一选中;还有音像,从贝多芬的“献给艾丽丝”到中国民乐“梁祝”,从“涛声依旧”到“港台新歌”,当然还有英文欧美流行歌曲……我怔住了,这一切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她老了,她的皱纹,她的白发告诉我,她不老,她的情趣,她的心告诉我。这就是我的发现。临走时,她送给我一部留声机,因为有许多音像是留声盘。这古老的播放机将放出不同寻常的新的旋律——我坚信,因为这是我的发现。出门时,我又看了一眼这间“小仓库”,农业经济是座老房子,有掩饰不住的沧桑,却不失挺拔,不乏活力。我发现,她的额角渗出了汗,可脸上笑容依旧;我发现,她的背佝偻得更厉害了,可她的心却更年轻了。〔简评〕一位极为普通的英语家教曾经教了“我”七年,在“我”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斑斑痕迹。但是我对“她”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文章从这里进入叙事的正题,先交待“她”一般的家庭状况和我对“她”的一般感受。我对“她”的新的发现在我和妈妈应邀到她破旧的“小仓库”参观后才有的。她已年逾古稀,但却充满自信、充满活力。我通过参观她丰富的藏书后才激动的发现她的秘密——自信,活力,是因为她始终以知识为伴,永葆一颗年轻的心。本文运用细致的描写和简短议论,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她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人物形象丰满,语句流畅,充满情感。

我发在网上不是不能采用了吗?

〔材料〕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其实需要发现的何止是美,社会,人生,自我……都有值得去发现的。请以“发现”为话题,按高考要求,写一篇作文。〔范文一〕牵牛花汲婧若不是那一次偶然的发现,我想,现在的我,可能已经完全被苦闷、烦恼所俘虏了。那是一个阴天,从早晨起就一直下着雨。灰蒙蒙的天使本来就很苦闷的我心情更加压抑。最近一个时期,我在学习上很不顺利,几次考试的成绩都很不理想。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到来,而我的状态实在很让人担心。就在今天,老师公布说这次期中考试加了历史和政治两科,并且发了几十张复习卷子,要求回家认真看一看。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把我原来的复习计划打垮了,同时打垮的,还有我仅剩的那一点自信心,真不知道面对那摆满书桌的各种资料,我该如何分配剩下的两周时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到今天的书包格外的沉,压在肩上的负担也格外的重,这一切连同我那颗沉甸甸的心,都快要把我压垮了。我低着头,慢慢地穿梭于嘈杂的街道之中。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这时,一个粉红色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一朵稚嫩的牵牛花,不知什么原因,她过早地开放达个寒冷的早春。在雨中,她瑟瑟地发关抖。在灰色的街道,黑压压的楼群中,这小路边的一点颜色格外引人注目。我怜惜地看着她,而她,则笑盈盈地看着我。我发现,虽然她所处的环球前好大的不足,她却是近乎完美的。她的花瓣已完全舒展开,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茎紧紧地缠住栏杆,展现出生命的力量,她用粉红的喇叭,吹出了美妙的生存乐章,她用那纯洁的笑脸,向路人诉说着生存的喜悦,她用自己的色彩,诠释了生命的全部美丽。我发现了,在喧闹的都市中,这一片没被污染的净土;我发现了,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路边这一张真诚的笑脸;我发现了,在苦闷烦恼掩盖下,自己心中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也发现了自己如同牵牛花那样的坚强。是的,不论周围的条件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心中有信念,有执著,有对美的热爱,有对生命真诚的信仰,就一定可以使自己变得完美,即使这种境界不易达到,只要追求过了,就是动人的。我感谢上天让我有了这样的发现,这一页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我告别了牵牛花,快步向家走去。〔简评〕学习不顺,考试不理想,心情苦闷,老师又为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布置了很多复习题。学生在这种时候是心绪最低落的时候。本文作者就从这种心境入笔,描写自己在回家的路上无意发现一朵牵牛花,并从其大胆而快乐地迎接生活的挑战精神中感受到信心和勇气的心态。文章语句优美,连续使用排比的语句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一朵怒放的牵牛花象征着信念、勇气、执着及对生活的热爱,寓意深刻,发人深思。〔范文二〕发现黄爽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发现无数东西。刚一睁眼,他发现的是妈妈慈爱的脸庞;学会走路,他发现站着比爬行更省力;刚刚懂事,他发现人人都会爱他;逐渐长大,他发现世间充满真情……“发现”像一阵飘忽的风,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发现”似一张无形的网,摸不着,但将世界罩住。发现,真的无处不在。身为学生,你会发现,学习原来可以变为轻松的游戏,这个发现,将使人热爱学习;身为教师,你会发现,学生原来很可爱,他们可以成为你的朋友,这个发现,能够使你和学生真正“打成一片”;身为人子,你会发现父母养你不容易;身为人父,你会发现子女也很关心你;身为人民公仆,你会发现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身为贪官,你会发现法律的锁链是坞的……“发现”,能够宏扬“真善美”,消灭“假丑恶”。“发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社会繁荣安定。当我听说有的父母因发现不了子女的长处而动辄对其打骂时,道德告诉我,失去发现将使世界变冷;当我知道有个青年因无法发现自己的出路而愤世骇俗,最终自尽时,理智告诉我,丢掉发现会令社会衰退;当我了解到有的科学家“只差一步到罗马”却突然放弃时,真理告诉我,离开发现让会让历史的车轮止步。“发现”有着无穷无尽的威力,它能够控制世界、左右社会甚至改变历史。离开了发现,世界将是什么样?那将是劳作者的伊甸园,人们只知道工作,却不知发现周围的美,使世界气沉沉;那将是传说中的无知山谷,人们只懂得盲从,而不理解发现世界的先驱。那时,所有的事物都像笼中的兽、茧中的蚕、折翅的鹰,只有发现,才能使困兽出笼,蚕生双翼,鹰击长空!〔简评〕本文作者典型的议论文手法,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发现”作为一个无处不在但又难以琢磨的事物来写,将它同人的一生,人的不同身份,职业等联系起来进行抒情和议论,赞美了“发现”的伟大,指明了“发现”的价值。散文的抒情使文章显得优雅大方,敏锐的思考和开放的思路使众多零星的材料集中于一个主题下,前后响应,浑然一体,可见作者浑厚扎实的作文功底。〔范文三〕小议发现陈子君人们从来就未曾离开过发现。当年不知是一位还是成百上千位“燧人氏”发现了火以及获得火种的方法,于是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又有能工巧匠发现了圆形物体能平稳转动,于是有了轮;到了近代富兰克林、伏特等多位科学家发现了电以及它的奇妙性质,于是夜晚被照亮如白昼;伦琴发现了阴极真空管放出的奇妙射线,于是人们不用开膛破腹便知病症所在……所有这些发现,正在或即将体现它们的价值,并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人们曾经拒绝过发现。早在古希腊时期,一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门徒通过思考发现了无理数,同时也打破了宗师“万物皆数”的“真理”。结果,他被扔进海里喂了鲨鱼,他的同门们还在试图用分数表示根号2。到了中世纪,宗教神汉禁止任何有违基督教理论的思想和言论,于是哥白尼一生流亡,伽利略被囚禁至,而布鲁诺则带着他“地球不是中心”的理念消失在鲜花广场的火丛中。而现在,太阳也早已和宇宙中心无缘,地球是圆的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当然,还有血液循环也早已被承认。当年严厉制裁“迷途者”、“异教徒”的那些至高无上的教皇和主教们,早已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人们需要发现。如果一切的真理都摆在面前,万物发展的规律已由上帝为你统统设好,人类将和别的动物毫无分别,只要听天由命,享受上帝的恩泽说行了,那么人类将不再遇到新鲜事物,也不会再有什么探索的过程,探索的乐趣,人将与动物无异。我有一个朋友他有足够的钱。每出一款新的电脑游戏,他准能抢先买到。可是,不管多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玩上没几天就压在了箱子底下。他总是说:“真没劲。”原来他买游戏必买攻略,然后用上作弊工具。什么剧性之类通通跳过,照着攻略上说的,该去哪儿去哪儿,至于游戏中的“演奏乐曲”、“数字轮盘”之类的谜题么,攻略上早有了答案。实在遇上了强敌,就拿出作弊工具,来个三下五除二轻松挑落,一路闯过所有关卡,爽!可是到了片尾动画放起的时候,他的感觉和没玩差不多。为什么?游戏带来的乐趣不在于闯过所有关卡直到最终胜利,而在于玩的过程,在于开动脑筋;通过看、听和仔细琢磨发现线索,解开谜题的过程,在于反复尝试、研究与猜测并用,逐步找到敌人弱点的过程。至于最终机关破解的声音响起,以及你的优势兵力攻破敌人防线,那只是表明你的发现是正确的,你的试验成功了。其实在一部游戏中便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发现的乐趣,何必一部一部地玩,最后全部玩腻,意兴索然呢?游戏中是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其实,发现不仅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当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时,人类在欢呼;当你找到巧妙的方法解决厨房里的蚂蚁时,你也在高兴。发现给人带来的欢乐,正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人们总和发现在一起。〔简评〕作者以广阔的视野,从人类燧石取火、轮的发明、电及射线的发现谈起,谈到古希腊数学家,谈到哥白尼、伽利略、布鲁 诺,从而说明发现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然后把笔锋转到电脑游戏上,从客观走向微观,从而转向点,以丰富的材料为自己的观点做铺垫,达到了内容与思想的统一。文章点面结合,眼界开阔,文字顺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范文四〕发现朱诗雯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其实,需要发现的何止是美,社会,人生,自我……都有值得去发现的。不错,发现已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数不尽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大到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震惊全世界;小到早上起床时发现外面大雪纷飞,世界银装素裹。这些都是发现,它们远处不在,有时让你惊喜,有时让你讶异。然而,发现并不是一个现有的东西摆在那里,你看见了这么简单,有时发现需要不懈努力,只要有一点马虎,就可能错过。当初发现冥王星时,一位研究了很久的科学家惊讶地发现,他曾在那冥王星的所在位置拍摄过照片,与实际相差不到五度。当他找到那张照片时,他清晰地看到了冥王星的那个亮点。原来当时他观察照片时,上面有一片灰尘的影子,他没有注意,而影子所在恰是冥王星的位置,就这样,这位科学家由于一时疏忽,与冥王星失之交臂。由此看来,发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并不是单纯地看,它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能有一点粗心。有的人总是埋怨自己没有好运气,他认为那些重大的科学成就的发现者都是由于有幸之神的垂青,殊不知,在那些耀眼的荣誉光环之下和众人赞美声之后,有着多少汗水,多少心血,所谓的“好运气”,实际是那些不眠之夜的报酬。所以,发现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通常是与谨慎,耐心,认真,细致连在一起的。诚然,每个人都喜欢发现之后的惊喜,世界上也有许许多多的惊喜的发现在等着我们。但是请不要忘记,有一些发现,是躲在不易察觉的地方,请多一点耐心,一点细心,不要错过那些本不属于你的惊喜。〔简评〕本文作者从罗丹的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出发,层层剖析“发现”的内涵,把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和每个人生活中的细小观察都纳入到“发现”的范畴之中;通过列举一位天文学家由于粗心而与自己多年研究后应该得出的结论擦肩而过失去了发现冥王星的机会这样一个事例得出:任何一个发现都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不能粗心大意的结论。文章结构清晰明了,有详有略,前后呼应。〔范文五〕发现——永远年轻的心贺晓雪我曾多次在文章是提到过她,因为关于她的点点滴滴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成了我生命中无法抹去的斑斑痕迹;今天又一次提起她,是因为关于她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她那颗永远年轻的心又一次照亮了我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她是我的英语家教,带了我七年了,从她67开始祖孙般的感情使我们之间有了一种无间、一份默契。她要搬家了,因为儿子从公司退股,她只得从银行的大套房子里搬回那二室一厅的小居室。儿子远在深圳,老伴又帮不上什么忙,她一个人料理着那么多的家务,能行吗?我提出帮她,她说不用,有公司的同事帮忙,没问题。她的脸上尽是自信和充实。她又补充说有许多书和音像留给我,我心中一热,漾起几许感激——她总是什么都想着我。可是,她的书,她听的歌,都是什么年代的,我用不着呀。但我不便推托,便答应了。周六,我和妈妈来到她家,她匆匆往包里放了饭盒(中午带到单位吃)拎着一个与她瘦小身躯相比显得很大的包随我们上了车,带我们去她家(现在是她的仓库)。妈妈一见她就说她真精神,身体真好。老太太脸上露出了几分自豪,嘴上去谦言道“老了,老了”。经常相见,我对她的精神状态早已习以为常,这时一经提起,突然发现,她较之七年前,身材似又瘦小了,可脸上分明透着喜庆,洋溢着一种满足的笑容。到了她家,她我们进去。这是一套布满灰尘的“小仓库”,潮湿、昏暗,与她现在的住处不可同日而语;天哪,这么多的书,她一个人可怎么拾掇啊!她向对门借来小凳,让我和妈妈坐下来挑书,她总是这样刻不容缓,一进就让我们挑书,切入正题,没有过多的客套;这也难怪,她都74岁了,还天天往国图公司跑,抱回来一撂撂的书稿,伏案翻译;多年的忙碌让她养成了抓紧时间的习惯,光阴对她来说也许不很多了,但她过得紧凑,很充实。我们挑书,她来来往往地忙碌着,不知疲倦;我望着她佝偻的背景在杂乱的房间中穿梭,忽地有几分惊讶,像是发现了什么,是的,我原先的担心是多余的,她一个人料理这些不会觉得累和无助,因为她还不老,她有一颗年轻的心。书很多,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竟有许多是我需要的,从传记到小说,从深奥的到通俗的,从中文的到英文的,每一本都用牛皮纸细细包好,泛黄的书页透出说不出的苍老,却又有着难以名状的活力让我难以拒绝地一一选中;还有音像,从贝多芬的“献给艾丽丝”到中国民乐“梁祝”,从“涛声依旧”到“港台新歌”,当然还有英文欧美流行歌曲……我怔住了,这一切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她老了,她的皱纹,她的白发告诉我,她不老,她的情趣,她的心告诉我。这就是我的发现。临走时,她送给我一部留声机,因为有许多音像是留声盘。这古老的播放机将放出不同寻常的新的旋律——我坚信,因为这是我的发现。出门时,我又看了一眼这间“小仓库”,农业经济是座老房子,有掩饰不住的沧桑,却不失挺拔,不乏活力。我发现,她的额角渗出了汗,可脸上笑容依旧;我发现,她的背佝偻得更厉害了,可她的心却更年轻了。〔简评〕一位极为普通的英语家教曾经教了“我”七年,在“我”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斑斑痕迹。但是我对“她”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文章从这里进入叙事的正题,先交待“她”一般的家庭状况和我对“她”的一般感受。我对“她”的新的发现在我和妈妈应邀到她破旧的“小仓库”参观后才有的。她已年逾古稀,但却充满自信、充满活力。我通过参观她丰富的藏书后才激动的发现她的秘密——自信,活力,是因为她始终以知识为伴,永葆一颗年轻的心。本文运用细致的描写和简短议论,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她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人物形象丰满,语句流畅,充满情感。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