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有关公务员的论文3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31 07:30:01

有关公务员的论文3000字怎么写

范文一篇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1年度新录用的公务员参加了由我区人力社保局组织的公务员初任培训。在为期十天的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学习:政治理论的学习;围绕《公务员法》进行的公务员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的学习;我区政府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区情和区十二五规划的介绍;公文写作、处理、保密等一些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方面的学习。通过这次紧张而又充实的培训,我感觉自己无论在思想理论上还是在业务素质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初步了解了履行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务员的责任、使命和个人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做一名合格公务员的信心。 如何做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这是一个摆在我们所有公务员面前的不容回避的课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主题词有两个,一是公务员,二是人民满意。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下,二者是一致的。公务员,作为履行国家机关公务的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是其履职的根本宗旨。缺乏使人民满意的追求,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因而,要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其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做到使人民满意。而要做一个人民满 意的公务员,就必须脚踏实地地从一点一滴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就是说,从学识能力的角度来讲,能够胜任岗位职责;同时从思想道德的角度来讲,具有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就是要有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可以说是作为一名人民满意公务员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底线。通过这两周的学习,我感觉自己无论在思想理论、业务素质上,还是在坚定信仰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受益匪浅,尤其是对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感触颇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单阐述一下关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之我见:一、政治过硬,树立服务意识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首先应该熟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认清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善于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首先解决好政治方向,我们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走得稳。而过硬的政治素质,是保证我们正确方向的根本,因此也是对一名公务员的最基本要求。在工作当中,我始终坚持跟党走,以党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理念。成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后,我更深刻认识到要抓紧完成一个思想上的转变,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不仅要快更要彻底,要从根本上克服自身意识上潜在的优越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公务员的第一宗旨。我们要充分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思想转变作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实际工作中,更应常怀服务之心,放下身段,端正态度,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二、坚持学习,提高服务水平为人民服务需要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必然要求业务熟练。所以,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一定是具备熟练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的个人素质,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呢?通过这十几天的培训,我认为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充实思想,完善素质,提高个人能力。作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初任公务员,不仅要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更要有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是呈爆炸式在更新,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面的扩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做到全面发展、综合提高。本次初任培训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地掌握了履行公务员职责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次培训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差距。今后我必将加强自身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每一项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学习新知识,我认为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能更好的让我们在公务员的路上快速成长。向领导学习,在决策者的高度思考问题。上级领导往往知识、经历比较丰富,对事物的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往往有独到之处和过人之处,向领导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局观念、思辨能力和统揽能力。向同事学习,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同事所做的工作和所处的位置大致相同,但工作方法、经验、体会各有差异,向同事学习是取长补短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我们的老同事,他们在工作当中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方式方法,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也正是我们初任公务员最缺乏的。向群众学习,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解决问题。为人民服务既是群众赋予我们的权利,也是公务员的基本义务,用服务员的态度给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是最根本的任务。同时群众的创造活动是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也往往是作为个体的干部未能想到的,向群众学习可以增强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升华做好准备。三、信仰坚定,当好服务者作为一名80后公务员,尤其是初任公务员,更应该认清自我,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心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服务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教育引导党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每一名个公务员尤其是初任公务员,都应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短暂的初任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工作才刚刚起步。我一定会以在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兢兢业业,为推动顺义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我一定能坚定信仰,心系人民,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一定能经受得住时间和人民的考验,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申论》三部分。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以《2001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用书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指定用书《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学习指导》。(考试用书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各招考部门在笔试合格人员中,按照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人选。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另行通知。招考专业涉及中文、法律、计算机、通信、经济类、管理类、财经类、外语类、文秘类等专业。 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申论》三部分。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以《2001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用书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指定用书《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学习指导》。(考试用书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各招考部门在笔试合格人员中,按照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人选。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另行通知。招考专业涉及中文、法律、计算机、通信、经济类、管理类、财经类、外语类、文秘类等专业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测试报考者是否具备公务员职位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测试 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对公务员任职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其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行政学、法律、公文写作与处理。其中政治又由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这五个部分组成。专业知识则主要是指从事具体的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它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别。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对此作出统一规定,由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专业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和具体特点进行灵活设置。只有1992年中央国家机关补员联合招考,才设置了财务、文秘、人事、法律及档案管理五个专业的通用专业考试科目。 (二)能力测试 通过口试、笔试等方式来测试报考者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判断推理、言语理解、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它实质上是对人的潜能的一种考查,因而具有相当的难度。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技能测试 主要是考查公务员报考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或智力的运用能力、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群体适应等能力。 (四)心理测试 这项内容虽然还没有在所有的录用考试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方面的要求必然会日益强烈。心理测试的目的是考察报考者的性情、意志、品质以及反应等心理素质是否符合一个合格的国家公务员所必须达到的各项要求。

可以写啊,,这个其实很简单啊,我就会的哦

有关公务员的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一、火耗归公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欺骗人民,赢得好名声,征收田赋和丁银的数额并不太高,但另有种种名目的附加税,常常比正税高出三五倍。火耗 ( 又称耗羡 ) 即是地方政府私自征收、自筹自用的一种影响很大的附加税。明代中期实行一条鞭法后,赋税普遍征银,百姓所缴的银子由于纳税量不会太多,必然是零碎的、小块的,各州县政府把它汇总上缴国库时,要熔炼成大块,这样在熔炼过程中会有一些损耗,州县官吏要求纳税人赔偿,于是在应缴的税银数额之外,纳税人再多缴一些,这多缴的部分就叫火耗,用来补偿熔炼碎银的损耗和运输费用。将碎银炼成整块,每两耗损也就是一二分,即损耗率仅为 1 %- 2 %,然而州县官吏却不以实际损耗作征收火耗的基准,而是大肆多征,每两要加耗到二三钱,即附加税要达到正税的 20 %- 30 %,有时更高。清初,征收火耗比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文献记载,康熙后期各省征收火耗虽然标准不一,但一般省份都达到三四钱,最高的达到七八钱,百姓不堪重负。 清代火耗征派量加大,除了地方官员贪得无厌、巧取豪夺外,也有客观上的特殊背景。清初崇尚节俭,官员俸禄很低,知县年俸仅 45 两,远远不够他养家糊口、聘用师爷、贿赂上司、迎来送往的开销,怎么办 ? 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求进项,贪污弄钱,从火耗征收上打主意。这样,火耗就不可避免地越征越多。州县官吏对多征的火耗,也不敢全部归入私囊,他们还要给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及其管家、门客送礼,而地方官员则要给中央衙门和大臣个人送礼。火耗与各种陈规陋习相联系,一方面腐蚀着整个官僚队伍,造成政以贿成的腐败局面,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加重人民的负担,影响到国家税收的增长。 二、提解归公用于养廉 滥征火耗侵蚀税收,动摇国本,危害极大,统治者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康熙在统治前期,曾严厉禁止州县官吏私征火耗,明确规定:州县官吏私征火耗和其他加派,知府、道员知道而不予揭发的,一体革职,捉拿审问,总督巡抚纵容不加管制的,也予以革职。由于地方官的反对和抵制,屡禁不止,康熙也就默许放任了。雍正元年 (1723 年 ) ,山西巡抚诺敏因该省火耗问题比较严重,上疏雍正,要求将山西各州县全年所得的火耗银,统统上缴省里,一部分抵补国库亏空,一部分作为养廉银发给各级官吏,以革除官员中普遍存在的贪污恶习。雍正详加斟酌后,命令诺敏在山西搞试点。第二年,山西布政使高成龄上奏雍正,详言火耗归公之利,请求由皇帝谕令各省按照山西的办法,将一省所得火耗银统计数目,先行奏明,使中央明了,年终时再把发给各官养廉、支应公费、留补亏空等的数目,具细上奏,杜绝官吏窃占挪用、中饱私囊。雍正对高成龄的奏议十分重视,广泛征求大臣们的意见,随后雍正指出:历来火耗皆州县征收而加派横征,侵蚀国税不下几百万。原因是各州县征收火耗分送上司,种种馈送,名目繁多,州县肆意贪污,上司曲为容忍,这种积弊应当消除。他采纳高成龄的建策,说“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 ? ”他果断决定:各省将所征火耗提解归公,另外发放养廉银作为对官员的财政补贴。 雍正实行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要点有四个:第一,公开声明“州县火耗原非应有之项”,之所以继续收取,是出于贴补地方政府的办公经费和给官员发放养廉银的需要。火耗与其让州县官吏任意征派,不如收权于省,定出比例,使取之有度。第二,各省委托所属州县按照规定的火耗率组织征收,收取的火耗必须全数上缴国库,再由中央下拨一部分银两作为地方官吏的养廉银和地方行政开支的补助,同时地方必须接受中央的核查和监督,务必做到花销明白,支出清楚,结余上缴。第三,在确定火耗比例和养廉银数量时,只有大体原则,而无统一规定,各省可根据情况,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火耗率只能降低,不能提高,擅自提高者,严加惩处。第四,发放养廉银后,如果地方官吏还私下加派,掠夺百姓,贪污受贿,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雍正的催促、监督下,经过 6 年的努力,全国各个省份都结合本地实际陆续推行了火耗归公,自此以后,清代一直沿循着这一制度,以至被称为“万世不易之法”。 三、政策的成效 从火耗私征到火耗归公,从低俸致贪到高薪养廉,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这项改革的广泛推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财权。一向归地方支配的火耗收入转归中央集中控制和管理,以中央的名义统一拨付,或作地方官的养廉银,或用于地方的办公开支,或用于赔补国库亏空,使地方政府征收火耗的收支活动处于中央财政直接、全面的监控之下,有助于防止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坐收坐支,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财政的集中统一。 二是遏制了地方官吏私自滥征加派的歪风,澄清了吏治。火耗归公后,由于中央把各省征收的火耗银从过去的暗取变为明收,并使数量和用途固定化,不得再私自加派,从而使康熙末年以来的滥征加派之风得到明显遏制;中央财政每年从火耗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银两,用于支付各省官员的养廉银和地方政府的办公费用,使地方官吏得到了远远高于俸禄的补助,养廉银往往比俸禄高出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解除了官员的后顾之忧,有助于他们安于职守,廉洁自律,大大减少了腐败现象。 三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火耗归公后,各省火耗率一般固定在 10 %- 15 %之间,所收火耗量比以往州县私征时减少了许多,百姓的负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既养了官,又安了民。 四是大幅度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火耗归公后,政府每年都从火耗中提取相当一部分用来填补国库亏空,从而确保了国家财政的稳步增长。据统计,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 800 万两增加到雍正末年的 6000 多万两。近代著名学者魏源指出:康熙实行了 60 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为什么国库存银仅 800 万两,主要原因就是火耗没有归公,而乾隆时期财政充裕,虽然乾隆皇帝经常南巡,喜好用兵,花费巨大,但户部仍库存 7000 万两,这与雍正实行火耗归公是分不开的。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可以写啊,,这个其实很简单啊,我就会的哦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两条防线 一是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党纪政纪和法律防线。思想道德防线是首要的、基本的一道防线,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今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进一  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要经过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我们要充分认识构建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意义。  第一,要明确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任何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均有目的,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阶段目的则是根据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具体形势和任务而培养能够担当重任的、具有高尚品德与风格的、高素质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其目的来设定的。开展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使广大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广大公务员中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当前,就是要着力抓好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党的宗旨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行政道德教育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第二,要把握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不言而喻,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但是,要真正实现公务员道德教育的高效率,就必须把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特征、不同岗位和文化层次的公务员的教育加以细化,改变过去那种无论是机关公务员,还是基层公务员,无论是处于领导岗位的公务员,还是普通公务员,从教育内容、方式到基本要求,都采取一个模式、“一刀切”的做法。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围,不仅应包括工作场所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应包括宿舍区和公共场所的思想道德教育。因为公务员的思想矛盾不是孤立存在的,业余时间和公共场所的问题往往来自正常工作之中,也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正常工作,所以政府部门的党、政、工、团组织都必须把视角放大一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做好公务员业余时间以及公共场所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增强新形势下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要正确运用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为了提高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的艺术性。要在继承过去好经验、好传统、好方法的基础上,从公务员的思想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使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做好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密切结合业务工作,做好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要坚持解决公务员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其实际问题相结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要坚持民主、说服的方法;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努力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第四,要充分利用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要使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进入头脑,就需要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实践证明,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是辩证统一的,离开了有效的教育形式,教育的效果就不会理想;而如果教育形式能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教育内容就容易进入人的头脑,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完善过去那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形式,另一方面又要针对新情况,积极探索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形式。  第五,要建立、健全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运行机制,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机构、一支精干的队伍。当前,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多头领导的问题。由于职能职责相互交叉重叠,更由于缺少一个权威机构来统一协调,在实际操作中就容易出现内容重复、都不负责的现象,约束性强的就认真做,约束性弱的就消极应付。这种情况影响了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为此,首先要加强对现有的宣传、组织、纪检、监察等专业教育队伍的建设,要针对这几支队伍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他们深入实际、多出成果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使他们统一起来,构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其次,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在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另外,还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社会业余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作用。  第六,要制订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制度。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到出了问题时才能派上用场的“灭火器”,而是一项经常性、系统性工程。鉴于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要在各级党组织、国家机关内形成一系列的制度,使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有效运转。当前,至少有以下四项制度需要健全:一是公务员组织内部的民主生活制度;二是公务员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三是公务员教育培训制度;四是公务员思想状况考评制度。  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着多方面的要素,但以上几个方面是它的主体和主要环节。只要这几个方面能够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就一定能够发挥其整体功能和效应,促进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川省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为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  水平,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  制定本规范。  一、总则  (一)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是国家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应当遵循  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二)国家公务员的职责是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代表国家依法行政,维护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  (三)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依法执  行公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人民  满意的公务员。  二、规范标准  (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有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和个人主义;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积极投身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呼声,一切从  人民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反对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  (二)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和执行法  律、政令的自觉性,严守纪律、严守机密;依法执行公务,不得以言代法  、以权代法、徇私枉法。  (三)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  作,忠实履行职责,讲求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得  擅离岗位、玩忽职守和贻误工作。  (四)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树立全局观念,识大体,顾大局,确保  政令畅通,不得各行其是;团结协作,敢于负责,不推诿和扯皮。  (五)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主持正义,秉公办事,廉洁自律,克己  奉公,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亲属;严禁以权谋私、损  公肥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  (六)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言行一致,敢讲真话;从实  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注重实效,反对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七)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学习理论知识  、法律知识和本职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办公技术,精通本职  业务,提高服务本领。  (八)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不骄傲自满,随  时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执行公务或工作期间,仪表端庄,衣着整洁  ,言谈举止礼貌、热情、大方、提倡讲普通话。  三、实施与监督  (一)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级政府各部门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  范的组织实施,并纳入各部门的目标管理。  (二)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内容;国家  公务员执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列入国家公务员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的  内容,并作为确定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的依据之一。  (三)各部门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  门和本级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国家公务员应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  论的监督。  (四)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有关规章,对模范执行职业道德规范的  国家公务员应予以表彰;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国家公务员,情节轻微的  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限期改正,情节严重并违反纪律规定的可给予行政处  分或辞退。  四、附则  (一)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国家公务员。  (二)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三)本规范由四川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四)本规范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国家公务员的概念  国家公务员,亦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指代表国家或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  根据国家公务员的产生方式、法律地位、承担责任、任职期限等的不同,可将国家公务员划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  1、政务类公务员  政务类公务员是指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他们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通过的正式任命的成员。这类公务员有国务院组成人员如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署署长、秘书长等;也有地方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如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相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县长、副县长、秘书长、厅局长、委员会主任等。这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如总理每届任期5年,连选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等。  2、业务类公务员  业务类公务员是指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中除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行政在编人员,即除政务类公务员和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公务员的主体,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占绝大多数。这类公务员主要通过考试录用产生,也有部分通过调任产生。他们可以通过被选举或被任命而成为政府组成人员。  公务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基于公务员的身份而产生的。无论公务员的职务高低,其基本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祝顺!

范文一篇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1年度新录用的公务员参加了由我区人力社保局组织的公务员初任培训。在为期十天的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学习:政治理论的学习;围绕《公务员法》进行的公务员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的学习;我区政府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区情和区十二五规划的介绍;公文写作、处理、保密等一些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方面的学习。通过这次紧张而又充实的培训,我感觉自己无论在思想理论上还是在业务素质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初步了解了履行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务员的责任、使命和个人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做一名合格公务员的信心。 如何做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这是一个摆在我们所有公务员面前的不容回避的课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主题词有两个,一是公务员,二是人民满意。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下,二者是一致的。公务员,作为履行国家机关公务的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是其履职的根本宗旨。缺乏使人民满意的追求,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因而,要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其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做到使人民满意。而要做一个人民满 意的公务员,就必须脚踏实地地从一点一滴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就是说,从学识能力的角度来讲,能够胜任岗位职责;同时从思想道德的角度来讲,具有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就是要有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可以说是作为一名人民满意公务员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底线。通过这两周的学习,我感觉自己无论在思想理论、业务素质上,还是在坚定信仰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受益匪浅,尤其是对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感触颇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单阐述一下关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之我见:一、政治过硬,树立服务意识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首先应该熟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认清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善于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首先解决好政治方向,我们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走得稳。而过硬的政治素质,是保证我们正确方向的根本,因此也是对一名公务员的最基本要求。在工作当中,我始终坚持跟党走,以党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理念。成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后,我更深刻认识到要抓紧完成一个思想上的转变,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不仅要快更要彻底,要从根本上克服自身意识上潜在的优越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公务员的第一宗旨。我们要充分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思想转变作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实际工作中,更应常怀服务之心,放下身段,端正态度,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二、坚持学习,提高服务水平为人民服务需要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必然要求业务熟练。所以,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一定是具备熟练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的个人素质,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呢?通过这十几天的培训,我认为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充实思想,完善素质,提高个人能力。作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初任公务员,不仅要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更要有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是呈爆炸式在更新,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面的扩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做到全面发展、综合提高。本次初任培训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地掌握了履行公务员职责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次培训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差距。今后我必将加强自身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每一项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学习新知识,我认为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能更好的让我们在公务员的路上快速成长。向领导学习,在决策者的高度思考问题。上级领导往往知识、经历比较丰富,对事物的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往往有独到之处和过人之处,向领导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局观念、思辨能力和统揽能力。向同事学习,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同事所做的工作和所处的位置大致相同,但工作方法、经验、体会各有差异,向同事学习是取长补短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我们的老同事,他们在工作当中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方式方法,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也正是我们初任公务员最缺乏的。向群众学习,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解决问题。为人民服务既是群众赋予我们的权利,也是公务员的基本义务,用服务员的态度给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是最根本的任务。同时群众的创造活动是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也往往是作为个体的干部未能想到的,向群众学习可以增强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升华做好准备。三、信仰坚定,当好服务者作为一名80后公务员,尤其是初任公务员,更应该认清自我,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心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服务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教育引导党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每一名个公务员尤其是初任公务员,都应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短暂的初任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工作才刚刚起步。我一定会以在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兢兢业业,为推动顺义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我一定能坚定信仰,心系人民,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一定能经受得住时间和人民的考验,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有关公务员法的论文3000字怎么写

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申论》三部分。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以《2001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用书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指定用书《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学习指导》。(考试用书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各招考部门在笔试合格人员中,按照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人选。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另行通知。招考专业涉及中文、法律、计算机、通信、经济类、管理类、财经类、外语类、文秘类等专业。 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申论》三部分。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以《2001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用书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指定用书《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学习指导》。(考试用书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各招考部门在笔试合格人员中,按照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人选。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另行通知。招考专业涉及中文、法律、计算机、通信、经济类、管理类、财经类、外语类、文秘类等专业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测试报考者是否具备公务员职位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测试 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对公务员任职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其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行政学、法律、公文写作与处理。其中政治又由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这五个部分组成。专业知识则主要是指从事具体的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它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别。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对此作出统一规定,由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专业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和具体特点进行灵活设置。只有1992年中央国家机关补员联合招考,才设置了财务、文秘、人事、法律及档案管理五个专业的通用专业考试科目。 (二)能力测试 通过口试、笔试等方式来测试报考者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判断推理、言语理解、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它实质上是对人的潜能的一种考查,因而具有相当的难度。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技能测试 主要是考查公务员报考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或智力的运用能力、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群体适应等能力。 (四)心理测试 这项内容虽然还没有在所有的录用考试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方面的要求必然会日益强烈。心理测试的目的是考察报考者的性情、意志、品质以及反应等心理素质是否符合一个合格的国家公务员所必须达到的各项要求。

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地方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其依法行政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意义。多年来,地方政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提高了依法行政意识,提升了依法管理水平,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不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依法行政工作的整体推进,影响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实现。 一、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部门对依法行政认识不到位。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依法行政的认识还不够,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但一些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对于依法行政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地方依法行政工作还只是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当中去。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制定的一些政策、办法明显违法;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凭经验办事,想当然地决策,轻视或不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处理问题;有的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讲话没有准则,不讲诚信,政策朝令夕改,随心所欲。 二是行政执法主体较混乱。行政执法队伍过多、过滥,行政执法权分散,执法主体不合格,部门职能重叠,职责不清,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严重。有些地方仍然热衷于搞“运动式”执法、多部门“联合执法”;有些地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常设立一些没有执法权的临时机构突击开展工作;有些地方和部门越权执法,实施了不属于行政管理范围内的行为。三是行政执法目的不正确。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行政事务的正常管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然而有些行政机关,其执法目的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行政执法带有强烈的利益色彩。目前,多数基层执法队伍正常经费不足,主要来源靠罚款和收费,罚得越多,收的越多,返还的越多,“执法养人,养人执法”,行政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着走,争管辖,争权力,争罚款,争收费,造成重罚轻管,以罚代管。 四是行政执法程序意识不够强。有些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光重视实体法,认为只要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至于手段和方法如何,在所不论。程序意识淡薄,忽视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有的先处罚,后收集证据;有的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不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有的不告知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途径,不送达有关法律文书;有的执法过程中随意性大,案件处理尺度不一,畸轻畸重,执法不严,显失公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人治”思想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缺乏法治文化的长期熏陶。再加上建国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真正形成重法、奉法的良好风气。总体而言,依法行政还是一项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工作,在基层,政府中依法行政的认识还没有及时跟进。有些行政部门的领导,“长官”意识强,在行政管理中只知道采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一些重大决策不是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而是凭个人感觉拍板。有的执法者,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抗法,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 二是经济利益驱动。基层行政执法部门普遍执法经费不足,县、乡政府往往将罚没收入作为任务列入预算安排,这就使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容易受经济利益驱动,片面地为罚款而罚款,为收费而收费,导致行政管理权的性质异化。三是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行政机关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措施不多,监督制度落实的少,大多数监督渠道和监督力量徒有其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其享有的权利、司法救济方式以及投诉渠道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去监督,甚至还不敢去监督。 三、对策建议 一是要加大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专断作风、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观念。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身体力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同时,要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逐步营造一个行政法制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一要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准入机制。要明确规定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基本条件,切实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制度,采取公平竞争的方法,择优录用,把好进人关。二要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所有行政执法人员每年都必须参加一定课时的执法培训。通过培训,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稳步提升。三要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淘汰机制。对一些不具备基本的政治、法律素养,不符合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以及严重违法违纪的人员,必须及时清理出行政执法队伍。 三是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依法行政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把政务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制度狠抓落实。各类行政管理活动,除法律、法规要求保密的之外,都必须依法向社会公开。政务公开的范围包括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各个方面。行政执法机关要将本机关行政执法的依据、权限、程序、结果、相对人享有的权利等内容全面公开。所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都应在行政事务服务中心可以查阅,可以咨询,大多数行政事务可以在“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从而方便群众办事。努力打造“透明政府”、“阳光政府”。 四是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证。一要开展经常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二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要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审查,防止问题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同时要落实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保证文件的严肃性。三要推动决策权、审批权等重要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要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防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现象的发生。四要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行政许可备案制度。行政机关作出的数额较大或影响较大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及时上报上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五要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认真梳理执法依据,将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法岗位和每一名执法人员身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六要健全行政投诉制度。各级政府要公布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地址、电话及服务内容,认真查处当事人举报投诉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心得体会总结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大举措--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 张柏林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公务员法是我国50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依据宪法,结合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实践,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公务员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是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一、公务员法的立法背景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实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一项重大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制定公务员法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依法治国,一方面要求依法管理和监督各级党政干部,将他们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另一方面,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各级党政干部的行为,确保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党和国家各项管理工作依法进行。我国50多年来一直没有一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干部人事工作的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法制建设,实现对党政机关干部的依法管理、依法监督和依法保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二)制定公务员法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明显地暴露出来。主要是:"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致使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等。为此,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提出: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推行公务员制度。同时,其他党政机关"参照试行"。10余年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1995年2月,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2000年6月,中央批准并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2年7月,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4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这些制度。各地围绕着"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扩大了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这一系列探索实践,为制定公务员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打下了基础。(三)制定公务员法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必然进程。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对推进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优化干部队伍,促进机关的勤政廉政,增强机关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工作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10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公务员制度是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1)干部队伍分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既是干部分类管理的结果,也是推进干部分类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对于形成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各具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2)"凡进必考"机制基本建立。各级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994年以来中央党政机关共考试录用3.1万人,2000年至今全国各地共考试录用63万多人。(3)考核机制运行良好。自1994年起,各级机关每年都有98%以上的公务员参加年度考核,考核的奖优罚劣功能得到初步发挥。(4)竞争上岗制度逐步推开。各地各部门把竞争机制引入公务员晋升工作中,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从2000年至2004年底,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共有64.5万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 (5)交流、回避制度初见成效。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90多万公务员进行了轮岗,有3万余人进行了任职回避。(6)干部队伍的"出口"初步畅通。退休制度正常施行。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1.6万余名公务员被辞退,3万人辞职,初步改变了"能进不能出"的局面。(7)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1994年以来,全国参加各类培训的公务员超过了2000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8)奖惩制度发挥有效作用。通过对工作突出、业绩显著的公务员给予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公务员进行惩戒,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对制定公务员法十分重视,保证了公务员法立法工作顺利开展。公务员法研究起*工作从2000年8月启动,历时近五年,*案经过20余次修改。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开展了大量的立法调研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了意见。公务员法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智慧的结晶。 二、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及特点 公务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公务员法在制定过程中,贯彻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法宗旨: (一)规范公务员管理,提高机关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制定公务员法,就是要遵循人事管理的一般规律,根据机关人事管理的特点,建构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使公务员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进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二)加强对公务员的依法监督,同时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制定公务员法,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并建立健全保证其义务和权利落实的制度措施,促使其正确行使权力,切实履行职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和防止官僚主义,努力为人民服务;通过健全法制,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利和合法利益,使其不受侵犯,或者在受到侵犯时能得到有效的救济,以保护和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 (三)为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供制度保证。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管理能力,决定着党的执政水平和国家的管理水平。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都必须以制度建设作保证。制定公务员法,就是要通过健全制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以科学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善于治国理政的公务员队伍。 (四)保证机关有效运转,提高工作效能。公务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决定着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立强有力的机关工作系统,保证机关有效运转,提高工作效能,从而卓有成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促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公务员法的制定从我国国情出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充分体现和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要求,与西方国家的公务员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我国的公务员法强调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二是我国的公务员法坚持党政机关干部的统一管理,强调公务员无论职务高低,其工作性质是一致的,把对党和国家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不作政务类与业务类的划分,不实行"两官分途"。三是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搞所谓的"政治中立"。四是我国的公务员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务员是人民公仆,不是特殊的利益集团。 三、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创新 公务员法共18章107条。主要是两方面规定:一是关于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管理的总括性规定,包括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公务员的范围、条件、义务与权利,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公务员管理机构以及违反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等;二是关于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的基本管理制度的单项性规定,包括公务员的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处分、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等。 公务员法在基本内容上,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四个机制。一是新陈代谢机制。公务员法从公务员队伍的"进口"到"出口"都作了明确规定,严格"进口",畅通"出口",做到能进能出。二是竞争择优机制。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可以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实行奖励;考核不称职的要降职等,体现了优胜劣汰的精神。三是权益保障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8项权利,专章规定了公务员的申诉控告制度,规定了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待遇,并明确任何机关不得擅自降低公务员的这些待遇,不得扣减或拖欠公务员的工资。四是监督约束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9项义务和不得违反的16项纪律,健全了考核制度、惩戒制度、辞退制度、领导人员的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作为对公务员严格监督的制度保障。公务员法在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凡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与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范围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扩大到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这样规定既符合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现实情况,又有利于加强对机关干部队伍的统一领导和保持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性,有利于干部在不同机关之间进行交流。 (二)确立了分类管理原则。公务员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公务员法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和特点,将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按干部管理权限,将公务员分为领导成员和一般公务员;按任用方式,公务员职务实行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有利于促进党政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服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三)改革完善了职务级别制度。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干部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的要求,公务员法改革完善了现行的职务级别制度,使职务和级别的关系更加合理。改变了单一化的职务设置,为公务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阶梯。同时,扩大级别的功能,使得级别成为除了职务晋升之外公务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台阶,有利于解决挤职务这个"独木桥"的现象,有利于解决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职务晋升困难的突出问题。 (四)对职位聘任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公务员法设专章对职位聘任专门作出规定。实行聘任制可以满足机关对一部分专业性较强和辅助性职位人员的需求,有利于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降低用人成本,增强公务员制度的活力。 另外,公务员法在总结吸收十多年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成果的基础上,对一些制度作了较大的补充完善。公务员法还创设了执行公务责任规定、公务员辞职或退休后的从业限制、人事争议仲裁等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 四、深入学习、积极宣传和全面贯彻公务员法 制定实施公务员法,是中央着眼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在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公务员法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健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制化,并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二是公务员法既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又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三是公务员法的制定实施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各级政权建设,有利于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公务员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四是公务员法的制定实施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将正式实施。我们要抓紧时间,认真负责地做好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广大公务员认识到公务员法实施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深入学习、积极宣传、全面贯彻公务员法。 (一)认真学习公务员法,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公务员法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新形势下组织人事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广大公务员要把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原原本本地学习、吃透法律条文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全面掌握公务员管理的具体规定,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二)加强公务员法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公务员法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制定实施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围绕涉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公务员法、实施公务员法、依法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建设,健全公务员法律体系。公务员法是公务员管理的基本法。公务员管理的一些具体环节还需要通过具体的配套法规来规范,要按照紧扣需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出台配套法规,健全公务员法律体系,同时做好有关法规文件的清理工作。 (四)精心准备,努力做好公务员法的实施工作。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对公务员法的实施步骤、实施办法以及新旧政策的衔接过渡等作出具体安排部署。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严禁在新旧政策过渡过程中突击提拔干部、违规扩充行政编制、违规进人和擅自提高福利待遇等。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把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来源:《求是》杂志 2005年第20期

有关公务员的论文3000字开头怎么写

第一,开篇很重要。开篇是阅卷者对考生文章第一印象,通常情况下阅卷者会根据开篇判断考生的基本文字功底。如语言是否流畅,搭配是否恰当,是否具有条理和逻辑。总之开篇是确定文章等级的重要依据。第二,开篇很难写。万事开头难,很多人都知道开篇很重要,总想写一个漂亮的开篇。这种心态需要调整,开篇再重要也比不过正文,所以在写开篇的时候不宜过多纠缠,不能漂亮清晰也不错。第三,开篇不宜过长。申论文章通常都是1000字左右,这个写作是非常讲究效率的写作,要短小精干。开篇也是如此,1000字左右的文章开篇写到100字左右就可以了,最多不要超过200字,除非文章要求字数很多。

公式一,问题式开头:主要问题+分析原因+亮明观点当前我国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一切都与速度挂钩,具体表现在教育、就业等方面。(概括问题)客观来说,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于生活有改善的要求;主观来讲,快速、高效的理念深入人心,再加上社会大环境所带来的的各种压力,导致社会求快风气盛行,个人内心焦躁不安。(分析原因--主客观结合)因此/综上所述/所以,要平衡好快与慢的关系,使两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引出中心思想)公式二,引言式开头:引用名言+过渡+问题分析+原因分析+亮明观点庄子曾言:“无用方为大用”,表达的就是一种慢中求进,慢中求快的智慧。(引用名言)(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类似的引言可替换)教育中的“冒进”造就了老态龙钟的儿童;生活中的“冒进”导致每个人生活质量的下降;企业发展中的“冒进”致使企业陷入转型深渊(问题排比)一切都是由于求快风气所致。所以,要平衡好快与慢的关系,使两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引出中心思想)公式三,转折递进式:好现象描述+问题描述+分析问题+亮明观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理念发生变化,开始追求闲适的生活节奏。社会更加成熟自信、文明。(好现象的描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求快风气仍然难以挥去。工作生活压力大,频繁跳槽现象不断;快速、高效观念深入人心;并且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有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描述)根本解决之道不在于放缓发展速度/节奏,而在于平衡好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衡。(分析问题)因而,找到适合的发展节奏,平衡好快与慢,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智慧。(亮明观点)

有关公务员法的论文3000字

公务员任职期间培训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8月20日至2007年9月14日,我参加了委人劳局教育处组织的水行政管理培训。一个月来,通过系统学习公务员素质和公务员通用能力等诸多有关公务员的理论和知识,听了有关专家和老师的教导,以及前往江西实地考察,学员相互之间进一步增加了友谊,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内容和心得,交流了公务员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得我对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次培训,我感到学有所获,对我今后正确的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总工办信息化工作有所帮助。现将本人的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公务员通用能力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和《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大纲》将公务员通用能力概括为九种: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在理解和运用这九种通用能力之前,需要观念转型。第一,由“全能型”向“有限型”的转变。政府从属于社会,由社会所决定,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在社会空间中,必然存在着政府无能为力或不应涉足的领域。这就决定了公务员应该正确看待政府的作用,摒弃政府“万能”观念,梳理“有限政府”、“小政府、大社会”的观念,树立“政府――中介组织――社会”的观念。第二,有“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当前,建立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府创新的一个基本目标,这是在市场本位、社会本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三,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的转变。我国是一个人治历史漫长的国家,人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悠久的历史。大一统观念、人情至上、任人唯亲、家长制、特权现象、以权代法等仍在潜移默化地产生负面效应。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使人们对法律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坚持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对各种行政权利明确界定,对权利运行依法监督,严格控制,应当是公务员遵守的原则。第四,由“效率型”向“效益型”转变。一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形象工程”思想严重,造成了政府管理成本太高,资源浪费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树立成本――效益意识是必须的,是构建和谐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公务员还要有一心为公、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要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一方面遵守纪律,另一方面规范行为。中纪委候觉非副主任的报告《解读公务员处罚条例》让我受益菲浅。《公务员处罚条例》是本着保护公务员的权益也书写的,其中参考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且充分体现了定性平等、公正公平、教惩结合、错责适应的原则,考虑问题的细致出乎意外。原以为很简单、很枯燥的条文,顿时活生起来,这对将来从事管理办法的起草是一次有益的实例教导。 二、加强水行政管理能力 培训中有幸听到了水政局局长刘振胜《水政、水资源的亮点》、江务局局长史光前《水旱并发的思考》和长科院副院长陈进《北美水利与生态环境》的报告,深受启发,感触良多,进一步理解了委党组提出的“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思路。 水行政管理就是各级水行政机关依法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水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管理的对象是全社会的水事活动。一切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的重要活动及其由此而产生的重大社会矛盾都是水行政部门依法进行水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水行政立法、水行政执法、水事纠纷调处、规划管理、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防汛抗旱、河道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文管理、行政许可管理等13个方面的工作。 在水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尽可能消除水利开发和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人水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到本职工作中来,就是努力建立和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工作平台。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水行政管理必须依靠水利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要加强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筹集建设资金,培训管理人才,营造水利信息系统保障环境,在加强基础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好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河道管理监测系统、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等,基本形成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发挥好水利信息为水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在水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公务员通用能力就是要做到强化五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做到五个善于。即:强化学习意识,提高适应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强化效率意识,提高办事能力;强化沟通意识,提高协作能力;强化科技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做到善于取长补短,积极改进不足;善于调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善于把握规律,科学分析决策;善于分清主次,突出工作重点;善于捕捉机遇,加快水利发展。 三、落实通用能力,提高工作质量 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到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要求要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按照这一新的要求,水利部在全面历史地总结治水经验教训、深入分析水利新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时期治水战略目标,必须大力研究、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加速水利信息化建设。 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前提。在水利工作中,推进水利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时监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等,建设水利系统专用广域网络,建立通用数据库,开发各类专业系统(如防汛指挥系统、水质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防汛决策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提供高科技手段,为水利现代化提供信息化保障。 建设水利信息化必须充分了解行业应用现状,找准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现状从水利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制规划,制定方案,分清急缓,重在应用,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为推进我委信息化工作,必须加强强有力的措施。 领导重视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前提。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给予足够的重视,重大问题亲自抓。水利信息化涉及部门多,业务范围广,应建立水利信息化组织协调机构,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应抽调精兵强将,开展信息化工作。 科学规划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科学论证,按程序评审立项。在规划过程中,要把握原则,确定目标,明确任务,提出实施规划的相应措施。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打基础。在建设过程中,要先急后缓,急用优先,逐步建设,形成体系。要优先建设单位内部计算机局域网和本系统计算机广域网,形成水利信息化骨干网络;构筑能满足信息传输、储存需求、可扩充升级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平台,为信息的充分共享奠定基础。在应用过程中,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抓好基础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建设,及时补充和更新信息,为水利工作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此外,还要加强上网信息的政策把关及网络安全建设。 增加投入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保证。水利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基础产业,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应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水利信息化建设应纳入各级计划部门的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各级财政预算要有水利信息化科目,水利信息化资金在水利投入中应占一定的比例,逐年投入,分步建设,逐步完善。在水库、河道、灌区、水电等新建和改造项目中,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确定该项目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以“工程带信息化”。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采取多种措施节约资金。 做一名优秀的公务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学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今后工作中我一要加强学习,坚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行政管理等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二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廉政意识,严格自律,努力成为符合人民不断提高的要求的国家公务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申论》三部分。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以《2001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用书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指定用书《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学习指导》。(考试用书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各招考部门在笔试合格人员中,按照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人选。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另行通知。招考专业涉及中文、法律、计算机、通信、经济类、管理类、财经类、外语类、文秘类等专业。 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申论》三部分。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以《2001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用书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指定用书《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学习指导》。(考试用书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各招考部门在笔试合格人员中,按照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人选。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另行通知。招考专业涉及中文、法律、计算机、通信、经济类、管理类、财经类、外语类、文秘类等专业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测试报考者是否具备公务员职位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测试 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对公务员任职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其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行政学、法律、公文写作与处理。其中政治又由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这五个部分组成。专业知识则主要是指从事具体的某一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它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别。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对此作出统一规定,由各省、市、自治区以及专业部门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和具体特点进行灵活设置。只有1992年中央国家机关补员联合招考,才设置了财务、文秘、人事、法律及档案管理五个专业的通用专业考试科目。 (二)能力测试 通过口试、笔试等方式来测试报考者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判断推理、言语理解、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它实质上是对人的潜能的一种考查,因而具有相当的难度。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技能测试 主要是考查公务员报考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或智力的运用能力、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群体适应等能力。 (四)心理测试 这项内容虽然还没有在所有的录用考试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方面的要求必然会日益强烈。心理测试的目的是考察报考者的性情、意志、品质以及反应等心理素质是否符合一个合格的国家公务员所必须达到的各项要求。

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地方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其依法行政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意义。多年来,地方政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提高了依法行政意识,提升了依法管理水平,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不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依法行政工作的整体推进,影响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实现。 一、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部门对依法行政认识不到位。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依法行政的认识还不够,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但一些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对于依法行政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地方依法行政工作还只是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当中去。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制定的一些政策、办法明显违法;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凭经验办事,想当然地决策,轻视或不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处理问题;有的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讲话没有准则,不讲诚信,政策朝令夕改,随心所欲。 二是行政执法主体较混乱。行政执法队伍过多、过滥,行政执法权分散,执法主体不合格,部门职能重叠,职责不清,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严重。有些地方仍然热衷于搞“运动式”执法、多部门“联合执法”;有些地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常设立一些没有执法权的临时机构突击开展工作;有些地方和部门越权执法,实施了不属于行政管理范围内的行为。三是行政执法目的不正确。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行政事务的正常管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然而有些行政机关,其执法目的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行政执法带有强烈的利益色彩。目前,多数基层执法队伍正常经费不足,主要来源靠罚款和收费,罚得越多,收的越多,返还的越多,“执法养人,养人执法”,行政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着走,争管辖,争权力,争罚款,争收费,造成重罚轻管,以罚代管。 四是行政执法程序意识不够强。有些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光重视实体法,认为只要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至于手段和方法如何,在所不论。程序意识淡薄,忽视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有的先处罚,后收集证据;有的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不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有的不告知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途径,不送达有关法律文书;有的执法过程中随意性大,案件处理尺度不一,畸轻畸重,执法不严,显失公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人治”思想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缺乏法治文化的长期熏陶。再加上建国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真正形成重法、奉法的良好风气。总体而言,依法行政还是一项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工作,在基层,政府中依法行政的认识还没有及时跟进。有些行政部门的领导,“长官”意识强,在行政管理中只知道采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一些重大决策不是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而是凭个人感觉拍板。有的执法者,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抗法,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 二是经济利益驱动。基层行政执法部门普遍执法经费不足,县、乡政府往往将罚没收入作为任务列入预算安排,这就使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容易受经济利益驱动,片面地为罚款而罚款,为收费而收费,导致行政管理权的性质异化。三是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行政机关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措施不多,监督制度落实的少,大多数监督渠道和监督力量徒有其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其享有的权利、司法救济方式以及投诉渠道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去监督,甚至还不敢去监督。 三、对策建议 一是要加大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专断作风、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观念。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身体力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同时,要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逐步营造一个行政法制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一要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准入机制。要明确规定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基本条件,切实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制度,采取公平竞争的方法,择优录用,把好进人关。二要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所有行政执法人员每年都必须参加一定课时的执法培训。通过培训,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稳步提升。三要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淘汰机制。对一些不具备基本的政治、法律素养,不符合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以及严重违法违纪的人员,必须及时清理出行政执法队伍。 三是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依法行政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把政务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制度狠抓落实。各类行政管理活动,除法律、法规要求保密的之外,都必须依法向社会公开。政务公开的范围包括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各个方面。行政执法机关要将本机关行政执法的依据、权限、程序、结果、相对人享有的权利等内容全面公开。所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都应在行政事务服务中心可以查阅,可以咨询,大多数行政事务可以在“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从而方便群众办事。努力打造“透明政府”、“阳光政府”。 四是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证。一要开展经常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二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要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审查,防止问题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同时要落实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保证文件的严肃性。三要推动决策权、审批权等重要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要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防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现象的发生。四要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行政许可备案制度。行政机关作出的数额较大或影响较大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及时上报上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五要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认真梳理执法依据,将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法岗位和每一名执法人员身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六要健全行政投诉制度。各级政府要公布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地址、电话及服务内容,认真查处当事人举报投诉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