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学生道德教育研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3 16:16:26

中学生道德教育研究论文题目

写政治小论文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需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中学生政治论文题目,一起来看看吧。

略谈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学校德育如何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

增强初中生自信心对策研究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

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心理低谷两个案例

中学爱国情感教育初探

孔子德育目标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探索新思路 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的几点尝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价值目标考究

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刍议

谈提高学生动作协调性的途径与方法

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思考

试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

浅谈对学生的“爱心”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中小学班集体的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误区与对策

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

试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

德育新课程评价初探

中学生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德育中的指导作用

初中生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研究

如何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加快德育教育改革 切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三贴近”原则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德育的病象及诊治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浅谈学校养成教育的累积效应 学校德育中的竞争意识培养

当前德育问题及改进——兼与中学教师谈德育工作的思路 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体验教育及其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论文题目(篇名、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论文的总纲,是传入读者脑内的第一个信息。关于德育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德育论文题目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 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 家庭教育 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方法 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 文化 ”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1、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2、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5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54、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5、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57、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5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 反思 与探索

59、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0、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62、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63、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

1、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2、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3、幼儿的德育养成APP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4、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弊端及改变策略

5、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浅析幼儿品德教育问题及策略

7、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

8、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9、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10、幼儿园书法教学浅议

11、幼儿园语言教学 高效课堂 的建构思路分析与实现

12、构建以微信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德育平台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3、浅析 中国传统节日 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

14、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促进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

15、浅议幼儿美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16、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17、德育应从娃娃抓起

18、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

19、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20、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

21、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

22、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23、如何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

24、关于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25、浅谈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27、初探我园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2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29、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 措施

30、基于教师角度下开展农村幼儿德育工作初探

31、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32、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

33、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

34、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5、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

36、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

37、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39、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40、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

41、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42、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43、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

44、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

45、学前教育 专业英语 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

46、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

47、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48、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

49、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50、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

51、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

52、试论幼儿分享教育

53、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

54、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

55、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56、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

57、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

58、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59、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60、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

61、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62、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63、神话 传说 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64、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

中职、高职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

1、中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漫谈

2、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探析

5、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9、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激励的策略

10、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

11、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12、职专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13、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应突出德育为先特点

14、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讨

15、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8、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19、职高班主任用爱心构建德育教学

20、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探究

21、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措施研究

24、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32、倾注爱心讲究艺术--浅谈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

33、浅析中职学校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

34、浅析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措施

35、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36、浅析艺术类中职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37、浅谈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措施

38、浅谈中职班主任的德育管理

40、浅谈职业中专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41、浅谈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42、浅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45、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46、论职业教育中班主任的德育创新

48、基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艺术

50、管育结合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探讨

51、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

52、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班主任团队管理研修班 培训心得 体会

53、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载体

55、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班主任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大全

★ 中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

★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小学德育教育参考论文2500字

★ 各类保险业论文选题题目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2)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3)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3、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4、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之协作精神的地位及培育

5、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6、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探究师德建设机制

7、谈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8、用责任终身追究制防治师德越位

9、以师德为基础建立良性师生关系探析

10、浅谈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与塑造方法

11、探究师德与爱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12、论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3、师德建设的价值与途径

14、加强师德修养重视非教学因素的研究

15、论走向教师幸福的师德修养

16、德性伦理学视域中的师德定位

17、从师德建设看教育生态的当代困境与应对策略

18、专业伦理视角下师德规范的新要求

19、儒家教育伦理与师德修养刍议

20、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22、当前我国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3、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4、论师德的特殊性与师德修养

25、当前我国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6、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反思

27、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28、廉洁文化建设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9、基于师德及其核心要素发展模型的五类教师分析

30、高等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师德建设

31、底线伦理视域下的师德困境及其出路

32、师德建设与权力行为的理性取向

3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

34、中美师德规范比较以及对中国师德建设的启示

35、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36、关于师德养成路径的几点思考

37、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38、论师德的现代转型及其评价的新趋向

39、孔子的师德观对成就教师幸福的现代启示

40、远程教育高校以党建工作促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41、公共性视域中的师德建设探究

42、传统私塾教育中的师德理念窥探

43、浅析现代教育师德师风的不良现象

44、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举措

45、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46、中国师德建设文本存在的问题及超越路径

47、孔子公正观对师德的启示

48、美国师德建设经验对我国师德发展的启发

49、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师德建设

50、基于《论语》师德观视角浅析对当代师德的影响

51、浅谈师德师风的建设

52、浅谈民族地区特色师德教育

53、中美师德规范文本对比研究

54、新时期师德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浅析

55、“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浅析

56、归因训练在教师师德培养的作用探究

57、论孔子师德观对当今师德建设的启示

58、教师伦理学视角下的师德建设优化

59、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师德培养模式的启示

60、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实效性研究

61、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师德素养

62、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

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1、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6、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0、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6、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中学德育实效--以福建师大附中为例

3、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4、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6、美国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图景理论脉胳及其启示

7、浅谈中学物理课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8、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9、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的功能

10、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

11、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12、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乒乓球文化的育人功能s

13、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培养途径

14、“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15、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6、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与思考

17、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18、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19、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

20、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22、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23、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24、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中学德育新观念

2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2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2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29、以礼仪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以广东省始兴县城南中学为例

30、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1、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32、环境育人建设绿色文明校园--陕西省宝鸡中学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纪实

3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4、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35、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36、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

37、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38、媒介对初高中德育教育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Y中学的调查

39、“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0、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模式创新浅谈

41、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42、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3、浅谈学校德育的“无形”与“有形”

44、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4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6、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47、对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48、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深化开展策略研究

4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50、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51、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的策略探索

52、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53、新课改视野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5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55、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56、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57、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8、中学德育的全时性思考--以耽美文化的挑战为例

59、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60、如何实现中学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对接

61、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62、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6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65、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66、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7、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6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69、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70、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71、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72、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3、也谈学校德育的理论指导问题--以华山中学为例

74、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新特点

75、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76、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77、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8、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79、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80、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81、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82、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8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84、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5、提高思想品德课复习的课堂实效

86、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87、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8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8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90、初中生自我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91、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92、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基于师生主体差异的分析

9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融入非智力因素

94、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95、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96、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97、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98、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99、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100、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10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初中教育道德论文题目

《搭建实践活动体验平台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解放天性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浅议优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中小学德育论文参考题目 一、学校德育方法,途径,评价研究1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2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4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7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建设研究1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的研究与探索2学校德育与家长学校发展研究3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4”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5学校,家庭,社会青春期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三、新课程与德育关系研究1小学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3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4”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5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与渗透实践6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四、学生教育工作研究1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型学生,行为习惯偏差型学生,心理状态失衡型学生,留守子女学生,外来工学生,弱势群体子女学生)2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青春教育期性健康教育等研究与探索五、班主任工作及德育队伍建设研究1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及培训工作的路径研究与尝试2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践研究3新时期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形式探索4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5提升德育师资队伍人文素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研究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研究1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2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4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5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七、网络德育研究1大众传媒,互联网对小学生影响及对策研究2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3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4增强学生网上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5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3、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4、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之协作精神的地位及培育

5、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6、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探究师德建设机制

7、谈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8、用责任终身追究制防治师德越位

9、以师德为基础建立良性师生关系探析

10、浅谈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与塑造方法

11、探究师德与爱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12、论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3、师德建设的价值与途径

14、加强师德修养重视非教学因素的研究

15、论走向教师幸福的师德修养

16、德性伦理学视域中的师德定位

17、从师德建设看教育生态的当代困境与应对策略

18、专业伦理视角下师德规范的新要求

19、儒家教育伦理与师德修养刍议

20、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22、当前我国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3、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4、论师德的特殊性与师德修养

25、当前我国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6、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反思

27、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28、廉洁文化建设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9、基于师德及其核心要素发展模型的五类教师分析

30、高等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师德建设

31、底线伦理视域下的师德困境及其出路

32、师德建设与权力行为的理性取向

3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

34、中美师德规范比较以及对中国师德建设的启示

35、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36、关于师德养成路径的几点思考

37、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38、论师德的现代转型及其评价的新趋向

39、孔子的师德观对成就教师幸福的现代启示

40、远程教育高校以党建工作促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41、公共性视域中的师德建设探究

42、传统私塾教育中的师德理念窥探

43、浅析现代教育师德师风的不良现象

44、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举措

45、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46、中国师德建设文本存在的问题及超越路径

47、孔子公正观对师德的启示

48、美国师德建设经验对我国师德发展的启发

49、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师德建设

50、基于《论语》师德观视角浅析对当代师德的影响

51、浅谈师德师风的建设

52、浅谈民族地区特色师德教育

53、中美师德规范文本对比研究

54、新时期师德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浅析

55、“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浅析

56、归因训练在教师师德培养的作用探究

57、论孔子师德观对当今师德建设的启示

58、教师伦理学视角下的师德建设优化

59、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师德培养模式的启示

60、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实效性研究

61、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师德素养

62、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

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1、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6、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0、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6、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中学德育实效--以福建师大附中为例

3、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4、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6、美国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图景理论脉胳及其启示

7、浅谈中学物理课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8、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9、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的功能

10、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

11、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12、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乒乓球文化的育人功能s

13、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培养途径

14、“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15、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6、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与思考

17、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18、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19、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

20、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22、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23、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24、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中学德育新观念

2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2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2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29、以礼仪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以广东省始兴县城南中学为例

30、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1、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32、环境育人建设绿色文明校园--陕西省宝鸡中学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纪实

3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4、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35、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36、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

37、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38、媒介对初高中德育教育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Y中学的调查

39、“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0、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模式创新浅谈

41、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42、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3、浅谈学校德育的“无形”与“有形”

44、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4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6、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47、对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48、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深化开展策略研究

4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50、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51、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的策略探索

52、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53、新课改视野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5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55、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56、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57、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8、中学德育的全时性思考--以耽美文化的挑战为例

59、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60、如何实现中学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对接

61、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62、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6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65、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66、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7、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6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69、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70、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71、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72、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3、也谈学校德育的理论指导问题--以华山中学为例

74、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新特点

75、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76、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77、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8、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79、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80、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81、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82、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8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84、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5、提高思想品德课复习的课堂实效

86、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87、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8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8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90、初中生自我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91、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92、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基于师生主体差异的分析

9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融入非智力因素

94、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95、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96、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97、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98、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99、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100、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10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家庭教育与学生道德论文题目

德育类的论文题目(通用250条)

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类的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浅谈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初中德育探微

3、浅谈在初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关于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思考

5、新时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初探

6、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我见

7、初中德育途径与方法浅探

8、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9、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10、初中德育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探析

11、谈谈对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解

12、初中德育工作的四个乐章

13、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

14、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

15、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

16、初中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7、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8、新时期初中德育管理体制的反思

19、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初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的有益尝试

21、初中德育课程

22、初中德育教育浅议

23、细化养成教育、促进品德形成——初中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略谈

24、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

25、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初探

26、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7、全寄宿初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初探

28、略谈初中班级德育的整体性思路

29、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30、初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31、班级文化建设在初中德育中的功能

32、初中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浅见

3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4、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浅谈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研究

37、在初中德育建设中弘扬人文精神

38、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谈德育的精细化

39、美国、新加坡、香港初中德育教材评析

40、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初中德育工作——以萍乡市第三中学为例

41、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

42、家庭隐性残缺现象给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新课题

43、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初中德育——基于一所农村初中公民教育

44、日日做实事,事事育新人——万载县双桥初中德育工作中“每日一德”

45、活用德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以初中德育教材为例

46、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47、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

48、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49、初中体育德育教学探究

50、新课改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道德视域下见危不救社会问题研究

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探析

3、管理学人本原理视角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道德教育的问题研究

5、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问题研究

6、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7、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8、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研究

9、新时期官德建设问题研究

10、个人修养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1、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

12、“沧州好人”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13、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15、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道德建设研究

16、社会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

17、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道德建设探析

18、青海互助土族道德生活研究

19、银行柜员道德风险研究

20、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道德社会的构建

22、不一样的英雄

23、我国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伦理探析

24、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25、我国社会保险稽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建国以来我国道德榜样的标准问题研究

27、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28、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

29、论社会主义商业诚信道德的建设研究

30、老子玄德思想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3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意义

32、《解放日报》运用大众文艺形式对劳模的宣传研究

33、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研究

34、雷锋精神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35、新闻失度对公众道德评价的影响研究

36、旅游者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7、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38、公职人员见义勇为行为动因研究

39、儒家乐教德治功能思想研究

40、新农村背景下农村道德建设研究

41、我国转型期道德失范探究

42、大庆石油工人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43、道德榜样论

44、道德冷漠研究

4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

46、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47、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

48、以中国梦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4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道德冷漠”现象研究

50、台湾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51、道德选择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52、仁爱道德精神的失落及完善

53、新时期雷锋精神传承常态化研究

54、道德发生的社会机制

55、传统文化视域下道德发展问题研究

56、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57、公共精神的贫困与对策

58、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59、雷锋精神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60、维吾尔族单亲家庭子女道德规范教育研究

61、良知在道德认知中的功能研究

62、党务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63、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65、论德育共同体的建构及其走向

66、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财务伦理气氛对会计伦理决策的影响研究

67、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68、我国旅游者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69、论市容管理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70、中日环境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71、论康有为理欲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德育价值

72、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73、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4、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劳模与先进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研究

75、道家美学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76、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77、中国医德现状与医德教育研究

78、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市民道德建设研究

79、德育视域下的道德情感功能研究

80、道德知行分裂现象的意志维度分析

81、武汉地区劳动模范群体研究(1950~1960年)

82、当代耻感培育研究

83、敬业德性的培育与践行研究

84、社区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5、手机媒体的公民道德教育功能研究

8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87、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性影响下的公共道德建设

88、公众人物在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意义研究

89、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研究

90、黑龙江基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研究

91、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雷锋精神的境遇与建设探究

9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市民思想道德教育调查研究

93、论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

94、土家族传统道德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5、国民公共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6、“安徽好人”评选机制研究

97、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意识培育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98、全民阅读对公众思想道德提升的影响研究

99、基于满意度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0、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

10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研究

102、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103、基层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4、政府公信力对个人见义勇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105、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及其实效性研究

106、美国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

107、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108、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09、儒家忧乐观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10、国内网络购物热潮中的道德危机及对策研究

111、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112、公民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113、解释水平对社会公正事件判断的影响

114、圣人之教-先秦儒家道德教化范式及其现代价值

115、儒家五常思想及其在越南德育中的运用

116、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

117、朱德精神研究

118、公交司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19、企业道德实践研究

120、新闻工作者角色道德自觉研究

12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思想研究

122、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机制研究

123、我国青年公务员道德人格培育路径研究

124、边远地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125、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126、美国行政权力道德标准法制化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127、食品安全形势下的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28、道德冷漠的伦理审视

129、道德领域中的利他行为及其育成研究

130、传统媒体对公民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131、道德认同研究

132、侗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133、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134、新时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

135、当前中国网络界面中道德失范与规制研究

136、道德模范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7、孟子理想人格思想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38、转型期导游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39、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

140、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

141、我国社会道德缺失与重塑问题研究

1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143、周恩来的勤俭节约思想与实践

144、道德教育的“情感”之维

145、团队精神比照下的集体主义教育研究

146、公务员品德修养问题研究

147、规范伦理学视域下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148、浅论财政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149、“沧州好人”后援会帮扶道德模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0、农业科技专家的科学道德研究

《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仅供参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昔日孟母三迁教子,就是为孟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陶冶他高尚的情操。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大,而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实在太少。所以,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情感熏陶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智力开发环境。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熏陶环境 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具体说有家庭成员间的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和谐,情感传承,而彼此和谐又是感情环境的基础.和谐首先是夫妻间的和睦,相敬如滨,互相谦让,体贴入微,这样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知道一个人应该懂得去关心人,帮助人,甚至照顾人,才不至于眼里只有自己。这样孩子的感情心里就是健康的,才不至于心里变态。相反,一个家庭父母间的争吵,是正确教育子女的障碍,如果无休止的争吵,就根本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今天,许多父母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母爱和良好的情感熏陶,有的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自卑感,学习不认真,于是他们就有得到爱的渴求,到处寻找温暖和同情,就容易上当.有的情感心里不健康,就不懂得帮助别人,关心人,甚至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真情。这就是家庭情感环境给孩子带来的悲剧。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父母感情不和,早准备离婚,但双方为了几个孩子的未来,他们商议暂不离婚,也不准谁争吵,也不能让孩子知道,这样他们默默的在一起生活了将近10年,一直等到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他们才分手,听了这个故事,我好感动,这对父母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消耗了美好光阴,是多么让人感慨啊。我希望每个父母为了孩子向他们学学吧,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从小受到情感环境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 、建立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道德环境,指的是一个家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出事之道,常言说的好:“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和思想感化着孩子。就象我们看见的电视上的一个广告,一个孩子的母亲为孩子的奶奶端洗脸水和洗脚水,孩子在门缝里看见了,第二天,妈妈刚回家,孩子就送来一盆洗脸水,当时妈妈觉得很惊讶,其实,就是父母的行为给孩子起里示范作用。所以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通过父母的榜样和表率作用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继续性和延续性。再比如,民族英雄岳飞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了三件事:小时注意培养岳飞树立理想,并注意个性发展,了解儿时岳飞的内心世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岳母便领着岳飞拜周侗为师习武;当岳飞把一身义气变成“以身许国”的满腔正气,岳母进一步鼓励儿子从军,并在肩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英勇抗敌。岳飞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家长的言传身教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自私,不知道孝敬父母,对人不尊重,说话不文明礼貌,请问父母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怎么做的呢,严格要求了自己的言行了吗?你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了吗?精神上尉籍了吗?如果自己都没做好,还是先检查自己吧,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恶果呢?那就责人先责己吧。把自己的道德言行搞好了再来感化孩子。因此,坚持不懈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即使孩子参加工作,远离家乡,家庭教育仍起着遥控作用。因此,在家庭父母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子女。如果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就很有可能让孩子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 三 、创造良好的智力开发环境 孩子可塑性和模仿性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的胸襟无不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视野的拓展,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增知增智,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均为有利。因此,要创造一个求知气氛,使孩子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兴趣广泛,勤奋好问。比如说,在家中,如果父母要修理或组装什么东西有的孩子就喜欢在旁边看,而此时的父母就可能觉得孩子碍事就大声叫孩子走开,其实孩子在旁边观看是最好的智力开发,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模仿力,和兴趣爱好。曾记得一次,在我自己的家里,孩子把一个大型玩具弄坏了,他父亲就给重装,我孩子就在旁边看,事后,我悄悄发现孩子独自把玩具也撤散了,亲自再组装,结果还真装好了。此类模仿实例还有很多,你难道说不是对孩子智力很好的开发吗? 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一个贫苦的家庭里,他只读了3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可他后来则成为世界上搞发明创造最多的人,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与童年时代妈妈为他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她科学的解答爱迪生提出的问题并启发思考。其母为他布置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指导孩子读书,培养兴趣,克服困难做好各种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开阔其视野。重平时,严小事。应该说爱迪生母亲对孩子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就是家庭环境对他智力很好的开发和引导,为他铺平了成才之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培养各种爱好,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我国有句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提高父母素质是根本,父母要教育好子女,自己必须先受教育,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起点和基点(作者:hnmf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着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开始了。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整个过程。其教育的总体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打下未来成功的基石。 具体来说,首先应该明白家庭教育的重点,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学校接受社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学校之后,家庭教育的中心就是与幼儿园和学校一起,促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其一生的起点和基石。孩子最初的语言是从家长那里学到的,最初的感情也是家长的感染;孩子的第一步是被家长拉着手迈出的,进入社会生活也是在家长的指点下进行的……家长对孩子的指导构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儿童时期,孩子缺乏生活能力,衣食住行等一切基本的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照料。孩于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家长有极大的依赖性,因为孩子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都十分有限,主要限制在家庭,与家长期夕相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几乎每天都在强化。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也会熏陶着孩子,成为孩子未来道德评判的标准,甚至是家长的习惯作风、兴趣爱好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道德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 作为新疆边远地区民族中学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需要我们以育人为本,与时俱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求得实效。引导学生既要爱祖国、爱家乡、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大团结。学习成才,又要成人,把做人和成才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塑造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型合格人才。

论文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师德教育

一、学校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增强德育的全员意识

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中学是以正规的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带有社会性、强制性,在客观上为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学生在入中学前就有向往中学生活的意向,希望在中学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新东西,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开展更多符合自己需要的活动;再加上这个时期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认识和基础知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这都为中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因而必须抓住学校教育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增强全员意识,切实抓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不光是班主任的事,每个教师都肩负着德育教育的工作职责。教师是既教书又育人的。我们如果无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而单纯的认为德育仅在品德与社会课、晨会课、班队课中,势必会造成德育游离于学生的智育、体育和美育之外,使德育与诸育脱节,这根本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加强师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促进德育发展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养非常有必要。教育是以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人格的事业,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因为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很多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榜样。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一个仿效的榜样。

在德育教育与管理中,还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感意识形成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提倡平等和谐、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公正严明,平等待人。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合情合理的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也会受到学生衷心的爱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师要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要至诚、至正、至爱、至理。教师要先以诚信示人,然后教人以诚信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师德正,学生则有善行。在教与学中,相互发展,共同提高,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三、创设、挖掘道德教育的情境因素,寓德育于知识活动之中

学校、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集体成员之间有相互依存的责任关系,集体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方面的需求,能给学生的行为提供具体的生动的榜样。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团组织,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各种活动中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走近生活、体验生活。按科学的教育规律来培育学生,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和谐全面发展,融思想教育、行为习惯、良好意识和情感的培养于各种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这是非常符合学生品德的形成规律和社会要求的,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文艺作品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寓教于知识教学之中。要充分利用可用的因素启发教育学生,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就事论事的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又不能把文化知识的转化过程变为品德教育课。应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中,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中,各科间教学都应做到教书育人。

四、充分利用社会教育条件,配合家庭、社会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形成

社会教育是儿童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它的影响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面。正如人们所说的,学校教育几天,不如社会影响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社会教育积极因素的影响,防止消极因素的腐蚀。如引导学生课外参加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明辨是非,矫正不良行为。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配合家长,指导家长教育。如召开家长座谈会,教师家访等,在相互沟通中,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长认识到,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只有多欣赏孩子,才能帮助他们成功。作为家长,要在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行为习惯、艰苦奋斗、尊重他人等方面作出表率。要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增强自主意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家庭与学校教育必须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儿童品德的发展。校内外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与家庭、社区相结合,构建德育网络,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了解社会,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全面认识社会,让学生看到社会的主流,积极的、正面的东西,也要让他们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懂得社会上除了美好的东西之外,还有诸多不良的现象、消极的一面,需要我们去分辨是非,增强自觉抵制的意志,从小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增强他们改造社会的责任心。

结束语

诚然,德育的出发点不是去约束人、禁锢人,而是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地发展人。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精辟地阐明了育人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学校、家庭、社会都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寻求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型人才。

【拓展内容】

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计划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一名优秀的学生除了应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毅力,还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讲仁义、讲道德,讲文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更为重要,为了使青少年能在学校受到最良好的教育,特制订了德育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争当现代文明人”为学期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重教重管,广开渠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以德治校的实效性,保持违法犯罪率为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各年级德育工作目标

初一:勤奋自信

1、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树立自信心,艰苦奋斗教育。

初二:求实向上

1、唤醒学生向初三挑战的意识。

2、强化纪律意识,培养耐挫能力。

初三:拼搏冲刺

1、 始终做好向中考冲刺的精神激励。

2、加强学习焦虑的心理辅导和方法指导。

3、布置、落实各阶段工作,保持学生兴奋点。

四、工作要点

(一)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两月举行1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特别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工作;继续开展青老“传帮带”活动。

2、落实班主任常规工作,如班会课、周记评阅、“问题学生”转化等。

①主题班会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主题、有实效。要求精心设计一两次对学生影响较大、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

②规范周记的评阅,充分发挥周记教育特殊功效。

③有的放矢地建立“问题”学生的分类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做好跟踪教育记录,进行帮教工作,减少违纪现象。

3、各年级长带头营造年级组良好教书育人氛围。如整洁氛围、诚信氛围、友爱氛围、全勤氛围、竞争氛围和教研氛围等。

4、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树立全程全方位大德育观。通过评比考核评估制度,构建学校——级长——班主任(科任)——学生的逐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在竞争环境中实行动态管理,以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争创“文明班级”、 “文明寝室”,及时彰先励后。

5、深入进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励班任积极撰写德育论文,要求每学期班任至少交德育论文一篇以上。

(二)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毛李中学一日行为规范》(①监督②自查⑧自律④自爱,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

2、抓反复,反复抓,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检查、督促,约束极少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2、 继续深化月教育主题活动。本学期要充分结合教育主题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把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

3、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正义,提高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4、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作用。发扬学生当家作主精神,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继续督导好学生会“爱心基金”的管理工作,帮助校内“急、危、困”学生,奉献爱心。

6、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本学期除了继续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外,并准备开辟板报心理专栏,丰富宣传内涵,加强环境育人效果。

7、加强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8、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加强宿生管理。

(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点一面网络功能。

1、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要求级长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级组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到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校拟定4月、5月各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和后进生转化工作探讨会。

2、加强警校共建文明校园活动。本学期联合派出所、后港交警中队落实“交通安全学校”与“学校法制专题教育”各项工作,并组织学生观看 “安全与法制教育” 有关方面录像。

3、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本学期将发挥好有专业心理老师的优势,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探索》

摘要: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知是道德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建设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今天,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看到了教育工作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而最重要的手段是从中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抓起。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我们的少年从小就具备小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思想德育教育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则能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德。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坐起:

一、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现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是非颠倒:如视挥霍为慷慨,视节约为吝啬,视暴躁为直率,视友谊为"哥们义气",视尊敬教师为"拍马",视反映情况为"出卖朋友",视庇护错误为"忠诚"表现,视破坏公物为"英雄行为"等等。因此,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情是道德情感,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联系,必将主观武断,生惹是非。意即道德意志。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行即道德行为。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学生的身心条件各有差异,品德水平不尽相同,面对差异,贵在因人而教。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寓情于理,寓意于行,情理交融,意行结合,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效率。

二、重视各种有形教育,组织高质量的交往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交往,就能使学生追求理想,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健康成长。反之,那些无益的活动交往,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空虚,贪图享受,缺乏理想,鼠目寸光,甚至误入歧途,后果难以设想。因此,要十分重视活动交往内容的选择,做好引导工作,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达到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交往中获取知识,转化思想,经受教育,提高觉悟的目的。一切交往活动的成功组织,并使之充分发挥有益的示范教育作用,是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分不开的。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第177页),可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感人的表率作用,永远是组织好交往活动,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效率的可靠保证。

三、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确保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德育须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离开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自我教育就难以健康发展;忽视了自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德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塑造的最高形式。自我教育与教育相对应,自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成效,是教育的一种折射和延续。它具有不同于教育的特性,其地位和作用是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首先,自我教育就其形式而言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及心理活动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教育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第三,自我教育是内部的思想转化活动。无论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还是升华原有的积极因素,都表现为自动性,是内在的辩证否定。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相适应。

四、德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束缚精神,而是解放精神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放在各项素质的第一位,是灵魂。让道德实践者在道德行为之后倍感满足,身心愉悦,是德育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学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择其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道德理念而授之导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讲,德育实践更重于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并努力使中学德育工作形成"说起都知道,行动更重要,检查看实效。"的良好局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不能估计过高,也不能贬低自己,过高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过低会丧失信心,通过正确估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参考文献

李永胜《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修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浅谈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型的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今社会,学生处在开放、复杂、浓郁的多渠道文化氛围中。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容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时期。在部分学生身上呈现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缺乏树立民族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迷惘、自私(甚至堕落)等不同程度的思想错位现象。现就其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师德;信息化;网络化;心理健康;德育素质;参与

一、德育教育现状

现实中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任何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己,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未成年人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隙而入,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欺诈活动屡禁不止,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去年,我参与了《南陵县农村初中生思想现状的调查》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在对部分农村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家长重智轻德28%,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2%,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罪的家长,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54%,家长有爱好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惯3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在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趋势。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经常对他们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理想是学生的灵魂。德育工作的首要课题是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健康的思想品德。经常利用班会课时间、第二课堂、社会活动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有关内容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

4.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我担任政治科教学。教学中,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朋友般的方式跟他们相处。这样就会使他们有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安定感、亲人感。而且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老师跟他们相熟、经常关心他们,会使他们有“学不好会对不起老师”的感觉。我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一个与学生亲密的老师,他上课时无论是纪律还是学风都特别好,甚至连缺交作业的现象也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得去。

6.经常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教育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影响学生思想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个环境好的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相反,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会起消极作用。充分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与家长保持联系,跟家长沟通。当了解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工作,使学生及时改正。

7.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历史早已证明,培养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对社会的安定、进步是一个贡献;而培养出一个品德低劣、法制观念薄弱的人对社会是一个危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并非是朝夕间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例如,捕捉报刊、杂志、电视及互联网等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守法意识。

8.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变化,让他们目睹社会的进步、昌盛,使他们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加拥护改革开放,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总之,任何的德育工作者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做到“严、勤、细、爱”四个字,持之以恒、多渠道、多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一丝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理解,给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后现代道德教育观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2001(11)

[2]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林燕君.在德育过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实施[J].文教资料,2006(5)

中美小学道德教育差异研究论文

中西方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因此在 教育 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篇1:《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摘 要:当代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进一步适应当今世界的要求,我国教育也应吸取西方教育的精华,从而完善自身。 关键词:教育 理念差异 中西方 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学校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能力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存在质疑。无论是中国教育还是西方教育都有所长有所短,通过对比,找到对方的精华部分进行学习与改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明智之举。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析。 一、中西方课堂 教学 方法 的差异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 西方教育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得成功,所以西方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除了课堂气氛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外,中美两国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差别。中国老师更多的是教授学生知识。我们对于老师的评定也是:“传道”,“授业”,“解惑”,和“学高为师”等等这样的字眼。可见在中国教育中,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但是美国老师希望教给学生的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知识本身。基于不同的目的,教学的方法也截然不同。中国的课堂,老师以教授知识为主,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然而,在美国课堂上,老师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是以学生或学习者为主导的课堂。老师并不是课堂上讲话最多的人,老师只是提供话题和引导讨论的人。学生是课堂上发言和参与讨论的主体。[1]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教学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老师或者学校对于学生评价的不同。中国老师看重的是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美国老师看重的是一个学生是否具有不同于他人的观点。[2] 二、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国目前的境况是:人们狂热地追求学历,把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孩子从一进学校就被鼓励要刻苦学习,导致竞争激烈,负担加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西方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发展”的理念,他们的基础教育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的确,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更好的学会创造。在中国,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方式是教师们追寻的目标。而在美国,问题本身并不重要,一个问题往往被反复讨论,并寻找出不同意见来进行比较。所有这些不同,究其根本在于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不同。在中国教育理念中,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去问任何一个美国教育者,他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评性思维。麻省国际学院的院长,布兰达芬博士,一个从事教育工作36年有余,曾担任过高中老师,校长,大学校长的教育家,在多次与笔者的交流中讲到:美国教育从学生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到大学 毕业 ,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 三、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式的差异 东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种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作准备。而我国的教育重视 文化 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 自然科学知识 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我认为中西方教育各有特色,各有短长,我们应该站在自我超越的立场上,反观中国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以更好地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魏少敏;现代学习理论及中西方教育差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周慧;中西教育观之比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李朝春;教育观念创新与创造性课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 ; 2000年 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篇2:《中西方传统 家庭教育 差异及其借鉴意义》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异同 前言: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齐则民安。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豪门官僚还是庶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处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平稳定,需要特别重视家教,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传统家庭教育在形成中国人的个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之真谛,在于用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其子弟,诸如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国家、尽职尽责、重义轻利、不畏强暴、热爱和平、同情弱小、诚实忠厚、克己节俭、待人以礼、注重节操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古人积累的这些优良而成功的家教思想和方法,有几点尤其可为今天的家教提供有益的借鉴: 1、传统家教注重德才兼备。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子做人,其次才是教子做事。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品德教育,教子女如何做人,是传统家教最突出的特点。传统家庭教育把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作为其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兄友弟恭与贤妻良母的观念至为深入,把道德实践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 2、引导教育子女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诸葛亮告诫他的外甥、儿子要立志,要“淡泊明志”,“志当存高远”。嵇康在《家戒》中说“人无志,非人也”。司马光指出了为子孙积攒钱财的害处,他认为如果为子孙积财,使子孙只知有利、不知有义,那么积财只会招来子孙游手好闲、不知上进。这种鼓励子孙自立、自强,劝说父母不要为子女积攒钱财的家庭教育传统,在有识之士中间,颇为流行。 3、传统家庭教育强调慈爱与威严并重。韩非对此有一个 总结 ,他说:“慈母有败子”,这个“慈”当然不是一般的慈爱,而是一种溺爱,溺爱会毁掉子女。颜之推总结了家庭教育的 经验 ,认为亲子之间应该有严肃的一面,也应该有慈爱的一面,两者皆不可少。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4、身教重于言教,教在不言之中。特别强调父、兄在遵守道德等方面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同时尽到教育子女、训导子女的责任。曾子杀猪的 故事 ,所讲的就是曾子以履行自己的诺言为榜样,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不得妄语。在中华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此类重视身教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西方家庭教育 1、让孩子学会独立。大部分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具有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孩子自己动手并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甚至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许多国家的家长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例如在美国,孩子从幼儿阶段就在不断认识劳动的价值。孩子要自己动手 修理 、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送报扫落叶铲雪等活计。 2、给孩子自由。西方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因此对孩子是否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人。而孩子一旦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反观很多中国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使孩子学习好,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学习之外的事情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做。这样孩子得不到锻炼,从学校走出来就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其实孩子是树,阳光、水和空气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给孩子自由,让他自由生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3、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西方家长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是遇到同样的情况,中国家长很可能对孩子的探索活动用“胡闹”“乱来”“不可能”等类似的话否定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此外,亲近自然,重视慈善事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Make a difference”等等西方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如:都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都重视孩子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能够与孩子经常沟通等等。总之,家庭教育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平等,要尊重、信任、宽容、鼓励孩子,要重视感情交流并且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 儿童 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Charlotte, Mason, 2004. The Home Education Handbook of Charlotte Mason [M]. Beijing: Development Press of China. [2]Haim, Ginott, 2002. Parent-Child Conversations [M].Beijing:Jinghua Press. [3]Karl,Welter, Welter's Educational Law[M].Beijing:Jinghua Press. [4]Tin, Jennifer, 2005. Lock John's Family Education [M].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 [5]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____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齐欣,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7]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 [9]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 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篇3:《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摘要】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地域差异以及文化差异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中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差异培养出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教育观念;哲学根源 社会的竞争,知识和智能的较量已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中西方教育存在诸多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教育目的的差异。而教育目的的差异又是源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的不同,因此中西方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着有很大的差异: (一)教育宗旨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 文章 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既而来为政治服务的。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 想象力 ,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首先是知识观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而西方文化教育则强调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性,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而西方在教学方法上则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是师生关系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师生关系方面,历来是注重“尊师敬长”,教师的权威地位在每位学生的心中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听命、服从于老师。而西方教育则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如果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地位,那么学生则占“主体”地位,在这里教师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 (四)教育内容上的差异 傅斯年认为,由于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性质)不同,所以形成了中、西方教育内容上的不同。中国是一个政治型的国家,其教育内容首先是为政权、为政治服务的。这就形成了中国的教育重视人文学科而轻视科学技术的传统。而欧美等西方国家以工商立国,加之它们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抽象思辨的民族 思维方式 ,它们的教育内容也就以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为主。 二、通过以上中西方差异的分析引发出的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观念存在的差异,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首先是对西方教育思想加以“扬长弃短” 中西方教育思想渊源上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19世纪末我国自开始学习西方教育制度以来,已经反反复复对西方的不同国家、不同教育思想进行学习和借鉴,以用来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经验时,常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国家移植过来后或许会变得面目全非、以致效果甚微或无效,究其原因在于中西方两种文明的教育思想在根源上即存在差异。因此,这在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时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在移植时必须要考虑它在中国这块土壤基础上的生长环境,我们既不能被中国国情束缚思维,也不能比葫芦画瓢、盲目引进西方教育思想,而是要在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育背景的基础上对西方的教育理论加以“扬长弃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正是我们以史为鉴的目的。 其次是中西方两种教育观念的优化结合 纵观中西方教育观念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更清醒的认识一下我国的传统教育,与西方国家的教育相比,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反之而言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的教育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而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两者的反差是何等的巨大,现在我国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已经相当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将在儿童中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的长处是情感及教育占优势、智能与体格发育较好、知识面广等;同样也有任性、自私、孤僻、高傲、不合群、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短处。而做家长的也往往对他们存在着过分注意、过分顾虑、过高期望、过于关怀等心理的和行为的特点。鉴于独生子女及其家长的这些特点,我觉得更有必要借鉴以上西方教育的积极方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加以取舍,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具有时代特征、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优教育方案,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P112-115 [2]傅斯年:傅斯年全集[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P6 [3]吴林富:中国教育管理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P6、225 猜你喜欢: 1. 论中西方的教育论文 2. 中西教育差异论文 3. 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 4. 中西教育差异论文 5. 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纵观中外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结合实际创新我国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外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外教育差异浅析》

摘要:通过对中外教育的比较,从课堂纪律,课堂教学形式,考试制度,教师角色定位四个方面分析,阐述中外教育的差异。

关键词:中外教育;教育差异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则新闻:北京农业展览馆,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青年科学节的开幕式。领导在主席台上热情洋溢地讲话,下面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形:中国学生头顶着骄阳,排着整齐的队伍,认真倾听;而来自APEC其他国家的学生,却三五成群,一堆一堆地聊开了,有的人甚至已经坐到了地上。

一个中国学生说:“集会场合就应该遵守集会的纪律,这是我们从小就培养的习惯。”一名来自新西兰的学生说:“青年科学节本来就是一次交流的活动,不能不让人说话,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既然演讲很长,就应该给我们坐的地方。在我们国家,很少有这么长的演讲,除非是专题讲座。”

还有一个故事说得也很透彻:某学校出了这样一道题: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时针与分针在哪一刻交会?在场的中国孩子马上拿笔列式计算,同班的美国孩子却轻松地拨动自己的手表,很快得出结论,这说明,中国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与国外孩子存在相当差距。到底是什么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主要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出了问题。”

这两则事例都反映了观念和思维的碰撞,反映了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不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一、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课堂上必须遵守的规则,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的确,进行课堂教学没有一定的纪律是不行的。试想,如果在课堂上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岂不乱了方寸。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怎样看待课堂纪律?什么样的课堂纪律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有一位教师曾经形象地比喻某班级课堂纪律好:“我上课时,掉一根针都能听见”。此言虽然有些夸张,却足以证明其课堂上相当安静,如果教师不讲课,就没有别的声音了。对比中国与美国、日本的教育,中国教育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培养。在中国,课堂纪律井然有序,保持安静。上课坐要身直、双手要平放在课桌上,两眼要盯着老师,规规矩矩,学生的行为受到严格的控制,学生的任务是听和记。中国的教师认为这是良好的课堂纪律。在教学中整齐划一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回答问题要异口同声,答案要标准,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考试前应考作文,以达到思路统一。即使学生偶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判标准,循循善诱,于是学生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确,这种令人沉闷僵化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学生进行创造的内在动机。

相对中国而言,美国、日本的学生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充裕的课余时间。美国的课堂纪律甚至可以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他们的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一种比较宽松的、自由选择的娱乐活动中度过的,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干,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创造力得到培养。日本近年来将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的学校注重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下,开展轻松宽裕的教育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中国的中小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在老师、家长的无限关怀而设计的种种作业中度过的,正是这种关爱,使孩子失去了个性、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隔了孩子的自由梦想,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二、课堂教学形式

中国的课堂以班级为一个集体,以组为一个单元,固定不变。并且集中、统一授课,时间限定,整个形式过于单调、沉闷,对于中学或许可以,但对于小学就不大合适。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个性四射的特点,多少会被这冷冰冰的课堂组织形式所压抑,在课堂上,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安静得如同公堂,上课坐要身直、手平放,两眼直视,学生言行受到严格控制。一位美国教师曾评价中国幼儿园:“过分严密的管理,使得东方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如此过分地强调纪律秩序和行为规范,以致不惜以摧毁孩子们的创造性为代价。”国外的课堂以班为集体,但每个组都不是固定的,可以随着授课内容的不同而经常改变,并且不一定是集中统一授课,而是有序地轮流完成课堂任务。这种授课形式活泼有趣,趣味性、艺术性强,形式多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如此,国外课堂的实践课程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譬如上厨艺课,课堂就设在厨房中;汽车修理课就在汽车旁进行,鲜有先讲书本理论而不实践的课程。这与国内的课堂组织刚好相反,先在课堂上理论课,而鲜有实践课。国外课堂教育组织形式灵活、新颖,注重个性与人格培养,善于将课堂教育与实际创造相结合,挖掘孩子们的创造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三、考试制度

我国是世界考试的故乡,也是考试制度的发祥地。在古代中国,以科举制为代表的考试制度在选贤用能、兴教育才等方面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明清以来,我国的考试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逐步僵化,成为禁锢教育、束缚人才的枷锁。考试的评价标准其实是由教育观决定的。即要强调哪些教学内容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决定了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在国外,考试只是一个学习效果的检验工具。然而在中国,考试主要是作为筛选工具,分数不上录取线,就意味着被现行教育体制所淘汰。中外学生都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但方法却不一样。国外的学校考试多采用等级制,而中国学校的考试则习惯于用百分制,认为百分制的区分度高,一分之差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学生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学就业。而在国外,考试的意图是鼓励创新思维,除数学外是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只要你给出合理的解释,取得某个答案的合理理由,即便答案不正确或不完善,一样可以拿高分,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水平是外国教育的唯一目的。例如,国外的作文考题一般不定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因为小孩子的阅历本来就简单,写这种文章只会让学生“捏造事实”。题目一般都是有知识性的,而且能激起学生对这方面学问的兴趣,这些题目把作文的知识性、趣味性全部体现出来,还能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而国内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还要训练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学生一写作文就觉得愁眉苦脸,毫无兴趣。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它重视的是应付考试,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而国外的教育重视的则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重视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由于这种差别,使得各自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能力上大不相同:国外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远强于中国同龄学生,中国学生的考试分数和记忆能力远远高于外国学生。

四、教师的“角色定位”

中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贯扮演“严师”形象,“教不严,师之惰”,老师越严厉,越能管住学生,才有威望,才能使学生服从自己的命令,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甚至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看到老师跟老鼠看到猫,能躲多远就多远,这难道不是老师的悲哀吗?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绝对权威,极少有商量的余地,听话才是好学生的标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被无情抹杀。我们国家一般采用授受式教育,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这种传统的授受式教育确实培养了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国外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三种角色。一是“引导者”,教师很少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主要资料,让学生自行完成。二是“指导者”,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随时进行点拨、提醒、指正,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至于偏离既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也能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德、智、体、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协调发展;三是“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始终平等,师生可以互相探讨问题或争执,保留自己的观点,教师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很少出现体罚学生、斥骂学生的现象。国外师生极为融洽,甚至有点自由、散漫,对学生限制很少,相比之下,中国师生的关系显得较为呆板、生硬、紧张。”

纵观中外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把中外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知识经济依靠的是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如何点燃隐藏在青年人头脑中的智慧火种,让它燎原中华大地,出现一批又一批富有“梦想、创造性思维、发明”能力的年轻人,如何结合实际创新我国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简介:章佳玲(1987年-),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本科生,专业为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巍.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中西教育比较[J].21世纪,

[2]杨兆宇.文化是海,教育是舟,竞帆彼岸,中西何异,关愚谦博士细说中西教育差异[J].人力资源.

[3]方莹,李春光,浅析中西方教育之差异[J],理论学习,

[4]刘爱慈,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外教育差异论文

中西方 教育 的差异是一种事实性存在。造成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 家庭教育 差异之对比》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 儿童 在成人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东西方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家庭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不同。这是造成东西方社会和 文化 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美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众多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记录,家庭教育,按照传统观念,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王晓红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一文中提到:在中国社会中,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 经验 ,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在中国,父母关心孩子的事,如帮助孩子洗衣服、整理卧室是很多的。这也有内在的原因,中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由于最终将以分数决定学生所上的高等学校,学生必然重视分数。

与中国的中学生和家长把目光盯在升学上、老师和学校把目光盯在升学率上不同,西方国家更重视兴趣培养。当然,西方教育也有弊端。在西方,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素质教育的内容,做这件事的是宗教和家庭,《圣经·新约》就是绝大多数西方人的思想品德教科书。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正规学校教育中根本没有专门针对素质的教育内容,而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各种技能的培养。要求理工科的学生选修一点人文方面的课程,其目的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而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通俗地说,西方现代教育主要是教人做事,而不是做人。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

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中国 传统文化 所强迫,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将父母教育跟子女的个体成长与成就看作是直接相关的因果。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

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孙琼如在《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向我们解释,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意识。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中国家庭几欧阳的肢体是教育者——父母。中国父母的家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独有私人财产,看作是他们的附属物。因此十分看重他们单方面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个性建构。他们注意到自身的形象,忽视了孩子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忽视了相互影响的过程和全面性,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视幼儿个体的存在。

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强调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西方父母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能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他们尊重孩子的权利,不搞强迫教育。尊重孩子的自尊,主张孩子的天性发展,自然发展。父母的责任只在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重视与孩子的交流,重视教育的相互性。西方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而是孩子的朋友。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所以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首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指向群体的,人见人爱的。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中国家教的主要内涵是“仁、义、礼、智、信、忠、恕”中国孩子从小得到的是 历史 故事 、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教导。儿童自幼耳濡目染的是冰冷的道德律令与清规戒律。自幼习读的是《三字经》、《弟子规》。

西方文化所掌握的则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 想象力 。知识的创造来自好奇心。所以借由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 童话故事 ,让孩子们具有广大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我们要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汲取西方家教的精华并融会贯通,从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楠.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2008,

[4]萧愚.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2000,

[5]王晓红.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6]赵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

[7]冯建军.生命和教育.2005,

[8]孙琼如.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9]张云裳.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北京教育.2006.

《中西方传统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借鉴意义》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异同

前言: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齐则民安。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豪门官僚还是庶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处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平稳定,需要特别重视家教,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传统家庭教育在形成中国人的个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之真谛,在于用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其子弟,诸如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国家、尽职尽责、重义轻利、不畏强暴、热爱和平、同情弱小、诚实忠厚、克己节俭、待人以礼、注重节操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古人积累的这些优良而成功的家教思想和 方法 ,有几点尤其可为今天的家教提供有益的借鉴:

1、传统家教注重德才兼备。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子做人,其次才是教子做事。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品德教育,教子女如何做人,是传统家教最突出的特点。传统家庭教育把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作为其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兄友弟恭与贤妻良母的观念至为深入,把道德实践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

2、引导教育子女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诸葛亮告诫他的外甥、儿子要立志,要“淡泊明志”,“志当存高远”。嵇康在《家戒》中说“人无志,非人也”。司马光指出了为子孙积攒钱财的害处,他认为如果为子孙积财,使子孙只知有利、不知有义,那么积财只会招来子孙游手好闲、不知上进。这种鼓励子孙自立、自强,劝说父母不要为子女积攒钱财的家庭教育传统,在有识之士中间,颇为流行。

3、传统家庭教育强调慈爱与威严并重。韩非对此有一个 总结 ,他说:“慈母有败子”,这个“慈”当然不是一般的慈爱,而是一种溺爱,溺爱会毁掉子女。颜之推总结了家庭教育的经验,认为亲子之间应该有严肃的一面,也应该有慈爱的一面,两者皆不可少。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4、身教重于言教,教在不言之中。特别强调父、兄在遵守道德等方面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同时尽到教育子女、训导子女的责任。曾子杀猪的故事,所讲的就是曾子以履行自己的诺言为榜样,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不得妄语。在中华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此类重视身教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西方家庭教育

1、让孩子学会独立。大部分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具有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孩子自己动手并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甚至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许多国家的家长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例如在美国,孩子从幼儿阶段就在不断认识劳动的价值。孩子要自己动手 修理 、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送报扫落叶铲雪等活计。

2、给孩子自由。西方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因此对孩子是否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人。而孩子一旦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反观很多中国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使孩子学习好,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学习之外的事情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做。这样孩子得不到锻炼,从学校走出来就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其实孩子是树,阳光、水和空气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给孩子自由,让他自由生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3、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西方家长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是遇到同样的情况,中国家长很可能对孩子的探索活动用“胡闹”“乱来”“不可能”等类似的话否定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此外,亲近自然,重视慈善事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Make a difference”等等西方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如:都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都重视孩子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能够与孩子经常沟通等等。总之,家庭教育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平等,要尊重、信任、宽容、鼓励孩子,要重视感情交流并且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Charlotte, Mason, 2004. The Home Education Handbook of Charlotte Mason [M]. Beijing: Development Press of China.

[2]Haim, Ginott, 2002. Parent-Child Conversations [M].Beijing:Jinghua Press.

[3]Karl,Welter, Welter's Educational Law[M].Beijing:Jinghua Press.

[4]Tin, Jennifer, 2005. Lock John's Family Education [M].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

[5]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__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齐欣,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7]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

[9]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

有关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推荐:

1.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2. 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3.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探讨论文

4. 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别论文

5. 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特点及差异论文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