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国贸易摩擦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03 19:22:59

我国贸易摩擦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 论文编号: lw200711211404337897 论文属性: 开题报告 论文国籍: 论文语言:中文 登出日期: 2007-11-21 点击次数:753 字数:1200 购买价格: 免费文章 论文大纲,目录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06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论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课题来源: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目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已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如何把循环经济与贸易发展结合起来,成为越来越多学者探讨的一个课题。目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愈演愈烈,使得我国不得不寻求一条转变的道路。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可以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从困境中突围,更能借循环经济的东风,使我国的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主要内容: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回顾第二章 对外开放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矛盾 未考虑循环经济而导致外商投资污染密集 中国外贸发展的严峻形势 循环经济的提出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第三章 循环经济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 国外经验 日本的外贸经验 德国的电子回收规则 循环经济背景下对外开放的对策思考 中国外贸发展规划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制定符合实情的环境标准 加快我国环保法律与国际的接轨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文献综述 资料收集[1] 宋德勇,欧阳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第36-39页。[2] 王晓红,关于优化我国外资结构的思考与建议[J],财贸经济,2005年2期,第69-72页。[3] 刘建江,张显春,论我国对外贸易和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J],世界经济,2005年第8期,第26-30页。[4] 郭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144-145页。[5] 程新章,国际生产体系的变革、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利用外资战略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第12-18页。[6] 吴磊、胡婷,环境标准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4年3期,第4-6页。[7] 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年3期,第109-123页。[8] Nathalia .Fabry,,FDI and Environment :Is China a Polluter Haven?[J],Working Paper.,Washington DC,2000.[9] Waler, , Environment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1979, Ambio.[10] 张扬,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2005年。[11] 威廉·麦克唐纳、迈克尔·布朗嘉特,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2] 王如松、杨建新,从褐色工业到绿色文明[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文献综述:我国加入WTO四年多来,由于市场空间扩大,贸易环境改善,贸易快速发展,总体成绩很大,基数成倍增长,但是在这一连串的成绩背后,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外贸方式增加了与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矛盾,使得与国外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要使外贸获得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走循环模式的发展道路。 显然,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呈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也是刻画出我国在协调和处理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这一问题又属于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兴起的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关系问题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在FDI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引起了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反过来又损害了这些国家实现长期增长的能力。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并形成了“污染避难所”假说、“污染天堂”假说、“向环境底线赛跑”假说和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等理论主张。外国的学者Dua和Esty(1997)以及Esty和Geradin(1997) 都指出,如果各国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标准以维持或增强竞争力,出现所谓“向(环境标准)底线赛跑”(race to the bottom),甚至出现阻挠环境立法等漠视环境政策管制的现象时,就会令某些国家的环境标准崩溃,而污染者有能可将其生产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污染避难所”。Esty和Geradin(1997)曾指出,经济一体化将会带来更多的污染避难所,因为低的环境标准和松弛的环境管制手段将会促使某些国家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高的产业。正是由于这种担心,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张贸易和环境政策和谐化的呼声目前变得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夏友富(1999)的《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极其对策研究》以及王军(2005)的《贸易和环境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外国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几篇文章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及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由于过高过快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得不到协调味,环境管制的松弛也使得国外污染产业纷纷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经济高发展背后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以及污染高排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本文研究在这个时期有很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中国在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问题目与挑战,产品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低利用,缺乏了国际竞争力,外国向中国转移污染工业等。第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替代传统经济的经济发展新趋势。第三,外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经验以及启示。第四,即为本文的重点,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得到的启示,提出一些在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对策。工作计划:第9-10周:整理和查询资料并做开题报告,写出论文提纲。第11-12周: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修改的写作提纲,撰写论方初稿。第13-14周:在初稿基础上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第 15 周:继续修改论文,最后定稿,交指导老师。第 16 周:整理论文资料并装订成册,组织小组答辩。

OK ,我帮忙,如何联络你?

循环经济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循环经济时代,外贸快速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和浪费、环境严重破坏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协调好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给你找了篇文献,还有相关的,需要我可以给你下载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了解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原因及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探寻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贸易结构一、人民币升值概述(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连续五年维持10%以上的高增长,如此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尤其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使中国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可以说,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同时,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对美国来说,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1/3,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然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 亿美元,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1 亿美元,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使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深深感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美国便以中国工人抢去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妄图使人民币升值。实际上造成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比如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垂涎等等,还有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美国的公司把厂开到中国,再向美国输出成品,表面上是美国吃了亏,但实际上真正赚走大部分利润的还是美国的公司。不难看出,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我们知道,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更是附和美国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当然他们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加入WTO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指责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为了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缓解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的局面,营造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升值的步伐逐步加快。(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2005年7月21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也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决定。1美元兑人民币从先后突破了、、关口,2005年升值幅度达3%。进入2006年,人民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起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按照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升值了2 615个基点。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8月30日破,9月28日破,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11月29日突破关口,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关口,以再创汇改以来新高。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关口达到。而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已从1月份的升值至11月份的。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引擎明显减速,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强,令国际汇市美元全面走软,从而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10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达到1 336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2007年伊始,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是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5%左右。实际上,截至12月20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从1月4日年初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的,到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29日的,半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关口,次日整数关口告破。11月22日至2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4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12月11日至13日,受美联储降息和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突破、和关口,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经济专家们认为,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贸易顺差持续加大和外商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也就是说,同样兑换1美元,如今可以少花元人民币。未来的趋势怎么样,谁都不敢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的。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增强了购买力。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总额超过一般贸易额,加工贸易顺差已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重要来源。加工贸易中产品复出口成本中其进口成本比例一般都在50% ~100%之间,在短期内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这样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自然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因此,这部分依赖进口原料的复出口商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的增加,并以进口带动出口,其关联性得到加强。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以“重出口,轻进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而且也产生了企业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出口,单方面的贸易顺差引起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频繁;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低成本、低市场准入引起的投资过度供给所导致的企业低价恶性竞争;以及只重视价格,不重视国际市场需求而引起的出口贸易和就业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可见,这种长期依赖于出口单一增长的对外贸易结构很不合理。而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样就能够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在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主要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国外进口,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人民币升值将使一部分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 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 亿美元增长了,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则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 738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其中出口为12 18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进口9 5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总值增长了倍。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倍。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尽管这些议案大都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变为法律,但仍增加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气氛。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有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低价倾销诉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4.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国际经济学中,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的价格。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复出口,故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5.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跨国经营。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1.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必须提高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而这样做的后果势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一旦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将造成这些低端产品低价格优势的丧失,极易被一些东南亚国家所取代,从而影响到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要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出口利润的减少又将严重打击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出口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它还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2.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格取胜的出口行业显然,对出口贸易依存过大、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出口行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甚至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主要出口型行业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中纺织服装业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高达50%,附加值和出口价格弹性都很小,因此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最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和。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元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元人民币。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则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元人民币。可见,加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3.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竞争加剧,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降低,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企业,甚至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短期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从长期看竞争对国内企业的长足发展不无裨益。4.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目前,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投资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并且当前我国很大部分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贸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在目前的中国,劳动力资源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源, 具有优势的仅仅是熟练工人。所以,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依靠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加工贸易仍将是我国长期的经济内容。三、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和扩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缓解和减少其消极影响。(一)要有步骤地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国内外商品价格的扭曲,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进口商品价格高昂,致使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出口额不断攀升,贸易赢余不断增加,连年持续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引起了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频频贸易摩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我们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逐步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更具弹性,汇率波动能够更加显著地反映出市场供求的变动,并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总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从我国的经济需求面出发,考虑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二)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在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低估,导致出口强劲增长,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对出口贸易趋之若鹜,致使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社会资源不能根据市场实现优化配置,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国有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背后隐藏的是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尽快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三)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长期以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多从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工人亦多从事重复、熟练劳动,盈利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口企业很难再以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和国家制定的低汇率政策开拓海外市场。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有资料显示,许多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技术创新和研发融入其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有自己完备的研发中心,且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而在中国很多企业甚至连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意识还没有。他们所谓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可以说,汇率机制的改革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有一些压力, 作为出口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经营理念和出口战略,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应以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进行产品概念创新、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运用创新等,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 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 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从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人民币的升值,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同时,出口企业应重视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进口新设备,加快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步伐,减少高科技新产品,如光学、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调整我国贸易结构,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四)政府应加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遏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例如,政府在2007年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及降低出口退税,降低暂定进口关税税率、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等方式鼓励进口等;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出口补贴,主要包括鼓励研发的补贴、支持落后地区的补贴和环保项目的补贴;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比如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出口的公共支持;还可设立专门机构为国内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国际市场行情、市场调查、潜在贸易对象及投资环境等,帮助国内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学习和运用, 防止外国高污染、低质量产品进入国内冲击我国同类产品。参考资料: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例如:美国许多散户投资者纷纷在当地开立人民币储蓄帐户,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会让他们受益。当然,这些散户帐户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币帐户,因为依照中国不可自由兑换的汇率体制,在海外开立人民币帐户是非法的。他们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储蓄帐户,帐户内的存款是美元,但基于人民币的现货汇率,这些帐户将因人民币兑美元现货汇率的波动而升值或贬值。 Everbank首席执行长Frank Trotter称,公司此举在一些客户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币汇率开始显示失衡迹象以来,这些客户一直在要求开立人民币计价帐户。Everbank于7月1日推出了此类新帐户,并在随后的几周内将逾650万美元投入该类帐户。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贸易摩擦论文开题报告

循环经济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循环经济时代,外贸快速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和浪费、环境严重破坏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协调好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给你找了篇文献,还有相关的,需要我可以给你下载

论文题目: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 论文编号: lw200711211404337897 论文属性: 开题报告 论文国籍: 论文语言:中文 登出日期: 2007-11-21 点击次数:753 字数:1200 购买价格: 免费文章 论文大纲,目录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06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论循环经济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协同发展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课题来源: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目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已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如何把循环经济与贸易发展结合起来,成为越来越多学者探讨的一个课题。目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愈演愈烈,使得我国不得不寻求一条转变的道路。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可以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从困境中突围,更能借循环经济的东风,使我国的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主要内容: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回顾第二章 对外开放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矛盾 未考虑循环经济而导致外商投资污染密集 中国外贸发展的严峻形势 循环经济的提出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第三章 循环经济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 国外经验 日本的外贸经验 德国的电子回收规则 循环经济背景下对外开放的对策思考 中国外贸发展规划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制定符合实情的环境标准 加快我国环保法律与国际的接轨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文献综述 资料收集[1] 宋德勇,欧阳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第36-39页。[2] 王晓红,关于优化我国外资结构的思考与建议[J],财贸经济,2005年2期,第69-72页。[3] 刘建江,张显春,论我国对外贸易和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J],世界经济,2005年第8期,第26-30页。[4] 郭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144-145页。[5] 程新章,国际生产体系的变革、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利用外资战略的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第12-18页。[6] 吴磊、胡婷,环境标准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4年3期,第4-6页。[7] 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年3期,第109-123页。[8] Nathalia .Fabry,,FDI and Environment :Is China a Polluter Haven?[J],Working Paper.,Washington DC,2000.[9] Waler, , Environment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1979, Ambio.[10] 张扬,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2005年。[11] 威廉·麦克唐纳、迈克尔·布朗嘉特,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2] 王如松、杨建新,从褐色工业到绿色文明[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文献综述:我国加入WTO四年多来,由于市场空间扩大,贸易环境改善,贸易快速发展,总体成绩很大,基数成倍增长,但是在这一连串的成绩背后,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外贸方式增加了与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矛盾,使得与国外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要使外贸获得可持续发展,我们就必须走循环模式的发展道路。 显然,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呈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也是刻画出我国在协调和处理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这一问题又属于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兴起的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关系问题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在FDI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引起了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反过来又损害了这些国家实现长期增长的能力。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并形成了“污染避难所”假说、“污染天堂”假说、“向环境底线赛跑”假说和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等理论主张。外国的学者Dua和Esty(1997)以及Esty和Geradin(1997) 都指出,如果各国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标准以维持或增强竞争力,出现所谓“向(环境标准)底线赛跑”(race to the bottom),甚至出现阻挠环境立法等漠视环境政策管制的现象时,就会令某些国家的环境标准崩溃,而污染者有能可将其生产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污染避难所”。Esty和Geradin(1997)曾指出,经济一体化将会带来更多的污染避难所,因为低的环境标准和松弛的环境管制手段将会促使某些国家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高的产业。正是由于这种担心,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张贸易和环境政策和谐化的呼声目前变得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夏友富(1999)的《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极其对策研究》以及王军(2005)的《贸易和环境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外国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国际竞争力》几篇文章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及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由于过高过快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得不到协调味,环境管制的松弛也使得国外污染产业纷纷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经济高发展背后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以及污染高排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本文研究在这个时期有很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中国在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问题目与挑战,产品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低利用,缺乏了国际竞争力,外国向中国转移污染工业等。第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替代传统经济的经济发展新趋势。第三,外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经验以及启示。第四,即为本文的重点,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得到的启示,提出一些在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对策。工作计划:第9-10周:整理和查询资料并做开题报告,写出论文提纲。第11-12周: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修改的写作提纲,撰写论方初稿。第13-14周:在初稿基础上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第 15 周:继续修改论文,最后定稿,交指导老师。第 16 周:整理论文资料并装订成册,组织小组答辩。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了解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原因及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探寻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贸易结构一、人民币升值概述(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连续五年维持10%以上的高增长,如此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尤其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使中国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可以说,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同时,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对美国来说,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1/3,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然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 亿美元,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1 亿美元,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使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深深感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美国便以中国工人抢去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妄图使人民币升值。实际上造成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比如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垂涎等等,还有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美国的公司把厂开到中国,再向美国输出成品,表面上是美国吃了亏,但实际上真正赚走大部分利润的还是美国的公司。不难看出,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我们知道,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更是附和美国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当然他们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加入WTO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指责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为了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缓解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的局面,营造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升值的步伐逐步加快。(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2005年7月21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也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决定。1美元兑人民币从先后突破了、、关口,2005年升值幅度达3%。进入2006年,人民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起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按照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升值了2 615个基点。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8月30日破,9月28日破,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11月29日突破关口,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关口,以再创汇改以来新高。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关口达到。而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已从1月份的升值至11月份的。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引擎明显减速,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强,令国际汇市美元全面走软,从而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10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达到1 336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2007年伊始,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是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5%左右。实际上,截至12月20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从1月4日年初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的,到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29日的,半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关口,次日整数关口告破。11月22日至2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4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12月11日至13日,受美联储降息和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突破、和关口,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经济专家们认为,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贸易顺差持续加大和外商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也就是说,同样兑换1美元,如今可以少花元人民币。未来的趋势怎么样,谁都不敢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的。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增强了购买力。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总额超过一般贸易额,加工贸易顺差已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重要来源。加工贸易中产品复出口成本中其进口成本比例一般都在50% ~100%之间,在短期内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这样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自然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因此,这部分依赖进口原料的复出口商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的增加,并以进口带动出口,其关联性得到加强。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以“重出口,轻进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而且也产生了企业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出口,单方面的贸易顺差引起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频繁;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低成本、低市场准入引起的投资过度供给所导致的企业低价恶性竞争;以及只重视价格,不重视国际市场需求而引起的出口贸易和就业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可见,这种长期依赖于出口单一增长的对外贸易结构很不合理。而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样就能够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在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主要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国外进口,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人民币升值将使一部分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 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 亿美元增长了,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则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 738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其中出口为12 18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进口9 5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总值增长了倍。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倍。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尽管这些议案大都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变为法律,但仍增加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气氛。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有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低价倾销诉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4.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国际经济学中,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的价格。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复出口,故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5.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跨国经营。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1.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必须提高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而这样做的后果势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一旦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将造成这些低端产品低价格优势的丧失,极易被一些东南亚国家所取代,从而影响到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要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出口利润的减少又将严重打击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出口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它还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2.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格取胜的出口行业显然,对出口贸易依存过大、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出口行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甚至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主要出口型行业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中纺织服装业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高达50%,附加值和出口价格弹性都很小,因此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最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和。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元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元人民币。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则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元人民币。可见,加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3.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竞争加剧,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降低,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企业,甚至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短期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从长期看竞争对国内企业的长足发展不无裨益。4.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目前,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投资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并且当前我国很大部分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贸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在目前的中国,劳动力资源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源, 具有优势的仅仅是熟练工人。所以,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依靠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加工贸易仍将是我国长期的经济内容。三、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和扩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缓解和减少其消极影响。(一)要有步骤地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国内外商品价格的扭曲,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进口商品价格高昂,致使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出口额不断攀升,贸易赢余不断增加,连年持续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引起了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频频贸易摩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我们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逐步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更具弹性,汇率波动能够更加显著地反映出市场供求的变动,并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总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从我国的经济需求面出发,考虑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二)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在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低估,导致出口强劲增长,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对出口贸易趋之若鹜,致使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社会资源不能根据市场实现优化配置,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国有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背后隐藏的是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尽快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三)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长期以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多从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工人亦多从事重复、熟练劳动,盈利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口企业很难再以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和国家制定的低汇率政策开拓海外市场。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有资料显示,许多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技术创新和研发融入其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有自己完备的研发中心,且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而在中国很多企业甚至连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意识还没有。他们所谓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可以说,汇率机制的改革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有一些压力, 作为出口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经营理念和出口战略,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应以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进行产品概念创新、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运用创新等,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 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 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从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人民币的升值,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同时,出口企业应重视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进口新设备,加快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步伐,减少高科技新产品,如光学、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调整我国贸易结构,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四)政府应加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遏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例如,政府在2007年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及降低出口退税,降低暂定进口关税税率、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等方式鼓励进口等;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出口补贴,主要包括鼓励研发的补贴、支持落后地区的补贴和环保项目的补贴;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比如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出口的公共支持;还可设立专门机构为国内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国际市场行情、市场调查、潜在贸易对象及投资环境等,帮助国内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学习和运用, 防止外国高污染、低质量产品进入国内冲击我国同类产品。参考资料: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例如:美国许多散户投资者纷纷在当地开立人民币储蓄帐户,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会让他们受益。当然,这些散户帐户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币帐户,因为依照中国不可自由兑换的汇率体制,在海外开立人民币帐户是非法的。他们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储蓄帐户,帐户内的存款是美元,但基于人民币的现货汇率,这些帐户将因人民币兑美元现货汇率的波动而升值或贬值。 Everbank首席执行长Frank Trotter称,公司此举在一些客户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币汇率开始显示失衡迹象以来,这些客户一直在要求开立人民币计价帐户。Everbank于7月1日推出了此类新帐户,并在随后的几周内将逾650万美元投入该类帐户。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我的是服务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你不能用啊呵呵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所 在 班 级姓 名学 号指 导 教 师填 表 日 期 2007年12月17日二○○七年十月一、简表学生简况 姓名 性别 学 号入学时间论文题目 中文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英文 Influence and Solutions of International Trend of Free Service Trade on China关键词 中文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 发展中国家英文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Free trade 、Developing Countries注:(1)中文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2)关键词3-5个,英文关键词为中文关键词的译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二、选题依据1.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当代世界产业发展的格局已经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导过度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阶段,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代表的产业迅速崛起,成为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服务业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相适应,全球贸易结构向服务贸易倾斜,国际服务贸易正以赶超货物贸易的速度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重要力量,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与发展趋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前的贸易结构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占有优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服务业不发达,服务贸易规模较小,不具备竞争优势。中国的服务业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迅速,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如何充分运用这一机遇,迎接挑战,迅速提升中国的服务业各种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在面队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政策的同时,要支持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输出,加速服务行业发展,建立有效的、有竞争力的、富有活力的服务部门。三、研究方案1.论文主要内容国际服务贸易在传统地的定义中,它是指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服务需求(自然人或其他组织)提供服务按照资源有偿的原则取得外汇收入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服务的出口;反之,一国的需求者对另外一国的服务生产者提供的服务进行消费就形成了服务的进口,按照传统的定义,会涉及到具体的国籍、国界、及非居民问题,如电信服务,只需服务“过境”,而无须“国民移动”。从以上对国籍服务贸易的定义可以看出,其范围是说明性的,而非规范性的,也看看出服务贸易活动的复杂性。《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定义:服务贸易作为的一个新议题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被提出的,在乌拉圭谈判中,服务贸易的概念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提出的标准不一致,最终将其定义为四类:1、 跨境交付2、 消费者移动3、商业存在4、自然人流动随着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各国都激励反之服务行业,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由于反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不一致,必然产生了贸易摩擦,同时也导致各国的服务贸易政策取向不同,各国的服务贸易政策是服务贸易中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服务贸易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往往是不同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目标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中国的服务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u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应该正确地运用服务贸易政策和服务贸易法规,引导中国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快速、健康地发展。2.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第三,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研究,完成论文的选题与研究。3.研究进度计划(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1、题目--体现内容。2、绪论--提出观点。(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四)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4、参考文献《国际服务贸易》 李小牧 电子工业出版社《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规则》 何茂春 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服务贸易》 程宪 程大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王文举 安广实 经济日报出版社《国际服务贸易》 汪素芹 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贾建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 刘绍坚《国际服务贸易》 张汉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对策》 王子先,王雪坤,杜娟.《国际服务贸易》 饶友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服务贸易》 程宪 立信会计出版社《国际服务贸易》 刘东升 中国金融出版社国家统计局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Trade Statistics. 2000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院(系)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名(院系公章): 日期:

中美贸易摩擦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1、 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2、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3、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4、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6、 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7、 试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益 8、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隐忧 9、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0、 自由贸易与“绿色壁垒”——中国的外贸与环境保护 11、 绿色壁垒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12、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 我国服装出口的优势与问题 14、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中日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 16、 无配额时代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7、 外资商业进入中国市场状况及影响研究 18、 试论欧盟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 19、 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国与东盟 21、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 23、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24、 外国对华反倾销问题探析 25、 中美贸易摩擦初探(浅议) 26、 论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27、 WTO农业协定与欧盟及美国的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28、 关于非关税壁垒的历史、现状及前景的分析 29、 WTO反补贴协议对我国政府补贴制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0、 跨国公司从国际贸易转向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分析 31、 美国贸易301条款:贸易霸权主义还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32、 反倾销法: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 33、 WTO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分析 34、 东盟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35、 环境与绿色贸易壁垒 36、 SA8000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7、 东盟零关税水果对中国水果业的影响 38、 新型国际贸易壁垒 39、 新美自由贸易带来的商机 40、 信用证风险如何规避 41、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析 42、 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与中国企业技术进步 43、 跨国公司并购对中国企业出口环境的影响 44、 WTO框架下的新贸易主义评析 4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46、 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招标中的竞争力分析 47、 中日经济的相互影响分析 48、 跨国公司避税的形式分析 49、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50、 取消纺织品配额对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的风险 51、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2、 中国屡遭反倾销的根源分析 53、 “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 54、 “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 55、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6、 试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 57、 中国外贸运行和展望。 58、 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评价与调整。 59、 浅析我国频遭国外歧视性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60、 国际贸易实务中货款拖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6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透析及对策研究。 62、 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63、 对“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种外贸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64、 如何完善我国出口退税的政策机制。 65、 我国出口低价竞销的原因及治理。 66、 中国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探析。 67、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对策。 68、 新世纪中国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及举措。 69、 我国外贸企业应如何防范L/C风险。 70、 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71、 我国应如何合理利用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72、 浅析贸易自由与反倾销的关系。 73、 浅析贸易自由与保障措施的关系。 74、 浅析入世对我国补贴制度的影响。 75、 浅析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 76、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 77、 WTO发展中成员优惠待遇探析。 78、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探析。 79、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80、 浅论绿色贸易与多边规则。 81、 关于国际贸易中单证功能的思考。 82、 对报关有关问题的思考。

这是必然发生的,人的能力越大,消耗越多。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等那天资源不够了,就到打仗的时候了。国家比咱看的远,为什么老是造武器,离战争不远了。贸易摩镲是官话,实话就是战争来到以前,先抢东西。褚备物质。等到打起来了,钱没用。动西重要。一个人有两亿钱,买不来一块砖,什么用。你有千万,没有资源没水喝,什么用呢。

这个你可以去百度上搜索相关模板,百度上有很多这种模板的,你可以借鉴借鉴。

国际技术贸易的论文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研究.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在GATT/WTO的法律体系中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规定进口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依据国家主权原则,制订更高标准,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 Human and health, exhaustive natural source)。但是由于规定不完善,易诱导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贸易的借口下,行贸易保护之实,制定严格复杂的检测和审批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和预防协议(SPM)中,人为设置障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适应世界自由贸易环境。 关键词:标准化 自由贸易 双重性 一, 引言 1947年,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关贸总协定,3作为重要国际组织,WTO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世界自由贸易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所签的条约,尤其技术条约,已经成为规范贸易行为和制度世界性指导原则。但是这个多边贸易体制具有大国利益倾向,尤其是自由这个贸易中的实用主义依然存在,使WTO成为大国主导操纵一个场所。事实和历史证明:关贸总协定纠纷不断,原因之一便是自由贸易中的实用主义和大国主导操纵,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使然。有人说:WTO是一个“富国俱乐部(club of developed and rich states)”和“只保护富国利益(protection states' profit only)”4。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亦有不利的一面,因此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搞一些自己的标准,以阻挡外国企业长驱直入,保护本民族利益。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要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给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和在WTO的过渡保护期内的条件,战略高度上重视标准化作用。 二,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和WTO技术标准协议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5 (1)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因此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6(2)国际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通过法律、政策等形成的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其中主要包括对进口产品数量的限制,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和贸易技术壁垒(3)贸易技术壁垒的核心是标准,贸易技术壁垒主要通过产品技术标准和制定技术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来实现,其核心是技术标准。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是: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多,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与预防协议(SPM)、《TBT协定》中,人为设置障碍,这已经成为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组成部分。7 1993年,关贸总协定历经七年艰苦谈判,达成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宗旨是限制贸易技术壁垒,要求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但是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利益并不对称。原因是发达国家实际上掌握着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可言,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长驱直入,而对于发达国家,这些标准则可以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的铜墙铁壁。8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捆绑现象屡见不鲜。

中日贸易摩擦论文

摘 要: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两国也经历了诸多曲折与摩擦。理性分析并全力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给中日两国带来“双赢”局面,对整个亚洲的经济腾飞同样意义深远。本文对现阶段中日贸易状况及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日经贸,贸易摩擦,直接投资,贸易收支 一、中日经贸关系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按中国海关统计,1972年恢复邦交时双边贸易额仅有亿美元,2005年达到亿美元,34年中增长倍,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而2006年第一季度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其增长之迅速可见一斑。随着中日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已相互成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1993~2003年的连续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受欧盟东扩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下降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两年以来双边贸易额仍继续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2001年以来,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02年起,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总体上作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不可动摇。通过对最近几年中日贸易发展状况及相关要素的全面考察与分析,中日经贸关系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 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这一特征反映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就是日本对华出口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主,而中国对日出口则以技术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这也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垂直互补型为主、水平竞争型为辅。 从动态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逐渐向水平型国际分工转化,在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结构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越来越显现出“水平竞争型”特点。中国从日本进口最大的变化是钢铁比重逐渐下降,同时一般机械和电器机械迅速上升;中国向日本出口最显著的变化是原料性产品和纺织品比重下降,同时机电产品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当然,目前在中国对日出口的高端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提供的。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增长带来的产业内、企业内贸易迅速扩大,直接推动了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向“水平竞争型”转化。 (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剧烈波动后稳步增长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投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一直呈增长趋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于1997年达到最高点,此后开始出现剧烈波动,项目数到1999年减少至1167件,合同金额减少至亿美元,而实际使用金额到2000年减少至29. 2亿美元。最近几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又开始显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按照中方统计,项目数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增长、和,实际使用金额分别达到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日本企业不断将主要的生产和经营基地向中国转移,带动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需机器设备和主要零部件大规模向中国出口,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诱发出口效果”;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不断将主要的生产和经营基地向中国转移,导致日本国内市场所需的大量产品要通过从中国进口来满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逆进口效果”。中日双边贸易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形成了中日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 (三)中日贸易依赖关系发生变化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对华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扩大到2005年,而同期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下降为。还可以从贸易密集度角度分析,贸易密集度是反映两国贸易依赖关系强弱的一个最重要指标。贸易密集度又可以分为出口密集度与进口密集度。其公式为: 出口密集度=(A国对B国的出口额/A国的出口总额)/(B国进口总额/世界贸易中进口总额) 进口密集度=(A国从B国的进口额/A国的进口总额)/(B国出口总额/世界贸易中出口总额) 如果贸易密集度大于1,则表明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比较紧密,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贸易密集度小于1,则表明两国的贸易关系还比较弱。贸易 密集度的绝对数值表明,中日双边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极为密切的状态,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非常强。表1贸易密集度的数值变化则表明,中日两国的相互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特别是近些年日本对中国出口贸易密集度和中国对日本进口贸易密集度一直呈上升的态势。这实质上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发生着明显变化,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相对提高,而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相对下降,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增长已经成为其恢复经济景气的重要引擎之一。 (四)中日贸易收支向中方逆差型转变 按照中方统计口径,在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中早已呈现出双方在不同年份交互出现逆差的特点,而近年则形成中方逆差(日方顺差)不断扩大的特征。在2001年的中日贸易中,中方尚有顺差亿美元,2002年则转为逆差亿美元,2003、2004和2005年逆差扩大,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及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2006年1—2月中国对日出口亿美元,由日进口亿美元,逆差已达亿美元,同比增长。步入新阶段的中日贸易在收支关系上之所以朝着中方逆差型发展,主要是基于两大背景:一是中国加入WTO后,正在逐步履行市场开放承诺,而日本早已按照WTO的要求达到了较高的市场开放度,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潜力明显小于中国;二是中日双方经济增长差异导致了明显的进口扩张能力差异。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国进口增长率也大大高于日本,这势必导致双方在吸纳对方进口商品的能力上也存有很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经济增长态势差别导致的进口扩张能力的差异在未来还会持续下去,由此势必导致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继续朝着“中方逆差,日方顺差”的方向发展。

你说的很好,,:中日经贸关系 现状 问题 对策。要注意根源,现时是不能很好的解决的。比如说人员的交流要加大(青年的)文化的交流也很重要。思想不同想法就不同想法不同做事就不同做事不同就有分歧。有分歧就不和,,,如发展下去就会加深二国的人民不和不知能帮到你吧,这是我的想法和现时要做的。。

中日经贸关系,可从历史,到现在,再展望未来。作为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中日经贸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化经济,希望能够从这里入手去写。不用写空泛的东西,只要自己有一个理论,然后根据这个理论去寻找可以支撑你论点的证据,再加上你个人的思考,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只是通篇都是别人影子的文章了。

张纪浔:中日经济摩擦将取代政治摩擦成最大矛盾 2008-12-04 13:21:58 文/张纪浔 网友评论 21条 中日两国具有要素禀赋的明显差异,这将促使中日两国谁也离不开谁,但随着中日贸易额的扩大,中日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摩擦会越来越激烈,将取代政治摩擦,成为妨碍中日经贸发展的主要原因。 原题:未来30年的中日经济问题及展望——中日贸易的发展前景在分析未来30年的中日经济发展前景时,我们有必要考虑上一个30年中影响中日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基本条件不发生很大的变化,中日经济就有可能继续健康发展,反之有可能出现后退。影响中日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反映在人力、物力、财力等三大方面。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意味着把人力、物力、财力从低效率的领域转向高效率的领域。这种转移不仅限于国内,而且跨越国界。因此,未来的30年中日经济关系是否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关键在于中日两国是否能够通过促进商品、投资和人员等基本要素的流动,更有利于实现两国间、两国企业间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经济结构的高度化,从而达到“双赢”的最终目标。要素禀赋的差异使中日两国谁也离不开谁在中日经贸往来中,贸易、即商品流动的增长最为引人注目,在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日贸易额由1978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2260亿美元,30年期间增长了49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年鉴』历年版)。对中国而言,日本从1993年以来连续十多年成为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不仅中日贸易发展速度高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水平,而且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所占比重也很高。1993年后,中日贸易始终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0%左右。虽然2005年后,美国、欧盟分别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一贸易伙伴,但丝毫也改变不了中日贸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日本而言,日本对中国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2002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商品出口国,2006年后,中国成为日本第一贸易伙伴。过去30年中,带动和促进中日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很多,我主要想指出以下两点:第一,和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日两国具有要素禀赋的明显差异,而这种比较优势的差异是促进中日经贸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是世界人口、劳动力最丰富的国家,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使中国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先进国家,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的资本,适合发挥资本、技术优势、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最终形成中日之间互补型分工体制;第二,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尽管历史上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两国人民同样使用汉字,共同的文化基础,地理上的优势是两国经贸发展的基础条件。未来30年中日经贸摩擦将继续加大我认为在未来的30年中,以上所指出的影响和支撑中日经贸发展的基本因素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反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市场会进一步开放。随着中国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所得水平的上升,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大国。其市场规模有可能超过美国,具世界第一。我在中国加入WTO的2001年时曾大胆对中国加入WTO后的中日经贸关系作过预测。我认为“中国加入WTO后,日本是最大的受益国,中日贸易将飞跃发展”。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现在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远远超过美国。我认为,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中日贸易在2025年后,有可能超过4,000亿美元,中日贸易在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率有可能由2005年的18%提升到25%左右。日本对中国贸易的依存程度将和现在台湾对大陆的依存程度相似。届时,中日经济的一体化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摩擦将取代政治摩擦但不可否认,随着中日贸易额的扩大,中日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摩擦会越来越激烈。经济贸易摩擦会影响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1990~2000年期间,中日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棉纺品、农产品等属于中国的“强项”产品,日本的“弱项”产品。例如,1994年,日本要求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大蒜、生姜和鲜蘑;1995年日本对从中国进口的棉纱、棉布实施设限调查;2001年4月日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香菇、灯芯草实施为期200天的临时进口限制措施等。但随着中日两国企业水平分工的深化,中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中日贸易摩擦很可能由中国的“强项”、日本的“弱项”产品扩大到日本的“强项”产品,即产生摩擦的产业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日贸易摩擦将呈现出与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相似的特点。双边经贸摩擦将取代政治摩擦,成为妨碍中日经贸发展的主要原因。三个措施解决中日未来三十年关系我认为中日经贸摩擦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更有利于促进中日企业的相互理解,促进中日两国产业转型,产业高度化的进程速度。80年代的日美摩擦便是最好的例子。为了使未来的30年中日经贸合作顺利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提高对日出口商品综合竞争力所谓综合竞争能力是指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传统的非价格因素竞争力和新的非价格因素(如商品的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环境标准等)竞争力。中国商品在日市场还缺少综合竞争力,像这两年对日出口中出现的加工食品问题便可说明这一点。要通过制定和修改技术法规和标准,尽快和国际接轨,提高对日出口商品的综合竞争力。加速和日本缔结FTA(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区域合作中日两国是亚洲地区的大国。为抗衡美国霸权,减少因过分依赖美国所造成的各种问题,中日两国应求大同存小异,加速缔结FTA的进程。在日本建立中国出口加工贸易区鼓励中国具有实力的企业对日投资,例如在冲绳等地区建立“中国出口加工特区”;以其达到跨越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增加对日出口的目的。

国际贸易摩擦论文参考文献

一般你可以直接去知网里搜相关领域的文章,里面很多参考文献,尤其是EI级别的文章,中英文参考文献都有,现成的。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有很多参考文献讲解

1/100【题 名】国际贸易载体发展趋势论【作 者】黄蕾【刊 名】当代经济.2007(01X).-72-742/100【题 名】国际贸易保护的新趋势【作 者】张晓霞【刊 名】企业研究.2007(6).-48-493/100【题 名】浅议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作 者】刘斌【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2007(04X).-28-284/100【题 名】未雨绸缪早谋良策——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发展新趋势与现实应对【作 者】周红军【刊 名】中国外汇.2007(5).-60-615/100【题 名】论当前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作 者】苏启东【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2X).-53-546/100【题 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对策【作 者】陈梅【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1Z).-53-537/100【题 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对策【作 者】张哲【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1S).-57-578/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外贸战略调整【作 者】杨雪【刊 名】商业时代.2007(2).-26-289/100【题 名】国际贸易的“绿色化”趋势与林业院校有特色外贸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探讨【作 者】寻舸【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1S).-288-28910/100【题 名】国际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新趋势——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采购示范法》修订的方案与思路【作 者】徐焕东【刊 名】国际贸易.2006(12).-57-6011/100【题 名】浅谈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作 者】王荣忠【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6(11X).-27-2712/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壁垒发展的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作 者】任涛【刊 名】黑河学刊.2006(6).-28-3113/100【题 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势【作 者】黄海宁【刊 名】新金融.2006(11).-36-4014/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作 者】詹晓丽【刊 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88-9115/100【题 名】我国电子出版物国际贸易现状与趋势分析【作 者】李军【刊 名】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14(5).-38-4116/100【题 名】新制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整合研究趋势【作 者】孔凡保【刊 名】经济学动态.2006(9).-71-7517/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作 者】杨丹辉【刊 名】经济管理.2006(17).-28-3218/100【题 名】国际贸易新形势下的标准化发展趋势和特点【作 者】唐金彬 王云 杨安礼【刊 名】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06(4).-6-1119/100【题 名】农产品国际贸易发使趋势与我国农业的发展【作 者】张炎【刊 名】农业经济.2006(8).-78-7920/100【题 名】多边贸易框架下国际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作 者】齐东锋【刊 名】经济纵横.2006(6).-39-4121/100【题 名】形势有望好转——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问题及趋势展望【作 者】吴杨[1] 王学成[2]【刊 名】国际贸易.2006(5).-28-3222/100【题 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作 者】郑一华【刊 名】科技资讯.2006(9).-210-21123/100【题 名】保持发展趋势 提高发展质量——在2006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新春座谈会上的发言【作 者】石广生[1,2,3]【刊 名】国际贸易论坛.2006(2).-1-424/100【题 名】国际贸易壁垒变动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演进趋势【作 者】杨小力[1] 杨林岩[2] 冯宗宪[1]【刊 名】经济经纬.2006(3).-21-2425/100【题 名】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营趋势问题的研究【作 者】柯飞帆【刊 名】科技与经济.2006,19(2).-57-6026/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六大趋势【作 者】国华 亚东【刊 名】世界标准信息.2006(3).-86-8927/100【题 名】透视禽流感对禽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对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思考【作 者】李凯年 逯德山【刊 名】家禽科学.2006(4).-3-628/100【题 名】国际贸易新趋势及我国对策【作 者】何枭吟【刊 名】北方经济:综合版.2006(1).-51-5229/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新趋势【作 者】一凡【刊 名】世界标准信息.2006(2).-117-11930/100【题 名】浅谈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趋势【作 者】鲍科益【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6(02X).-199-19931/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作 者】张伟【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1S).-14-1532/100【题 名】试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趋势【作 者】易露霞【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11Z).-1-233/100【题 名】国际贸易自由化背景下贸易保护的新趋势及动因分析【作 者】范兆斌[1] 左正强[2]【刊 名】商业研究.2005(21).-37-4134/100【题 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秩序变迁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作 者】石磊 唐海燕【刊 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2005(5).-5-8,1335/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壁垒发展演变的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作 者】刘琦 罗礼萍【刊 名】现代企业.2005(9).-44-4536/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企业的策略选择【作 者】徐万华【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9).-25-2637/100【题 名】应收款转让法律的国际统一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应收款转让公约》为中心【作 者】高润恒【刊 名】政治与法律.2005(4).-65-7038/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六大趋势【作 者】无【刊 名】对外经贸统计.2005(3).-22-2339/100【题 名】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趋势预测【作 者】高振沧 王凤如【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58-26040/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利弊及发展趋势分析【作 者】戴美木【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10).-96-9741/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作 者】翁迪【刊 名】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3).-4-542/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新趋势【作 者】白云【刊 名】社会科学辑刊.2005(1).-55-5943/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趋势【作 者】季王芳【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3X).-20-2144/100【题 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及对策【作 者】莫少颖【刊 名】现代管理科学.2004(4).-56-5745/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趋势【作 者】李湘黔【刊 名】求索.2004(1).-27-2946/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的劳工、环境标准之争及发展趋势【作 者】郭根龙[1] 冯宗宪[2]【刊 名】当代经济科学.2004,26(1).-77-8047/100【题 名】透视当代国际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新趋势【作 者】金泽虎【刊 名】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51-5548/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作 者】傅京燕【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2004(7).-20-2149/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 者】全毅【刊 名】国际贸易问题.2004(7).-64-6850/100【题 名】浅析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化”趋势【作 者】田千 康军【刊 名】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21(3).-64-6551/100【题 名】试析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作 者】张汝根【刊 名】技术经济.2004(5).-44-4652/100【题 名】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作 者】袁申国【刊 名】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2).-32-3553/100【题 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作 者】范佳【刊 名】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19-2054/100【题 名】疫病对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发展趋势【作 者】李凯年【刊 名】世界农业.2003(12).-37-4055/100【题 名】森林食品及其国际贸易和生产趋势【作 者】曾燕如[1] 潘继进[1] 杜国坚[2]【刊 名】世界林业研究.2003,16(5).-26-2956/100【题 名】国际贸易争端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作 者】徐丽辉【刊 名】冶金经济与管理.2003(5).-38-3957/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的十大趋势研究【作 者】钟正岩【刊 名】国际贸易论坛.2003(1).-1-1258/100【题 名】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趋势与我国反补贴制度的完善【作 者】李学稳【刊 名】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23(5).-39-4259/100【题 名】台湾主要国际贸易港口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作 者】徐逸桥【刊 名】中国港口.2003(11).-47-4960/100【题 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对策【作 者】郑吉昌【刊 名】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2).-10-1361/100【题 名】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作 者】曹亮【刊 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4).-104-10862/100【题 名】当前国际贸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作 者】薛荣久【刊 名】企业世界.2003(3).-24-2663/100【题 名】浅谈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作 者】徐磊【刊 名】新质量.2003(1).-48-4964/100【题 名】国际贸易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趋势【作 者】黄静波【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70-7765/100【题 名】试论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势【作 者】徐松桃【刊 名】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7).-26-2766/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交叉发展趋势【作 者】赵春明 焦军普【刊 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4067/100【题 名】从分歧到融合——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发展趋势综述【作 者】陈洁蓓[1] 张二震[2]【刊 名】南京社会科学.2003(3).-3-968/100【题 名】水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作 者】杨学军【刊 名】北京水产.2002(6).-8-1069/100【题 名】我国水果国际贸易状况及趋势【作 者】曹庆波【刊 名】西北园艺:果树.2002(2).-52-5370/100【题 名】棉花国际贸易格局及贸易模式变化趋势向研究【作 者】庄丽娟 王小虎【刊 名】中国农垦经济.2002(10).-23-2471/100【题 名】我国水果国际贸易状况及趋势【作 者】无【刊 名】中国农业信息.2002(12).-41-4172/100【题 名】国际贸易政策规律探寻及趋势展望【作 者】崔日明 邹东颖【刊 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2002(3).-1-573/100【题 名】我国花卉国际贸易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作 者】无【刊 名】农村科技开发.2002(11).-43-4374/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的策略【作 者】王方 全伟【刊 名】国际经贸探索.2002,18(1).-6-975/100【题 名】我国水果国际贸易状况及趋势【作 者】曹庆波【刊 名】农村工作通讯.2002(3).-42-4376/100【题 名】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相互融合趋势【作 者】刘铁明【刊 名】税务与经济.2002(3).-67-7077/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的信息技术化发展趋势【作 者】李权【刊 名】经济科学.2002(5).-94-10178/100【题 名】全系列融资组合—现代商业银行国际贸易服务发展趋势【作 者】陆虹【刊 名】国际贸易.2002(1).-54-5779/100【题 名】国际贸易标准合同的发展趋势【作 者】贾平【刊 名】兰州学刊.2002(6).-75-7680/100【题 名】新世纪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趋势【作 者】和文华【刊 名】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16(3).-107-10781/100【题 名】国际贸易统一法的发展趋势【作 者】刘英姿【刊 名】海关与大市场.2002(3).-25-2582/100【题 名】法国国际贸易总额呈现下降趋势【作 者】无【刊 名】国际市场导刊.2002(15).-5-583/100【题 名】网络贸易——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作 者】赵龙【刊 名】科技术语研究.2002,4(1).-40-4384/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几大趋势【作 者】房杜【刊 名】中国外资.2002(9).-60-6185/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作 者】刘力【刊 名】理论视野.2001(5).-34-3686/100【题 名】国际贸易政策规律探寻及趋势展望【作 者】崔日明 邹东颖【刊 名】国际贸易论坛.2001(6).-62-6787/100【题 名】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作 者】傅京燕【刊 名】国际贸易论坛.2001(3).-52-5788/100【题 名】简易化——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作 者】王安会【刊 名】对外经贸实务.2001(12).-3-589/100【题 名】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融合发展趋势的理论分析【作 者】顾颖【刊 名】经济师.2001(7).-70-7190/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外贸战略【作 者】李晋【刊 名】学术月刊.2001(8).-111-11391/100【题 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给我国外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 者】李大鹏【刊 名】北方经贸.2001(1).-159-16192/100【题 名】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分析【作 者】鲍晓华【刊 名】亚太经济.2001(1).-4-793/100【题 名】从世界苹果、梨生产及发展趋势与国际贸易看我国苹果、梨产业存在的问题【作 者】王宇霖【刊 名】果树学报.2001,18(3).-127-13294/100【题 名】国际贸易新趋势【作 者】韦倩【刊 名】环境.2001(11).-4-595/100【题 名】当前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保护措施的发展趋势【作 者】刘似臣【刊 名】中国对外贸易.2001(7).-8-1296/100【题 名】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分析【作 者】鲍晓华【刊 名】世界经济研究.2001(2).-74-78,4497/100【题 名】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演变趋势与我国的对策【作 者】郑后建【刊 名】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2).-14-1698/100【题 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趋势【作 者】李庆萍【刊 名】中国外汇管理.2001(5).-38-3899/100【题 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外贸战略【作 者】苑春强【刊 名】现代国际关系.2001(2).-20-24100/100【题 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对策【作 者】肖光恩【刊 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3).-22-26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1]徐盈之,郭进.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5]诸大建.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J].学术月刊.2013(10).

[6]彭水军,张文城,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

[7]黄娟,田野.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08).

[8]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04).

[9]陈琰,由黎,赵淳,胡荣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J].资源科学.2010(07).

[10]杨来科,张云.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

[11]陆旸.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2(02).

[12]刘耕源,杨志峰,陈彬.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J].生态学报.2013(15).

[13]宋树理.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3(05).

[14]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邓远建.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5).

[1]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01).

[2]王闰平,荣湘民.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

[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01).

[4]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7(05).

[5]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生态环境.2007(02).

[6]毕秀水.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3).

[7]陈艳莹,原毅军.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04).

[8]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02).

[9]仇睿,姚俭建.自然资本简论[J].东南学术.2002(01).

[10]李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11]刘宇辉,彭希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5).

[12]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

[13]杨充霖,文先明.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求索.2006(04).

[14]曹淑艳,谢高地.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生态学报.2007(04).

[15]林娅,孙文营.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5).

[1]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2]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