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延迟退休年龄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8 16:55:25

延迟退休年龄的论文题目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延迟退休并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好办法。延时退休会在一定时期内带来就业配置领域范畴的不协调和不匹配,因此年龄确定问题应该将我国特有的人口就业情况和特殊结构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来把握。 尽管各地、各阶层的群众反响较大,但是不争的事实是,适度延时退休肯定会给社会带来新的问题,诸如影响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取向等等,也会为相关部门的配套措施的提出与贯彻实施带来不可操控的许多因素,若是解决不好,将会引起新一轮的连锁反应。但是,毕竟各个阶层所要面对的实际情形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是我们始终追求的。延时退休其本质目的还是在于应对日益显著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然而此举也并非能够有效缓解老龄化问题。 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退休年龄算是早的,尤其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延迟退休可以解决就业领域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也能缓解社保领域的养老保险基金空账严重难以适应养老金标准不断增长的现实,因为每延迟一年退休,国家的养老金账户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延迟退休的人群继续缴纳养老金而增多。但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延迟退休并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好办法。

劳动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劳动社会学论文题目有哪些可以选择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劳动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1.我国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2.国际分工碎片化与劳动阶层就业. 收入分化--一个分析方法

3.贸易全球化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4.加快建立以劳动力调查为主的失业率统计改革步伐

5.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分布效应研究

6.浅议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中的问题与建议

7.社会排斥型差等正义批判及其矫正--以劳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为例

8.女性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建省的调查数据

9.关于大学生打工问题的法理探究

10.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文献述评

11.人力资本. 融城能力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

12.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3.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与反歧视政策研究

14.流动的消费本土性:劳动力迁移中的文化随迁--以本土性饮食文化的跨境流动为例

15.家庭劳动是否降低工资收入--基于CHNS的证据

16.“技术-劳动”的性别分工--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阐释

17.中国外资企业女性劳动力收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8.浅议如何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

19.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近代白族妇女劳动就业状况

21.浅谈老年人力资源开掘--基于老年社工理论视角

22.追求幸福莫过于尊重劳动

23.川东革命老区妇女当下生活状况研究

24.城郊被动城市化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研究--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

25.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6.中国城镇中年男性和女性的家庭照料提供与劳动供给

27.居住条件. 工作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

28.谁偷了你的好工作

29.现行劳动工资统计调查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30.职业分层视野下的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

31.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32.中国古代西部地区妇女的女织劳动研究

33.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研究--潜层剖面分析的视角

34.性别视角下已婚女性赴日打工家庭策略研究

35.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情感劳动的再探讨

36.劳动时间与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基于湖南省农民工三融入调查数据的分析

37.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38.打工家庭与城镇化--一项内蒙古赤峰市的实地研究

39.家庭收入变化. 夫妻间时间利用与性别平等

40.农村“留守妻子”的生存现状及其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41.性别. 风险偏好与竞争意愿:基于真实劳动的实验研究

42.陕西榆林937个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分析

43.川东革命老区妇女当下生活状况研究

44.承前启后:袁方的劳动社会学思想

45.作为职业. 身份. 地位和文化的农民角色--基于功能分析的视角

46.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47.工作投入概念应用

48.黑龙江省农村与垦区农村空心化对比研究

49.国外残疾人就业政策转型:从保障到融合

50.知识型员工劳动关系不和谐的诱因及改善举措

51.试论休闲活动的本质特征

52.河南省农民工务工地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53.发挥老年群体潜在价值助力实现中国梦

54.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与对策--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55.浅析“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社会工作

56.国外产后女性就业政策研究

57.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经验分析

58.新生代农民工回乡与留守的意愿探析

59.农村分工深化与社会结构变迁

60.社会结构的散流化及其治理

61.建立劳动力市场监测与统计体系的思考

62.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国失业率的影响:理论与验证

63.低生育率背景下女性劳动参与水平. 特点及变动趋势

64.家政女工体面劳动赤字的社会排斥分析--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65.农林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培养探析

66.情绪劳动的内涵

67.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68.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与社会稳定问题探析

69.国家. 市场. 家庭在妇女福利中的角色与作用

70.生育对职业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7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72.统计口径缩小对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影响的实证

73.简析职业女性人际交往能力及培养对策

74.女性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及成因分析

75.试析女性流动人口职业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76.浅析青年农民工幸福感

77.社会工作对农村老年贫困家庭的介入研究

78.传统农区女性农业技术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79.农村劳动力迁移时间对留守老人养老的影响

80.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女性失业问题简析

81.超老龄社会中的日本女性再就业问题

82.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

83.工作-家庭平衡状况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84.职业机会. 收入增长与就业质量主观评价

85.美国养老事业的财政支持研究

86.关于工业革命时期城镇下层儿童生存状况的思考

87.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统计分析的应用

88.城乡女性劳动参与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89.经济的服务业化和女性劳动

90.从“找份工作”到“体面劳动”:都市青年的就业新期待--基于我国青年就业质量的现状及问题调查

91.“新农合”制度对农村妇女劳动供给的影响

92.居民家务劳动时间经济价值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93.代际收入流动的社会经济学分析

94.女性劳动参与. 生育行为选择与人口红利研究综述

95.探索城市职场女性的困境和成因

国家促进老龄劳动者就业的精细化策略

97.职业对劳动力时间配置选择的影响:以家务时间为例

98.角色定位. 价值冲突和模式选择--略论企业社会工作的基本问题

99.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异:一个社会资本的解释

100.供求关系视角下马克思就业思想进路及启示

101.农民工的心理诉求应予关注

102.办公室政治. 情绪劳动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实证研究

103.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支持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沙市个案调查

104.当代中国女性道德状况调查

105.充分发挥女职工“半边天”作用--谈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06.作为自我治理的劳动--约翰·洛克劳动观简析

107.关于我国性别劳动分工的影响因素研究

108.职业指导要以贫困线为基础

109.双层劳动力市场下的居住隔离--以上海市居住分异实证研究为例

110.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女性婚姻观

111.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民社会关系网络

112.性别观念. 现代化与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

113.家庭结构如何影响流动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来自CHIP2007年的证据

114.三大劳动群体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115.雇主品牌构建与和谐劳动关系

116.从劳动理解社会--阿兰·图海纳的贡献

117.山西省青年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思考

118.浅谈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思考

119.统计分析在劳动保障有关工作中的应用

120.农民工就业空间选择及留城意愿代际差异分析

121.外出打工,你准备好了吗?

122.老龄化背景下的日本高龄者雇用政策

123.中外被退休案例中的平等诉求

124.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基于昆山市的调查

125.社会工作分阶段地介入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改善

126.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河南省X村农村富余女性的调研

127.不可小觑的“女性职业化”

128.农村劳动力迁移. 老人照顾需求与社会支持介入方式分析

129.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30.劳动关系治理与工业社会秩序的建构--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社会工作

131.劳动收入份额及其变化趋势

132.中国外流劳动力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基于微观调研的经验分析

133.福利企业残障员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34.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135.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成因及对策

136.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安全感状况及提升策略

137.对底层劳动妇女形象刻画的比较--以鲁迅. 郁达夫. 许地山的小说为例

138.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内地城市融入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139.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14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困境与出路

141.基于若干统计问题讨论的国际接轨因素分析

142.女性社会工作者与情感劳动:一个新议题

143.广东省劳动就业环境现状与对策

144.典型低收入群体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45.优化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系统的社会工作研究

146.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生课堂上的应用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147.西北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职业获得与教育. 社区关系研究

148.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城市融入分析

149.家庭结构. 重大疾病和农村劳动力迁移

150.天津:社区工作者劳动报酬每人每月1500元

151.浅析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

152.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内在机制

153.银川市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154.梦想在劳动中飞扬

155.区域身份认同与团队劳动供给--基于印度旁遮普人与孟加拉人的实验研究

156.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经济学解析

157.职业性别隔离视域下会计职业女性化问题的思考

158.失地农民就业的社区支持体系研究

159.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社会工作实务探讨

160.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劳动力迁移对初婚年龄的影响

161.养老保险金与老年人幸福指数的实证检验

162.控制流浪乞讨人员数量的经济学分析

163.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 规律及对策研究

164.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165.论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

166.关于异地务工人员融入珠海社会的思考

167.家庭策略对双流动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

168.国外女性就业促进的社会支持模式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的色彩。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老年人必须由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end-ency)。”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如果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所以吉登斯主张要把老年人自身看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力量,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这样就必须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他还指出“规定必须到达‘有资格领退休金的年龄’才能享受养老金福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们应当可以自行选择使用这笔资金的时间,这不仅使他们可以在任何年龄上停止工作,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教育经费,或者在需要抚育幼儿时减少工作时间。如果个人既可以选择提早停止工作,也可以选择多工作一段时间,那么废除强制性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就将是中性的。”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自1999年来,我国便进入老龄社会。2006年2月中国人口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居世界之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决定着我国老龄人数的庞大。虽然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我国老龄人口仍将是庞大的。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第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不断降低,底部人口萎缩,总体人口增长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这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要快于他国。相关研究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第三,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老年人福利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养老的负担更重。除以上三点外,还存在着地区间老龄化水平差异大等特点。我国老龄化的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老龄化导致社会负担加大。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即大约9个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而根据中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7,根据低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届时,个人、企业、社会都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其次,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相对不足。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引起生产人口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减少,从而带来劳动人口的相对不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又必然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障碍,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又会使解决老龄化问题更加困难。总之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是我国重要的课题。三、吉登斯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告诉我们要会运用老年人自身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要将他们视为人力资源,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愿,而要做到这些改革退休制度是必须的选择。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放宽五年期限。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定依据主要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当时的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人均寿命也提高到了72岁。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退休年龄偏低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的是劳动者知识层次越高,所耗用的成本越高,而且参加工作的时间会略迟。而在我国,目前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可以推迟退休外,大部分人的退休年龄是偏低的,尤其是女性,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当“人口红利”过后,劳动力资源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影响会更大。其次,造成社会负担过重,老龄人的过早退休必然加重养老保险支付的负担,同时也加重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负担,在我国目前养老保险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的养老负担就会更重。最后,固定的退休年龄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权利的充分体现。现行的退休年龄没有体现老年人自身的意愿,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愿退休但必须退休,甚至因此患上退休综合症,有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不愿继续工作,却不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则面临退休待遇的减少。另外男女退休年龄上的不平等,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因此综合上述因素的考虑,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调动老年人的力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实行弹性退休制目前我国政府正有准备提高退休年龄意向,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持反对意见的很多。他们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对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不合适,因为推迟退休年龄会加重当前年轻人就业困难,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和工作比较辛苦的老年人来说不公平等等,可以说意见很难得到大致的统一。既然提高退休年龄争议很大,那么实行弹性退休制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不能跟吉登斯所讲的那样完全取消退休年龄的规定,我们可以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制。就我国而言过早的退休必然会加重各方面的负担,因此可以在最低工作年限(根据不同情况设定)的基础上实施自愿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同时还可以根据退休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待遇水平,这样就可以做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人们推迟退休年龄。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女性选取55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55周岁至65周岁之间,她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男性可选择60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60周岁至65周岁之间,他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当然根据行业的区别可以再继续细分。事实上弹性退休制度已经成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政策主张,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采取其它各种手段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老年人自己的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各种兴趣爱好组织、互帮互助组织等;鼓励健康低龄的老年人再就业,如设立专门的机构帮助老年人才就业,积极搭建老年人信息平台等;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当环保志愿者等。同时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再就业权利方面的法律规定。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退休给老年人带来的孤独与失落等消极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自立、自主、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总之,要利用多种手段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活动性,让他们在体验自身价值的同时减轻社会负担。注释: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1).

劳苦大众一般都反对提高退休年龄,国家如果强制启动的话,预计2021年公开征求意见。那么要2022年修改、再审批和正式发布,5年后实施。2027年之后才可能实施。建议1:2030年起,原来50岁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岁,原来55岁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岁。2030年 原50岁 原55岁2034年 51岁 2038年 52岁 56岁2042年 53岁 2046年 54岁 57岁2050年 55岁 2054年 56岁 58岁2058年 57岁 2062年 58岁 59岁2066年 59岁 2070年 60岁 60岁到2070年全国公民统一60岁退休。 建议2:充实社保基金。央企利润的10%每年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一两千亿。公务员每年减少2%,每年节省几千亿,划拨到社保基金。打击各市财政年底突击烧钱上万亿的败家行为,财政预算结余的一部分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几千亿。建议3:建立灵活(或称弹性)退休制度。参考:《公务员法》下文,要推广到全民。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提前退休:(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建议4:把五花八门的养老保险种类(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军人养老保险等等)统一为“公民养老保险”,所有公民,待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并有保底和封顶,最低待遇不可以低于600元,最高不可以高于9000元。15倍的差距已经够大了,现在的差距是上百倍。

延迟退休论文题目

延迟退休看法褒贬不一,为什么会有人抵触延迟退休?

劳苦大众一般都反对提高退休年龄,国家如果强制启动的话,预计2021年公开征求意见。那么要2022年修改、再审批和正式发布,5年后实施。2027年之后才可能实施。建议1:2030年起,原来50岁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岁,原来55岁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岁。2030年 原50岁 原55岁2034年 51岁 2038年 52岁 56岁2042年 53岁 2046年 54岁 57岁2050年 55岁 2054年 56岁 58岁2058年 57岁 2062年 58岁 59岁2066年 59岁 2070年 60岁 60岁到2070年全国公民统一60岁退休。 建议2:充实社保基金。央企利润的10%每年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一两千亿。公务员每年减少2%,每年节省几千亿,划拨到社保基金。打击各市财政年底突击烧钱上万亿的败家行为,财政预算结余的一部分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几千亿。建议3:建立灵活(或称弹性)退休制度。参考:《公务员法》下文,要推广到全民。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提前退休:(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建议4:把五花八门的养老保险种类(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军人养老保险等等)统一为“公民养老保险”,所有公民,待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并有保底和封顶,最低待遇不可以低于600元,最高不可以高于9000元。15倍的差距已经够大了,现在的差距是上百倍。

劳动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劳动社会学论文题目有哪些可以选择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劳动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1.我国城市职业乞丐研究

2.国际分工碎片化与劳动阶层就业. 收入分化--一个分析方法

3.贸易全球化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4.加快建立以劳动力调查为主的失业率统计改革步伐

5.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分布效应研究

6.浅议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中的问题与建议

7.社会排斥型差等正义批判及其矫正--以劳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为例

8.女性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建省的调查数据

9.关于大学生打工问题的法理探究

10.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文献述评

11.人力资本. 融城能力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

12.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3.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与反歧视政策研究

14.流动的消费本土性:劳动力迁移中的文化随迁--以本土性饮食文化的跨境流动为例

15.家庭劳动是否降低工资收入--基于CHNS的证据

16.“技术-劳动”的性别分工--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阐释

17.中国外资企业女性劳动力收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8.浅议如何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

19.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近代白族妇女劳动就业状况

21.浅谈老年人力资源开掘--基于老年社工理论视角

22.追求幸福莫过于尊重劳动

23.川东革命老区妇女当下生活状况研究

24.城郊被动城市化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研究--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

25.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6.中国城镇中年男性和女性的家庭照料提供与劳动供给

27.居住条件. 工作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

28.谁偷了你的好工作

29.现行劳动工资统计调查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30.职业分层视野下的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

31.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32.中国古代西部地区妇女的女织劳动研究

33.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研究--潜层剖面分析的视角

34.性别视角下已婚女性赴日打工家庭策略研究

35.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情感劳动的再探讨

36.劳动时间与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基于湖南省农民工三融入调查数据的分析

37.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38.打工家庭与城镇化--一项内蒙古赤峰市的实地研究

39.家庭收入变化. 夫妻间时间利用与性别平等

40.农村“留守妻子”的生存现状及其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41.性别. 风险偏好与竞争意愿:基于真实劳动的实验研究

42.陕西榆林937个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分析

43.川东革命老区妇女当下生活状况研究

44.承前启后:袁方的劳动社会学思想

45.作为职业. 身份. 地位和文化的农民角色--基于功能分析的视角

46.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47.工作投入概念应用

48.黑龙江省农村与垦区农村空心化对比研究

49.国外残疾人就业政策转型:从保障到融合

50.知识型员工劳动关系不和谐的诱因及改善举措

51.试论休闲活动的本质特征

52.河南省农民工务工地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53.发挥老年群体潜在价值助力实现中国梦

54.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与对策--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55.浅析“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社会工作

56.国外产后女性就业政策研究

57.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经验分析

58.新生代农民工回乡与留守的意愿探析

59.农村分工深化与社会结构变迁

60.社会结构的散流化及其治理

61.建立劳动力市场监测与统计体系的思考

62.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国失业率的影响:理论与验证

63.低生育率背景下女性劳动参与水平. 特点及变动趋势

64.家政女工体面劳动赤字的社会排斥分析--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65.农林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培养探析

66.情绪劳动的内涵

67.美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68.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与社会稳定问题探析

69.国家. 市场. 家庭在妇女福利中的角色与作用

70.生育对职业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7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72.统计口径缩小对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影响的实证

73.简析职业女性人际交往能力及培养对策

74.女性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及成因分析

75.试析女性流动人口职业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76.浅析青年农民工幸福感

77.社会工作对农村老年贫困家庭的介入研究

78.传统农区女性农业技术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79.农村劳动力迁移时间对留守老人养老的影响

80.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女性失业问题简析

81.超老龄社会中的日本女性再就业问题

82.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

83.工作-家庭平衡状况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84.职业机会. 收入增长与就业质量主观评价

85.美国养老事业的财政支持研究

86.关于工业革命时期城镇下层儿童生存状况的思考

87.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统计分析的应用

88.城乡女性劳动参与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89.经济的服务业化和女性劳动

90.从“找份工作”到“体面劳动”:都市青年的就业新期待--基于我国青年就业质量的现状及问题调查

91.“新农合”制度对农村妇女劳动供给的影响

92.居民家务劳动时间经济价值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93.代际收入流动的社会经济学分析

94.女性劳动参与. 生育行为选择与人口红利研究综述

95.探索城市职场女性的困境和成因

国家促进老龄劳动者就业的精细化策略

97.职业对劳动力时间配置选择的影响:以家务时间为例

98.角色定位. 价值冲突和模式选择--略论企业社会工作的基本问题

99.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异:一个社会资本的解释

100.供求关系视角下马克思就业思想进路及启示

101.农民工的心理诉求应予关注

102.办公室政治. 情绪劳动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实证研究

103.智力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支持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沙市个案调查

104.当代中国女性道德状况调查

105.充分发挥女职工“半边天”作用--谈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06.作为自我治理的劳动--约翰·洛克劳动观简析

107.关于我国性别劳动分工的影响因素研究

108.职业指导要以贫困线为基础

109.双层劳动力市场下的居住隔离--以上海市居住分异实证研究为例

110.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女性婚姻观

111.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民社会关系网络

112.性别观念. 现代化与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

113.家庭结构如何影响流动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来自CHIP2007年的证据

114.三大劳动群体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115.雇主品牌构建与和谐劳动关系

116.从劳动理解社会--阿兰·图海纳的贡献

117.山西省青年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思考

118.浅谈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思考

119.统计分析在劳动保障有关工作中的应用

120.农民工就业空间选择及留城意愿代际差异分析

121.外出打工,你准备好了吗?

122.老龄化背景下的日本高龄者雇用政策

123.中外被退休案例中的平等诉求

124.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基于昆山市的调查

125.社会工作分阶段地介入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改善

126.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河南省X村农村富余女性的调研

127.不可小觑的“女性职业化”

128.农村劳动力迁移. 老人照顾需求与社会支持介入方式分析

129.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30.劳动关系治理与工业社会秩序的建构--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社会工作

131.劳动收入份额及其变化趋势

132.中国外流劳动力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基于微观调研的经验分析

133.福利企业残障员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34.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135.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成因及对策

136.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安全感状况及提升策略

137.对底层劳动妇女形象刻画的比较--以鲁迅. 郁达夫. 许地山的小说为例

138.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内地城市融入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139.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14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困境与出路

141.基于若干统计问题讨论的国际接轨因素分析

142.女性社会工作者与情感劳动:一个新议题

143.广东省劳动就业环境现状与对策

144.典型低收入群体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45.优化下岗职工社会支持系统的社会工作研究

146.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生课堂上的应用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147.西北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职业获得与教育. 社区关系研究

148.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城市融入分析

149.家庭结构. 重大疾病和农村劳动力迁移

150.天津:社区工作者劳动报酬每人每月1500元

151.浅析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

152.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内在机制

153.银川市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154.梦想在劳动中飞扬

155.区域身份认同与团队劳动供给--基于印度旁遮普人与孟加拉人的实验研究

156.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经济学解析

157.职业性别隔离视域下会计职业女性化问题的思考

158.失地农民就业的社区支持体系研究

159.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社会工作实务探讨

160.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劳动力迁移对初婚年龄的影响

161.养老保险金与老年人幸福指数的实证检验

162.控制流浪乞讨人员数量的经济学分析

163.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 规律及对策研究

164.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165.论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

166.关于异地务工人员融入珠海社会的思考

167.家庭策略对双流动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

168.国外女性就业促进的社会支持模式

反对节奏太快、反对一刀切。建议1:2020年起,原来50岁退休的每五年提高一岁,原来55岁退休的每10年提高一岁。2070年,实现所有人60岁退休。到时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保基金积累,决定是否继续增加退休年龄。建议2:建立灵活退休制度(或称弹性退休制度),比如社保交满30年即可自愿选择退休。有的国家规定了几个退休条件,只要符合一个条件就可以退休,法定退休年龄只是名义上的。希腊:交满30年的养老保险可自愿退休。日本:社保交满25年即可退休。智利:每工作5年可以提前1-2年退休,但最多不超过10年。

延迟退休问题研究论文

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还没有实施前有法律效力。我国正在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退休制度将面临一次重要改革。延迟退休为我国退休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机会但也备受争议,反对者认为延迟退休不仅会造成其工作年限的延长,还增加了养老保险负担、缩短了受领养老金的年限,直接对其利益进行削减,自身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是其反对的根本所在。延迟退休立法是以延迟退休为契机,采用立法手段对退休制度进行完善,对退休者的利益进行权威性的法律保护,对实行延迟退休者与未实行延迟退休者的利益进行平衡,避免延迟退休者存在利益受损的顾虑。本论文针对延迟退休立法,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以延迟退休为起点,将延迟退休问题纳入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国家角度看,多方现实因素促使国家采取延迟退休政策对社会困境进行疏通。所以,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还没有实施前有法律效力。

实施延迟退休制度的国家已不是一个俩个,他们的依据就是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人群的加大,国家财政压力递增,这样的理据应该接底气,道理上也说的通,既考虑的国家也考虑了个人,而且都是大家开看到的真实情况。可是持不同意见的个人也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也充分真实,我们作为普通民众,只能谈一下个人看法或建议,如果国家财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我们还是维持现状,如果经济实力不允许 ,那就最好就像中央社保部门领导所说的,根据我国国情实际情况,实行小步慢走,循序渐进的政策逐步实现,这样个人国家都照顾一下,岂不更好。我们做为个人在个人和国家利益上,能做到兼顾双方,是容易接受的最佳选择。

延迟退休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这个利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尤其对那些临近退休节点的人,其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延退这件事情上,要避免设定上的生硬,取得最大的公约数,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我认为,要避免一刀切的制度设定,制定一个政策的过渡时期,采取层次性消化的方式来逐步推进。我们既要避免老龄化加速带来的负担问题,又要考虑年轻人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现实矛盾。

个人建议,我们与其在年龄上做文章,倒不如在工作年限上制定标准,以实际工作年限做为界定退休的时间节点,因为每个人开始工作的时间不同,如果确定一个退休年限的话,工作时间难免就会有长有短。比如说,一个20岁参加工作的人,和一个25岁参加工作的人,如果都是到年龄退休的话,后者明显要少工作5年。

另外,365行,每一行的工作性质不同,岗位体力消耗,对人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那么在退休年龄安排上是否也应该考虑到呢?有些重体力劳动的岗位,可能年过半百就会吃力,但有些对体力要求不高的岗位,可能到了80岁仍然可以胜任。

延迟退休是一个非常考验智慧的复杂问题,年龄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但并非唯一的核心因素,它还需要考虑综合因素。

观点一延迟退休年龄,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养老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如果理解为是为了弥补养老金缺口,恐怕是本末倒置的。养老金面临的主要是保值增值压力而非支付压力。观点二劳动适龄人口越过顶峰、人员退休未置换等量岗位的现状,消减了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即便如此,仍应充分考虑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冲击。我们建议,采取小步渐进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将其对就业的影响降至最低。观点三延迟退休年龄,需要认真研究、审慎决策,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并且,要与劳动力的供求变化、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改革协同推进。

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在实施前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政府的行政指令、命令、决定等,只有在公布之日起,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在实施前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延迟退休与养老金研究论文

您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在实施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也不得擅自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在实施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即用人单位不能擅自变更劳动者的退休时间。

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未实施前的法律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还没有实施前,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政府实施了这一政策,那么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依据来解决相关的纠纷。

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还没有实施前有法律效力。我国正在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退休制度将面临一次重要改革。延迟退休为我国退休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机会但也备受争议,反对者认为延迟退休不仅会造成其工作年限的延长,还增加了养老保险负担、缩短了受领养老金的年限,直接对其利益进行削减,自身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是其反对的根本所在。延迟退休立法是以延迟退休为契机,采用立法手段对退休制度进行完善,对退休者的利益进行权威性的法律保护,对实行延迟退休者与未实行延迟退休者的利益进行平衡,避免延迟退休者存在利益受损的顾虑。本论文针对延迟退休立法,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以延迟退休为起点,将延迟退休问题纳入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国家角度看,多方现实因素促使国家采取延迟退休政策对社会困境进行疏通。所以,延迟退休政策公布后还没有实施前有法律效力。

劳苦大众一般都反对提高退休年龄,国家如果强制启动的话,预计2021年公开征求意见。那么要2022年修改、再审批和正式发布,5年后实施。2027年之后才可能实施。建议1:2030年起,原来50岁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岁,原来55岁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岁。2030年 原50岁 原55岁2034年 51岁 2038年 52岁 56岁2042年 53岁 2046年 54岁 57岁2050年 55岁 2054年 56岁 58岁2058年 57岁 2062年 58岁 59岁2066年 59岁 2070年 60岁 60岁到2070年全国公民统一60岁退休。 建议2:充实社保基金。央企利润的10%每年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一两千亿。公务员每年减少2%,每年节省几千亿,划拨到社保基金。打击各市财政年底突击烧钱上万亿的败家行为,财政预算结余的一部分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几千亿。建议3:建立灵活(或称弹性)退休制度。参考:《公务员法》下文,要推广到全民。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提前退休:(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建议4:把五花八门的养老保险种类(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军人养老保险等等)统一为“公民养老保险”,所有公民,待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并有保底和封顶,最低待遇不可以低于600元,最高不可以高于9000元。15倍的差距已经够大了,现在的差距是上百倍。

退休年龄改革研究论文

劳苦大众一般都反对提高退休年龄,国家如果强制启动的话,预计2021年公开征求意见。那么要2022年修改、再审批和正式发布,5年后实施。2027年之后才可能实施。建议1:2030年起,原来50岁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岁,原来55岁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岁。2030年 原50岁 原55岁2034年 51岁 2038年 52岁 56岁2042年 53岁 2046年 54岁 57岁2050年 55岁 2054年 56岁 58岁2058年 57岁 2062年 58岁 59岁2066年 59岁 2070年 60岁 60岁到2070年全国公民统一60岁退休。 建议2:充实社保基金。央企利润的10%每年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一两千亿。公务员每年减少2%,每年节省几千亿,划拨到社保基金。打击各市财政年底突击烧钱上万亿的败家行为,财政预算结余的一部分划拨社保基金,每年有几千亿。建议3:建立灵活(或称弹性)退休制度。参考:《公务员法》下文,要推广到全民。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提前退休:(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建议4:把五花八门的养老保险种类(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军人养老保险等等)统一为“公民养老保险”,所有公民,待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并有保底和封顶,最低待遇不可以低于600元,最高不可以高于9000元。15倍的差距已经够大了,现在的差距是上百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7月25日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时表示,关于退休政策,人社部仍然在关注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慎重决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意向,当属意料之中。近期有专家通过测算得出,对于不同的就业群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差异很大,但对城镇就业人员整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为岁。专家认为,在延迟退休的大背景下,分析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选择,并针对每个阶层设计相应的法定退休年龄,是我国调整法定退休年龄的一个政策选项。测算 岁退休最优?“作为一项重要的、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一定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慎重决策。”尹成基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关系到我国人口结构、代际关系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情况、总体就业状况、职工和居民收入状况等,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选择政策实施的时机。事实上,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不断透露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意向,学术界对延长退休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日前的一份工作论文提出,经过数学模型计算发现,虽然不同就业群体最优退休年龄差异很大,但对城镇就业人员整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为岁,这个数值可以作为我国调整标准退休年龄的参考值。这一观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特约研究员孙永勇等人提出。具体而言,最佳退休年龄与参加工作年龄、退休年龄、死亡年龄、名义利率、退休前死亡概率、个人效用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假设每个劳动者都在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退休年龄,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退休年龄区间。根据公开数据推算,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岁。经过加权可以得到2010年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参加工作年龄大约为18岁。名义利率假设为。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在个人效用最大值处,退休年龄与参加工作年龄、死亡年龄、名义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将上述三个数据代入到公式中计算,得出最优退休年龄为岁。目前,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明显低于这一模型计算的一般状态下的大多群体的最优退休年龄。这表明,延迟退休年龄似乎应该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不同群体而言,最优退休年龄差异很大。不过,即使剔除这一因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证明我国目前应该把法定标准退休年龄提高到64岁,并在将来进一步提高到65岁。”孙永勇表示。

因为人到老年的时候,精力和。记忆力不如年轻人了,而且辛苦了一辈子,应该享受一些退休后的生活,自由的时光,自由的生活。对于身体较好的可以适当延迟,对于身体不好的可以适当提前。我认为最佳的退休年龄应该是女性60。男性65。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弹性质,由个人意愿申请。政府批准就可以延长人的退休年龄。

其实人事部规定的退休年龄,女的55岁左右,男的60岁左右,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退休的年龄,但是我认为真正的退休年龄的话,其实女的60岁左,男的65岁左右,你就是真正的退休了,也要在其他的岗位上工作个5到10年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人,如果说你少于这个年龄,比方说女的50多岁,60出头就不干活了,或者是男的60左右就整天的养养花养养鸟的这种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激情。也没有什么活力,一个人如果真的没有这种生活激情的话,那么他的生活也是很颓废的,基本上就是说各种病什么的也要来了,所以说必须要有点事情干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