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投资学的论文3000字内容怎样写

发布时间:2024-08-31 10:08:33

关于投资学的论文3000字内容怎样写

证券投资学结业论文这个学期学习了证券投资学,收获颇多,现在对这个学期学到的内容作一个总结。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如下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具体包括:一,证券投资的历史沿革。二,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资产定价理论)。三,证券投资的主体。四,证券投资的客体。五,证券投资市场。六,一些证券投资管理。七,国际证券投资。一,证券投资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1,证券(Securities)亦称有价证券,是证明持券人具有商品所有权或表示财产所有权、收益请求权以及债权,并凭此,有权取得一定收入的各种凭证。证券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有价证券包括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商品证券是证明有领取商品权利和凭证,如提货单、运货单、仓库栈单和房地产证书等。货币证券是指商业上的支付工具,可以用来代替货币使用,是对货币具有索取权的一种有价证券,如支票、本票、汇票及商业票据等。资本证券是能按期从发行者处领取收益的权益性凭证, 它表示财产所有权、收益请求权或债权,如股票、国库券、公司债券凭证等。狭义的有价证券则指包括股票和债券两大类的资本证券。2,证券投资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收益、风险和时间。收益,任何证券投资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获取一定的收益,一般而言,证券投资的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等经常收益和由证券价格的涨跌所带来的资本得利两个部分。风险,要获取一定的收益,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而言,收益与风险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但并不是每一个追求高风险的投资者就一定能取得高收益。时间,任何证券投资都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收益。一般而言, 投资期限越长,收益就越高,但风险也越大。3,证券投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分为准备、了解、分析、决策与管理四个阶段。证券投资准备主要包括资金准备和心理准备。投资者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可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的来源、数额等。同时,由于市场变幻莫测,收益与风险并存,投资者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必须了解各种证券的的收益、风险情况以及整个证券市场的状况及投资环境,包括证券的性质、期限、收益高低、风险大小,证券市场的组织机制,券商的职能部门和作用, 证券投资的程序、方式、费用,有关证券投资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情况等。投资者在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情况后,还必须对证券的真实价值、上市价格和价格涨跌趋势进行认真的分析,以确定投资于何种证券及投资的时机。通过以上阶段和步骤,投资者已经可以作出投资决策,购买合适的证券并决定各种证券的购买量。作出证券投资决策后还必须进行严密的证券投资管理,即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所持证券的种类和数量,保持证券的最有效组合。二,资产定价理论资产定价理论源于马柯维茨(Harry Markowtitz)的资产组合理论的研究。1952年,马柯维茨在《金融杂志》上发表题为《投资组合的选择》的博士论文是现代金融学的第一个突破,他在该文中确定了最小方差资产组合集合的思想和方法,开创了对投资进行整体管理的先河,奠定了投资理论发展的基石,这一理论提出标志着现代投资分析理论的诞生。在此后的岁月里,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利用数量化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组合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投资管理方法,并使之成为投资学的主流理论。 到了60年代初期,金融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马柯维茨的模型是如何影响证券估值,这一研究导致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产生。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资产组合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其创立的六十年代中期起,就迅速为实业界所接受并转化为实用,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描述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马柯维茨均值方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其的假设,如,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产无限可分,投资者可以购买股票的任何部分、投资者根据均值方差选择投资组合、投资者是厌恶风险, 永不满足的、存在着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等等。提供理论指导。三,投资的主体。证券投资的主体主要有三个部分,一个是,一个是机构投资者,一个是官方机构。1,居民个人个人从事证券投资的目的因人而异,多种多样。有以下几种,本金安全,资本增值,收入稳定,合理避税,通货膨胀抵补,投资组合等。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资本增值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投资所得再投资,使资本增加;二是投资于成长型股票,通过股价的增长实现资本实现资本的增加。当然,相比较而言,后者风险较大。但无论哪种方法,都不容易在短期内实现资本的增值,投资者必须作长远的打算。2,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期也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机构投资者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机构投资者分为非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主要是企业,企业作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不仅是证券市场资金的主要需求者,而且也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证券市场离不开企业。企业融资的活动创造了投资工具而企业投资扩大了资金规模。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可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指投资银行、保险基金和社保基金, 而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商业银行。3,以财政部、中央银行为代表的官方机构也是证券投资主体之一,官方机构作为影响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主要是通过改选国债公开市场业务,影响货币量及利率水平和结构,以直接影响到和改变市场的规模、结构和收益水平。财政政策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的主要作用为:优化资源配置,公平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等。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银行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统管全国货币的最高机构,它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调节和控制全国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 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分析,中央银行主要有四大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调控宏观经济的银行。四,证券投资的客体。证券投资的客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债券,股票,基金。1,债券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主体为了解决其资金动作的缺口,常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债券是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局面债务凭证。债券的票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债券名称和发行单位,债券的发行总额和票面金额,债券的票面利率、利息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债券的还本期限和方式,债券是否记名和流通等。另外,债券还有一些特征,如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等。2,股票股票是按股份公司股本总额来等额因此又称为股份。每一份股票上,都载明了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等有关事项。股票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权责性,无期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股票的基本要素包括:面额,市场价格,股息和分红,除息和除权。另外,股票又可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相对而言,优先股可以享有某些优先的权利。股票价格指数是用来表示多种股票的平均价格水平或反映股市价格变动趋势的指标。我国和世界上几种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是:上证综合指数(上海),深市综合指数(深圳),道?琼斯指数(美国),金融时报指数(英国),日经225指数(日本),香港恒生指数等。3,基金投资基金是住手投资工具之一。它通过对外发行受益凭证或股份来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汇集的资金交理财专家管理,即按基金设立的宗旨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分散投资,以最小的风险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并将收益按投资者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冲间接投资方式。基金有如下一些特点:小额投资、集腋成裘,费用较低、收益较高,信息公开、专家管理,动作安全、风险分散,流动性强、变现风险小。这些优势也为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比较优势,五,证券投资市场。证券市场是指各种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受益券及其它证券投资客体发行和流通转让的场所的总称,它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是证券市场的基本架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证券发行市场是证券流通市场存在的规模和数量,而如果没有证券流通市场,证券的流通性就难以体现出来,证券的作用也将会无法充分发挥。同时证券发行市场通过发行新的证券会使证券市场上的证券绝对数量增加,而证券流通不会增加证券绝对数量,但会改变证券的所有权人。 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构成了证券市场的一个统一整体。六,证券投资管理程序。 证券投资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基本程序如下: 确定投资目标, 建立投资政策, 构建证券组合, 修订证券组合 , 评估证券组合的业绩。1,确定投资目标所谓证券投资管理目标,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是以收入、增长和均衡为目标;从小的方面讲,可以是在大目标下具体设定设定收益率水平等。投资管理目标对外是证券投资组合及投资管理者特征的反映,在对外营销(如基金发行)时为投资管理者吸引特定的投资者群体;反过来说,则是便利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情况选择投资管理者。如养老金基金因其定期有相对固定的货币支出的需要,因此,故要求有稳定的资产收入,收入目标就是最基本的。2,制定证券投资政策投资政策是为实现投资目标、指导投资活动而设立的原则和方针。证券投资组合的管理政策首先要规定的是投资范围,即确定证券组合所包含证券市场范围和种类,如是全球化投资、区域性投资还是本土投资;是只包括股票,还是进行股票、债券等多种证券,更具体一些,要决定投资于哪些行业或板块的股票、哪些种类的债券及资产在它们之间的分配。确定投资政策还要考虑客户要求和市场监管机构限制,考虑税收因素,如免税基金就应该把避税证券排除在外,此外,投资政策的制定还会受到来自信息公开制的压力,财务报告要求披露投资政策的要求有时会导致机构投资者公布于己不利的政策。3,构建证券投资组合证券投资组合的构建首先取决于组合管理者的投资策略。投资策略大致可分为积极进取型、消极保守型和混合型三类。采取积极进取型投资策略的组合管理者会在选择资产和时机上下大功夫,努力寻找价格偏离价值的资产;采取消极保守型投资策略的组合管理者,则相反,只求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率,一般模拟某一主要的市场指数进行投资;混合型的投资管理者介于二者之间。选择哪一种投资策略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组合管理者对“市场效率”的看法如何,相信市场是有效率的管理者就会选择消极保守型,反之就会选择积极进取型;二是组合负债的性质和特点,如养老金基金就比较适合消极保守型的投资策略。传统投资管理的组合管理的组合形成过程是不同的。现代组合管理构建证券组合的程序是:确定整体收益和风险目标→进行资源配置→确定个别证券投资比例。资源配置可以利用马科维兹模型,个别证券投资比例的确定可以利用夏普的单一指数模型完成。传统的证券投资管理程序是:证券分析→资产选择→自发形成一种组合。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4,修订证券投资组合证券组合的目标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个别证券的价格及收益风险特征是可变的,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证券组合,在一定时期内应该是符合组合的投资目标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条件的变化,证券组合中的一些证券的市场情况与市场前景也可能发生变化,如某一企业可能出现购并事件,导致生产和经营策略发生变化等。当某种证券收益和风险特征的变化足以影响到组合整体发生不利的变动时,就应当对证券组合的资产结构进行修订,或剔除,或增加有抵消作用的证券。5,评估投资管理业绩对证券组合资产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是证券组合管理的最后一环,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它既涉及对过去一个时期组合管理业绩的评价,也关系下一个时期组合管理的方向。评价经济效果并不是仅仅比较一下收益率就行了,还要看资产组合所承担的风险。风险度不同,收益率也不同,在同一风险水平上的收益率数值才具有可比性。而资产组合风险水平的高低应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超过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进行投资,即使获得高收益也是不可取的。对于收益的获得也应区分哪些是组合管理者主观努力的结果, 哪些是市场客观因素造成的。如在强劲的牛市中,市场平均收益率为50%,那么,即使某资产组合盈利率为35%,组合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仍然要被评为不合格的;而在大熊市中,如果市场指数下跌了50%,即使某资产组合资产净值下跌35%,也可以说是表现相当不错的。七, 国际证券投资数以亿万计的国际资金成为许多国家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国际证券投资亦称“国际间接投资”。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从一国 资本流出和流人角度来看,购买国际证券意味 着资本流出,发行国际证券则意味着资本流 人。国际证券投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是获取 定期金融性收益;二是利用各国经济周期波动 不同步性和其他投资条件差异,在国际范围内 实现投资风险分散化。当然,也有不少证券购 买者真实目的是利用证券交易进行投机, 这些 人本质上是投机者而非投资者。国际证券投资 增长迅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行国际 证券投资,贸易顺差国大量吸收美元,用于购 买美国国库券,这就保持了汇率体系相对稳 定;通过国际证券投资,促进了长期资本在国 际范围内的流动,从而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投入。证券投资学上机实践操作报告理论知识只是基础,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能在实践中运用好。老师运用基础理论与上机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炒股存在着较大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意料的客观风险,但个人的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领会到了一些基本的投资理念和技巧。学了一点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后,老师给我们每个同学的账户里发了100万元的虚拟货币,告诉我们可以进行自由的投资选择,可以投资股票、基金或者国债。我想,反正又不是真的,就买股票好了,要么大赔要么大赚,每周一下午,我都会去机房,其它时间有空也会去那里看大盘,开始的时候,都看不懂,过一段时间,摸索出了“同花顺”软件的一些用法,再加上和其他同学经常交流,渐渐地丰富了自己在证券方面的知识。我找了几支看起来走势蛮好的股票用了13万去买了5支。第1周去时,看到3支长势喜人,怕万一再过几天又跌了,于是急忙抛售,赚了2百块多,看着我的1000000变成了几天之内就变成了1000231,心里得意得很啊。再过几天去看时,这次买的几支却是光赔不赚,而且看起来还有明显下滑的样子,着急的不得了,赶紧趁着赔的不是很多赶紧清仓。想到老师上课时说起过的“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赶紧买几支国债和基金,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降低点风险。于是乎开始买基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钱由开始的100多严重缩水,赔了近十几万,我终于对风险有了切身的体会。赶紧回去仔细翻书再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股票交易的技巧和手段。这样慢慢地有了点挽救,不过到现在为至,还是赔了几万。我想想股票的玩好的人都应该有很大的忍耐能力,经得起股市瞬息万变的波动吧,我现在还是火候不够啊。初学证券投资学的时候,对于理论知识不屑一顾,感觉它讲的太老套了,不进入进行股市实际操作,就算知道的理论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可是经历了网络模拟交易后,我觉得任何事情都不是独立的,学习了理论知识可以用它来指导实践,股市肯定不会是单靠运气来盲目运行的,一定会有经验老到的股民,是通过技巧来赚钱的。刚开始模拟交易时,什么技术分析等东西都不懂,虽然看了一些关于K线图的理论知识,但还是不懂的如何去运用,也不懂其中的投资技巧,所以买回来的股票基本都是亏的,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这才想起恶补专业理论知识,在逐步的系统学习中,我慢慢懂得通过阳线及阴线的形态去选择股票,再结合当天的成交量,来判断是否有升的可能。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骗人,唯独成交量是不会骗人的。由于时间的局限,所以我都是做短线炒股,下面是我这段时间学习证券投资学的的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在形势不利的时候及时抽身而退,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千万不要犹豫不决。二,卖出去的股,哪怕第2天又涨了也不要后悔,反正有的是机会,后悔是没有用的。三,买进趋势明朗的股票,不要买趋势不明的股票,最好是有5日均线支撑的,因为这样比较有保障,就算亏,也不会亏很多。若想赚多点,就尽量买那些价格比较高的涨幅比较大未来形势看好的好股票。四,尽量要买市场热点的股票,不要买垃圾股,垃圾股涨的快,但跌起来会更快。买进最近换手率较高的股票,赚得多而快。五,仔细观察k线图,尽量在价格突破前期后,再等1个交易日确定安全以后再买进,不要心理过急,以防其到达最高价而接下来狂跌。六,不要把所有的资金用在一个股票上,股市中有一句老话,永远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分散投资最重要是分散分险啊。在整个模拟炒股的过程中,我的心情都是随着股票的涨跌而喜悲的,但在我不懈努力下,我的盈亏率从亏18%到目前的亏7%左右,这已经让我觉得非常欣慰了,毕竟我一直是在努力,也有一点进步,最深的体会是:不要怕跌!跌了也还有机会,账面的损失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输了心态,没了斗志。一定要懂得及时地进行策略调整和心态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股市的竞争中存活,才能有下次战斗的机会。

哈哈哈,炒股方面的,可以吗?我自己炒股,研究过这方面的东西

投资理财陷阱潜规则之一:免费荐股有陷阱【潜规则表现】市民赵女士反映,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免费推荐股票的热线电话,于是打了过去,接线员为她热情推荐了几只股票,还建议她交纳会员服务费,可以享受更全面的理财服务,她汇款3680元后,获得了一只据说可以“保证赚钱”的股票,她买了5000股,没想到一周时间赔了1万多元。【专家提醒】许多网站、电视上都有类似的荐股热线电话,背后都有理财咨询公司在操纵,雇佣一批证券分析师,名义上是免费推荐股票,实际上是诱骗股民入伙,成为会员,按期交纳服务费。普通消费者不应轻信专家,不迷信涨停股,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电话、身份号码、银行账户、证券密码等信息,不要轻信网站上的各种信息,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潜规则之二:预期收益莫轻信【潜规则表现】市民章先生反映:他2007年底在银行买了一款投资股市的基金理财产品,花了10万元。没想到现在只有6万多元了。当时银行推销人员说得可好了,该基金历史业绩排名靠前,年收益曾高达一倍以上,预期将来年收益30%,比银行存款强多了,结果购买一年后就赔了近一半。最令人气愤的是,银行销售完理财产品,就不再和他联系了,连个平信和电话都没有,而且基金公司每年还照收管理费。【专家提醒】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都会选择历史业绩作为亮点来宣传,预期收益率只是用于宣传的一个数字,它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要有正确的判断,投资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资对象,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这里并非说银行理财产品不好,投资收益状况也跟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潜规则三:销户必须到开户行办存折就得开张卡【潜规则表现】投诉人陈先生:我在长春上学时办了一张银行卡,想销户,可银行却表示销户必须到开户行。此外,银行要求“一卡一折”,办存折必须开银行卡,这合理吗?(补充一下,建设银行只提供换折业务,新开户只能是卡)【专家提醒】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可能会设置行业潜规则,但这些规则必须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规定,并应提前公示告知。在碰到不公平待遇时,消费者也可向银监会投诉,甚至起诉到法院要求认定银行这类做法或条款无效。

关于证券投资的论文3000字内容怎样写

哥们请看范文吧其它自己觉得好的就修改下吧。●^●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 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发达活跃的风险资本市场能够极大地刺激风险的扩张。流入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资本越多,成功上市的企业就越多,风险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就越强,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就越大,由此推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的关系分析,来论证我国二板市场的建立。 Venture Capital 是指对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或创新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或近似于股权融资的资本,其特性是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追逐高回报。国内将VentureCapital翻译为“风险资本”,我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其他华语地区则将其译为“创业资本”,国内学术界对此存有争议。但无论是“风险资本”还是“创业资本”,其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风险资本”这一名称已为国内公众所普遍采用,本文也无妨沿用之。 一、风险资本运作机理 风险资本包括无中介、无组织的私人直接投资资本和有中介、有组织的间接投资资本(如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的运作过程分为融资过程、投资过程和退出过程。对于风险投资基金来说,融资过程是风险资本家向机构投资者和富裕家庭或个人筹集资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风险资本家的个人魅力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对于私人直接风险投资来说,融资取决于投资者的自有资金实力及对投资项目的兴趣和判断。投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投资项目的取得和筛选、投资项目的评估、合作协议的签署。(2)风险资本注入创新企业,注入金额和注入方式根据创新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即种子期、创立期、扩展期、成熟期)来决定。(3)风险资本家参与被投资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回收过程是风险资本运作的最后一站,风险资本出售企业的股份退出企业,收回资金外加丰厚的利润,以及光辉的业绩和成功的口碑,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和投资。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可以看出,融资是风险资本的起点,投资是风险资本的实质,退出则是一个完整投资周期的终点。 风险资本退出是风险资本规避风险、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的关键。风险资本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投资报酬,不断循环运动是风险资本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当风险资本伴随着企业走过最具风险的阶段后,必须有出口让其退出并进入下一个循环。否则,风险资本呆滞,不能增值和滚动发展,更无力投资新项目,风险投资也就失去了意义。风险资本家投资创新企业不以取得该企业的长久控制权为目的,经过若干年,无论创新企业取得成功还是面临失败,风险资本都会从创新企业中退出。退出方式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而有所不同。常见的为股票上市、股权转让或股票回购、破产清算等。其中,股票上市是最佳退出方式,其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股票上市,特别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licc Offering,IPO)为创新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选择权。它是一个关于企业控制权的买入期权合约,在风险资本家与创新企业管理者签订的投资契约中,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在达到某种业绩目标时,购回风险资本家持有的股票,增加创新企业管理者自己的股权份额。特别是当风险资本家欲将其股权卖给第三者时,买入选择权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以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价格向风险资本家优先购买。因此,只要事业进展顺利,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就会向有利于创新企业管理者的方向倾斜。否则,当创新企业的经营风险由大到小,而收益由小到大时,风险资本家对创新企业的服务逐渐减少。创新企业管理者承担了努力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能获得部分回报,他必然会增加在职消费或使企业效益体外循环。所以,此时控制权应向创新企业管理者倾斜。美国的风险资本家一般在首次公开募股后的一年内,减少其对创新企业持股份额约28%,三年之后,只剩下不到12%的风险资本家还持有公司不到5%的股份(贺海虹,1998)。所以,IPO提高了创新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发展筹集了更多的资金,并增强了原有股份的流动性,使创新企业管理者有更高的热情和动力去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次,IPO对风险资本同样形成激励。创新企业成功上市一方面使风险资本家获得了数目可观的资本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外部投资者衡量风险资本家业绩的标准。风险资本家培育企业达到上市的越多,风险资本家今后的融资渠道就越广,融资成本就越低。因而,风险资本家就越有动力为创新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协助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当创新企业达不到IPO退出条件或不是很成功时,风险资本家可以选择出售股权的方式收回投资。在这里,风险资本家通过订立卖出选择权,保留一定退出资本的渠道。卖出选择权的好处是允许风险资本家在该企业无法达到一条经营目标时,有机会释出其所持有的股权。卖出选择权的运用可以使风险资本家能尽快结束与营运业绩不佳公司的关系,使风险资本抽回,重新运用在其他项目中去。此外,卖出选择权的运用,也可能发生于被投资创新企业营运业绩不错,却因某些原因无法在短期内上市,而风险资本家因自身需要,必须将其所持有的股权售出。当然,当风险失败时,风险资本家只能采取破产清算方式退出。这种方法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额的64%(刘曼红,1998)。由此可见,风险资本的退出对整个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风险资本市场的特征和功能 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与一般资本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资本市场中一个具有较大风险的子市场(王益、许小松,1999)。它是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新生高技术企业进行股份融资的市场。按市场的结构和作用可分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小盘股市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的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非公开的市场,股份由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私售私买,市场相对较封闭,信息流通不畅,投资规模较小,但有利于新生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始期的融资。因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不需要这些小企业具有信用历史,也不需要它们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只要这些小企业具有发展潜力。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退出和创新企业再融资。这个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市场一样,属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具有公共权益资本市场的属性和特征,但由于服务的对象是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因而在运作和监管上又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不同。风险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基础。创新企业在一级市场的发育状况决定了二级市场的前途;二级市场是一级市场扩张的前提,二级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渠道,实现其投入———退出———再投入的资本有效循环,为创新企业提供进一步的资金融通,培育创新企业迅速成熟至进入一般资本市场。所以说,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是连接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和一般资本市场的桥梁。 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比一般资本市场更高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主体———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由于处于发育成长期创新企业自身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及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会使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增加市场风险。而一般资本市场的风险来源于市场衍生产品运作的复杂性和市场对风险的放大作用。因此,风险资本市场有着与一般资本市场不同的特征,表现在: 1 投资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投资者;风险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有相当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 市场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发育成熟的大公司;而风险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处于发育成长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3 投资对象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对象是具有经营稳定性和赢利性且风险相对较小的传统产业;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是新兴的,具有增长潜力,同时存在较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 4 投资方式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入主要是一次性的,投资周期较短,股份流动性较强,而风险资本市场则根据企业不同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分次、多阶段的进行投资,投资周期一般在3~7年,股份流动性较差。 5 投资收获方式不同。在一般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通过分红派息和股份增殖实现投资收获;在风险资本市场,投资者不以获取企业股息红利为目的,而是通过风险资本退出时的股份增殖作为投资回报。 6 上市标准和监管理念不同。一般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高,注重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风险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低,对企业的经营规模要求不高,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一般资本市场强调信息透明,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风险资本市场强调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自我保护。 尽管风险资本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在市场功能的发挥方面与一般资本市场相似。即具有:(1)融资功能。风险资本为创新企业提供急需的资金,保证创业对资金的连续性。(2)资源配置功能。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高新技术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公正的评价和确认,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产权流动功能。从现代投资理论角度看,如果一种资产不具有流动性,那么,无论其潜在回报率有多高,它都不具有优先投资价值。风险资本市场为创新企业的产权流动和重组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转换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并购方法,促进创新企业资产优化组合,并使资产具有了较充分的流动性和投资价值。(4)风险定价功能。风险定价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与风险的一种函数关系。投资者可以参照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各种资产价格,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个人未来预期进行投资选择。风险资本市场正是通过这一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中发挥作用的。 三、对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设想 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资本市场的培育。对于风险资本来讲,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好比是“进口”,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就是“出口”。有进有出,市场才具有流动性和吸引力,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市场。我国风险投资之所以十年来没有取得大的发展,除了一级市场资金制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风险资本没有“出口”,能买不能卖,能进不能出,使风险投资功能丧失。因此,在我国,解决风险资本的“出口”问题,即建立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或称二板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二板市场的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1)建不建国内二板市场?(2)二板市场的模式应是什么样?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高新技术创新企业投资一方面风险大,另一方面投入的资金又存在较大的停滞性,所以,为满足投资者易于套现的需要,早日开通二板市场,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涉足高科技风险投资领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先后开辟了二板市场,如韩国、印度等。所以,我国也应尽快开辟二板市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目前的主板市场投机性过强,大量短线游资的冲击已使股市风险加大,而二板市场的风险比主板市场更大,能否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管值得怀疑,二板市场未必是风险投资的灵丹妙药。本文认为,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和风险资本一、二级市场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可以肯定二板市场要开通,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核心所在。但是,在发展步骤上应确定近、中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限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不宜立即新建二板市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国家应放宽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条件,对于直接上市较为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应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一些具有一定实力但上市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买壳上市来实现资本退出。目前以协议收购国家股、法人股的方式实现买壳上市较为普遍,即风险投资公司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银行挖掘壳资源,二者通力合作,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买壳间接上市。上市后,高新技术企业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使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升,然后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有偿转让国家股或法人股,实现退出战略并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但由于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协议转让价较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因此,可以将各地原有的证券自动报价系统的设备和网络进行改造利用,建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解决因地域问题而出现投资者与受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费用较低,便于吸引当地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和监管,促使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尽快达到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避免直接进入二板市场可能引发的风险。 中长期目标:香港创业板(股票第二板)市场经过十年的酝酿,已于今年11月25日开始运作。与主板市场相比,香港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宽松。如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无要求,只需有两年“活跃业务活动”记录,上市后的最低公众持股数不低于3000万港币或总股本的10%(二者取其高),但在市场透明度方面实行更全面、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详细的公司募集资金用途、经营状况、投资状况、内部管理、技术与市场前景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定期公布财务季度报表、中期报表和年终报表,及时披露影响股价波动的敏感资料,使投资者能够最充分地得到最真实的信息,防止少数人黑箱作业、操纵市场。由于香港创业板没有对上市企业作区域限制,这为我国内地中小高新企业海外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国家应积极鼓励和培育国内中小高新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学习和借鉴香港风险板市场的经验,加快国内市场机制的建立,加快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最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板市场。 关于二板市场运作模式,国际上通常有两种: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和独立的市场模式。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是二板市场作为主板市场的补充,与主板市场组合在一起共同运作,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交易体系,甚至采取相同的监管标准,所不同的是上市标准的差别,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独立市场模式,是指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各自独立运作,拥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并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如美国的NASDAQ、日本的OTC交易市场等。国内对于市场运作模式同样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应选择非独立的市场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主板市场的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避免资源浪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以美国NASDAQ市场为代表的独立市场模式是世界公认的二板市场的成功典范。NASDAQ市场无论在交易制度、组织管理方式、市场监管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借鉴素材。“要学就学最好的”,NASDAQ应成为我国二板市场的样板。本文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有二:一是我国目前的主板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存在较多问题,而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将增大监管的难度,加大主板市场的风险,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主板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二是由于二板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市场对投资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即有能力对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所涉及风险作出透彻客观评价的投资者)。市场对投资者每笔交易额最低标准进行限定,限制散户投资者进入二板市场。我国沪深股市投资者中80%为中小散户,这与二板市场所要求的应以专业机构和富有的个人且具备投资技巧和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不相符合。以现有的市场管理水平,一旦有人利用创新企业存在的高风险为题大肆炒做,很难保证市场运作“公平、公开、公正”,极易出现股价的巨幅波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沪深股市的健康发展。所以,独立的市场运作模式应是我国二板市场的首选。 二板市场的设计牵涉面广,包括对潜在上市资源和投资者的市场调查,上市标准和上市费用的确定,市场法规和交易制度的设计,监管系统和机构的设置等。而设计目标中最重要的是既要保证市场有较好的流动性,又要防止过度投机,市场波动过大。因此,对二板市场的设立必须细心策划,统筹考虑。

一般毕业论文学校都会查的特别严,就算你抄了一点都会被检测出来,没人会愿意无偿帮人写东西的

关于投资学的论文3000字内容怎么写

你是哪个学校的? 这个论文题目是我出的! 我是 殷朝华老师

这个论文。。。。。写出来的大多都是纸上谈兵

1 个人理财定义个人理财是在既定的理财目标下,充分分析个人财务现状和风险承担能力,通过平衡安排各种收入与支出,选择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不同期限结构的投资组合,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其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这个定义包含理财的几个特性。首先,理财是一场持久战,理财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财务规划过程,要着眼于大的方向,从每个人的人生规划入手,因此合理的人生规划是理财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其次,基于长远考虑的理财,更多关注的是平衡,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而并非价格的最大化。一些诸如个人理财就是 “钱生钱”、理财要成功就得投资高收益产品的观念,从理财的角度来说都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近年来,中国理财产品市场逐步成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个市场来,人们越来越希望从这个有点虚拟化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尤其是一些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工人农民。随着这股热潮的愈演愈烈,内容丰富、风险各异的理财产品迅速诞生。面对众多的理财产品,一时间让投资者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打不到点子上。再加上许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远远不够,跟风现象严重,以至得不偿失,不仅达不到保值增值的初始目标,还给刚刚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带来严重冲击。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误地理解了理财的真正含义。由于普通市民并不具备投资金融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因此错把“投资”当作“理财”,其本质就是通过投资金融产品进行博弈,结果当然是“十赌九输”。拿现在炒得最热的股票和房地产来说,把钱押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虽然一部分在这轮牛市中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但更多的是在牛市后期盲目跟风进入这个市场的,结果是输得体无完肤;而投资房地产的,这几年可谓是赚得钵满盆满,但是这笔巨额收益,并不是理财所得,而是“赌”回来的。一旦将来房价下跌,持房者没有落袋为安的,不但有可能重回起点,更有可能从盈利反过来被“套牢”。可见,虽然理财是财富保值增值的最优选择,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居民对理财本质及其蕴涵的风险认识的不足,使得居民在投资理财时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无法尽情地享受成功理财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理财以及正确理财,就成为研究我国个人理财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讨的就是这一要点,通过研究探讨,旨在使投资者对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上各种理财产品具备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正确而理性的投资,真正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同时通过投资者的成熟来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进而保证我国的资本市场能够沿着快速健康而又稳定持久的轨道发展。3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首先从我国个人理财现状出发,根据存在的问题来分析理财的本质和存在的风险,纠正目前投资者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理财的对策和技巧,使投资者对理财的认识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最后展望我国未来几年至几十年理财产品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关对策,使个人理财也能紧跟时代步伐。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取的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一些经典理论以及具体事例和统计数字,使研究结果更加有说服力,也让投资者对理财市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充足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理财。2 个人投资理财现状分析1 概述现阶段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在社会各类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的40%上升到本世纪初的60%,个人资产逐渐成为影响金融市场供给的决定性力量。个人手头的资产增加了,就需要对之进行整理保管以达到增值保值的目的,个人理财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备的经济生活内容。随着个人投资意识的增强,个人理财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尤其是在2006年新一轮大牛市开始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国内居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步伐,对于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规划,合理配置储蓄、保险、证券、房产等投资品种上的资金,还缺乏一种比较全面和理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人是仅仅依靠个人常识和经验进行自主投资,或者干脆是采取盲目跟风的做法,这样,想要真正规避投资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难度相当大。另一方面,逐渐扩大的消费群体、潜力巨大的市场,惹来了各路金融机构的垂涎。由各大商业银行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组成的大军已纷纷打出投资理财的旗号,向目标客户展示和推销其理财产品;许多国际性金融机构或者通过与境内机构合作的形式,或者利用推介会等形式向目标客户灌输其投资理念,不断对这个市场进行渗透。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先发于人,以图通过服务模式、经营理念、品牌文化等质量要素吸引和发展自己的消费群体,抢占市场份额。综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正在兴起一个崭新的金融市场——个人理财市场,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再发展和居民理财意识的逐日加强,这个市场将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但是,毕竟投资者的理财意识还不成熟,也还欠缺专业的理财能力,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还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市场供需还存在一定的断裂,因此,决定了目前这个市场只能处于缓慢发展的状况。2 个人投资理财普遍存在的误区可支配的收入越来越多,让老百姓逐渐摆脱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窘境,并开始有了理财的愿望和需求。可是如何打理好个人资产,目前可供选择的管道不算多,人们的认识和行为误区却不少。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会造成行为上的错误,最终影响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因此笔者特别总结出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误区,分析其中的“误处”,并予于纠正。误区一:对理财缺乏正确认识,将理财定义简单化。理财的概念这几年才逐渐兴起,很多人将理财简单定义为储蓄,将钱存在银行,而不懂得如何规划这笔财富使其增值。更多的人将理财看做投资,简单地理解为“钱生钱”,这种观念直接造成理财行为上的急功近利,风险也大大增加。许多人倾其毕生的储蓄,投资于股票市场,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下岗工人和退休老人,结果由于股票市场的不成熟及投资者的盲目跟风进出,不少人深深被“套牢”,非但财富没有实现保值增值,严重的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其实,理财的核心目标就是合理配置财富,最终达到保值增值。在理财时既要考虑财富的积累,又要考虑财富的保障;既要为获利而投资,又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个人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然后才是对剩余财产进行合理安排。另外,以为把钱存在银行稳赚利息就是最安全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储蓄存款虽然流动性强,风险小,但是综合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税对收益的影响,这种理财方式不仅有可能带来零收益,还会使财富“缩水”。有人测算过:1987年的1万元储蓄存款到2007年实际只能买到价值2000元左右的商品。储蓄存款其实是风险厌恶型的人因不愿意承担风险而采取的极其保守的理财规划,但是这样又被动地担负了较大的贬值风险。要想获得超额收益,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关键看风险管理的措施是否得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也没有无风险的投资。一味地追求无风险的储蓄存款,就像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是危险和愚蠢的。正确的理财理念应该是兼顾风险与收益:在收益一定时,尽可能锁定和规避风险;在风险一定时,尽可能地争取最大收益误区二:买房就一定能升值赚钱。房地产最近几年一直稳中有升,加上银行利率又低,许多房地产投资者便应运而生,且好多人在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比重极大。大家头脑中开始产生了一个错误理念:房产只能升值不会贬值。在造就了不少富翁之后,有些投资者甚至开始举债投资,购买多套房子以期望增值,于是出现了许多“负翁”。到后来更是出现了“以房养房”、“以租抵贷”等炒楼方式。房屋固然在升值,可是具体能够升值多少却是谁也无法确定,相反房屋的折旧却是每年都在发生的。然而这种做法在房产泡沫日趋严重,政府调控渐趋加重的今天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目前的房价已处极端高位,再介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先前的这批人先是随着央行加息,开始背负比以往沉重得多的还款负担,而房屋租金却一直都比较平稳,这就使得一些经济实力普通的购房者开始决定出售自己的其中一套房产,但随即开征的卖房营业税又使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房屋真能保值增值吗?诚然,在特定条件下,特定区域的房屋是能够保值增值的,可是如果将此泛化,称所有的房屋都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观点是极不正确的。尽管在目前我国还算好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房地产投资仍然可以说是比较好而且重要的投资管道,但是我们也要切记,风险永远伴随在房地产投资的高收益背后。随着房价的逐年上涨,风险也在逐渐加大,“以房养房”、“以房抵贷”将有可能面临房屋不能买掉的流动性风险、租金下降或租不出去导致成本难以回收的风险以及通货膨胀率高于房产收益的风险。而对利用贷款来买房的人风险则更大,因为在贷款的同时也就将投资的风险放大了许多倍,放眼国际,贷款投资房产失败是导致个人破产的重要原因;而日本、香港房地产泡沫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超负荷的过度投资,往往是财务危机的罪魁祸首。长期来看,随着房产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供应的加大,房产市场必将回归理性,房价也将会随供求关系的转变而有涨有跌,像前几年那样房产投机可以获取暴利是极不可能的。一位被誉为“诚信可靠的房地产投资专家”的美国女投资者维娜·琼斯·考克斯这么说道:“房地产投资绝对不是一项适合所有人投资的项目,因此在决定投下大量资金之前,明智的人应当打下坚实的基础。”她总结了每个成功的房地产投资者必须遵循的五大步骤:加入一个房地产投资俱乐部或者协会之类的组织;真正确定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决定何种投资方案最有效;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使自己的策略奏效;多出价。这些建议,值得目前近乎疯狂的投资者好好参考和借鉴。误区三: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忽视自身的实际需要。这类人进行的是“人云亦云”式的理财,他们不明白要为自己理财的道理,看到别人买了哪些产品赚了钱,就跟着去购买相同的产品,甚至在可能的高收益刺激下,完全不理自身的资金现状去购买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在投资学上,这被称为“羊群效应”,这在股票市场里最常见,看见别人纷纷投资股市,也积极跟进;听说某只股票最近很多人买,自己也跟着买进,结果往往是亏本或者被“套牢”。虽然说理财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最终达到财务自由,可是一个大前提却是自己动手理自己的财,而不是单纯盲目地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想充分体会成功理财的乐趣,就要从自己动手做起,多了解理财的相关产品,依靠自己的头脑判断购买品种,不要人云亦云。每个人对收益和风险的偏好都不一样,也就应该有不同的理财方案。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想要的生活状态都取决于自己,因此应当为自己的理财目标负责,按自身实际情况理财。误区四:只做一次理财规划,一成不变地理财。有些人在确定初期理财规划的时候,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地规避了以上三种误区,在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后,接下来所做的就是把它丢在一边,等着获得预期收益。还有一些人在更换对比了几种理财产品组合之后,选择收益最高的一种,以为自己已经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没必要再做更改。诚然这两种做法确实能给投资者带来短期内看得见的收益,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不变的组合能否继续维持这种收益?答案是否定的。理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而变化的。我们现阶段的理财其实就对未来的教育、医疗、失业、退休提前作出合理安排,而国家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自身收入水平的变化都会对这些既定的安排有所影响。再则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收益要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年轻时期的积累阶段,人们就愿意承受较高的风险去换取较高的收益,达到财富的积累;到了中年的巩固阶段,人们就换成了中庸的投资观念,保本加收益是最重要的目标;等到了退休期间,没有了收入来源,人们就不愿承受任何风险,而把稳定收入年金看作最重要的目标。因此,理财方案的制订,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随着社会、人生的发展而变化,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3 理财风险面面观收益与风险同在,这是投资的一般规律。我们无论投资那种理财产品,除了关注回报率之外,还要清醒地认识与之相伴的种种风险。说到风险,尤其是在投资理财中,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损失,实际上损失仅仅反映了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一种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事前概念,它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损失的可能性;它是未来结果(实际收益率)对期望(预期收益率)的偏离,即波动性。这样理解的话,人们的一切行为活动就无不和“风险”密切相关了。投资之所以有风险,就是因为人们无法预知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很多事情的发生可能会给自己的财富带来损失,比如说利率、汇率、政策的变化等等。因此,当你决定把钱拿来投资的时候,就要时刻警惕风险暗算了你的钱。在现阶段进入理财市场的人日趋增多以及理财产品日渐丰富的时候,伴随而来的是理财风险也越来越大,笔者将理财中较常遇到的风险统计如下,以供投资者参考。 (1)周期性波动风险,主要是指证券市场行情周期性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这种行情变化不是指证券价格的日常波动和中级波动,而是指证券行情长期趋势的改变,它可分为看涨市场(牛市)和看跌市场(熊市)两大类。在看涨市场,随着经济回升,股票价格从低谷逐渐回升并持续上升;在看跌市场,伴随着经济衰退,股票价格也从高点开始一直呈下跌趋势。许多投资者在进入证券市场并不考虑这一点,拿之前一段时间股市行情来说,相当一部分的人太过疯狂,对牛市持续时间估计过于乐观,没有意识到市场也有回落的时候,以至身陷股市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倾家荡产。(2)市场风险,即证券市场价格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证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不同,其价格波动频繁,很难预料,尤其是股票价格时起时伏,变幻莫测,使证券市场的市场风险大于其它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真实资本投资市场的风险。证券的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证券收益的预期和市场供求关系,而这些都是不确定的,随时都会因风吹草动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证券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增加了证券投资的风险。(3)利率风险,即市场利率变动引起证券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利率上升,会打击股票、债券等的价值。其中,利率风险是债券的主要风险。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以往发行又尚未到期的债券利率相对偏低,此时投资者若继续持有债券,在利息上要受损失;若将债券出售,又必须在价格上作出让步,此时投资者无法回避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和收益的影响。就股票而言,利率的变化会改变人们对股票收益的预期和影响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由此观之,利率的变化也给股票投资带来很大风险。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而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经常因种种原因而变动,因此市场利率也因之时高时低,进而波及到证券价格的涨跌,加大了证券投资的风险。(4)购买力风险,也叫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货币会失去原有的购买力。如果投资的回报率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实际就等于赔钱。假设现时的通胀率是7%,银行存款利率是5%,那么一年前100元的东西现在要花107元才能购买,而如果当时把钱放在银行,现在只有105元,已经买不起一年前卖100元的东西了,这就是通胀带来的风险。购买力风险对不同证券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固定收益证券(债券、优先股),因为其利率一般是预先规定不变的,不能因物价上涨而提高,故其风险较大。而普通股股票的购买力风险相对较小,当发生通货膨胀时,由于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公司的名义收益会增加,公司净盈利增加,此时股息也会增加,股票价格随之提高,普通股股东可得到较高收益,可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另外,长期证券投资的购买力风险较短期证券投资的大。(5)政策风险,指政府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法规、举措出台,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可能会造成证券收益的损失,这在新兴股市表现得尤为突出。经济政策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公司利润、债券收益的变化;证券交易政策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证券的价格。2007年5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结果整个中国股市一度蒙上一层灰幕,也给还沉浸在数钱喜悦中的股民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此外,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投资者还会面临诸如流动性风险、企业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等等。流动性风险指投资无法在需要时适时变换为现金,如房产和私人收藏品就不易变现,流动性风险较高。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的好坏而产生的盈利能力的变化,使投资者的收益或者本金减少甚至损失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无力保持其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盈利的稳定性,就说明企业的潜在风险很大,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很大。法律风险主要是指有些募集者采取欺诈、诱骗等违法手段发行证券,使投资者遭遇受骗上当的风险;或是有些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宣告无效。汇率风险是从事外汇投资者所特有的风险,是指因汇率的变化而导致外汇收付者或外汇储备者资产价值变化的不确定性。那么,对投资者而言,究竟要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呢?笔者认为,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只要投资就会有风险”这个事实,在投资之前对投资产品的特点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要盲目预期过高。其次,投资者要了解自己,对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一个普遍的原则是“用闲钱去投资”,也就是说这部分资金即便出现了风险,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此外,投资者还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理财当成一夜暴富的工具,要知道即便是长期投资,也不一定就会取得正的收益,还要看个人选择理财产品的时机和能力。3 详析个人理财对策首先,要培养理财意识。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有理财意识,有正确的理财观念才会赢得更多的财富。根据一个神奇的投资理财方式,如果你有261万元,只需要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如果你有36万元,也只需要3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即使你每年只能存下4万元,40年后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这个神奇的理财方式是这样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4万元,如此持续40年;如果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回报。40年后,能积累多少财富?依据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出:4万元×(1+20%) 40=0281亿元。40年后,你可以成为亿万富翁。由此可见,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是多么重要!其次,要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为确定理财规划做好准备。第一步就是要对个人的收入和资产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目前的富余的现金和闲置资产;还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第二步是确定理财目标,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目标都不可能取得成效,有了理财目标就可以减少情绪化的决定,理性面对市场变化。理财的目标要合理,不能简单地设定为资产增值最大化,还应全面评估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债务偿付能力。第三步是明确投资期限,理财目标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所以不同的理财目标会决定不同的投资期限,而投资期限的不同,又会决定不同的风险水平。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关于投资学的论文3000字内容

投资理财陷阱潜规则之一:免费荐股有陷阱【潜规则表现】市民赵女士反映,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免费推荐股票的热线电话,于是打了过去,接线员为她热情推荐了几只股票,还建议她交纳会员服务费,可以享受更全面的理财服务,她汇款3680元后,获得了一只据说可以“保证赚钱”的股票,她买了5000股,没想到一周时间赔了1万多元。【专家提醒】许多网站、电视上都有类似的荐股热线电话,背后都有理财咨询公司在操纵,雇佣一批证券分析师,名义上是免费推荐股票,实际上是诱骗股民入伙,成为会员,按期交纳服务费。普通消费者不应轻信专家,不迷信涨停股,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电话、身份号码、银行账户、证券密码等信息,不要轻信网站上的各种信息,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潜规则之二:预期收益莫轻信【潜规则表现】市民章先生反映:他2007年底在银行买了一款投资股市的基金理财产品,花了10万元。没想到现在只有6万多元了。当时银行推销人员说得可好了,该基金历史业绩排名靠前,年收益曾高达一倍以上,预期将来年收益30%,比银行存款强多了,结果购买一年后就赔了近一半。最令人气愤的是,银行销售完理财产品,就不再和他联系了,连个平信和电话都没有,而且基金公司每年还照收管理费。【专家提醒】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都会选择历史业绩作为亮点来宣传,预期收益率只是用于宣传的一个数字,它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要有正确的判断,投资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资对象,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这里并非说银行理财产品不好,投资收益状况也跟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潜规则三:销户必须到开户行办存折就得开张卡【潜规则表现】投诉人陈先生:我在长春上学时办了一张银行卡,想销户,可银行却表示销户必须到开户行。此外,银行要求“一卡一折”,办存折必须开银行卡,这合理吗?(补充一下,建设银行只提供换折业务,新开户只能是卡)【专家提醒】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可能会设置行业潜规则,但这些规则必须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规定,并应提前公示告知。在碰到不公平待遇时,消费者也可向银监会投诉,甚至起诉到法院要求认定银行这类做法或条款无效。

投资风险管理这个文章字数要求是什么样的。具体的字数是多少呢?

1 个人理财定义个人理财是在既定的理财目标下,充分分析个人财务现状和风险承担能力,通过平衡安排各种收入与支出,选择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不同期限结构的投资组合,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其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这个定义包含理财的几个特性。首先,理财是一场持久战,理财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财务规划过程,要着眼于大的方向,从每个人的人生规划入手,因此合理的人生规划是理财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其次,基于长远考虑的理财,更多关注的是平衡,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而并非价格的最大化。一些诸如个人理财就是 “钱生钱”、理财要成功就得投资高收益产品的观念,从理财的角度来说都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近年来,中国理财产品市场逐步成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个市场来,人们越来越希望从这个有点虚拟化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尤其是一些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工人农民。随着这股热潮的愈演愈烈,内容丰富、风险各异的理财产品迅速诞生。面对众多的理财产品,一时间让投资者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打不到点子上。再加上许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远远不够,跟风现象严重,以至得不偿失,不仅达不到保值增值的初始目标,还给刚刚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带来严重冲击。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误地理解了理财的真正含义。由于普通市民并不具备投资金融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因此错把“投资”当作“理财”,其本质就是通过投资金融产品进行博弈,结果当然是“十赌九输”。拿现在炒得最热的股票和房地产来说,把钱押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虽然一部分在这轮牛市中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但更多的是在牛市后期盲目跟风进入这个市场的,结果是输得体无完肤;而投资房地产的,这几年可谓是赚得钵满盆满,但是这笔巨额收益,并不是理财所得,而是“赌”回来的。一旦将来房价下跌,持房者没有落袋为安的,不但有可能重回起点,更有可能从盈利反过来被“套牢”。可见,虽然理财是财富保值增值的最优选择,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居民对理财本质及其蕴涵的风险认识的不足,使得居民在投资理财时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无法尽情地享受成功理财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理财以及正确理财,就成为研究我国个人理财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讨的就是这一要点,通过研究探讨,旨在使投资者对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上各种理财产品具备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正确而理性的投资,真正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同时通过投资者的成熟来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进而保证我国的资本市场能够沿着快速健康而又稳定持久的轨道发展。3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首先从我国个人理财现状出发,根据存在的问题来分析理财的本质和存在的风险,纠正目前投资者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理财的对策和技巧,使投资者对理财的认识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最后展望我国未来几年至几十年理财产品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关对策,使个人理财也能紧跟时代步伐。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取的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一些经典理论以及具体事例和统计数字,使研究结果更加有说服力,也让投资者对理财市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充足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理财。2 个人投资理财现状分析1 概述现阶段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在社会各类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的40%上升到本世纪初的60%,个人资产逐渐成为影响金融市场供给的决定性力量。个人手头的资产增加了,就需要对之进行整理保管以达到增值保值的目的,个人理财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备的经济生活内容。随着个人投资意识的增强,个人理财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尤其是在2006年新一轮大牛市开始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国内居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步伐,对于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规划,合理配置储蓄、保险、证券、房产等投资品种上的资金,还缺乏一种比较全面和理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人是仅仅依靠个人常识和经验进行自主投资,或者干脆是采取盲目跟风的做法,这样,想要真正规避投资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难度相当大。另一方面,逐渐扩大的消费群体、潜力巨大的市场,惹来了各路金融机构的垂涎。由各大商业银行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组成的大军已纷纷打出投资理财的旗号,向目标客户展示和推销其理财产品;许多国际性金融机构或者通过与境内机构合作的形式,或者利用推介会等形式向目标客户灌输其投资理念,不断对这个市场进行渗透。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先发于人,以图通过服务模式、经营理念、品牌文化等质量要素吸引和发展自己的消费群体,抢占市场份额。综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正在兴起一个崭新的金融市场——个人理财市场,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再发展和居民理财意识的逐日加强,这个市场将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但是,毕竟投资者的理财意识还不成熟,也还欠缺专业的理财能力,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还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市场供需还存在一定的断裂,因此,决定了目前这个市场只能处于缓慢发展的状况。2 个人投资理财普遍存在的误区可支配的收入越来越多,让老百姓逐渐摆脱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窘境,并开始有了理财的愿望和需求。可是如何打理好个人资产,目前可供选择的管道不算多,人们的认识和行为误区却不少。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会造成行为上的错误,最终影响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因此笔者特别总结出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误区,分析其中的“误处”,并予于纠正。误区一:对理财缺乏正确认识,将理财定义简单化。理财的概念这几年才逐渐兴起,很多人将理财简单定义为储蓄,将钱存在银行,而不懂得如何规划这笔财富使其增值。更多的人将理财看做投资,简单地理解为“钱生钱”,这种观念直接造成理财行为上的急功近利,风险也大大增加。许多人倾其毕生的储蓄,投资于股票市场,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下岗工人和退休老人,结果由于股票市场的不成熟及投资者的盲目跟风进出,不少人深深被“套牢”,非但财富没有实现保值增值,严重的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其实,理财的核心目标就是合理配置财富,最终达到保值增值。在理财时既要考虑财富的积累,又要考虑财富的保障;既要为获利而投资,又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个人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然后才是对剩余财产进行合理安排。另外,以为把钱存在银行稳赚利息就是最安全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储蓄存款虽然流动性强,风险小,但是综合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税对收益的影响,这种理财方式不仅有可能带来零收益,还会使财富“缩水”。有人测算过:1987年的1万元储蓄存款到2007年实际只能买到价值2000元左右的商品。储蓄存款其实是风险厌恶型的人因不愿意承担风险而采取的极其保守的理财规划,但是这样又被动地担负了较大的贬值风险。要想获得超额收益,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关键看风险管理的措施是否得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也没有无风险的投资。一味地追求无风险的储蓄存款,就像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是危险和愚蠢的。正确的理财理念应该是兼顾风险与收益:在收益一定时,尽可能锁定和规避风险;在风险一定时,尽可能地争取最大收益误区二:买房就一定能升值赚钱。房地产最近几年一直稳中有升,加上银行利率又低,许多房地产投资者便应运而生,且好多人在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比重极大。大家头脑中开始产生了一个错误理念:房产只能升值不会贬值。在造就了不少富翁之后,有些投资者甚至开始举债投资,购买多套房子以期望增值,于是出现了许多“负翁”。到后来更是出现了“以房养房”、“以租抵贷”等炒楼方式。房屋固然在升值,可是具体能够升值多少却是谁也无法确定,相反房屋的折旧却是每年都在发生的。然而这种做法在房产泡沫日趋严重,政府调控渐趋加重的今天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目前的房价已处极端高位,再介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先前的这批人先是随着央行加息,开始背负比以往沉重得多的还款负担,而房屋租金却一直都比较平稳,这就使得一些经济实力普通的购房者开始决定出售自己的其中一套房产,但随即开征的卖房营业税又使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房屋真能保值增值吗?诚然,在特定条件下,特定区域的房屋是能够保值增值的,可是如果将此泛化,称所有的房屋都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观点是极不正确的。尽管在目前我国还算好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房地产投资仍然可以说是比较好而且重要的投资管道,但是我们也要切记,风险永远伴随在房地产投资的高收益背后。随着房价的逐年上涨,风险也在逐渐加大,“以房养房”、“以房抵贷”将有可能面临房屋不能买掉的流动性风险、租金下降或租不出去导致成本难以回收的风险以及通货膨胀率高于房产收益的风险。而对利用贷款来买房的人风险则更大,因为在贷款的同时也就将投资的风险放大了许多倍,放眼国际,贷款投资房产失败是导致个人破产的重要原因;而日本、香港房地产泡沫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超负荷的过度投资,往往是财务危机的罪魁祸首。长期来看,随着房产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供应的加大,房产市场必将回归理性,房价也将会随供求关系的转变而有涨有跌,像前几年那样房产投机可以获取暴利是极不可能的。一位被誉为“诚信可靠的房地产投资专家”的美国女投资者维娜·琼斯·考克斯这么说道:“房地产投资绝对不是一项适合所有人投资的项目,因此在决定投下大量资金之前,明智的人应当打下坚实的基础。”她总结了每个成功的房地产投资者必须遵循的五大步骤:加入一个房地产投资俱乐部或者协会之类的组织;真正确定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决定何种投资方案最有效;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使自己的策略奏效;多出价。这些建议,值得目前近乎疯狂的投资者好好参考和借鉴。误区三: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忽视自身的实际需要。这类人进行的是“人云亦云”式的理财,他们不明白要为自己理财的道理,看到别人买了哪些产品赚了钱,就跟着去购买相同的产品,甚至在可能的高收益刺激下,完全不理自身的资金现状去购买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在投资学上,这被称为“羊群效应”,这在股票市场里最常见,看见别人纷纷投资股市,也积极跟进;听说某只股票最近很多人买,自己也跟着买进,结果往往是亏本或者被“套牢”。虽然说理财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最终达到财务自由,可是一个大前提却是自己动手理自己的财,而不是单纯盲目地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想充分体会成功理财的乐趣,就要从自己动手做起,多了解理财的相关产品,依靠自己的头脑判断购买品种,不要人云亦云。每个人对收益和风险的偏好都不一样,也就应该有不同的理财方案。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想要的生活状态都取决于自己,因此应当为自己的理财目标负责,按自身实际情况理财。误区四:只做一次理财规划,一成不变地理财。有些人在确定初期理财规划的时候,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地规避了以上三种误区,在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后,接下来所做的就是把它丢在一边,等着获得预期收益。还有一些人在更换对比了几种理财产品组合之后,选择收益最高的一种,以为自己已经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没必要再做更改。诚然这两种做法确实能给投资者带来短期内看得见的收益,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不变的组合能否继续维持这种收益?答案是否定的。理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而变化的。我们现阶段的理财其实就对未来的教育、医疗、失业、退休提前作出合理安排,而国家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自身收入水平的变化都会对这些既定的安排有所影响。再则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收益要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年轻时期的积累阶段,人们就愿意承受较高的风险去换取较高的收益,达到财富的积累;到了中年的巩固阶段,人们就换成了中庸的投资观念,保本加收益是最重要的目标;等到了退休期间,没有了收入来源,人们就不愿承受任何风险,而把稳定收入年金看作最重要的目标。因此,理财方案的制订,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随着社会、人生的发展而变化,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3 理财风险面面观收益与风险同在,这是投资的一般规律。我们无论投资那种理财产品,除了关注回报率之外,还要清醒地认识与之相伴的种种风险。说到风险,尤其是在投资理财中,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损失,实际上损失仅仅反映了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一种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事前概念,它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损失的可能性;它是未来结果(实际收益率)对期望(预期收益率)的偏离,即波动性。这样理解的话,人们的一切行为活动就无不和“风险”密切相关了。投资之所以有风险,就是因为人们无法预知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很多事情的发生可能会给自己的财富带来损失,比如说利率、汇率、政策的变化等等。因此,当你决定把钱拿来投资的时候,就要时刻警惕风险暗算了你的钱。在现阶段进入理财市场的人日趋增多以及理财产品日渐丰富的时候,伴随而来的是理财风险也越来越大,笔者将理财中较常遇到的风险统计如下,以供投资者参考。 (1)周期性波动风险,主要是指证券市场行情周期性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这种行情变化不是指证券价格的日常波动和中级波动,而是指证券行情长期趋势的改变,它可分为看涨市场(牛市)和看跌市场(熊市)两大类。在看涨市场,随着经济回升,股票价格从低谷逐渐回升并持续上升;在看跌市场,伴随着经济衰退,股票价格也从高点开始一直呈下跌趋势。许多投资者在进入证券市场并不考虑这一点,拿之前一段时间股市行情来说,相当一部分的人太过疯狂,对牛市持续时间估计过于乐观,没有意识到市场也有回落的时候,以至身陷股市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倾家荡产。(2)市场风险,即证券市场价格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证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不同,其价格波动频繁,很难预料,尤其是股票价格时起时伏,变幻莫测,使证券市场的市场风险大于其它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真实资本投资市场的风险。证券的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证券收益的预期和市场供求关系,而这些都是不确定的,随时都会因风吹草动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证券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增加了证券投资的风险。(3)利率风险,即市场利率变动引起证券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利率上升,会打击股票、债券等的价值。其中,利率风险是债券的主要风险。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以往发行又尚未到期的债券利率相对偏低,此时投资者若继续持有债券,在利息上要受损失;若将债券出售,又必须在价格上作出让步,此时投资者无法回避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和收益的影响。就股票而言,利率的变化会改变人们对股票收益的预期和影响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由此观之,利率的变化也给股票投资带来很大风险。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而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经常因种种原因而变动,因此市场利率也因之时高时低,进而波及到证券价格的涨跌,加大了证券投资的风险。(4)购买力风险,也叫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货币会失去原有的购买力。如果投资的回报率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实际就等于赔钱。假设现时的通胀率是7%,银行存款利率是5%,那么一年前100元的东西现在要花107元才能购买,而如果当时把钱放在银行,现在只有105元,已经买不起一年前卖100元的东西了,这就是通胀带来的风险。购买力风险对不同证券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固定收益证券(债券、优先股),因为其利率一般是预先规定不变的,不能因物价上涨而提高,故其风险较大。而普通股股票的购买力风险相对较小,当发生通货膨胀时,由于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公司的名义收益会增加,公司净盈利增加,此时股息也会增加,股票价格随之提高,普通股股东可得到较高收益,可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另外,长期证券投资的购买力风险较短期证券投资的大。(5)政策风险,指政府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法规、举措出台,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可能会造成证券收益的损失,这在新兴股市表现得尤为突出。经济政策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公司利润、债券收益的变化;证券交易政策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证券的价格。2007年5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结果整个中国股市一度蒙上一层灰幕,也给还沉浸在数钱喜悦中的股民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此外,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投资者还会面临诸如流动性风险、企业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等等。流动性风险指投资无法在需要时适时变换为现金,如房产和私人收藏品就不易变现,流动性风险较高。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的好坏而产生的盈利能力的变化,使投资者的收益或者本金减少甚至损失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无力保持其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盈利的稳定性,就说明企业的潜在风险很大,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很大。法律风险主要是指有些募集者采取欺诈、诱骗等违法手段发行证券,使投资者遭遇受骗上当的风险;或是有些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宣告无效。汇率风险是从事外汇投资者所特有的风险,是指因汇率的变化而导致外汇收付者或外汇储备者资产价值变化的不确定性。那么,对投资者而言,究竟要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呢?笔者认为,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只要投资就会有风险”这个事实,在投资之前对投资产品的特点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要盲目预期过高。其次,投资者要了解自己,对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一个普遍的原则是“用闲钱去投资”,也就是说这部分资金即便出现了风险,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此外,投资者还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理财当成一夜暴富的工具,要知道即便是长期投资,也不一定就会取得正的收益,还要看个人选择理财产品的时机和能力。3 详析个人理财对策首先,要培养理财意识。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有理财意识,有正确的理财观念才会赢得更多的财富。根据一个神奇的投资理财方式,如果你有261万元,只需要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如果你有36万元,也只需要3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即使你每年只能存下4万元,40年后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这个神奇的理财方式是这样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4万元,如此持续40年;如果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回报。40年后,能积累多少财富?依据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出:4万元×(1+20%) 40=0281亿元。40年后,你可以成为亿万富翁。由此可见,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是多么重要!其次,要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为确定理财规划做好准备。第一步就是要对个人的收入和资产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目前的富余的现金和闲置资产;还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第二步是确定理财目标,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目标都不可能取得成效,有了理财目标就可以减少情绪化的决定,理性面对市场变化。理财的目标要合理,不能简单地设定为资产增值最大化,还应全面评估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债务偿付能力。第三步是明确投资期限,理财目标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所以不同的理财目标会决定不同的投资期限,而投资期限的不同,又会决定不同的风险水平。

哈哈哈,炒股方面的,可以吗?我自己炒股,研究过这方面的东西

关于投资学的论文1000字内容怎样写

证券投资学结业论文这个学期学习了证券投资学,收获颇多,现在对这个学期学到的内容作一个总结。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如下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具体包括:一,证券投资的历史沿革。二,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资产定价理论)。三,证券投资的主体。四,证券投资的客体。五,证券投资市场。六,一些证券投资管理。七,国际证券投资。一,证券投资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1,证券(Securities)亦称有价证券,是证明持券人具有商品所有权或表示财产所有权、收益请求权以及债权,并凭此,有权取得一定收入的各种凭证。证券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有价证券包括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商品证券是证明有领取商品权利和凭证,如提货单、运货单、仓库栈单和房地产证书等。货币证券是指商业上的支付工具,可以用来代替货币使用,是对货币具有索取权的一种有价证券,如支票、本票、汇票及商业票据等。资本证券是能按期从发行者处领取收益的权益性凭证, 它表示财产所有权、收益请求权或债权,如股票、国库券、公司债券凭证等。狭义的有价证券则指包括股票和债券两大类的资本证券。2,证券投资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收益、风险和时间。收益,任何证券投资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获取一定的收益,一般而言,证券投资的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等经常收益和由证券价格的涨跌所带来的资本得利两个部分。风险,要获取一定的收益,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而言,收益与风险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但并不是每一个追求高风险的投资者就一定能取得高收益。时间,任何证券投资都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收益。一般而言, 投资期限越长,收益就越高,但风险也越大。3,证券投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分为准备、了解、分析、决策与管理四个阶段。证券投资准备主要包括资金准备和心理准备。投资者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可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的来源、数额等。同时,由于市场变幻莫测,收益与风险并存,投资者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必须了解各种证券的的收益、风险情况以及整个证券市场的状况及投资环境,包括证券的性质、期限、收益高低、风险大小,证券市场的组织机制,券商的职能部门和作用, 证券投资的程序、方式、费用,有关证券投资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情况等。投资者在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情况后,还必须对证券的真实价值、上市价格和价格涨跌趋势进行认真的分析,以确定投资于何种证券及投资的时机。通过以上阶段和步骤,投资者已经可以作出投资决策,购买合适的证券并决定各种证券的购买量。作出证券投资决策后还必须进行严密的证券投资管理,即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所持证券的种类和数量,保持证券的最有效组合。二,资产定价理论资产定价理论源于马柯维茨(Harry Markowtitz)的资产组合理论的研究。1952年,马柯维茨在《金融杂志》上发表题为《投资组合的选择》的博士论文是现代金融学的第一个突破,他在该文中确定了最小方差资产组合集合的思想和方法,开创了对投资进行整体管理的先河,奠定了投资理论发展的基石,这一理论提出标志着现代投资分析理论的诞生。在此后的岁月里,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利用数量化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组合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投资管理方法,并使之成为投资学的主流理论。 到了60年代初期,金融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马柯维茨的模型是如何影响证券估值,这一研究导致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产生。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资产组合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其创立的六十年代中期起,就迅速为实业界所接受并转化为实用,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描述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马柯维茨均值方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其的假设,如,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产无限可分,投资者可以购买股票的任何部分、投资者根据均值方差选择投资组合、投资者是厌恶风险, 永不满足的、存在着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等等。提供理论指导。三,投资的主体。证券投资的主体主要有三个部分,一个是,一个是机构投资者,一个是官方机构。1,居民个人个人从事证券投资的目的因人而异,多种多样。有以下几种,本金安全,资本增值,收入稳定,合理避税,通货膨胀抵补,投资组合等。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资本增值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投资所得再投资,使资本增加;二是投资于成长型股票,通过股价的增长实现资本实现资本的增加。当然,相比较而言,后者风险较大。但无论哪种方法,都不容易在短期内实现资本的增值,投资者必须作长远的打算。2,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期也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机构投资者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机构投资者分为非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主要是企业,企业作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不仅是证券市场资金的主要需求者,而且也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证券市场离不开企业。企业融资的活动创造了投资工具而企业投资扩大了资金规模。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可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指投资银行、保险基金和社保基金, 而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商业银行。3,以财政部、中央银行为代表的官方机构也是证券投资主体之一,官方机构作为影响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主要是通过改选国债公开市场业务,影响货币量及利率水平和结构,以直接影响到和改变市场的规模、结构和收益水平。财政政策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的主要作用为:优化资源配置,公平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等。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银行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统管全国货币的最高机构,它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调节和控制全国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 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分析,中央银行主要有四大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调控宏观经济的银行。四,证券投资的客体。证券投资的客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债券,股票,基金。1,债券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主体为了解决其资金动作的缺口,常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债券是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局面债务凭证。债券的票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债券名称和发行单位,债券的发行总额和票面金额,债券的票面利率、利息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债券的还本期限和方式,债券是否记名和流通等。另外,债券还有一些特征,如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等。2,股票股票是按股份公司股本总额来等额因此又称为股份。每一份股票上,都载明了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等有关事项。股票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权责性,无期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股票的基本要素包括:面额,市场价格,股息和分红,除息和除权。另外,股票又可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相对而言,优先股可以享有某些优先的权利。股票价格指数是用来表示多种股票的平均价格水平或反映股市价格变动趋势的指标。我国和世界上几种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是:上证综合指数(上海),深市综合指数(深圳),道?琼斯指数(美国),金融时报指数(英国),日经225指数(日本),香港恒生指数等。3,基金投资基金是住手投资工具之一。它通过对外发行受益凭证或股份来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汇集的资金交理财专家管理,即按基金设立的宗旨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分散投资,以最小的风险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并将收益按投资者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冲间接投资方式。基金有如下一些特点:小额投资、集腋成裘,费用较低、收益较高,信息公开、专家管理,动作安全、风险分散,流动性强、变现风险小。这些优势也为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比较优势,五,证券投资市场。证券市场是指各种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受益券及其它证券投资客体发行和流通转让的场所的总称,它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是证券市场的基本架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证券发行市场是证券流通市场存在的规模和数量,而如果没有证券流通市场,证券的流通性就难以体现出来,证券的作用也将会无法充分发挥。同时证券发行市场通过发行新的证券会使证券市场上的证券绝对数量增加,而证券流通不会增加证券绝对数量,但会改变证券的所有权人。 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构成了证券市场的一个统一整体。六,证券投资管理程序。 证券投资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基本程序如下: 确定投资目标, 建立投资政策, 构建证券组合, 修订证券组合 , 评估证券组合的业绩。1,确定投资目标所谓证券投资管理目标,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是以收入、增长和均衡为目标;从小的方面讲,可以是在大目标下具体设定设定收益率水平等。投资管理目标对外是证券投资组合及投资管理者特征的反映,在对外营销(如基金发行)时为投资管理者吸引特定的投资者群体;反过来说,则是便利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情况选择投资管理者。如养老金基金因其定期有相对固定的货币支出的需要,因此,故要求有稳定的资产收入,收入目标就是最基本的。2,制定证券投资政策投资政策是为实现投资目标、指导投资活动而设立的原则和方针。证券投资组合的管理政策首先要规定的是投资范围,即确定证券组合所包含证券市场范围和种类,如是全球化投资、区域性投资还是本土投资;是只包括股票,还是进行股票、债券等多种证券,更具体一些,要决定投资于哪些行业或板块的股票、哪些种类的债券及资产在它们之间的分配。确定投资政策还要考虑客户要求和市场监管机构限制,考虑税收因素,如免税基金就应该把避税证券排除在外,此外,投资政策的制定还会受到来自信息公开制的压力,财务报告要求披露投资政策的要求有时会导致机构投资者公布于己不利的政策。3,构建证券投资组合证券投资组合的构建首先取决于组合管理者的投资策略。投资策略大致可分为积极进取型、消极保守型和混合型三类。采取积极进取型投资策略的组合管理者会在选择资产和时机上下大功夫,努力寻找价格偏离价值的资产;采取消极保守型投资策略的组合管理者,则相反,只求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率,一般模拟某一主要的市场指数进行投资;混合型的投资管理者介于二者之间。选择哪一种投资策略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组合管理者对“市场效率”的看法如何,相信市场是有效率的管理者就会选择消极保守型,反之就会选择积极进取型;二是组合负债的性质和特点,如养老金基金就比较适合消极保守型的投资策略。传统投资管理的组合管理的组合形成过程是不同的。现代组合管理构建证券组合的程序是:确定整体收益和风险目标→进行资源配置→确定个别证券投资比例。资源配置可以利用马科维兹模型,个别证券投资比例的确定可以利用夏普的单一指数模型完成。传统的证券投资管理程序是:证券分析→资产选择→自发形成一种组合。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4,修订证券投资组合证券组合的目标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个别证券的价格及收益风险特征是可变的,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证券组合,在一定时期内应该是符合组合的投资目标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条件的变化,证券组合中的一些证券的市场情况与市场前景也可能发生变化,如某一企业可能出现购并事件,导致生产和经营策略发生变化等。当某种证券收益和风险特征的变化足以影响到组合整体发生不利的变动时,就应当对证券组合的资产结构进行修订,或剔除,或增加有抵消作用的证券。5,评估投资管理业绩对证券组合资产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是证券组合管理的最后一环,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它既涉及对过去一个时期组合管理业绩的评价,也关系下一个时期组合管理的方向。评价经济效果并不是仅仅比较一下收益率就行了,还要看资产组合所承担的风险。风险度不同,收益率也不同,在同一风险水平上的收益率数值才具有可比性。而资产组合风险水平的高低应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超过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进行投资,即使获得高收益也是不可取的。对于收益的获得也应区分哪些是组合管理者主观努力的结果, 哪些是市场客观因素造成的。如在强劲的牛市中,市场平均收益率为50%,那么,即使某资产组合盈利率为35%,组合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仍然要被评为不合格的;而在大熊市中,如果市场指数下跌了50%,即使某资产组合资产净值下跌35%,也可以说是表现相当不错的。七, 国际证券投资数以亿万计的国际资金成为许多国家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国际证券投资亦称“国际间接投资”。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从一国 资本流出和流人角度来看,购买国际证券意味 着资本流出,发行国际证券则意味着资本流 人。国际证券投资动机主要有两个:一是获取 定期金融性收益;二是利用各国经济周期波动 不同步性和其他投资条件差异,在国际范围内 实现投资风险分散化。当然,也有不少证券购 买者真实目的是利用证券交易进行投机, 这些 人本质上是投机者而非投资者。国际证券投资 增长迅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行国际 证券投资,贸易顺差国大量吸收美元,用于购 买美国国库券,这就保持了汇率体系相对稳 定;通过国际证券投资,促进了长期资本在国 际范围内的流动,从而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投入。证券投资学上机实践操作报告理论知识只是基础,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能在实践中运用好。老师运用基础理论与上机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炒股存在着较大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意料的客观风险,但个人的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领会到了一些基本的投资理念和技巧。学了一点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后,老师给我们每个同学的账户里发了100万元的虚拟货币,告诉我们可以进行自由的投资选择,可以投资股票、基金或者国债。我想,反正又不是真的,就买股票好了,要么大赔要么大赚,每周一下午,我都会去机房,其它时间有空也会去那里看大盘,开始的时候,都看不懂,过一段时间,摸索出了“同花顺”软件的一些用法,再加上和其他同学经常交流,渐渐地丰富了自己在证券方面的知识。我找了几支看起来走势蛮好的股票用了13万去买了5支。第1周去时,看到3支长势喜人,怕万一再过几天又跌了,于是急忙抛售,赚了2百块多,看着我的1000000变成了几天之内就变成了1000231,心里得意得很啊。再过几天去看时,这次买的几支却是光赔不赚,而且看起来还有明显下滑的样子,着急的不得了,赶紧趁着赔的不是很多赶紧清仓。想到老师上课时说起过的“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赶紧买几支国债和基金,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降低点风险。于是乎开始买基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钱由开始的100多严重缩水,赔了近十几万,我终于对风险有了切身的体会。赶紧回去仔细翻书再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股票交易的技巧和手段。这样慢慢地有了点挽救,不过到现在为至,还是赔了几万。我想想股票的玩好的人都应该有很大的忍耐能力,经得起股市瞬息万变的波动吧,我现在还是火候不够啊。初学证券投资学的时候,对于理论知识不屑一顾,感觉它讲的太老套了,不进入进行股市实际操作,就算知道的理论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可是经历了网络模拟交易后,我觉得任何事情都不是独立的,学习了理论知识可以用它来指导实践,股市肯定不会是单靠运气来盲目运行的,一定会有经验老到的股民,是通过技巧来赚钱的。刚开始模拟交易时,什么技术分析等东西都不懂,虽然看了一些关于K线图的理论知识,但还是不懂的如何去运用,也不懂其中的投资技巧,所以买回来的股票基本都是亏的,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这才想起恶补专业理论知识,在逐步的系统学习中,我慢慢懂得通过阳线及阴线的形态去选择股票,再结合当天的成交量,来判断是否有升的可能。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骗人,唯独成交量是不会骗人的。由于时间的局限,所以我都是做短线炒股,下面是我这段时间学习证券投资学的的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在形势不利的时候及时抽身而退,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千万不要犹豫不决。二,卖出去的股,哪怕第2天又涨了也不要后悔,反正有的是机会,后悔是没有用的。三,买进趋势明朗的股票,不要买趋势不明的股票,最好是有5日均线支撑的,因为这样比较有保障,就算亏,也不会亏很多。若想赚多点,就尽量买那些价格比较高的涨幅比较大未来形势看好的好股票。四,尽量要买市场热点的股票,不要买垃圾股,垃圾股涨的快,但跌起来会更快。买进最近换手率较高的股票,赚得多而快。五,仔细观察k线图,尽量在价格突破前期后,再等1个交易日确定安全以后再买进,不要心理过急,以防其到达最高价而接下来狂跌。六,不要把所有的资金用在一个股票上,股市中有一句老话,永远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分散投资最重要是分散分险啊。在整个模拟炒股的过程中,我的心情都是随着股票的涨跌而喜悲的,但在我不懈努力下,我的盈亏率从亏18%到目前的亏7%左右,这已经让我觉得非常欣慰了,毕竟我一直是在努力,也有一点进步,最深的体会是:不要怕跌!跌了也还有机会,账面的损失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输了心态,没了斗志。一定要懂得及时地进行策略调整和心态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股市的竞争中存活,才能有下次战斗的机会。

最近一份针对中国内地A股投资者的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正投资一个泡沫,这与多数外国观察人士的看法相符。据称,按照一种标准计算,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市盈率高达70倍。更糟糕的是,据说30%的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即股票交易),实际上成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金字塔)骗局”(Ponzi scheme)。上述问题加上中国内地“有问题”会计操作的名声,以及未来两年3万亿美元非流通股解禁带来的威胁,难怪内地A股市场目前从高点下跌了约36%。那么,当前A股市场的调整是否只是大规模抛售的第一阶段呢?这种可能性不大。事实上,根本就难以找到有关泡沫的证据。以估值为例:按照2008年的一致收益预期衡量,基准的沪深300指数(CSI 300)目前的市盈率为23倍。这不算便宜,但远不到我们所认为的泡沫估值,并且低于其30倍市盈率的10年平均水平。既然股价回调25%,70倍市盈率是怎样跌到23倍市盈率的呢?首先,看跌的股评人士关注的是规模较小、但价格更高的深圳股市,并回顾其过去12个月的表现。其次,2007年的业绩增幅为48%,而市场人士普遍预计今年业绩将增长32%。尽管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32%似乎是个雄心勃勃的数字,但其中7个百分点来自于一次性退税,而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5%左右,25%的税前利润增幅是可能实现的——当银行、石油和大宗商品成为主要驱动力时更是如此。对那些投资收益又该如何看待呢(如今投资收益想必已成亏损)?事实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30%的数字带有误导性,因为“投资收益”包含所有来自合资公司和关联企业的营运收益。剔除这些收入,我们发现,仅有9%的非金融收入来自于某种形式的资产重新估值。我们对于这些数据能有多大的信任度呢?占沪深300指数市值70%以上的成分股公司,目前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进行审计:中国内地的会计过失风险,目前并不高于其它新兴市场。可能令A股市场面临厄运的最终问题,是非流通股的解禁,以及当前非流通股股东大举涌向市场所构成的威胁。不过,迅速检视一下自2006年以来已经解禁的A股,结果表明仅10%的非流通股确实流入了市场。事实上,75%以上的解禁股属于政府。他们同时抛售这些股票的可能性非常小。一种可能性大得多的情形是政府本身提供的——即政府将控制股票发行供应量,以继续培育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的确,增加股票供应量对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至关重要。A股历来估值水平颇高,因为中国内地流通股市值与GDP和储蓄的比率,仍远低于其它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水平。换言之,相对于来自储户的高“需求”,目前股票“供应量”并不充足(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现状)。未来数年,股票的供求水平均可能迅速上升,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较高的波动性。这些情况对于国际投资者有影响吗?鉴于占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 72%市值的成分股公司已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该比例每月都在上升),答案是肯定的。香港投资者密切关注A股上市公司的价格走势,近来A股市场回调,是MSCI中国指数相对于其它新兴市场表现欠佳的重要原因。

1 个人理财定义个人理财是在既定的理财目标下,充分分析个人财务现状和风险承担能力,通过平衡安排各种收入与支出,选择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不同期限结构的投资组合,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其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这个定义包含理财的几个特性。首先,理财是一场持久战,理财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财务规划过程,要着眼于大的方向,从每个人的人生规划入手,因此合理的人生规划是理财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其次,基于长远考虑的理财,更多关注的是平衡,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而并非价格的最大化。一些诸如个人理财就是 “钱生钱”、理财要成功就得投资高收益产品的观念,从理财的角度来说都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近年来,中国理财产品市场逐步成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个市场来,人们越来越希望从这个有点虚拟化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尤其是一些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工人农民。随着这股热潮的愈演愈烈,内容丰富、风险各异的理财产品迅速诞生。面对众多的理财产品,一时间让投资者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打不到点子上。再加上许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远远不够,跟风现象严重,以至得不偿失,不仅达不到保值增值的初始目标,还给刚刚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带来严重冲击。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误地理解了理财的真正含义。由于普通市民并不具备投资金融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因此错把“投资”当作“理财”,其本质就是通过投资金融产品进行博弈,结果当然是“十赌九输”。拿现在炒得最热的股票和房地产来说,把钱押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虽然一部分在这轮牛市中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但更多的是在牛市后期盲目跟风进入这个市场的,结果是输得体无完肤;而投资房地产的,这几年可谓是赚得钵满盆满,但是这笔巨额收益,并不是理财所得,而是“赌”回来的。一旦将来房价下跌,持房者没有落袋为安的,不但有可能重回起点,更有可能从盈利反过来被“套牢”。可见,虽然理财是财富保值增值的最优选择,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居民对理财本质及其蕴涵的风险认识的不足,使得居民在投资理财时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无法尽情地享受成功理财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理财以及正确理财,就成为研究我国个人理财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讨的就是这一要点,通过研究探讨,旨在使投资者对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上各种理财产品具备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正确而理性的投资,真正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同时通过投资者的成熟来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进而保证我国的资本市场能够沿着快速健康而又稳定持久的轨道发展。3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首先从我国个人理财现状出发,根据存在的问题来分析理财的本质和存在的风险,纠正目前投资者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理财的对策和技巧,使投资者对理财的认识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最后展望我国未来几年至几十年理财产品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关对策,使个人理财也能紧跟时代步伐。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取的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一些经典理论以及具体事例和统计数字,使研究结果更加有说服力,也让投资者对理财市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充足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理财。2 个人投资理财现状分析1 概述现阶段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在社会各类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的40%上升到本世纪初的60%,个人资产逐渐成为影响金融市场供给的决定性力量。个人手头的资产增加了,就需要对之进行整理保管以达到增值保值的目的,个人理财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备的经济生活内容。随着个人投资意识的增强,个人理财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尤其是在2006年新一轮大牛市开始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国内居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步伐,对于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规划,合理配置储蓄、保险、证券、房产等投资品种上的资金,还缺乏一种比较全面和理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人是仅仅依靠个人常识和经验进行自主投资,或者干脆是采取盲目跟风的做法,这样,想要真正规避投资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难度相当大。另一方面,逐渐扩大的消费群体、潜力巨大的市场,惹来了各路金融机构的垂涎。由各大商业银行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组成的大军已纷纷打出投资理财的旗号,向目标客户展示和推销其理财产品;许多国际性金融机构或者通过与境内机构合作的形式,或者利用推介会等形式向目标客户灌输其投资理念,不断对这个市场进行渗透。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先发于人,以图通过服务模式、经营理念、品牌文化等质量要素吸引和发展自己的消费群体,抢占市场份额。综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正在兴起一个崭新的金融市场——个人理财市场,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再发展和居民理财意识的逐日加强,这个市场将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但是,毕竟投资者的理财意识还不成熟,也还欠缺专业的理财能力,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还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市场供需还存在一定的断裂,因此,决定了目前这个市场只能处于缓慢发展的状况。2 个人投资理财普遍存在的误区可支配的收入越来越多,让老百姓逐渐摆脱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窘境,并开始有了理财的愿望和需求。可是如何打理好个人资产,目前可供选择的管道不算多,人们的认识和行为误区却不少。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会造成行为上的错误,最终影响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因此笔者特别总结出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误区,分析其中的“误处”,并予于纠正。误区一:对理财缺乏正确认识,将理财定义简单化。理财的概念这几年才逐渐兴起,很多人将理财简单定义为储蓄,将钱存在银行,而不懂得如何规划这笔财富使其增值。更多的人将理财看做投资,简单地理解为“钱生钱”,这种观念直接造成理财行为上的急功近利,风险也大大增加。许多人倾其毕生的储蓄,投资于股票市场,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下岗工人和退休老人,结果由于股票市场的不成熟及投资者的盲目跟风进出,不少人深深被“套牢”,非但财富没有实现保值增值,严重的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其实,理财的核心目标就是合理配置财富,最终达到保值增值。在理财时既要考虑财富的积累,又要考虑财富的保障;既要为获利而投资,又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个人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然后才是对剩余财产进行合理安排。另外,以为把钱存在银行稳赚利息就是最安全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储蓄存款虽然流动性强,风险小,但是综合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税对收益的影响,这种理财方式不仅有可能带来零收益,还会使财富“缩水”。有人测算过:1987年的1万元储蓄存款到2007年实际只能买到价值2000元左右的商品。储蓄存款其实是风险厌恶型的人因不愿意承担风险而采取的极其保守的理财规划,但是这样又被动地担负了较大的贬值风险。要想获得超额收益,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关键看风险管理的措施是否得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也没有无风险的投资。一味地追求无风险的储蓄存款,就像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是危险和愚蠢的。正确的理财理念应该是兼顾风险与收益:在收益一定时,尽可能锁定和规避风险;在风险一定时,尽可能地争取最大收益误区二:买房就一定能升值赚钱。房地产最近几年一直稳中有升,加上银行利率又低,许多房地产投资者便应运而生,且好多人在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比重极大。大家头脑中开始产生了一个错误理念:房产只能升值不会贬值。在造就了不少富翁之后,有些投资者甚至开始举债投资,购买多套房子以期望增值,于是出现了许多“负翁”。到后来更是出现了“以房养房”、“以租抵贷”等炒楼方式。房屋固然在升值,可是具体能够升值多少却是谁也无法确定,相反房屋的折旧却是每年都在发生的。然而这种做法在房产泡沫日趋严重,政府调控渐趋加重的今天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目前的房价已处极端高位,再介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先前的这批人先是随着央行加息,开始背负比以往沉重得多的还款负担,而房屋租金却一直都比较平稳,这就使得一些经济实力普通的购房者开始决定出售自己的其中一套房产,但随即开征的卖房营业税又使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房屋真能保值增值吗?诚然,在特定条件下,特定区域的房屋是能够保值增值的,可是如果将此泛化,称所有的房屋都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观点是极不正确的。尽管在目前我国还算好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房地产投资仍然可以说是比较好而且重要的投资管道,但是我们也要切记,风险永远伴随在房地产投资的高收益背后。随着房价的逐年上涨,风险也在逐渐加大,“以房养房”、“以房抵贷”将有可能面临房屋不能买掉的流动性风险、租金下降或租不出去导致成本难以回收的风险以及通货膨胀率高于房产收益的风险。而对利用贷款来买房的人风险则更大,因为在贷款的同时也就将投资的风险放大了许多倍,放眼国际,贷款投资房产失败是导致个人破产的重要原因;而日本、香港房地产泡沫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超负荷的过度投资,往往是财务危机的罪魁祸首。长期来看,随着房产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供应的加大,房产市场必将回归理性,房价也将会随供求关系的转变而有涨有跌,像前几年那样房产投机可以获取暴利是极不可能的。一位被誉为“诚信可靠的房地产投资专家”的美国女投资者维娜·琼斯·考克斯这么说道:“房地产投资绝对不是一项适合所有人投资的项目,因此在决定投下大量资金之前,明智的人应当打下坚实的基础。”她总结了每个成功的房地产投资者必须遵循的五大步骤:加入一个房地产投资俱乐部或者协会之类的组织;真正确定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决定何种投资方案最有效;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使自己的策略奏效;多出价。这些建议,值得目前近乎疯狂的投资者好好参考和借鉴。误区三: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忽视自身的实际需要。这类人进行的是“人云亦云”式的理财,他们不明白要为自己理财的道理,看到别人买了哪些产品赚了钱,就跟着去购买相同的产品,甚至在可能的高收益刺激下,完全不理自身的资金现状去购买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在投资学上,这被称为“羊群效应”,这在股票市场里最常见,看见别人纷纷投资股市,也积极跟进;听说某只股票最近很多人买,自己也跟着买进,结果往往是亏本或者被“套牢”。虽然说理财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最终达到财务自由,可是一个大前提却是自己动手理自己的财,而不是单纯盲目地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想充分体会成功理财的乐趣,就要从自己动手做起,多了解理财的相关产品,依靠自己的头脑判断购买品种,不要人云亦云。每个人对收益和风险的偏好都不一样,也就应该有不同的理财方案。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想要的生活状态都取决于自己,因此应当为自己的理财目标负责,按自身实际情况理财。误区四:只做一次理财规划,一成不变地理财。有些人在确定初期理财规划的时候,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地规避了以上三种误区,在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后,接下来所做的就是把它丢在一边,等着获得预期收益。还有一些人在更换对比了几种理财产品组合之后,选择收益最高的一种,以为自己已经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没必要再做更改。诚然这两种做法确实能给投资者带来短期内看得见的收益,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不变的组合能否继续维持这种收益?答案是否定的。理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而变化的。我们现阶段的理财其实就对未来的教育、医疗、失业、退休提前作出合理安排,而国家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自身收入水平的变化都会对这些既定的安排有所影响。再则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收益要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年轻时期的积累阶段,人们就愿意承受较高的风险去换取较高的收益,达到财富的积累;到了中年的巩固阶段,人们就换成了中庸的投资观念,保本加收益是最重要的目标;等到了退休期间,没有了收入来源,人们就不愿承受任何风险,而把稳定收入年金看作最重要的目标。因此,理财方案的制订,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随着社会、人生的发展而变化,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3 理财风险面面观收益与风险同在,这是投资的一般规律。我们无论投资那种理财产品,除了关注回报率之外,还要清醒地认识与之相伴的种种风险。说到风险,尤其是在投资理财中,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损失,实际上损失仅仅反映了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一种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事前概念,它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损失的可能性;它是未来结果(实际收益率)对期望(预期收益率)的偏离,即波动性。这样理解的话,人们的一切行为活动就无不和“风险”密切相关了。投资之所以有风险,就是因为人们无法预知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很多事情的发生可能会给自己的财富带来损失,比如说利率、汇率、政策的变化等等。因此,当你决定把钱拿来投资的时候,就要时刻警惕风险暗算了你的钱。在现阶段进入理财市场的人日趋增多以及理财产品日渐丰富的时候,伴随而来的是理财风险也越来越大,笔者将理财中较常遇到的风险统计如下,以供投资者参考。 (1)周期性波动风险,主要是指证券市场行情周期性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这种行情变化不是指证券价格的日常波动和中级波动,而是指证券行情长期趋势的改变,它可分为看涨市场(牛市)和看跌市场(熊市)两大类。在看涨市场,随着经济回升,股票价格从低谷逐渐回升并持续上升;在看跌市场,伴随着经济衰退,股票价格也从高点开始一直呈下跌趋势。许多投资者在进入证券市场并不考虑这一点,拿之前一段时间股市行情来说,相当一部分的人太过疯狂,对牛市持续时间估计过于乐观,没有意识到市场也有回落的时候,以至身陷股市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倾家荡产。(2)市场风险,即证券市场价格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证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不同,其价格波动频繁,很难预料,尤其是股票价格时起时伏,变幻莫测,使证券市场的市场风险大于其它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真实资本投资市场的风险。证券的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证券收益的预期和市场供求关系,而这些都是不确定的,随时都会因风吹草动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证券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增加了证券投资的风险。(3)利率风险,即市场利率变动引起证券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利率上升,会打击股票、债券等的价值。其中,利率风险是债券的主要风险。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以往发行又尚未到期的债券利率相对偏低,此时投资者若继续持有债券,在利息上要受损失;若将债券出售,又必须在价格上作出让步,此时投资者无法回避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和收益的影响。就股票而言,利率的变化会改变人们对股票收益的预期和影响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由此观之,利率的变化也给股票投资带来很大风险。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而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经常因种种原因而变动,因此市场利率也因之时高时低,进而波及到证券价格的涨跌,加大了证券投资的风险。(4)购买力风险,也叫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货币会失去原有的购买力。如果投资的回报率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实际就等于赔钱。假设现时的通胀率是7%,银行存款利率是5%,那么一年前100元的东西现在要花107元才能购买,而如果当时把钱放在银行,现在只有105元,已经买不起一年前卖100元的东西了,这就是通胀带来的风险。购买力风险对不同证券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固定收益证券(债券、优先股),因为其利率一般是预先规定不变的,不能因物价上涨而提高,故其风险较大。而普通股股票的购买力风险相对较小,当发生通货膨胀时,由于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公司的名义收益会增加,公司净盈利增加,此时股息也会增加,股票价格随之提高,普通股股东可得到较高收益,可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另外,长期证券投资的购买力风险较短期证券投资的大。(5)政策风险,指政府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法规、举措出台,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可能会造成证券收益的损失,这在新兴股市表现得尤为突出。经济政策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公司利润、债券收益的变化;证券交易政策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证券的价格。2007年5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结果整个中国股市一度蒙上一层灰幕,也给还沉浸在数钱喜悦中的股民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此外,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投资者还会面临诸如流动性风险、企业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等等。流动性风险指投资无法在需要时适时变换为现金,如房产和私人收藏品就不易变现,流动性风险较高。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的好坏而产生的盈利能力的变化,使投资者的收益或者本金减少甚至损失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无力保持其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盈利的稳定性,就说明企业的潜在风险很大,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很大。法律风险主要是指有些募集者采取欺诈、诱骗等违法手段发行证券,使投资者遭遇受骗上当的风险;或是有些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宣告无效。汇率风险是从事外汇投资者所特有的风险,是指因汇率的变化而导致外汇收付者或外汇储备者资产价值变化的不确定性。那么,对投资者而言,究竟要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呢?笔者认为,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只要投资就会有风险”这个事实,在投资之前对投资产品的特点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要盲目预期过高。其次,投资者要了解自己,对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一个普遍的原则是“用闲钱去投资”,也就是说这部分资金即便出现了风险,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此外,投资者还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理财当成一夜暴富的工具,要知道即便是长期投资,也不一定就会取得正的收益,还要看个人选择理财产品的时机和能力。3 详析个人理财对策首先,要培养理财意识。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有理财意识,有正确的理财观念才会赢得更多的财富。根据一个神奇的投资理财方式,如果你有261万元,只需要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如果你有36万元,也只需要3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即使你每年只能存下4万元,40年后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这个神奇的理财方式是这样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4万元,如此持续40年;如果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回报。40年后,能积累多少财富?依据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出:4万元×(1+20%) 40=0281亿元。40年后,你可以成为亿万富翁。由此可见,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是多么重要!其次,要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为确定理财规划做好准备。第一步就是要对个人的收入和资产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目前的富余的现金和闲置资产;还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第二步是确定理财目标,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目标都不可能取得成效,有了理财目标就可以减少情绪化的决定,理性面对市场变化。理财的目标要合理,不能简单地设定为资产增值最大化,还应全面评估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债务偿付能力。第三步是明确投资期限,理财目标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所以不同的理财目标会决定不同的投资期限,而投资期限的不同,又会决定不同的风险水平。

投资理财陷阱潜规则之一:免费荐股有陷阱【潜规则表现】市民赵女士反映,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免费推荐股票的热线电话,于是打了过去,接线员为她热情推荐了几只股票,还建议她交纳会员服务费,可以享受更全面的理财服务,她汇款3680元后,获得了一只据说可以“保证赚钱”的股票,她买了5000股,没想到一周时间赔了1万多元。【专家提醒】许多网站、电视上都有类似的荐股热线电话,背后都有理财咨询公司在操纵,雇佣一批证券分析师,名义上是免费推荐股票,实际上是诱骗股民入伙,成为会员,按期交纳服务费。普通消费者不应轻信专家,不迷信涨停股,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电话、身份号码、银行账户、证券密码等信息,不要轻信网站上的各种信息,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潜规则之二:预期收益莫轻信【潜规则表现】市民章先生反映:他2007年底在银行买了一款投资股市的基金理财产品,花了10万元。没想到现在只有6万多元了。当时银行推销人员说得可好了,该基金历史业绩排名靠前,年收益曾高达一倍以上,预期将来年收益30%,比银行存款强多了,结果购买一年后就赔了近一半。最令人气愤的是,银行销售完理财产品,就不再和他联系了,连个平信和电话都没有,而且基金公司每年还照收管理费。【专家提醒】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都会选择历史业绩作为亮点来宣传,预期收益率只是用于宣传的一个数字,它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要有正确的判断,投资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资对象,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这里并非说银行理财产品不好,投资收益状况也跟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潜规则三:销户必须到开户行办存折就得开张卡【潜规则表现】投诉人陈先生:我在长春上学时办了一张银行卡,想销户,可银行却表示销户必须到开户行。此外,银行要求“一卡一折”,办存折必须开银行卡,这合理吗?(补充一下,建设银行只提供换折业务,新开户只能是卡)【专家提醒】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可能会设置行业潜规则,但这些规则必须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规定,并应提前公示告知。在碰到不公平待遇时,消费者也可向银监会投诉,甚至起诉到法院要求认定银行这类做法或条款无效。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