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2020年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09:37:25

2020年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经国家劳动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1年被原国家教委批准具有单独组织硕士生招生入学考试权的单考单位;1997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开展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工程硕士授权单位。目前,已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位授权点学科覆盖面已拓展至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的27个一级学科。截止到2006年7月,有在站博士后8名,在校博士、硕士、工程硕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各类研究生2552名。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各类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学位授予、就业指导工作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交办的有关事宜。学院下设学位办、招生办、培养管理等科室。近些年来,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坚持“立足基础,突出特色、强化内涵、着眼创新”的学科建设之路,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规模和学科、专业数量快速增长,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不断提高。为适应学校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学院在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和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被原煤炭工业部和原省教委分别授予“全国煤炭院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和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被山东省教委授予“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项目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研究生招生计算机管理软件,在全国研究生招生优秀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评选中获原国家教委三等奖,2002年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全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全省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和2005年连续两次获“山东科技大学集体特别贡献奖”。2010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矿业工程、测绘工程2专业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我校累计有2名博士、13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在CSSCI 核心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外国语》、《外语学刊》、《外语界》、《外语教学》以及各类刊物、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有的论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和教育部办《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发。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等专著3部,著作、教材等近20部。三、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国家留学基金项目主持: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课程建设项目主持: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主持: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子项目主持: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主持: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子课题四、主要获奖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山东省外语专业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作品奖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泰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泰安市“十佳社科人才”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青岛开发区青年学术工程技术带头人青岛开发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以来,先后有LAP、KTP、双掺杂TGS、KNSBN、KTN、NdPP、NYAB、LT、DKDP、KDP、MHBA、BN等晶体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项、 国家发明奖三等奖3项、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内的多项奖励 。 序号获奖名称主要研究人员获奖时间所获奖励1 人工合成优质高频石英晶体 韩建儒 陈焕矗 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1999-2000学年度省级三好学生 史伟 山东省教育厅 3 实时测定晶体生长固液/液界面和边界层结构的方法和结晶器 于锡玲 世界发明家国际协会国际发明金奖 4 功能晶体中缺陷的同步辐射白光形貌术和光学显微术研究 胡小波 王继扬 魏景谦 刘耀岗 刘宏 省教育厅理论成果二等奖 5 晶体热效应对高功率端面泵浦Nd:YVO4. Nd:GdVO4激光器的影响研究 刘均海 邵宗书 王长青 祝莉 王继扬 省教育厅理论成果一等奖 6 (八六三计划)先进个人 高樟寿 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7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史伟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8 一种规模化生长激光核聚变用大KDP晶体的新方法-四槽循环动法 高樟寿 鲁智宽 李毅平 王圣来 刘加民 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 教育部 9 钒酸酸钇(掺钕)单晶生长技术 孟宪林 祝俐 张怀金 董春明 徐炳超 魏景谦王长青 程瑞平 刘训民 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0 高抗光损伤磷酸钛氧钾晶体和大功率绿光激光器 邵宗书 王继扬 刘均海 刘耀岗 魏景谦 刘恩泉 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1 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蒋民华 省长、韩寓群最高 12 电荷转移的对称性与分子的双光子吸收/辐射(荧光、激射)性能关系的研究 王筱梅导师:蒋民华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3 半导体发光材料外延工艺与器件制造技术 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黄柏标 徐现刚张晓阳 秦晓燕 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4 硅酸镓镧功能晶体及其电光Q开关器件 孔海宽导师:王继扬 第八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等奖 15 用纳米四氧化三钴制备锂电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 孙 洵(第五位)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6 KDP(DKDP)晶体中散射颗粒的研究 孙询 许心光 房昌水 高樟寿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17 具有上转换发光性质的新型有机光功能化合物 方奇 刘志强 崔月芝 蒋民华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18 双金属硫氰酸盐配合物晶体的生长和性质研究 王新强 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9 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和有机导体的分子工程及晶体工程 方奇 蒋民华 刘志强 任燕 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20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1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 蒋民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2 中国硅酸盐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 孙询 中国硅酸盐学会 23 双金属硫氰酸盐配合物晶体的生长和性质研究 王新强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4 有机硼(Ⅲ)化合物的合成与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刘志强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2004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5 电光聚合物光波导薄膜的制备及其物性研究 秦志辉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 2005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6 新型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发光机理的研究 吕孟凯 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7 三硼酸铋晶体的生长和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王继扬 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8 含有硼氮硫杂原子的新型分子基光电功能材料 刘志强等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29 硅酸镓镧系列单晶的生长和性能研究 袁多荣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30 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房昌水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 31 Yb及其它稀土元素掺杂四硼酸铝晶体的生长及性质研究 李静 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 32 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蒋民华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 33 星型有机氮、硼光电子材料的研制 袁茂森 山东省首届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34 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蒋民华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 35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顾锋导师:吕孟凯 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2006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6 新型纳米发光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 周广军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37 光学级硅酸钾澜晶体生长及其新型电光Q开关 王继扬 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8 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控制合成及光电性能 吕孟凯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9 两类硼酸盐激光自倍频晶体生长及激光应用基础研究 王继扬 自然科学奖 教育部一等奖 40 系列钒酸盐晶体生长和激光应用基础研究 张怀金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41 新型系列钒酸盐晶体生长及其脉冲能量增强效应研究 于浩海 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 42 KBBF族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发现、生长和应用 王继扬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第4位)一等奖 43 移动通讯用滤波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王继扬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4 高品质铌酸锂系列晶体生长、后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 刘宏 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5 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军用电子材料和器件基础研究 胡小波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46 基于化学工程原理与方法的纳米材料合成与结构调控 吕孟凯、周广军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一等奖 47 硼酸盐激光自倍频晶体制备技术及其小功率绿光激光器件商品化应用 王继杨、张怀金等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资料来自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

博士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御的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这就对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作者必须在本学科的专业领域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相当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还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为在学科领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而,较之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 和 IET Fellow。江苏阜宁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南京工学院电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于香港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87年5月起就职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2002-2009任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在美国威斯星-麦迪逊大学任访问教授,2012年6-7月在丹麦奥尔堡大学任访问教授。现任东南大学电气工程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风力发电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盐城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全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风电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IEEE 南京分部执委和IEEE IAS&PES 南京联合分会主席,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SCI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微电机》、《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等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2、13届专家评审组成员。主持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等研究课题近5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70余篇),主编《微特电机及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等教材,出版《电动汽车的新型驱动技术》、《电机混沌驱动及其应用》等著作,参编《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可持续科学技术大百科全书,Springer Press)和《Encyclopedia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汽车工程大百科全书,John Wiley & Sons);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并有多项专利许可应用。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环保运输杰出成就奖、2007年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2009年度IET电力应用奖,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电力行业精品教材奖等学术奖励和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2年度江苏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中达学者”等荣誉称号;所指导的学生论文分别获2010、201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论文提名奖,2008、2009、2011、2013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度江苏省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一等奖、2011年IEEE IAS本科生设计竞赛第一名等。2005年以来先后入选Who's Who in the World, 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ho's Who in Asia。主要研究方向:微特电机及测控系统,电动车驱动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等。

张骁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Rice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副研究员,美国管理学会会员,江苏省企业国际化专家库成员,“中经智库”委员,曾任上市公司“南纺股份”独立董事。1997-2002年在南京市下关区政府计划经济委员会工作。2002年-2004年之间曾在南京利物浦咨询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等企业工作。2007年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曾赴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交流学习与访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特别资助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议专家,担任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研究与发展管理》、《管理学报》和《管理评论》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担任《南大商学评论》执行编委。曾荣获“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7)”、“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江苏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2009)”、“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4)”、“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等奖项。 研究方向1.跨国经营2.创业管理3.知识管理

山东省优秀本科学位论文

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市政工程系、力学部、实验中心5个教学单位;学院现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 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2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节能与设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力学等8 个二级学科方向(含2 个目录外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 4 个本科专业。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结构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为学校品牌专业,2012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积极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力争到2015年,申请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加强建筑学学科建设工作,力争申请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力争在1~2个二级学科实现省级重点学科的突破。 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面向海内外广揽优秀人才,重点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大高层次学历人员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在职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到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每年选派部分老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或科研合作,提高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近年来,引进培养博士17人,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由30%提高至70%以上;学院现有师资队伍中有教职工85 人,其中高级职称41 人,硕士以上学位61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国家一级注册规划师1人、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CWA)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核心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理事1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校优秀教学奖获得者3名,学校青年教学能手4名,8名教师具有国内外著名高校访学经历,一支高层次的学术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力争到2015年教师总量达到100名左右,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达到2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0名左右,具有海外访学背景的教师达到15名左右。名师简介于衍真女,1957年7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1999年获教授任职资格,同年受聘教授职务。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全面主持学院党务工作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济南大学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任济南市饮用水安全研究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济南市自主创新产业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建筑学会教育委员会理事。在教学方面,任国家精品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水力学》课程负责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山东省品牌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济南大学特聘岗——重点岗教师,环境工程学科及市政工程学科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作为市政工程学科的学科建设负责人,积极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了《水力学》、《水质工程学》、《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等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教学认真、教学质量好,教学效果优秀,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在2004年济南大学第一届教学工作会议上被评为济南大学第一届优秀教学奖(共10名),多次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教师。在教学中主持了“强化土建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国家、山东省的教学研究项目,并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主持的水力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主编教材《水工艺处理技术与设计》、参编《钢铁工业环保技术手册》,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在科研方面,申请人围绕着环境保护的课题,科研方向明确,积极探索废渣的综合利用与废水处理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在环境学科及市政学科领域里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废渣的综合利用与废水处理的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废治废的科研思路,为环境保护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与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氧化聚硅铁协同介孔磁性滤料BAF脱氮除磷机理及生物相原位分析”,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高藻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藻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中生物相分析及净化效能机理研究”等国家、省级研究课题十多项;并完成了多项与企业联合的项目,获得了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及市级科研奖励十多项,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中国给水排水》等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近20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邱立平男,教授,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分管学院学科建设、科研、研究生教育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博士后,市政工程学科教授、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联合指导教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美国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给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水质工程学》、《给排水工程管道系统》、《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及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环境生物化学》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奖,目前主持《水质工程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多年来致力于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及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研项目,完成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省级鉴定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 、EI 等收录20余篇,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重点关注及感兴趣的领域:1)水及废水的生物过滤处理理论与技术;2)水及废水的物化-生化组合处理技术;3)微污染水源水处理;4)回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5)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刘增夕男,硕士学位,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副院长。1986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主讲《结构力学》,《有限元法》,《高等结构动力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FRP加固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的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强化土建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已结题,2位),主持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深入贯彻学分制全面提高学院教学教务管理效率》。近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完全学分制下高等教育技术问题》,《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督、反馈体系的构件》等。济南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06年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近年来主要从事加固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及设计理论研究工作。主持济南大学科研基金《C/G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第1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筋-CFRP 筋的开发及利用(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第 4 位);唐山市陡江电厂灰坝工程对李家峪村房屋开裂影响原因分析(部级鉴定,第3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加固技术,山东省科技厅鉴定,第2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筋-CFRP的开发及利用,山东省科技厅鉴定,第4位。徐新生男,1963年3月生,博士,济南大学A4级教授,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第二、第三届重点岗教师,济南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奖获得者,兼任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加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混凝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被聘为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专家。主讲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CAD等课程,参与编写教材2部,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和校级精品课程1门,主要参与3项省级教改项目,获得省级教学三等奖2项。近年来主要从事FRP筋混凝土结构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ISTP收录5篇,主持省教委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累计投入研究资金120余万元。其中一项获得省级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度科研经费60万元以上。刘俊岩男,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系副主任、院聘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施工学科研究会理事。20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岩土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在教学方面,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学”、“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并承担了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生产管理实习等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刘俊岩教授主要围绕着工程建设标准、现代施工技术等课题,积极探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标准,其科研成果在国内建设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基坑工程的研究方面成果较为丰富,著有《深基坑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高层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学术专著;主编完成的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坑工程监测的专项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还担任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组长,推动了我国基坑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坑工程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刘俊岩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建设部专项课题研究项目2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厅级科技项目多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在社会服务方面,刘俊岩教授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近年来主要在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监测、桩基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承担了多项工程项目和技术服务,并担任了工程建设标准的咨询专家和宣贯教师,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彭晓彤男,1973年10月生,2005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工程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结构。主要从事钢结构稳定理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节能方向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组项目、济南大学博士基金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多篇被EI检索。彭亚萍女,中共党员,教授,工学博士,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及结构工程、抗震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2004年获济南大学首届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目前任土木工程专业校级品牌专业负责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位点负责人。燕彬男,1997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1-2004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2005被批准为结构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负责人,主讲《高等土力学》、《基础工程》、《土力学》等课程。胡伟男,本科,教授,第一批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理事,结构工程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抗震、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评估、建筑物改造与加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承担山东省建设厅科技攻关项目数项,获得《后装组合锚具》、《现浇混凝土肋梁楼盖用石膏模板》实用新型专利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开洞改造技术》发明专利。发表论文数十篇。目前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杨令强男,工学博士,1972年9月出生,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分析与安全评价,2003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主讲《有限元及大型程序设计》、《混凝土非线性原理》等研究生课程和《混凝土原理》、《结构抗震设计》和《特种结构》等本科生课程,主持和参加“利用水弹性模型研究小湾拱坝坝踵的破坏”(国家电力公司)、“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拱坝温控措施优化和横缝开度仿真计算研究”(96-221-05-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拱坝强度裂缝的产状研究和人工缝的理性设置”(59778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拱坝系统破坏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590793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拱坝变协调、变维、非保守系统的随机分析”(5944900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云南省章鸠河调水、糯扎渡导流洞分析、天津市引滦入津模型试验、地下防渗墙研究、日照水库加固效果研究等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多篇被SCI、EI检索。付英女,1970年生,辽宁开原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现任济南大学副教授,市政工程系主任,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所长,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美国UMBC高级访问学者。民革山东省优秀党员。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山东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水工艺设备基础》、《专业导论》、《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及《专业外语》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在科研上始终致力于混凝剂制备及应用技术、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应用技术的研究。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近30余篇被SCI、EI收录。段琪庆男,1964年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后在山东省测绘局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局长业务助理等职。1997年7月在济南大学工作,任建筑系系主任,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国土厅专家组成员,山东测绘学会理事,山东省测绘学会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讲测量学、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系统、摄影与航空、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电力电讯规划等多门课程。刘寒芳女,1969年出生,1987年就读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1991年分配至山东省纺织设计院,1993年被派往上海,与香港A1建筑事务所合作,2002年调至济南大学土建学院任教。担任的主要课程有: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中国古典园林等。现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教研室主任。谢群男,1979年2月出生,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结构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建筑物鉴定加固改造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十一五”精品规划教材一部,发表教研论文两篇。主讲《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并指导土木工程专业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毕业设计。刘燕女, 1978年4月生,2001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07年在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讲基础工程、建设法规、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近年来主要从事地下建筑结构与基坑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4篇,其中EI、ISTP收录共4篇。目前承担一项院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校级博士基金项目秦磊男,1974年7月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检测加固、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评估;发表论文10几篇,其中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SCI收录论文3篇、EI多篇,承担济南大学博士基金1项;张守彬男,1980年生,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工程系教师。先后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给水排水管道系统》(Ⅰ)、《给水排水管道系统》(Ⅱ)、《水质工程学》(Ⅱ)、《水处理生物学》、《专业外语》、《工业水及废水处理》、《水工艺仪表与控制》以及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Ⅰ)等本科教学任务;作为组长或骨干教师承担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曝气生物滤池填料开发、处理机理研究、脱氮除磷效能及工艺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项(第二位)。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5篇,IWA(国际水协)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王晓东男,1971年生,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高等水化学》等研究生课程,以及《专业外语》、《水分析化学》等本科生主干课程;以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及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其中SCI、EI、ISTP收录多篇。张刚男,1975年生,山东桓台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给水处理工艺理论》、《水处理反应动力学与数值模式》等研究生课程,以及《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工程经济》等本科生主干课程;以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接触絮凝机理及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及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多篇。

对于你以后从事一些特殊的行业或者职位的时候,有作用的,比如你走教师的路 ,你走公务员的路,你走研究员的路,这些凭职称或者职位的时候,都有作用的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在哪个校区啊 好心人介绍一下呗

优秀毕业论文的作用分为以下3个方面:1、学校给予奖励:学校在奖励优秀毕业生方面还是比较大方的。如果你的毕业论文真的质量很好,被一致评选为优秀毕业论文,你可以得到学校的奖金。钱的数额可能不多,当是一份回报。而且我相信,如果你选择留在学校深造或者继续当老师,无疑会为你打开一条道路,毕竟你的能力很强,学习也很优秀。2、硕博学生含金量高:优秀的毕业论文是很有用处的。只要能写出导师认可的优秀论文,尤其是硕士、博士阶段,这是一门学术研究的经验。如果能在研究方面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如果你的毕业论文能在国家重要期刊上发表,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含金量很高,对以后的工作或学习深造会有帮助。3、个人加薪或职称需要: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可能印象更深。当他们需要被评估职称和提升时,他们需要撰写和发表论文。如果你有优秀毕业论文证书,并且你的论文创作和发表在这个时候,你会比其他人更有竞争力。

2005年山西省优秀学位论文

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以其阵容整齐的师资队伍,完善合理的学科机制,丰富高质的研究成果和珍贵的文物藏品,已成为海内外戏曲学术界公认的戏曲文物与戏曲民俗研究的重要基地。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在从分散的、零星的研究向具有独立的方法论、学术工具、理论方向及研究课题的系统化学科的转变,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成熟。戏曲文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前贤已做出了重大贡献,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仅标志着这一学科在戏剧戏曲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它的广阔前景与辉煌未来。 车文明,男,1961年12月生,山西省山阴县人,中共党员(1986)。1978年高中毕业后担任民办教师。1979年入山西省朔县师范学校学习,1981年毕业后回原籍任初中教师。1984年考入山西师大中文系,1988年毕业留校,在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93-199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齐森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年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在日本京都大学人间环境研究科研修。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山西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拔尖创新人才,333省级人才,“三晋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社会兼职: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戏剧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曹飞,男,1963年出生,山西阳泉人,1985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包括:《艺术美学》、《文艺理论》、《戏曲文物考察技术》、《摄影与摄像》。主要从事山西戏曲文化研究,先后参加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项目、中法国际交流课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若干项,出版专著两种,合作出版著作四种,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民俗曲艺》(台湾)、《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王星荣,1954年生,山西省大宁县太古乡太古村人。1972年12月高中毕业后任中学民办教师,1978年3月入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至临汾蒲剧院从事《蒲剧艺术》杂志编辑工作,曾任副主编、主编,1997年5月获副编审技术职务。1998年10月调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任副教授, 2006年为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教授技术职务,2011年为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独著专著2部,参与撰写出版专著6部,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戏剧报》(即《中国戏剧》)、《戏剧电影报》、《戏友》、《蒲剧艺术》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戏剧评论等30余篇。延保全,1964年生,山西省昔阳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88—199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戏曲文物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戏曲》 副主编。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著有《李行道孔文卿罗贯中集》校注、《鸣凤记评注》;主编有《平阳宋金元戏曲文物研究》;参加编著有《山西戏曲碑刻辑考》、《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全元曲》校注、《全元曲》点校、《中国曲学大辞典》等。在《文艺研究》、《文物》、《民俗曲艺》(台湾)、《戏曲研究》、《文献》、《中华戏曲》、《民族艺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王福才,1950生,山西省浑源县人。1978年于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中国戏曲学会、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现任戏曲文物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中华戏曲》编委,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有《六十种曲评注》之一种《绣襦记评注》(第一作者)、《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扇鼓神谱〉调查报告》(第二作者),在《文物》、《中华戏曲》、《戏曲研究》《民俗曲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王志峰,女,1994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本科学位,1998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攻读硕士。毕业后,留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负责中国戏曲学会会刊《中华戏曲》的编辑和出版工作,2006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入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现为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华戏曲》编辑部副主任。范春义,山东省安丘市人。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在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8月至2002年9月在安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跟从徐振贵先生学习戏曲学,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习,跟从程章灿先生学习古典文献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201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获得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现为古典文献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黄竹三,1938年生,广东省开平市人。196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考取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王季思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戏曲,1965年研究生毕业。长期在山西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80年任讲师,1986年于山西师范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兼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华戏曲》主编,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现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顾问、《中华戏曲》编委会顾问。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奖二等奖。窦楷,男,教授,编审。汉族,1928年2月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任中国戏曲学校教师,教研组组长。山西师大学报编辑部编辑,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顾问,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戏曲》副主编。现任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师大老年科协常务理事,临汾三晋文化研究会顾问,平定县张三谟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冯俊杰,1943年生,黑龙江牡丹江市人。1982年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 ,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戏曲》主编。著有《郑光祖集》校注、《琵琶记评注》、编著《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主编《六十种曲评注》(与黄竹三先生合作)、《太行神庙与赛社演剧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专著《戏剧与考古》、《平遥纱阁戏人》、《山西神庙剧场考》等。近年在《文艺研究》、《中华戏曲》、《戏剧》、《中国文化报》、台湾《民俗曲艺》和韩国《中国戏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山西省首届优秀论文二等奖、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曾宪梓三等奖、山西省优秀教师奖。 杨太康,1936年生,山西平陆人。196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并留系任教。1972年,系撤销,调山西师大教务处,曾任师资科科长。1980年,开始考察、研究戏曲文物并筹建戏曲文物研究组,1984年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任副所长至1989年。1987年10至11月,曾至美国田纳西州奥斯丁·彼依大学和麻萨诸塞州的布里奇沃特学院搞中国戏曲文化展一月并作八场讲座,副研究员。从1979年起,在《山西师院学报》《蒲剧艺术》《曲苑》《民俗曲艺》(台湾)等刊物发评论、论文多篇 ,并著有《三晋戏曲文物考》 一书。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主要讲授经济法学、法学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已在《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已出版《市场规制法研究》(独著)、《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与汪渊智等合著)、《新编经济法》(主编)等著作;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共11项。 1、矿产资源有偿取得法律问题研究,《政法论坛》,2008年第6期;2、论公法与私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3、社会安全与法律安全浅论,《山西政法》,2008年第8期;4、研究性理念与法学本科教育的模式创新,《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山西大学法学院的复健与发展,《三晋法学》2008年第3辑;6、国有企业市场退出问题的物权法考察,《三晋法学》2007年第2辑;7、论中部崛起与竞争法律秩序,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论公法私法的划分与区别,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9、物权法草案的社会主义性质与违宪性辨析,《三晋法学》2006年第1辑10、 公用企业改革与市场规制法,《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12、对新《对外贸易法》中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条款基本问题的思考《美中法律评论》2005年6期13、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环境建设,《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3期14、新《对外贸易法》中关于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条款的规定,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规则解析,2004年8月15、电信业反行政垄断的反思——从国际长途话费提高谈起,《生产力研究》,2004年1期。16、高等法学教育现代化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3期。17、论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3期。18、锻造警察法学教育的学术界石——评陈晋胜教授的《警察法学概论》《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2期。19、入世后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协调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5期。20、试论地方大学法学教育模式,《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JM教育论坛论文汇编》,2002年4月。21、晋商诚实信用法律文化特点研究,《理论探索》,2002年第4期22、传统法律文化与山西票号的兴衰,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11期(全文转载),《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23、试论商业秘密交存制度,《经济问题》,2002年第3期。24、关于我国反垄断法的几个问题,《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1期25、对加入WTO后中国大陆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5期(全文转载),《法学家》,2001年第6期。26、 公司董事表见代表制度之我见,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11期(全文转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27、对加入WTO后中国大陆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第7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 促进法学研究创新,《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29、论特别取回权—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新创设研究,《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30、反经济垄断中的豁免问题研究—中国垄断性企业集团立法的合理性分析,《经济问题》,2000年第8期31、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3期(全文转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32、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立法完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33、股份有限公司累积投票制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1期(全文转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5期34、附赠式有奖销售的若干法律问题,《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35、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制经济,《新华文摘》,1998年6期(全文转载),《经济问题》1998年第1期。36、邓小平法制思想论纲,《山西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37、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累积投票制度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38、不动产、企业集合财产转移占有担保债权研究,《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39、解决我国若干经济问题的法律对策,《山西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40、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反思,《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41、对我国刑法修改和解释的思考,《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6期(全文转载),《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42、未构成犯罪的人在被关押期间逃跑是否构成逃脱罪,《中国法制报》, 1、《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编2、《国际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编3、《市场规制法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商法与经济法》(合著,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5、《新编经济法》(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1、市场规制法理论问题研究 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O509030 、反行政垄断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53203 、市场规制法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01JA820022 、山西法制环境建设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A0401 、山西企业竞争力培养与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研究 山西省科技厅 031032-1 、公用企业与市场规制法研究 山西省电力公司 0306025 、民法、商法、经济法的功能、作用与相互关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0bfx011 20008、山西地方经济立法及民主政治问题研究——山西企业竞争力培育与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研究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03056 20039、太原市地方法规与城市竞争培育法律问题研究 太原市科技局 031108 200310、法学理论教学队伍建设问题与实践 山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0205726 200211、山西市场经济法治环境研究 省市自治区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 99003 199912、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9409 199413、山西市场经济法治对策研究 山西省社科规划项目 93051 199314、市场经济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问题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9309 199315、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社科规划项目 93051 199316、市场规制法理论问题研究 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0509030 200517、市场规制法研究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 0109031 200118、强化预算监督的有关法律问题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0108059 200119、国有企业财产权制度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9908026 199920、附赠式有奖销售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 9808020 199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行政管理研究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9711002 199722、我国经济法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及对策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9109 1991 1、2006年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2004——2005年度先进社科工作者2、2006年《市场规制法研究》一书荣获二00五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3、2005年山西省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4、2005年“光荣从事律师工作二十周年”“光荣从事律师工作二十周年”荣誉称号5、2005年山西省高校法学师资理论队伍建设问题与实践 山西省2005年优秀高教研究成果三等奖6、2005年 尊老敬老先进个人荣誉证书7、2005年为政之道 山西省社科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峰论坛优秀论文奖8、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优秀共产党员9、2005年社会安全与法律安全—公安机关执法目标研究山西省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理论研讨会特别奖10、2004年《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治经济》获山西省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一等奖11、2003年《传统法律文化与山西票号的兴衰》获2002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12、2002年《对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获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3、2002年《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治经济》获第三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14、2001年《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法,培育高素质法律人才》获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 一等奖15、2001年《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获山西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16、奖2000年《对新世纪发展律师业的几点思考》获山西律师2000年大会一等奖17、1999年《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治经济》获1998年度“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奖18、1998年《关于中美瑞合资建立长治铝厂项目法律咨询意见书》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9、1998年《关于中美瑞合资建立长治铝厂的法律咨询意见》(咨询报告)获山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20、1997年《不动产、企业集合财产转移与有担保债权研究》获1996年度“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 优秀成果奖21、1997年《试论依法治省与山西市场经济法制对策》获山西省依法治省理论研讨会 一等奖22、1995年《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反思》获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3、1994年《庭审制度改革研究》(研究报告)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推广应用奖二等奖24、1993年《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反思》获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佳作

2019年山西省优秀学位论文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候选人。山西省第八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992 年至2002年在山西大学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 年起受聘为山西大学教师,2000 年任职讲师,2003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语言哲学、社会科学哲学。2002 年至2003 年为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曾短期赴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学术访问。兼任山西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全国青联社科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哲学年鉴》编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编委、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和科技史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目前已经出版《哲学对话的新平台》、《科学哲学教程》、《走向21世纪的科学哲学》等专著、教材、译著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哲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共22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13项。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类学术奖励10项。博士学位论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为“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受到国内媒体多次专访和报道:《山西日报》2004年5月26日第一版,《山西日报》2006年5月7日第一版,《中国教工》杂志2006年4期,《太原日报》2004年10月9日第二版,《三晋都市报》2006年5月12日第一版,《山西共青团》杂志2006年5期,《新晋商》杂志2007年5月。

山西师范大学学院代码是10118。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院介绍

山西师范大学(Shan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山西师大”,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山西省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山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院校、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西省1331工程。

截至2021年12月,有全日制本科生17146人,全日制研究生3588人,非全日制研究生316人。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

文化传统

山西师范大学校徽中央的两个“S”分别是“山西”和“师范”两个词组汉语拼音的字头。大“S”是两本书叠加的图形,寓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S”是燃烧的蜡烛,寓意“人民教师似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标志中的“1958”字样,代表山西师范大学1958年建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调整改建为山西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1999年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独立建制)并入,2021年,山西师范大学迁建太原。

教学建设

山西师范大学从2005年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11个地市的45个县建立教育创新实验区,与地方合作创立了荀子学院。

截至2021年12月,山西师范大学有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个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优势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共享课程),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2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4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术科研

2019年12月,山西青年智库正式成立并在山西师范大学校设立研究中心。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4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22年4月,数计学院玉强副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获AIE的“Key-Scientific-Article”贡献奖。

2021年11月,金小民教授油画作品《黎明》入选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3月,获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奖励;同月,张均锋教授成果获2019年度山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月2日,学校共有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青年成果奖2项;1月,学校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其中,《送我一支玫瑰花》荣获器乐类甲组一等奖,《云端上的云岗》荣获绘画类乙组一等奖等奖,两个项目成功入围国赛。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1863人,其中专任教师1284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山西省“三晋学者”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6人,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34人,特聘教授3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3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1人。

合作交流

2019年1月27日,与离石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月9日,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9月19日,与临汾市签署人才战略合作协议

学术资源

据2015年9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各类文献224万余册(含电子图书60万册刊),古籍10万余册,山西地方志及四库全书系列,古籍善本635种,9429册,其中宋刻《魏书》残卷、唐人写经卷及多种名人稿本、精抄本、批校本;该馆每年订购纸质中文图书10万余册,中文期刊2800余种、外文原版期刊120余种。

此外,该校图书馆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Elsevier公司的Science-Direct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美国化学学会期刊数据库》、《World-SciNet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字化期刊、科技与商务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法律数据库》、《清华同方英语模拟练习系统》等近30个数字化文献资源。

特色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化学教育、物理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省品牌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省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生物技术、学前教育、体育教育

山西省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无机化学

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应用数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文艺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课程教学论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专门史

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山西大学历史系就读本科,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学位论文为《晋西北中农经济研究——以张闻天兴县14村调查资料为中心的考察》。2008年9月考取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2011年6月获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为《山西模式——政制转型中地方政治的实态考察(1911-1928)》。其间,2011年1月3日至15日赴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11年7月博士毕业后在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从事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区域社会史,主要研究领域为阎锡山与民国政治、华北抗日根据地史 。 1、《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阶层之流动——以1942年张闻天兴县9村调查资料为分析对象》,《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3期。2、《革命乡村阶级结构与土地关系之嬗变——以晋绥边区西坪村为例》,《兰州学刊》2009年第10期。3、《北齐别都晋阳城初探》,《山西师大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4、《近五十年来阎锡山研究述评》,《民国研究》2010年总第17辑。5、《走进历史现场发现真实》,《学术论丛》2011年第3期。6、《辛亥革命与山西军绅秩序构建》,《民国研究》2011年总第20辑。7、《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职业外交官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之努力》,《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8、《论张作霖与日本关系的双重面相》,《历史教学》2009年第4期。9、《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农经济”:以1942年张闻天兴县14村调查为中心的研究》,《晋阳学刊》2010年第6期。10、《共和缔造与阎锡山出任山西都督》,《南方都市报》2012年12月25日历史版。 1、参著《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陕农村社会:以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资料为中心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中篇部分。2、参著《阅读革命:中共在晋西北乡村社会的经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1、作为第2负责人主持2012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人文科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2006)。2、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制转型与山西政治秩序重构研究(1911-1928)》(项目编号12YJC770072)。3、参与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回到“集体化”:太原城中村郝庄经济社会变革的道路选择》(项目编号11YJA770064)。 1、论文《辛亥革命与山西军绅秩序构建》获2011年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三等奖。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