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大学英语

发布时间:2024-08-31 08:23:17

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大学英语

我才写完毕业论文,简直是折磨!我把我们系的题目给你,参考看看吧。我写的是文化类的。其实文学和文化类要比翻译和教育类好写得多,网上可以找到的参考资料也多。英美人文和历史研究:1,从跨文化的角度谈汉英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差异2,论美国垮掉的一代3,美国牛仔的成功之路4,文艺复兴在英国文学史中的作用5,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与面子6,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研究7,西方节日的变迁及文化内涵8,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我就是这个题目)9,中美教育制度及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10,英汉称谓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11,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化的影响12,英汉商标对英美文化的影响13,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14,浅谈英美姓氏的起源及文化内涵15,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的比较16,《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文化17,《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呼唤与回归18,浅谈美国文化中的实用主义19,论美国宗教与政治20,《圣经》的文学性及其对中西文学的影响评述选题注意事项:1,选你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毕业论文是个浩大的工程,要是不能写自己想写的,相信我,在这漫长的写作时间里,你会相当痛苦的。2,题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则不好驾驭。最好是那种“从小角度看大问题”的题目。例如,我写喜福会这部电影,电影体现了中美文化差异,分别有婚姻观,家庭教育观等。但是我以一部电影为出发点,这个角度就比较小。话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在太多了,但是我只从喜福会这部电影出发,所以范围就缩小了。再者,没什么人写这个电影,所以也不容易和别人雷同,不是被写滥了的题目。3,这个题目是好找资料的,毕竟是本科论文,不是研究生或是博士的论文,写作水平有限,平时最多写写几百字的作文忽然要写几千字,想必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内容不可能完完全全出自“自己”,于是就要大量的从网上,参考书上,图书馆搬来。所以最好就是找参考资料比较多的题目,切忌是参考,不是照搬,可以PARAPHRASE里面的内容到自己的论文。差不多就这些了,我觉得这几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几个拿不定主意的题目,可以找论文指导老师问问看,当时我开笔写论文前,都找老师问了,老师比较有经验,他应该可以给你很多建议。

具体哪个容易看学校的。人大的国政比国关难考,北大的国关比国政难考。另外,这是从复试刷人看的,至于题目难易是差不多的,甚至人大的国政、国关的初试、复试完全一样。这两个专业复试对英语的要求是一样的,都比较高。具体科目在政治学原理、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史等里面抽取的,此外南京大学初试考专业英语。

国际关系史论文 伟人俾斯麦[ 内容提要 ]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意志的局势和政策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形势,而德意志的领导权又掌握在俾斯麦的手中。本文将通过对俾斯麦本人及其政策的分析,来说明他对德意志的统一以及之后德国的和平生存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 俾斯麦 德国 军事 外交 [ 正文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使维护了欧洲近半个世纪和平的维也纳体系几乎崩溃。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欧的政治版图,而且打破了一直以来欧洲大陆主要由法国主导,即使法国衰退也没有哪个国家足够强大能称霸欧洲大陆,以致只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均势状态的传统。在此之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几乎都主导着欧洲大陆的事务,直到一战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俾斯麦所起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忽略的。作为普鲁士的宰相,他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非凡的智慧,利用强硬的军事手段为德国的统一铺平了道路,又利用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为德国统一后的生存创造了绝佳的国际环境。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丰功伟绩! 俾斯麦其人俾斯麦是一个具有军事特性的外交家。他认定武力是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和外交成就的基石。在被认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后不久(1862年),他就申明自己的立场:“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这正是1848-1849年的错误—而要凭铁和血。”[1]这一特征的形成应该说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相当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容克地主,曾与其他数位家族成员参加了对拿破仑的战争。家庭的传统使俾斯麦曾经倾心于军事生涯。但出身于官僚、教授家庭的母亲却使情况发生了逆转。在她的影响下,俾斯麦踏上了通向外交界的征途。正是这种复杂的家庭背景,把俾斯麦锻炼成了一个具有强硬性格的外交家,而这恰恰符合后来领导德意志统一所须具备的条件,即国内局势需要的军事手腕和国际环境要求的外交才能。俾斯麦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和保皇思想。在传统教育下形成的民族情绪通与生俱来的普鲁士-君主制情感极大的影响着他的一生。狂热的保皇态度使俾斯麦获得了普皇的赏识和信任,由一个乡村容克地主变成了一国的首相,从而使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国家政策,实现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强烈的民族感情则成了俾斯麦为实现统一目标而劳碌奔波的动力。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一直把国家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虽然因为不被理解而遭受过种种诽谤和辱骂,也毫不动摇。这种思想使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不择手段,做出过许多背信弃义和欺诈的事情,却也让他在亲西欧分子中脱颖而出,提出了更实际更富远见的政策。作为一名外交家,俾斯麦受到过良好的锻炼。在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前,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彼得堡和巴黎担任公使,还在维也纳短期逗留。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德意志各邦相互矛盾的利害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获得了奥地利和俄国的外交经验,还直接接触了拿破仑三世。对拿破仑第三俾斯麦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印象是拿破仑皇帝是一位谨慎的,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并不象世人所说的那么睿智。……人们夸大了他的智慧而损伤了他的心地;其实他为人心地善良,谁要是为他进一点力,他是会感激不已的。”[2]这种清楚地认识使俾斯麦利用拿破仑三世在德意志统一战争起了关键作用。所有经历都让俾斯麦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 德意志统一1848年欧洲革命后,“德国的统一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当时的阶级对比关系下,这种统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或者是通过革命,或者是通过普鲁士王朝的战争。通过革命,就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并建立全德共和国;通过普鲁士的王朝战争,就是巩固普鲁士地主在统一的德国中的领导权。”[3]容克地主出身的俾斯麦无疑将选择第二种方式。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三次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以及1870-1871年对法国的战争。每一场战争的处理结果都为发动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同时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俾斯麦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其中有两点是起了关键作用:首先俾斯麦坚持始终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与普鲁士统治集团决裂。如此固执的坚持己见,俾斯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缘角度看,对西北方的丹麦、东南方的奥地利和西边的法国作战,普鲁士需要稳定的后方。俄国作为东方边境上的唯一大国,与之交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国家关系看,普鲁士与俄国并没有大的直接的利益冲突,这就为两国友好提供了基础;从国际环境看,与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在所难免,英国奉行“光荣孤立” 政策,同时希望普鲁士强大以抗衡法俄,基本上对德意志统一保持中立态度。剩下的唯一大国俄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证明,俾斯麦的决策是正确的,俄国的中立态度使普鲁士在统一战争中畅通无阻。其次是俾斯麦坚决地抵制了普皇和军队将领进攻维也纳的要求。在俾斯麦看来,对维也纳的占领只能给“普鲁士的将士带来愉快地回忆”,而这对奥地利自尊心的伤害却会“给对方留下无法和解的情绪”[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促使俾斯麦做出这种决定。拿破仑三世态度的改变,使法国对战争的干预变得不可预测,维也纳的沦陷必然会加强其干涉的决心。即使允诺对拿破仑皇帝的中立给予他所企望的补偿以阻止,那么在将来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很可能要面对法奥的联合进攻。这种有损普鲁士政治利益的事情是俾斯麦坚决不能容许的。而俄国一旦从中窥见普鲁士力量的发展前景,也将加强防备戒心,甚至有可能是直接的武装干涉。如果这样,普鲁士无疑将陷入困境。“胜利后不提出能从敌人身上索取多少东西,而只追求政治上所需要的东西,这从政治上看是恰当的。”[5]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胜利进军而兴奋不已的统治集团内部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富远见的决定,为后来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和平生存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统一之初都会面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生存的问题,德意志也不例外。但它的处境似乎比较好。东方的俄国是由来已久的盟友,且继续受到俾斯麦的重视;战败的奥地利也因复仇主义者的下台而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契机;对岸的英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殖民地问题上都与德国不存在利益冲突,甚至英国还希望德国强大成为欧陆上抗衡法俄的力量;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一蹶不振,根本没有实力将复仇口号付诸实践。不过俾斯麦并不因此而放心。他力图为德意志帝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而在德国处于欧洲中心这个事实面前,那是多么困难!但实际上俾斯麦做到了。从德意志帝国建立到俾斯麦辞职的二十年中,德国确实获得了和平生存,实力逐渐强大。针对法国的复仇主义,俾斯麦以法兰克福和约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孤立法国成为基本的外交路线。为此俾斯麦竭力拉拢俄国、英国和奥地利。但俄英奥三国之间的矛盾使关系复杂化。英国与俄国一直以来都在近东,尤其是中亚竞争,两国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竞争也未曾缓和。这似乎意味着俾斯麦只能选二舍一或选一舍二,但舍弃任何一边都有可能给法国创造机会。俾斯麦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创造政治上接近的机会,同时又充当协调者以避免因战争爆发而使德国处于艰难选择的境地的情况发生。为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俾斯麦同时支持在印度支那有矛盾的法英以及在突尼斯有冲突的法意;为了能从竞争中获利,俾斯麦在近东问题上怂恿沙俄和奥地利,同时又避免矛盾激化而发生战争。这需要相当的技巧和勇气。同时俾斯麦通过外交途径向所有需要的国家表示友好,以获取信任,其中不乏蒙骗、欺诈、牺牲他国利益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盟约。结果德国获得一种这样的地位:如果同法国作战,有意大利的同盟做保障;同俄国作战,有奥地利的同盟作保障。与俄国签订的再保险条约,使德国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这就像俾斯麦精心编织的一张保护网,那么完美却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裂。德意志的统一与强大,不能说是俾斯麦一个人的功劳,但他的主导作用是不可辩驳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对统一梦想孜孜以求,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复杂的家庭背景和丰富的经历赋予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一切都成就了俾斯麦这样一位伟人! [1] 《思考与回忆》俄译本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2] 《思考与回忆》中文版第一卷第123页[3]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9卷第292页[4] 《思考与回忆》俄文版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 [5] 《思考与回忆》,奥托·冯·俾斯麦,1985年12月

建议选择文学方面的题材比较好些,我就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当时我选择的是西方文化方面,材料比较少。但是如果要想拿到优秀论文建议最好别选文学,这个没有什么新意,而且也许会有许多人选材一样。若是不准备拿优秀论文,文学题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国际关系论文题目推荐大学英语

你的专业是商务英语吧

1、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 2、浅析中东问题现状3、中国的外部困难和新领导集体面对的挑战4、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5、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6、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7、美印军事合作及其制约因素

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高中英语

具体哪个容易看学校的。人大的国政比国关难考,北大的国关比国政难考。另外,这是从复试刷人看的,至于题目难易是差不多的,甚至人大的国政、国关的初试、复试完全一样。这两个专业复试对英语的要求是一样的,都比较高。具体科目在政治学原理、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史等里面抽取的,此外南京大学初试考专业英语。

1就那一本 不过背下来也不容易啊 还要准备其他科目2当然一样 英语 我用的真题和一本词汇书 感觉真题要好好做 然后把阅读认真分析分析政治 任汝芬的足够了3现在好好准备来得及 你的优势很适合考这个学校

1、我不是你要考的那个学校的,也不是你要考的那个专业的。所以看什么书我不清楚。但是我想告诉你:如果学校给出的参考书目有一堆的话还好,那就有了范围;如果只有一本,那周边知识就要自己准备了。我认识一个同学考研专业参考书只有两本,她备考期间看各种书的笔记就做了两大本,苦不堪言,但是也真学到了很多。2、如果是统考英语政治,是全国出题。学校是没有参考书的,就是书店最热销的,你听说最多的那一堆书,全国都考一样的。3、不考数学的话,就英语政治专业课了。你英语还行,专业不错,历史好的话政治也差不了很多,所以基础还是好的。据我所知,一般的专业都是这个时间准备就可以了,除了考西医综合那个变态的考试其他专业都来得及。你可以买买学校往年的考题啊,和老师攀谈啊,等等等等。这种学校自己出题的,有很多获得信息的途径的。(你们是自己出题不?如果不是,算我没说)4、祝你成功

论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论文首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否则文章内容就有可能显得不完整。一般的论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论文时必备的

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初中英语

具体哪个容易看学校的。人大的国政比国关难考,北大的国关比国政难考。另外,这是从复试刷人看的,至于题目难易是差不多的,甚至人大的国政、国关的初试、复试完全一样。这两个专业复试对英语的要求是一样的,都比较高。具体科目在政治学原理、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史等里面抽取的,此外南京大学初试考专业英语。

国际关系史论文 伟人俾斯麦[ 内容提要 ]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意志的局势和政策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形势,而德意志的领导权又掌握在俾斯麦的手中。本文将通过对俾斯麦本人及其政策的分析,来说明他对德意志的统一以及之后德国的和平生存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 俾斯麦 德国 军事 外交 [ 正文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使维护了欧洲近半个世纪和平的维也纳体系几乎崩溃。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欧的政治版图,而且打破了一直以来欧洲大陆主要由法国主导,即使法国衰退也没有哪个国家足够强大能称霸欧洲大陆,以致只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均势状态的传统。在此之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几乎都主导着欧洲大陆的事务,直到一战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俾斯麦所起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忽略的。作为普鲁士的宰相,他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非凡的智慧,利用强硬的军事手段为德国的统一铺平了道路,又利用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为德国统一后的生存创造了绝佳的国际环境。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丰功伟绩! 俾斯麦其人俾斯麦是一个具有军事特性的外交家。他认定武力是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和外交成就的基石。在被认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后不久(1862年),他就申明自己的立场:“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这正是1848-1849年的错误—而要凭铁和血。”[1]这一特征的形成应该说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相当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容克地主,曾与其他数位家族成员参加了对拿破仑的战争。家庭的传统使俾斯麦曾经倾心于军事生涯。但出身于官僚、教授家庭的母亲却使情况发生了逆转。在她的影响下,俾斯麦踏上了通向外交界的征途。正是这种复杂的家庭背景,把俾斯麦锻炼成了一个具有强硬性格的外交家,而这恰恰符合后来领导德意志统一所须具备的条件,即国内局势需要的军事手腕和国际环境要求的外交才能。俾斯麦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和保皇思想。在传统教育下形成的民族情绪通与生俱来的普鲁士-君主制情感极大的影响着他的一生。狂热的保皇态度使俾斯麦获得了普皇的赏识和信任,由一个乡村容克地主变成了一国的首相,从而使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国家政策,实现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强烈的民族感情则成了俾斯麦为实现统一目标而劳碌奔波的动力。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一直把国家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虽然因为不被理解而遭受过种种诽谤和辱骂,也毫不动摇。这种思想使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不择手段,做出过许多背信弃义和欺诈的事情,却也让他在亲西欧分子中脱颖而出,提出了更实际更富远见的政策。作为一名外交家,俾斯麦受到过良好的锻炼。在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前,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彼得堡和巴黎担任公使,还在维也纳短期逗留。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德意志各邦相互矛盾的利害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获得了奥地利和俄国的外交经验,还直接接触了拿破仑三世。对拿破仑第三俾斯麦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印象是拿破仑皇帝是一位谨慎的,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并不象世人所说的那么睿智。……人们夸大了他的智慧而损伤了他的心地;其实他为人心地善良,谁要是为他进一点力,他是会感激不已的。”[2]这种清楚地认识使俾斯麦利用拿破仑三世在德意志统一战争起了关键作用。所有经历都让俾斯麦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 德意志统一1848年欧洲革命后,“德国的统一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当时的阶级对比关系下,这种统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或者是通过革命,或者是通过普鲁士王朝的战争。通过革命,就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并建立全德共和国;通过普鲁士的王朝战争,就是巩固普鲁士地主在统一的德国中的领导权。”[3]容克地主出身的俾斯麦无疑将选择第二种方式。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三次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以及1870-1871年对法国的战争。每一场战争的处理结果都为发动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同时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俾斯麦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其中有两点是起了关键作用:首先俾斯麦坚持始终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与普鲁士统治集团决裂。如此固执的坚持己见,俾斯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缘角度看,对西北方的丹麦、东南方的奥地利和西边的法国作战,普鲁士需要稳定的后方。俄国作为东方边境上的唯一大国,与之交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国家关系看,普鲁士与俄国并没有大的直接的利益冲突,这就为两国友好提供了基础;从国际环境看,与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在所难免,英国奉行“光荣孤立” 政策,同时希望普鲁士强大以抗衡法俄,基本上对德意志统一保持中立态度。剩下的唯一大国俄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证明,俾斯麦的决策是正确的,俄国的中立态度使普鲁士在统一战争中畅通无阻。其次是俾斯麦坚决地抵制了普皇和军队将领进攻维也纳的要求。在俾斯麦看来,对维也纳的占领只能给“普鲁士的将士带来愉快地回忆”,而这对奥地利自尊心的伤害却会“给对方留下无法和解的情绪”[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促使俾斯麦做出这种决定。拿破仑三世态度的改变,使法国对战争的干预变得不可预测,维也纳的沦陷必然会加强其干涉的决心。即使允诺对拿破仑皇帝的中立给予他所企望的补偿以阻止,那么在将来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很可能要面对法奥的联合进攻。这种有损普鲁士政治利益的事情是俾斯麦坚决不能容许的。而俄国一旦从中窥见普鲁士力量的发展前景,也将加强防备戒心,甚至有可能是直接的武装干涉。如果这样,普鲁士无疑将陷入困境。“胜利后不提出能从敌人身上索取多少东西,而只追求政治上所需要的东西,这从政治上看是恰当的。”[5]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胜利进军而兴奋不已的统治集团内部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富远见的决定,为后来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和平生存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统一之初都会面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生存的问题,德意志也不例外。但它的处境似乎比较好。东方的俄国是由来已久的盟友,且继续受到俾斯麦的重视;战败的奥地利也因复仇主义者的下台而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契机;对岸的英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殖民地问题上都与德国不存在利益冲突,甚至英国还希望德国强大成为欧陆上抗衡法俄的力量;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一蹶不振,根本没有实力将复仇口号付诸实践。不过俾斯麦并不因此而放心。他力图为德意志帝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而在德国处于欧洲中心这个事实面前,那是多么困难!但实际上俾斯麦做到了。从德意志帝国建立到俾斯麦辞职的二十年中,德国确实获得了和平生存,实力逐渐强大。针对法国的复仇主义,俾斯麦以法兰克福和约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孤立法国成为基本的外交路线。为此俾斯麦竭力拉拢俄国、英国和奥地利。但俄英奥三国之间的矛盾使关系复杂化。英国与俄国一直以来都在近东,尤其是中亚竞争,两国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竞争也未曾缓和。这似乎意味着俾斯麦只能选二舍一或选一舍二,但舍弃任何一边都有可能给法国创造机会。俾斯麦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创造政治上接近的机会,同时又充当协调者以避免因战争爆发而使德国处于艰难选择的境地的情况发生。为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俾斯麦同时支持在印度支那有矛盾的法英以及在突尼斯有冲突的法意;为了能从竞争中获利,俾斯麦在近东问题上怂恿沙俄和奥地利,同时又避免矛盾激化而发生战争。这需要相当的技巧和勇气。同时俾斯麦通过外交途径向所有需要的国家表示友好,以获取信任,其中不乏蒙骗、欺诈、牺牲他国利益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盟约。结果德国获得一种这样的地位:如果同法国作战,有意大利的同盟做保障;同俄国作战,有奥地利的同盟作保障。与俄国签订的再保险条约,使德国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这就像俾斯麦精心编织的一张保护网,那么完美却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裂。德意志的统一与强大,不能说是俾斯麦一个人的功劳,但他的主导作用是不可辩驳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对统一梦想孜孜以求,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复杂的家庭背景和丰富的经历赋予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一切都成就了俾斯麦这样一位伟人! [1] 《思考与回忆》俄译本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2] 《思考与回忆》中文版第一卷第123页[3]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9卷第292页[4] 《思考与回忆》俄文版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 [5] 《思考与回忆》,奥托·冯·俾斯麦,1985年12月

1、我不是你要考的那个学校的,也不是你要考的那个专业的。所以看什么书我不清楚。但是我想告诉你:如果学校给出的参考书目有一堆的话还好,那就有了范围;如果只有一本,那周边知识就要自己准备了。我认识一个同学考研专业参考书只有两本,她备考期间看各种书的笔记就做了两大本,苦不堪言,但是也真学到了很多。2、如果是统考英语政治,是全国出题。学校是没有参考书的,就是书店最热销的,你听说最多的那一堆书,全国都考一样的。3、不考数学的话,就英语政治专业课了。你英语还行,专业不错,历史好的话政治也差不了很多,所以基础还是好的。据我所知,一般的专业都是这个时间准备就可以了,除了考西医综合那个变态的考试其他专业都来得及。你可以买买学校往年的考题啊,和老师攀谈啊,等等等等。这种学校自己出题的,有很多获得信息的途径的。(你们是自己出题不?如果不是,算我没说)4、祝你成功

外交学院的试题很很灵活 很全面,很深入,可能书中一个很不起眼的问题都会出大题的国际关系史专业和国际关系不是一个专业 国际关系史考察的只是两门专业课之一,你说的这本参考书也是其中一本,还有另外一门专业课还有有两本参考书,明确的告诉你,外交学院的考题就算你把书都背下来也不一定考多好。至于专业书目的问题 外交学院网站上都列出来了 专业同样 自己到外交学院网站上一看便知,没有必要在这里问的 考哪个学校去哪个学校网站研究生招生的地方去找 这是最直接的方式

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大学

我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坦白说,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基本没什么区别,开设的课程也是基本一样的,只不过是国际关系更侧重经济关系,但是经济比重又不如国际政治经济学。其实我们教授就说,尤其是在硕士阶段划分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没什么意义。考研初试和复试,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题目同一个学校都是一样的,所以从这里没办法区分。对于分数比较低的,很多了,像一些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湘潭大学。参考书的话那要看招生单位了,我见过最少的是社科院的,他们只考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一两本,国际关系史少的有两本,多的有五本。大学的除了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之外还有中国外交、政治学理论,总共十本书左右。

你好,国际关系专业是一个全景学科,对于人文知识,外语要求都比较高,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没有太大的区别。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行,推荐你到国际关系论坛去看看,里面有各个院校国际关系的专门分区,可以找到前人的经验,比较适合你,用百度搜索下:国际关系论坛就行,希望能帮助到你。一般北京上海的学校分数都高,非大都市的分数低一点。

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及指导

哈哈 我也是实验高中的 就知道大家都在找论文 我来帮帮你吧~从8年间对国人主观感受的跟踪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负面感受有所增加。令人困惑的是,认为双边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或者“正在变好”的中国人仍占大多数。可以认为,中国人“看好中日关系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绝对比例在增加,但心理上的相对落差在变大。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文化传统上也有相近性。中国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是有更高期待的,负面感受的增多其实是国人在表达对“中日关系发展跟不上心理预期”的不满意情绪。 普通公众积极评价近一年的中日关系。调查发现,普通公众对近一年来中日关系的表现给出了相对积极的评价,认为两国关系“变好了”的比例由6%小幅上升至9%。这应该与普通公众认可日本在 “311大地震”后展现出的国家形象和期待民主党政府加强中日合作不无关系。学生教师群体对一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评价消极。针对“最近一年中日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教师群体中明确表示“变差了”的比例由去年的5%大幅上升至7%(其中,“明显变差”1%,“相对来说变差”6%)。宏观来看,过去一年中国外交在地缘上出现了被包围的态势,作为“政策忧虑派”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的对外关系状况普遍出现不满情绪。尤其考虑到近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等方面的激烈斗争,对时事政治一向敏感的学生教师群体存在忧虑是不难想见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确是错综复杂。 我觉得中日冲突会长期化发展。原因是有三点:一是中日之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二是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三是中日之间经济关系的不稳定。 由于日本没有对二战进行深刻的反省,在近代史的教育中,对侵华战争没有客观的记述,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中国民间认为日本对解决历史问题没有诚意。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中国国民以个人身份提起对日本的民事赔偿 ,但基本上都败诉。 领土纠纷包括钓鱼岛纠纷、冲之鸟礁纠纷及中日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等问题。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但是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在签订前的三个月将钓鱼诸岛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却将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由美军占领,并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即《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冲绳交由美国托管。上世纪60年代末,日方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派石油公司进行勘探,接着派巡视船,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自己名字。 1971年6月日美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把钓鱼岛等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1年3月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30日公布了新版教科书的审定结果,7家出版社发行的社会科教科书均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中国外交部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冲之鸟礁纠纷。 2010年5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这一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中国称冲之鸟礁)。“冲之鸟岛”位于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1987年起日本开始在冲之鸟四周筑成堤防,设置气象观测装置。日本政府将在6年间斥资7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打造150-200米长的码头供海洋调查船等大型船只停泊。并在其与北小岛之间铺设可以通行重型机械等车辆的道路。日本政府只要证明礁石是“岛”,就可据此设定20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公里。“冲之鸟”还处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大面积管辖海域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海洋法,严重损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最宽也不到400海里。中方根据《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日方强调“中间线”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人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把经济衰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发展。石油、铁矿、粮食涨价,席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市场的中国制造等,都是中国威胁论的材料。原外相前原诚司下达指示,要求外务省修改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案。媒体也在不断妖魔化中国人。2010年,中国收购日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超过美国。日本国内有81%的反对中国收购日资企业。日本居民对中国领事馆购买土地也进行反对。 综上所述,那么中国如何良好的把握中日关系,在中日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 第一、我个人认为可以在美日同盟之间制造矛盾。在政治方面,对于日本,60%以上的人认为美国重要,只有27%认为中国重要。而且认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保障日本区域和平与安定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占75%。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与交流,打历史牌。 第二、警惕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3日报道称,有7%的受访日本民众认为,日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发展核武器的时代”。在韩国沉船事件中,日本力挺韩国进行军事演习。新《防卫计划大纲》首次将“警戒监视”中国海军的“动态防御力”写入大纲。日本防卫省智库“防卫研究所2011年4月6日首次公布了《中国安全保障报告》,指出中日之间有发生军事摩擦的可能性。中国军队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建设。 第三、从史学角度支持冲绳独立。冲绳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中国大陆架,离台湾很近,总面积为2267平方公里,辖48个有人岛。中国与流球王国有着500多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史,官方一直维持着册封和进贡的关系。对战后冲绳的归还问题,美国国务院曾提出过三种方案:一是归还中国;二是划归联合国管理;三是归还给非军事化的日本。美国军方认为,冲绳人与日本本土人的国民性差异太大,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也不宜把冲绳归还日本。1951年9月美日签署『旧金山讲和条约』后,冲绳仍由美国信托统治。为了要回冲绳的统治权,日本各政治团体组成了统一战线,对美施压。深受战争危害的冲绳人也向美军请愿,要求撤消美军基地。美国政府最终决定1972年将冲绳行政权归还日本。这只是美日双方的协议,中国不认可。 第四、防止日本政坛的动乱。近几年来,日本政坛混乱不堪,无论民主党,还是自民党在国民心目中,信任度很低。不少国民对目前的政治失去了信心。不排除把政权交给天皇的可能性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